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和生工業區多少平方米

和生工業區多少平方米

發布時間:2022-12-22 00:48:46

㈠ 沈陽都有哪些工業園區,分別都在哪,詳細說明

1、沈陽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

作為全國首批唯一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建立的園中之園,一九九五年十月由國務院批准在沈陽建立。

2、沈陽近海美加工業區

作為由沈陽近海經濟區管委會與加拿大億通投資集團合作投資的遼寧省和沈陽市的重點項目,坐落在沈西工業走廊。

3、遼陽市工業園區

主要包括遼陽經濟開發區、白塔鐵西工業園區和老工業區,位於該市中心城區西北部的鐵西工業區,佔地14.62平方公里。

4、沈陽大工業區

呈半月型環抱市區,規劃為沈陽大工業經濟拓展的集聚區,總面積265平方公里。

5、沈陽致遠工業園

由上海致遠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美國DLJ房地產基金共同創建,處於沈陽歐盟經濟開發區之中。

㈡ 蘇州工業園區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中國——新加坡)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6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十一年來,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25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1萬個。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80.7億元,比開發之初增長了50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1.5億元,增長200倍;進出口總額從開發之初的幾百萬美元增加到405億美元,其中出口192億美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超過2.8萬元和1萬元,均增長了5倍左右。
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5%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30%左右的進出口總額。同時,每萬元GDP耗水5.9噸、耗能0.22噸標准煤,每度電產生GDP25元、工業產值90元,達到了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條高產出、低能耗、無污染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其主要發展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園區堅持走經濟國際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尤其是近年來,我們積極創新招商理念,更加註重提高項目的質量和成效,稅源型項目、研發型項目、生產性服務項目以及高科技項目明顯增多。2005年,新增注冊外資38.1億美元,到帳外資15.8億美元,注冊內資超250億元;新增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3個、研發項目11個,服務業新增項目數和就業人數首次超過了製造業,平均每天開工投產工業企業2家,均創下歷史紀錄。目前,全區累計引進合同外資239.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1.8億美元,注冊內資760億元,形成內資外資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從地區結構看,來自歐美的項目佔49%,日韓佔18%,新加坡佔6%,港澳台地區佔22%。從投資規模看,投資上億美元項目超過60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內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000萬美元,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85個項目;從產業層次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園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貨基地和晶元封裝測試基地,大型客車和晶元產能均居全國前三位。
2、創新能力日益增強。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把科技進步作為立區之基、強區之本,不斷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2005年,我們啟動實施了科技「跨越計劃」,全面加快科技發展步伐,全區科技投入增長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左右,科技進步貢獻份額達70%以上。從創新載體建設看:先後建成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軟體園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超過20萬平方米,其中,國際科技園已集聚了超過蘇州90%的IC設計企業和60%的純軟體研發企業。從創新主體培育看:積極實施科教優先戰略,先後投資30餘億元資金,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網路。同時,注重引進高端人才、復合人才以及研發領軍人才,集聚了海外留學人員創辦企業200餘家,跨國公司和國家級研發設計機構50餘家,博士後工作站6個,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超過2萬名。從創新環境營造看:先後建設了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江蘇省集成電路生產力促進中心、蘇州市軟體評測中心等一批創新功能平台;設立了總額超過20億元的風險創投、人才培養、中小企業創業擔保以及IC設計、軟體研發、動漫產業與生物、納米等領域的發展專項基金,並與台灣怡和、以色列無限創投開展合作,形成各類風險創投機構10家。同時,率先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目前正在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範區。
3、三產發展後來居上。 按照省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推進園區服務業發展「倍增計劃」:即力爭5年內,三產品牌項目翻兩番,商業載體面積增兩倍,服務業增加值翻兩番,佔GDP比重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近兩年,我們圍繞「金雞湖、陽澄湖和獨墅湖」做文章,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先後投入200餘億元,興建了現代物流園、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生產服務設施60多萬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業街、金雞湖商業廣場等各類商業載體50萬平方米;相繼引進沃爾瑪、家樂福、世紀聯華等10多個知名商業品牌,入駐了美國普羅斯、日本近鐵等20多家國際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匯豐、英國渣打等20多家中外資銀行以及普華永道、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30多家知名專業機構,有力促進了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加快升級。2005年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3億元,佔GDP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市新的現代商業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續提升。 園區開發突出了「以人為本」理念,較好地體現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形成了較強的綜合環境優勢。(1)堅持規劃先行。從開發伊始,園區就編制了具有前瞻性的總體規劃,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和「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2)適度超前投入。先後投入300餘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按照「九通一平」標准,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3)高標准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牢固確立「綠色園區」理念,以金雞湖整治開發為重點,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積極打造生態園林城區,相繼建成了湖濱大道、文化水廊、紅楓林等一批開放式景觀和與其相配套的文化旅遊、餐飲娛樂等商業服務設施,累計新增綠地1700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超過45%,為區內企業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創業環境。目前,中新合作區就業人口已超12萬人,居住人口近10萬人,其中外籍人士超過8000人。
5、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園區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注重資源集約利用。2005年,我們通過實施積極的擇商選資戰略、加快產業升級、加快項目集聚、加快企業增資擴股、鼓勵商品房和標准廠房等各類建築向高層發展等方式,土地集約水平在較高平台上又有新的提高,在實際利用外資同口徑增長15%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面積減少30%,中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到17億美元,標准廠房出租率提高15個百分點。(2)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確立「綠色招商」理念,環保部門「提前介入」、「一票否決」等措施,努力從源頭控制污染項目進入。十多年來,因環保因素被否決的引資項目有200多個,累計合同外資超過11億美元。同時,積極構建節約型社會,率先在全國開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園創建試點,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的統籌協調與科學發展。(3)注重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德治區」和「以人為本、重在建設」方針,通過「虛事實做」的形式,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從富民、親民、便民角度出發,統籌社會資源力量,綜合推進科教文衛、生態環保和扶貧幫困等各項實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鄰里中心為依託的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平安園區」,完善社會綜合治理網路,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創業環境。


6、富民工程優先實施。 我們始終將執政為民和富民優先作為黨委、政府的第一責任,不斷加大富民強區、城鄉統籌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力度。(1)注重區鎮聯動開發。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初步形成了「一體兩翼、南北呼應」的大開發格局。2005年所轄三鎮財政收入和新增合同外資分別佔全區的40%和54%,富民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全區累計新建動遷房近700萬平方米,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還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2)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加快實施「五個一工程」,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就業、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礎。目前,4萬多名征地待安置勞動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崗就業,其中自主創業當老闆的超5000人。(3)強化社會保障功能。先後建立了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統籌制度、征地農民保養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對社會和農村弱勢群體,建立了貧困幫扶制度,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目前,企業參保率已達100%,各類參保人員超過23萬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難有所助」。
7、隊伍建設不斷強化。 園區是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我們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同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努力爭創兩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1)加強了政府職能轉變。中新合作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目前,赴新培訓累計超過1700人次,編制實施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68項,基本建立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政府架構、「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系、「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制化環境;並通過全員招聘、績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動態管理等公開民主途徑,形成了一支業務精、作風硬、靠得住、有本領的幹部隊伍。(2)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針對開發區特點,我們特別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先後成立了園區外企黨委和私營個體經濟聯合黨委。目前,工委下設14個黨委、67個黨總支、304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12300餘名,基層黨組織建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3)加強了勤政廉政建設。堅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養廉,以勤促廉」,標本兼治,著力治本。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路,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標等各項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設系統程度。


;

㈢ 一個長方形工業區,佔地面積約為4平方千米,它的南北寬約為800米,東西長約多少米

4平方千米=4000000平方米
東西長約:
4000000÷800=5000(米)

㈣ 深圳龍崗都有哪些大型工業區

坪山大工業區
龍崗寶龍工業區
華豐(龍崗)留學生產業園
龍崗同樂工業園
龍崗回龍埔科技園
坪地高橋工業園
龍崗龍騰工業區

㈤ 湖南懷化工業園區的園區概況

湖南懷化工業園區於2003年7月開園,前身為懷化生態工業園。2006年4月,經國家發改委審定、省人民政府批復為省級開發區,同時更名為湖南懷化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41.3平方公里,首期7.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二期29.5平方公里擴區規劃已全面推進。
園區東西對接長三角經濟區、長株潭兩型試驗區與成渝經濟區,南北對接環北部灣、珠三角與長江經濟帶,是商貿物流的最佳輻射半徑,是投資興業的黃金投資圈。 懷化工業園區位於貴陽-重慶-宜昌-長沙-桂林這一半徑400公里的環形空間中心,其東西對接長三角經濟區、長株潭兩型試驗區與成渝經濟區,連接新絲綢之路「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南北對接環北部灣、珠三角與長江經濟帶,是商貿物流的最佳輻射半徑,是投資興業的黃金投資圈。
懷化工業園區地處懷化市「兩板塊一走廊」工業發展格局的核心位置。湘黔、焦柳、渝懷鐵路和正在開工建設的懷邵衡鐵路,在園區成「米」字行交匯貫通;滬昆、杭瑞、包茂、婁懷高速公路貫穿其中。滬昆高鐵1小時通達長沙、貴陽,2小時通達昆明、武漢,4小時通達上海、廣州;距園區20公里的芷江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昆明、海口、西安、北海等城市的航班;沅江水道通江達海,籌建中的口岸海關將打通境內外的通關大道。 懷化市委<2013>3號文件將市直部門行使的77項行政審批及與行政審批相關聯的收費、行政處罰等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授予園區,並以2號公章形式,直接行使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園區實行「一級財政、一級金庫」的財政體制,實行「封閉式」管理、「零收費」、「寧靜日」制度,不斷加大平安園區建設,營造和諧創業氛圍。
園區先後出台了《關於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規定》和《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倍增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以鼓勵外來投資者和支持企業發展。
信譽評級AA級,資產總額100億元的工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實施現代企業管理,推動公司及子公司法人轉型,著力構建多渠道,多元化和多層次的融資體系和經營模式,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
園區生產、生活性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員工公寓、和安商業廣場投入運營;創業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標准化廠房已建成30萬平方米;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以及教育、醫療、衛生、郵政等在園區設立了分支機構。
投產及開工建設的重點企業:
湖南泰格林紙集團、娃哈哈、加多寶、匯源果汁、康師傅、大康牧業、新希望;
海聯食品、小丫丫食品、金珠米業、綠康蔬菜、多喜來、千源鋁業、湘鶴電纜、金升陽科技園、鎂合金、碳纖維、鼎立科技、金健帆布;
正清制葯、天騎醫葯、羅漢果甜甙項目;
三一重工工程機械整機和零部件再製造、金益環保、鴻華電子、本業農機、勇利鋼構、華峰電子、新華港健體器材、建南電子、名城LED;
紅寶科技、思源生物柴油、盛泰氣體、洗滌產業園、阻燃劑、土壤離子固化劑項目。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市委、市政府吹響了「實施產業園區三年倍增計劃」的新號角。面對機遇,園區將緊緊圍繞「二次創業、三年倍增、背水一戰、浴火重生」十六字方針,搶抓滬昆高鐵懷化段通車、建設懷黔千億工業走廊等重大發展機遇,主抓招商,強攻項目,決戰工業,以實現園區跨越發展的華麗轉身。
發展思路上定好性
圍繞「千億園區,工業新城」發展目標,堅持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雙輪驅動」,推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切實把懷化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生態工業新城。
發展目標上定好向
到2017年,懷化工業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40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39億元,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到30家,稅收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達到107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16億元,投入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資金25億元,標准化廠房竣工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
發展規劃上定好位
立足懷化資源稟賦和園區現有工業基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與周邊差異性發展,在資源優勢中培育園區特色,在傳統產品中篩選優勢品牌,逐步形成以生物產業為主導,食品產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的產業發展方向。
發展措施上定好調
按照園區主導、特許經營的開發建設思路,抓好國家農業科技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物流園、生物醫葯產業園、食品加工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創意產業園、靜脈產業園、森工產業園等10個「園中園」的建設。牢固樹立「項目為綱」的理念,抓資金保障,抓科技創新,抓制度創新。積極探索推行管理與運行相分離的管理體制,通過公司化、市場化運作來規范經營行為、經濟行為,形成「小機構、大企業」的格局。

㈥ 橫崗工廠最多的工業園

橫崗228工業園。
橫崗228工業園位於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佔地3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毗鄰水官高速,是規模較大,獨立成片,三面環山,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產業園區。
園區重點發展通訊設備業、數字視聽、軟體產業、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動漫設計、陶瓷工藝、印刷文化創意等文化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處於產業鏈高端的龍頭型、基地型、規模型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強強聯合,實現產業集聚發展。

㈦ 澄海大的工業區有哪些

1.鳳新工業區

鳳新工業區位於鳳翔星火技術密集區東部,總面積約120公頃。區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方便,區內路道通暢,水電充足,通訊快捷,排水消防設施配套齊全。工業區內企業可享受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及汕頭特區、沿海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對新辦項目,政府及有關部門簡化辦事程序,提供一條龍服務,並在土地出讓價格、廠房建設規費和工業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優惠。

2.萊美工業區

萊美工業區位於鳳翔星火技術密集區東部,總面積約120公頃。區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方便,區內路道通暢,水電充足,通訊快捷,排水消防設施配套齊全。工業區內企業可享受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及汕頭特區、沿海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對新辦項目,政府及有關部門簡化辦事程序,提供一條龍服務,並在土地出讓價格、廠房建設規費和工業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優惠。

3.鹽鴻鎮春天湖工業區簡介

澄海市鹽鴻鎮春天湖工業區位於國道324線鹽鴻鎮路段,距汕頭機場36公里,三百門港口28公里,萊蕪渡口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投資置業的好地方。工業區總面積554畝,已用面積281畝,可用面積273畝,工業區已全面實現了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訊和"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同時,鎮政府已制定了一整套優惠政策和管理辦法,竭力為客商提供用水、用電、通訊、信息、保安、管理以及代辦手續等"一條龍"服務。理想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全新的體制,高效的服務,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截止2001年底,工業區入區企業已達43家,實現產值24422萬元,創稅利2398萬元。
熱誠歡迎國內外客商到工業區內投資設廠!

4.隆都鎮第一工業區

隆都鎮第一工業區位於隆都鎮安澄公路與汕汾高速公路出入口處,距澄海市區約10公里,北接潮州,南連324國道,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進出方便,園區規劃總面積500畝,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澄海市110KV輸變電站位於園區南側,日產量12000噸的鎮水廠供水管網覆蓋整個園區,園區內設有電信服務網路。園區布局規劃合理,區內道路、綠化、排污、消防等都進行科學設計,是電子、服裝、食品、工藝等行業的投資寶地,園區內已有欣龍、瑞龍、瑞易力等台商企業在園區投資設廠,正逐步形成發展規模,目前園區尚有可連片開發土地300多畝。隆都鎮委、鎮政府以"創一流環境,搞優質服務"的理念,誠招國內外客商到隆都投資置業。

5.蓮南(溪南)工業區

蓮南工業佔地總面積2000畝,地處美麗富饒的潮汕平原韓江下游南溪與北溪回合處,東臨南海,緊鄰汕頭港,國道324線貫穿其境,南距汕頭機場10公里,交通運輸四通八達;位於汕頭信息港輻射區,通信網路完整,信息化程度較高;人力資源豐富,周邊有粵東最大規模人才市場-汕頭人才和勞動力市場及相應一批大中專院校;該區為溪南鎮重點規劃建設開發區域,區內軟硬體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一、交通道路已形成網路化,區內或過境的主次幹道路縱橫交錯,有國道234線新美路(34米寬),金山路(34米寬)、金溪南路(21米寬),18米寬的有橫一路、橫二路、報福庵路、金南公路、水南路等,其中70%為水泥路面,其餘為素土路面。
二、供電、電信電線,供水、排水管道已按規劃在各主次幹路段進行了鋪設;
三、水源、電力供應充足;工業用水水源來自廣東第二大河韓江的分支流南溪,電力供應由溪南變電站、上華變電站、程洋崗變電站三個110KV變電站聯網供電;
四、區內除西北靠山的取石區(100餘畝)尚未平整外,其餘皆已可直接利用;
五、區內設有中學兩所、小學和幼兒園各十七所;
工業區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內外資企業來這里落戶,有華翔塑膠有限公司、華達欣有限公司、樂華紙廠、廣汕生物有限公司等三十多家企業在這里發展壯大;蓮南工業區現已開發利用1117畝,未利用883畝,地價優惠合理。
歡迎各界朋友來蓮南工業區投資興業!

6.廣華工業區

廣華工業區位於國道324線之西,沿西華路800米處,
離高速路冠山出入口1公里多,是澄海市新區中心地帶,該區域總用地面積110畝,區內設計廠房12幢,每幢6層,每層1480平方米,每幢8906平方米,並配套3噸貨梯一條和人行樓梯3條,工人宿舍樓8幢,每幢6層,總建築面積113752平方米。區內設置物業管理機構,配備貨場、保安、環衛、醫療、綠化、消防採用二次供水管網,公共用地。
協作方式:
一、租賃:期限10年,合同簽定時先交一年租金為按金,並收取當年度租金,以後在跨年度時收取下一年租金。
1、廠房:每平方米每月8元,每幢廠房人民幣854976元。
2、宿舍樓:每平方米每月7元。
二、出資建設:使用期10年,廠房每幢8906平方米,按市設計院設計造價605萬元。宿舍樓4號樓2700平方米,按市設計院設計造價240萬元。
三、合作經營:
甲方:提供廠房場地及配套;
乙方:提供項目、資金、設備,具體合作細則面談。

7."鄭皇故里"旅遊景點開發

"鄭皇故里"即泰國第三代王朝的開國之君吞武里大帝鄭信的故鄉,位於風景優美的僑鄉----澄海市廣益街道華富居委會,今有"鄭皇達信衣冠墓"和"鄭氏宗祠"。
開發方案:
1、改造華富村入口牌坊,重點修建"鄭氏宗祠"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古名居。
2、擴建"鄭皇達信公園",用地面積100畝。
3、開發華富村韓江支流河汊,利用現有果園、山石、小河、古村等自然資源,營造鄉村休閑旅遊區。
開發方式:
以各種形式合作開發,成熟一個開發一個。

8.外砂鎮工業區

外砂鎮蓬南工業區是澄海市重點工業區,佔地930畝,位於鎮區中心地段,水電、道路、通訊設施配套完善,是投資興業的好去處。

㈧ 誰來詳細地介紹一下珠海南屏工業區,謝謝!!

南屏科技工業園設立於1999年3月6日,總面積4.36平方公里,位於珠海市西郊,東距市區5KM、距九州港貨櫃碼頭45公里、江珠高速公路10KM及未來的珠海火車站10KM,珠海大道、粵西沿海高速公路、太澳高速公路通過園區,並簡接連通廣珠高速公路東線、本線。
南屏科技工業園是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管委會作為珠海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和珠海高新區管委會的下屬機構,履行黨群組織、開發管理、招商服務、監督協調、統計信息等職能,內設辦公室、經濟發展局、建設管理局3個部門,行政編制15個,目前工作人員12人、黨建指導員2人。
園區佔地 4.36 平方公里,規劃為 4.2 平方公里工業區和 0.16 平方公里生活西套區。已開發配套 3.7 平方公里工業區,其中市政基礎設施用地 0.75 平方公里,企業用地 2.95 平方公里。已建成廠房佔地面積 250 萬平方米,平均土地利用率 0.85 ,建築面積 260 萬平方米,平均建築容積率 0.88 。現已完成基礎設施總投資 11 億多元,由地方政府財政和銀行貸款投入為主。並已開發配套的工業區和生活配套區達到(「六通一平」)的條件「道路、供水、供電、排水、排污、通信」,綠化、路燈等已完成大部分工程。
經過六年多的開發建設,已發展成為以電子信息(含通訊器材)、光機電一體化(含電力自動化)、生物工程(含生物制葯)、精細化工、精密模具、新材料等為主導具有新型工業化特點的經濟功能區,並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總量的迅速增加,正從初期的「農田荒地」、「投資窪地」轉變為現今的「工業旺區」、「產出高地」。
至2005年9月,園區已有500家企業入駐,從業人員4.5萬多人。

㈨ 請問長沙工廠集中的地區是在哪些地方

長沙工廠集中在星沙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河西的國家高新區。

主要是幾個工業園:

  1. 麓谷國際工業園:長沙市嶽麓區

麓谷國際工業園,由湖南金榮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麓谷科技開發,位於長沙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麓谷,總佔地300畝,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

作為湖南首家「獨立產權式」企業發展基地,麓谷國際工業園具有為企業提供包括投資融資服務、企業戰略管理咨詢服務、財務管理服務、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服務、科技服務、物流服務、商務服務等內容的「全程服務」功能。

㈩ 韓國和朝鮮的工業區叫什麼名字

滿意答案
開城工業園區位於平壤南約170公里,在開城以南8公里,距離南北軍事分界線僅1公里。開城是600年前高麗王國的都城,歷史上盛產人參。 開城工業園是韓國金大中總統與朝鮮金正日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簽署「6·15共同宣言」的產物,象徵著南北統一的美好願望。 工業園本著同一民族的原則,由韓方出資本和技術,朝方出土地和勞力,雙方進行合作建設,建設南北經濟統一的實驗平台。工業園區的總面積為65.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為2.2億美元,遠景規劃容納2000家企業,計劃分三期開發。第一期開發面積約為3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2年至2007年,主要吸引韓國的中小企業,以生產服裝、鞋類、化妝品等為主。二期工程開發面積為830萬平方米,期限為2006年至2009年,其中工業園區為490萬平方米。二期工業園區為技術集約型,主要生產機械、電器和電子產品。三期工程開發面積為1815萬平方米,期限為2008年至2012年。工業園區將發展成為以信息通信等尖端產業為主的高科技園區。將配套建設商業區、生活區、旅遊區、物流中心,甚至還要建設3個高爾夫球場和4個主題公園,最終使整個開城地區成為一個地區經濟中心。到那時,進駐的企業將達到兩千多家潮方工人將達到17萬名,年產值將達到兩百億美元從而為北南共同發展和民族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韓國總統李明博上台後,轉而奉行強硬半島政策,引起朝鮮強烈不滿。2008年10月朝鮮警告全面終止朝韓關系後,11月軍方調查團進入開城,使得企業正常經營面臨巨大困難。開城工業園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2009年4月,朝韓就開城工業園問題進行接觸對話,朝方提出提高園區公人工資,提前支付土地租金,等要求,朝方並宣稱通過開城工業園項目反而蒙受了損失,表達希望解救開城工業區的困難局面。 近4萬名朝方工人工作在開城,大多數為女工,據朝鮮官員稱,這些工人自主決定領取現金工資或實物工資。

閱讀全文

與和生工業區多少平方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莞建築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682
汽車水壺標志紅燈什麼意思 瀏覽:167
賓士glb800多少錢 瀏覽:662
寶馬行駛中自動鎖門怎麼鎖 瀏覽:163
如何快速擁有賓士 瀏覽:930
橫店工業區哪裡招工 瀏覽:13
遼寧朝陽賓士4s店在哪裡 瀏覽:950
寶馬x4得多少錢 瀏覽:389
淮安工業列印機多少錢 瀏覽:80
寶馬下線後多久到上海 瀏覽:326
汽車手剎多少擋最好 瀏覽:292
一輛汽車大約多少元 瀏覽:575
賓士e扶手箱蓋子多少錢 瀏覽:903
工業電子鋁箔膠帶哪裡有 瀏覽:174
賓士GLA防爆胎補過了能開多久 瀏覽:127
安慶到寧波的汽車多久 瀏覽:821
奧迪和glc哪個好 瀏覽:77
賓士e冷卻劑多久換 瀏覽:956
寶馬進中國市場多久 瀏覽:981
汽車轉向燈不亮如何知道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