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又一個倒下了,這個浙江汽車品牌被申請破產清算
前不久,華晨汽車集團突然宣告破產,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曾有王牌產業華晨寶馬的華晨汽車集團也有被破產的一天,那處在行業下游的企業又能好到哪裡去?
除此之外,一汽夏利、長豐獵豹等處於邊緣掙扎的車企,聽聞此消息顯然也是「後背陰涼」。未來命運何去何從,我們也將持續關注。(文/青檸;審/塵外孤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2020年,這些汽車品牌已經倒下了,剩下的會是誰
?2019年,國內房地產市場開始充斥著大量房企破產的傳聞。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有330家房企相繼破產,主要分布於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群。
所謂風水輪流轉,明年到你家。2020年,比房企更難的要數汽車行業了。
除此之外,長江汽車近日公開招募投資人進行破產重組;韓國雙龍汽車也於12月21日提出了申請破產管理。而賽麟汽車、拜騰汽車、前途汽車、華泰汽車等車企也是名存實亡。
下一個出局的又會是誰?(文/青檸;審/塵外孤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已停產國產車品牌有哪些
已停產國產車品牌有漢騰汽車、中華汽車、東南汽車等。
1、漢騰汽車目前市場已經停售,這個品牌其實就是學到了眾泰的模仿精髓,生產的車型高端感十足,但自身的質量卻很容易出現問題,像車身生銹,異響,發動機滲油等,導致年度投訴量經常榜上有名。目前品牌情況已經處於停工停產狀態。
2、中華汽車目前市場已經停售,說起中華汽車你們肯定會聯想到華晨這個品牌,畢竟人家有寶馬技術在身,但是別誤會,在中華這個品牌上能用到的都是寶馬淘汰掉的技術,前期開的是國產車,後期維修保養,卻是寶馬的價格兒,最近13次登上了被法院催收款名單,因為19年銷量5萬輛,卻還凈虧損了十個億,現在一身的欠款,這樣的車企實力實在不敢恭維。
3、東南汽車目前市場月銷量僅有的幾百台,東南汽車就厲害啦,現在造車用的是30年前的三菱老舊技術,而沒有核心技術的東南。汽車發動機故障率極高,三天兩頭就有可能要維修幾下,技術老舊,再加上各地的經銷商少之又少,導致這個品牌的日子也是越來越難混下去了。雖然以前的老菱帥質量穩定抗造,但那也是以前的技術了。
㈣ 多家車企已經宣布退出,弱勢品牌生存困難紛紛倒下
隨著銷量持續下滑,中國 汽車 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眾多不利因素影響下,車企利潤大幅減少甚至虧損成為普遍現象, 汽車 市場面臨嚴峻考驗。損失100多億利潤的上汽集團認為,「從行業格局看,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弱勢品牌面臨淘汰出局」。
2019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高達9.3%,連續兩年陷入負增長。作為國內最大的 汽車 集團,上汽集團日前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全年共銷售 汽車 623.8萬輛,同比下降11.5%;實現凈利潤256.03億元,同比下降28.90%,損失了104億元;而扣除非經營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15.8億元,跌幅更大至33.41%。這是上汽集團自整體上市10年來,首次年度利潤下滑。
上汽集團在行業格局和趨勢分析中認為,隨著經濟下行和市場增量的逐步放緩,中國 汽車 市場正步入存量競爭的新階段。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我國宏觀經濟和 汽車 市場將面臨階段性的嚴峻考驗,預計2020年國內 汽車 市場銷量在2290-2380萬輛,同比下降8.1%-11.6%。而從行業格局看,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弱勢品牌面臨淘汰出局。
此外,上汽集團將2020年度目標下調至600萬輛,該公司稱,面對國內車市的超預期下行,公司深感挑戰加劇、壓力陡增。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團累計銷售新車67.9萬輛,同比減少55.71%,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家主要合資企業均出現大幅下跌。
根據中國乘聯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非常時期,車市「馬太效應」更加突出,集中度越來越高,如今年3月排名前15廠商單月銷量累計份額佔比達77.3%,比同期增長5個百分點;一季度累計銷量份額為77.7%,比同期增長4個百分點。
意味著,其餘國內百多家乘用車企所佔的市場份額僅22.3%,弱勢品牌地位更加危險,隨時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翻看2019年銷量跌幅超50%車企名單,這些車企或許在未來實現逆襲,但更多的是可能逐漸退出市場,成為 歷史 。
比如長安福特,2019年累計銷量跌至18.2萬輛,同比下降51.8%,已經進入生死存亡時刻。隨著新產品的陸續投放,以及進一步加強市場營銷,長安福特仍有止跌回升的可能。今年1-3月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30456輛,同比下滑17%,跌幅低於乘用車市場整體跌幅的40.8%。
而由於銷量嚴重下滑,鈴木已經退出國內合資車企,另外還有兩家合資企業成為 歷史 ,弱勢品牌退出,強勢品牌集中的趨勢將會持續。
長安PSA合資八年後於去年底宣布解散,長安與PSA股東雙方均出售了所持有合資公司的全部股份,該公司運營的是PSA集團旗下的DS品牌 汽車 。
東風雷諾也確認成為 歷史 。4月14日東風 汽車 集團內部公告顯示,經公司和雷諾雙方友好協商,簽署不具有約束力的備忘錄達成初步意向,雷諾擬將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 汽車 集團,東風雷諾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同時,國內30萬雷諾車主的售後服務將由現有的經銷商網路以及東風日產經銷商網路維持。而東風雷諾工廠將在東風接手後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成為東風智能製造生產基地。
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底,2016年推出了科雷嘉和科雷傲兩款國產SUV。2017年至2019年,東風雷諾銷量斷崖式下滑,從7.2萬台跌至1.86萬台。
另一家法系車企的神龍 汽車 ,也面臨生存危機。神龍 汽車 雙品牌——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2019年累計銷量僅11,54萬輛,同比下滑54.5%;受武漢疫情影響,神龍 汽車 今年一季度銷量跌至6385輛,同比下滑81.6%。
其餘包括北汽銀翔、比速 汽車 、華泰 汽車 、獵豹 汽車 、力帆 汽車 、觀致 汽車 、海馬 汽車 等,都遭遇了銷量急速下滑,公司經營危機的困境。對於這些邊緣品牌,車市寒冬及疫情打擊下,生存更為艱難。
業內人士稱,「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幾百家整車廠,現在無論是自主、合資還是外資車企都共同面臨市場考驗。市場淘汰是公平的,這也有助於中國 汽車 產業的兼並重組,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改變。在這一背景下,沒有品牌、核心技術、資本的車企,都將紛紛倒下。」現階段 汽車 行業最重要的是改變,一些品牌的倒下已經無法避免。
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弱勢品牌面臨淘汰出局。長安鈴木、長安PSA、東風雷諾後,誰又會是下一個?
㈤ 又一國產車面臨停產90天銷量為0,車標讓人看了不敢相信
?如今的汽車市場可謂十分的艱難,再加上年初疫情的沖擊,讓許多汽車品牌都陷入了困境。
連合資品牌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那麼我們國產汽車遇到的困難也可想而知,更不用說國產二線品牌,已經是走向了瀕臨倒閉的邊緣,很多二線國產車已經在街上看不到他們的蹤跡。今天有車妹就來聊聊同樣面臨危機而將停產的一款汽車。
綜上所述,哈弗H8雖然總體上有比較強的產品力,但由於品牌度不夠,價格也不合理,而且曾連續兩次推遲上市,影響了後期的銷售。與之相比H9的優勢就更為明顯,因此H8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中國已經倒閉的國產汽車品牌有哪些國產停產的車品牌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論是在哪一個領域里,只要自己不夠出色,那麼就會被市場淘汰掉。其中汽車市場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車型都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下面就來看看中國已經倒閉的國產汽車品牌有哪些?㈦ 眾泰新能源破產清算「鐵牛系」相繼倒下 應建仁汽車夢碎
而是鐵牛集團投資的另一家汽車品牌,地處江西上饒的漢騰汽車,今年以來也被曝出欠薪和停產的消息。由此看來,無論是直接控股或者投資的汽車品牌,應建仁的「鐵牛系」汽車幾乎全軍覆沒。
對於同樣處於破產重整的鐵牛集團來說,應建仁能否從汽車領域遭遇的最大挫折中緩過來,仍充滿未知。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缺乏核心技術才是「鐵牛系」汽車無法撐過行業變革期的痛點所在。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應建仁17年的汽車夢就只能畫上句號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除了\"修不好\"的漢龍汽車,這些車企今年也倒下了!
今年是個不講武德的一年,有幾家車企大意了,沒有閃,於是就被打趴了!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編輯|掃地僧
㈨ 十大汽車自主品牌,誰會成為最早掉隊的那個
首先我們先要明白的是,十大自主品牌究竟是誰?從銷量和聲望來看,長安、長城、吉利、奇瑞、比亞迪、北汽、廣汽傳祺、上汽、華晨位居前列。
現在中國車市已經進入了淘汰賽,鈴木、菲亞特等品牌事實上已經退出了中國市場,參照美國市場的經驗,未來的中國市場可能只剩下5家左右,大致認為是長安、長城、比亞迪、吉利、還有一家大家來猜猜吧!反正,掉隊的會比堅持下來的要多得多。
我想第一個掉隊的可能是東北的華晨,因為除去寶馬的合資公司,華晨還剩下什麼呢?前端時間,傳聞寶馬要增加在合資公司中的股份,一下就將華晨的股價下挫了20%;雖然合資雙方出面否認了這一傳聞,這並非不可能的,因為現在距離乘用車合資股比全面放開不到5年了。
華晨轎車就是中華 汽車 ,事實上它也曾經輝煌過,十多年前中華駿捷推出時是多麼轟動;中華V3在2016年的時候,是重現了零幾年的輝煌,一度排進前10,月銷過萬。可惜好景不長,銷量直線下降,中華旗下有不少車型,可被人記住的沒幾款,中華不排除像金杯一樣的事故。金杯 汽車 被華晨一塊錢賣了一半股份給雷諾,從此打算躺著掙錢了,但雷諾在中國也是個弱勢品牌,這錢能否掙到還有待觀察。
北汽的日子也很不好過,除了BJ品牌能走差異化外,其它板塊舉步維艱,紳寶、銀翔等品牌已經放棄。不論是轎車還是SUV,北汽都缺乏競爭力,沒有拳頭產品難以在市場上生存,這也是北汽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尋求改變,只能被市場淘汰。
其實,北汽的問題跟華晨有點類似,全靠合資公司「輸血」,這註定是不 健康 會倒下的。
從表面上來看,北汽集團今年再一次進入世界500強,位列第127位。這看起來形勢是一片大好,然而,北汽集團90%的利潤都是來自於合資品牌,而自主品牌則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如果沒有推倒重來的改革,北汽可能會堅持不下去。(鹿鼎記)
很多人認為是一汽這個「長子」最先掉隊,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的。畢竟上層把徐留平調到一汽,為的就是挽救這個內部盤根錯節,日漸頹落的企業。而且徐留平上任後已經開始真刀真槍的幹了,所以說一汽應該不是自主品牌最先掉隊的那個。雖然說一個企業的發展,不能擾希望寄託在掌門人一個人身上,但畢竟掌門人的思路對於企業發展還是有著很大影響的。
我估計被北京這座城市護在手掌心的北汽倒是有可能,不信你往下看。北汽的自主品牌現在有多差呢?我們來看銷量。8月份剛剛出爐的還熱乎呢,轎車系全部崩盤,紳寶D50銷量已經跌倒58輛。是的,你沒看錯!而且從1月份到現在一直都在100輛左右徘徊,估計是起不來了。再來看看SUV領域,紳寶X25、X35、X55以及X65都在連續下滑,在國內SUV如此火熱情況下出現如此大面積的跌幅也是難得。
北汽集團今年再一次進入世界500強,位列第127位。這看起來形勢是一片大好,然而,北汽集團90%的利潤都是來自於合資品牌,而自主品牌則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可以說,北汽自主品牌現在是舉步維艱,長此以往的話,你覺得它能不掉隊嗎?
北汽自主品牌在市場上的不景氣,在一定層面上反應出了產品上問題,不論是轎車還是SUV,北汽都缺乏競爭力,沒有拳頭產品難以在市場上生存,這也是北汽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尋求改變,只能被市場淘汰。
自主十大 汽車 品牌,那先來看看主要的自主品牌,大氣一點,說中國品牌,由北往南說。
東北的 汽車 主要是華晨系和一汽系,華晨轎車就是中華 汽車 ,中華 汽車 在2016年的時候,是重現了零幾年的輝煌,小型SUV中華V3一度排進前10,月銷過萬。可惜好景不長,很快便與江淮和幻速的S3一樣,人氣不在。其實中華V3是裡面最好看最大氣的一款車,但進入2017年後,既不降價,也不加配置,帶ESP的手動擋一直在7.77萬左右。今年改款後,失去了原來寶馬的韻味,性價比也不足。而新發布的轎車H3,外觀大氣,可惜上有吉利帝豪,下有吉利遠景,沒口碑的車很難成為爆款。但是中華 汽車 應該不會倒,只要有機會,有變革,華晨是可以復盤的。就怕金杯身上的事再次重演,那就無葯可救。金杯 汽車 被華晨一塊錢賣了一半股份給雷諾,從此打算躺著掙錢了。
一汽的情況大家都了解,一汽雖然不給力,但是用心發展的嫡子一汽奔騰還是可以看,而且國家和整個集團也重視,小虧幾年,到時候是和長安東風合並,還是獨立發展,都不好說,但肯定不會,上汽廣汽都能發展起來,一汽也可以。夏利就看緣分了,新車要出來了,如果又是作死的價格,那就只有去死咯!
接下來就是北京了,北汽旗下有紳寶威旺幻速三大品牌,除了幻速外,其他的都不太好,但是他們把新能源做起來了,倒不倒得看國家的意思,但是的確可有可無。
河北的長城不會倒吧。河北還有中興,也沒啥問題,搞皮卡的,拍個第三或第四,前面是長城,江鈴,東風。
感覺國企都不會倒,就說說民企吧。國企中的江淮,東風風神,海馬等是比較危險的。江淮由商用車撐著,瑞風系列也可以,就靠SUV的S3和S7能不能大賣,曾經出過生銹門,轎車還是依舊一潭死水。上汽廣汽長安不用多說,本來就發展得很好。
好了,我感覺中國可能倒閉的車企,首先是夏利,其次是華泰,黃海等小規模民企,然後是海馬等不見起色的小國企。力帆 汽車 是上市公司,某一天放棄 汽車 業務也是有可能。夏利現在月銷量才幾千,像個皮卡車企了。
卡威 汽車 ,斯威 汽車 等不常見的車,還是蠻危險的。湖南的獵豹憑借著CS10一步就登天了,CS10基本上月銷1萬輛,售價還是十多萬,而車企本來沒多少研發費用。所以在我國,目前看來一切都有可能。快倒閉的車企,熬過幾年,也許就活了。去年有陸風和眾泰,今年這不是有獵豹么。
在乘用車領域·已經沒有十「大」品牌的概念
現階段自主品牌共計有一百餘個(涵蓋部分主機廠的子品牌),似乎任何一個 汽車 工業足夠成熟的國家都不會有這么多的品牌。這句話的潛含義是現階段中國 汽車 工業體系似乎還不夠成熟,或者說將將達到成熟的標准但還沒有開始優勝劣汰的品牌優化模式。
這里所謂的「優化」指相關文件中提及的【扶優扶強】,指加速淘汰研發能力較弱或已經停滯不前,單純依靠營銷或低價格沖擊C端市場的沒有價值的企業。拿出這部分市場份額給養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更多的優勢資源自然能夠讓優質車企以更快的速度成長。在這種模式中哪些企業會被淘汰,哪些品牌能成為強者呢?
民營車企
很難再有更多了。原因很清晰:比亞迪 汽車 提前幾乎17年開啟了 汽車 電動化變革的儲備,在大部分車企一心撲在燃油車的階段,該企業全面布局了動力電池、電動機、IGBT模塊的生產研發。
至今已經是具備新能源 汽車 核心三電技術,相關電控程序,內燃機與變速箱等核心總成研發生產的全能型企業,是全球唯一一家如此全面的車企,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打破IGBT海外壟斷的企業。所以比亞迪必然會未來國產 汽車 的王者,但如果放棄主機廠身份全面轉向供應商的話,也許吉利和長城 汽車 會各佔半壁江山。
吉利 汽車 的人設就像是合資品牌中「兩田+大眾」,營銷能力非常之強大,在技術層面也不能說沒有建樹;只是作為自主品牌總還能拿出更多的誠意,產品的價格定位自然也是更加合理的。所以吉利是想當然能夠熱銷的品牌,單純的技術研發型車企不見得會比吉利這種能夠兩開花的車企更有前景。
長城 汽車 多少有些「JEEP+福特」的味道,在SUV和ORV兩大車型領域已經有足夠穩的人設,即使產品可能有些瑕疵也很難撼動其品牌地位;WEY·坦克300的推出更是讓人設站得更穩,所以在兩大陣營中長城能立於不敗之地。
重點是長城 汽車 又是皮卡車的銷量冠軍,而近三年連續加速的皮卡禁行解除,以及反光條和放大號不再對皮卡進行要求。這些利好信息基本是為長城 汽車 量身定做,加上長城 汽車 還有些混合動力技術儲備,所以未來也是不可限量的。
「汽字頭」陣營
這些車企的自主品牌有沒有競爭力呢?似乎只有極少數還行,比如長安 汽車 和廣汽傳祺,剩下的即使還有些銷量也翻不起波了。
原因很簡單:優秀的自主品牌多以民營 汽車 為代表,其面對的競品是上述車企的合資品牌,說白了就是技術水平和格局可能就不再同一等級,所以並沒有什麼可比性。未來的自主品牌應該為比亞迪長城吉利三大品牌為代表,其次汽字頭車企形成聯盟性質的企業,新勢力品牌成為另一大陣營。
歡迎留言討論,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一汽失去的15年
少帥竺延風
准確的說,一汽收購天津 汽車 之前,除去一汽大眾,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商用車製造企業。解放貨車占據了其出貨量的多數。彼時的國內還是三大三小格局,乘用車市場規模還未擴大,甚至還未超過商用車市場規模。加入WTO以後,家轎市場的騰飛已是板上釘釘。具有超前眼光的車企業領導人,都在布局乘用車市場,東風和上 汽車 紛紛摩拳擦掌,准備大幹一番。
過去的十五年,一汽經歷了4任掌舵人。竺延風主導了「天一大重組」,一汽拿到了經濟型轎車市場的船票,占據了行業的龍頭地位,那是一汽的黃金時代。也是少帥最意氣風發的時代,為其以後步入仕途奠定了基礎。
一汽徐建一
其繼任者徐建一治下的一汽,「不顧一切干自主」成為了當時最大的特色。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其500億的紅旗復興計劃,成為了坊間黑紅旗黑一汽的一個梗,每談紅旗必提500億。在其主政下推出的歐朗品牌,成為了最短壽的自主品牌,早已被集團放棄。在其主政期間,一汽的市場份額先是被胡茂元領導的上汽集團超越,再被徐賓士下的東風 汽車 超越。紅旗H7推出以來,市場反應平平,銷量見底,給紅旗復興蒙上了一層陰影。2012年,在一汽最擅長的商用車領域,解放的銷量竟然跌出了行業前三。在國內自主品牌節節攀升時,那個曾經作為自主 汽車 標桿的一汽奔騰也是節節敗退。彼時的一汽,第一 汽車 的光環漸漸暗淡,頹勢難掩!不斷有退休老員工舉橫幅抗議,他們為一汽的蹉跎歲月憤懣不已。最終徐建一被抓,所有的憤怒達到頂點。
央視《巡視利劍》
建一被抓後,徐平北上繼任一汽集團董事長。在兩年時間內,穩定了一汽集團的軍心。此時的一汽,頹勢仍在繼續,紅旗品牌進入寒冬,甚至不再公布銷量。奔騰品牌盡管有B30的上市,銷量依然節節敗退,由此導致一汽轎車的持續虧損。為盡快實現一汽轎車的扭虧為盈,同時也為更好的發展紅旗,徐平將紅旗品牌從一汽轎車剝離,同時成立解放、紅旗、一汽品牌三大事業部。
震驚車界的二徐對調
作為共和國長子,高層顯然不願看到一汽從此一蹶不振,其肩負的政治意義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使命,都決定了一汽是一個不能倒的企業。中組部親自點將,長安 汽車 董事長徐留平北上一汽!自此一汽進入徐留平時代,也為15年來的蹉跎歲月畫上了句號。
但是,我依舊不認為一汽會是掉隊的那一個。在中國 歷史 上,從來沒有哪個企業向一汽一樣,擁有巨大的政治意義,其本身就象徵了中國 汽車 工業的發展史。更何況一汽關繫到東北振興,關繫到中國 汽車 產業政策的成敗,國資委和中組部絕對不會讓一汽倒下。一汽可以說是一個不會倒不能倒的企業。
我認為最先掉隊的會是背景不深,資源較少的奇瑞和江淮 汽車 。 汽車 產業是一個集資金、技術、政策、勞動力於一身的高端製造業。隨著中國車市競爭的加劇,像奇瑞和江淮這樣的企業,逃脫不了銷量下滑,虧損,兼並重組的命運。在此立貼為證,10年後便可知曉。
說實話我還是希望一汽垮掉……用人民的資源,造的啥子手推車,還有北汽那個龜兒子也是傻叼……不靠合資和天朝大佬支持早就跪了,恨鐵不成鋼……不說了我先把我的紳寶和奔騰修好了再接著說……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十大 汽車 自主品牌是哪些?長安,長城,吉利,奇瑞,比亞迪,北汽,廣汽傳祺,江淮,眾泰,上汽。
以前在車企上班的時候討論過另外一種問題,就是這十大經過大浪淘沙最終剩下五大的話,會剩下哪幾家?最終我們一致認為長安,長城,奇瑞,比亞迪,吉利會留下來。
至於最早淘汰的我想應該是眾泰了。這是一家相當魔性的車企,感覺他們已經不滿足於賣車了。從毫不相關的變形金剛限量版,閃瞎我鈦合金眼睛的黃金水晶限量版再到毀我三觀的12 星座 限量版,從今年來看,半年10.6萬銷量的成績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奇跡。如果眾泰不掌握一些核心技術,單靠模仿或者噱頭,極有可能被力帆,東南等後來者擠出前十。
奇瑞是民族 汽車 工業的未來。靠外表花里胡哨的博取公眾眼球的,遲早要自取其敗,唯有專注於發動機、變速箱、地盤和新能源技術研究的車企最終才有可能在 汽車 領域取得一席之地,嘩眾取寵者落敗只是時間問題。敢於把自己的產品拿出來在各大平台測試的,說明對自己的產品能力是有十足的信心的,沒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做支撐,誰也沒有這個膽量,那不是自取其辱嗎?測試結果也有力的證明了自己的努力。希望奇瑞堅持自己的道路,不要迫於輿論壓力改變堅持潛心正向開發的研究,工程師領導者最終贏得市場的認可也只是火候的問題。另外,比亞迪最近幾年安靜下來了,我想也是崛起的前奏,希望有重大突破……
期待名族 汽車 工業正真崛起!
東風風神的,因為東風風神的車子完全是靠著這四個字才成活的,軍工品質,然而實際上,質量非常的差,售後非常不好,買新車的時候,有問題去找他,售後態度不好,但是又不能得罪,我就有一輛東風風神的車,開了兩年半,貸款還完之後,立刻就賣了,車子的質量太垃圾了,貶值的還非常快,不要說什麼愛不愛國,辛辛苦苦掙點錢都不容易,就是想買一輛節油的好 汽車 ,買了兩年半,不是這里壞就是那裡,不是有異響,就是小毛病,我這輩子都不會買國產車,白送我都不要,也不是我清高,我真的挺不容易的,好不容易存點錢買輛車,問題不斷,本人的車子,現在在武漢市漢西二手車市場,車牌號鄂A 68U1,像東風風神這樣的車,過不了幾年就會被市場刷掉,一個真實東風風神車主的血淚史啊,
這個問題要從各車企的長遠規劃去分析,近期的SUV布局,長遠發展的新能源。十大車企誰都不想掉隊,未來的發展趨勢他們也很清楚,肯定都會不遺餘力的搶占市場先機。如果現在說誰會掉隊,可能為 時尚 早。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