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北的自然資源
河北省植物種類繁多,全省有204科、940屬,2800多種其中蕨類植物21科,佔全國的404%;裸子植物7科,佔全國的70%;被子植物144科,佔全國的495%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黃檗、紫椴、珊瑚菜等。
據1990年不完全統計,河北省共有陸生脊椎動物530餘種,約佔全國的1/4其中以鳥類居多,約420餘種,佔全國的361%;獸類次之,約80餘種,佔全國的203%左右;兩棲類和爬行類較少,分別為8種和23種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9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8種(獸類1種,鳥類17種),二級保護動物73種(獸類11種,鳥類62種)另外,還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79種其中有兩棲類3種,爬行類5種,鳥類71種我國特有的珍稀雉類褐馬雞,僅分布於河北小五台山及附近山區和山西省呂梁山區。 河北省濕地資源豐富,類型眾多,既有淺海、灘塗,又有陸地河流、水庫、湖泊及窪地,具有重要的保護、科研價值全省濕地面積有110720572hm2,占河北省土地總面積的59%。其特點是:①作為一個乾旱省份,濕地資源相對較多,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9%,比全國的平均水平27%高一倍多;②濕地類型比較全,既有海岸濕地,又有河流、湖泊、沼澤濕地;③面積小,分布廣而零散,除沿海外,沒有較大面積的濕地;④濕地相對集中分布在沿海、壩上地區,平原地區、廣大山區只有零星分布;⑤平原河流濕地因上蓄下排和氣候乾旱,大部分已成季節性河流或多年斷流;⑥人工濕地面積在河北省佔有一定比重,天然濕地面積呈現逐漸縮小趨勢。
河北省濕地類型大致可分為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和沼澤化草甸及庫溏五大類由於濕地類型眾多,植物群落類型多樣,為不同生態類型的野生動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同時這些濕地也是眾多遷徙鳥類途中停息和補充能量的棲息地 河北省2013年已發現各類礦種151種,有查明資源儲量的120種,排在全國前5位的礦產有34種。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1005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439處,佔43.7%。河北省已開發利用礦產地786處,現有各類礦山6290家,從業人數40.8萬人,年開采礦石總量近5.0億噸,採掘業年產值達362億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為主的礦業經濟體系。
河北是國家確定的13個煤炭基地之一,即冀中煤炭基地。包括:開灤,峰峰、邢台、井陘、蔚縣、邯鄲、宣化下花園、張家口北部等8個大礦區和隆堯、大城平原含煤區,涵蓋了除承德興隆礦區以外的所有礦區。煤炭探明儲量147.1億噸。
河北省境內有華北、冀東、大港三大油田,累積探明儲量27億噸,天然氣儲量1800億立方,天然氣近10億立方米。 2014年,河北省常住人口7383.75萬人,較2013年增加51.14萬人,增長0.70%。出生人口96.98萬人,出生率為13.18‰;全省死亡人口45.84萬人,死亡率為6.2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95‰。
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為3750.64萬人,佔全部人口的50.80%;女性人口為3633.11萬人,佔全部人口的49.2%;總人口性別比為103.24(女性為100)。
從年齡結構看,0-14歲人口為1314.3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7.80%。15-64歲人口為5392.35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73.03%。其中,16-59歲人口4890.2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66.23%。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15.68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77.0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9.17%。
2014年,河北省城鎮人口3642.40萬人,同比增加113.95萬人;鄉村人口3741.35萬人,城鎮人口佔全部常住人口比重達到49.33%。 名稱人口名稱人口保定市1029.50萬人衡水市442.34萬人石家莊市998.72萬人張家口市442.09萬人邯鄲市937.39萬人承德市352.72萬人唐山市776.82萬人秦皇島市306.45萬人滄州市737.50萬人定州市119.51萬人邢台市725.63萬人辛集市62.90萬人廊坊市452.18萬人參考資料 河北是中國重要糧棉產區,截止到2013年現有耕地619.9萬公頃,大部分的地區農作物可一年兩熟,但各地耕作制差異很大。河北省的糧食播種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穀子、薯類等。經濟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河北省是中國重要產棉基地。此外,油料、麻類、甜菜、煙葉也重要,與棉花合為本省五大經濟作物。畜牧業是本省僅次於耕作業的重要農業部門。
河北還是中國重要漁區之一,以沿海漁業為主,秦皇島是主要中心。河北省盛產栗、杏、柿、梨等果品。
2014年,河北省糧食播種面積633.2萬公頃;糧食總產量3360.2萬噸。棉花播種面積41.1萬公頃;棉花總產量43.1萬噸。油料播種面積46.6萬公頃;油料總產量150.2萬噸。蔬菜播種面積123.7萬公頃;蔬菜總產量8125.7萬噸。
2014年,河北省肉類總產量468.0萬噸。其中,豬肉產量281.2萬噸;牛肉產量52.4萬噸;羊肉產量30.4萬噸。年末生豬存欄1915.5萬頭;生豬出欄3638.4萬頭;禽蛋產量362.7萬噸;牛奶產量487.8萬噸。
2014年,河北省水產品產量126.4萬噸。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92.3萬噸;捕撈水產品產量34.1萬噸。
2014年,河北省農業機械總動力1.09億千瓦。實際機耕面積542.5萬公頃,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達62.3%;機械播種面積662.3萬公頃,佔76.0%;機械收獲面積498.9萬公頃,佔57.3%。農村用電量631.3億千瓦小時。 河北省主要煤礦有開灤、井陘、峰峰等多處,產品部分輸出國外。電力工業以火電為主,石家莊、保定、邯鄲、邢台、衡水、滄州組成了河北南網,還參加組成京津唐電力網(即河北北網,含省內的張家口、承德、唐山、廊坊、秦皇島及京津)。
2012年河北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車、電氣、煤炭、紡織、冶金、建材、化工、機械、電子、石油、輕工、醫葯等優勢產業。工業生產中的一些行業和產品在全國居重要地位。其中,保定的新能源產業積聚區——中國電谷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以長城汽車為代表的高速發展的保定汽車工業占河北省90%以上,產銷規模已經接近每年70萬輛,汽車出口量居全國第一位。
2012年河北省紡織工業中的紗、布產量居全國第4位和第5位,印染、服裝產量居全國第6位;建材工業中的衛生陶瓷、平板玻璃產量居全國第1位和第2位;能源工業中的洗精煤、原煤、原油產量和發電量分別居全國第1、6、7、4位;冶金工業中的鋼和生鐵產量居全國第5位和第3位;化學、醫葯工業在全國占優勢地位;河北有四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定·中國電谷、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有三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為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4年,河北省全部工業增加值13330.7億元,比上年增長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758.3億元,增長5.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4%,集體企業增長0.4%,股份制企業增長5.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21.7億元,比上年下降6.7%。
2014年,河北省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702.7億元。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7112.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2582.7萬平方米。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65.4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30.6億元。 2011年河北省已與世界1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省市級友好城市已達75對。到2011年底,河北省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近2000億美元,共建成投產「三資」大企業9728家,2011年實現外貿出口400億美元。外商投資的項目涉及能源、交通、通訊、原材料、輕紡、機械、電子、服裝、公用事業、房地產等領域。外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90多家國際著名大公司。河北已在中國輕工業生產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原料都可在河北加工。
2014年,河北省進出口總值完成598.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357.1億美元;進口總值241.7億美元。在出口中,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19.1億美元;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45.8億美元;鋼材出口102.8億美元;農產品出口17.9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97.6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7.5億美元。
2014年,河北省接待國際遊客132.9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3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3.1億人次,創收2528.7億元。旅遊業總收入2561.5億元。
2014年,河北省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3454.9億元,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26069.9億元。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7593.8億元。
2014年,河北省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931.9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56.7億元;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493.6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81.6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95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172.3億元;壽險業務給付198.2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24.5億元。
㈡ 「產業發展」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布局及優勢企業
截至目前,
河北省共119個產業集群,
可以劃分為22個產業板塊。
其中在數量、體量與產值方面,
以 製造業、紡織業、食品業 較為突出。
同時,
產業集群的分布與發展深度依賴
地域資源稟賦與技術稟賦,
經過多年發展,
逐步呈現明顯的地域布局特徵和集群發展優勢。
石家莊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辛集市皮革產業集群
作為辛集市最大的支柱產業和最靚麗的城市名片,皮革服裝業是全市從業人員最多、 社會 影響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特色產業,形成了從製革到制衣、製鞋、皮具等為主要產品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目前,辛集市有皮革服裝企業184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4家,年產裘皮5000萬張、皮具2650萬件、皮衣750萬件、皮鞋450萬雙,年銷售額730億元,帶動了16萬人的就業。2020年,規上皮革業企業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68.8%,增加值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72.2%。
皮革服裝行業企業在全國市場佔有率37%,製革行業企業在全國市場佔有率23%,構築了以辛集國際皮革城為龍頭,與制衣、製革工業區並駕齊驅、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02、高邑縣建陶產業集群
高邑陶瓷基地是繼廣東佛山、山東淄博、福建晉江、四川夾江之後的全國第五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
目前,建陶產業已成為高邑的第一主導產業,實現產值佔全縣經濟總量的35%,占河北省瓷磚產能的46%,佔全國建陶業總產量的8%,政府財政收入的55%以上來自產區內的數十家陶企上交的利稅。
全縣擁有建陶生產企業26家、生產線36條。高邑先後被評為河北省建築陶瓷名縣、河北省建築陶瓷特色產業基地、河北省建築陶瓷特色產業基地、河北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榮譽稱號。
保定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安國中葯材產業集群
素有「草到安國方成葯,葯經祁州始生香」美譽的安國是中國四大中葯都之一,也是國內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和中葯材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
安國中葯材種植規模達到15萬畝以上,中葯飲片年生產能力超10萬噸。
安國中葯產業經濟涵蓋了一二三產業,形成了從種植、科研、加工、生產、經銷到使用的完整產業鏈條,並吸引了北京同仁堂、中國中葯等9家上市企業集聚。
02、定州市 汽車 及零部件產業集群
定州市成為河北省的「 汽車 及零部件產業名市」,擁有55萬輛整車產能、60家配套企業,形成了以長安為龍頭,眾多 汽車 零部件企業跟進發展的產業鏈條。
目前,新能源 汽車 已列為定州市 汽車 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北京智行鴻遠 汽車 公司與長安輕型車公司以定州新能源 汽車 零部件產業項目為依託,合力打造集研發、實驗、生產、銷售和檢測於一體的國內最大新能源 汽車 產業基地。
滄州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黃驊市 汽車 及零部件產業集群
近年來,黃驊市 汽車 產業基本形成了集改裝 汽車 製造、 汽車 零部件及配件製造、 汽車 銷售和維修保養一體的行業體系,以及以鄉鎮汽配企業為主體的 汽車 零部件產業格局。
在北汽集團的帶動下,200多家 汽車 配套企業相繼在黃驊落地,先後建成北汽集團(黃驊) 汽車 基地、北汽新能源 汽車 (黃驊)產業基地、龍創 汽車 產業園及多個專業化 汽車 產業園,形成了集研發設計、模具製造、整車生產、專用車改裝、零部件製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
02、河間市工藝玻璃產業集群
「中國工藝玻璃之都」「中國耐熱玻璃生產基地」起步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河北省河間市工藝玻璃製造行業,如今已經成為當地一大支柱產業。
近年來,河間市積極打造工藝玻璃產業集群,推動工藝玻璃製造產業提檔升級,逐步發展形成涵蓋工業儀器、工藝酒具、工藝茶具等七大類上千種規格的產品體系。
目前,河間市擁有工藝玻璃製品生產企業252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年產值達70多億元,產品遠銷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承德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平泉市食用菌產業集群
平泉市是華北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食用菌品種有八大系列30多個品種。
培育了食用菌生產加工龍頭企業30餘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產品銷往16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近1000萬美元。
目前,平泉市的食用菌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019年底,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積達到6.5萬畝,生產規模達到6.4億袋,產量6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70億,位列全國縣級第一位。
邯鄲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永年區標准件產業集群
永年區有「中國緊固件之都」美譽,是全國最大的標准件生產銷售集散地。
全區擁有緊固件企業1600多家,產品種類包括螺絲、螺栓、索具、異形件等50多個大類、1萬多個規格型號,年產量460萬噸,產值超過300億元,產銷量超過全國市場的50%。
目前,永年標准件銷售網路遍布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鎮,還成功地遠銷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02、雞澤縣辣椒和食品產業集群
雞澤縣是全國知名、北方最大的辣椒種植、加工和銷售集散基地。
雞澤縣常年種植辣椒8萬畝,占河北省辣椒種植面積的近30%,年產鮮椒16萬余噸,辣椒加工企業130餘家,年加工鮮椒60萬噸,年產值達46億元以上。
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35家。
雞澤辣椒所含辣椒素和維生素居全國辣椒品種之首,
是國家地理標識商標認證產品。
衡水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安平絲網產業集群
絲網產業是安平縣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其產品有6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建築、造紙、醫葯、 汽車 製造、畜牧養殖等工農業生產、生活以及航空、航天、國防等高精尖領域。
縣內絲網企業多達1.3萬家,
從業人員達21萬人。
目前,安平絲網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85%,佔全國出口量的80%以上。
安平縣被國家授予「中國絲網產業基地」「中國絲網產銷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中國絲網織造名城」「中國絲網之都」等榮譽稱號。
02、冀州醫療器械產業集群
冀州區是河北省唯一以醫療器械和康復輔具為主導產業的縣市區,是中國醫療器械四大縣級市生產基地之一,護理床、防褥瘡氣床墊、拐杖、輪椅等四大單品網路銷售量在國內排名第一。
全區共有醫療器械注冊品種61個,其中一類品種52個,占總數的86%;二類品種9個,占總數的14%。
目前,冀州現有醫療器械和康復輔具生產企業172家,相關配套企業300餘家。
2019年,區醫療器械和康復輔具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
廊坊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固安新型顯示產業高地
河北固安已成為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傑出的區域代表,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已形成了年產手機用顯示模組1.5億片、OLED發光材料3噸、彩色光阻產品3千噸、AMOLED玻璃基板36萬片的產能規模。
擁有新型顯示企業52家,產業總投資超過了300億元。
其中,京東方 科技 集團在固安建立的生產基地的液晶顯示模組產能位列國內第一。
02、霸州都市休閑食品產業集群
霸州都市休閑食品產業園屬於霸州經濟開發區重點打造園區之一,佔地6200畝。霸州市積極引入休閑與烘焙食品產業龍頭企業,以共享型中央廚房為特色,全力打造「舌尖上的產業新城」。
霸州都市食品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已開始顯現,目前,食品產業園已引進食品生產企業47家,
總投資150億元。
2020年,霸州市都市食品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超50億元,並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項目北京產業轉移類食品項目18個。
秦皇島市產業集群/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昌黎毛皮產業集群
昌黎縣皮毛產業經過40餘年培育,至2019年,全縣毛皮動物養殖總量達860萬只,
貉皮總產量居全國首位,
年交易皮張1600萬張,交易量佔全省50%,
是全國最大的皮張交易中心。
位於昌黎縣荒佃庄鎮的昌黎皮毛交易市場,
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皮交易基地。
「昌黎貉皮」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昌黎皮毛」獲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02、昌黎紅葡萄酒產業集群
昌黎縣紅葡萄酒產業形成了集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酒瓶製造、軟木塞生產、葡萄深加工等技術科研與檢測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涌現出「華夏長城」「朗格斯」「地王」「越千年」等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
目前,
昌黎縣各類葡萄種植基地達5萬多畝,
現有葡萄釀酒企業27家,
特色家庭酒堡6家,總加工能力14萬噸,
昌黎葡萄酒產業鏈年營業收入超過40億元。
唐山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 、灤南縣鋼鍬產業集群
灤南縣鋼鍬已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集群,現有企業263家,其中生產企業83家、配套企業85家、相關三產95家,擁有國家級專利100餘項、中國馳名商標4個,產品包括14大類1000多個品種,年產量2.8億把(件),年實現營業收入110億元。
產品出口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年創匯近8000萬美元,
鋼鍬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高達85%,
佔全國出口份額的90%以上。
02、灤南縣醫療手套生產基地
灤南縣著力打造醫療手套生產基地,目前灤南縣擁有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藍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唐山鴻蘊醫療用品有限公司3家醫療手套生產大型企業,年生產能力達239億只,是國內重要的防護手套生產基地。
產品廣泛應用於科研、食品加工、醫療衛生等領域,
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0年,
當地企業的銷售額達到50億元,
出口創匯5.38億美元,
整體利潤30.8億元。
邢台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臨西縣軸承產業集群
經過40多年的發展,臨西軸承在全國乃至世界軸承行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現有軸承上下游企業49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6家,年吞吐鋼材54萬噸,生產能力7.5億套。
產品涵蓋3000多個型號,注冊商標145件,
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歐美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形成了「賣遍全國,走向世界」的銷售網路。
02、隆堯縣食品產業集群
隆堯耕地農業基礎較好,
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首批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縣。
目前,
隆堯縣食品產業集群已經形成了以今麥郎為龍頭的特色食品產業集群,擁有各類食品製造及配套企業100餘家,實現產值117.41億元,上繳稅金3.045億元,佔全縣稅收比重的32.8%。
形成了以方便麵、飲品為主導,
兼有相關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模式。
打造了一批優秀食品品牌,
並吸引了十幾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前來合資合作或投資落戶。
張家口市產業集群
優勢集群
01、懷安縣千億級 汽車 產業集群
作為張家口市唯一的 汽車 工業 旅遊 基地,懷安縣經濟開發區南山 汽車 產業園規劃面積23.45平方公里,目標是打造集 汽車 研發、製造、測試、運動和文化為一體的現代 汽車 城。
懷安縣把引進 汽車 龍頭企業作為推進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以沃爾沃發動機張家口工廠和領克整車張家口工廠為龍頭,
相繼吸引入駐企業38家,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
02、懷來縣沙城葡萄酒產業集群
懷來縣所處的北緯40度地區是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
這里的葡萄栽培已有1200年 歷史 ,
是中國古老的葡萄酒產區之一。
目前,
懷來縣擁有葡萄種植面積12萬畝,其中釀酒葡萄6.5萬畝,葡萄年產量超過15.6萬噸,葡萄酒年產量5萬噸,葡萄酒總銷量占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的16%,擁有39家葡萄酒生產企業,其中不乏中糧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這樣的行業巨頭。
懷來縣在全國縣級葡萄酒產區中的葡萄種植面積、葡萄酒加工生產能力、葡萄酒產銷量均位居第二。
㈢ 天津市市內六區區2008年工業總產值的數據
2008年市內六區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533.86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520.68億元,增長21.0%。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574.61億元,增長20.1%;重工業增加值2946.06億元,增長21.2%。全年工業總產值完成12506.83億元,增長2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128.65億元,增長24.6%。
「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工業結構初具雛形。全年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32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占市內六區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8.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 3444.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8.4%。全年完成新產品產值3887.34億元,增長27.0%。
產銷銜接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8.80%,其中,重工業產銷率98.73%,輕工業產銷率99.12%。主要產品產量如下(見表3)。
表3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天然原油 萬噸 1993.86 3.6
天然氣 億立方米 14.01 5.0
生鐵 萬噸 1520.14 5.7
成品鋼材 萬噸 3006.75 6.8
無縫鋼管 萬噸 331.57 22.2
水泥 萬噸 534.89 4.2
行動電話 萬部 9004.82 -8.3
顯示器 萬台 717.20 14.1
照相機 萬台 1014.81 42.9
電子元件 億只 2169.92 22.3
轎車 萬輛 53.81 18.4
自行車 萬輛 1853.23 14.1
工業經濟效益增速放緩。全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939.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利稅總額1073.25億元,增長3.6%,增幅同比回落6.6個百分點。其中,實現稅金347.30億元,增長10.7%,回落4.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25.95億元,增長0.5%,回落7.7個百分點。
和平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2.1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4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0.2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0.21億元。
河西區:全區完成區屬工業增加值3.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0%,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36%。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3%。其中輕工業完成3.27億元,佔40.47%;重工業完成4.81億元,佔59.53%。工業品產銷形式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實現利潤總額2261萬元。
南開區:共有工業企業1636家,占區域內各類法人單位的18.61%;完成工業總產值163.09億元,工業銷售產值158.70億元,產銷率為97.31%;工業企業稅收3.36億元,佔全區稅收的20%,其稅收是除房地產以外最大的產業。
河東區:19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6.15億元,同比增長33.58%。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9.27億元,同比增長35.01% ;實現利潤2.74億元,同比增長35.41%;實現利稅4.41 億元,同比增長 31.53%。有16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合計完成產值49億元,同比增長50.69%,佔全部產值的比重達到50.96%。41家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超過5 千萬元 ;15家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過1億元;79 家企業實現利稅超百萬元;18家企業利稅超過500萬元。 產銷率為95.6%,同比下降0.46個百分點。
紅橋區:全區限額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6.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部分重點行業實現快速發展,全區規模以上14個工業行業中,有8個行業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通用設備製造、專用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等行業增速均超過20%。與此同時,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35億元,利稅總額243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8%和9.2%;企業產銷率達99.3%。節能工作取得新進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電耗為113度,比2007年下降6.6%。
河北區:意式工業園等5個都市工業園區相繼被認定為天津市都市工業園,入駐園區企業67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83億元,同比增長23.94%。現代服務業比重提升。
㈣ 河北衡水龍華鎮資料
概況
龍華鎮(Longhua Zhen)景縣轄鎮。位於景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5千米。
龍華鎮總面積80.69平方公里,鎮區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人,鎮區人口(包括流動人口)2.2萬人。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3.68億元,實現財政收入5600萬元,工業主導產業為:廚房設備,通訊器材,橡膠化工,機鐵製造。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春光公社,1961年更名龍華公社,1984年改鎮。1989年卜定鄉並入。1997年,全鎮面積80.7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龍華街、程庄、北文柯、南文柯、大馮古庄、楊躲、彭村、台辛庄、西蘇古庄、東蘇古庄、胡家營、高庄、前孫庄、後孫庄、南橋、後安村、姜園、前秦旺、中秦旺、後秦旺、吳庄、賈呂村、前馬堡定、後馬堡定、徐堡定、鄧堡定、線堡定、東野庄、鹼場王、西野庄、翟劉庄、岳王廟、西單德廂、東單德廂、王德廂、張東德廂、張西德廂37個村委會。
自然條件
龍華鎮位於景縣西南部,鎮域人口5.3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8萬人,鎮域內勞動力3.2萬人,土地總面積117766.9畝,屬黑龍港流域,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無地上水源,無河流經過。是全國一百個重點建制鎮之一,多次被省建委命名為「城鎮建設先進單位」。該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較為明顯。距衡水市、山東省德州市等地級市30公里,距景縣、武邑、故城、棗強等縣縣城在25—30公里之間。石德鐵路東西縱貫腹地,龍華站是較大的客貨車停車站,距京九線、京滬線各30公里;衡德高速公路、衡德公路等多條省市公路交匯於此,鎮區有高速公路出口。有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能源供應充裕,電力供應有保障。
經濟情況
近年來,龍華鎮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狠抓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吃透鎮情,充分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特鎮、商貿重鎮、城建名鎮、財稅大鎮的「五鎮」戰略,全面促進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重點突出工業項目建設,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在鎮區確定了「南商北企」的經濟布局,即根據城鎮建設發展規劃,鎮區南部以發展商貿流通業為主,鎮區北部以發展工業企業為主。在鎮區南部,引進資金4500萬元建設了景縣西南最大的集批發、零售、餐飲於一身的綜合市場-----龍華商貿大市場。該市場於2004年4月底正式投入運營,市場商戶已經達到200多家,實現了市場繁榮,擴張了鎮域經濟總量;在鎮區北部,2004年建成並投產企業11家,總投資額達到2.1億元,特別是隨著景縣鑫達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等一批立鎮項目的投產,形成了機件加工、廚房設備、化肥、通訊器材、橡膠橡塑五大主導產業,龍華鎮正在實現向工業強鎮的跨越。同時,通過促進產品結構調整,促使產品升級換代,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措施,確保了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的高質量增長。2004年鎮域生產總值達到14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5億元,占總產值的10.7%,非農產值12.5億元,占總產值的89.3%,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經濟指標
農業總產值:22758萬元
工業總產值:193569萬元
社會總產值:216327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
農作物播面:6670公頃
糧食播面:5400公頃
糧食總產量:32602噸
棉花總產量:1145噸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7500萬元
農村經濟總收入:203001萬元
㈤ 山東省和河北省經濟發展各有什麼特色
山東省的經濟特色主要為:耕地、工業、商品。
河北省的經濟特色主要為:耕地、工業、房地產。
一、山東省:
1、山東耕地率屬全國最高省份,是中國的農業大省,農業增加值長期穩居中國各省第一位。
山東不僅栽培植物、飼養畜禽品種資源豐富,而且可資利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山東省的糧食產量較高,糧食作物種植分夏、秋兩季。夏糧主要是冬小麥,秋糧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穀子、高粱和小雜糧。其中小麥、玉米、地瓜是山東的三大主要糧食作物
2、山東的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據中國各省前三位,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較多,號稱「群象經濟」。此外由於山東是中國重要的糧棉油肉蛋奶的產地,因此在輕工業特別是紡織和食品工業相當發達。
3、商品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8.8%。其中,餐飲收入增長10.9%,商品零售增長8.6%;城鎮零售額增長8.6%,鄉村零售額增長9.8%。限額以上單位主要商品銷售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8.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7.3%,日用品類增長7.2%。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9.4%,傢具類增長9.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9.9%。
(5)河北工業產值有多少擴展閱讀:
河北省:
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604家、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28家、重點實驗室158家。組織實施的國家和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696項,其中在建國家重大專項和示範工程項目47項,新增國家重大專項和示範工程項目9項。
專利申請受理量83785件,授權量51894件,分別比上年增長36.7%和46.8%。截止年底,有效發明專利24939件,增長16.0%。
山東省:
2018年,發明專利申請量7.6萬件,發明專利授權量2.0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51件,比上年增長3.0%。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8.78件,比上年增加1.21件。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11個,院士工作站547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81家,新增9家。
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75家,眾創空間578家,其中,國家級分別為84家和203家;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5家。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創業示範園區194家,省級示範創業大學12家。年末實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增長12.7%。其中,私營企業增長16.9%,個體工商戶增長11.1%
㈥ 中國十大工業省份中,為何大多數都在南方
中國十大工業生產省區前不久數據信息由中國統計局發布,除開數據信息以外針對11月份產業發展還幹了發展趨勢的剖析,現階段總體是發展趨勢不錯而且是穩中帶升。針對高新技術加工製造業增長速度還出現了新紀錄,此外加便是高端裝備製造、日用品加工製造業也是曾都較為快。接下去大家看一下這一十個省區全是這些省區。依據此前中國統計局發布的今年各省區工業總產值數據信息整理統計分析發覺,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湖北省、四川、湖南省和河北省是工業總產值較大 的10個省區。
第二經濟發展強省江蘇省以37825.32億人民幣的工業總產值穩居第二。與廣東省類似,江蘇省的工業生產加工製造業也是深層朝向全世界銷售市場的。改革開放後,挨近上海市的蘇南地區出口導向型產業鏈迅速發展趨勢,相鄰上海市的蘇州市根據與上海市分工協作,工業發展得到髙速發展趨勢,並發展趨勢變成全國各地工業總產值最大的城市。從發展趨勢趨勢看來,近些年江蘇省與廣東省的工業總產值差別在縮小。數據信息顯示信息,二零一四年廣東省工業總產值領跑江蘇省2181億人民幣,到今年這一差別變小到1546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