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9盤點|4S店VS體驗店,誰才是賣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編者按
2020年在寒冬中正緩步走來。在經歷了去年補貼退坡、市場負增長後,今年市場向何處去正在成為最大的猜想。即日起,第一電動網推出2019年終盤點和2020年初展望系列,意在通過一系列關鍵詞的梳理,對2019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系統性回眸和前瞻。
都說北京是個大農村,這一點對於家在三環里的趙先生而言,體會格外深刻。「如果不是要買車,我可能都不知道北京有那麼多偏僻的地方。」
2019年5月,趕在新能源補貼退坡前夕,趙先生在西三旗的一家4S店內,購買了一輛幾何A。
「期間我在網上做過對比,本來是想多去幾家實體店再詢問一下,但實在是離市區太遠了。」根據趙先生的表述,第一電動網打開了地圖,對北京地區的「幾何4S店」進行了搜索。
果然如他所言,排在前幾位的4S店,分別位於大興區黃村、豐台區張儀村、昌平區東三旗,以及海淀區西三旗。
不只是造車新勢力,想要在4S店內開展其他業務的,還有傳統主機廠。
2019年6月30日,長城汽車首家品牌體驗中心正式開業。據介紹,緊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的長城體驗中心共設有三層,13個功能區,不僅包括車型展示、金融保險、售後服務等傳統區域,還包括籃球場,咖啡廳,以及智能體驗等功能。
就連擁有百年歷史的寶馬,在賣車的地方也增加了額外服務。比如在大眾點評之中,有關一家寶馬4S店的所有評價中,提到最多的竟然是其提供的午餐味道不錯。
未來誰將是主流?
當被問到未來體驗中心會否成為大趨勢時,李金勇不易察覺地露出了一絲不屑,「看看造車新勢力的成績單就行了。除了蔚來、威馬、小鵬三家,其他約等於沒有銷量。」而在他的眼中,「威馬是傳統店面,小鵬也已經開始招經銷商。」
「這種體驗店模式,高端可以有兩家,不會成為趨勢。」最後,李金勇還擲地有聲地表示,「渠道,永遠是汽車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
關於體驗店的模式,傳統4S店代言人幾乎給出了一票否決,但這些店面的建立者卻有著不同意見。
蔚來北京城市公司總經理浦洋認為,在現階段,這種開在商場里的零售店是更有效率的。
他認為,像寶馬和賓士這樣的品牌,不僅辨識度高,而且旗下的產品很多,所以它們在線上廣告和線下店面方面的投入比較大。「像我們這樣的年輕品牌,產品的社會認知度還沒有那麼高,但是在網上的話題性卻很高,很多用戶需要到線下來驗證這種討論,所以這樣我們獲取用戶信息的效率也相對高。」
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產品都比較少,「像我們只有兩三款產品,這樣的小店效率也會更高。」
同時,浦洋還認為,建設大型4S店的目的是為了售後,從這個角度來看,蔚來採用銷售、售後和交付分開的方式同樣也更加高效。
「現在我們100%的用戶都會回到蔚來的服務中心接受服務,而我們採取上門取車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將服務中心建立在離城區較遠的地方。」他認為,這樣不僅地租的成本減少了,同時像是門店裝潢和精緻服務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了。
而且從品牌自身來看,小型體驗店的模式同樣更具優勢,可以減少很多無謂的競爭。「賓士4S店的競爭對手不是寶馬,而是另一家賓士4S店。」
盡管在浦洋心中,體驗店的優點如此之多,但作為年輕品牌的代言人,他仍然表現出了謹慎與謙虛的一面。「但不排除將來如果我們的產品更多了,品牌認知度更好了,我們也會建立大型4S店,只是現階段這樣的方式效率會更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4家車企破產,龍頭經銷商集團關了31家4S店,車市進入寒冬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
11月份還沒過去一星期,整個汽車行業的輿論圈子儼然被知名車企重組、停擺、出售股權等新聞承包了。
1-4日,包括華晨、北汽、恆大、長江等在內的4家車企6次曝出不好的消息。
但這樣的廣匯,卻在疫情之後陷入了利潤下滑的困局,整體狀況也受到資本市場和汽車行業的共同關注。
業績上,1-9月,廣匯汽車的凈利潤13.12億元,同比下滑41.6%,與經銷商經營狀況直接掛鉤的現金流更是連續三個季度為負。
此前,《汽車服務世界》也報道過,廣匯汽車上半年的利潤下滑超6成,是下滑幅度最大的4S店集團。
渠道上,1-9月,廣匯汽車一共關閉了31家門店,新開了11家門店,集團門店規模減少了20家。
廣匯的盈利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作為主營業務的整車銷售板塊,該板塊1-9月在營收上佔了8成,但毛利率僅為2.55%。
與此同時,廣匯汽車的維修服務、傭金代理等業務,毛利率超50%,其中售後維修業務更是廣匯唯一出現利潤增長的業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匯的資金鏈問題自然受到關注。
10月,廣匯汽車就被曝「資金鏈陷入緊張」,也有多個投資者針對「廣匯汽車資金呈現持續流出狀態」現象詢問廣匯汽車董秘。
關於公司股價、市值暴跌的原因,但廣匯卻並未給出回復。
但是,廣匯汽車三季度的現金流持續出現70餘億元的「漏洞」也是基本事實,為了補充流動資金,廣匯汽車控股股東還在9月質押了部分股權。
加上10月的時候正通、潤東先後發布股權轉讓/凍結信息,這些經銷商巨頭的動向真實反映了經銷商群體的經營壓力開始加劇。
巨頭們的資金壓力都始終存在,非巨頭的狀況自然也不敢說好。
4S店:被騙or賣龍蝦?這是一個問題
當賣車不再能獲得高額利潤已經成為現實的當下,4S店的日子不容易已經是基本事實。
此前,中國流通協會公布了3組數據體現了4S店的不易:上半年近八成4S店的新車銷量處於下滑趨勢;不到30%的4S店能盈利;有1019家4S店相繼退網。
4S店經銷商撐不下去退網、維權等新聞今年就沒停過,上述出問題的車企幾乎都被自己的經銷商維過權,在此就不過多贅述。
我們來看另一群4S店經銷商面臨困境後的做法和遭遇。
有相關人士指出:下半年汽車市場增長乏力,廠家填補市場的預期不容易實現。
各家車企業績止跌回升的背後,是成千上萬家汽車經銷商,背負著艱巨的任務,承受著巨大壓力。
這種情況下,一些撐不住、想擴大盈利空間的4S店經銷商,會選擇跟非主機廠/車企進行合作等方式減輕自身的負擔、增加自身的盈利空間。
但這種「沒有車企和所屬集團保護」的做法,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10月31日,浙樣紅TV報道:杭州多家寶馬經銷商與汽車代理公司合作,卻被騙了上千萬。
一位杭州蕭山汽車城十多年開店經驗的汽車經銷商老闆向媒體反映:自己與某汽車事務代理公司開展了業務合作,但從9月下旬開始,該公司老闆突然失聯、電話關機、辦公室人去樓空。
媒體在采訪過程中,陸續發現有不少當地4S店經銷商與車主均被該公司拖欠車款,金額高達1000多萬元。
這些經銷商之所以會受騙,原因很簡單:
1、價格便宜:原價28萬的寶馬車,該代理商只賣26萬,低於市場價的五六個點;
2、經銷商想要獲取更多利潤,從該公司訂車以後轉賣可以賺取差價。
3、經銷商會選擇的汽車事務代理公司都會是熟人且有過業務往來,有一定信任基礎。
上述報案的店主跟該公司老闆認識了十多年,卻還是被騙了。
事實上,車企與4S集團的每一次變動,對於最下游的4S店個體來說都是一次洗牌。
過程中他們要麼緊跟上游的腳步走一步看一步、要麼慌路求生找別的賺錢機會,有些4S店老闆覺得自己救不了自己的汽車生意,乾脆選擇發展第二產業了。
在湖北有汽車經銷商的投資人,一邊開店賣車,一邊開店賣小龍蝦,賣小龍蝦的利潤比賣一年車的利潤還高,這已經成為坊間「美談」。
是循規蹈矩繼續承壓苦苦支撐?還是冒著風險跟「車圈的老朋友(汽車事務代理公司)合作」/亦或者發展自己的第二春賣個龍蝦啥的?
這指不定會是未來3萬家4S店老闆隔三差五的靈魂拷問。
寫在最後:
本文的出發點並非唱衰4S店,只是盤點4S店群體當下的真實境況。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文中並沒有出現「4S店遇難了、獨立售後能不能趁機獲益」等相關言論。
原因很簡單,今年4S店不好、獨立售後也不算理想,只是行業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巨頭整合的動作太多,導致大家的輿論焦點多放在了「強者正在如何越強」身上。
兩個月前,汽車服務世界發過一篇文章《2020年二季度,近1.5萬汽服店轉讓,實體店難在「實體」?》體現了汽服店現狀,其中提到了一點:去年誰店多,誰光榮;今年誰店多,誰頭大。
這其實表明:2020年,獨立售後面臨的窘境與車企、4S集團以及4S店群體是類似的。
動盪的時候,強者的抗風險能力雖然更強,但他們必須進行的轉型動作可能也更慢。
小船怕風浪,大船難轉彎。
-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好多品牌的汽車都限區銷售, 為什麼二級經銷商可以從外地調到更便宜的車賣給當地買家
所謂限區銷售有兩層意思:
1、限區銷售主要跟國家政策法規要求有關,武漢的4S店賣的車,購車發票只能開武漢的4S店的(購車發票是購車的重要憑證,在車輛購買保險、上牌照等等手續中都要出示購車發票)。因此你開武漢4S店的購車發票在河南上牌,這個有一個名詞叫異地上牌,是要交額外手續費的。
2、限區銷售跟汽車廠家的銷售策略也有關系,一個汽車廠家有N個經銷商,往往涵蓋全國幾乎說有的省份,各個經銷商的實際情況也不一樣,為了保證各個經銷商的利益,往往規定武漢的經銷商只能賣車給武漢當地的客戶,這個也是所謂的限區銷售。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我們首先來看看汽車經銷商的利潤構成:
1、汽車廠家給銷售車型定價(就是說這個車子就賣這個錢),但給經銷商的價格往往比定價的稍便宜(比如克魯茲全國定價是1 6萬,但經銷商從廠家那裡是以15萬提車),這里的價差就是經銷商的利潤之一。
2、經銷商每年賣的車在年終的時候廠家還會給予一定銷售返點,比如賣出去一台克魯茲廠家再給予經銷商1萬元返點。
3、每年汽車廠家給經銷商還有一個銷量的額度,優秀經銷商能夠超額完成銷量,還有一定的獎勵提成,如果A經銷商今年的銷售目標是100台,但他賣了120台,那麼超過的20台每台還有1萬元的提成獎勵。
4、汽車廠家給已經銷售的車子做維修、做保養所產生的利潤。
這里我們就能夠看出來汽車的銷售量對於經銷商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經銷商會採取降價或者送裝飾、免費保養等等手段來促銷(涉及到價格變動的往往要徵得廠家同意),但是我們看到現在的汽車銷售首保是全部免費的,二保人工是全部免費的,還有汽車零部件在保修期范圍內出現故障也是免費處理。這里經銷商之間就有利益沖突,比如你在武漢買了車,開到河南上牌,那你以後的維護保養就是在河南的當地4S店,那剛開始的保養和保修期內的維護是沒有利潤的,那豈不是賣車的錢讓武漢賺了,後續的免費保養維護要河南的經銷商做?那河南的經銷商肯定不幹。因此限區銷售的意義就是避免這種經銷商之間互相惡性競爭,如果經銷商違反限區銷售被投訴,比如河南的經銷商投訴武漢的經銷商,武漢的經銷商會受到重罰。
那麼二級經銷商為什麼可以從外地調到便宜的車賣給當地的買家呢?這里有一個問題你要搞清楚,即使是二級經銷商從外地調車便宜賣給當地買家,那也是當地的經銷商賣給當地的買家。原則上是不違反限區銷售的。例如,武漢的4S店便宜1.5萬但不賣給河南的客戶,你回到河南後當地的4S店沒有價格優惠,但當地的二級經銷商卻跟你說:武漢那邊便宜我可以從那邊調車過來啊,你在我這里買一樣的。其實,這只是當地的二級經銷商變相降價賣車,為了繞開廠家的限價要求而已。你比如河南的當地4S店也想降價但苦於廠家不同意,但又眼紅武漢的4S店降價賣的紅火,同時也擔心河南的客戶會被武漢降價搶跑(其實還是有辦法繞過規定的比如當地上臨牌再回河南上牌照,只是多點手續費是可以辦到的,因此只是明面上不能這么干私下裡也有一定的競爭),因此授意當地的二級經銷商以從外地調車的理由變相也降價銷售。這樣廠家知道了也不好說什麼。
這樣說應該能解釋清楚你的疑問了。
⑷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營銷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發展現狀
1.萌芽期(2001-2008年):在此期間,新能源汽車等相關概念被提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工藝受到重點關注。
2.推廣期(2009-2014年):期間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車補貼,啟動新能源汽車示範運營項目,新能源汽車正式上線。試點示範推廣工作進一步推進和深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政策不斷出台,完整的產業政策體系逐步形成。
3.高速發展期(2015年至今):這一時期的產業政策與推進期相似。試點推進、政策補貼等主要方面正在完善,但不同的是,這一時期的政策延伸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因此,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更高。2015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標准不斷調整,呈現出技術門檻提高、補貼減少的趨勢。
(4)基礎設施不足
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電不便。不同廠家生產的充電裝置介面不同,給新能源汽車充電帶來很大不便。當油箱加滿時,傳統的汽油動力汽車平均可以行駛600公里左右。雖然有些新能源汽車的行駛能力超過600公里,但傳統燃油車只需幾分鍾就能充滿電,而快充新能源汽車則需要兩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