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西都有哪些產業特色
一是現有產業集群的資源依賴性。所發展起來的產業,多數以本地資源為依託,是在當地自發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鋁材加工工業、製糖業等。二是現有產業集群多數是以具有主導產品的大企業為龍頭,以眾多中小企業為配套,延伸產業鏈形成的。三是集群類型絕大多數屬於原生型,即在本地原有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群。這類產業集群具有明顯的「地域根植性」,而潛入型(即從外面引進或轉移來)產業集群極少,如玉林市福綿區服裝業就是這類潛入型的產業集群。
Ⅱ 徐州特色工業具體指什麼
徐州工業已經基本形成了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四大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
Ⅲ 工業企業包括哪些行業
一、製造業是工業企業。 我國的製造業主要分為三類:
1、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
2、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
3、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
工業結構由輕工業、重工業構成。《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二、我國常見的工業類別有哪些?
1.煤炭開採行業
2.黑色金屬的開采和選礦
3.有色金屬的采礦和選礦工業
4.非金屬采礦和選礦工業
5.其他采礦
6.農副食品加工業
7.食品製造業
8.飲料製造業
9.煙草產品工業
10.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11.皮革、毛皮、羽毛(羽絨)及其製品業
12.木材加工及木材、竹、藤、棕櫚和草製品業
13.傢具製造
14.紙張和紙製品行業
15.印刷業和記錄媒體的復制
16.文化、教育和體育用品製造業
17.石油加工、焦化和核燃料加工工業
18.化學原料和化學產品製造業
Ⅳ 寧夏九大重點特色產業是什麼
1、枸杞
建立完善的質量標准,依法維護市場信譽並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不愧對於中國枸杞之鄉品牌的稱號。
2、葡萄酒
增強產區優勢,提升品牌價值,打造領軍企業,並把賀蘭山東麓打造成葡萄酒之都。
3、奶產業
強化良種繁育、品牌經營、利益聯結以及精深加工的能力,壯大主體,在保障奶品質的同時提升效益,打造高端奶之鄉。
4、肉牛和灘羊
延長產業鏈,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根據環境載畜力合理安排牛羊的分布數量以及繁殖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打造高端肉牛生產基地以及中國灘羊之鄉。
5、電子信息科技
釋放本地區的優勢,打牢基礎,增加電子設備的產出量,將寧夏打造成在西部具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的聚集地。
6、新型材料
大力發展具有高純度、高強度、高精度、高性能特點的新材料,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同時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7、綠色食品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同時建立標准體系,擴大經營規模,加強市場監管,打造在全國都具有一定地位的綠色食品加工優勢區。
8、清潔能源
重點開發光伏、風電、水電、氫能等領域,加快開發速度,高效利用能源,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
9、文化旅遊
挖掘品牌的價值,擴大開放合作的力度,同時改善服務條件,把寧夏打造成西部國際旅遊的目的地。
地方特色產業
1、在具有一定特色的小鎮中,主動推進開展土地、資金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的進程,在條件較好的地區,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資本化。
2、開發銀行的各分行要利用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擔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協會貸款模式,建立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使用批發融資的方式,支持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和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創業者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並帶動周邊農戶的積極性,共同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Ⅳ 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製造業是工業企業。 我國的製造業主要分為三類:
1.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
2.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
3.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
Ⅵ 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傳統上工業公為重工業和輕工業。重工業如煤炭、鋼鐵、電力、機械製造等;輕工業如紡織服裝、鞋帽、小生活用品製造等
Ⅶ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7)特色工業產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Ⅷ 十大產業是哪些
十大產業是汽車業,鋼鐵業,紡織業,裝備製造業,船舶業,電子信息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有色金屬業,物流業。
目前我國著重發展這十大產業,從短期來看,這將有助於解決上述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緩解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從長遠來看,這將對中國工業技術的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十大產業代表著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促進競爭功能,更好發揮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
1、汽車產業
「十五」期間,中國汽車工業隨著政府技術標準的提高,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減少排放。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已經生產出了達到歐4標準的發動機。今後政府有關部門將根據汽車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適時推出更加嚴格的技術標准,減少排放,同時也可以促進節約能源、原材料。
北京市政府已經要求汽車企業,根據國務院的要求,2008年北京對輕型柴油車實施國Ⅳ排放標准。在此之前,北京暫不發展輕型柴油車。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工業技術標准,也有利於中國汽車工業提高競爭力。
2、鋼鐵產業
《中國鋼鐵業》雜志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管主辦,全國鋼鐵行業唯一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月刊。是國內唯一全面、綜合反映中國鋼鐵工業情況的專業期刊,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刊。
3、紡織業
在中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中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Ⅸ 寧夏九大重點特色產業是什麼
枸杞建立完善的質量標准,依法維護市場信譽並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不愧對於中國枸杞之鄉品牌的稱號。
寧夏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及三大示範區發展布局、寧夏優勢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等內容。第四章寧夏優勢特色工業發展研究,主要內容有特色工業理論體系、寧夏優勢特色丁業發展狀況、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發展、寧夏特色優勢工業產業集群發展、寧夏優勢特色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理論,闡述研究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方法,提出相關理論,論述優勢特色產業的內涵,為後續內容奠定理論基礎。第二章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分析了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的評價指標體系,論述了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第三章寧夏優勢特色農業發展研究,包括優勢特色農業的內涵、寧夏優勢特色農業的篩選、寧夏優勢特色農業發展的思路。
Ⅹ 工業包括哪些行業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