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設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傳統意義上工業設計的范疇包括: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平面設計和展示設計等。但隨著網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軟體設計和網站設計等多對工業設計的內容有了廣義上的拓展。如美國蘋果的iPHONE、iPAD等系列產品的推出,工業設計的內涵被徹底革命了。
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
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工業設計是一門覆蓋面非常廣的交叉融合的學科,其涉及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眾多學科領域,包括材料學、色彩學、工藝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心理學、生態學、哲學和創造學等學科。工業設計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結合,其中藝術與技術是工業設計相輔相成的兩根支柱。技術為藝術增添活力,藝術賦予技術以靈魂。
『貳』 工業設計都包括什麼
工業設計的三大領域。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狹義的工業設計主要指的是產品設計。
『叄』 工業設計包括哪些方面
工業設計包括哪些方面?
廣義的工業設計包括三大領域:§ 產品設計(交通工具設計,生活類用品設計,電子類產品設計等)§ 環境藝術設計(室外環境規劃,室內裝飾設計等)§ 視覺傳達設計(企業識別系統,使用者介面設計等)狹義的工業設計一般專指產品設計。它主要包括:§ 交通工具設計(車輛,飛行器,船艇等)§ 設備儀器設計(工業設備,生產機器,醫療設備及儀器,工程儀器工具等)§ 生活用品設計(文具,燈具,餐具、螺絲刀、鉗子等)§ 傢具設計(桌子,椅子,床,沙發)§ 電子產品設計(數碼類產品,電腦,電子手錶,家用電器等)§ 家電設計(例如:微波爐、洗衣機、家用燈具)§ 其他類(玩具、人機介面)發展中的工作范圍: 工業設計,是人類生活、行為模式的一種跨領域的改善規劃活動,加上各種數位工具的幫助,工業設計學科現代化之後大為新興勃發,十九世紀的工業設計師只需要畫畫酒瓶或是槍炮的外觀紋飾,但目前一個好的工業設計師或團隊,在職場上須同時平衡包括:藝術(生活文化)-經濟(生產與行銷)-科學(工程)之間的問題,是最主要的聯結者與產品具體化的開發者,已成為影響各國知識經濟實力的重要角色或力量之ㄧ。 華人雖為世界知名的到創新趕超,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中國工業設計被逐漸寄予厚望。如果說改革開放,是為了滿足中國人民要發展、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那麼工業設計則是順應時代潮流、實現創新攻堅的關鍵一環。政策支持+引導,掀工業設計熱潮2007年,溫家寶總理批示「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2010年,由工信部聯合10部委印發的《關於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出台。這也是我國出台的首個針對工業設計產業的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確定了工業設計的產業屬性、產業結構、產業地位及產業政策,全面加速了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的發展。2010年到2018年間,由最初的經濟較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率先出台工業設計規劃和實施條例,到山東、安徽、甘肅、河北等各省市相繼發布發展工業設計指導意見,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在各級政策促進下勢如破竹,全面開花。2013年,第一批3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獲得認定,由此開啟企業重視發展工業設計的新篇章。截至目前,我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總數量已達到110家,遍布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隨著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穩步提升,各地方的省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也越來越多。截至2017年,全國已有22個省市開展認定了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也已超過1300家。無論是企業設計中心的創新能力還是專業設計企業的綜合水平,都堪稱我國工業設計領域的佼佼者,彰顯了工業設計的國家力量。在各級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的共襄盛舉之下,我國工業設計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局面,星星之火已呈出燎原之勢。在創新變革中躍遷,向高端綜合設計邁進如果說之前的工業設計是「為技術找設計」,那麼如今更高層次的工業設計則是為「設計找技術」。發展中的中國工業企業也逐漸意識到,設計要由以前局限在外觀設計等製造業的輔助環節,向高端綜合設計、引領製造業創新的方向轉變。設計的本質就是重組知識結構,重整產業鏈,以資源整合創新產業機制,引導人類社會健康、合理、可持續生存發展。C919大飛機如何保持龍骨梁後延伸段結構不遭遇破壞?復興號如何盡可能的擴大車廂空間又保證乘客舒適?這些創新設計都需要技術的支撐,要求技術與設計完美融合。工業設計的力量不可小覷。工業設計的每一次顛覆躍升,都能讓讓我們的生活朝著美好更進一步。其中,華為、中國商飛、海爾、小米、中科曙光信息等企業,以及龍創汽車設計、浪尖設計等設計企業,已經在生產和實踐中將工業設計作為創新驅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C919一飛沖天、高鐵成為中國名片、蛟龍號載人下潛深度世界第一……這些大國重器從無到有,從基礎結構、人機交互、功能體驗設計各個方面,都顯示出中國高端綜合設計的強勁實力。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全面拉動經濟增長目前,我國工業設計規模已達到世界第一的領先地位,正處於突破規模優勢臨界點向國際先進水平轉變的歷史性關鍵節點。接下來要從基礎性、系統性上提升原型創新能力,從而推動我國工業設計水平更上一層樓。以工業設計的「賦值」能力,拉動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促進製造業向高質量發展。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我國已有超過6000家製造企業設有工業設計中心,規模以上工業設計專業公司約8000家,全國設計創意類園區突破1000家,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園區超過50家,設有設計類專業的高等院校有1800多所,其中600多所院校設立了工業設計或產品設計專業。在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的同時,我國工業設計人員數量、專利成果、成果轉化率等也在逐年提升!
『肆』 工業設計流派及其代表作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是指資本主義初期最先出現在文化上的一種思潮,在建築和設計史上指18世紀60年代開始在歐美盛行的古典形式。18世紀前的歐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盛行一時,其繁瑣的裝飾與貴金屬的鑲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厭惡。在探求新的設計風格的過程中,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成了當時的創作源泉。1750年,羅馬龐貝遺址被發掘,在歐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藝術的熱潮,人們認識到古典藝術質量遠遠超過巴洛克與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的產生與流行。新古典追求古典風格和簡潔、典雅、節制的品質以及「高貴的純朴和壯穆的宏偉」。在建築上追求建築物體形的單純、獨立和完整,細節的朴實,形式的符合結構邏輯,並且減少純裝飾性的構件,顯示了人們對於理性的嚮往。新古典在各國的發展雖然有共同之處,但多少也有些差異,大體上在法國是以羅馬式樣為主,而在英國、德國則是希臘式樣較多。新古典風格也體現於當時的產品上,其特點是放棄了洛可可過分矯飾的曲線和華麗的裝飾,追求合理的結構和簡潔的形式,構件和細部裝飾喜用古典建築式的部件。英國新古典傢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師,他們長於設計樸素、實用的形式,其設計出來的產品成為了現代傢具設計的先聲。
折衷主義
在19世紀,一個更為直接和嚴峻的問題是風格上的折衷主義。所謂折衷主義就是任意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式樣而不拘泥於某種特定風格,所以也被稱為「集仿主義」。隨著生產的商品化,需要用豐富多彩的式樣來滿足和刺激市場,於是希臘、羅馬、拜占庭、中世紀、文藝復興的情調雜然並存,匯為奇觀。同時,19世紀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學大為發達,加上攝影術的發明,幫助人們認識和掌握了古代遺產,以致有可能對各種式樣進行拼湊與模仿。
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現代工業設計的先導。說它是一次運動,是因其影響波及面大,具有國際意義。18世紀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使機械產品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與過去手工製造的產品相比,呈現明顯機械化特性:有些產品的造型和裝飾設計,仍照搬傳統手工業產品的樣式,使難於應付復雜形式的機器產品比過去用長時間精雕細琢的手工業產品顯得粗糙低劣;有些產品因按照機械生產的特點重新設計,其單純簡潔的樣式,卻使許多認為只有花樣繁瑣的傳統樣式才代表精緻完美的消費者難以接受。因此,非常不成熟的工藝美術設計,面臨著新舊過渡時期的困難。以英國詩人、文藝批評家拉斯金和畫家、工藝美術設計家莫里斯為代表的傳統派,一面在理論上展開了批評和宣傳,一面積極致力於設計實踐。他們不滿當時機械化產品的粗糙、簡陋,認為真正的工藝產品應該既實用又美觀,企圖恢復中世紀傳統作坊生產的手工產品的標準的手工技藝和完美而精緻的設計。為此,莫里斯建立了自己的染織作坊,親自設計並以手工製作各種織物、壁紙、地毯和傢具等。其設計在否定當時機械化樣式缺少曲線變化的前提下,運用了自然界有機物(如花草)的形式,並加以變形,使裝飾紋樣呈現出變化豐富的曲線,富有生機和運動感。它們和曾經風靡歐洲、有強烈裝飾感的巴洛克和羅可可(見巴洛克、羅可可)的曲線風格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風格很快在建築造型、室內裝飾、園林藝術、書籍裝幀等各種工藝美術設計中表現出來,並影響了整個歐洲設計界。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言行使其走進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怪圈:他們從審美角度反對工業化時代生活用品的機械生產及其造型樣式,但他們號召人們把生活用品的設計與其功能相結合,並身體力行。因此,實際上是在引導人們對產品(不論是手工還是機器產品)設計與其功能的關系予以特別重視,指出了正確的設計方向,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產品設計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是工藝美術運動在法國的繼續深化和發展。法國設計師兼藝術品商人薩穆爾·賓於1895年在巴黎開設了設計事務所「新藝術之家」,並與一些同行朋友合作,決心改變產品設計現狀。他們推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的設計,推崇精工製作的手工藝,要求設計、製作出的產品美觀實用,他們對建築、傢具、室內裝潢、日用品、服裝、書籍裝幀、插圖、海報等進行全面設計,力求創造一種新的時代風格。他們在形式設計上的口號是「回歸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蟲等自然事物作為裝飾圖案的素材,但又不完全寫實,多以象徵有機形態的抽象曲線作為裝飾紋樣,呈現出曲線錯綜復雜、富於動感韻律、細膩而優雅的審美情趣。在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法國設計師的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廣泛關注,在歐美各國引起廣泛響應,並使「新藝術之家」的名稱不脛而走,故以「新藝術」命名其運動。所以,法國自然成為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主要作品有:吉瑪德設計的巴黎地鐵入口;穆卡設計的海報;蓋拉德在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的設計作品《新藝術室》;蓋勒設計的細木鑲嵌傢具;查普列特設計的華美瓷器等。還有些平面設計家為商業所做的廣告設計,在視覺傳達領域的探索中邁出了第一步。法國設計師不僅通過報刊宣傳其主張,還直接向社會推銷他們自己設計製作的新藝術風格的各種產品,創辦設計專門學校,推廣設計教育,如蓋勒所創辦的南希工業藝術聯盟學校。小城南希是巴黎之外又一個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中心,兩地的設計形式各具特色,互相影響。在法國新藝術運動中還涌現出許多成績卓著的設計團體,如新藝術之家、現代之家、六人集團等,以六人集團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使法國的新藝術運動色彩紛呈。1925年左右,法國的新藝術運動逐漸被裝飾藝術運動取代。
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 1897-1915)
在奧地利新藝術運動一中產生的著名的藝術家組織。1897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批藝術家、建築家和設計師聲稱要與傳統的美學觀決裂、與正統的學院派藝術分道揚鑣,故自稱分離派。其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藝術應得的自由」。在設計方面,其重視功能的思想、幾何形式與有機形式相結合的造型和裝飾設計,表現出與歐美各國的新藝術運動相一致的時代特徵而又獨具特色。他們大膽實踐,定期舉辦展覽,並在1900年出版了設計期刊《室內》,在歐洲頗有影響。其代表人物有畫家克里姆特;建築家和設計師瓦格納、霍夫曼、奧布里奇、莫塞等人。其中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負盛名。瓦格納則是霍夫曼等人的老師,其設計思想與建築風格在19世紀80年代已表現出與裝飾主義的分流,故被稱為分離派運動之父。1895年他在《現代建築》一書中闡述了新時代建築應具備的形式。他設計的卡爾斯帕拉茲車站,具有簡潔的方形造型和新藝主術運動風格的裝飾細節,是分離派的早期佳作。畫家克里姆特是分離派組織的第一任主席,被譽為「奧地利最偉大的畫家」。他創作了大量崖壁畫,其形式與室內設計高度和諧。他打破傳統的繪畫形式,以金屬般絢麗輝煌的色彩和一維平面效果,運用富有象徵意義的形式語言,表現出強烈的華麗風格與工藝化的精美,呈現強烈的裝飾性。其代表作有繪畫《吻》、壁畫《哲學》、《法學》、《貝多芬雕像裝飾壁畫》等。1903年,霍夫曼在銀行家支持下,在魏恩市組織了維也納工作同盟。他和莫塞擔任藝術指導,從事傢具、室內金屬器皿的設計,並由同盟的作坊進行生產。其產品造型呈幾何形態,很少裝飾,力求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體現產品的實用性。霍夫曼在設計中表現出與普遍的曲線風格不同的直線風格,更加接近現代設計。他的由縱橫直線構成的洗練的方格網裝飾特徵,成為象徵分離派設計風格的鮮明符號。1904-1910年,他承擔了布魯塞爾郊區斯托克列宮的建築設計。其方形的造型單純、嚴謹,室內空間寬敞、牆面平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室內陳設、餐廳的大型壁畫則由克里姆特設計製作。壁畫中圖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裝飾花紋,是用玻璃、馬賽克、琺琅、金屬、廉價寶石鑲嵌而成,華美異常,使斯托克列宮成為集分離派之大成的佳作。其他人的創作也成就頗豐,各具特色。奧布里奇設計的維也納分離派之家,把單純明確的幾何造型與典型新藝術風格的枝蔓纏繞的花草裝飾結合得渾然一體,是分離派代表作之一。莫塞的平面設計成就最大,其美學觀點比其他人更加前衛與理性化。其書籍裝幀、插圖、印染、郵票等方面的設計,多以黑白色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現代主義風格。維也納分離派運動獨樹一幟,在設計中加進了新藝術運動風格中較少見的直線和簡潔的幾何造型,特別注重產品的功能,體現出歐洲設計從擺脫傳統到走向現代的過渡風格,影響深遠。
德意志製造聯盟(Deutscher Werkbund)
德國第一個設計組織,1907年成立,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石。它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為20世紀20年代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創始人有德國著名外交家、藝術教育改革家和設計理論家穆特休斯、現代設計先驅貝倫斯、著名設計師威爾德等人。其基地設在德累斯頓郊區赫拉勞。其宗旨是通過藝術、工業和手工藝的結合,提高德國設計水平,設計出優良產品。同盟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業設計師是社會的公僕,而不是以自我表現為目的的藝術家,在肯定機械化生產的前提下,把批量生產和產品標准化作為設計的基本要求。它努力向社會各界推廣工業設計思想,介紹先進設計成果,促進各界領導人支持設計的發展,以推進德國經濟和民族文化素養的提高。它表明德國在工業設計方面已進入一個新階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盟中的設計師在實踐中不斷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1912-1919年,同盟出版的年鑒先後介紹了貝倫斯為德國電器聯營公司設計的廠房及其一系列產品:格羅佩烏斯為同盟設計的行政與辦公大樓、幕牆式的法格斯鞋楦廠房、陶特為科隆大展設計的玻璃宮;紐曼的商業化汽車設計等,都具有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尤其是對1914年科隆大展的展品介紹,更令人耳目一新。年鑒還及時向人們展示國際工業技術發展新動態,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創的裝配流水線。年鑒還發表不同觀點的理論文章,讓人們在爭論中求得真理。1914年,同盟內部發生了設計界理論權威穆特休斯和著名設計師威爾德關於標准化問題的論戰,前者以有力的論證說明:現代工業設計必須建立在大工業文明的基礎上,而批量生產的機械產品必然要採取標准化的生產方式,在此前提下才能談及風格和趣味問題。這次論戰是現代工業設計史上第一次具有國際影響的論戰,是德國工業同盟所有活動中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其活動中斷。但它所確立的設計理論和原則,為德國和世界的現代主義設計奠定了基礎。
風格派(De Stiji)
荷蘭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產生於20世紀初,是早期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格派本源於荷蘭繪畫藝術風格(見風格派),但它對設計界的影響巨大,設計界的風格派被看做是現代主義設計中的重要表現形態之一。因風格派創始人、畫家蒙德里安曾以「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為題發表論文,以新造型主義來形容其創作風格,故人們又把風格派稱為新造型主義。其設計的代表作有《風格》雜志的封面設計和斯拉拉斯堡的奧伯蒂咖啡館的室內設計: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紅藍椅子:奧德設計的烏尼咖啡館等。風格派畫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關風格派的理論著述,是風格派設計的理論依據。
對於設計界來說,新造型主義這一名稱尤為貼切。風格派主張從理性出發,用抽象的幾何結構來表達宇審和自然的普遍的和諧與秩序,探索被事物的外貌所掩蓋的規律,這些規律表現了科學理論、機械生產和現代城市的本質和節奏。其設計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設計師里特維德、建築師奧德等人。他們主張把純藝術的風格派原則運用在建築、傢具、其他產品和平面設計中,滲透世界,以創造新的世界秩序。他們注重使用和表現新材料、新技術,指出建築的空間是由功能與和諧兩個方面構成,其外觀是由其內部空間決定的。他們把風格派繪畫藝術的極其簡潔有序的造型、色彩和線條的形態,應用到建築、服裝、傢具等方面的設計中,並設計了新的字體和非對稱均衡的印刷版面。風格派設計所強調的藝術與科學緊密結合的思想和結構第一的原則,為以包豪斯為代表的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風格派設計的代表有《風格》雜志的封面設計和斯拉拉斯堡的奧伯蒂咖啡館的室內設計;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紅藍椅子;奧德設計的烏尼咖啡館等。風格派畫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關風格派的理論著述也是風格派設計的理論依據。
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
由俄國藝術家馬勒維奇和塔特林等人在前蘇聯十月革命後提出的一種藝術理論。在1920年發表的《構成主義原理》中指出,空間只能在其深度上由內向外地塑造,而不是用體積由外向內塑造;造型應注重立體結構;具有形體的材料作為表現因素,每一根線條都應表現事物的內在力量;同時應把時間作為一個要素引入造型之中。塔特林在第三國際紀念塔模型(1919)中,突出表現了對空間結構的塑造,他注重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使造型藝術走向了設計的范疇。在標准型多功能傢具的設計、折疊型傢具等的設計中,都曾應用了構成主義的手法,體現了形態上的簡化和經濟節約的特點。在廣告和圖形設計領域,構成主義與荷蘭風格主義相呼應,體現了幾何形體及空間轉換的構思效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影響。
包豪斯(Bauhaus)
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馬成立的一所設計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為培養現代設計人才而建立的學院。雖然僅存14年,但對德國乃至世界的現代設計及其教育的影響不可估量。它在理論和實踐上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設計人才,成為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源地。包豪斯經歷了兩個主要發展階段:①魏馬時期(1919一1924),②德騷時期(1925-1933),其名稱根據學院所在地而來。格羅佩烏斯(1919-1927年任職)是其創立者和第一任校長。第二任校長是邁耶(1927-1930年任職)。第三任校長是凡德洛(1931一1933年任職)。他們都是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師、現代主義設計的先驅,對包豪斯的貢獻極大。20世紀初,在大工業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歐洲各國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方興未艾。格羅佩烏斯敏銳地意識到:應該建立新型的、專門的設計學院,以培養工業社會所需要的設計人才。他一再向政府提出創辦以建築設計為中心的設計專門學校的建議,1919年魏馬政府表示同意,在合並魏馬美術學院和魏馬工藝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包豪斯學院。其德文全稱為「Des Staatliches Bauhaus」,即「國立包豪斯」。格羅佩烏斯把德文的建築(bau)和房子(haus)兩詞合一而創造了「Bauhaus」(包豪斯),含意是新型的建築設計體系,但其設計教育內容包括了以建築為中心的所有工業設計。格羅佩烏斯親自擬定了《包豪斯宣言》,確定其設計宗旨「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包豪斯在實踐中探索,確立了現代設計的基本觀點和教育方向:①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②設計必須遵循客觀、自然的法則。其教育體系、設計理論與設計風格在實踐中逐漸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由藝術和技術構成。其早期的教學體制可稱為「工廠學徒制」,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工」,擔任藝術形式課程的教師稱「形式導師」,擔任技術、手工藝製作課程的教師稱「工作室師傅」,每一門課都由這兩種教師共同擔負,學校還設立了木工、陶瓷、編織和印刷工作室,供學生實習,使其兼具藝術和技術能力。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設計教育中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與色彩構成的基礎教育體系,並以科學、嚴謹的理論為依據。1923年8-9月間,包豪斯舉辦了名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大型展覽會。師生的作品吸引了歐洲著名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從而進行了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宣傳了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並將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向高潮。當時,格羅佩烏斯作了題為「論綜合藝術」的演講並發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設想與組織》。其後,他在教學上又作了較大改革,把數學、物理、化學作為必修課,使教學體系向著更加理性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更加適應大工業生產的需要。由於右翼政治勢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遷至德騷市,開始其發展的第二階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設計學院」的附名,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性質。教學不再由形式導師和工作室師傅共同進行,而是聘請技術熟練的工匠協助教授工作。德騷包豪斯的教授以本院畢業生為主,如拜耶等人。1925年,該校刊物《包豪斯》出版。1927年,成立建築系,瑞士著名建築師邁耶任系主任。這是包豪斯的鼎盛時期。1928年2月,格羅佩烏斯辭職並推薦邁耶擔任校長。他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加強了建築系的課程,成立了音樂系,增設了攝影專業,並增加了社會學課程,提倡學生積極與社會聯系。其進步的政治立場引起當局不滿,1930年他被迫辭職。在格羅佩烏斯的推薦下,德國著名建築師凡德洛出任第三任校長。他繼續推行改革,完善以建築設計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並努力使學院實現非政治化。1932年,在納粹沖人學校大肆破壞後,學校被迫關閉並遷至柏林,以「包豪斯·獨立教育與研究學院」命名,在一座廢棄的電話公司里繼續教學。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4月,由當時的文化部下令關閉包豪斯並由納粹軍警強行佔領學校,8月10日,凡德洛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其所提倡和實踐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單純、簡潔、以幾何造型為主的工業化設計風格,被視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風格,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以工業設計為主的現代設計革新運動於20世紀初至30年代席捲歐美。它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展開的,以大工業生產為基礎並服務於整個工業社會。它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使人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也使人們的消費要求和審美趣味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運動中涌現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業社會大機器生產、贊賞新技術、新材料的工業設計的先驅人物。面對時代的挑戰,他們提出了功能主義的設計原則,提倡科學的理性設計並創立了新時代的設計美學--機械美學。其所設計的簡潔、質朴、實用、方便的全新產品,確立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形式與風格,標志著產品設計進入現代工業化設計的時代。工業設計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獨立的設計教育體系也出現了,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在歐美各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展各具特色。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成立、包豪斯的建立與發展、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功能主義設計風格的確立、各國專職工業設計師的出現等等,表示現代主義設計形態已趨成熟。卓越的建築師、設計師格羅佩烏斯、科布西耶、凡德洛、賴特等人奠定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實踐和理論基礎。他們提出一系列新的設計思想及其原則,對推動歐美及世界的現代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格羅佩烏斯是最早在設計理論上有全面建樹的設計師。他明確指出:「應該強調機械對於工業設計奠定決定作用。」他認為必須貫徹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設計原則,設計應該「能夠從實際方面完全達到自身的功能目的」,這樣設計的產品才是可以應用、信賴、造價低廉和經濟有效的。他認為20世紀的設計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對裝飾和復古主義。他對美學風格的看法作過極具哲理性的闡述:「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誰要是以為自己發現了『永恆的美』,他就一定會陷於模仿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科布西耶是機械美學的創立者,他贊賞飛機、汽車、輪船的設計,因為這些設計沒有受到任何傳統的束縛,完全是按照功能與技術的要求設計的,是全新的工業產品形式。他認為大工業社會的任何產品,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機器。他贊美單純、清晰的幾何體。他說:「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師使用幾何形體,用幾何學來滿足我們的眼睛,用數學來滿足我們的理智,他們的工作簡直就是良好的藝術。」他主張設計應表現簡潔、秩序、邏輯的理性美,應表現出對象本身的直線、比例、空間、體量的美,而不要有附加裝飾。凡德洛也強調時代風格,主張設計的現實和功能意義,主張採用機械化、批量化的生產方式。賴特亦強調功能,同時提出「有機建築」的觀點,認為建築設計應考慮其與環境的和諧、對建築空間的有機安排與調度、自然材料與工業材料的不同表現力及兩者的協調性等。現代派美術對現代主義設計有直接影響。許多現代派藝術家及積極投身到設計及其教育領域,如杜斯伯格、里特維特、康定斯基、克利、伊頓、納吉等人。有些人在世界第一所設計學院包豪斯任教期間,對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形成及其基礎課的建設作出巨大貢獻。1923年在德國魏馬舉行的包豪斯作品展,向世界展示了其成就,使其成為世界性的設計、設計教育和設計理論研究中心。1925-1927年,德國包豪斯的教學體系己趨成熟,各方面工作走上正軌,師生設計成果達到新水平,使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從嘗試階段進入系統化、科學化的成熟階段,經受了時代的考驗。20世紀30年代初,由於經濟不景氣和德國納粹政權的壓制,現代主義設計開始在歐洲衰弱。1937年後,隨著包豪斯大批精英移居美國,使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融入美國設計體系,在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的依託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以美國為中心繼續開展,形成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二戰後直到70年代,國際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原則和風格影響了整個世界。20世紀80年代,後現代主義藝術和設計思潮興起,但現代主義的許多設計原則仍然適用,並將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世界設計傳統精華的一部分。
『伍』 工業設計包括哪些方面
摘要 親,您好,工業設計包括三大領域:產品設計(交通工具設計,生活類用品設計,電子類產品設計等)環境藝術設計(室外環境規劃,室內裝飾設計等)視覺傳達設計(企業識別系統,使用者介面設計等)狹義的工業設計一般專指產品設計。它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設計(車輛,飛行器,船艇等)設備儀器設計(工業設備,生產機器,醫療設備及儀器,工程儀器工具等)生活用品設計(文具,燈具,餐具、螺絲刀、鉗子等)傢具設計(桌子,椅子,床,沙發)電子產品設計(數碼類產品,電腦,電子手錶,家用電器等)家電設計(例如:微波爐、洗衣機、家用燈具)其他類(玩具、人機介面)工業設計,簡介:工業設計(Instrial Design),簡稱ID。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陸』 工業設計包括哪些分類
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
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機械設計是屬於工業設計里的。
工業設計的社會分工:
1、人—產品—環境的中介
工業設計中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協調與統一,它不僅尋求產品內部的統一(美與有用性的統一),而且更尋求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之協調一致。自然界有著其自己的規律,生物圈也是一樣,不容人們去破壞。然而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有著使得人與環境的協調產生偏離正軌的趨向,而工業設計也就是人們為了處理這——問題時才產生的。所以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必須考慮將要設計的產品會給環境和人帶來什麼結果,是否會給人帶來一種和諧的享受。
2、以機械化生產為手段
工業設計是以為他人服務為目的的,從這一點上講,它與藝術表現有著根本的區別。藝術創作不僅只是美學原理的運用過程,而且主要以自我表現為特徵。而設計反映的往往是社會的意志、用戶的需求。進一步講,它不是為少數人服務的.而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的。這是大工業生產方式所決定的。
3、使用者
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應該把為用戶提供優良的產品放在首位。但實際中往往不那麼令人如意。企業的目的是利潤,利潤的大小是企業成敗的標志。那麼怎樣協調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矛盾呢? 那就是通過設計,合理的設計不僅繪用戶帶來滿意的產品,而且可以降低產品成本,增強企業利潤。工業設計決不犧牲使用者的利益,因為滿足他們的需求是工業設計的最高目的。
『柒』 工業設計包含哪些范疇
工業設計(Instrial Design),簡稱ID。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 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捌』 工業設計產品都包含哪些忽米學院是否具備有這些產品分類
工業設計是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的設計,其理念是「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兼具特色」。工業設計在企業中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
一、工業設計分類
1、傳統工業設計: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後,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製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概念分析工業設計的性質:第一,工業設計的目的是取得產品與人之間的最佳匹配。這種匹配,不僅要滿足人的使用需求,還要與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處的匹配,這恰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第二,工業設計必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工業設計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交叉融匯的科學,涉足了眾多學科的研究領域,有如工業社會的粘合劑,使原本孤立的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等,彼此聯系、相互交融,結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了客觀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與主觀、能動地進行創造活動的藝術的再度聯手。
2、現代工業設計: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於更加廣泛和深入。現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 工業設計。 廣義工業設計(Generalized Instrial Design) 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狹義工業設計(Narrow lnstrial Design)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狹義工業設計的定義與傳統工業設計的定義是一致的。由於工業設計自產生以來始終是以產品設計為主的,因此產品設計常常被稱為工業設計。 隨著工業設計領域的日益拓寬,不同領域又具有各自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工業設計的領域進行劃分: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
a、按照藝術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 一維設計,泛指單以時間為變數的設計; 二維設計,亦稱平面設計,是針對在平面上變化的對象,如圖形、文字、商標、廣告的設計等。三維設計,亦稱立體設計,如產品、包裝、建築與環境等; 四維設計,是三維空間伴隨一維時間(即3+1的形式)的設計,如舞台設計等。
b、從人、自然與社會的對應關系出發,按照學科形成的本質含義上分類 : 人、自然、社會組成了最基本的關系圈,其分類的對應關系大致是: ◆ 產品設計:相當於狹義工業設計,是以三維設計為主的; ◆ 環境設計:包括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城市與地區規劃、建築施工計劃、環境工程等; ◆ 傳播設計是對以語言、文字或圖形等為媒介而實現的傳遞活動所進行的設計。根據媒介的不同可歸為兩大類:以文字與圖形等為媒介的視覺傳播;以語言與音響為媒介的聽覺傳播。
c、按照工業設計概念與界定來分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工業設計與工藝美術設計的界限正在變得日益模糊,一些原屬於工藝美術設計領域的設計活動兼具了工業設計的特點,如傢具設計與服裝設計。 工業設計作為連接技術與市場的橋梁,迅速擴展到商業領域的各個方面: ◆ 廣告設計:包括報紙、雜志、招貼畫、宣傳冊、商標等; ◆ 展示設計:包括鋪面、櫥窗、展示台、招牌、展覽會、廣告塔等; ◆ 包裝設計:包括包裝紙、容器、標簽、商品外包裝等; ◆ 裝幀設計:包括雜志、書籍、插圖、卡通與版面設計等。 即便是在自成體系的建築領域中,工業設計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工業設計內容
工業設計在企業中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因此,從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需求層次角度來分析工業設計的內容,對企業更好地運用工業設計,創造更大的價值,將提供極大的便利。
1.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是企業運用設計的關鍵環節,它實現了將原料的形態改變為更有價值的形態。工業設計師通過對人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等一切關於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認知,進行產品的功能、性能、形式、價格、使用環境的定位,結合材料、技術、結構、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成本等因素,從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角度進行創意設計,在企業生產管理中保證設計質量實現的前提下,使產品既是企業的產品、市場中的商品,又是老百姓的用品,達到顧客需求和企業效益的完美統一。
2.企業形象設計 企業識別系統由統一的企業理念、規范的企業行為及一致的視覺形象所構成。即通過CIS設計,使企業具有視覺上 的沖擊力,可以鮮明地顯示企業的個性,是企業力量和信心的體現。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對內有凝聚力,對外可使消費者產生信賴感和認同感,從而提高企業知名度,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與發展目標。
3.環境設計 工業設計是作為溝通人與環境之間的界面語言來介入環境設計的。通過對人的不同的行為、目的和需求的認知,來賦予設計對象--種語言,使人與環境融為-體,給人以親切方便、舒適的感覺。環境設計著重解決城市中人與建築物之間的界面的一切問題,從而也參與解決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4.設計管理 即將設計活動作為企業運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項目管理、界面管理、設計系統管理等產品系列發展的管理中,善於運用設計手段,貫徹設計導向的思維和行為,並將之與戰略或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過程。設計管理是企業邁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企業要依循設計的原則和策略在企業開發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各部門進行指導,以實現設計目標,使產品增值。成功的運用設計管理,可使企業在戰略策劃階段就蘊含了經營的策略,同時,策略上的優勢也為產品和企業在競爭中莫定良好的基礎。 工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生理與心理多方面的最大需求。工業產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人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產品功能。一個杯子必須能用於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工業設計是工業現代化和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其設計對象是以工業化方法批量生產的產品,工業設計對現代人類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又受制於生產與生活的現實水平。
『玖』 工業設計是什麼
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工業設計公司很高興為您解答。
『拾』 工業設計是干什麼的
工業設計是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
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
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發展前景
1、考研方向
工業設計專業可報考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工業設計方向)、設計學等領域碩士研究生。
2、就業方向
工業設計專業學生適應當前工業設計發展的新潮流、可從事產品研發、視覺傳達設計及環境設計,可就業機械設計、結構設計、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展示設計、信息傳播、遊艇造型設計等領域。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