Ⅰ 哪位高手能給點關於中國造紙原料的資料
兩岸博物院所典藏中國歷代書畫作品,不但為一藝術欣賞的對象,更為一寶貴的史料,時代包涵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長達千餘年之久,其主要材質不外絹、紙、墨及繪畫顏料,初期多繪於絹上,畫絹於畫史上記載:「唐人五代絹素粗厚,宋絹輕細」,後因造紙技術的改良普及,至宋以後,畫家漸多用紙。為了便於收租中州藏展示,往往選擇搭配畫心(書畫作品主體之絹紙心)且質佳的宣、棉紙加以托裱,除加固畫心外,多裝裱成卷、軸、冊或框式,以利張掛展示或收藏保護。
唐太宗用麻紙寫敕,黃紙寫詔;高宗以白紙多蛀,頒下「詔制敕並用黃麻紙」;後曾因圖書損壞嚴重,召藝工及天下畫工入京修內府圖書。南宋孝宗時,《左傳》《國語》等書多蛀傷,奉敕用棗木椒紙各造十部,至清約六百年,無一遭受蟲蛀,可見歷代對紙質文物的保存維護工作深為重視。
紙質文物的演變過程,則與主要構成材料紙的發明及造紙術的改良製作的進程有著直接關系,試略加分述之。
第一節 紙的發明
紙發明於何時?是誰發明的?長期以來在學術界爭論不休,一般都認為,紙是東漢時的宦官蔡倫發明的,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發展,出土的紙文物為我們回答紙的起源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實物標本。1933年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在新疆羅布卓爾漢代烽燧亭遺址中發現麻制紙張。1957年5月8日,在陝西西安灞橋附近又出土了西漢時期的麻紙(亦有一些造紙及學術界人士認為,是否為麻絮而非紙),1978年在陜西扶風則發現漢宣帝時麻紙。以及在甘肅武威、內蒙等地出土的古紙殘片。這些實物的發現,證明早在蔡倫以前,我國人民已發明用植物纖維造紙了。
到了東漢(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採用官府提供的設備加以培答改良、提高和推廣,使造紙術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從此,我國造紙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造紙術的進程
一、中國造紙術的起始及發展階段
蔡倫之後,左伯在總結蔡倫造紙術的基礎上,在造紙原料、工藝上又作了進一步改正。如果說,西漢是中國造紙術的起始階段,那麼魏晉南北朝則進入發展階段。這時期的造紙術與漢代相比,不僅在產量、質量等方面有所提高,而且造紙原料擴大,設備更新,出現了新的弊蔽工藝技術,並且用黃孽汁浸染紙張,以防蟲蛀等措施,是我國人民染潢技術的首創。
二、中國造紙術的興盛時期
隋唐五代是中國造紙術的興盛時期,其造紙原料比魏晉南北朝又進一步擴大,成本降低,紙製品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同時,在改善紙漿性能,改革造紙設備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步和提高。隨著對外文化交流,造紙術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傳播到日本、阿拉伯和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東亞和西亞各國。
三、中國造紙術的成熟階段
宋元時期稱為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成熟階段,造紙原料從原來的樹皮、麻、破布和舊魚網,又增加了竹子、稻草、麥桿等。由於造紙原料的擴大,造紙技術革新,造紙設備改進,這一時期造出來的紙,比前代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各種紙,如竹紙和麥、稻桿紙,這標志著造紙史上的新紀元。紙在繪畫、印刷、貨幣等方面廣為應用,同時紙製品還運用於製作衣服、帳、被和枕頭等,成為縑帛、紡織品的部分代替物。
四、中國造紙術的集大成時期
明清時期的造紙術可以說是集大成的階段,不但造紙的原料、技術、設備和加工方面大為改進,就是紙的產量、質量、用途、產地均比前代更為增長。甚至還出現了專門記載造紙和加工技術的著作,為前代所少見。
五、中國近代工業造紙的發軔
隨著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原來傳統,手工造紙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的要求。在工業革命浪潮影響下,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於香港設大成造紙廠,李鴻章於1891年引進了西歐造紙機器和技術,在上海創辦了機器造紙廠--「倫章造紙廠」,從此,使我國造紙業開始步入到機器造紙階段,後續於上海浦東設「華章造紙廠」,上海龍華路設「龍章造紙廠」,1911年張之洞於漢口設「度支部官紙廠」。至1978年台灣計有造紙廠170餘家,紙及紙板產量,居世界第22位。
在紙尚未發明或普遍使用之前,文字刻在龜甲、獸骨、玉石器、金屬上,有的書寫在竹簡、木牘、縑帛上,由於這些載體笨重,而保存、閱讀、攜帶極不方便,因此,難以普及、推廣,阻礙了文化傳播與交流。隨著紙的發明、生產和使用,使紙成為書寫、繪畫、印刷的載體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它對思想、學術的廣泛傳播起了巨大的作用,對於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歷代遺留的手稿、圖書、繪畫、經卷、報紙、文獻等,都是歷史真實的記錄,是研究歷史、政冶、科技、文化、藝術的原始材料,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相當豐富,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產,對於研究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隨著歲月的流逝,由於內在因素(酸化和材質的變化)以及外在因素:溫度、濕度的劇變、光的照射、有害氣體的侵蝕、昆蟲的蛀蝕、微生物的滋生,機械的磨損、撕破、鼠咬、火災、水災等都會造成紙張的變質和損壞,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研究紙張損壞的原因及其維護方法,延長其使用壽命,便成為紙質文物保護的一項迫切任務。
第二章 紙質文物的構成材料
紙質文物是由紙、書寫的墨跡、印刷的油墨、繪畫的顏料以及粘合劑等材料所構成。這些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紙質文物能否長期保存的內在因素。
第一節 造紙的主要材料
紙是紙質文物主要構成材料,紙的種類可分為手工紙和機械紙。手工紙有麻紙、皮紙、藤紙、竹紙、棉紙,還有宣紙、毛邊紙、連史紙等。19世紀末,機器紙逐漸代替了手工紙,常用的有新聞紙、印刷紙、打字紙、有光紙、圖畫紙、牛皮紙等。
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而植物纖維的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韌皮纖維、莖纖維和種毛纖維。
表一 造紙植物纖維的種類
木本
桑、楮、藤
莖纖維
一年生
稻草、麥桿、蘆葦
多年生
竹類
種毛纖維
棉花
一、 韌皮纖維:
是古代造紙主要原料,由於含纖維素多,一般多在 60% ~ 83% 之間。加上纖維長達120~180毫米,纖維長度比寬度約大於950至1230倍。由於韌皮纖維很長,造出紙來很堅韌。
二、 莖纖維:
如竹、稻草。其纖維素含量在24%~ 60% 之間,長度比寬度約大於 100至 200倍。紙張在不同時期,選用什麼材料和工藝製作,其紙張的成份、性能是不同的。
三、 種毛纖維:
如棉花,棉花纖維素含量最純、最多,一般可達 90% 以上。纖維長度比寬度大約有1250倍。由於纖維特別細長,交結力好,質地強韌、組織細致柔膩,造出來的紙較耐磨、耐久。
第二節 修護紙質的種類
破損紙質文物(書籍、繪畫)的修補或裝裱中經常遇到的是,如何選配顏色、質料、性能、厚薄相當的紙張,是關系著紙質文物維修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故就書籍、繪畫維護中,經常遇到的各種紙質,依其時代、質地、性質和特點,加以簡述之:
一、麻紙
麻紙就是以麻類纖維(萱麻和大麻)制的紙張。常見的有白麻紙、黃麻紙、麻沙紙、旱灘坡紙等。
二、藤紙
藤紙早在晉代已有製作,到了唐代已在浙江、江西兩省大量生產,其紙是用藤樹皮的纖維所造。當時有白藤紙、青藤紙、黃藤紙之分。
三、宣紙
宣紙是用檀樹皮、稻草為原料製成的手工紙,出產於安徽宣州而得名。此紙質地柔軔、潔白平滑、細致勻整、色澤經久不變,被譽為「滑如春冰密如蠶」的美稱。宣紙屬皮棉紙類,因品種規格繁多,不一一詳述,常見的有:羅紋紙、棉連紙、玉版宣、單宣、十刀頭、夾連紙等,為我國唐、宋以來的古代書畫所採用的紙。
四、棉紙
棉紙又稱皮紙,是以楮樹皮為原料製作而成,質地細柔、富有軔性。從紙的縱面撕去,其斷裂處呈現絲棉狀,因而得名。棉紙的品種因地而異,常見的有河南棉紙、貴州棉紙、上海棉紙、遷安棉紙、蠶繭紙、藏經紙、高麗紙、冊子紙、美濃紙、開化紙、太史連紙等20餘種。
五、竹紙
竹紙是用石灰處理的嫩竹為原料製作而成,因顏色略呈黃色,又稱「黃紙」,主要有:毛邊紙、毛太紙、川連紙、元書紙、梗棒紙、連史紙等十餘種。
六、其它紙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紙以外常見的還有牛皮紙、磁青紙、虎皮宣、蠟箋紙、發箋紙、金紙等。
圖2-1 出土古麻紙
圖2-2 宣紙
圖2-3 棉紙
圖2-4 竹漿紙
圖2-5 老墨
圖2-6 收藏墨
第三節 書寫材料
在紙上書寫、印刷、繪畫所用的材料為墨、顏料、墨水、圓珠筆油、鉛筆及膠料等,茲分別略述如下:
一、墨和墨汁
墨在我國已有4700年左右的歷史,相傳西周刑夷始制墨,秦以前多用天然石墨,秦以後出現人工造墨。漢墨重點產地在陜西漢陽,古稱「隃縻」。到了唐代,塊墨不僅聞名於中國,而且當時的徽墨已經聞名於世界。歷代制墨名家輩出,如魏之韋誕、南唐之李廷珪、北宋潘谷、明代程君房、方於魯、清代曹素功、胡開文等,尤其制墨名家李廷珪的墨,頗為時人喜用珍藏,更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美名。
(一)制墨的主要原料為炭墨煙、動物膠、防腐添加劑。
1.炭墨煙:
為有機之碳氫化合物於不完全燃燒下,集煙而成,由於燃燒的原料不同,可概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和工業炭黑等四種。松煙乃以松枝燃燒而成,取煙方式原采「立窯」,後改采「卧窯」,以清煙為上,一般松煙墨之墨色深重,較缺乏光澤。油煙制墨始於南唐,至宋才流行於世,古人曾采菜油、豆油、豬油、皂青油、麻油、桐油煙造墨,其中以桐油煉煙為墨,寫成的墨色黑潤而光亮,經久不褪。漆煙則於宋代有以古松蘸漆渣煉煙者,明代程君房的漆煙墨質地最佳,是燃燒桐油和一定數量的漆而成的,其字跡特別有光澤,頗得人們喜用。工業炭黑為礦物油或工業煙經燃燒提煉而成,品質較差。
2.動物膠:
動物膠為一種蛋白質,由骨膠原經水解而成,種類以骨膠、皮膠為多,大底加工方式為經取料、水洗、石灰浸、去除非膠蛋白質、酸洗、水煮、過濾而成。歷代曾用鹿角膠、魚鰾膠、牛皮膠等,其作用使炭墨的微粒粘固在一起,便於製成塊狀,使書寫的字跡牢固。
3.防腐添加劑:
其作用為防止動物膠生霉、改善氣味、色澤或黏度,歷代名家所用防腐添加劑亦多有差異,種類統計近千餘種,常用於防腐及改善氣味的有龍腦、麝香、丁香、檀香、甘松、藿香、零陵香等,改善色澤以增光助色的有硃砂、雌黃、珍珠粉、金箔、銀箔、硫酸銅、銀朱、秦皮、地榆、紫草、茜草、黃蘆、黑豆、五倍子、胡桃、牡丹皮、薰草豆、石榴皮等,改善黏度使墨堅而不裂則有於不同製成分別添加梣皮、蛋白、生漆、紫礦、木賊草、當歸、皂角水、巴豆汁等,甚或有另添加各式葯物如熊膽、犀角粉、藤黃、丹參、黃蓮、烏頭、大梅片之類。
(二)傳統制墨程序
可依序細分為1.浸油2.煙碗3.燒煙4.篩煙5.和膠6.用葯7.搜煙8.蒸劑9.杵搗10.秤劑11.鎚鍊12.丸扞13.樣制14.入灰15.出灰16.印脫17.修墨18.陰乾19.描字著彩20.包裝等。煙以細而輕者為佳,而且愈陳愈好,且需經漂洗及篩選。和膠及杵搗則為制墨的重要工序,膠的比例往往視工法、添加物及環境氣候的不同有所差異,膠以勿過重或過輕為宜,膠多則利於成型及發彩,膠過重又會滯筆,古有所謂「輕膠十萬杵」的說法,用膠偏輕時,杵搗的工夫則更為繁復。
(三)墨汁的主要原料
墨汁的主要原料為炭煙、膠料、添加劑和溶液等,一般經由機械的加工而成。炭煙的種類繁多,包括各種礦植物及動物原料經燃燒或熱分解而成。膠則除動物膠外,多采植物膠(阿拉伯膠)或各種合成膠如壓克力膠、聚醇樹脂等。添加劑則有各式穩定劑、滲透劑、濕潤劑、防腐劑、芳香劑等等。
比較之下墨汁的使用便利性較墨錠為佳,但因大量使用各式各樣合成材料,以防止其變質沉澱及腐敗,其是否會對人類及紙質文物造成不利的影響,將是有待進一步加以評估及探討的問題。反觀中國墨錠的特質在於色黑有光澤,墨質穩定,且墨色耐久不變,在遺存的千年古文書及繪畫中仍可見神采如新,遠非其他文明古國如埃及、希臘、羅馬的墨所可比擬。中國墨的品質特殊,曾為其他國家爭相仿製而不可得,十七世紀時法國傳教士拉康特(Louis Le Comte)曾說:「中國墨品質極佳,法人一再仿造而不得。」杜哈德( Halde)於西元1735 年亦稱歐洲人企圖仿製中國墨而未能成功。 故中國的墨為歷代重要的發明,不但用來書寫作畫、印刷拓碑、飾染宮殿、婦女畫眉,又可作治血症與目疾的葯物,它的主要特點是不變色、不褪色,不論六朝唐人寫經,或五代初印本,經過千年或是一千五六百年,還是漆黑發光。其主要因素為碳的化學性質在常溫下很穩定,加以傳統合膠加工的程序已累積出許多方法,所以經書寫而成的字跡,能耐熱、耐水、耐光、不易褪色,適於長期保存。
二、墨水
墨水是隨著書寫工具的改正,如鋼筆的使用而出現,從其原料的化學性能,可分為藍黑墨水和顏色墨水。
(一)藍黑墨水
又稱鞣酸鐵墨水,是由變黑持久不褪成份、色素成份、穩定劑、抗蝕劑、潤濕劑和防腐劑等組成。
1.變黑持久不褪成份:
主要是 鞣酸(C4H10O9)、沒食子酸(C7H6O5?H2O)和硫酸亞鐵(FeSO4)等成分彼此化合,生成鞣酸亞鐵和沒食子酸亞鐵,氧化後都變成不溶性的高價鐵,即鞣酸鐵和沒食子酸鐵,前者增強耐水性,後者增強變黑性,這樣使墨水耐水、變黑,色持久不褪。
2.色素成份:
目前常用的是酸性墨水藍和直接湖藍染料,黑水藍是墨水的主色,水溶液遇酸不變質,但遇鹼則變為棕色。直接湖藍在墨水中起助色作用,由於其中含雜質較多,不宜多用,在潮濕環境易長霉。
3.穩定劑:
在墨水中加穩定劑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墨水的沉澱,以免書寫時發生斷水現象。常用的穩定劑有 硫酸(HSO4)、草酸(COOH)2、甲醛(HCHO)溶液。這些穩定劑都具有一定酸性,給紙張酸化埋下了潛在的危害,不宜多用。
4.抗蝕劑:
因墨水中加入的穩定劑具有較強酸性,為防止腐蝕,常加抗蝕劑,使它和鐵質結成薄膜,降低硫酸的腐蝕作用 90%。使墨水中的含鐵量不會因腐蝕筆尖而增加,從而增加了墨水的穩定性。
5.潤濕劑:
為防止墨水中的水份蒸發,造成書寫不便,在墨水中加入不易揮發,且有吸水性的 丙三醇〔C3H5(OH)3〕,使筆尖保持濕潤,以利書寫。
6.防腐劑:
墨水原料中所含有機物等物質,在潮濕環境下容易腐爛、長霉,為防止腐爛常加苯酚或五氯酚鈉等葯劑為防腐劑。
(二)純藍墨水和紅墨水
純藍墨水和紅墨水是屬於有機染料墨水,雖色澤鮮艷,但字跡的堅牢性不如藍黑墨水,其字跡容易褪色。而紅色墨水遇水很快就褪掉滲化,應特別加以注意。
三、顏料染料
中國繪畫常用的國畫顏料,可分為天然礦物顏料的石青、石綠、褚石、硃砂、明礬等,植物顏料有花青、藤黃,動物性顏料有胭脂、洋紅、辱粉,金屬性顏料有泥金、泥銀、鉛粉、鋅鈦白等多種。
四、膠礬
國畫顏料的調制、礬絹、礬紙作畫、全色都需要用礬、膠,膠分動物膠與植物膠,動物膠有牛皮膠、鹿膠、驢皮膠、骨膠、黃魚膠等,植物膠有樹膠、白芨膠、石花菜膠等,以牛皮膠、骨膠較為常用。
礬, 又稱「明礬」或「白礬」,用礬礦石燒成。繪畫裝裱為了保護紙絹、增強抗水力、減少伸縮性,調成膠礬水刷在紙絹上。鑲料染色顏色水當中加適量膠礬水,促使色度均勻。膠礬水的調制,通常是一克膠加60ml的30℃熱水,把膠浸一天後如未化,則用文火隔水燉,溶化成膠水,每一克礬於冬季加10℃溫水浸化成礬水,用二克膠一克礬的比例,俟膠水、礬水冷卻後,將兩者混合,用木棒不斷調勻,即成為比例適當的膠礬水。
膠礬水雖能增強紙絹的抗水力,但明礬在潮濕環境中吸收水份,促使明礬分解產生硫酸,會加速紙張的酸化,是值得注意和重視的。
第三章 紙質文物損壞原因及機理
第一節 內在原因
一、造紙原料
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植物纖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三大成分。另外還含有少量單寧、果膠、樹脂、脂肪、蠟、色素及灰分等次要成分。
(一)纖維素
纖維素是α纖維素的簡稱,是碳(C)、氫(H)、氧(0)的化合物,它是由許多個D-葡萄糖基聯結而成。葡萄糖基之間,相互以 β-葡萄糖 鍵聯接而成長鏈狀的纖維素大分子。其分子式為(C6H10O5)n,式中n為葡萄糖基數目,稱為聚合度。 n的數值為幾百至幾千甚至一萬以上。聚合度的大小,跟纖維的強度有直接影響,聚合度越大,分子量越大,即分子鏈越長,纖維的機械性能越強。纖維素呈白色,比重為1.5~5.6,具有光學雙折現象。由於纖維素分子含有羥基,所以在空氣中能吸收水分。但不溶於水,這是由於分子排列的規則性和大量氫鍵存在緣故。纖維素在酸的介質中能水解成葡萄糖,硝酸可以使纖維素水解和氧化,使它生成硝酸纖維素。
纖維素在常溫下是很穩定的,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抗張強度也相應的降低。在高溫、光照和氧存在時,會發生氧化反應,使纖維素生成氧化纖維素。
纖維素端點的葡萄糖為半縮醛形式,它與氧化劑反應使纖維素發生如下反應:
O O
∕
纖維素----C 十3HclO3 → 纖維素-C +2ClO2
? ?
H OH
纖維素還能發生酯化和醚化反應,使纖維素生成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等。
纖維素的化學性質與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相比還是比較穩定的,紙張中所含纖維素的成分越高,分子量越大,紙張中的強度和耐久性就越好。我國古代的手工紙,由於纖維素純,纖維長,所以保存的時間就長。
(二)半纖維素
半纖維素是由植物細胞組成,在水解時能分離出木糖和半乳糖。它屬於多聚糖分子的混合物。包括多聚戊糖、多聚乙糖、多聚葡萄糖,以及β和α纖維素。其分子含有200~500個半纖維素糖基,在纖維素和木質素之間起聯結作用。它與纖維素的區別在於,纖維素為線性高聚物,而半纖維素含有短側鏈的多聚糖。纖維素為單一多聚糖,半纖維素由兩種以上糖基來組成它們同屬多聚糖,在外界條件光、熱、酸、鹼的作用下,皆可脂化、醚化、氧化、降解和水解。
紙張中含有適量的半纖維素,不僅能縮短打漿時間,而且能增加紙的強度。如半纖維素含量太多反而影響紙張的壽命。
(三)木質素
木質素是植物纖維中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芳香族的特性,是一種含有碳、氫、氧的化合物。根據化學分析木質素中含有以下官能團,甲氧基(-OCH3),羥基(0H),羰基(O =C ),醛基(-CHO),醚鍵(-0-)等。
木質素呈白色或近白色,不溶於溶劑,質地脆弱,在高溫下能溶解,其溶液呈乳白色或深褐色。 由於木質素中含有各種官能團,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如發生磺化反應,使木質素變成可溶性木質素磺酸鹽,氧化作用變成可溶性氯化木質素。木質素最容易氧化,尤其在光照、高溫和鹼存在下,氧化更為迅速。現代紙張中含有較多的木質素,所以新聞紙極易變黃發脆,不易長期保存。
由此可見,由於造紙原料中含有植物纖維,尤其含有木質素和果膠、脂肪、色素等成份,給紙張的危害埋下了潛在的因子。
二、 造紙工藝過程與紙張耐久性的關系
紙張的耐久性,不僅與造紙原料有關,而且與生產工藝也有很大的關系。紙的生產方法有手工造紙法、機器造紙法兩種。
(一)手工造紙法
我國是發明紙張最早國家。在十九世紀以前生產的紙,通稱手工紙。手工紙又分竹紙和皮紙。歷代許多珍貴的古籍、文獻、書畫都是採用皮紙做成的。這些紙張保存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仍然很好,是什麼原因呢?這與手工紙的生產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造紙術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斷得以發展、改正、提高。
潘吉星先生經過實地調查研究、分析,在紙坊工人師傅的大力支持下,採取模擬實驗,從漢紙製造最原始的八步流程:
浸濕→切碎→洗滌→舂搗→打槽→抄紙→曬紙→揭紙。
過渡到現今陜西鳳翔造紙的十六步復雜過程:
浸濕麻料→切碎→碾料→洗滌→化灰水→灰碾→灰沃→蒸煮→洗滌→細碾→洗滌→打槽→剪紙→壓榨→曬紙→揭紙。
但歸納起來,手工紙生產過程大致可分蒸煮、漂白、打漿、抄
紙四個階段進行討論。
1.蒸煮: 造紙原料經機械預處理(浸濕、切碎、洗滌),在制漿過程中,用石灰乳〔Ca(OH)2〕,草木灰水作蒸煮劑浸透,目的在於脫去原料中的色素,除去污質、蠟質、松解原料中殘留的膠質及其它填充物,使製成的紙張不殘留有害的化學物質,而含有鈣(Ca2+)、鎂(Mg2+)等物質,使紙呈中性或偏鹼性,阻止游離酸的形成,防止紙張進一步的變質,使紙延年起了很好的作用。
2.漂白: 古代造紙的漂白工藝採用「日光漂白」,其方法據清人莫興三《造紙說》: 「曝已復漬,漬已復曝,如是者三,則黃者轉為白矣。其漬也必以桐子灰,黃荊木灰,非是則不白」。紙漿先經過陽光照射,利用空氣中的臭氧產生氧化作用,使值物纖維中所含的天然色素或著色物質變成其他基因,然後利用桐子灰、黃荊木灰和草木灰的水溶液,溶出被氧化的物質,起到漂白作用。經過這種漂白處理的紙漿所造的紙,久不變色,不易老化變脆。
3.打漿: 胡韞玉在《紙說》中寫道:「鑄之於臼,千錘萬杵搗愈多,而質愈融,楮骨竹筋盡為液流」。 說明打漿要充分,只有通過充分的錘搗才能造出纖維交織均勻的紙來。
4.抄紙: 植物纖維經上述處理製成紙漿,為使纖維在水中離散浮游,除了充份攪拌,通常加一些如黃蜀葵、楊桃藤、野葡萄、梧桐等懸浮劑,以便使纖維分布均勻,增加強度。
從上述簡單過程可以看出: 手工法造紙加工緩慢,生產過程細致,殘留在紙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很少,纖維不易受到損害,因此紙就堅固、耐磨。目前我們見到的晉、宋代的書畫和古書籍,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有的紙張仍然是潔白如玉,完整無恙,這些紙都是用傳統手工方法生產出來的。
(二)機器造紙法
機器造紙大致經過以下幾個過程,首先准備原料,然後再製成紙漿。由於製造紙漿時所用的方法不同,又有機械與化學法之分。
1.機械法:就是用機械的方法來離解纖維製成機械木漿。這種木漿,木質素無法除去,且其纖維短而粗,又含有較多非纖維素,所以製成的紙張疏鬆容易破脆 ,在日光及空氣中容易氧化變黃,這是耐久性差的其中一個因素。
2.化學法,就是用適當的化學葯劑,在蒸煮原料過程中,除去木質素及其它非纖維素,使纖維離解而成一種紙漿。根據所用的化學葯品的不同,化學法可分為亞硫酸鹽法、鹼法和氯化法等。
(1)亞硫酸鹽法:是用亞硫酸氫鈣[Ca(HS04)2〕和亞硫酸(HS03)2的混合液,用這種混合液蒸煮纖維,製成亞硫酸鹽化學紙漿,此種紙漿中含有一定量的半纖維素和蒸煮液以及產生木質素磺酸的酸性殘留在紙漿中,因此,紙張的耐久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鹼法: 是用苛性鈉(NaOH)作為蒸煮液與原料一起在高溫下蒸煮的方法。由於鹼性太大,對纖維損害較大,使紙強度降低,加上成本高,現已很少應用。
(3)氯化法: 是將原料同氫氧化鈉一起蒸煮,經氯化、鹼液後處理,除去木質素, 再經過漂白,在這過程中有時用鹼,有時用漂白粉,有時用氯來處理,會使纖維素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從紙漿製造方法可以看出:紙漿的質量與紙張的耐久性有著直接的關系。
(三)造紙過程與紙張的耐久性
從造紙過程來看,紙張的耐久性與打漿、上膠、加填料亦有關系。
1. 打漿的目的:
打漿是決定紙張性能和質量的重要工序之一,打漿的目的,使纖維橫向切斷變短,縱向分裂變細。同時使纖維「水化」膨脹呈膠性,以及使纖維兩端帚化發毛,增加纖維交結能力,提高紙張的堅牢度。
2. 紙張上膠的目的:
是為了降低它的吸濕性。目前
參考資料:兩岸博物院
Ⅱ 楷模木門怎麼樣
關於楷模公司
KOOMO是義大利專業家居品牌,來自浪漫國度義大利時尚產業鏈腹地Brescia,深入了解義大利家居行業縱深特性,從而使KOOMO產品充滿濃郁的歐洲前沿時尚氣息。
北京亨達肯特傢具有限責任公司創辦於一九九零年。是一家以設計開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木製產品出口型企業。公司自創立伊始一貫堅持標准化管理,規模化生產的經營方針,在同行中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認證。
二零零六年初義大利專業家居品牌KOOMO與北京亨達肯特傢具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創辦楷模中國家居連鎖機構。楷模中國家居連鎖機構以國際化的視野和因專業而領先的精神,將義大利先進的居室門文化帶入中國,倡導「Living in Koomo」(生活在楷模)的嶄新理念和全新生活方式。
楷模中國家居連鎖機構的產品以簡約風格著稱,定位服務於白領階層的家居環境。「以文化豐潤環境」,第一創造唯美,第二創造產品。
對於未來,「KOOMO•楷模」 一直以開放的心態博取眾長,先後同世界多家一流的企業在技術、設備、研發、原材料及市場理解上都具有深入的合作。我們希望以我們的實力、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勇氣以及我們對社會、對行業的責任,在世界范圍內打造「KOOMO•楷模」品牌,為改變目前落後的裝飾行業,提倡唯美、科學的居住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
楷模是一個年輕人的公司,所有管理人員的平均年齡為27歲,楷模信奉快樂的心態能帶來高效率的工作,每年都要組織兩次國內旅遊,在周年(3月28日)及元旦都有大型聚會活動。在楷模公司只有鼓勵和考核,很少有批評。
楷模注重個人的完善與發展,目前,56%的管理人員在楷模工作了2年以上,62%的管理人員正在進行不低於一項系統學科的學習,公司在各項專業上有計劃的進行系統培訓,管理人員受培訓時2006年度計劃為人均108小時。
細致入微的管理
楷模可以隨時調出三年內所有客戶中的任何一個服務檔案,可以隨時查出某一客戶,姓名、住址、電話及為他服務的楷模員工、銷售來源、收款記錄、甚至客戶的家庭成員、工作單位、房屋面積及愛好。
楷模每天消耗約200張打磨用砂紙,在楷模車間,您發現不了任何一張仍可利用的砂紙被丟棄。
楷模將所有部門的工作目標,工作范圍及工作成本詳細劃分,每個人都可以自主的在范圍內工作,每個人都在考核別人同時也被別人考核。
朋友遍中國
幾年來,楷模及楷模前身亨達肯特傢具有限責任公司在全國范圍內(不含國內分公司),先後服務了100多項大客戶(不含精裝修)。
在工程項目上,使用楷模產品的客戶有
序號 日期 工程名稱 備注
1 2000-04-11 北京音樂學院木門及其它木製品工程
2 2000-08-12 中南海311樓312樓實木門、壁櫃門及傢具工程
3 2001-03-13 京寶大廈木門及傢具工程
30 2001-12-12 准喀爾大酒店客房傢具、木門及其它木製品工程 四星級
4 2002-02-15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木門工程
5 2002-10-21 總參高級住宅區木門及傢具工程
6 2003-02-07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木門工程
7 2003-04-02 城南嘉園寫字樓木門工程
8 2003-04-26 嘉業大廈B座木門工程
9 2003-04-28 嘉華世紀軒(鼎極公寓)木門及傢具工程
10 2003-05-23 北京第一居所(倚林家園)木門及傢具工程
11 2003-05-23 芳島別墅,晴翠園傢具及木門工程
12 2003-06-12 中雅格進戶木門及傢具工程
13 2003-12-01 耕天下豪宅傢具及木門工程
14 2003-12-01 秦皇島大酒店木門及客房傢具工程 四星級
15 2003-12-02 經濟學院教學樓教授門、進戶門及辦公傢具工程
16 2003-12-23 北京交通賓館新區客房傢具及木門工程 三星級
17 2003-12-30 庄勝房地產公司二期木門(部分)工程
18 2004-03-05 當代城市家園15#16#樓傢具及木門工程
19 2004-04-08 華源之星木門工程
20 2004-06-06 天津凱德大酒店傢具及木門工程 四星級
21 2004-08-03 北京化工大學研究生宿舍木門工程
22 2004-10-08 東方瑞景豪華公寓木門工程
23 2004-11-01 中國糧油飼料有限公司木門工程
24 2004-11-04 北戴河大酒店木門及客房傢具工程 三星級
25 2004-11-25 北京東方紅大酒店木門及客房傢具工程
26 2004-12-01 佳木斯如意大廈木門及客房傢具工程 准四星級
27 2005-04-15 山西太原盛世華庭酒店式公寓傢具及木門工程
28 2005-06-05 天津水上皇宮大酒店木門及客房傢具工程 超五星級
29 2005-08-08 北京珠江帝景11號樓客房傢具及木門工程
30 2005-09-06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辦公樓木門及辦公傢具工程
31 2005-10-08 太原盛世華庭酒店式公寓客房傢具及木門工程
32 2005-11-17 松雷大酒店客房傢具及木門工程
33 2005-11-25 秦皇島金盛達裝飾公司遷安馬蘭道木門工程
34 2005-10-27 北京求實雜志社木門工程
35 2005-12-30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木門工程
36 2006-03-15 天津水上皇宮大酒店木門及客房傢具工程二期 超五星級
37 2006-07-18 山西太原盛世華庭大酒店木門及木質品工程二期 四星級
38 2006-09-16 北京用友軟體公寓及辦公樓木門和木製品工程
39 2006-11-15 包頭錢櫃.良子.青鳥健身木門及木製品工程
40 2006-12-08 北京農業大學奧運摔跤館木門工程
41 2007-08-06 上海三其實業有限公司出口木門工程
42 2007-11-02 吉林森林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門業分公司木門工程
長期合作商
序號 公司名稱 備注
1 北京僑信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2 安康裝飾公司
3 北京佳友裝飾公司
4 城建亞太裝飾公司
5 秦皇島市金盛達裝飾公司
6 深圳成豪裝飾公司
7 美萬廈裝飾公司
8 北京通德建築工程公司
9 深圳市美術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10 城建二裝飾工程公司
11 北京迪非特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12 北京德合逸家裝飾公司
13 北京陽光日盛裝飾有限公司
14 北京城建六局裝飾公司
15 珠江帝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16 山東煙台正泰裝飾有限公司
17 北京庄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18 北京北方天宇建築裝飾有限公司
19 北京中寰藝高裝飾有限公司
20 內蒙古天龍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21 吉林森林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門業分公司
出口合作商
序號 國籍 公司名稱 所屬區域 備注
1 美國 Mak Est 紐約 實木門
2 Bath Kitchen & Above 佛羅里達 實木門及浴室櫃
3 Sterling Trading Inc 加利福尼亞 實木門
4 Elenant Home 紐約 實木門及復合門
5 Designer Doors Direct Inc 新澤西 實木門
6 Moreland Corporation 加利福尼亞 實木門及復合門
7 沙特 Alyouby Improvement Ltd 吉達 實木門及浴室櫃
8 加拿大 Horieon Improvement Ltd 溫哥華 實木門及浴室櫃
9 韓國 Sam-E Co.Ltd 釜山 實木門窗
10 法國 S.SE.2000 Trading Co.Ltd 馬賽 浴室櫃
11 英國 Great Resource Co.Ltd 伯明翰 實木門
12 俄羅斯 MP.MAKC Co.Ltd 莫斯科 復合門
13 義大利 Due C Capri Due 米蘭 實木門
14 澳大利亞 Globl Alliance 悉尼 浴室櫃
15 San Nora Pty Ltd 昆士蘭州 實木門
16 Schots Restoration Emporium 墨爾本 浴室櫃
17 約旦 Bashiti Hardware Co.Ltd 安曼 實木門及浴室櫃
18 日本 MC Co.Ltd 大阪 實木門
19 塞普勒斯 Noor For Trding Co.Ltd 尼科西亞 實木門
20 希臘 Euro style Décor Co.Ltd 雅典 實木
關於楷模木門產品的結構及生產工藝
楷模產品的結構採用模塊化,組合式的結構,採用比利時進口膨脹膠安裝,便於生產和施工。
楷模產品的效果是實木油漆效果,工藝等同於高檔傢具,工藝流程經過
在上述的工序里,又分解出不等的小工序,最多的分成9道工序,比如基礎加工及實木皮包覆。
楷模產品的基礎門扇採用杉木(含水率10%-12%)表面木皮採用名貴木材刨削單板,油漆採用PU漆(四底兩面)。
簡約時尚的設計
由於楷模的幾位高層管理都是畢業於木材加工及美術專業,因此楷模的款式設計上帶有明顯的唯美主義和現代感,楷模的設計部在做出設計後,經全體討論,再由銷售部推出,楷模在品牌化道路思想的指導下,廣泛研究和借鑒世界范圍的木門發展。
讓客戶越簡便,背後工作越復雜
楷模客戶在購買楷模產品時,經過店面訂購----預約測量----測量----預約安裝---安裝----回訪,幾個過程,在這背後,楷模所做的工作是:
每個楷模的客戶在楷模公司的電子表格里,要被填寫40次以上的信息,多數信息環環相扣,都關繫到楷模員工的考核。
楷模的思維方式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企業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來面對當前自身所處的環境,其思維方式決定其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和結果。楷模的思維方式同樣也決定了楷模是怎樣誕生,怎樣發展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是怎樣做的,將來會怎樣。
楷模的思路
所有決策思路的產生來源於三方面:第一是當前環境及對前景的判斷,第二是本身所基於的出發點和眼光高度,第三是本身的終極目標,楷模在成立之初的市場環境是蓬勃發展的裝飾市場,同時這個市場存在著非常大的缺陷,諸如手工操作,質量不穩定,相對浪費損耗大,客戶滿意度差等等;楷模的自身出發點是為社會做出貢獻,做貢獻的手段是立足本行業,改變本行業,在行業內起到變革性作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滿足楷模一直以來的終極目標。在國際范圍內,以不斷推新的方式領導建築裝飾業的發展,從而起到貢獻社會的作用。因此,楷模才會有以工業化的方式解決手工操作的思路,但由於裝飾業內容量的龐大及復雜,所以楷模首先以木門、門套、窗套、啞口、踢腳及護角入手,有選擇的完成目標,經過我們的努力,形成了現在的楷模木門。
楷模目前的狀態及中期前景
楷模所有員工精誠團結,努力拚搏,經過我們的努力在北京初步確定了品牌產品的地位,但由於行業的所有競爭對手(包括我們自身)都處於初級階段,再加上勞動密集型企業門檻低下,楷模並沒有在同行業內產生絕對優勢,隨時有可能被這個市場的繁雜淹沒。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楷模要迅速提高自己的品牌地位、市場佔有率及自身的攻擊實力。
目前的套裝門市場將是一個即將爆發的市場,未來的兩年是產品分化市場等級的過程。因此楷模應充分把握這次機遇,做好自身發展。
我們必須把楷模做好
目前的市場充滿著無窮無盡的機會,但我們為什麼需要專心致至將楷模做好,理由有以下幾點:
市場前景巨大,我們占據先機
北京市場的木門、門窗套市場每年應在30億元左右,按勞動密集型企業到大名牌頂峰時期年市場佔有率應為2%--20%,即我們的市場將有可能做到6000萬—6億元,這並不包括全國的市場,因此市場前景極為廣闊,由於楷模的起步較早,對市場的認識相對周全,錯誤的經驗多,因此更容易占據先機,同時,套裝門市場目前仍是起步發展階段,利潤空間較大,有極強的再發展空間。
我們要做自身的原始積累
原始積累是企業發展的必備硬體,原始積累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發展所需要的必需資金。(2)發展所需要的基礎及高層人才。(3)發展所需要的經驗及觀念。對於每個員工而言,我們要從此操作過程中得到完整的品牌操作經驗、營銷思路、管理、合作思想以及對趨勢的判斷。
做好楷模能證明我們的判斷和完成對員工的責任。
人是不能言敗的!做好楷模能證明我們多年來的追求沒有白費,能證明我們的判斷力,能提高我們的自信,也是對我們自身心靈的慰勞。
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的關系
如果你希望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企業人,那麼你就要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發展自身,同時利用自己的力量反作用於企業。因此,系統的了解企業操作規律,完善自己的工作技巧,成熟自身的思維方式,鍛煉與人合作的能力是每個員工評判工作價值和所得的標准之一。
個人的價值同商品一樣,本身無價,全在於別人的認可,因此,將個人同環境聯系是提高個人身價的技巧之一。當然,個人同時也是環境的外環境。如同買股票一樣,我們要靠個人的感覺判斷大盤走向,對於長線來說,買入點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買哪一支股。對於個人發展來說,我們做的是長線。因此,個人發展同企業發展互為依託,互為關系。個人能力的增長、收入的增加、身價提高的前提是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工作,同時也是為企業發展所做貢獻的附屬所得。
楷模下一步的手段
成熟自己的文化
幾年來,楷模人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如:楷模的責任感、楷模的自信、楷模的謙恭及楷模的團隊精神,對於未來一段時間,楷模為了發展要進行有必要的擴充,因此楷模需要把楷模的文化讓所有楷模人理解和支持。
迅速鞏固名牌地位
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及服務水平,通過有效的營銷及宣傳在未來的一年內快速提高楷模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擴大銷售、生產及服務能力
系統擴大銷售、生產及服務能力,以加強管理提高效率為主,增容為輔的手段提高整體的實踐能力。
相信我們能利用我們有效資源,發揮自我的能動性,努力思考,勤於實踐,我們會在這一特殊的機遇下,迅速的發展壯大。
「楷模人」的魅力
自信---結果因我而改變
人與人的懸殊很小,就像名牌產品與普通產品一樣,懸殊就在細微的幾點。對於人,這幾點其中最大的一點就是自信。當你充滿自信,你給別人傳達的就是力量,機會就會光顧你,你要相信你是優秀的,是獨一無二的,你所處理的問題,因為有你而被改變,因為有你而更完美。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有,也是因為你認為不可能而沒有去努力。
自強---不斷學習,不斷超越
如果將中國所有的人口按一定順序排位,從第一到第十三億,那麼你目前的號碼是多少,一個人的位置並不代表成功,成功的關鍵是生與死之間的跨越。跨越的手段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
責任感---因自身沒有起到作用而不安
責任感並不是對企業有感情才有責任感,責任感是一種可培養的優秀品質,包含著勇氣、完美主義和為他人的精神,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成功的,也不會進步的,責任感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壓力恰恰是促使進步的動力。
大度與包容---創造自身被幫助的環境
當你能包容幾個人你就能當班長,當你能包容千軍萬馬你就能當司令,只有你包容了別人,為別人考慮,別人才會支持你、服從你,你的力量才會加倍。因此,大度與包容是獲取幫助、提高自身力量的一種手段。
團隊精神---單憑一個人的力量不能夠完成大事
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要匯集所有的力量並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組合,才會形成完整的力量。學會合作,學會與不同人合作,且讓同你合作的人心情愉悅,是成功的技巧之一。
完美主義---成績因細節組成,結果超越要求
從一個角度說,世上有大的想法,但沒有大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多個或無數個細節組成。因此,完美的、徹底的做好小事,就可以完成大事,標准就是超越要求,超越客戶的要求,超越領導的要求,成功必然隨著別人的滿意而來。
創新---生於創新,死於守舊
卡耐基說過成功的路只有一條---與眾不同,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一直保持與眾不同的唯一手段就是創新,因為市場是進步的,不進則退,這一規律對於楷模,對於所有企業都有切身體會。企業創新來源於人的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創新。生於創新,死於守舊應是每個企業及個人時刻銘記的要領。
楷模木門產品說明
一、 楷模木門產品結構
楷模木門主要生產純實木門和實木復合門兩種產品。
純實木門的產品銷售以外銷為主,產品適合高級別墅的戶外安裝,門窗變形系數低,採用德國進口油漆,防止油漆脫落。
實木復合門是現在市場上最流行的一種木門生產工藝,具有造型美觀,產品結構穩定,經久耐用,價格適中,使用環保等優點。
楷模木門的實木復合門結構如下:
採用杉木集成材做芯板,芯板用杉木網格40x40的結構編制,解除了木材的各向異性應力,防止木門變形,翹曲,並且在製作木門邊框時留有通氣孔,保證木門在以後的使用過程中保持質量穩定。其芯板表面冷壓制7.8mm高密板。整個木門形成奇數層,結構強度高。以提高木門的表面平整度,表面經過熱壓0.4mm木皮單板,形成木材天然的質感。經過一遍修色,兩遍面漆,三遍底漆工藝,達到質感清晰,油漆飽滿。
二、測量和安裝說明
(一) 門框和門的測量
門框高度:門洞高度凈尺寸減10mm,高度最大可減到35mm.。
門框寬度:門洞寬度凈尺寸減20mm,高度最大可減到90mm.。
門框深度:牆體厚度減5mm。
(二) 雙推拉門加上亮的測量方法:
如果推拉門的高度超過2400mm,需加上亮,標注尺寸時只需寫所需門的高度即可。
例:門洞高是2540x1470x240
測量單填寫標明為:2540x1470x240 雙推拉門。門高2000mm,加上亮,上亮玻璃是冰花玻璃等。
(三) 子母門的測量方法:
門框高度:洞口高度凈尺寸減10mm,高度最大可減到35mm.。
門框寬度:洞口寬度凈尺寸減20mm,高度最大可減到70mm.。
確定子門的寬度:從門框內徑尺寸算起正視防盜門距離為子門尺寸。
例如:洞口尺寸為2080x1190x190
測量單填寫:2070x1170x190 子門尺寸為330,母門右手拉開。
(四) 窗口,啞口的測量:
普通窗口,啞口的測量一般為洞口實際尺寸,安裝工到現場據些即可。窗口要量窗扇到頂棚的高度,低於18mm厚需註明,低於12mm採用半包套,窗扇到牆面的距離,低於18mm需註明,低於12mm採用半包套。異型窗口,啞口的測量要畫草圖,標注說明。
三、安裝步驟
(一) 貨物搬運要輕拿輕放,對客戶使用禮貌用語,不抽煙喝酒,不說有損於產品的字眼,如遇木地板的情況,安裝人員必須穿戴鞋套.。
(二) 貨到現場需點清數量,依據測量單對每個洞口核實尺寸,依次拆包安裝。
(三) 測量門的高度,寬度,再測量門框上碼頭,確定門縫間隙。
(四) 組裝門框,安門,調整垂直,平整度,打發泡膠,泡量不宜過多,離門框寬度20mm為宜,待膠固化後裝門臉線,開鎖孔。
(五) 用油漆處理鎖孔,合頁槽等細節部位。
(六) 清理現場垃圾,打掃衛生,用透明膠做防水處理(地面,側面打膠)。
(七) 客戶簽字確認後再離開現場。
四、售後服務說明
在保修期內我公司將為您提供下列有償和無償服務:
(一) 維修期:現場驗收合格後一年內。
(二) 無償維修范圍:
1、 裂縫。
2、 非機械性損壞脫落。
3、 五金件及門開啟不便,(公司提供標准五金配件)。
4、 變形超過「產品質量現場驗收標准」規定的指數。
5、 自然色差≥2度。
(三) 有償維修范圍:
1、 人為損壞或使用不當造成的損壞。
2、 保護不當造成的損壞。
五、包裝、運輸
楷模木門的包裝共計三層:
第一層:採用五層瓦棱紙,表面膜壓28克牛皮紙附膜,防止雨淋,A、B包裝,印有楷模形象字樣。
第二層:採用10mm泵苯板,做護角。
六、木門的保養知識
(一) 除塵
要經常除塵,因為灰塵每天都會摩擦木門的表面。最好使用干凈的軟綿布擦拭,切記不要用海綿式餐具清潔用品擦拭您的門。除塵時請用浸濕的棉布,因為濕棉布能減少摩擦,避免劃傷傢具。同時有助於減少靜電灰塵的吸附,有利於清除傢具表面的灰塵。應避免水氣殘留在木門表面,建議最好用干棉布再擦拭一遍。
(二) 上光
除了經常除塵外,木門表面有時也要靠上光來去掉污跡和小顆粒,以增加外觀的美感。我們建議使用專用的傢具上光劑對木門進行定期的保養 ,通常上光劑有兩種:一種是靠高光澤度塗飾的木門使用,另外一種是低光澤塗飾的木門使用。此外一定不要選擇那些會有硅樹脂的上光劑,因為硅樹脂會軟化並破壞塗層。雖然經常上光對塗層沒有傷害,但我們建議您一年只上光2至3次,過度上光會損壞塗層外觀。
(三) 清潔
為了除去空氣中的污染物。
木門知識
全國木門市場的種類及價格(系列一)
一、 基礎門扇
1:模壓門 (重量輕,手感差,但價格較低)140元---400元
2:松木白板門(重量適中,但容易開裂、價格200元---300元
3:松木(杉木)基材貼三合板(有色差,相對粗糙、細部平整度差)價格240元---600元
二、成品套裝門
1:模壓套裝門(重量輕,手感差,但價格較抵) 價格600元---1100元
2:PVC免漆套裝門(效果差,易破損) 價格800元---1400元
3:強化紙復合套裝門(沒有油漆感、易破損) 價格800元---1400元
4:實木復合套裝門(效果好、耐久性、耐撞擊性好、價格偏貴) 價格1500元---3800元
5:實木套裝門(效果好,但容易有色差和翹曲,價格高) 價格3000元以上
木門為何容易變形(系列二)
木門由於使用木材加工,同時平面面積大,並且固定點少,所以是最容易產生變形和開裂的裝飾木作之一。由於變形後的木門會直接導致房屋的隔音,密閉性和美觀,所以了解木門的變形原因就成了裝飾前尤為重要的裝飾知識。
天然木材在生長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木材疏密不均(向陽面、年輪的疏密、芯材與邊材),當木材被刨開後便改變了內應力的平衡,使木材變形、開裂。
木材的含水率高也是導致木門變形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隨著使用過程中含水率的降低,木材的內應力才會慢慢顯露,最終導致變形、開裂。
防止木材變形的主要手段是採用機械和技術方法改變木材的內應力和含水率,改變內應力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對松木或杉木(這兩種木材內應力較小)進行指接。改變木材含水率的方法是進行二次烘乾(自然烘乾後再進行蒸汽烘乾)。木門生產中加工工藝的好壞,如壓機的壓力、溫度、平衡層、膠合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木門在使用過程中是否變形、開裂。
什麼樣的木門不過時(系列三)
居室設計的主要兩個要素是空間分割及氣氛的創造,氣氛創造所使用的手段是形體、色彩、燈光和質感。這四要素主要體現在居室立面設計上,木門作為立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體、色彩、質感對完成居室理想氣氛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現代居室設計中使用中國古典的符號越來越少了(如彩畫、漏窗、如意、藻井),而歐式古典在室內中還是比較廣泛的使用(如巴洛克式的拱形加平線對稱符號)。目前市場上的木門多數帶有這種符號(包括楷模的早期產品)。
隨著時代的發展、室內設計風格的變化以及人們審美觀的改變,木門的款式也必須隨之變化,現代構成、金屬感等美感形式肯定會成為一種趨勢,現代構成美感所用的方式多為漸變、特異、序列、超長比例等,金屬感的對比是在木門上加入金屬的鑲嵌,達到質感對比的效果。這兩種美感形式歸納來說就是唯美,簡約。
在色彩上,混油、黑胡桃等非中庸色彩在未來幾年內還會占據市場主流,親和力極強的桃花芯、沙比利也會被一部分人接受。
在木門的選購上,首先要選擇同您居室風格相和諧的款式及色彩,同時要考慮其可持續的美感。不能裝修後時間不長再換門,那就得不償失了。
關於木門的油漆(系列五)
油漆作為套裝木門工廠加工的後期工藝,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最後的使用效果。同時油漆成本也是木門成本上最大的部分之一。
油漆的種類大致分為酚醛漆、醇酸漆、聚氨脂漆、硝基漆、聚脂漆及PU漆。其中酚醛漆和醇酸漆由於漆膜質感及附著力差,基本在裝修中被淘汰,大量使用的是硝基漆、聚脂漆及高檔傢具上使用的PU漆。
硝基漆由於施工比較簡單,適合手工操作,被大多數手工裝飾木作使用,但其漆膜薄,手感不好,效果不理想;聚脂漆相對來講漆膜厚重,但其稀釋劑在揮發時含有氡氣,而且漆膜硬度稍弱。最理想的是PU漆,PU漆不但有聚脂漆的漆膜厚重、附著力強、透明層次好的優點,同時它的密封性好在木作防潮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PU漆的硬度、耐久性、耐黃變性及環保性也是其它油漆無法比擬的。
由於成本,加工手段及設備的問題,目前市場上90%的套裝木門使用聚脂漆,少數廠家採用PU漆或UV漆。一般來說,聚脂漆和PU漆都要經過找色,四底兩面等六道工序,有些品牌增加固化和施蠟工藝。因此在木門的選擇時,油漆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質感、手感、防潮、環保、耐久、耐黃變等問題。
買門還是做門 (系列六)
當新房買下來要考慮裝修時,好多人非常困惑是買門好,還是做門好。從目前的市場角度看,的確各有利弊。
由於工業化生產套裝木門從品質、油漆效果、環保方面,要遠遠高於手工做門。一般來講,名牌木門都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機械設備,在木材的乾燥度、指接、平整度、油漆流水線上都比較成熟,而手工木門大多採用大芯板及三合板製作,油漆採用現場刷漆,很難(甚至不可能)達到機械的水平。因此從精緻和細部的角度來說,做門不如買門好。但由於套裝門的生產廠在樣式及色彩上也有死板的地方,如果在裝修過程中手工的木作比較多,在色彩及款式配套上相對手工更隨意一些。
在服務上由於套裝門的服務周期短,安裝速度快,以楷模門為例,一般在六樘以內,一天即可安裝完畢,因此服務相對完善,而手工製作從釘門套到油漆結束,大約要用半個月時間。因此在快捷和規范化服務上,套裝門優於手工門。
總的來說,如果您家的裝修風格是簡潔的,並且希望利索的結束裝修,最好買門;如果您家的木工活比較多,在門的款式上要求變化比較大,可以考慮手工做門,但木工活多,也要考慮環保問題.
Ⅲ 書的歷史
兩岸博物院所典藏中國歷代書畫作品,不但為一藝術欣賞的對象,更為一寶貴的史料,時代包涵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長達千餘年之久,其主要材質不外絹、紙、墨及繪畫顏料,初期多繪於絹上,畫絹於畫史上記載:「唐人五代絹素粗厚,宋絹輕細」,後因造紙技術的改良普及,至宋以後,畫家漸多用紙。為了便於收藏展示,往往選擇搭配畫心(書畫作品主體之絹紙心)且質佳的宣、棉紙加以托裱,除加固畫心外,多裝裱成卷、軸、冊或框式,以利張掛展示或收藏保護。
唐太宗用麻紙寫敕,黃紙寫詔;高宗以白紙多蛀,頒下「詔制敕並用黃麻紙」;後曾因圖書損壞嚴重,召藝工及天下畫工入京修內府圖書。南宋孝宗時,《左傳》《國語》等書多蛀傷,奉敕用棗木椒紙各造十部,至清約六百年,無一遭受蟲蛀,可見歷代對紙質文物的保存維護工作深為重視。
紙質文物的演變過程,則與主要構成材料紙的發明及造紙術的改良製作的進程有著直接關系,試略加分述之。
第一節 紙的發明
紙發明於何時?是誰發明的?長期以來在學術界爭論不休,一般都認為,紙是東漢時的宦官蔡倫發明的,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發展,出土的紙文物為我們回答紙的起源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實物標本。1933年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在新疆羅布卓爾漢代烽燧亭遺址中發現麻制紙張。1957年5月8日,在陝西西安灞橋附近又出土了西漢時期的麻紙(亦有一些造紙及學術界人士認為,是否為麻絮而非紙),1978年在陜西扶風則發現漢宣帝時麻紙。以及在甘肅武威、內蒙等地出土的古紙殘片。這些實物的發現,證明早在蔡倫以前,我國人民已發明用植物纖維造紙了。
到了東漢(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採用官府提供的設備加以改良、提高和推廣,使造紙術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從此,我國造紙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造紙術的進程
一、中國造紙術的起始及發展階段
蔡倫之後,左伯在總結蔡倫造紙術的基礎上,在造紙原料、工藝上又作了進一步改正。如果說,西漢是中國造紙術的起始階段,那麼魏晉南北朝則進入發展階段。這時期的造紙術與漢代相比,不僅在產量、質量等方面有所提高,而且造紙原料擴大,設備更新,出現了新的工藝技術,並且用黃孽汁浸染紙張,以防蟲蛀等措施,是我國人民染潢技術的首創。
二、中國造紙術的興盛時期
隋唐五代是中國造紙術的興盛時期,其造紙原料比魏晉南北朝又進一步擴大,成本降低,紙製品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同時,在改善紙漿性能,改革造紙設備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步和提高。隨著對外文化交流,造紙術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傳播到日本、阿拉伯和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東亞和西亞各國。
三、中國造紙術的成熟階段
宋元時期稱為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成熟階段,造紙原料從原來的樹皮、麻、破布和舊魚網,又增加了竹子、稻草、麥桿等。由於造紙原料的擴大,造紙技術革新,造紙設備改進,這一時期造出來的紙,比前代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各種紙,如竹紙和麥、稻桿紙,這標志著造紙史上的新紀元。紙在繪畫、印刷、貨幣等方面廣為應用,同時紙製品還運用於製作衣服、帳、被和枕頭等,成為縑帛、紡織品的部分代替物。
四、中國造紙術的集大成時期
明清時期的造紙術可以說是集大成的階段,不但造紙的原料、技術、設備和加工方面大為改進,就是紙的產量、質量、用途、產地均比前代更為增長。甚至還出現了專門記載造紙和加工技術的著作,為前代所少見。
五、中國近代工業造紙的發軔
隨著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原來傳統,手工造紙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的要求。在工業革命浪潮影響下,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於香港設大成造紙廠,李鴻章於1891年引進了西歐造紙機器和技術,在上海創辦了機器造紙廠--「倫章造紙廠」,從此,使我國造紙業開始步入到機器造紙階段,後續於上海浦東設「華章造紙廠」,上海龍華路設「龍章造紙廠」,1911年張之洞於漢口設「度支部官紙廠」。至1978年台灣計有造紙廠170餘家,紙及紙板產量,居世界第22位。
在紙尚未發明或普遍使用之前,文字刻在龜甲、獸骨、玉石器、金屬上,有的書寫在竹簡、木牘、縑帛上,由於這些載體笨重,而保存、閱讀、攜帶極不方便,因此,難以普及、推廣,阻礙了文化傳播與交流。隨著紙的發明、生產和使用,使紙成為書寫、繪畫、印刷的載體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它對思想、學術的廣泛傳播起了巨大的作用,對於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歷代遺留的手稿、圖書、繪畫、經卷、報紙、文獻等,都是歷史真實的記錄,是研究歷史、政冶、科技、文化、藝術的原始材料,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相當豐富,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產,對於研究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隨著歲月的流逝,由於內在因素(酸化和材質的變化)以及外在因素:溫度、濕度的劇變、光的照射、有害氣體的侵蝕、昆蟲的蛀蝕、微生物的滋生,機械的磨損、撕破、鼠咬、火災、水災等都會造成紙張的變質和損壞,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研究紙張損壞的原因及其維護方法,延長其使用壽命,便成為紙質文物保護的一項迫切任務。
第二章 紙質文物的構成材料
紙質文物是由紙、書寫的墨跡、印刷的油墨、繪畫的顏料以及粘合劑等材料所構成。這些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紙質文物能否長期保存的內在因素。
第一節 造紙的主要材料
紙是紙質文物主要構成材料,紙的種類可分為手工紙和機械紙。手工紙有麻紙、皮紙、藤紙、竹紙、棉紙,還有宣紙、毛邊紙、連史紙等。19世紀末,機器紙逐漸代替了手工紙,常用的有新聞紙、印刷紙、打字紙、有光紙、圖畫紙、牛皮紙等。
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而植物纖維的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韌皮纖維、莖纖維和種毛纖維。
表一 造紙植物纖維的種類
木本
桑、楮、藤
莖纖維
一年生
稻草、麥桿、蘆葦
多年生
竹類
種毛纖維
棉花
一、 韌皮纖維:
是古代造紙主要原料,由於含纖維素多,一般多在 60% ~ 83% 之間。加上纖維長達120~180毫米,纖維長度比寬度約大於950至1230倍。由於韌皮纖維很長,造出紙來很堅韌。
二、 莖纖維:
如竹、稻草。其纖維素含量在24%~ 60% 之間,長度比寬度約大於 100至 200倍。紙張在不同時期,選用什麼材料和工藝製作,其紙張的成份、性能是不同的。
三、 種毛纖維:
如棉花,棉花纖維素含量最純、最多,一般可達 90% 以上。纖維長度比寬度大約有1250倍。由於纖維特別細長,交結力好,質地強韌、組織細致柔膩,造出來的紙較耐磨、耐久。
第二節 修護紙質的種類
破損紙質文物(書籍、繪畫)的修補或裝裱中經常遇到的是,如何選配顏色、質料、性能、厚薄相當的紙張,是關系著紙質文物維修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故就書籍、繪畫維護中,經常遇到的各種紙質,依其時代、質地、性質和特點,加以簡述之:
一、麻紙
麻紙就是以麻類纖維(萱麻和大麻)制的紙張。常見的有白麻紙、黃麻紙、麻沙紙、旱灘坡紙等。
二、藤紙
藤紙早在晉代已有製作,到了唐代已在浙江、江西兩省大量生產,其紙是用藤樹皮的纖維所造。當時有白藤紙、青藤紙、黃藤紙之分。
三、宣紙
宣紙是用檀樹皮、稻草為原料製成的手工紙,出產於安徽宣州而得名。此紙質地柔軔、潔白平滑、細致勻整、色澤經久不變,被譽為「滑如春冰密如蠶」的美稱。宣紙屬皮棉紙類,因品種規格繁多,不一一詳述,常見的有:羅紋紙、棉連紙、玉版宣、單宣、十刀頭、夾連紙等,為我國唐、宋以來的古代書畫所採用的紙。
四、棉紙
棉紙又稱皮紙,是以楮樹皮為原料製作而成,質地細柔、富有軔性。從紙的縱面撕去,其斷裂處呈現絲棉狀,因而得名。棉紙的品種因地而異,常見的有河南棉紙、貴州棉紙、上海棉紙、遷安棉紙、蠶繭紙、藏經紙、高麗紙、冊子紙、美濃紙、開化紙、太史連紙等20餘種。
五、竹紙
竹紙是用石灰處理的嫩竹為原料製作而成,因顏色略呈黃色,又稱「黃紙」,主要有:毛邊紙、毛太紙、川連紙、元書紙、梗棒紙、連史紙等十餘種。
六、其它紙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紙以外常見的還有牛皮紙、磁青紙、虎皮宣、蠟箋紙、發箋紙、金紙等。
圖2-1 出土古麻紙
圖2-2 宣紙
圖2-3 棉紙
圖2-4 竹漿紙
圖2-5 老墨
圖2-6 收藏墨
第三節 書寫材料
在紙上書寫、印刷、繪畫所用的材料為墨、顏料、墨水、圓珠筆油、鉛筆及膠料等,茲分別略述如下:
一、墨和墨汁
墨在我國已有4700年左右的歷史,相傳西周刑夷始制墨,秦以前多用天然石墨,秦以後出現人工造墨。漢墨重點產地在陜西漢陽,古稱「隃縻」。到了唐代,塊墨不僅聞名於中國,而且當時的徽墨已經聞名於世界。歷代制墨名家輩出,如魏之韋誕、南唐之李廷珪、北宋潘谷、明代程君房、方於魯、清代曹素功、胡開文等,尤其制墨名家李廷珪的墨,頗為時人喜用珍藏,更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美名。
(一)制墨的主要原料為炭墨煙、動物膠、防腐添加劑。
1.炭墨煙:
為有機之碳氫化合物於不完全燃燒下,集煙而成,由於燃燒的原料不同,可概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和工業炭黑等四種。松煙乃以松枝燃燒而成,取煙方式原采「立窯」,後改采「卧窯」,以清煙為上,一般松煙墨之墨色深重,較缺乏光澤。油煙制墨始於南唐,至宋才流行於世,古人曾采菜油、豆油、豬油、皂青油、麻油、桐油煙造墨,其中以桐油煉煙為墨,寫成的墨色黑潤而光亮,經久不褪。漆煙則於宋代有以古松蘸漆渣煉煙者,明代程君房的漆煙墨質地最佳,是燃燒桐油和一定數量的漆而成的,其字跡特別有光澤,頗得人們喜用。工業炭黑為礦物油或工業煙經燃燒提煉而成,品質較差。
2.動物膠:
動物膠為一種蛋白質,由骨膠原經水解而成,種類以骨膠、皮膠為多,大底加工方式為經取料、水洗、石灰浸、去除非膠蛋白質、酸洗、水煮、過濾而成。歷代曾用鹿角膠、魚鰾膠、牛皮膠等,其作用使炭墨的微粒粘固在一起,便於製成塊狀,使書寫的字跡牢固。
3.防腐添加劑:
其作用為防止動物膠生霉、改善氣味、色澤或黏度,歷代名家所用防腐添加劑亦多有差異,種類統計近千餘種,常用於防腐及改善氣味的有龍腦、麝香、丁香、檀香、甘松、藿香、零陵香等,改善色澤以增光助色的有硃砂、雌黃、珍珠粉、金箔、銀箔、硫酸銅、銀朱、秦皮、地榆、紫草、茜草、黃蘆、黑豆、五倍子、胡桃、牡丹皮、薰草豆、石榴皮等,改善黏度使墨堅而不裂則有於不同製成分別添加梣皮、蛋白、生漆、紫礦、木賊草、當歸、皂角水、巴豆汁等,甚或有另添加各式葯物如熊膽、犀角粉、藤黃、丹參、黃蓮、烏頭、大梅片之類。
(二)傳統制墨程序
可依序細分為1.浸油2.煙碗3.燒煙4.篩煙5.和膠6.用葯7.搜煙8.蒸劑9.杵搗10.秤劑11.鎚鍊12.丸扞13.樣制14.入灰15.出灰16.印脫17.修墨18.陰乾19.描字著彩20.包裝等。煙以細而輕者為佳,而且愈陳愈好,且需經漂洗及篩選。和膠及杵搗則為制墨的重要工序,膠的比例往往視工法、添加物及環境氣候的不同有所差異,膠以勿過重或過輕為宜,膠多則利於成型及發彩,膠過重又會滯筆,古有所謂「輕膠十萬杵」的說法,用膠偏輕時,杵搗的工夫則更為繁復。
(三)墨汁的主要原料
墨汁的主要原料為炭煙、膠料、添加劑和溶液等,一般經由機械的加工而成。炭煙的種類繁多,包括各種礦植物及動物原料經燃燒或熱分解而成。膠則除動物膠外,多采植物膠(阿拉伯膠)或各種合成膠如壓克力膠、聚醇樹脂等。添加劑則有各式穩定劑、滲透劑、濕潤劑、防腐劑、芳香劑等等。
比較之下墨汁的使用便利性較墨錠為佳,但因大量使用各式各樣合成材料,以防止其變質沉澱及腐敗,其是否會對人類及紙質文物造成不利的影響,將是有待進一步加以評估及探討的問題。反觀中國墨錠的特質在於色黑有光澤,墨質穩定,且墨色耐久不變,在遺存的千年古文書及繪畫中仍可見神采如新,遠非其他文明古國如埃及、希臘、羅馬的墨所可比擬。中國墨的品質特殊,曾為其他國家爭相仿製而不可得,十七世紀時法國傳教士拉康特(Louis Le Comte)曾說:「中國墨品質極佳,法人一再仿造而不得。」杜哈德( Halde)於西元1735 年亦稱歐洲人企圖仿製中國墨而未能成功。 故中國的墨為歷代重要的發明,不但用來書寫作畫、印刷拓碑、飾染宮殿、婦女畫眉,又可作治血症與目疾的葯物,它的主要特點是不變色、不褪色,不論六朝唐人寫經,或五代初印本,經過千年或是一千五六百年,還是漆黑發光。其主要因素為碳的化學性質在常溫下很穩定,加以傳統合膠加工的程序已累積出許多方法,所以經書寫而成的字跡,能耐熱、耐水、耐光、不易褪色,適於長期保存。
二、墨水
墨水是隨著書寫工具的改正,如鋼筆的使用而出現,從其原料的化學性能,可分為藍黑墨水和顏色墨水。
(一)藍黑墨水
又稱鞣酸鐵墨水,是由變黑持久不褪成份、色素成份、穩定劑、抗蝕劑、潤濕劑和防腐劑等組成。
1.變黑持久不褪成份:
主要是 鞣酸(C4H10O9)、沒食子酸(C7H6O5?H2O)和硫酸亞鐵(FeSO4)等成分彼此化合,生成鞣酸亞鐵和沒食子酸亞鐵,氧化後都變成不溶性的高價鐵,即鞣酸鐵和沒食子酸鐵,前者增強耐水性,後者增強變黑性,這樣使墨水耐水、變黑,色持久不褪。
2.色素成份:
目前常用的是酸性墨水藍和直接湖藍染料,黑水藍是墨水的主色,水溶液遇酸不變質,但遇鹼則變為棕色。直接湖藍在墨水中起助色作用,由於其中含雜質較多,不宜多用,在潮濕環境易長霉。
3.穩定劑:
在墨水中加穩定劑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墨水的沉澱,以免書寫時發生斷水現象。常用的穩定劑有 硫酸(HSO4)、草酸(COOH)2、甲醛(HCHO)溶液。這些穩定劑都具有一定酸性,給紙張酸化埋下了潛在的危害,不宜多用。
4.抗蝕劑:
因墨水中加入的穩定劑具有較強酸性,為防止腐蝕,常加抗蝕劑,使它和鐵質結成薄膜,降低硫酸的腐蝕作用 90%。使墨水中的含鐵量不會因腐蝕筆尖而增加,從而增加了墨水的穩定性。
5.潤濕劑:
為防止墨水中的水份蒸發,造成書寫不便,在墨水中加入不易揮發,且有吸水性的 丙三醇〔C3H5(OH)3〕,使筆尖保持濕潤,以利書寫。
6.防腐劑:
墨水原料中所含有機物等物質,在潮濕環境下容易腐爛、長霉,為防止腐爛常加苯酚或五氯酚鈉等葯劑為防腐劑。
(二)純藍墨水和紅墨水
純藍墨水和紅墨水是屬於有機染料墨水,雖色澤鮮艷,但字跡的堅牢性不如藍黑墨水,其字跡容易褪色。而紅色墨水遇水很快就褪掉滲化,應特別加以注意。
三、顏料染料
中國繪畫常用的國畫顏料,可分為天然礦物顏料的石青、石綠、褚石、硃砂、明礬等,植物顏料有花青、藤黃,動物性顏料有胭脂、洋紅、辱粉,金屬性顏料有泥金、泥銀、鉛粉、鋅鈦白等多種。
四、膠礬
國畫顏料的調制、礬絹、礬紙作畫、全色都需要用礬、膠,膠分動物膠與植物膠,動物膠有牛皮膠、鹿膠、驢皮膠、骨膠、黃魚膠等,植物膠有樹膠、白芨膠、石花菜膠等,以牛皮膠、骨膠較為常用。
礬, 又稱「明礬」或「白礬」,用礬礦石燒成。繪畫裝裱為了保護紙絹、增強抗水力、減少伸縮性,調成膠礬水刷在紙絹上。鑲料染色顏色水當中加適量膠礬水,促使色度均勻。膠礬水的調制,通常是一克膠加60ml的30℃熱水,把膠浸一天後如未化,則用文火隔水燉,溶化成膠水,每一克礬於冬季加10℃溫水浸化成礬水,用二克膠一克礬的比例,俟膠水、礬水冷卻後,將兩者混合,用木棒不斷調勻,即成為比例適當的膠礬水。
膠礬水雖能增強紙絹的抗水力,但明礬在潮濕環境中吸收水份,促使明礬分解產生硫酸,會加速紙張的酸化,是值得注意和重視的。
第三章 紙質文物損壞原因及機理
第一節 內在原因
一、造紙原料
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植物纖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三大成分。另外還含有少量單寧、果膠、樹脂、脂肪、蠟、色素及灰分等次要成分。
(一)纖維素
纖維素是α纖維素的簡稱,是碳(C)、氫(H)、氧(0)的化合物,它是由許多個D-葡萄糖基聯結而成。葡萄糖基之間,相互以 β-葡萄糖 鍵聯接而成長鏈狀的纖維素大分子。其分子式為(C6H10O5)n,式中n為葡萄糖基數目,稱為聚合度。 n的數值為幾百至幾千甚至一萬以上。聚合度的大小,跟纖維的強度有直接影響,聚合度越大,分子量越大,即分子鏈越長,纖維的機械性能越強。纖維素呈白色,比重為1.5~5.6,具有光學雙折現象。由於纖維素分子含有羥基,所以在空氣中能吸收水分。但不溶於水,這是由於分子排列的規則性和大量氫鍵存在緣故。纖維素在酸的介質中能水解成葡萄糖,硝酸可以使纖維素水解和氧化,使它生成硝酸纖維素。
纖維素在常溫下是很穩定的,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抗張強度也相應的降低。在高溫、光照和氧存在時,會發生氧化反應,使纖維素生成氧化纖維素。
纖維素端點的葡萄糖為半縮醛形式,它與氧化劑反應使纖維素發生如下反應:
O O
∕
纖維素----C 十3HclO3 → 纖維素-C +2ClO2
? ?
H OH
纖維素還能發生酯化和醚化反應,使纖維素生成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等。
纖維素的化學性質與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相比還是比較穩定的,紙張中所含纖維素的成分越高,分子量越大,紙張中的強度和耐久性就越好。我國古代的手工紙,由於纖維素純,纖維長,所以保存的時間就長。
(二)半纖維素
半纖維素是由植物細胞組成,在水解時能分離出木糖和半乳糖。它屬於多聚糖分子的混合物。包括多聚戊糖、多聚乙糖、多聚葡萄糖,以及β和α纖維素。其分子含有200~500個半纖維素糖基,在纖維素和木質素之間起聯結作用。它與纖維素的區別在於,纖維素為線性高聚物,而半纖維素含有短側鏈的多聚糖。纖維素為單一多聚糖,半纖維素由兩種以上糖基來組成它們同屬多聚糖,在外界條件光、熱、酸、鹼的作用下,皆可脂化、醚化、氧化、降解和水解。
紙張中含有適量的半纖維素,不僅能縮短打漿時間,而且能增加紙的強度。如半纖維素含量太多反而影響紙張的壽命。
(三)木質素
木質素是植物纖維中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芳香族的特性,是一種含有碳、氫、氧的化合物。根據化學分析木質素中含有以下官能團,甲氧基(-OCH3),羥基(0H),羰基(O =C ),醛基(-CHO),醚鍵(-0-)等。
木質素呈白色或近白色,不溶於溶劑,質地脆弱,在高溫下能溶解,其溶液呈乳白色或深褐色。 由於木質素中含有各種官能團,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如發生磺化反應,使木質素變成可溶性木質素磺酸鹽,氧化作用變成可溶性氯化木質素。木質素最容易氧化,尤其在光照、高溫和鹼存在下,氧化更為迅速。現代紙張中含有較多的木質素,所以新聞紙極易變黃發脆,不易長期保存。
由此可見,由於造紙原料中含有植物纖維,尤其含有木質素和果膠、脂肪、色素等成份,給紙張的危害埋下了潛在的因子。
二、 造紙工藝過程與紙張耐久性的關系
紙張的耐久性,不僅與造紙原料有關,而且與生產工藝也有很大的關系。紙的生產方法有手工造紙法、機器造紙法兩種。
(一)手工造紙法
我國是發明紙張最早國家。在十九世紀以前生產的紙,通稱手工紙。手工紙又分竹紙和皮紙。歷代許多珍貴的古籍、文獻、書畫都是採用皮紙做成的。這些紙張保存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仍然很好,是什麼原因呢?這與手工紙的生產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造紙術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斷得以發展、改正、提高。
潘吉星先生經過實地調查研究、分析,在紙坊工人師傅的大力支持下,採取模擬實驗,從漢紙製造最原始的八步流程:
浸濕→切碎→洗滌→舂搗→打槽→抄紙→曬紙→揭紙。
過渡到現今陜西鳳翔造紙的十六步復雜過程:
浸濕麻料→切碎→碾料→洗滌→化灰水→灰碾→灰沃→蒸煮→洗滌→細碾→洗滌→打槽→剪紙→壓榨→曬紙→揭紙。
但歸納起來,手工紙生產過程大致可分蒸煮、漂白、打漿、抄
紙四個階段進行討論。
1.蒸煮: 造紙原料經機械預處理(浸濕、切碎、洗滌),在制漿過程中,用石灰乳〔Ca(OH)2〕,草木灰水作蒸煮劑浸透,目的在於脫去原料中的色素,除去污質、蠟質、松解原料中殘留的膠質及其它填充物,使製成的紙張不殘留有害的化學物質,而含有鈣(Ca2+)、鎂(Mg2+)等物質,使紙呈中性或偏鹼性,阻止游離酸的形成,防止紙張進一步的變質,使紙延年起了很好的作用。
2.漂白: 古代造紙的漂白工藝採用「日光漂白」,其方法據清人莫興三《造紙說》: 「曝已復漬,漬已復曝,如是者三,則黃者轉為白矣。其漬也必以桐子灰,黃荊木灰,非是則不白」。紙漿先經過陽光照射,利用空氣中的臭氧產生氧化作用,使值物纖維中所含的天然色素或著色物質變成其他基因,然後利用桐子灰、黃荊木灰和草木灰的水溶液,溶出被氧化的物質,起到漂白作用。經過這種漂白處理的紙漿所造的紙,久不變色,不易老化變脆。
3.打漿: 胡韞玉在《紙說》中寫道:「鑄之於臼,千錘萬杵搗愈多,而質愈融,楮骨竹筋盡為液流」。 說明打漿要充分,只有通過充分的錘搗才能造出纖維交織均勻的紙來。
4.抄紙: 植物纖維經上述處理製成紙漿,為使纖維在水中離散浮游,除了充份攪拌,通常加一些如黃蜀葵、楊桃藤、野葡萄、梧桐等懸浮劑,以便使纖維分布均勻,增加強度。
從上述簡單過程可以看出: 手工法造紙加工緩慢,生產過程細致,殘留在紙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很少,纖維不易受到損害,因此紙就堅固、耐磨。目前我們見到的晉、宋代的書畫和古書籍,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有的紙張仍然是潔白如玉,完整無恙,這些紙都是用傳統手工方法生產出來的。
(二)機器造紙法
機器造紙大致經過以下幾個過程,首先准備原料,然後再製成紙漿。由於製造紙漿時所用的方法不同,又有機械與化學法之分。
1.機械法:就是用機械的方法來離解纖維製成機械木漿。這種木漿,木質素無法除去,且其纖維短而粗,又含有較多非纖維素,所以製成的紙張疏鬆容易破脆 ,在日光及空氣中容易氧化變黃,這是耐久性差的其中一個因素。
2.化學法,就是用適當的化學葯劑,在蒸煮原料過程中,除去木質素及其它非纖維素,使纖維離解而成一種紙漿。根據所用的化學葯品的不同,化學法可分為亞硫酸鹽法、鹼法和氯化法等。
(1)亞硫酸鹽法:是用亞硫酸氫鈣[Ca(HS04)2〕和亞硫酸(HS03)2的混合液,用這種混合液蒸煮纖維,製成亞硫酸鹽化學紙漿,此種紙漿中含有一定量的半纖維素和蒸煮液以及產生木質素磺酸的酸性殘留在紙漿中,因此,紙張的耐久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鹼法: 是用苛性鈉(NaOH)作為蒸煮液與原料一起在高溫下蒸煮的方法。由於鹼性太大,對纖維損害較大,使紙強度降低,加上成本高,現已很少應用。
(3)氯化法: 是將原料同氫氧化鈉一起蒸煮,經氯化、鹼液後處理,除去木質素, 再經過漂白,在這過程中有時用鹼,有時用漂白粉,有時用氯來處理,會使纖維素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從紙漿製造方法可以看出:紙漿的質量與紙張的耐久性有著直接的關系。
(三)造紙過程與紙張的耐久性
從造紙過程來看,紙張的耐久性與打漿、上膠、加填料亦有關系。
1. 打漿的目的:
打漿是決定紙張性能和質量的重要工序之一,打漿的目的,使纖維橫向切斷變短,縱向分裂變細。同時使纖維「水化」膨脹呈膠性,以及使纖維兩端帚化發毛,增加纖維交結能力,提高紙張的堅牢度。
2. 紙張上膠的目的:
是為了降低它的吸濕性。目前
參考資料:兩岸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