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吉利ICON單車導購 推薦300T DCT i9 BSG
總結
四款配置的吉利ICON,推薦選擇帶有48V輕混系統的頂配——300TDCTi9BSG。由於三缸的設計,加上輕混系統可以讓車輛更加平穩,而且對油耗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高配車型諸多的配置可以為日常駕駛帶來很多的便利,實用性很高。自ICON上市以來,每個月的銷量只有2到3千輛的水平,但大部分原因可能是三缸發動機的緣故。但整體而言,吉利ICON是一台配置很高,外觀設計前衛,內飾簡約大氣的緊湊型SUV,對於那些追求前衛、個性的年輕消費群體有著不小的誘惑力。對此,你對這款吉利ICON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不妨評論留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雷克薩斯UX,一台賣著豪華中型SUV價格的「偽豪車」!
可能是受本田旗下飛度和繽智關系的影響,雷克薩斯在入門級豪華SUV領域也推出一款基於自家豐田C-HR車型而來的UX車系。作為一款入門級產品,原本我們以為雷克薩斯會像奧迪對待旗下Q2L一樣,拋出一個25萬甚至更低的價格,可從事實來看,真是我們想的太多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奇瑞,車能買嗎
如果是按照自主車的質量進行比較,奇瑞這個品牌的汽車在這個自主品牌里的質量還是很有保障的!但是每一個牌子都有品質很好的車型,也會出現品質很差的車型,這並不影響奇瑞這個自主品牌的整體質量。
Ⅳ 雙龍汽車在韓國怎麼樣
韓國汽車市場一直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在現代、起亞等本土車企的封鎖下,除了少數豪華品牌可以借用自己的標簽,贏得少數韓國富人的認可外,韓系車無一例外都是銷量榜榜首。當然,這樣的表現不僅僅是韓國人對本土品牌與生俱來的好感造成的。韓系車的低姿態和韓系
雙龍汽車在韓國怎麼樣
韓國汽車市場一直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在現代、起亞等本土車企的封鎖下,除了少數豪華品牌可以借用自己的標簽,贏得少數韓國富人的認可外,韓系車無一例外都是銷量榜榜首。
當然,這樣的表現不僅僅是韓國人對本土品牌與生俱來的好感造成的。韓系車的低姿態和韓系企業對於韓國市場更為適應的轉型,在整個汽車市場都可以體現出來。迭代的速度,產品力的階段性提升,購車便利性的反復提升,韓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高度認可,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長期以來,我們可以看到,韓國汽車市場上最受歡迎或最穩定的車型,從來都不局限於現代集團面向全球市場推出的新車。從主打北美市場的起亞嘉華和現代帕里西,到立足韓國的現代雅尊和現代波特/起亞邦戈,所有適用性明確的車型似乎都能在韓國市場站穩腳跟。
8月份韓國車市銷量共計106,24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微降5%。不可否認,由於市場本身容量較小,韓國車市不會受到全球大環境的太大影響是事實。而同樣是累計銷量數據,幾個月來變化不大的熱銷車型排名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固化的市場要靠自我消化。
很難想像一個發達國家的汽車銷量是由微/小型車引領的,但韓國做到了。常年未更換的現代波特不僅連續兩個月蟬聯銷量榜首,8月份還售出7424輛。其兄弟起亞邦戈也出現在銷量前20,銷量為3609輛。
可以看出,韓國消費者對用作生產資料的車輛的需求仍然很旺盛。一方面,面對僅有的車型選擇,這個市場沒有更多的選擇,這也是這兩款「老牌」皮卡始終占據銷量榜首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現代波特/起亞邦戈由於韓國相對發達的物流業和基本的商業活動,以及韓國道路交通對大型車輛的限制,具有天然的生存優勢。
同樣,還有起亞嘉華。在8月份銷售的5611輛新車中,很大一部分充當了各種商務接待。在娛樂產業高度發達的韓國,高端出行的需求是導致每一代嘉華銷量不出現偏差的關鍵因素。而能與之抗衡的只有現代剛剛推出的Staria。
即便如此,在嘉華近四代車型的口碑下,Staria對客貨混裝屬性的重視仍然難以完全拿下嘉華的飯碗。當然,對於現代汽車來說並不是必須的。
縱觀整個榜單,韓國車市的「無聊」在於,在常規品類的細分市場中,現代近乎壟斷的存在幾乎無法催生出任何新意。
8月份,索納塔分別售出4686輛和4447輛,分別賣給了銷量一直在4000輛左右的起亞K5、起亞索蘭托和現代途勝,然後是同比大幅下滑64.0%的雅尊,僅售出3685輛。看似競爭態勢,實則是集團內部庫存結構和銷售政策調整導致的周期性變化。
換句話說,面對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因「缺芯」導致交付困難而調整工廠配置、改變營銷思路,都是現代汽車在韓國市場做出的動作,但這些動作體現在汽車市場的表現上,幾乎會被有限的市場容量完全覆蓋。
比如生產索納塔和雅尊的雅山工廠需要進入維修期的時候,庫存大的索納塔自然會頂替雅尊,沖在第一線。如此一來,現代的同級別車型累計銷量不會與以往有太大偏差。
「固化」和「壟斷」是長久以來對韓國汽車市場的印象。所以這個市場的另一大特點只能歸結於韓國消費者對新車型的態度。除了前面提到的現代波特/起亞邦戈,「新車效應」在韓國車市極為明顯。
8月份,在無法保證交付日期的前提下,起亞Sportage(智跑)的銷量史無前例地沖到了榜單第二名,達到6571輛,遠高於同平台的現代途勝。顯然並不完全取決於車型本身的產品力。「喜新厭舊」的理念在這個模式中真正體現出來。即使放在現代高端品牌Janice Seth上,過了產品保鮮期,銷量下滑也是必然的。
至於通用韓國、雷諾三星和屢易其主的雙龍汽車,他們才是韓國車市的旁觀者。沒有超群的車型,沒有突出的營銷手段,沒有長久的口碑。三家8月份交出的4,745,4,604,4,861輛的銷售成績,只能說是為自己在韓國的存在保留了一些價值。
德國壟斷豪華車市場
本土車企的強勢一直是韓國車市最明顯的特徵。但就像亞洲的日本一樣,「崇洋媚外」依然停留在市場的表象之下。尤其是有歐洲血統的外國品牌,在韓國高級消費者中有一定數量的粉絲。
韓國汽車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韓國進口汽車新登記數量為24601輛,同比增長4.6%。其中,進口豪華車占據了整個豪華車市場近80%的份額。
很顯然,這種情況和以日本和中國為首的亞洲汽車市場豪華品牌的情況非常相似。對歐洲豪華品牌的偏好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只有雷克薩斯能收獲自己的目光。當然,由於各國歷史和政治的差異,日本和韓國都不喜歡對方國家的奢侈品牌,這是眾所周知的。
即使是雷克薩斯這樣的品牌,上個月在韓國市場也只能賣出573 ES車型。
在整個榜單中很難找到BBA陣營的奧迪的原因是其在南韓的排放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雖然早在今年四五月份,奧迪韓國就以補充韓國環境部認證文件等理由,主動停售除A4和A7以外的所有車輛。然而,直到8月初,奧迪韓國公司將再次決定從當月9日起暫停A5、A6等主要車型的交付,一切都沒有實質性進展。
雖然在奧迪的全球銷售體系中,韓國本土每月千餘輛的銷量可以忽略不計,但卻因排放問題屢遭韓國市場嫌棄,不得不重視對奧迪品牌形象的負面影響。
在電氣化發展如此激進的當下,傳統豪華品牌能在韓國這樣狹小的市場遇到特斯拉的瘋狂抵抗。這既是韓國國家對環保的重視,也是人們消費意識的改變。隨著現代Ioniq 5最近在8月份上市,銷量可達3337輛,奧迪遇到的問題將是所有在市場上的人的一個教訓。
在這一點上,也許這個市場是外界幾乎接觸不到的,真的是因為本土車企對本土市場的壟斷。但更深層次的一點是,韓系車在產品力上所能達到的真正高度,已經接近或超過了海外同級別品牌。
就像在中國市場,當中國車企製造的汽車逐漸有實力取代國外品牌的時候,產品力相當的法、美甚至韓系汽車逐漸淡出過去也是必然的。
再者,從韓國車市的生存邏輯也可以感知到,當整個市場進入更具前瞻性的階段,「新車效應」只會讓車市在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的過程中產生波動。舊技術的保留和再利用只是汽車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的一種表現。換句話說,看似極度封閉的韓國車市還是有自己成熟的一面。
雙龍汽車老車標多少錢
第1138號
這是什麼車?這不是豐田普拉多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豐田霸道,但是仔細看車標就奇怪了。難道是車主為了追求個性和獨特而私自更改logo?其實不是的。它是一輛韓國和平ProntsGS汽車。朝鮮和平汽車公司成立於1999年。這家18歲的汽車公司與菲亞特、華晨、雙龍等合作。生產的汽車既熟悉又陌生。
這不是賓士ML,也不是黃海旗勝。這是和平牌2405,當年黃海奇盛仿製的。和平2405直接模仿的這款黃海,簡直就是貼牌奇勝,車型熟悉但logo不熟悉。
這不是韓國雙龍汽車,也不是虎頭蛇尾。這也是一個和平品牌。韓國雙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使用了賓士的技術。當W140停產時,它向雙龍汽車出售了部分技術。後來有了酷似賓士的雙龍。這種平和直接的模仿雙龍汽車用了一個logo,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陌生了。從遠處看,進氣格柵很像賓士。仔細看這個標志,很多人都叫不出這款車的名字。
這不是寶馬,也不是中華接君。這是和平牌的。看起來眼熟嗎?事實上,這只是改變了標志,接君。
在朝鮮街頭,最經典的一代皇冠車豐田皇冠133,現在在中國已經很難見到了。黑色的是尼桑公爵。皇冠和公爵在朝鮮都是很高級的車。在朝鮮街頭可以看到寶馬7、賓士S等豪車。最窮的地方有富人,最富的地方有窮人。同理,高檔車平時也很難見到。
豐田凱美瑞,銀色的車酷似捷達,但不是捷達,也是和平牌,後面還有很多皇冠133。90年代中國也有很多皇冠133,應該是80後90後都記得的。對這款車並不陌生。
朝鮮街頭漂亮的交警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有一輛和平牌的中華接君,旁邊的公交車很眼熟。我想我記得這輛公交車是80後90後小時候的。是不是有種穿越的感覺?
解放141,這車是朝鮮進口車。在國內看不到,但在朝鮮街頭還是能看到的。
這不是金杯,也是和平牌。和平轎車整體銷量非常慘淡。工廠的生產規模可以達到10000輛,但是銷量太小,一年不到1000輛。例如,2003年僅售出314輛汽車。2009年銷量只有650輛,一天不到2輛。真的有點寒酸。 雙龍汽車在韓國怎麼樣 @2019
Ⅳ 本田汽車的質量如何它都有哪些優缺點
說起本田大夥兒想起的都是摩托,沒有錯,本田確實是造摩托出生的針對車輛這一行業本田成名出道時間算不上長,工作經歷不足老,造成技術水平有待提高,要想趕上豐田大眾通用性這種商人還得必須挺長一段路要走。
本田謳歌汽車在歐美國家銷售市場愈是困難重重,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緣故是喜愛大馬力的西方人覺得本田謳歌汽車車內飾不奢華,舒適度不高,驅動力和性能太一般,隔音降噪很差,操縱和也很一般,再加上商品單一,
因為本田沒有硬派越野車只靠大城市SUV謳歌MDX唱獨角戲,銷售量當然令人擔憂。可是,在中國本田秘笈竟然變成火熱的搶手貨,上年倚仗飛度拉皮手術中小型SUV在中國獲得了非常大的市場佔有率,再加上知名金子車系CRV的助力,本田在中國銷售市場的銷售量竟然初次超出豐田。
這讓許多 本田粉們激動不已。可是豐田終究是世間的豐田,本田在中國銷售市場盡管獲得了取得成功可是在中國之外的地域豐田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大哥,自然也有銷售量世界第一的好車大眾公司呢!
Ⅵ 別克又一電動車曝光,前臉不錯,屁股匪夷所思
雖然我們總說新能源車是未來趨勢,但貌似很多傳統合資車企都不著急。它們不是沒有純電動車型,就是通過油改電弄個2~300km續航來糊弄人,相比特斯拉、蔚來等電動車主力軍甚至是自主品牌,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但別克卻是一股清流了。
據悉,新車車身尺寸為4264/1767/1616(1618)mm,軸距為2657mm,定位小型電動SUV。其搭載自LG的驅動電機,其最大功率130kW,動力表現中規中矩。關於新車的電池和續航信息目前還未曝光,我們將持續關注。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
「關注我的車家號有機會贏精美小禮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Smart還有跑車你知道嗎Smart Roadster
無論是在亞洲還是歐洲,只要是經濟發達、地少人多的地區,微型車都是城市人的主要通勤工具;而看似空間有限,難有創新的微型車卻往往會冒出一些叫人嘖嘖稱奇的奇趣車型,下文介紹的這款SmartRoadster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Smart,這個如今在國內成為微型車代表之一的品牌是Mercedes-Benz(賓士)與手錶品牌SWATCH於1994年合作產生的,其誕生的目的就是生產高品質的都市微型車,而Roadster則是Smart於1998年開始研發的一款雙座微型跑車。Smart的設計總監JensManske將這款微型跑車理解為理想的城市用跑車。兩年後的2000年,Smart在巴黎車展正式發布SmartRoadster?Coupe概念車,最終在2002年正式開始量產並對外發售。
圖:2006年推出的Collector』sEdition是SmartRoadster系列的最終車型。
SmartRoadster的車壇生涯可以用「虎頭蛇尾」來形容,雖然早期依靠獨特的設計和趣味性博得大量關注和訂單,但隨著其製造質量問題的逐漸顯現,再有趣的跑車也最終在銷量的急劇下降中走向沒落。筆者沒辦法親身體驗SmartRoadster的操控樂趣,更無法得知SmartRoadster的質量到底是不是傳說中那麼不堪,但筆者可以肯定的是SmartRoadster絕對稱得上微型車歷史上最值得銘記的一款「性能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雙車PK| 林肯冒險家與奧迪Q3的消費對比
[汽車之家?行業]?林肯冒險家和奧迪Q3,兩款同在豪華品牌陣營中的緊湊型SUV,雖然一個屬二線豪華、一個居於一線,卻有不少的消費者在買車時將其進行權衡,糾結於兩難之中,對這兩款車進行動態、靜態評測與對比的專業機構和人士也不在少數。
本次雙車PK我們就捉對冒險家和奧迪Q3,從銷量走勢、產品力以及用戶畫像等角度入手,對其消費市場與人群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以實打實的終端落地數據分析結果,為它們的潛在用戶提供另外一個評判的角度,同時,也對其後市走向提出中肯的判斷。
說明:本文採用的「銷量」數據系機動車交強險上險量,可視為真實終端銷量。
有一個說法是:買車跟著銷量排行榜買,十有八九錯不了,如果再加上強大的品牌背書,那基本就妥了。從這個角度看,奧迪Q3就是這樣的一款產品,月銷6000-7000輛的水平,不到30萬就可入手的一線豪華緊湊型SUV,開起來還倍兒有面兒。10月份,它的銷量已經反超了本家的奧迪A3。
林肯,三進中國市場、曾經鎩羽而歸的二線豪華品牌,冒險家是林肯2020年啟動國產化戰略後推出的首款車,瞄定最熱的緊湊型SUV細分市場。市場上的「元老們」可能並未對這個曾經不得志的美系品牌太當回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冒險家自2020年3月上市以來銷量節節攀升,目前月銷量在4000輛左右,幾乎憑一己之力拯救了整個品牌。
銷量PK:奧迪Q3賣的多,冒險家漲的快
在汽車之家大數據的車系對比中,與冒險家對比最多的是同為美系家族的凱迪拉克XT4,而寶馬X1、奧迪Q3這兩個一線豪華品牌同級車型也在對比之列,說明消費者已經開始將它們作為冒險家的選擇競品了。冒險家與寶馬X1的銷量差距有點遠,我們看一下奧迪Q3。
奧迪Q3深耕中國市場多年,今年前十個月累計銷量59107輛,僅次於寶馬X1(76407輛),同比漲幅高達13.59%,占奧迪在華市場總銷量的10.2%。與奧迪Q3相比,冒險家是「新來的」,2020年3月上市,到10月份累計銷量22916輛,排在豪華緊湊型SUV陣營第5名。
2020年前十個月,國內豪華品牌車累計銷量同比逆市增長9.74%,在同期類比跌去11.63%的車市中已屬「扎眼」,其中林肯增長了17.6%,領先細分板塊,且比BBA和雷克薩斯都高。
從單月銷量走勢看,冒險家的銷量穩步提升,而奧迪Q3的銷量則隨整體車市的起伏而波動,尤其是在2、3月與整個車市一起經歷了銷售低谷。而冒險家上市較晚,算是「逃脫」了,又趕上了車市復甦的行情,銷量曲線很勵志。林肯目前在售車系有冒險家、林肯MKZ、飛行家、林肯大陸、領航員等,僅冒險家一款車的銷量就佔到林肯品牌今年在華總銷量的49%,說冒險家「養活」了林肯,並不為過。
產品力PK:冒險家配置豐富奧迪Q3顏值出眾
冒險家主打性價比路線,24.68萬元起售,全系標配2.0T+8AT的動力組合、可變懸架、12.8英寸中控大屏、倒車影像、電動後備廂等配置,入門級車型的配置甚至高於不少豪華品牌同級車型。而奧迪Q3的低配車型搭載的是1.4T150馬力的發動機,高配車型才採用2.0T發動機。驅動方面,兩款車都是要高配才有四驅車型,冒險家是適時四驅,奧迪Q3是全時四驅。
此外,在最大功率與最大扭矩方面,奧迪Q3也比冒險家略遜一籌。從下表它們各自的頂配車型主要配置參數對比看,純粹作為一輛車本身而言,冒險家顯然比奧迪Q3更有誠意,整車質保也是冒險家更久更長。
編輯點評:
奧迪Q3,就像出身豪門的富二代,年輕貌美,朝氣蓬勃;冒險家,有如祖上風光過的江湖大佬,低調出道卻也憋著一股勁兒。從產品力本身看,冒險家並不輸奧迪Q3。但是,盡管來自冒險家的積極信息不少,但我們依然認為既有的樂觀≠未來的樂觀。
奧迪Q3是一款經典產品,目前在售的已經是第二代車型,其消費人群基數大,品牌認知度和美譽度都較高,未來即便在渠道布局等方面會有所變化,但也是既有體量上的微調,短期內能撼動它的同級產品不多。而冒險家還是一個新手,前期的傳播、造勢、營銷確實取得了積極的市場反饋。但是,新車都有市場蜜月期,比「打江山」更難的是「守江山」。英菲尼迪、謳歌等豪華品牌都不幸有過虎頭蛇尾的教訓。所以對冒險家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維持並擴大當前的銷售勢頭。
尤其地,林肯已經退出了轎車市場,SUV是其全部的身家性命了,已經國產的飛行家所在的中大型SUV市場本身容量有限,靠它走量不現實。明年上市的中型SUV航海家目前呼聲還挺高,但是,冒險家將始終是其銷量擔當,冒險家穩了,林肯大概率就穩了。反觀奧迪Q3,雖然已是豪華品牌緊湊型SUV市場的元老產品,但也並非高枕無憂,林肯、凱迪拉克甚至賓士、沃爾沃等競爭者都有可能蠶食其市場份額,如何鞏固一、二線城市市場、並繼續保持後線城市市場,對奧迪Q3而言至關重要。(文/汽車之家王靜波)
Ⅸ 卡羅拉和雷凌怎麼選,感覺卡羅拉外觀不好看
我和你是同感,卡羅拉確實沒有雷凌的外觀更順眼。
兩車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臉和車尾,中間車身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車門尺寸相同可以達到互相更換的那麼一致,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選車就是根據前臉來決定的。目前市場上保有量還是卡羅拉多一些,兩個因素,其一卡羅拉一汽生產屬於國標車,雷凌廣州生產,私人占股比例大,更多人認為可能沒有國標的用料實在。其二卡羅拉進入市場早,有品牌積淀,所以更多的人選擇卡羅拉。
總之這兩款車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相似率,雷凌的外觀更適合年輕人的風格,估計題主既然提出這樣的問題,想必你更傾向雷凌。
這個問題問得好,卡羅拉雷凌怎麼選
卡羅拉,全球銷量破4000萬,國內屬於一汽豐田,國內上市早,知名度高,前臉屬於小亞洲龍的感覺,尾部的線條有橫向拉長的感覺,也很漂亮,基於強大的知名度,優惠幅度比較小。
雷凌,屬於廣汽豐田生產,美版卡羅拉,引進國內比較晚,但是車身結構和用料以及三大件和卡羅拉一摸一樣,除了外觀和細微差別之外,前臉比卡羅拉兇悍很多,尾部敗筆,有點虎頭蛇尾,受知名度影響,廣汽的優惠幅度較卡羅拉大很多。
綜上所述,我推薦廣汽雷凌,一樣的價格可以買到高一點配置,何樂不為呢?
卡羅拉和雷凌,可以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兩款車幾乎一樣,所以也就有了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個問題「卡羅拉和雷凌該怎麼選?」
全新卡羅拉和全新雷凌都有純油版和混動版,下面先對比二者的純油版:
卡羅拉1.2T先鋒版PK雷凌185T進取版
卡羅拉1.2T精英版PK雷凌185T豪華版
卡羅拉1.2T豪華版PK雷凌185T 科技 版
卡羅拉1.2T運動版PK雷凌185T運動版
卡羅拉1.2T旗艦版PK雷凌185T尊享版
全新卡羅拉只有1.2T豪華版這一款車型性價比較高,若是看重全新卡羅拉的其它車型,那就不如選價位相近的全新雷凌。
全新卡羅拉和全新雷凌對比下來,全新卡羅拉賣的是要比全新雷凌貴的,且配置的合理性不如全新雷凌高。其實這樣的問題在老款卡羅拉和雷凌上也存在,卡羅拉的確是溢價成都高了一些。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卡羅拉和雷凌是南北豐田基於同一平台打造的不同產品,兩款車在機械素質上沒有明顯差異,說不好聽點就是換殼。因此,對比兩者的設計、價格、配置等「軟實力」即可。
從造型來看,卡羅拉走的是大氣、成熟的路線,雷凌的設計則更年輕、運動一點。此外,兩款車都有運動版車型,輪轂更大、後輪距更寬、車身離地間隙更低,看起來更加低趴,行駛穩定性也有所提升。
並且,雷凌的終端優惠更大,終端優惠1萬元以上,卡羅拉的優惠只有五、六千。
此外,從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來看,雷凌和卡羅拉的安全性都很出色。不過,雷凌在耐撞性和維修經濟性上的得分是M(一般),卡羅拉的得分是P(較差)。也就是說,雷凌的耐撞性更好,修車費用比卡羅拉更加便宜。
綜上,如果只是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卡羅拉和雷凌之間,更建議選擇雷凌。
雷凌和卡羅拉雖說是出自同門,但是卻一直都像冤家,你來我往,皆為了銷量,其實說到底最受惠的還是人家豐田,都是自己的「孩子」誰能帶回來利益都是一個「好」字。不過在消費者眼裡並不是如此,買車前必定左顧右盼,四處砍價,想要買個實惠。雷凌前臉倒梯形的大嘴設計的確出彩,全球原版與國外的車型保持一致,不過尾部設計沒有前臉那麼經典,運動版本的底盤要比豪華版本低一點,但是顏值更好。CTV加速雖然很線性,渦輪介入之前比較肉。雷凌空間是最讓人感覺尷尬的,後排表現太一般,如果是大塊頭建議繞行,舒適感並不友好。除了空格鍵車機系統簡直可以用無言來表示,大屏黑白電視太落伍,導致一些車友直言 汽車 界里什麼都沒有的大彩屏莫過於豐田的車機。與卡羅拉相比同價位雷凌配置更好一點,價格更優惠一些,這也是很多跑網約車為什麼選擇雷凌的原因之一。卡羅拉全系標配ACC定速巡航,但是雷凌除了最低配以外才會都有;卡羅拉後排座椅不能放倒,但是卻配備了座椅加熱功能,不過雷凌全系都不沒有座椅加熱;還有一點卡羅拉有後視鏡加熱,但是雷凌全系沒有,不過雷凌全系配備了LED大燈; 科技 版的車型,卡羅拉頂配,雷凌中配是 科技 版。無論是卡羅拉還是雷凌都是一款不錯的買菜車,若是你在乎後排空間,且是大塊頭估計雷凌買回去會哭暈在廁所。
兩款車型外觀設計都差不多,雷凌是美版款,從優惠上雷凌優惠大點,大三件都一樣,卡羅拉沒有什麼優惠,保值都還可以,喜歡就選雷凌
兩車在國外就是一個車,到了中國被兩家國企合資成了兩個名字而已,喜歡哪個買哪個,卡羅拉外表大氣穩重,雷凌捎帶運動感,只是外觀的選擇而已。
中保研的結果來看,卡羅拉要強一丟丟。外觀內飾下個定論向來是偽命題,自己去店裡看看,試駕一下,讓家人陪你,這樣才是最有效的
第一,卡羅拉的話是全球車型,然後的話它是一汽豐田的。雷凌的話它是廣汽豐田,是針對於中國地區研發的一款車。價格的話有一定優勢,但是保值率的話,卡羅拉肯定會好一些。
第二,買車一定要買自己喜歡的車,因為這兩款車動力還是說平台,它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喜歡哪個就買哪個。
從知名度、銷量、市場份額、二手車保值來看,卡羅拉比雷凌有優勢。卡羅拉偏於中庸家用,雷凌傾向年輕運動,雙胞胎喜歡那個抱那個!
Ⅹ 這些外國汽車品牌和車型,為什麼消失了
今年已經是2020年,不知不覺間,十年又過去了,而就在2010-2020年這十年間,由2008年金融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低迷依舊沒有完全散去,很多汽車廠家的經營和盈利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而對於大品牌來說,讓企業扭虧為盈活下來或是提高利潤,最立竿見影的方法就是關閉或出售那些不賺錢的品牌、停產小眾車型,從而降低運營成本,並把資源更多投入到更賺錢的品牌和車型上。因此在過去的上一個十年,很多經典汽車品牌和車型都不得不離我們而去。
悍馬
消失時間:2010年
寶馬3系GT做個收尾吧,這款車停產退市的原因更簡單,一個字——丑(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觀點)。丑就沒人買,沒人買就停產,不要嫌我寫文章虎頭蛇尾,就這么簡單。
寫在最後
從這些消失或是被拋售的汽車品牌,以及停產退市的車型身上我們大體可以總結一個道理,那就是情懷和市場之間,往往是矛盾的,無論是廠家還是消費者,二者只能選其一。廠家作為盈利性組織,就算之前把某些品牌或車型經營得再爛,但在商言商,砍掉也是為了企業當下和未來的生存,無可厚非;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如果真的喜歡這些經典車,那麼淘一台二手車會是不錯的選擇,千萬不要想著讓這些品牌復興,畢竟復興也沒幾個玩得好的,大家看看最近電梯間里賣廣告賣得很火的某「好貴」假洋鬼子品牌就知道了,就不點名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