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蘇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好處

蘇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好處

發布時間:2022-07-08 03:51:51

1. 蘇州工業園區和高新區有什麼不同之處

園區更好一些。那邊工資待遇比高新區好一點,不過大同小異,不知道你想做的是什麼
園區是個老工業園區,各方面發展也較高新區更成熟一些,不過現在高新區發展也還不錯
園區主要產業 軟體 電子集成電路 醫葯 新材料產業

2. 蘇州工業園區有什麼好玩的

工業園區現在發展的也挺不錯了,不過我認為工業園區最好玩的地方還是在金雞湖那一圈,有摩天輪主題公園就不錯,還有李公堤那裡也是中心地帶,很多吃喝玩樂的地方,住酒店的話也有瑞貝庭公寓酒店,反正只要是去工業園區附近玩的話大多都是住在那裡。其他的就靠樓主自己開發了。

3. 蘇州工業園區怎麼樣

蘇州工業園區的第一座鄰里中心,出自園區設計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馮正功。為了讓鄰里中心真正成為居民休閑、活動和購物、消費的場所,設計團隊將整個中心規劃建設在河水之上,同時合理配置了學校、公園、購物中心等載體,相互呼應,又協調共處,贏得好評如潮。目前,園區每3平方公里就布局一個商業區,每5平方公里內就有一個鄰里中心。連前新加坡副總理陳慶炎看後都忍不住心生羨慕,贊嘆園區的鄰里中心比新加坡的「更漂亮、更完善」。
15年的高速發展,在農田上崛起一座國際頂尖開發區。蘇州工業園,易中天心中的「理想之城」,也是上百萬「老蘇州」、「洋蘇州」的「夢想之城」。
給高速GDP裝上「綠色過濾閥」
來到蘇州工業園,最令人心動的,不是那些傳奇般的財富神話,而是那一縷帶著微微甜味的清新空氣。
開發15年,園區至今還令人驚訝地保持著清新的水和空氣,這在開發區中不可想像。
不可想像的背後,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
蘇州市政協主席、原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金華回憶說,園區成立以後制定的第一個法規文件,就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一整套綠色發展理念。到園區投資的客商,第一道要過的就是環保關。15年來,被環保一票否決的項目有三百個,意向投資額累計超過20億美元。
隱形的紅線,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深植於園區企業CEO的心間。污染禁入—生態緩沖—雨污截流—集中供熱—垃圾處理,觸碰任何一道,就要「出局」。15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對區內300多家重點企業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式控制制,先後關停歷史遺留下來的80多家污染企業。
15年生態堅守,換來了中外人士交口稱贊的碧水、藍天和綠地。在全國所有開發區中,蘇州工業園創造了環保基礎設施全覆蓋、綠色鄉鎮全覆蓋、ISO14001貫標企業最密集等多個全國之最。2008年,園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7.1,高於江蘇省小康社會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目標值17.1分。
金雞湖畔諧奏新版「國際歌」
5月的一個晚上,蘇州工業園圓融時代廣場「世界第一天幕」步行街上,一位名叫艾哲羅的芬蘭籍伊朗人打著手鼓,唱起一曲評彈版《楓橋夜泊》。蔚藍的「天幕」下,過往行人紛紛留步,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藍眼睛、黑眼睛、棕眼睛,一起和著鼓聲輕輕吟唱。
就是這個「老艾」,十幾年前接到芬蘭總部派往園區的通知,心裡還老大不願意,總琢磨著早點調回去。誰知原本兩年的任期結束後,「老艾」竟然不走了,一干就是十年,幾年前退休了乾脆在園區定居下來,組建了一個「快樂家庭俱樂部」,去年還創辦了一個英語角。「老艾」說,他愛上了園區愛上了蘇州,一家子都愛上了這個美麗的東方城市。
在蘇州工業園區,3000多家外資企業和諧共存,2萬多名高科技人才激情創業,1.3萬名外籍人士快樂生活。東西方文明在此交匯與重組,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相融相親,最終成就了一個古今中外相得益彰的絕妙「洋蘇州」。
「在我們這個單位里,很難有說家鄉話的環境。」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說。園區管理機構中,所有工作人員都出國培訓過,30%是留學生。一個處,一個辦公室,往往就有來自幾個國家、幾個城市的海歸。
金雞湖東岸,有一處「地球學習村」——蘇州中學園區校。中西合璧的校園建築,三位有著不同海外教育背景的「海歸」校長,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在「雙語」氛圍中快樂成長。這正應了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美國人吳大偉的那句名言:「We are all family in SIP.」(在蘇州工業園,我們都是一家人)。
在園區,中西文明圓融共生,誕生了無數「人間佳話」。
原美國安德魯電信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柏邁高有段「相聲奇緣」。這個高大的美國人,自從來到園區就迷上了中國相聲,拜相聲大師馬季的弟子劉喜堯為師,做了「馬門弟子」。蘇州十年,柏邁高的相聲學會了幾十段,和不少笑星搭過檔,還登上央視。如今,這位中國通已經高升美國商會主席,但他還是念念不忘在蘇州工業園區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財富在這里,創業在這里,生活,也在這里。站在15年的歷史節點上,蘇州工業園區以其創造的非凡經濟成就和詩意的棲居生活,成為一個創業者嚮往、蘇州人自豪、外來客羨慕的「東方新歐洲」。

4. 蘇州工業園區比起其他區有哪些政策相對好一些啊

園區繳納公積金,比較有保障,其他區只是社保而且以後還取不出來,園區的公積金包括住房養老等,以後還可以還房貸,還能取出來,還有園區的單位不錯,環境也好

5. 我沒去過蘇州.我想知道蘇州工業園區里有多大.裡面是干什麼的

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32.7萬(常住人口72.3萬)。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自開發建設以來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中新雙方建立了由兩國副總理擔任主席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1994年至今,已先後召開十一次聯合協調理事會、十一次中方理事會,國務院八次發文,在目標規劃、管理授權、政策扶持等重大問題上給予直接指導和具體幫助,並明確「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園區先行,一時看不準的也可在園區試行」,為園區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發展環境。 多年來,園區開發建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超過30%,取得了GDP超千億元、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超千億元、實際利用外資(摺合人民幣)超千億元、注冊內資超千億元「四個超千億」的發展業績,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二位。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3.4%土地、5.2%人口創造了15%左右的經濟總量,成為了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09年,在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園區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0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7.5億元,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512.8億美元,其中出口241.6億美元,繼續保持了較大規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118元,分別增長了13.1%和12.6%,區域發展呈現「經濟持續回升、轉型步伐加快、民生更加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逐步回暖,園區經濟發展向好回升態勢更趨明顯,經濟運行呈現「高開」局面,外向型經濟指標明顯超過金融危機爆發前水平。今年1-6月,全區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3.4億元,增長30.1%;工業總產值1715億元,增長27.5%;新增注冊外資17.5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7億美元;實現進出口總額356.2億美元,其中出口162.7億美元,分別增長67.7%、5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2億元,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6億元,增長21.9%。 近年來園區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轉型發展初顯成效。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較早啟動轉型,初步走出了一條經濟增長、資源集約、生態和諧的發展之路。先進產業高度集聚,8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32個項目,全區投資上億美元項目達101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歐美項目佔比達49%,並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每年提高約2個百分點,去年底分別達到32.5%、63%,並形成「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綜合保稅區等一批新的功能亮點,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離岸外包產值分別約佔全國3%、17%和8.8%。發展質量持續提高,開展清潔生產、中水回用、節能降耗和綠色建築等循環經濟試點,萬元GDP能耗0.33噸標准煤,萬元GDP的COD、SO2排放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 2.創新活力顯著增強。 實施科教興區戰略,以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為主陣地,大力推進科技跨越計劃和「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創新資源日益豐富,國際科技園、生物納米園、創意產業園等創新載體建設集群推進,建成和在建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形成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10大國家級創新基地。創新功能加快完善,建成了IC設計、軟體評測等20多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擁有美國冷泉港會議亞洲分會等10餘個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集聚各類創投機構90多家,創投資金規模超180億元,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風險創投、產業投資、融資擔保資金扶持體系。創新主體快速集聚,擁有各類研發機構160個、高新技術企業384家,中科院創新工程三期—中科納米所揭牌投運並通過預驗收,全國第三個國家級創新園——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掛牌成立;2000多名海外歸國人才在園區工作,各類留學生創辦企業達250多家,創新型園區建設實現跨越發展。 3.東部新城快速崛起 。主動融入蘇州中心城市發展,高標准推進各功能板塊建設,東部新城初具雛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一開始就秉承「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與「執法從嚴」、「適度超前」的開發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標准實施基礎設施開發。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00多億元,動遷民房5萬多戶,集中建設了一批高標准源廠設施,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完善城市功能,國際博覽中心、科文中心、摩天輪等地標工程相繼建成,九龍倉、新鴻基等多幢超高層建築開始啟動,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機構142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13家,引進知名商業品牌20多個,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新的商業商務和文化中心。優化城市環境,以環金雞湖區域為重點,積極實施美化亮化綠化工程,累計新增綠地2800多公頃,綠地覆蓋率超45%,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 4.中新合作持續深化。 始終高舉中新合作旗幟,深入推進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被兩國領導人譽為中新合作典範。借鑒新加坡經驗取得積極成效,累計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學習培訓,編制現行規范有效文件103件,確立了全新的「親商、親民、親環境」理念,構建了「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制化環境,初步建立起「精簡、統一、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先行先試探索不斷加強,在物流通關、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和「唯一」,例如:全國首個中外合作辦學試點、首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首個SZV空陸聯程雙向通關模式、首個綜合保稅區、首個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試點等,較好地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功能。園區經驗加快輻射,國家商務部去年專門發文推廣園區發展和借鑒新加坡軟體經驗,「借鑒、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成為蘇州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三大法寶」之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江蘇省南北共建項目—蘇宿工業園開發初見成效,跨江聯動項目—蘇通科技產業園正式啟動。 5.各項事業和諧共進。 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針,統籌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加快推進老鎮區改造、新鎮區建設、社保並軌以及富民惠民等實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完成農村民房一次動遷,基本實現城市化。社會事業更趨繁榮,教育現代化水平躍居全省前列,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建立了以鄰里中心和社區工作站為依託的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開發建設成果惠及全區居民。黨的建設更趨加強,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型社區黨建工作,設立了「中心區—社區—企業」三級黨員服務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陣地活動」,基層黨建實現了「有效覆蓋」。重視廉政建設,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路,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標與土地公開拍賣等各項制度,有效提高了黨風廉政建設水平。 雖然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與國內外先進開發區相比,在不少方面還存在差距:如產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民生改善與社會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和城市繁榮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等等。 當前,園區進入了「實踐科學發展、塑造國際品牌」的重要階段,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按照中新兩國領導人指示和理事會要求,瞄準創建「生態、科技、物流、服務外包四個示範區」和「全國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園區之一」的目標,進一步深化中新友好合作,加快實施「四大行動計劃」(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生態優化),努力打造「三大高地」(產業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及早把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生態型、創新型新城區。 一是全力塑造先進產業品牌。始終把產業升級作為轉型發展的龍頭工程來抓,全面落實「3+5」產業規劃,推進製造業向高端攀升,堅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產業發展之路,加快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業體系。力爭形成液晶面板、集成電路、機械製造、現代服務業等4個千億級優勢產業,培育納米光電新能源、生物醫葯、融合通信、軟體及動漫遊戲、服務外包、生態環保等一批百億級新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度和競爭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創新品牌。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以培育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創新型企業為導向,加快推進開放優勢向創新優勢轉變。聚焦科技跨越計劃,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推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基地建設,加快打造生物納米園、光電產業園、創意產業園、服務外包產業園、環保產業園等一批新興產業基地,著力推進企業上市,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50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載體、6-8個百億級新興產業,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創新型領軍企業、30家左右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創新型科技園區。 三是全力塑造新城建設品牌。抓住蘇州建設「三區三城」的有利時機,積極融入中心城市發展,進一步優化城市設計、完善功能、豐富內涵、提升品位,加快城市轉型。重點加快環金雞湖金融商貿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陽澄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等重點板塊建設,全力打造服務外包經濟、總部經濟、金融商貿經濟、物流會展經濟、旅遊文化經濟五個特色現代服務業,力爭3年內服務業年均增速超30%,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進一步提升國際技術產業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終維護發展好中新合作優勢,與時俱進加強雙向學習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機制,鞏固提升園區項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艦」地位。充分發揮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機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強先行先試探索,努力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斷深化內部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科學發展考評機制,完善「精簡、統一、效能」的管理體制,弘揚「借鑒、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繼續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蘇宿工業園、蘇通科技產業園開發,不斷提升園區競爭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諧社會品牌。以社會民生為根本,積極探索城鄉一體發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對接、產業對接、建設對接、管理對接」的思路,提升區鎮協調發展水平。更加註重社會和諧,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積極塑造多元多彩、開放包容的園區文化,努力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間新天堂」。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居安思危、勵精圖治,與時俱進、爭先進位,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6. 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誰知道比較詳細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6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十二年來,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400多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8萬個。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80.7億元,比開發之初增長了50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1.5億元,增長200倍;進出口總額從開發之初的幾百萬美元增加到405億美元,其中出口192億美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超過2.8萬元和1萬元,均增長了5倍左右。
今年以來,全區幹部群眾按照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要求,統籌推進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與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區域經濟繼續保持又快又好發展勢頭。1-7月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115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5億元,增長31%;完成進出口總額277億美元,增長28.5%;新增注冊外資2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3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在較高平台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6%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30%左右的進出口總額。同時,每萬元GDP耗水5.8噸、耗能0.34噸標准煤,每度電產生GDP25元、工業產值90元,達到了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條高產出、低能耗、無污染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其主要發展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更加優化。近年來,我們積極創新招商理念,更加註重引進項目的質量和成效,稅源型項目、研發型項目、生產性服務項目以及高科技項目明顯增多。目前,全區累計引進合同外資25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9.6億美元,注冊內資863億元,形成了內資外資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從地區結構看,來自歐美的項目佔49%,日韓佔18%,新加坡佔6%,港澳台地區佔22%。從投資規模看,投資上億美元項目超過60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內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000萬美元,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85個項目。從產業層次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園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貨基地和晶元封裝測試基地,大型客車和晶元產能均居全國前三位。
2、創新能力日益增強。我們始終堅持把科技進步作為立區之基、強區之本,不斷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1)加快完善創新載體。先後組建了科發、創投、教投等國資創新投資主體,累計投入130餘億元,啟動建設了國際科技園(國家級軟體園)、獨墅湖高教區、生物納米園、創意產業園、中新科技城等各類科技創新載體200餘萬平方米,構建了市場招聘、獵頭招聘和上門招聘三大人才引進網路,引進中外一流高校10餘家、各類人才中介機構50多家。(2)加速集聚創新主體。先後建成了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火炬計劃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中國軟體歐美出口工程試點基地等6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獨立研發機構50多家,尤其是院省市共建的中科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機構正式落戶園區,標志著蘇州獨立的國家級研發機構實現零的突破。(3)持續優化創新氛圍。先後建設了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評測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一批創新功能平台;設立了總額超過30億元的風險創投、人才培養、中小企業創業擔保以及IC設計、軟體研發、動漫產業與生物、納米等領域的發展專項基金。目前,園區以佔全國十萬分之三的土地,創造了全國約3%的IT產值和16%的IC產值,汽車零部件和軟體外包銷售收入分別佔到蘇州市的55%和90%,高新技術產業利稅總額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3、三產發展後來居上。按照省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推進園區服務業發展「倍增計劃」,重點圍繞「金雞湖、獨墅湖和陽澄湖」做文章,先後投入200餘億元,興建了現代物流園、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生產服務設施60多萬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業街、金雞湖商業廣場等各類商業載體50萬平方米;相繼引進沃爾瑪、家樂福、世紀聯華等10多個知名商業品牌,入駐了美國普羅斯、日本通運等20多家國際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匯豐、英國渣打等20多家中外資銀行以及普華永道、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30多家知名專業機構,有力促進了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加快升級,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市新的現代商業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續提升。園區開發突出了「以人為本」理念,較好地體現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形成了較強的綜合環境優勢。(1)堅持規劃先行。從開發伊始,園區就編制了具有前瞻性的總體規劃,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和「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2)適度超前投入。先後投入300餘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按照「九通一平」標准,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3)高標准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積極打造生態園林城區,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累計新增綠地1700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超過45%,為區內企業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創業環境。目前,中新合作區就業人口已超12萬人,居住人口近10萬人,其中外籍人士超過8000人。
5、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園區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注重資源集約利用。積極探索「清淤、治水、取土、擴地」相結合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率先取消農村宅基地審批,大力推廣「零土地」招商,鼓勵各類建築向高層發展,多年來共節約土地近20平方公里。2005年,在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面積減少30%,中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到17億美元。(2)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牢固確立「綠色招商」理念,堅持環保部門「一票否決」制,努力從源頭控制污染項目進入。十多年來,因環保因素被否決的項目有200多個,累計合同外資超過11億美元。同時,率先在全國開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園創建試點,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3)注重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德治區」和「以人為本、重在建設」方針,通過「虛事實做」的形式,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統籌社會資源力量,綜合推進科教文衛、生態環保和扶貧幫困等各項實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鄰里中心為依託的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平安園區」,完善社會綜合治理網路,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創業環境。
6、富民工程優先實施。我們始終將執政為民和富民優先作為黨委、政府的第一責任,不斷加大富民強區、城鄉統籌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力度。(1)注重區鎮聯動開發。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目前,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還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2)加大就業創業扶持。重點實施「五個一工程」 (即建立一本IC卡就業管理台賬,強化一種技能培訓,騰出一批適應性崗位,培育一種創業致富光榮氛圍,探索一條股份合作、失地不失業的共同富裕新路子),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就業、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礎。目前,征地待安置勞動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崗就業,其中自主創業當老闆的超過5000人。(3)強化社會保障功能。建立了以預籌積累、個人賬戶為主,涵蓋醫療、住房、養老和失業救濟等各項社會保障的區域性公積金制度,健全完善了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統籌制度、征地農民保養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對社會和農村弱勢群體,建立了貧困幫扶制度,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目前,企業參保率已達100%,各類參保人員超過24萬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難有所助」。
7、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園區是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我們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1)加強了學習借鑒工作。累計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學習培訓,在規劃建設、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認真借鑒新加坡經驗,先後編制實施了68項新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確立了全新的「親商、富商」理念,建立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政府架構和對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系,形成了科學規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環境。(2)加強了幹部隊伍建設。在幹部選拔和使用上,採用公開民主途徑,堅持全員招聘、績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動態管理。目前,管委會機關幹部平均年齡36歲,研究生、博士生、留學歸國人員和擁有高級職稱的佔30%以上。(3)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針對開發區特點,我們特別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先後成立了園區外企黨委和私營個體經濟聯合黨委。目前,工委下設14個黨委、67個黨總支、304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1.2萬余名,基層黨組織建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4)加強了勤政廉政建設。注重黨章學習,強化「八榮八恥」意識,堅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養廉,以勤促廉」,標本兼治,著力治本。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路,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標等各項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設系統程度。

代表的娛樂設施去左案商業街一帶看看吧,好像還真的沒什麼。

7. 蘇州園區和蘇州工業園區有什麼區別嗎謝謝!

園區作為蘇州目前發展前景最好的一個地方之一,特別受大家歡迎。在旅遊方面,園區有最為出名的金雞湖和大褲衩;其次是園區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斜塘老街,這是在700多年的舊址上重建的,所以景色特別好;最後是園區的摩天輪樂園。

8. 蘇州工業園區有什麼好玩的

與有著數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蘇州古城相比,成立了13年的蘇州工業園區的傳統文化可謂蒼白、匱乏。為了改變工業園區就是文化沙漠的觀念,園區近年來致力於文化設施的開設與文化活動的開展。 無論是恢復修建重元寺、建設屬於園區的「鳥巢」(即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或積極爭取成為中國奧斯卡「金雞獎」的評獎基地,蘇州工業園區都傳達了使文化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願望。 園區是特殊的,因為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是歷史自然的沿革,但園區不是,它是一個政策的使然,也基於特定政策而發展成一個新城區。中新兩地決定成立園區時,原來的房屋全拆遷了,目前園區數十萬居民都是「新移民」。這是我們文化的特點—移民化,非常年輕而且很國際化,我們的文化(產業)要根據這個特色來做,這方面目前還在慢慢地積淀。 2007年10月開幕的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以及2008年1月17日才開光的重元寺,就是園區重點發展的兩個人文景點。科文中心的總投資近17億元(人民幣,約3億4000萬新元),佔地面積近14萬平方公尺。這個用了兩年半建設的中心,擁有1200個座位的大劇院,可容納500人邊用餐邊看錶演的演藝餐廳、電影城以及商業中心,未來還要建設科技展館和藝術展館。該建築秉承了中國國家大劇院(「鳥巢」)設計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的設計理念,集合了「一顆珍珠、一段牆壁、一座園林」。 目前坐落在陽澄湖畔的重元寺則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據了解,其原址上如今只剩下一間破舊不堪的偏殿。重建後的寺廟佔地200多畝,寺內最引人注目的是33公尺高的觀音像,為中國最高的室內觀音像。 此外,金雞獎評獎基地也落戶園區。園區打算在科文中心內設立金雞獎展示館,也考慮建草鞋山文化展館。草鞋山遺址位於園區唯亭鎮陽澄湖南岸,相傳為春秋時期吳國國王余昧的墳墓所在地,後被確認為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方之一,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 一個開發區、新的城區的魅力不光在於樓房的建設,也在於有沒有內涵、有沒有經常主辦文化活動。在全國開發區當中,蘇州工業園區走在最前面,希望我們的文化與經濟相匹配,我們的經濟是一流的,我們的文化也是。

9. 蘇州工業園帶給中國什麼

中國政府再次與新加坡政府攜手。天津「生態城」是緣於中新蘇州工業園的成功。1993年,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向中國政府提出創立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的時候,他說,那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合作項目。 吸引外資,引進技術和創造GDP 固然重要,經過園區現代管理歷練出的一批的黨政幹部成為這個園區的另一種價值體現。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里,一些曾經參加過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的中共官員的擢升引人矚目。 在2002年至2004年擔任過蘇州市委書記的王珉連升兩級,繞過中央候補委員這一台階直接升入中央委員會。今年57歲的王珉在2002年接掌蘇州以後連續被提拔,至今已有了吉林省長和吉林省委書記的閱歷。 王珉以前的蘇州市委書記陳德銘也獲得晉升,成為中央候補委員。58歲的陳德銘擔任過蘇州市委書記、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在離開2002年蘇州後,先後被擢升為陝西代省長、省長,現職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現任江蘇省省長梁保華是又一名有「蘇州工業園背景」的中共中央委員,62歲的梁保華在90年代擔任過蘇州市委書記,以後升為江蘇省委副書記、副省長,在2002年就任江蘇代省長,2003年任省長。梁保華、陳德銘和王珉這三任蘇州市委書記的經歷,讓蘇州獲得「省長搖籃」的美譽。 管理經驗的移植之外,蘇州工業園不止一次地成為金融創新的試驗基地。 在國務院近期批准籌建總規模高達550億元的五家產業基金中,中新高科產業基金,重點就是投向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

閱讀全文

與蘇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好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減配在哪裡看 瀏覽:971
賓士的esq在哪裡 瀏覽:770
工業園區准入節能規劃公司有哪些 瀏覽:512
煙台昌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在哪裡 瀏覽:125
奧迪q5後面怎麼吹暖風 瀏覽:770
工業互聯網跨界農業怎麼樣 瀏覽:798
奧迪哪個系列有天窗 瀏覽:39
寶馬車從沈陽運蘇州要多久 瀏覽:706
汽車噴漆砂眼是什麼原因 瀏覽:620
汽車加氣站歸什麼部門監督 瀏覽:194
成熟工業園如何實現工業40 瀏覽:92
寶馬車門裡面拉手怎麼蓋上 瀏覽:767
如何製作簡易汽車限速器 瀏覽:802
汽車空調泵管道如何清洗 瀏覽:739
汽車大燈黑膜哪裡有賣的 瀏覽:566
12年福建賓士製冷劑加多少 瀏覽:567
奧迪a5首付30萬月供需要多少 瀏覽:631
電動汽車如何擴裝續航鋰電池 瀏覽:740
奧迪s4怎麼刷馬力機 瀏覽:63
奧迪a7銀色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