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北經濟和江浙滬經濟哪個發達
肯定是江浙滬經濟發達,東北是糧食主產區,就是糧食產量多,比經濟的話是比不上江浙滬的
B. 東北地區優勢,工業&農業
工業:1. 東北地區煤、鐵、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
2. 東北屬於我國重工業基地,新中國初期,重點發展東北工業區,工業基礎好。在石油石化、鋼鐵、汽車、造船、航空產品等重點行業中占國內優勢。其石化工業佔全國1/3;裝備製造業約佔全國的1/9;重點鋼鐵企業約佔全國的1/6;醫葯工業佔全國的1/9。
3. 區域優勢。東北三省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可發揮東北亞、俄羅斯的傳統開放優勢。
農業:1. 土地資源優勢。東北耕地廣大土壤肥沃,沃野千里,有遼闊富饒的土地資源,適於大規模機械化耕作。東北地區地勢平坦,地廣人稀,土地廉價,地面坡度小,耕地集中連片,非常適於機械化作業,適合發展現代農業。
2. 森林資源優勢:東北擁有全國最大的林區,森林樹種豐富,是全國最主要的採伐基地。
所以說,東北地區是我國主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又是商品糧主產區之一。
C. 東三省和江浙滬哪個大
江浙共21萬平方千米 加上安徽共35,很多時候安徽也會包郵。遼寧加吉林有32
D. 東北經濟水平和江浙滬的差距有多大
東北經濟水平和江浙滬的差距有多大?大體上,中國區域劃分如下: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東北目前最能吸引年輕人的是什麼?
是高等教育。想不到吧!
有近二百萬外地年輕人正在東北接受高等教育,是東北每年出生人口的三倍,相當於東北1990年~2002年出生的年輕人總數的六分之一。
全中國1265所大學中,有140所分布在東北。東北大學和大專之和達到259所。
東北每年培養博士生約5400人,中國每九個博士生就有一個在東北讀書。
東北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生育率最低的地區,每年出生人口僅有70萬左右,佔中國4~5%。而每年從東北高校畢業的學生就有近一百萬(包括大專生、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由於出生人口少,高校多,東北已經成了除北上天三個直轄市外,中國高考最容易的地區之一。每年都有好幾萬高考移民來東北讀高中。
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也讓東北年輕人更加追求高學歷。遼寧年輕人考研意願是中國的兩倍,2016年遼寧參加高考21.2萬人,2020年考研報名11.9萬,佔比近六成。中國2016年參加高考約950萬人,2020年考研報名約250萬人。
E. 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榜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如下:
1、蘇州
工業總產值3.57萬億,位居全國第一,就生產規模來說也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2、上海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3.1萬億元,原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94萬億元,北方第一大工業城市
4、重慶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6萬億元,中國西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業總產值2.1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萬億元,中國第一大高科技工業城市
7、廣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5萬億元
8、青島
2016年工業總產值1.8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高鐵生產基地,北方第二大工業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74萬億元
10、煙台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63萬億元
11、無錫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5萬億元
12、東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1萬億元
13、鄭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萬億元,中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14、寧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8萬億元
15、武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5萬億元
16、濰坊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4萬億元
17、東營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3萬億元
18、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萬億元
19、常州
2016年工業總產值1.23萬億元
20、成都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22萬億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分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中南工業基地徹底沒落,京津唐工業基地也風光不再,珠三角、蘇錫常、山東半島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業基地格局,新三大工業基地年產值都超過6萬億元。而這新三大工業基地也不再有嚴格的輕重工業之分,基本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5)東北和江浙滬哪個重工業基地好擴展閱讀
1、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十大重工業城市
上海、沈陽、哈爾濱、長春、武漢、天津、唐山、重慶、大連、洛陽。
2、重工業城市的分類
重工業城市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F. 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為什麼感覺沒有東北的了
中國工業發達的城市主要有重慶、佛山、天津、上海、蘇州,東北的工業為什麼不發達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先依次介紹一下發達的城市。重慶大家因為其發達的旅遊行業被大家所熟知,成了一個網紅城市,但是他的工業技術也是相當發達的,他的工業園區就建了44個,每年的產量也是相當可觀的,重慶雖然以重工業為主,但是他的空氣質量還是蠻好的,因為背靠大山,周圍有很多河流,大自然有很強的自凈能力,重慶的美食也是聲名遠揚,所以大家如果想去旅遊的話,重慶是一個很好的去處哦。落後的思想也是影響東北發展的原因,很多人都抱著國企鐵飯碗的想法,反對改革,老幹部思想嚴重。後面國企也紛紛叫停,很多人才和勞動力就流出其他城市,沒有人才和勞動力,東北工業發展緩慢。東北一直靠消耗能源勉強維持,但是大自然的資源是有限的,環境承受的壓力太大,近些年我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加強,東北的經濟結構開始失衡,所以東北的工業發展不是很好。
G. 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的重工業基地在東北地區,領先於其他地區。為什麼現在東北的重工業卻很不發達
重工業本身就是一種建設周期長,生產周期長,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工業類型。舉個例子:我們經常接觸的工業一般都是輕工業,但是輕工業的生產是需要機器進行加工的,那麼是誰生產了這些機器呢?就是重工業。所以可以說重工業實際上是真正的工業之母。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國的目標是完成工業化,那麼工業化的基礎就是起碼能夠製作工業要求的原料和工業機械。這樣,緊鄰蘇聯的東北就成為了重工業的基地。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當時東北的GDP指數有多高,相反,東北各個重工業城市的GDP都不如上海、天津等綜合型工業城市。但是廣大中西部地區由於沒有多少工業,就遠遠的落後於東部沿海和東北重工業基地了。
改革開放後,南部沿海和中部地區依靠地理優勢和無官一身輕的姿態,迅速發展,東部沿海的綜合型工業基地也能迅速轉型。但是東北的重工業基地卻仍然要保證中國的工業基礎也就是重型工業。但是又由於重工業本身的局限。東北的GDP增長同南方相比就逐漸落後了。
這就好比一個剛剛建立的村子,人們不會耕地,只能依靠幾個獵戶去打獵以養家糊口,當有一天發現了耕地的時候,不會打獵的人由於沒有什麼顧慮,馬上就學會了耕地,而且還能夠吃飽飯。但是那幾個獵戶卻不容易轉成耕地的農民一樣。
H. 評價全國各省
東三省黑吉遼重工業發達,正在努力由傳統老工業基地向現代新型工業基地轉型,相對來說地廣人稀,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基本實現規模化機械化作業,另有栽培採集等特色農業。冬季旅遊業發達。資源豐富主要為煤炭鋼鐵石油。
中部各省:河南,文化厚重,旅遊業目前產值不高,但潛力很大。資源種類齊全,蘊藏量還算可觀。農業大省,人口眾多。湖北,九省通衢,交通要地,武漢為重要工業基地,眼下高科技產業日新月異,武漢有光谷之稱。
西部各省:新疆棉花瓜果為主要農業經濟作物馳名全國,工業上油氣工業發達。青海,資源豐富,柴達木有聚寶盆之稱。西藏旅遊經濟方興未艾,地熱資源豐富。但面臨的普遍問題是,人口科學文化素質較低,基礎設施條件差。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困難重重。
沿海各省:山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很好的省份。江浙滬工業發達是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資源相對貧乏,需大量調入電力煤炭天然氣。廣東開放程度很高。經濟高度發達。
其他:雲貴桂川渝,資源豐富但交通極為不便,資源優勢難以轉化成經濟優勢。海南,新興工業強省,熱帶農業基地,旅遊度假聖地。台灣,富甲一方,高科技產業發達。熱帶農作物豐富,產量大。
至於人品嘛,每省都有好人,也有壞人。不能一概而論。
I. 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
一是遼中南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主。第二是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的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第三是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第四是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