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油霧凈化器十大排名
油霧凈化器作為工業環保設備,對於凈化加工空氣和保護工人健康至關重要。目前市場上的產品眾多,良莠不齊。十大油霧凈化器品牌如下:
1.深圳市科萊達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的LANGXIA朗夏,以其創新的油煙空氣凈化器,擁有98%以上的凈化效率,且產品通過多項權威認證,深受全球用戶好評。
2.深圳深亞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自主研發的油霧凈化設備性能卓越,廣泛應用於多個工業領域,得到日立、松下等知名企業的青睞。
3.廣州普華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專注於粉塵、煙霧凈化,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產品廣泛應用於100多個行業,提供綜合環保解決方案。
4.東莞匯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打造VILLO品牌,致力於成為工業安全環保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應用於電子、醫葯等多個領域。
5.斯普林(佛山)環境凈化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油霧油煙和粉塵凈化,以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和提供高效持久解決方案而知名。
6.浙江英利騰機械有限公司,提供工業級環保設備,針對不同工況制定個性化處理方案,嚴格把控產品質量。
7.科藍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早,以餐飲油煙和工業廢氣凈化設備聞名,設計機型多樣且品質可靠。
8.紹興市上虞寶豐通用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空氣凈化器,包括油霧收集器、焊煙凈化器等,生產設備先進。
9.紹興市上虞區凱新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形成完善的工業廢氣治理產品線,包括油霧、煙塵、油漆霧凈化器等。
10.蘇州星亞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空氣品質優化,提供油煙凈化器、油霧清潔器等系列環保設備,適用於冶金、機械等工業領域。
這些品牌憑借專業技術和優質服務,在凈化空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Ⅱ 紹興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生態建設為統領,以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採取措施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防止和減少煙塵與揚塵的產生,對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建立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協調機制,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本轄區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考核實施細則,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及其主要負責人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情況進行考評。
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及其主要負責人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情況進行考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對下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進行問責:
(一)不執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規章;
(二)未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
(三)對重大大氣污染突發環境事件處置不力;
(四)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
考評及問責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第五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協作機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發現有關部門未按照規定履行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可以進行通報,並可以向任免機關、監察機關提出對該部門負責人的處理建議。
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要求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區、縣(市)人民政府書面說明情況,提出整改措施,並暫停受理該地區新增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可以向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六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對餐飲服務業排放油煙、異味、廢氣,向樹木、花草噴灑劇毒、高毒農葯,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露天燒烤食品,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膠、皮革、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的行為實施行政監督檢查、行政強制和行政處罰。第七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編制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採取措施,使大氣環境質量在規定期限內達到標准。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工作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執行情況,並向社會公開。第八條禁止新建、擴建嚴重污染大氣的項目,嚴格控制污染大氣的產業發展。
發展和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等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時,應當將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工藝、設備、產品列入負面清單。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引導和支持印染、化工、制葯等行業轉型升級、綠色改造、集聚提質。第九條建立市、區、縣(市)和鄉鎮(街道)大氣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路,對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實行統一布點、分級建設,實時監測、集中發布。
工業園區(開發區)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安裝大氣污染監測設施,對大氣污染源及特徵污染物排放情況實時監測。監測數據在工業園區(開發區)主要入口處予以實時公示,並與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控系統聯網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