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點地區指哪些城市重點地區指什麼城市
1、重點地區指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沈陽、大連和成都等等。
2、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其行政管轄功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包括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⑵ 餘姚 主要有哪些工業區 高分啊
遠東工業城,那邊非常專業,同時交通也比較發達是餘姚最先進的工業區,在城郊南站那邊。
其他的就是各個鄉鎮的工業區。如陸埠的水暖城,但是那邊交通條件不是很好,值得一提的是黃家埠鎮特色工業園區分ABC區,那邊是有污染企業的最佳選擇,餘姚地區基本上有污染的企業都在那邊了,因為那有整個專業的排污系統,如污水處理廠,還有供氣的熱電廠,交通應該說極其發達,就在329國道旁邊,20分鍾可以上杭甬高速,08年杭州灣跨海大橋一落成又是一個選擇,如果走鐵路花45分鍾也可以把貨送到貨運西站。還有一些比如郎霞,泗門那些工業園,但都沒什麼特色。。
⑶ 四川省燃氣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燃氣管理,保護燃氣經營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規范燃氣市場,保障燃氣供應和使用安全,促進燃氣事業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燃氣規劃、建設、管理、經營,以及燃氣設施、燃氣器具的生產、經營、使用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
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企業在城市規劃區以外的集輸管線、長輸管線、直供工業用戶的專用管線以及沼氣的管理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發展燃氣事業實行統一規劃、配套建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建設和管理並重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燃氣事業納入本地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燃氣行業管理。
發展和改革、經貿、公安消防、勞動、工商、技術監督等有關部門負責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燃氣管理工作。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五條城市人民政府燃氣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燃氣專業規劃,經上級人民政府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六條燃氣建設應當以燃氣專業規劃為依據,並符合國家及省燃氣技術標準的規定。
管道供氣的燃氣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專業規劃編制供氣區域實施規劃。第七條燃氣輸、配、儲等公共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應當由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相應資質等級的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承擔。第八條工業和民用建築需配套建設燃氣設施的,其燃氣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第三章燃氣經營從業資格第九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國家規定的燃氣氣源;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燃氣設施建設符合國家和省燃氣技術標准;
(三)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自有資金和符合國家規定的經營場所;
(四)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經過培訓,取得相應資格;
(五)法律、法規和國家燃氣經營企業資質標准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條燃氣經營企業的管道供氣區域,由省人民政府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徵求有關部門和企業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意見後確定。
管道供氣的燃氣經營企業應當在經劃定的供氣區域內經營燃氣。確需擴大供氣區域的,按照前款規定報批。第十一條管道供氣的燃氣經營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嚴重侵害用戶權益或者屢次違反本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可以對其經營的供氣區域予以調整,直至取消。第四章燃氣經營第十二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燃氣技術標准,制定向用戶供氣的有關規程。第十三條燃氣經營企業供應的燃氣的成分、壓力和熱值等應當符合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
燃氣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供應的燃氣進行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四條管道供氣的燃氣經營企業應當制定年度供氣計劃,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備案;年度供氣計劃變更的,應當重新報送變更計劃備案。第十五條需要用氣的用戶,應當向燃氣經營企業提出申請,並簽訂供用氣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燃氣經營企業應當依照供用氣合同供氣,並按燃氣計量裝置實際計量收取燃氣費。
用戶應當依照供用氣合同繳納燃氣費。逾期不繳的,燃氣經營企業可以催繳,並可對生產、經營性用戶收取每日不超過應繳燃氣費1%,對居民用戶收取每日不超過應繳燃氣費3‰的滯納金;自催繳之日起30日內仍不繳納燃氣費的,燃氣經營企業可以停止對其供氣。
用戶有權對燃氣經營的收費、服務和供氣向其進行查詢,有異議的可以向燃氣行業主管部門投訴。由於燃氣經營企業的責任,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燃氣經營企業應當負責賠償。第十六條用戶不得擅自改變燃氣用途、擴大用氣范圍、更換或者遷移室內燃氣設施;確需改變燃氣用途、擴大范圍、更換或者遷移室內燃氣設施的,應當向燃氣經營企業提出申請,並辦理有關手續。
用戶依照前款規定提出的申請,燃氣經營企業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予以答復。第十七條管道供氣的燃氣經營企業對符合供氣區域劃分的新增用戶應當納入年度供氣計劃,其燃氣設施經驗收合格後,應當予以供氣。
燃氣經營企業不得對用戶指定燃氣設施的設計、施工單位;不得強制用戶購買其指定的燃氣器具或者強制用戶向其指定的銷售商購買燃氣器具。
燃氣經營企業除不可抗力或本條例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的事由外,不得全部或者部分停止供氣或者降低燃氣技術標准供氣。
燃氣經營企業需要計劃停氣的,應提前24小時通知用戶。
⑷ 鎮江市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
高資沿江,諫壁鎮,丹陽的新橋,界牌,後巷
⑸ 江門有哪些工業區
江門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四個區域,分別是:
江海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外海麻園工業區;外海東南工業區;滘頭工業區
蓬江區:宏達工業區、白沙工業區、西環路工業區、高沙工業區(高沙港附近)
新會區:新會今古洲工業開發區
周邊鎮:杜阮工業區;禮樂工業區;潮蓮工業區;荷塘工業區;棠下工業區;大澤工業區;雙水工業區
⑹ 貴州省工業園區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促進工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規范工業園區管理,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工業園區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以工業和信息產業為主集聚發展的、享受一定政策的特定區域。第三條省人民政府對全省工業園區實行統一領導。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園區的指導、協調、服務、管理工作,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工業園區進行服務和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其所設立工業園區的具體管理工作。第二章工業園區設立、分類和認定第四條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符合所在地城市(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求;
(二)具備相應的產業基礎和區位、交通等優勢;
(三)符合國家和省對自然和生態保護的有關規定;
(四)有明確的面積范圍;
(五)產業結構和單位面積投入產出符合省的有關規定;
(六)具備供水、排水、供電、供氣、通路、通信、平整土地等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以及污染物處置設施;
(七)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五條設立工業園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立工業園區的申請;
(二)設立工業園區的可行性報告;
(三)土地利用方案;
(四)選址意見書;
(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意見;
(六)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六條為了對工業園區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按照工業園區的規模和效益等情況,將工業園區分為一、二、三類。第七條一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開發面積原則上不少於2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度高,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地方經濟輻射帶動顯著;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8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4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增投資額10億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達到20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達到25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在「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的基礎上,至少實現(供熱、供氣、寬頻網路、有線電視)中的兩項,達到「七通一平」;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已建成具備技術研發、質量檢測、信息網路、企業孵化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第八條二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開發面積原則上不少於1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度較高,有鮮明的主導產業,創新能力較強,地方經濟輻射帶動明顯;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5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2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增投資額5億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應達到15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應達到18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在「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的基礎上,至少實現(供氣、寬頻網路)中的一項,達到「六通一平」;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初步建成具備技術研發、質量檢測、信息網路、企業孵化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第九條三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產業集聚度較高、主導產業明確;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在1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3000萬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應達到10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達到12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第十條分類認定程序:
(一)一、二類工業園區分類認定由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按照分類標准,向所在地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由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
(二)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將初審符合條件的申報材料報送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
(三)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相關的條件和分類標准組織審核認定,對通過認定的一、二類工業園區進行公布、授牌,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四)三類工業園區由工業園區所在地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並報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⑺ 城市功能分區有哪些
常見的城市功能區
1、商業區:城市中市級或區級商業設施比較集中的地區。
2、居住區: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
3、工業區:城市中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
4、倉儲區:城市中為儲藏城市生活或生產資料而比較集中布置倉庫、儲料棚或儲存場地的獨立地區或地段。
5、文教區:城市中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比較集中的地區。
6、風景區:城市范圍內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較集中,以自然景物為主體,環境優美,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瀏覽、休息的地區。
7、綜合區:城市中根據規劃可以兼容多種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區。
8、開發區:由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設立的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建設地區。
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因素
1、經濟因素對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影響
(1)影響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距市中心的遠近。近最高商業區陡距市中心的距離對商業影響最大,地租變化大;遠較低工業區最平穩距市中心的距離對工業影響最小。
(2)交通通達度:城市內不同區位土地的交通通達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應的存在差異,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2、社會因素對城市地域結構的影響
社會因素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住宅區的分化上。
3、歷史因素對城市地域結構的影響
(1)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現在的功能分區。
(2)城市的發展和更新要考慮繼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3)城市的功能分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原有的功能分區現在也可能完全改變。
4、行政因素對城市地域結構的影響
在有些城市,政府採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規劃,干預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引導或劃定不同的功能區。
⑻ 雲南省工業園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工業園區管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工業園區的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工業園區,是指經省、州(市)人民政府依照職權批准設立的工業產業集中區。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工業園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園區的綜合協調、監督管理、指導服務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工業園區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工業園區發展需要,設置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建立有利於服務企業、適應工業經濟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
(二)組織實施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關專項規劃;
(三)制定工業園區管理制度和服務措施;
(四)按照職權審批或者審核工業園區內投資項目;
(五)組織實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六)負責工業園區經濟運行監測和分析;
(七)負責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八)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設立工業園區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條件和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以及當地城鄉、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林業保護利用等規劃,並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審批:
(一)設立縣級工業園區,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報州(市)人民政府審批;
(二)設立州(市)級工業園區,由州(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三)設立省級工業園區,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需要升級的,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規模、產值等條件,並按照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審批。第七條申請設立工業園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工業園區規劃;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有關部門的評審意見;
(四)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五)選址意見書和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州(市)人民政府應當自縣級工業園區批准之日起30日內,將批准文件和有關材料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規劃由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報送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根據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建設詳細規劃,報本級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第九條工業園區選址應當不佔或者少佔壩區耕地,並向適合建設的低丘緩坡地布局,引導工業項目向山地聚集。
工業園區建設用地應當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年度用地計劃單列。全省新增用地計劃指標應當優先保障工業園區重大項目。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在園區規劃范圍內享有土地一級開發權,園區土地出讓收益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工業園區構建融資平台,組建投資開發企業參與土地一級開發。第十條交通、城建、環保、供水、供氣、供電、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投資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工業園區。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安排工業園區的污染物控制總量指標。工業園區建設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集中處置工業廢水、廢物,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工業園區專項資金,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主要用於:
(一)園區規劃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二)園區基礎設施、信息化和服務體系建設;
(三)招商引資;
(四)園區發展監測分析;
(五)考核、獎勵。第十三條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工業園區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動態管理。
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的監督、檢查,支持園區企業的發展。
⑼ 杭州市餘杭區的工業區有哪些
嘉興臨港兩創中心產業園:園區位於嘉興市海鹽縣,嘉興經濟開發區核心區域,杭州灣跨海大橋西側。園區佔地180畝,建築面積近14萬平方米。園區由16棟單層、11棟雙層、2棟4層廠房,及一棟6層商務辦公樓,及兩棟配套樓組成。
杭州工業園區如下:
1、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0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是集工業園區、高教園區、出口加工區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也是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委託管理下沙和白楊兩個街道,轄區人口約45萬人。
2、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杭州高新區(濱江)由杭州國家高新區、杭州市濱江區兩區管理體制整合而成,總面積約92平方公里。高新區建於1990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啟動區塊位於錢塘江北原文教區一帶,是高新區的發祥地,也是高新技術的創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業的大孵化器;濱江區設立於1996年12月位於錢塘江南岸,下轄3個街道,現有51 個社區,常住人口32萬。
3、杭州江東工業園區
杭州江東工業園區創辦於2001年,由國家級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開發建設。2006年4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通過為省級開發區。
4、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
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於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總面積總面積141.3平方公里,下轄分水區塊、富春江區塊、橫村區塊、瑤琳區塊和桐君區塊。開發區建設始終堅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要求,傾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
5、杭州出口加工區
杭州出口加工區,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是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大陸第一批出口加工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東部的國家級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01年5月18日經過國家八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封關運作,封關面積2.007KM2。
⑽ 湖州市的工業園區有哪些,在什麼地方的
1、核工業園
地址:湖州市吳興區杭長橋北路399號
2、新興工業園
地址:湖州市長興縣長和路13號
3、黃龍工業區
地址:湖州市雙林鎮湖鹽公路
湖州開發區地處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域,是1992年經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浙江省第一批重點省級開發區之一,1997年被國務院原特區辦確定為全國重點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設立公告。
開發區內設有浙江省湖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浙江省湖州台商投資區、浙江省留學人員湖州創業園區等省級專業園區。
(10)浦江縣工業區供氣有哪些區域擴展閱讀
據了解,湖州文創中心產業園根據目前湖州商務樓宇的現狀及小微企業分布,採用一個中心三個主題園區的布局模式,總規劃面積6萬平方米。
園區將著重引進包括展覽展會、廣告、裝飾設計、數字出版、地理信息等文化創意類企業和關聯業態企業,重點打造「聚星103」公共服務品牌為運營主軸,將完善的公共服務與小微企業招商和孵化培育緊密結合,運用共享經濟理念,倡導共享服務、空間、創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經驗等。
當天,位於產業園的吳興區首個城市書房——聚星103館同步開館。該書房面積近300平方米,擁有閱覽坐席40餘個,館藏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類圖書4000餘冊。
「市民只需憑二代身份證、已開通借閱功能的社保卡、市圖書館一卡通借書證刷卡進入,即可滿足讀者就地閱覽、自助圖書借還、自助信息查詢等多項服務。」吳興區文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