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來安有哪些工業產品

來安有哪些工業產品

發布時間:2022-09-24 05:20:49

⑴ 安徽必買的特產有哪些

1、碭山酥梨

產於安徽省碭山,是古老的地方優良品種。它以果實碩大,黃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點,馳名海內外。

碭山酥梨含有糖分、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營養極為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頭等,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熱清痰止咳潤肺等葯用價值,是人們日常十分喜愛的輔助葯劑。碭山酥梨的主要品種有:金蓋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當家品種,其中以金蓋酥品種質量最佳。

⑵ 來安縣迅能催化劑有限公司怎麼樣

來安縣迅能催化劑有限公司是2008-06-1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施官西武工業區

來安縣迅能催化劑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1122675882486R,企業法人陳永貴,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來安縣迅能催化劑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催化劑生產、銷售;相關副產品銷售(危險化學品除外),相關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來安縣迅能催化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⑶ 安徽金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安徽金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劑、化肥、基礎化工產品的股份制企業。近年來,公司按照發展循環經濟政策要求,堅持強化管理和加快發展不動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撐,不斷調整和優化生產結構,積極開發市場前景看好的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化工產業較為密集、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年銷售收入達15個億規模。總資產5億元,公司被省政府列為重點培育的100戶「專、精、特、新」企業之一,並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擁有產品進出口自主經營權。
法定代表人:楊迎春
成立時間:2006-12-25
注冊資本:56423.618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1100000007764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城東大街127號

⑷ 工業產品有哪些

中國古代工業主要是以下6個方面
(1)麻紡織業例如兩漢,能織出錦、綉、羅、紗等許多品種;西漢的長安、臨淄等擁有全國最重要的官營手工業;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單衣以及絲綢之路大量絲綢遺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說明漢代絲織業的成就。絲織業的發展,為著名的絲綢之路的開辟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明清時期絲織業空前發展,並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2)棉織業:漢代時棉織業產生,如新疆地區種植棉花;會嵇地區出產的葛,是當地著名的越布漢光武帝將它列為貢品;南宋時,棉織業擴展到江南地區,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要的衣料;元朝時,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鎮也因棉紡織業而興盛起來。
認識:中國是一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封建國家,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它的發展特點大體是:北宋以前,中國紡織業以絲麻織業為主,南宋以後,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
(3)陶瓷業:
原始社會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商周時期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創制出白瓷,為我國制瓷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隋唐時,瓷窯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現;北宋的制瓷業水平大大超過前代水平,出現定窯、汝窯等五大名窯,江西景德鎮的青白瓷行銷海內外,南宋元朝時它成為全國著名的瓷都。
(4)造紙業
發明:西漢發明了造紙術,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紙;
改進: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發展:魏晉南北朝時,紙張白度增加質地細薄,產量大增,逐漸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
傳播:幾個世紀後,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唐朝時向西傳到大食(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北非。
(5)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6)造船業
秦漢時期,造船業發展迅速,漢代時發明了擼、舵和布帆,還使用錨,表面造船航海技術已經成熟;
隋唐時期: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這是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
兩宋: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長江航船最大的可載萬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廣州是造船中心,造的遠洋海船,可載糧食幾萬石;
明朝:鄭和的船隊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術

⑸ 工業品都有什麼產品

首先看一下什麼是工業品,工業品指那些為進一步用於行業生產而購買的產品。它和消費品的不同在於購買產品的目的不同。
工業品都有哪些?除了供家庭和個人的消費品(農業產品和日用品),其餘商品都是工業品,比如原材料,配件,設備,附屬設備,系統集成等。
工業(instry)是指採集原料,並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現代工業產品有數控設備, 絕緣材料, 機械設計加工. 儀器、儀表, 照明與燈具, 工業設備合作, 家電製造設備. 節能裝置, 工業設備庫存, 輕工設備, 通用零部件. 內燃機, 制葯設備, 五金工具, 量器量具. 包裝相關設備, 鍋爐動力設備, 作業保護, 造紙設備等等。

⑹ 來安縣的地理環境

來安縣地處安徽省滁州市東部,介於長江、淮河之間。地理坐標:東徑118°20′~118°40′,北緯32°10′~32°45′。南北最長處55千米,東西最寬處30千米。縣境東鄰天長市和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連南京市浦口區,北與江蘇省盱眙縣比鄰。來安縣區位優勢顯著,交通便捷,位於南京1小時都市圈核心層,104國道連通南北,312省道橫貫東西,洛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距南京市區60千米,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80千米,距津浦鐵路18千米,距省城合肥145千米。內河航運有汊河港、水口港可直達長江。來安縣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門戶、安徽的東大門、滁州的副中心城市。
來安縣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2006到2010年平均氣溫16.1度,均比常年平均偏高。平均降水量1036.1毫米,與常年持平。
2006--2010年氣象要素表 年份 平均氣溫(度) 最高氣溫 (度) 最低氣溫 (度) 降水量(毫米) 2006 16.3 37.1 -6.1 1070.5 2007 16.6 37.7 -4.9 982.1 2008 15.8 36.1 -9.4 1044.7 2009 15.9 37.3 -9.5 992.0 2010 15.7 38.2 -7.4 1094.8 平 均 (極值) 16.1 38.2 -9.5 1036.8 2006--2010年,比較嚴重的氣象災害有:
2006年6月8日17時左右,半塔鎮、興隆鄉出現冰雹天氣。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00萬元。2007年7月9日,全縣普降暴雨,部分鄉鎮大暴雨。南部圩區內澇,56000畝水稻受災。
2008年1月25日--29日,連續降雪,總量為29.6毫米。其中:1月28日降暴雪,降雪量16.4毫米,地面積雪深度26厘米,超歷史極值。本次暴雪使49.2萬人口受災,受災農作物面積1.3萬公頃,倒塌房屋310間,直接經濟損失8000萬元。
2008年6月21日雷官鎮出現強雷暴,一張姓村民遭雷擊身亡。
2008年7月31日到8月2日,全縣暴雨、特大暴雨。9個鄉鎮降水200毫米以上,三城鄉509.6毫米。有12個鄉鎮和1個農場受災,受災人口28.466萬。 1人因災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24000公頃,成災面積15333公頃,絕收8667公頃。倒塌房屋1893間。死亡大牲蓄156頭。直接經濟損失2.98億元。 2013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23億元,增長25.5%;財政收入15.04億元,增長18.7%;外貿進出口總額1.3億美元,增長24.6%;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增長115.6%;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9700元,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10780元,增長14.2%。
主要指標實現歷史性跨越。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跨入「百億俱樂部」;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5億元,近三年翻了一番多;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分別首超1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1萬元,超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指標取得突破性進展,標志著縣域經濟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發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增幅位居全市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全市第2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財政收入總量居全市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2位,外貿進出口總量居全市第2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利用外資總量居全市第1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居全市第3位。
2013工業經濟提檔升級。預計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億元,增長15.2%。新增規上企業28家,總數達121家,總數和新增數均位居全市第二。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發展到38家,其中金禾、中普分別超30億元。實施技改項目34個,完成投資26億元,增長12%。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46個,67個在建項目建成投產,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增長25%。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8個、市級技術中心4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居全市第2位,金禾公司「麥芽酚系列生產工藝及技術創新」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新增私營企業397家、個體工商戶1663戶。
現代農業增產增效。預計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8億元。糧食生產喜獲「十年豐」。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家,總數達52家;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28.5億元,增長42.5%。新增土地流轉7.6萬畝、專業合作社106個,家庭農場發展到546戶。半塔綠茶、金弘安大米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羅庄」牌葡萄商標獲批省級著名商標。大英有機稻米示範區躋身省級行列,嘉吉動物蛋白產業鏈項目基本建成投產,林橋苗木示範區成為全省重要的苗木生產基地,桃花蔬菜示範區、相官威光綠園獲批國家級蔬菜標准園。農業物聯網項目完成縣級控制中心和林橋苗木、桃花蔬菜示範區技術應用點建設。獲批全國油菜生產機械化示範縣。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8.8億元,增長9.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億元,增長14.2%;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32戶。南京灣商貿物流基地項目完成投資10億元,一期精品商業街基本建成。金太陽裝飾城入駐商戶達589戶,全年營業額25億元。
全年接待遊客24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1億元。房地產業完成投資37.3億元,增長12%,保障房、商品房建設同步推進,完成投資額、開發面積、銷售收入等6項主要指標均居全市前列。 在封建社會中,土地所有權多半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廣大農民被迫租種地主土地,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生產力受到嚴重束縛,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不前。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9919萬斤,平均畝產106斤,每人平均生產糧食586斤。
1950~1951年,土地制度進行了改革,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勞動人民所有制,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之後,又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並不斷引進推廣先進農業技術,農業生產恢復、發展較快。1957年,全縣生產糧食23794萬斤,為1949年糧食產量的2.4倍。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在「大躍進」時期,農業生產受「五風」影響,糧食產量急劇下降,1961年底下落到10608萬斤。之後,在糾正「五風」的基礎上,調整了人民公社的經營體制,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農業生產有所好轉。但是,由於人民公社在分配上存在平均主義的弊端、糧食產量增長速度緩慢。1978年,全縣糧食產量33610萬斤,油料作物產量891.6萬斤,糧油作物總產34601.2萬斤。1978年以後,全縣農村逐步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業生產出現了新局面。1985年,全縣糧食產量達到62053萬斤,油料作物產量達到3259萬斤,兩項都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1985年和1978年相比,糧油作物總產量接近翻一番,等於1949年糧油作物總產量10399.2萬斤的6.3倍。
截至2012年底,全年預計農業增加值16億元,增長5.2%。糧食生產連續九年豐收。糧食總產44萬噸,增長5%,水稻單產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民國時期,來安縣的工場、作坊大都為前店後坊(場),自產自銷,產供銷均由業主安排,生產組織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出現。
1950年至1953年,工業管理形式與民國時期基本相同。1953年開始對個體手工業進行改造,至1956年底,全縣共成立27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這些集體性質的企業被納入計劃經濟管理范圍,企業主管部門向所屬企業直接下達生產指標,企業對此無權更改。主管部門在下達指令的同時,負責對所屬企業的產供銷活動進行統一安排,除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可以就地采購部分原材料,自產自銷一些支農產品和民用生活品外,其他企業的生產原料由主管部門統一采購,計劃供應;產品由商業部門統一收購和銷售。企業內部實行廠長負責制,在生產上圍繞生產計劃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在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分配上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計件工資制。195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由1951年的369萬元增至404萬元。
1958年,縣委號召各行各業「大辦工業」,縣城集體所有制企業全部轉為地方國營工廠,鄉鎮手工業企業劃歸人民公社管轄,同時興建起數十家工廠,其中縣屬國營工廠共有28家。這一時期,部分工廠或因資金、原料不足,或因設備簡陋無法生產而先後停辦。這一時期,由於縣委直接下達生產指標,企業黨組織包攬一切行政、生產事務,企業重完成計劃不重效益,重產品數量不重產品質量,浮誇和弄虛作假現象嚴重。
從1961年起,根據國家頒布的《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和調整國民經濟的有關規定,對1958年盲目「上馬」的工業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全縣地方國營企業只保留了電廠,印刷廠和酒廠。1958年轉為地方國營的手工業企業全部恢復集體所有制。這一時期各企業在各自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下,為保證產品種類全、數量多、質量好和圓滿完成規定利潤,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並在分配上實行計時工資加獎勵工資和計件工資的制度。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生產。1964年,全縣手工業系統的年產值和利潤分別由1957年的23.71萬元和0.43萬元增至25.63萬元和0.47萬元,當年上繳稅金0.68萬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此後兩年中各企業無政府主義泛濫,「造反派」頭頭操縱企業大權,企業管理混亂,生產水平下降。196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由1966年的652萬元下降到600萬元。1968年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企業管理制度逐步恢復,生產有所回升。1969年以後,由於開展對「物質刺激」,「利潤掛帥」的批判和把合理的規章制度視為是對工人的「管、卡、壓」,再度造成企業管理混亂。企業負責人只能以所謂的思想工作代替管理制度,造成部分企業連年虧損。縣農機車輛修造廠1971年至1977年累計虧損10餘萬元。
從1979年起,縣革委會根據中共中央提出的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對全縣工業企業進行了整頓。通過整頓,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重新恢復,產品質量、產量、勞動生產率、成本,利潤等項經濟指標逐步得到落實。各企業還先後實行了「包產到人,企業效益和個人利益掛鉤」的生產責任制,有效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980年,二輕工業系統年總產值、利潤、稅收分別由1978年的504.99萬元、29.97萬元和42.41萬元增至714.01萬元、42.05萬元和58.49萬元。
從1982年起,縣政府針對預算內國營企業的領導班子,職工隊伍,財經紀律、勞動紀律、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頓。縣軸承廠由於在1970年至1982年的12年間累計虧損34.2萬元,被列為整頓試點單位。1982年,縣政府和縣經委向該廠派駐了整頓工作組,該廠通過整頓,於1983年實現產值27.4萬元,比上年增長93%;產品銷售收入40.39萬元,比上年增長141.4%;獲利潤3.16萬元。此後,在取得整頓經驗的基礎上,各企業相繼開展整頓調整工作。在生產上,立足於內部改造、挖潛、擴大生產能力,同時注重調整產品結構,發展適銷對路產品和提高產品質量;在分配上,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各企業設立生產綜合獎、超產獎、增產節約獎、質量管理獎、發明創造獎等,部分企業還根據不同生產車間和工種,實行計件工資,浮動工資和包干盈利提成等多種工資形式,這些分配形式調動了工人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生產進一步發展。
1984年,全國性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來安縣有關部門於同年6月在10個縣屬國營企業中開展試點工作,推行「責、權、利」相結合的廠長負責制,實行黨政分開、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1985年,全縣各企業全部實行廠長負責的經濟責任制,企業管理由生產型管理向生產經營型管理轉變,企業開始逐步脫離「統購包銷」的軌道,實行產品自產自銷,以銷定產;產品逐步面向市場和用戶。1985年,縣各工業企業經過連續6年的調整整頓,經營管理基本走上正軌,有了較強的生產能力和活力;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14391萬元。
來安2012年規模工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17.8%。規模工業增加值超全省1.7個百分點。一產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上升1.1個百分點。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總量達93家。 來安縣商業興起於清末民初。民國26年(1937年),日軍入侵來安縣後,來安縣商業受到嚴重破壞。
抗戰勝利後,來安縣在國民黨統治下,通貨膨脹,苛捐雜稅繁多,商業未能得到恢復。民國37年統計,全縣私營商業只有1090戶,從業1314人;且均為父子店、夫妻店。
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在發展國營商業的同時,積極扶持供銷合作社商業,開展對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不斷開拓商路,擴大網點,使來安縣商業日趨繁榮。1958年以後,由於商業體制多變,來安縣商業發展緩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管理混亂,經營水平下降。1978年以後,由於進行了商業體制改革,建立了多渠道、少環節開放式的流通體系,逐漸形成了以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商業為主體,以個體商業為補充的社會主義統一市場。1985年,全縣商業、飲食服務業共有經營單位4516個,從業人員12457人;農副產品收購額7117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11913萬元。與1977年比較,經營單位增加3511個,從業人員增加9832人,農副產品收購額和社會商品零售額分別是1977年的4.7倍和2.9倍。
截至2012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億元,同比增長20.5%,新增限上企業22戶、個體工商戶790戶,分別佔全年任務的92%和65.8%;利用外資2810萬美元。現代旅遊業快速發展,全縣累計旅遊接待人數90萬人次,同比增長32%;旅遊綜合收入1.82億元,同比增長33%。全縣22個房地產項目,房屋施工面積89.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3%,房屋銷售面積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5.8%,實現銷售金額3.4億元,同比增長289.8%,完成投資9.9萬元,同比增長169.1%。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也有較快發展。

⑺ 蘇教六年級上冊習作五,寫家鄉的一種特產,比如水果,水產品等.也可以是工業產品,包括食品和工藝品等.寫來安

我的家鄉-溫州,是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那裡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我最喜歡的是餛飩。也許你會覺得,餛飩都是一樣,有什麼特別,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我們家鄉的餛飩可是遠近馳名的「色、香、味」俱全。
我們家鄉的餛飩,它的皮似乎比紙還薄,比玻璃還要透明,在皮上簡直可以透出餡兒來。在一張皮里包上干貝、瘦肉、蔥花,一看,晶瑩透亮的皮里呈現出「朵朵鮮花」,小巧玲瓏,煞是好看。還沒有嘗上一口,這外形就已經使人饞涎欲滴了。這餛飩不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餛飩在你面前一掠過,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地說:「真香啊!」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進嘴裡,嚼著嚼著,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餛飩湯,漂浮著綠油油的蔥花,紫色的榨菜,還有紅彤彤的蝦米,組成了一幅美景圖。喝到嘴裡,一勺鮮美的汁水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當你來到我的家鄉時,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餛飩店,哪家不是人來人往。有的人一邊吃一邊贊不絕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咽起來,還有的人不小心把餛飩湯濺到了自己的身上。一些人吃飽了還不滿足,還要打包,有的買回去孝敬老人,有的買會去給孩子吃,還有的特地從外地跑來買給朋友吃。
啊!我愛家鄉的餛飩。家鄉的餛飩不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觀,年輕人愛吃,小孩子,老人更愛吃。如果你來到了我的家鄉,那一定要嘗一嘗餛飩,這餛飩一定會使你流連忘返。

閱讀全文

與來安有哪些工業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怎麼添加汽車小組件 瀏覽:843
家庭手工業為什麼是自然經濟 瀏覽:181
賓士超跑定製多少錢 瀏覽:990
拆汽車座位扣多少分 瀏覽:85
純電動汽車怎麼駕駛 瀏覽:210
寶馬x3停售多久 瀏覽:105
開賓士4s店要多少錢 瀏覽:146
西安工業廢鐵回收多少錢 瀏覽:151
山東工業增稠劑怎麼使用 瀏覽:293
10年後奧迪a6l多少錢 瀏覽:505
石潭布新工業區夜市在哪裡 瀏覽:557
安徽工業鋁管多少錢一根 瀏覽:962
奧迪a4後視鏡倒車翻轉怎麼設置 瀏覽:403
海珠區專修奧迪多少錢 瀏覽:485
夏縣水頭鎮工業園哪裡招人 瀏覽:564
深圳寶馬二手525多少錢 瀏覽:120
寶馬哪些車型不能斷電 瀏覽:70
怎麼樣判斷汽車電瓶是正常的 瀏覽:620
舟山哪裡有吉利汽車賣 瀏覽:975
怎麼樣畫奧迪的車子圖片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