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我們工業才發展多少年

我們工業才發展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7-18 09:41:30

㈠ 中國工業飛速發展,現在算是全球第一嗎

中國工業在全球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去分別分析一下。

先從「量」的角度去看一下中國工業在全球的地位。

如果單純從量的角度去看,中國工業絕對屬於全球第一,我們看幾個數據就知道。

1、工業增加值。

2021年中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72,575億元,按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計算大約是5776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而排在第二名的美國,其工業增加值大約是4萬億美元左右。這說明目前我國的工業規模要比美國大出不少。

2、製造業增加值。

2021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1.4萬億元人民幣,大約是4.87萬億美元,這已經是我國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而2021年,製造業增加值排在第2位的是美國,其製造業增加值是2.38萬億美元,相當於我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也正因為在一些核心設備上面跟國際頂尖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導致我們的晶元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很多高端晶元仍然嚴重依賴進口,一旦被國外卡住了,對國內很多企業影響都是比較大的。當然晶元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實際上除了晶元之外,我們在很多領域仍然處於比較落後的位置,比如數控機床、精密儀表儀器、發動機、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比如伺服器、控制器、減速器)、特殊材料、高端軸承等等。

也正因為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落後於西方國家,所以我們有不少工業產品核心零部件都嚴重依賴進口,結果導致我們生產出的工業產品利潤空間比較小,大頭利潤都被一些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給賺走了。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目前我國的工業規模非常龐大,但從質量以及競爭力上來看,我們跟歐美一些先進國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好在最近幾年我國一直在不斷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力度,很多產品已經實現了技術突破,甚至有部分產品已經處於世界先進的水平,比如特高壓輸電技術、高鐵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5G技術、基因工程、激光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碼頭建設技術、核能應用技術、無人機技術等等。我相信未來隨著我國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力度,再加上各大企業越來越重視研發,我國在很多領域的技術將會在未來幾年之內實現突破,到時我們跟歐美國家的一些技術差距會進一步縮小,甚至有部分技術會領先世界。

㈡ 中國工業化時代為何沒有大力發展重工業重工業直到49年以後才大力發展,不過到現在重工業也不強。

因為蘇聯是前車之鑒,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力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和手工業嚴重失衡,給經濟帶來重大打擊。所以當時在中國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走的是以農業為主的平衡路線,但過程中依然發生過「大煉鋼鐵」等不符合國情的可笑事情。

㈢ 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程

1、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時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資企業的刺激和洋務派創辦工業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資的近代工業。著名企業有: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2、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時期

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

3、近代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1912年~1922年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一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4、近代民族工業的顯著發展時期

1927年~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業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發展時期,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廣大群眾抵制洋貨,提倡國貨的行動。

5、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時期

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日益萎縮。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空前野蠻的洗劫和破壞使淪陷區民族工業受到毀滅性打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極大地破壞了經濟發展;國民政府的惡性通貨膨脹政策,使民族工業遭到致命的打擊。

㈣ 中國工業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這個東方大國在內戰的洗禮之後,已經儼然是紅色陣營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規劃下,它對經濟的暗中發力已經准備了三年。

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蘇簽訂了156項工業建設工程,從國防,機械,電子和能源工業彌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打響了中國工業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大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4)我們工業才發展多少年擴展閱讀:

早在1949年6月,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訪蘇時,就提到了邀請蘇聯技術專家來華的相關事宜,並帶回了200餘名蘇聯專家。

然而對於全面鋪開的新中國經濟建設,編制「一五計劃」這樣的鴻篇巨制,這些專家顯然不夠。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專程赴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談,要求增派專家800名。

此外,中方還希望蘇聯提供各種工業標准和技術資料,用於「一五計劃」的制訂和實施。於是,1950~1953年間,蘇聯專家帶來了大量科學文獻和技術資料,總重量達600噸。

在蘇聯幫助下,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大地上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中國的五年計劃雖然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它在中國崛起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㈤ 六十年中國工業發展

從洋貨遍地,到世界工廠;從一窮二白,到工業大國,中國以6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近300年工業化的歷程。驚人的跨越,見證著艱難而輝煌的歷程,也預示著充滿希望的前景。

60年演繹一個驚人的變遷:人口最多的農業大國已成長為世界矚目的工業大國

打開塵封的記憶,那是一段令人汗顏的歷史:當新中國誕生之時,民族工業景象慘淡。洋火、洋灰等這些從舊時代遺留下來的名稱,可以說明一個國家的工業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1949年前的100年間,中國工業發展積累下來的固定資產只有可憐的100億元。

從三年恢復,到「一五」計劃,中國工業在艱難中起步。而在此後的風雨征程中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工業始終站在前列,充當著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工業總量規模迅速擴大,工業裝備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國有工業面貌一新,鄉鎮工業異軍突起……

站在新中國成立60年這個新的節點上回望歷史,一個最根本的事實是,中國經濟發展,有賴於工業持續高速增長以及工業化進程的迅速推進。就像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所說:「工業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領域,也是國際競爭力提升最快的產業。」

驚人的跨越,鍛造共和國經濟的脊樑:目前中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一個曾經連鐵鍋都要砸掉煉鋼的國度,如今正在為無法消化過剩的生產能力而煩惱;一個曾經的「貧油國」,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一個曾把轎車當作奢侈品的國家,如今正在為擴大消費而鼓勵汽車下鄉。

數據的對比,讓我們自豪:1949年我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不到世界產量的千分之一,如今粗鋼產量突破5億噸,佔全球產量的近40%。1949年我國原油產量只有l2萬噸,2008年接近1.9億噸,是1949年的1500多倍。1959年我國汽車產量只有1.6萬輛,而2008年逼近千萬輛大關。

「中國輕工產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成為許多輕工商品的國際製造中心和采購中心,成為重要國際貿易集散地和供應地。」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說,目前我國自行車、縫紉機、電池、啤酒等10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家電、皮革、傢具、羽絨製品、陶瓷、自行車等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的50%以上。

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正在向工業強國邁進。

60年磨礪創新利器:一個曾經技術落後的國家在堅忍不拔學習、引進與創造中超越自我、追趕潮流

危機,突破的前夜??一個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圍內孕育。正在突破重圍的中國工業,積蓄著新一輪起飛的力量。

新能源汽車,這個新興的概念已經在中國工業結出果實。去年12月,比亞迪推出了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新能源汽車??比亞迪FDM雙模電動車。面對金融危機帶給全球汽車業的變革和沖擊,比亞迪這樣的中國企業選擇「彎道超車」,試圖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先機。

事實上,中國工業從起步開始就蘊涵著自我創造的精神,盡管這條道路充滿艱辛、荊棘遍布。人們不會忘記,1956年,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被人們親切地描述為「用錘頭砸出來的」。

無數的「第一」,書寫著中國工業艱難創造的傳奇:1952年,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研製成功;1955年,中國第一輛拖拉機製造成功;1958年,中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研製成功;1961年,中國第一台1.2萬噸水壓機研製成功;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而當國門打開之後,引進、消化、吸收的技術不計其數。生物、航天、信息、環保等新興技術的突破,鋼鐵、紡織、煤炭等傳統領域技術改造,正在極大地改變著中國工業。

傳統產業已不再是舊日的面貌。2009年8月的一天,記者在山東兗礦集團興隆庄煤礦10301工作面看到,綜采隊長孫健全正在發布指令:「機尾全部聯動,採煤機送水,轉載機准備啟動……」他對記者說:「一個小時能產2000多噸啊!這些設備都是我們自己研發、設計、製造的,我們現在是遙控操作的『白領採煤工』呢!不光把技術賣給外國大公司,還到國外去幫助開礦。」

新興產業在不斷搶佔領先位置。一流公司做標准,二流公司做服務,三流公司做產品。中國開始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在2000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上,中國自主研發的TD成為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之一,也是我國通信業百年史上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准。2009年1月中國移動獲得TD牌照,目前已覆蓋全國38個城市。

而此時,在南方的無錫市,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感測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科技人員們,正在對繼互聯網、移動通信之後全新技術領域感測網進行攻關。他們要把感測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開辟出「感知中國」的新天地。

我們並不諱言創新能力還有很大差距,但決不停止追趕與超越的步伐。這代表著中國工業前進的方向和未來的希望。

在競爭中抓住難得的機遇,讓信息化為工業化插上騰飛的翅膀

2008年6月29日10時,在原信息產業部所在地北京西長安街和萬壽路兩個辦公地點,歷經10年的信息產業部牌匾被撤下,並更換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這一靜悄悄的更改標志著中國工業內涵的巨大變化。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正是中國工業由大變強的新出路。

事實上,中國的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從世紀之初就已經起步。「推進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不斷提高我國信息化水平,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

時針撥回到6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通信基礎十分薄弱。「我剛上班的時候,連電話都沒見過,想都想不到這輩子能開視頻會議,你和我隔這么遠能互相看見談話,變化太大啦!」接受記者視頻采訪的銀川市電信局退休老職工閆茂菊大媽說。

60年來,信息通信網路歷經從電報網到電話網,從模擬網到數字網,從國內網到國際網,從語音網到信息網的一次次跨越。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架構。

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正在越來越多進入到工業生產領域。南通振華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港口機械、海上裝備製造企業。走進廠區,新生產出的大型吊機一字排開。新研發的軌道吊格外搶眼,由於融入了信息技術,吊機實現無人駕駛。企業負責人說,這是一個新的嘗試,也將得到市場相關新聞:年中經濟形勢述評: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年中經濟形勢述評之四: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㈥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什麼時候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

簡稱「一五計劃」,是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而制定的,也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

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其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國的強烈願望。第一個五年計劃制訂後,對三大改造、基本建設、工農業發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貢獻,使得中國的近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6)我們工業才發展多少年擴展閱讀:

背景資料:

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工業化最初只是一種自發的社會現象,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

這種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老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容量的需求。同時,資本積累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工業化是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

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業化國家為實現人口自由流動和提供充足、廉價的勞動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會勞動組織系統。為此花費約100年時間。20世紀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化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目標。

工業生產的空間活動范圍在工業化不同發展階段具有較明顯的趨向性。初期時,工業生產活動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點狀分布),隨交通條件的改善而呈線或帶狀向外擴散。最終達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相對的均衡分布狀態。

工業化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伴隨大規模工業化而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大氣、海洋和陸地水體等環境污染,大量土地被佔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等,對社會、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生存,迫使各國對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某種限制和改造。

㈦ 為什麼人類發展了2000年才進入工業文明2000年的時間被我們用來吃干飯了嗎是什麼原因使人類開竅了

首先人類發展了不止2000年,而是「發展了」數百萬年才進入工業文明。

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甚至可以說人類有文明,都不是必然的事情。例如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澳洲大陸的土著、他們從1萬多年前發展到歐洲殖民者登錄的時候都還是原始的采獵型部落社會,但同期的歐亞大陸上的民族已經是後中世紀,歐洲人甚至已經准備進入工業時代了。

文明的進步來自於一連串偶然的思想進步,例如文藝復興、資本主義、啟蒙運動,不是能感知、能計劃去實現的。

人類已經發展了幾百年的工業文明,但是否能再上一階,仍然是未知之數。

㈧ 我國工業的起源以及發展歷史。。

18世紀英國出現工業革命,使原來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逐步轉變為機器工業,工業才最終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開始現代工業的發展階段。

20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以生產過程自動化為主要特徵,採用電子控制的自動化機器和生產線進行生產,改變了機器體系。

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進入80年代後,以微電子技術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導纖維、新能源、新材料和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和新興工業蓬勃興起。這些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工業生產的基本面貌。



工業的地位:

工業是唯一生產現代化勞動手段的部門,它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在當代世界各國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工業還為自身和國民經濟其他各個部門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為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提供工業消費品。

工業還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除此以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業的發展還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是逐步消除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推動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前提條件。


㈨ 中國工業與德國工業差距有多大

就工業來講我們在發展四十年估計能趕上今天的德國。什麼時候國產機床能被德國人買去用於軍工製造,什麼時候我們算就趕超了。不過現在我們的軍工用的是人家的二線機床,還是日本造的。

你不能要求才發展十幾年的年輕人和一個積累了幾十年的老手對打。我們才發展了多少年,德國積累了多少年。等著吧,憑著我們的人口和發展潛力,雖然現在有些方面還比不過他們。但超越他們只是時間問題。少吐槽多幹事,我們的征程可是星辰大海。應樹立質量強國的思想, 同樣的材料,做出的產品質量相差很多,必須縮小質量差距,不應追求物美價廉。

但是反而最害怕工業製造能力不是特別強的中國, 千方百計來制裁我們的發展, 所有的高科技不能出口 ,本質上是我們完成了工業化,也許製造質量不是特別強,但是我們可以製造 。就像你可以製造賓利我們可以製造比亞迪 ,高檔當然是賓利但是跑起來都是能跑120公里每小時 。

但是我們是後起之秀,我們的金融受國家監管,美國是不能輕易控制我們的。現在網路經濟和金融經濟抬頭了, 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所以我們一定要以美國為戒 ,千萬不要走美國的金融道路 ,一旦發生次貸危機那麼就是下個日本再也翻不了神。

㈩ 工業文明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多少年

工業文明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五百多年。工業文明是指工業社會文明亦即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是以工業化為重要標志、機械化大生產佔主導地位的一種現代社會文明狀態。
工業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創造性的文明。工業文明的優勢是規模化生產使人類商品迅速豐富,缺陷是對地球資源的消耗與污染也急劇加速。由創新所要求,工業社會中的知識增長也是無止境的。

閱讀全文

與我們工業才發展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8款奧迪a8多少錢 瀏覽:849
賓士水在哪裡加 瀏覽:718
買什麼工業機械能賺錢 瀏覽:952
寶馬x1油濾網在哪裡 瀏覽:482
榮威汽車屏幕太亮如何調節亮度 瀏覽:588
佛山的工業區分布的位置如何 瀏覽:374
賓士大g音響怎麼調節 瀏覽:179
賓士amg怎麼開省油 瀏覽:900
寶馬5系後排座椅頭枕怎麼調 瀏覽:464
海南省海口市有什麼工業 瀏覽:242
奧迪a6換油水分離閥多少錢 瀏覽:884
馬雲開的大眾汽車是什麼車 瀏覽:64
一汽奧迪24多少錢 瀏覽:532
寶馬x1屏幕怎麼 瀏覽:512
家用小排量汽車保險是多少 瀏覽:135
汽車過戶錢多久到賬 瀏覽:829
賓士s級有哪些顏值 瀏覽:100
汽車防護膜用什麼膠 瀏覽:628
太原工業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哪個好 瀏覽:846
小鵬汽車哪個生產車間比較輕松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