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捷克斯洛伐克是否是東歐是否是油國
捷克斯洛伐克地理位置上是屬於歐洲中部國家,不是石油國。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共和國,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後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0年)和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8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發生天鵝龍革命,國家分裂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捷克,一個是斯洛伐克,兩部分分屬不同的民族。兩者也是各自獨立的國家。
捷克斯洛伐克東部與烏克蘭相鄰,南部與匈牙利、奧地利接壤,西部與德國相連,北部與波蘭交界。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主要河流有易北河和多瑙河,可通向外海。森林面積約佔領土總面積的35%。主要礦藏有煤、鈾鐵、銻、鉛等。
工業發達,以生產機床、汽車以及動力、化工和冶金設備等機器製造業為主,此外還有鋼鐵、化學、紡織、食品、木材加工等部門,製鞋和啤酒釀造業著名。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上著名的捷克式機槍就是其突出產品,此外,生產的雷達也聞名世界。主要進口燃料、工業原料、機器、日用品等,主要出口汽車、機床、化學品、消費品等。
㈡ 捷克國家特色是什麼
捷克的機械製造業、啤酒產業、和觀光旅遊業非常發達,也是所有斯拉夫民族國家當中人均GDP最高、最具福利的國家。
1、機械製造。
捷克最主要的工業中心有布拉格,布爾諾,奧斯特拉瓦,皮爾森和姆拉達博雷斯拉夫。捷克工業主要是化工,機械,冶金和食品工業。
其他重要的門類還有電力工業,建材和消耗品製造(消耗品包含服裝,紡織品,鞋類,印刷業,木材加工比如傢具,鉛筆,火柴)以及軍工和玻璃製造業,在捷克都有悠久傳統。汽車出口工業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大的汽車生產公司是斯柯達汽車。
2010年捷克斯柯達公司(現屬德國大眾集團),TPCA(豐田-標志-雪鐵龍汽車簡寫)(日本豐田和法國標志雪鐵龍合資)以及南韓現代汽車總共生產了1,072,209輛汽車。創造了35%的捷克工業生產總值。
2、啤酒。
捷克是啤酒王國。啤酒總產量達1996年就已經達到18.3億升。1999年捷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到161.1升,比啤酒消費大國德國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費量計,捷克連續7年位居世界榜首。
捷克人最初開始喝啤酒的時間已經無從考證。此地與啤酒結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里的氣候適合培育啤酒花。有史料可查的波希米亞民族喝啤酒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59年,最早的啤酒出口史可上溯到公元903年。
捷克本地與啤酒釀造有關的最早事件據記載是在1088年,當時的捷克國王符拉蒂斯拉夫二世下旨要求他的國民向教會交納啤酒花作為什一稅。捷克第一家啤酒釀造廠建於1118年。最初只有捷克本土的農民有權自產自用啤酒,所以很多城市居民不得不在自己家中偷建微型釀造廠。
3、旅遊。
捷克有好幾個旅遊業中心。古老的布拉格城是最主要的旅遊目的地,也是遊客們訪問該國其他地區的主要入口。捷克其他許多城市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卡羅維發利、瑪麗亞溫泉市和弗朗齊歇克礦泉村等溫泉城鎮,都是特別受歡迎的度假勝地。
其他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包括許多城堡,例如卡爾什特因城堡、捷克克魯姆洛夫和萊德尼采-瓦爾季采文化景觀。在這些城鎮以外,波希米亞天堂(Bohemian Paradise)、波希米亞森林和克爾科諾謝山等地區也吸引了尋求戶外消遣的遊客。
(2)捷克工業國有哪些擴展閱讀:
除此之外,捷克文學也很有名氣。雖然歷史不是特別的悠久,但捷克在20世紀曾有過兩次文學藝術的繁榮。」高興告訴早報記者,第一次繁榮是20世紀初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後,捷克出現了許多文學大家。
比如人們熟知的雅洛斯拉夫·哈謝克(1883-1923)、弗拉迪斯拉夫·萬楚拉(1891-1942)、卡·恰佩克(1890-1938),還有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捷克詩人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
這一批捷克文學家一下子將捷克文學提升到了歐洲文學的高度,可惜這個文學進程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
文很出名,捷克的武器同樣也很出名。捷克的代表是斯柯達、布爾諾兵工廠和各種各樣高質價優的軍事設備。從奧匈帝國開始,捷克便成為重要的軍械生產基地。二戰爆發前,捷克的工業產值號稱位列全球第十,人均工業產值可達全球前茅。
戰前獨立設計生產了性能優異的輕型坦克,德軍佔領捷克後這些坦克繼續被生產、改進並服役至戰後。捷克製造的武器在華約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返銷蘇聯。輕武器甚至可以穿透「鐵幕」被西方國家廣泛接受,至今軍事裝備仍保持著優異的水準。
㈢ 捷克斯洛伐克簡介600字
捷克斯洛伐克(英語:Czechoslovakia;捷克語、斯洛伐克語:Československo)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共和國,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後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0年)和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8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僅次於美國、蘇聯、德國(德奧合並後)、英國、法國、義大利,高於日本、西班牙。
在天鵝絨革命後,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並於1993年1月1日起成為捷克(1939-1945年稱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及斯洛伐克兩個獨立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中部,面積12.79萬平方公里,人口1563.8萬(1989年)。
捷克斯洛伐克東部與蘇聯相鄰,南部與匈牙利、奧地利接壤,西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相連,北部與波蘭交界。捷克斯洛伐克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自西向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增強。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部分山區達1500毫米。捷克斯洛伐克西半部盆地、丘陵和高地相間,邊境有蘇台德、克魯什內、捷克林山等山脈,東半部主要屬西喀爾巴阡山區。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主要河流有易北河和多瑙河,可通向外海。森林面積約佔領土總面積的35%。主要礦藏有煤、鈾鐵、銻、鉛等。
捷克斯洛伐克共有人口1563.8萬(1989年),其中捷克人約佔64%,斯洛伐克人約佔30%,其餘為匈牙利人、德意志人、波蘭人等。官方語言是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
捷克斯洛伐克居民多信天主教,捷克斯洛伐克克朗為官方貨幣。該國歌是由捷克愛國歌曲《我的家在哪兒》和斯洛伐克學生愛國歌曲《塔特洛山上電光閃閃》各取第一段結合而成的,分別代表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捷克斯洛伐克工業發達,以生產機床、汽車以及動力、化工和冶金設備等機器製造業為主,此外還有鋼鐵、化學、紡織、食品、木材加工等部門,製鞋和啤酒釀造業著名。
捷克斯洛伐克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種植小麥、大麥、甜菜、馬鈴薯、亞麻等。畜牧業以養豬、牛為主。
捷克斯洛伐克主要進口燃料、工業原料、機器、日用品等,主要出口汽車、機床、化學品、消費品等。
㈣ 為什麼捷克在一戰後是十大工業國
一戰前,捷克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境內有大量工業設施。一戰後,獨立的捷克繼承了奧匈帝國的主要工業遺產,而且輕工業和重工業的分布比較均衡,捷克本身又有豐富的資源,有相當數量的技術工人和研發隊伍,所以當時工業很發達,尤其是軍工。
㈤ 全世界八大工業國有哪些國家
八大工業國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簡稱八國集團。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成員國:
1、美國,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2、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3、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精細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4、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5、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6、義大利,義大利工業較為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7、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8、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㈥ 捷克斯洛伐克軍事工業實力到底有多強悍
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是中歐除了德國以外少有的工業化國家,可能是地理位置靠近工業強國德國的原因,該國的軍工產業在歐洲數一數二,不僅有鼎鼎大名的「斯柯達」這個全球最大兵工廠,還有技術實力雄厚的「布魯諾」槍械生產廠。
㈦ 捷克是歐洲的一個彈丸小國,為何敢跟世界大國博弈它有何產業
捷克位於歐洲的中部,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國家總人口約1060萬,近幾年人口增長率為負。從領土面積上比較,捷克還沒有重慶市大。在歐洲屬於名副其實的小國,而且還是一個不靠海洋的內陸國,並與德國、奧地利、和波蘭接壤。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布爾諾、奧斯特拉瓦、奧洛穆茨、普曾、利貝雷克和克拉洛夫。捷克是世界上最穩定、最富裕、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
捷克是世界上人均啤酒消費量最高的國家,這個國家對啤酒的熱愛不亞於德國。百威啤酒就是源自於捷克的一個品牌。
捷克在很多其他的工業領域也鋒芒畢露,比如:建築工業中的屋頂和瓷磚生產技術、低能耗建材應用技術,工業設計技術,奢侈品設計(好的奢侈品都是建立在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上) 和化學制葯工業等。
捷克真的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小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它確實可以為此自信驕傲,但是還是要保持低調的好,太過高調往往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有時候國家的發展跟做人是一個道理,時刻保持低調,才能看到明日美好的陽光!
㈧ 為什麼捷克在一戰後是十大工業國
民族特性.
捷克民族勤勞,且平均素質較高.
一戰後,捷克擁有汽車品牌 斯柯達.
也擁有歐洲第二規模的兵工廠,著名產品 輕機槍 ZB-26.
㈨ 捷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捷克這個國家靠什麼支撐GDP呢
捷克,全名「捷克共和國」,是亞太的一個內陸國家,同時又是歐盟會員國之一,與德國、奧地利等國交界。此外,雖然捷克領土面積有且只有78866平方千米,19年底人口總數約1065數萬人,但平均GDP卻超出2.2萬美金,相匹配工業產業比較發達,其單位分別為機械設備、化工廠、冶金工業、電力工程及其玻璃製造等,隨後出口貿易、旅遊業發展和財政金融等歸屬於所在國關鍵經濟支柱,在其中特別是在出口外貿占所在國經濟發展比例比較高,歸屬於促進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促進GDP超出2400億人民幣。即然捷克做為歐盟會員國之一,那樣中國經濟水平處於什麼水準呢?
總體來說,盡管捷克佔地總面積偏少,人口總數也僅有一定人左右,但中東歐16天朝社會經濟發展不錯,與此同時做為歐盟會員國之一,相匹配GDP總產量穩居前15強,此外,所在國工業生產迅猛發展,對外開放進出口貿易占社會經濟比例較等,因此,中國經濟水平處在高水準,尤其是在東部地區歐洲國家中更是如此,進而捷克穩居發達國家隊伍,但是近幾年內經濟發展處在下生長期,一部分產業鏈增長乏力,促進經濟發展頂壓前行的趨勢比較突顯。
㈩ 捷克的經濟支柱產業
捷克主要有機械製造,化工,冶金,紡織,製鞋,木材加工,玻璃製造和啤酒釀造等工業部門。
捷克於2006年被世界銀行列入發達國家行列。在東部歐洲國家中捷克擁有高水平的人類發展指數。
捷克的出口對象是歐盟成員,尤其是德國。目前該國經濟大多已經私有化,包括銀行和電信業。目前中央政府正計劃要繼續私有化能源業和布拉格機場。2009年捷克經濟協會針對捷克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證明,大多數經濟學家願意捷克大多數經濟部門實現更多自由化。東歐和中歐的新興民主國家其中最為發達的。自奧匈帝國時期起,捷克就是東歐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捷克擁有一個高度工業化的經濟體。
捷克於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成員國,取消了同周邊國家的邊境限制。捷克目前還不是歐元區成員,暫時不考慮加入歐元區。
捷克屬於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之中,與西歐國家接觸較密切,也是工業化程度與經濟情況較好的國家之一。捷克為中等發達國家,工業基礎雄厚。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下滑,2010年捷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921.52億美元(世界排名45名),人均GDP18288美元(世界排名38名)。2010年和2011年實現恢復性增長,2012年經濟再次下滑。 2012年主要經濟數字國內生產總值(GDP)1962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2%通貨膨脹率3.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667美元年均匯率1美元≈19.5克朗
1歐元≈25.3克朗 失業率8.6%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床、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工業基礎雄厚,二戰後,改變了原來的工業結構,重點發展鋼鐵、重型機械工業。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40%(1999年)。
捷克是啤酒生產和消費大國,其出口的主要對象是斯洛伐克、波蘭、德國、奧地利和美國。1996年啤酒總產量達18.3億升。1999年捷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到161.1升,比啤酒消費大國德國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費量計,捷克連續7年位居世界榜首。
通訊業發展迅速,1998年底行動電話普及率接近10%,行動電話用戶達93萬,趕超了某些西方發達國家。 2009-2011年捷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2009 2010 2011 電(億度) 823 859 876 凈煤(萬噸) 5616 5520 5790 鋼板(萬噸) 135.7 131.6 146.1 1.捷克實行貿易自由化政策,取消了外貿的國有壟斷,放開外貿經營權,取消進出口商品限制。根據捷克《貿易法典》只要在法院和工商局注冊的企業,都有外貿經營權。
2.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亦自由化,進口關稅較低,對歐盟和與捷簽署貿易協定國家提供最惠國待遇。對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提供普惠制待遇,對最不發達國家提供零關稅進口待遇,出口不征稅。只有對極少數產品(如武器,葯品和麻醉葯品等)實行非關稅的進口限制,即許可證制度。對國家承擔國際義務限制出口的商品(如紡織品,鋼材等)要求出口許可證。
3.捷克積極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的自由化進程,並與歐盟簽署了聯系國協定,與波、匈、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簽署了中歐自由貿易協定(CEFTA),在這些協定中,對成員國彼此間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准入都有更具體的規定。
4.捷克政府為了扭轉過去過度依賴原經互會國家、特別是原蘇聯的狀況,積極與世界各地區發展經貿關系。捷貿易政策的中心是「面向世界,開展多樣化貿易,重點在歐洲」。自經濟轉軌開始以來,捷克逐漸完成了貿易的地區結構的轉變,即從東方市場轉向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對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的貿易已在捷克對外貿易總額中佔有極大份額,2003年向歐盟出口占捷克當年出口總額的69.8%,從歐盟國家進口則佔到捷克當年進口總額的59%。此外,經過多年的談判和努力,捷克等十國已於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在對外經貿政策方面,將執行歐盟的共同貿易政策,並成為歐盟統一市場的一部分。
外貿在捷克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國內生產總值80%依靠出口實現。2012年,捷對外貿易總額為2977億美元其中捷方出口1568億美元,進口1409億美元。 2010-2012年捷克外貿情況(單位:億美元)2010 2011 2012 出口額 1420 1622 1568 進口額 1334 1514 1409 差額 86 108 159 2011年,捷克實際吸引外資約23億美元。1993-2011年,累計吸引外資1255億美元。主要投資國為德國、荷蘭、奧地利、英國、瑞士、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