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沱江發源地
九頂山。沱江,長江上游支流。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發源於川西北九頂山南麓,綿竹市斷岩頭大黑灣。南流到金堂縣趙鎮接納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條上游支流後,穿龍泉山金堂峽,經簡陽市、資陽市、資中縣、內江市、自貢市、富順縣等至瀘州市匯入長江。全長712公里。流域面積3.29萬平方公里。從源頭至金堂趙鎮為上游,長127公里,稱綿遠河。從趙鎮起至河口稱沱江,長522公里。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徑流量351億立方米,其中岷江補給約佔33.4%。水力資源蘊藏量約186.7萬千瓦。幹流長年可通木船、機動船,中下游支流多已渠化。沱江流域森林覆被率僅6.1%,為四川各河中最低者,沱江流域內有成都、重慶、德陽、內江、自貢、資陽、綿陽、遂寧、瀘州等大中城市,大、中型工廠多達千餘座,是四川省工業集中之地,人口密度之高冠於其他各河。沱江流域又是四川最大棉、蔗產地。
⑵ 威遠市縣
地理信息
● 地理位置:東經104度,北緯29度22分至47分
● 行政區劃:20個鎮,323個村,4963個組(社);
● 地形地貌:行政區劃面積1288.8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其中:淡水域3.69%,平原17.53%,丘陵37.83%,山地40.95%。
● 氣 象:年平均氣溫17.8℃,1月份平均氣溫7.5℃,8月份平均氣溫27.0℃,年平均降雨量985.2毫米。
自然資源
● 土地資源:市區可使用土地面積12.8885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0.1010萬公頃,商業用地0.0006萬公頃,住宅用地0.0016萬公頃,農業用地7.9631萬公頃,其它用地4.8222萬公頃。
● 礦產資源
威遠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品種齊全,有天然氣、石油、鐵礦、石灰石、鋁土頁岩礦、含鉀水雲母粘土礦(俗稱綠豆泥)、石英沙、高嶺土、白雲石、方解石、石膏、岩鹽和鉀、硼、溴、碘等共生礦以及鐳、鋰、銣、鎵等稀有元素。天然氣、石油主要埋藏在震旦系,含氣面積為216平方公里;煤炭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產煤縣),屬低硫磷、中低灰分,高熱值優質煤。石灰石儲量最為豐富,質純、性脆,主要用於玻璃、冶金、電石等。煤炭、石灰石和其它資源均埋藏在三疊系,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森林資源
全縣林業用地4.2萬平方米,活立木蓄積127.3萬m3,森林覆蓋率33.57%,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有樹木37科58屬,以松、柏、柑桔為主,古樹名木59株,葯用植物788種,省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00餘種。有國有林場、森林公園、中心苗圃各一個。1999年林業總產值5003萬元。「十五」期間,全縣將新建竹基地1.2萬平方米、茶葉基地2600公頃、城周環保林500公頃、「綠色廊」4000公頃,2010年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8%,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
●水利資源
威遠縣主要河流是威遠河和越溪河。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960.36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801.6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344.6毫米,全縣總水資源量47072萬立方米,人均639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715萬立方米。
全縣到1999年底,有水利工程8567處,其中水庫51座(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9座,小(二)型水庫40座),山平塘7860口,石河堰270道,提水站372處,機電井14眼。有水力發電站6處,總裝機容量4860千瓦,蓄引提水總能力2055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9409萬立方米,有效灌面40.26萬畝,保證灌溉面積21.72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1.47萬畝。全縣庫堰塘水面36362畝,其中可養魚水面28832畝。
●旅遊資源
威遠是四川盆地中部902平方公里穹窿山形地貌中心,高山林立,溝谷縱橫,森林湖泊眾多,素有「山幽、林秀、水碧」之美稱。境內名勝主要有:省內最大的唐代彌陀接引佛--佛爾岩大佛;川南最大的建於明末清初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靜寧寺;「山幽、林靜、水秀」的四川省白牛寨森林公園;青山碧水、山水一色的內江市市級旅遊風景船石湖、葫蘆口、長沙湖。威遠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然景觀類型齊全,歷史古跡、文化遺址品位高,吃、住、行、游、購、娛綜合接待能力強,是理想的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地方。
● 其他資源
威遠縣是全國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已發展檸檬130萬株,1543公頃。到2003年,種植規模將達到280萬株,3340公頃,盛產期年產量達7萬噸以上。
威遠縣檸檬主栽品種--尤力克,平均單果重150克左右,果實含芳香油0.4-0.5%,是生產食品、日用香精、香米的優質原料;果實出汁率38%左右,可生產飲料和釀酒;果胚可製做蜜餞及果醬,果胚中提制的果膠(4-5%),可用於食品和醫葯;檸檬種子富含脂肪和維生素E,榨油可食用,油枯可做飼料。
威遠縣所產檸檬,1999年被評為四川省「名優水果」。
人口和就業
● 總人口74.97萬人,男女結構51.7:48.3,自然增長率3.20‰,其中:非農業12.82萬人。
● 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3.92萬人,占總人口的5.23%,高等教育0.56萬人,占總人口的0.75%。
● 城鄉從業人員總數48.2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佔68.3%,第二產業佔17.8%,第三產業佔13.9%。
● 城鎮勞動工資:平均工資5134元/人年,其中:服務業5553元/人年,製造業4847元/人年(或按輕工業、重工業)。
基礎設施
●電廠裝機能力、輸變電能力
威遠縣現有火電廠1個,小水電2個,余熱發電機組4個,發電裝機容量為3萬KW,其中火電裝機容量為1.2萬KW。
縣供變電情況:主變壓器總數為19台,主變電總容量為19.1萬KVA,送電線路總長為189.313公里,配電線路總長978.5公里,低壓線路總長6447公里,覆蓋全縣各鄉鎮。
●公路建設情況
公路交通是威遠縣與外界經濟往來,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目前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236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96公里,基本上形成了以貢連路、內威路、榮威路、資威路為主骨架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體系。近年來,威遠縣積極貫徹執行「打通縣城進出口,提高省、縣主幹道公路等級,改善鎮村公路」戰略,交通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先後修建了以貢連路貢威段、內威路為代表的一、二級高等級水泥路面88公里,占省、縣專養公路232.2公里的37.9%,極大提高了車輛的通行能力。
當前,縣委、縣府積極實施「暢通工程」,通過多渠道籌資,在「十五」期內,全部實現省、縣專養公路硬化,建成連接高速公路主幹道,縣到鎮公路主幹道基本硬化或建成標美路,並以各鎮幹道為依託,村村通公路的路網體系。
●城市建設情況
威遠縣城規劃區面積35平方公里,現已建成6.35平方公里,有各類建築250萬平方米,人口8.5萬人。建有面積1.25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面積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各1個;現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為3.5萬噸,正在新建日供水5萬噸自建的水廠1座;有天然氣配氣站4座,日供氣32.5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氣配氣站2座,日供氣7.5萬立方米,工業用氣配氣站2座,日供氣25萬立方米);建有變電站3座,22萬伏的變電容量12萬KVA(將投入運行),110千伏變電容量6萬KVA,35千伏的變電容量5KVA。
農業
● 農業人口62.15萬人,可耕地面積54.42萬畝,荒山面積48.86萬畝。
● 糧食總產量358703噸/年,油菜4659噸/年。
● 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年。
畜牧業
●年出欄豬427801頭,牛2580頭,羊97102頭。
工業企業情況
威遠縣規模工業企業34家,年可創現價產值20多億元,其中重點骨幹企業13家,它們的產值約占規模工業企業的80%。主要為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四大行業。
其中川威鋼鐵集團屬國家中二檔企業,正式職工5000餘名,具有年產53萬噸鋼及各種鋼型材的生產能力,其中川威鋼筋屬國家免檢產品。
白塔(集團)公司屬國家大二檔企業,職工2000餘名,主要產品有內、外牆磚、地板磚,具有年生產能力1350萬m2。白塔牌瓷磚為省知名品牌。
建業(集團)公司屬國家大一檔企業,職工4000餘名,主要產品為機焦及附產品、牆地磚,具有年產機焦20萬噸,牆地磚550萬m2的生產能力。
康達建材工業集團公司屬國家大二檔企業,職工5000餘名,主要產品為高、中、無鹼三大玻璃球,具有年產8.3萬噸的生產能力。
新興工業企業有高分子功能材料廠及石牛化(集團)公司,其中高分子功能材料廠為集改性劑合成、改性母粒、炭黑母粒及護套料生產為一體的專業廠家,具有年產1萬噸的生產能力,其產品獲省新產品稱號。
石牛化工(集團)公司為磷化工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有飼料級磷酸氫鈣及過磷酸鈣,其磷酸萃取技術國內領先。
科技和文化
●威遠電影公司及縣影院概況
縣電影公司和縣人民電影院坐落於縣城中心,以電影為本,開展了多種經營。現已成為擁有電影、錄像、跳舞、棋牌、檯球等項目的綜合娛樂場所。人民電影院在全省設施上乘,擁有現代最新放映技術設備和豪華座位1000餘座及寬敞的觀眾休息廳。
●威遠劇場
劇場位於縣城中心,總面積1400平方米。除一般劇場具有的化妝室、舞美室、演員休息室、服裝室外,還附設有停車場、排練場、演員招待所,並裝有冷氣。現代聲光及可現場直播大屏幕。觀眾廳全裝軟椅,設有堂座、樓廂、包廂,容納500至700人。2001年5月起對外接待各種表演藝術團體。
●大、中專院校概況
威遠縣教師培訓中心:1996年9月由威遠師范學校、威遠教師進修學校合並建立。校園佔地12畝,建築面積1658.39平方米。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高級講師9人,講師、實驗師26人,在讀大專學員480人。「九五」期間,培訓中小學領導幹部341人,新教師培訓1017人,繼續教育培訓152人;中師畢業598人,大專畢業223人;並完成中學教師706人、小學教師2175人職業技能檢測。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威遠分校
建立於1996年。現有教學大樓一幢,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辦學條件,99年建成校園網,有省內一流的微機室。現有13名管理人員,36名專兼職教師,其中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16人。現辦有法律、財經、漢文、衛生、管理、師范教育等專業,有1100多名在校生。過去20年來,威遠電大(含電大站)先後共培養了成人大專生1600多名、成人中專生1300多名,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中小學數量及在校人數
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5692人;職業高中2所,在校生589人;
初中37所,在校生34790人; 小學303所,在校生66363人。
全縣中小學合計350所,在校生總數107434人。
威遠經濟技術開發區
設立於1992年,位於縣城南端,面積1.5平方公里,分為工業、生活、商貿三個小區。區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有寬50米的三河路幹道和220千伏的白荷灣變電站;建成威遠中學、審判大樓、城南車站等標志性建築和「清溪花園」精品工程,已入駐企業15家。
對外投資優惠政策
●土地優惠政策
投資農業、林業、養殖業、能源、交通、水利、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安居工程及科技開發、教育、衛生事業的,可予以行政劃撥、出租或出讓方式獲國有土地使用權,免繳縣收部分土地有償使用費。
投資國家級高新技術項目或縣內結構調整重大項目的,可無償獲得土地使用權。
外來投資企業以出讓方式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根據其投資項目的規模、性質、區位,可在應繳土地出讓金的基礎上優惠30-40%。一次性付清出讓金有困難的,可商定年限分期付清。
●稅收優惠政策
●所得稅
經營期在10年以上(含10年)的生產性企業,從獲利年度起,5年內全額返還,第6至第10年減半返還。產品出口企業在規定的減免所得稅期滿後,當出口產值占年總產值50%以上的,給予全額返還。先進技術企業,按10%的稅率減征。經營期在10年以下的生產性企業和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非生產性企業,從獲利年度起,4年內全額返還,第5年至第8年減半返還。
外來投資者獲得的利潤,再用於本企業投資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企業,經營期在5年上經財稅機關批准,返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企業所得稅的50%;如再投資新辦產品出口企業和先進技術企業,且經營期在5年以上的,則全額返還其再投資部分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對外商投資於我縣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生態保護、農牧業、生物、礦產資源、旅遊和原材料的生產企業,其經營期在10年以上(含10年),從開始獲利年度起,其企業所得稅按「五免五減」(即前五年免徵,後五年減半徵收)執行。
●營業稅
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含收購、兼並、租賃我縣國有集體虧損、關停或破產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屬地方財政分成所得部分,5年內按投資比例由同級財政返還40%;非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5年內按投資比例由同級財政返還20%。
●增值稅
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6年內由同級財政返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產品出口或先進技術企業6年內返還地方留成部分60%;非生產性外來投資企業,5年內返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40%。
●其他
外來投資企業利用荒山、荒地、荒灘從事農業項目,從取得收入的當年起全額返還農業稅五年,農林特產稅三年。外商投資生產或非生產性企業,從應稅年度起,全額返還城市房地產稅和車船使用牌照稅五至十年。
對外來投資企業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按規定的下限標准減半收取,以致免收。各類中介機構收費一律從優。對投資興辦生態環境和高新技術項目的,一律免收。辦理水、電、氣開戶手續,收費標准減半,以致免收。
●投資服務及保障
對外來投資者,實行「一站式」服務,並實行「一個優惠政策,一個保護條例,一個窗口對外,一個收費明白卡,一個企業保護牌,一個縣級領導聯系,一個投訴中心」。境內外投資者申辦的有關手續,由縣級分管領導和縣招商引資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辦理完畢交與投資者。凡屬我縣審批許可權內的項目,有關職能部門在7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最多不超過10個工作日。
●獎勵辦法
鼓勵引進好的項目和優秀人才。縣上對引進項目和優秀人才的有功單位和個人,視項目、人才對企業發揮的效益,給予一定的獎勵。
《地方文化》專欄
●外事大事記
1987年,日本、英國、加拿大、衣索比亞、匈牙利等5國和聯合國世界銀行、教科文組織等有關專家學者共40餘人到威遠進行科學考察和洽談貿易。
1987年12月,美國工程技術人員一行2人到威遠安裝郵電通訊設備。
1989年,美國11人、新加坡1人、加拿大2人、日本3人共17人組成的技術專家團到威遠進行油氣田勘測技術服務。
1995年5月,日本商人野口三雄到威遠建立外資企業――三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生產的食品色素及黑木耳暢銷日本、韓國、泰國,填補了威遠外貿出口的空白。
1995年9月13日,威遠與德國特里肯公司在成都簽訂了威遠縣城污水處理合作意向書。
1995年12月8日,德國德威州水和固體廢物研究公司方泰恩博士、奧斯瓦爾策有限公司奧勒斯博士、舒怕拉費爾特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斯密特豪森先生、蒂森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品爾蒂爾博士、能切爾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泰凡納豪先生等一行5人到威遠考察威遠河污染治理。
1997年4月27日,世界銀行林業項目多功能防護林示範工程中期檢查組官員羅曼•瓊斯、威廉•馬格拉斯及翻譯馮安恩(女)一行3人到威遠考察多功能防護林示範工程。
1997年5月16日,加拿大畜牧專家菲力浦博士、朱愛嵐博士一行2人到威遠就加拿大瘦肉型豬綜合項目二期培訓技術示範點定在威遠進行實地考察。
1998年12月1日,威遠14幅書法、7幅國畫參加日本熊野耵市中小學書畫大賽分別獲一、二、三等獎。
1998年12月29日,美國紅十字會和內江紅十字會賑濟威遠山王鎮災民11噸大米。
1999年11月24日,哈薩克共和國阿拉庫里區政府代表團在內江市副市長王賓同志陪同下,考察威遠白塔集團公司和威遠食品公司養豬場、威遠九平羽絨公司等企業,雙邊就今後加強貿易往來初步達成了意向協方。
● 地方史志
威遠建縣始於開皇十一年(591年),名取「威名遠震」之義,屬資州。唐武德年(618年)置榮州,威遠縣屬之。唐貞觀元年(627年)在威遠縣境內又設婆日、至如二縣。貞觀八年(634年),將婆日、至如二縣並入威遠,縣城留下「婆城」之名。宋乾德五年(967年)和義縣並入威遠,仍屬榮州。之後歷經興廢,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威遠縣於同年九月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民國元年改軍政府為縣公署,宋上川南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12月9日威遠解放後,屬川南行政公署資中專區,現屬內江市。
威遠縣具有悠久的地方誌纂寫歷史。今縣志辦公室內存有分別編修於清代朝隆、嘉慶、咸豐時期的三部《威遠縣志》,共計18卷。新編《威遠縣志》於1994年1月由巴蜀書社正式出版。全志28篇,100餘萬字。它以其翔實的歷史資料、朴實的文字語言、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精美的印刷裝幀贏得各界好評。先後獲得威遠縣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內江市地方誌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四川省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全國地方誌成果二等獎。截至2000年,威遠縣完成廠礦專志和地方部門志20部,除《威遠煤礦志》和《威鋼志》是精裝本外,縣公安、糧食、文化、煙草、水利、交通、郵電、城建、物價、法院、檢察院、長葫局、嚴陵鎮等是平裝本;縣政府、組織、宣傳、統戰、紀檢、司法、黨校、財政、稅務、科技、國土、統計、計劃、衛生、檔案、蠶桑、工會、婦聯、勞動、人事、標准計量、計劃生育、廣播電視、新華書店、劉家洞煤礦、威遠玻璃廠等是油印本。
威遠縣黨史研究室編輯出版有徵糧剿匪專輯《崢嶸歲月》、《中共威遠縣地方黨史資料匯編》、《中共威遠縣歷史大事記》及中共威遠縣委1927統群系統1949年—1993年的《組織史資料》。威遠縣政協文史委編輯出版《威遠縣文史資料選輯》,共十六輯。
●民族情況
威遠是少數民族雜居縣之一,長期以來,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威遠的經濟和文化。全縣共有24個民族,有藏族、壯族、苗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納西族、仡老族、布依族、瑤族、回族、哈尼族、佤族、高山族、僳僳族、侗族、傣族、滿族、拉祜族、水族、黎族、維吾爾族、景頗族等23個少數民族。全縣少數民族79戶、268人,分布在全縣18個鎮。
●宗教信仰
威遠縣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佛教在縣內傳播的時間最長、信徒最多、影響最大。
威遠的佛教分為凈土、臨濟兩個宗派,均崇奉釋迦牟尼,易姓為「釋」。1986年,威遠縣人民政府把位於東聯鎮境內的佛二岩彌陀寺列為全縣佛教唯一開放活動場所。寺內有唐代摩岩大佛一尊(阿彌陀佛像),高12.6米,屬縣級重點文物。1985年,縣人民政府撥款維修,佛頂卷拱,蓮台加固;2000年6月,由寺廟自籌資金,對大佛進行了整體維修。1986年,廟內新建了大殿及大雄寶殿各1幢,大殿內供奉泥塑金衣佛像3尊,高6米多;大雄寶殿內有石雕普陀山,山上有石刻佛像20餘尊,其中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葯師佛各高6米多。
威遠縣內的主要寺廟有彌陀寺、靜寧寺、鳳凰寺、真覺寺、宜興寺、西來寺、孔雀寺、菩提寺、中峰寺、白雲寺、觀音寺、五龍寺、保觀寺、童林寺、王家寺、青峰寨、風椏廟、倆母山、雲天洞、千手觀音等。
威遠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有信徒,但沒有開放活動場所。他們分別在南充和自貢等教堂參加活動。
●文化藝術
威遠的文化藝術在繼承古老傳統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山王、越溪一帶古老的「神歌」、「躦山歌」、抬工號子、二黃腔等經過近幾十年的改造發展,顯示出新的生命力。新場古老的正月十五「鬧元宵」習慣保留至今。養育了川劇兩大鼓師之一左青雲,全縣川劇藝術的發展形成了陽春白雪的殿堂藝術和下里巴人源汁原味的座唱藝術兩條各具特色的分支。
縣文化館在群眾文藝創作、表演的組織輔導方面發揮著主渠道作用。特別是鋼琴、電子琴、管樂,以及書畫、演唱、舞蹈等的啟蒙教育方面,設備、師資力量基礎雄厚,培養了大批新苗,受到各界及群眾普遍好評。
專業、業余的文藝創作蓬勃開展,形成了全方位發展的局面。各類藝術創作隊伍逐步壯大、成熟。文學、戲曲、小說、散文、詩歌等不斷出佳品。書法、美術作品出國參展。獨具特色的蝶畫老畫家藍性初、李志榮蜚聲中外。「朝天椒」漫畫組在全省、全國頗具影響。鎮西農民銅管樂隊聞名全國。
⑶ 世上最強的地震有幾級歷史最大地震第一名
世界強地震排行榜?⑷ 中國地級市最多的省份是哪個省
截止2019年1月份,地級市最多的省是廣東省,有21個,分別是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佛山市、韶關市、湛江市、肇慶市、江門市、茂名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陽江市、清遠市、東莞市、中山市、潮州市、 揭陽市、雲浮市。
1、廣州市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2、深圳市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3、珠海市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
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
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4、汕頭市
汕頭,廣東省轄市,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
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 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
5、佛山市
佛山,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
佛山位於廣東省中部,地處珠三角腹地,毗鄰港澳,東接廣州,南鄰中山。是「廣佛都市圈」、「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廣東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
6、韶關市
韶關,簡稱「韶」,古稱韶州,得名於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東衡州為韶州,之後歷朝沿襲。
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韶州得名韶關始於明清之際,在今韶關市區先後設立水陸三個稅關收稅,俗稱韶關。
韶關地處廣東省北部,北江上游,湞江、武江、北江三水交會處,南面和西面分別與廣東省廣州、清遠、惠州及河源等市接壤,北與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鄰廣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稱。
7、湛江市
湛江,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是廣東省轄的地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廣東省西南部,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北與茂名市相連。
全市人口830多萬,面積1.32萬平方公里,轄4個區、3個縣級市和2個縣,擁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和3個功能區。
8、肇慶市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幹流中下游,東部和東南部與佛山市、江門市接壤,西南與雲浮市相連,西及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和賀州市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清遠市相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境域內設置的四會縣,是廣東省4個最早建制縣之一。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高要縣;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
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為興慶軍, 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慶府,意為"開始吉慶"。1988年1月設立地級市。享有地方立法權。
9、江門市
江門,別稱「五邑」,是廣東省地級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屬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國舞蹈之城」,「中國僑都」。
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明代心學奠基者陳白沙、近代維新先驅梁啟超、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故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讓大文豪巴金先生為之陶醉的小鳥天堂。
10、茂名市
茂名市,隸屬於廣東省,位於廣東省西部,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屬於熱帶、亞熱帶過渡地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全市總面積11458平方千米,下轄2個區、3個縣級市。
茂名市名起源於人名,由人名而至縣名,由縣名而至市名。茂名市南部臨海,迂迴的海岸線長約220公里,擁有水東、博賀等多個天然良港。茂名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的地級市,也是全省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級市。
11、 惠州市
惠州,廣東省地級市,背靠羅浮山,南臨大亞灣,境內東江蜿蜒100多公里,屬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惠州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
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和龍門縣,設有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惠州又是廣東省的重點發展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成為珠三角東部新興的工業化城市。
12、 梅州市
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岩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享有地方立法權 。
13、 汕尾市
汕尾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沿海,東臨揭陽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連惠州市,與惠東縣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縣相連;南瀕南海。總面積5271km2。轄區內有市城區、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華僑管理區等1市2縣3區。
14、 河源市
河源,廣東省轄地級市,別稱槎城,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境內地勢東北向西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偏高;全市總面積1.5642萬平方千米,轄1個區、5個縣。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著「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的美稱 。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河源是客家菜的主要流行地之一 。
15、陽江市
陽江,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東鄰江門恩平、台山,西連茂名,南臨南海,北接雲浮,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粵西地區面向珠三角的前沿。
地形主要為低山丘陵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明顯;下轄2個區、1個市、1個縣;總面積7955.9平方千米。
16、清遠市
清遠,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部,北江中下游,北面和東北面與韶關市為鄰,東南和南面接廣州市,南與佛山市接壤,西與肇慶市相連。
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並代管英德市、連州市兩個縣級市,共2區2市4縣,總面積1.9萬平方千米。
17、東莞市
東莞,又稱「莞城」,廣東省地級市,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位於廣州東南、珠江口東岸,南鄰深圳,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三國時期建郡,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
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和廣東歷史文化名城。
18、中山市
中山市是中國5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前身為1152年設立的香山縣;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縣。
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北接廣州市番禺區和佛山市順德區,西鄰江門市區、新會區和珠海市斗門區,東南連珠海市,東隔珠江口伶仃洋與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望。
19、潮州市
潮州市地處祖國南疆,位於韓江中下游,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接壤,北連梅州市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
全市總面積367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314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 136公里。
20、 揭陽市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是一個古老又年輕的地方。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建揭陽縣,以縣西北秦戌五嶺之一的揭陽嶺而得名。1991年12月設為地級市,是潮汕地區歷史較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新興城市。
地跨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
21、雲浮市
雲浮,廣東省地級市。地處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北回歸線南側,介於北緯22°22′~23°19′,東經111°03′~112°31′之間。
南傍西江,東接珠江三角洲,是連接廣東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樞紐,故又被稱為廣東大西關,系著名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名城。
雲浮市盛產大理石(雲石),石材加工業發達,是全國有名的「石材王國」,素有「石都」之稱,此外還有「沙糖桔之鄉」的稱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級市
⑸ 川D是四川哪裡
川D是四川哪裡?是攀枝花。
現行民用車牌為92式,自1994年7月開始全國使用。車牌前兩位含義如下:
車牌第一位是漢字:代表該車戶口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為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簡稱,比如:北京就是京,上海就是滬,湖南就是湘,重慶就是渝等等。
車牌第二位是英文字母:代表該車戶口所在的地級行政區,為各(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字母代碼,一般按省級車管所以各地級行政區狀況分劃排名:字母「A」為省會、首府或直轄市中心城區的代碼,其後字母排名不分先後。
(5)內江哪裡有工業用地出租擴展閱讀
車牌的顏色
車牌的底色有藍色、黃色、白色、黑色、綠色、漸變綠色、黃綠雙拼色。
1、藍色:小車車牌(包括小噸位的貨車)。
2、黃色:大車或農用車用的車牌及教練車的車牌,還有新產品未定型的試驗車。
3、白色:特種車車牌(如軍車警車車牌及賽車車牌)。
4、黑色:外商及外商的企業由國外自帶車的車牌。
5、漸變綠色:小型新能源汽車,底色採用漸變綠色。
6、黃綠雙拼色:大型新能源汽車,底色採用黃綠雙拼色。
⑹ 無字天書……打一成語
語言是 文化 的載體,而 成語 是其中的精髓,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我為大家帶來了成語猜謎,希望大家喜歡。
謎面:無字天書 …… 打一成語
謎底:一紙空文
成語解釋:
yi kong wen 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例}:一個規劃沒有切實有效的實施來保證,就有可能變成~。(指條約、規定、計劃等)
成語 造句 :
1) 不少與會者還提出目前解決糾紛亟需第三方見證,否則調解的合約就沒有法律效力,只是一紙空文。
2) 法律如果沒有法院來詳細說明和解釋其真正意義和作用,就是一紙空文。
3) 因此,很多人擔心到最後氣候變化議案將同其他政府承諾一樣變為一紙空文,且最終在未來被政府撤銷。
4) 隨後,新的高校學籍管理規定等文件相繼出台,"禁租令"成一紙空文。
5) 所以除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襲領地,布蘭登堡喬希姆一世和薩克遜尼的喬治公爵的領地以及巴伐利亞數地之外,皇令不過是一紙空文。
6) 在簽字儀式結束後,內江市的一位負責人握著威爾遜女士的手說,“你那句‘這協議絕非一紙空文’的話我記住了,真誠希望我們能在經貿合作上結出碩果”。
7) 用煤的話又太不潔凈:如果英國保持目前的用煤量,它所做過的任何環保承諾都將變成一紙空文。
8) 有人說過,如果不能執行的話,領導者的所有 其它 工作都會變成一紙空文或一場空談。
9) 沒有達到這個標准並不意味著我們試圖按照陣營限制生活的選擇成了一紙空文,它只是告訴我們下次需要更加努力。
10)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正視現實,而不要象我們的前人那樣,為一紙空文弄得暈頭轉向。
11) 我們制定的 規章制度 一定要認真執行,絕不能把它變成一紙空文。
12) 他們違反合同,雙方的合同成了一紙空文。
13) 我們要堅決執行,別讓法院的判決成為一紙空文。
14) 瑞蓮家園的種種承諾變成了一紙空文!
15) 國家隊的時間表基本就是一紙空文,球隊只有在奧運會前的幾周之內才會匆匆集結,而他們唯一可稱得上是勝利的就是獲得奧運會金牌。
16) 不僅如此,有些原先簽定的協議成了一紙空文,企業要用土地就要加錢,每畝一加就是多萬元,而且不允許將工業用地改為商業用地。
17) 我們將與內江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協議絕非一紙空文,它必將帶來真實的合作!
18) 鑒於這些法律文件經常面臨著成為一紙空文或在性質上支離破碎的風險,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們呼籲求助於非立法的方式統一或協調法律。
19) 這些條款,礙於種種原因,要麼成了一紙空文,要麼做得還遠遠不夠。
20) 往往是這樣的監管根本就不會出現,法律也會變成一紙空文。
21) 因全封閉全方位的管理成為一紙空文,區內經常發生偷盜事件。
22) 這就是說審查 報告 可能變成一紙空文。
23) 艾哈邁迪內賈德總統稱決議為"一紙空文",這其實是作繭自縛之舉。
24) 三個大國間的條約不過是一紙空文,此外別無價值。
25) 東部地區開發指揮部與外商所簽訂的合同文本,不是走過場,不是一紙空文,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
26) 布希總統提出了開發離岸石油的禁令,但是這項行動本身,除非議會通過提案,否則將是一紙空文。
27) 然而,這種影響的新法律似乎並不大,賣淫是誰的眼睛是一紙空文。
28) 顯然,新工黨與蓬勃發展的中產階級之間的美好契約已是一紙空文,後事如何,無人能料。
29) 正如那一次所表明的,核戰爭的危險要由力量,意志和果斷的外交來消除,而不是靠一紙空文。
⑺ 四川省一共有多少個市
四川省內有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14個縣級市
18個地級市:成都市、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
14個縣級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江油市、峨眉山市、閬中市、華鎣市、萬源市、簡陽市、西昌市
⑻ 「摘星」後你最想去的旅行目的地是哪裡
海心橋你去過嗎?這個去年建成的廣州首座人行景觀橋,真的非常值得一去!晚風吹佛的春末時光,漫步在橋上,看著珠江上的游輪,還有珠江新城的夜色,五彩繽紛的廣州塔,真的好愜意啊!
沙面,去感知廣州的異國風情吧!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是廣州重要商埠,歷經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經營!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東山口,東山口這幾年可謂是網紅拍攝的熱門地,不得不說東山口很有歷史底蘊,而且文藝又有生活氣息,真的很吸引人!在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有一個東山口這樣的獨特美好的地方可以去,真的非常安心!東山口的每個街道,都像是自帶了漫畫般的濾鏡!
去二沙島露營吧!廣州市中心能夠鋪野餐墊、搭帳篷的地方寥寥可數,二沙島當然是首選之地!
廣州發展公園,雖然名字有點官方,但是這個公園真的很有生活氣息,中間有個大草坪,可以盡情嬉戲遛娃,搭帳篷,掛吊床,野餐等等!
而藝術公園,旁邊就是海心沙,還有海心橋和廣州塔,在這里盡情地放風箏吧,真的再舒暢不過了!
兒童體育公園,一個非常適合孩子去的公園,適合各種幼兒小朋友去運動,給孩子們盡情釋放能量吧!
或是隨意漫遊,在某個街角,偶遇西關風情的老建築,小孩在門前玩彈珠、跳繩、跑來跑去,街坊在打麻將聊家常的時光彷彿就在眼前,而這些老建築也承載了幾代人的時光。一座老房子,一棵老樹,一個小院子,都刻畫著斑駁的時光。
當你想念這些老地方的時候,請多走走,無論是你的母校、老街道、傳統老店或是某棵老樹,把它們記錄下來。城市的規劃發展速度太快,沒准以後這里完全是一個讓你陌生的區域。
⑼ 豫F是哪裡的車牌號。
豫F是河南省鶴壁市的車牌號。
鶴壁市,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總面積2182平方公里,比深圳略大,轄2個縣、3個區,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乘高鐵30分鍾到達鄭州、2.5小時到達北京。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鶴壁市常住人口為1565973人。
鶴壁市位於太行山東麓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差較大。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多霧。年平均氣溫14.2-15.5℃ ,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時數1787.2-2566.7小時。
水資源
在全河南省60條主要城市河流水質排名中,淇河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二類以上,排名第一。2007~2008年度開展的「河南省漁業資源調查」課題研究中,淇河河水清澈,透明度達到2.03米。淇河盤石頭水庫蓄水6.08億立方米。
⑽ 宋 地名 何地
宋樓鎮位於徐州市豐縣,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大沙河畔,土地122平方公里,人口9萬人,轄32個行政村。兩條省際一級公路豐黃路、豐碭路穿境而過,南接310國道和霍連高速公路,距隴海鐵路僅1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水系發達,民風熱情敦樸,環境四季怡人。美麗的大沙河、子午河、復新河、苗城河覆蓋全鎮,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梨花季節,芬芳似雪,引無數遊客,流連忘返,金秋季更是國內外商賈雲集之地,商貿異常繁榮。
宋崗鄉
宋崗鄉位於新蔡縣境東南部,東與練村鎮接壤,西臨關津鄉,北與頓崗鄉隔河相望,南與息縣崗李店鄉、淮濱縣張里鄉鄰,總面積54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宋崗集,距縣域10公里。洪河與汝河在鄉北部汪庄村匯合。關津—練村公路橫貫全境,距宋崗鄉西5公里處是106國道。
四個「宋家鎮」
1、陝西安康市白河縣宋家鎮
陝西安康市白河縣宋家鎮地處白石河上游,距白河縣縣城 58公里,東與茅坪鎮接壤,西與雙河鄉交界,南與湖北省竹山縣毗鄰,北與桃園鄉相鄰,全鎮自然面積165平方公里,是全縣自然面積最大的鄉鎮。本鎮轄10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4381戶,16366人,總耕地面積4.65萬畝,其中水田898畝,退耕還林面積3.1萬畝,納入天然林保護區面積8萬畝。
2、山東省德州市陵縣宋家鎮
山東省陵縣宋家鎮下轄96個行政村,3.9萬人,10萬畝耕地,區域位置優越,臨南路貫穿全境。全境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擁有民營企業56家,個體工商戶860戶,2002年實現工商稅收460萬元;主導產業主要分布在棉花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畜牧養殖三大產業,全鎮擁有棉花加工企業35家,紡織企業1家,麵粉加工企業18家,年產值1.5億元,全鎮年出欄生豬18萬頭,肉牛3萬頭,羊5萬只,銷售收入可達2億元;2002年全鎮GDP4.6億元,人均純收入3500元。
3、四川內江市資中縣宋家鎮
四川省資中縣宋家鎮位於四川省資中縣南部,原名「宋家鋪」。鎮人民政府駐宋家鎮,距資中縣城20公里。1992年與原新橋區社慶鄉合並。面積33.25平方公里,人口2.邱萬,其中城鎮人口5000人,轄1居委會,15個村。主要產稻穀、小麥、玉米、甘蔗、花生、油菜籽,礦產資源豐富,有2座水庫,有水泥廠、建材廠等企業,1998年工農業總值6861萬元。有中心小學2所、中學1所、衛生院1所,汽車通威遠、資中、內江等地。
4、山東省煙台市招遠市宋家鎮
宋家鎮位於招遠市東北部山區,山多地少,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80%以上,現全鎮共有柿子2000多畝,年產量達140多萬公斤,其中「口後柿子」更以其個大而均勻,色金黃鮮潤,味甘甜純厚等特點,享譽省內外,並入選山東省名優土特產品之列。而宋家鎮也因柿子產量高、質量好、名聲大而被譽為「柿子之鄉」。
宋家鎮創出了「小規模,大群體」的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到99年底全鎮蛋雞飼養量達到120萬只,日產鮮蛋5萬公斤,年產蛋1800萬公斤,直接經濟收入達2500萬元,所產鮮蛋遠銷江南十幾個省市,覆蓋了周邊的大部分地區,宋家鎮已成為膠東最大的鮮蛋生產基地,被譽為「膠東蛋雞生產第一鎮」。
2000年12月19日,撤銷宋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張星鎮。
宋灣
位於河南省開封市杞縣的裴村店鄉,曾於一九九一年舉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序宋氏家譜,全國范圍內都有人到,特別是河南商丘的老古宋代表,宋氏族人齊聚,又往下排出了二十四個字的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