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半年展望:迎接全面牛市
一、行情研判
端午假期,外盤不太平靜,美股跌幅較深,主要是因為美聯儲釋放「擴表」放緩信號、歐美貿易戰、美國疫情仍然未見好轉等因素制約,也直接印證了沒有基本面支撐的上漲是不牢靠的,歐美股市或已經到了反彈見頂的臨界點。
對於A股而言,外盤大跌可能會對短期市場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行情繼續上升的通道並不會被打破,而且由於比價效應,A股可能會獲得比歐美股市更高的估值溢價和資金持續流入的集中配置機會。
因此,對於外盤大跌完全不用太過擔心,A股有自己的運行節奏,不會輕易被外盤牽著鼻子走。
上半年行情已經接近尾聲,在上半年我們經歷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與此同時,全球資本市場也經歷了多次創 歷史 的熔斷股災,但是結局也出乎意料之外,歐美股市很快就收復了股災以來的失地,A股上證指數也逼近3000點,創業板指數更是創出了今年以來的新高。
這從很大程度上說明,風險中孕育這機會,即使恐怖如股災,只要敢於克服心中的恐懼,也能在短時期內獲得超額收益。
展望下半年,彈姐認為在經濟基本面越來越夯實的基礎上,下半年的A股行情理應比上半年更出彩,而相比海外股市脫離基本面的大漲,A股理應比其它股市表現得更好。
首先,中國經濟雖然受到外需下滑的影響較大,但是投資端和消費端持續發力,仍然可以支撐中國成為全球復甦最強勁的經濟體,沒有之一。
從3月份以來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復甦趨勢已確認,不僅先行指標比如用電量、挖掘機銷量等出現大幅反彈,而且同步指標比如工業增加值、 社會 零售消費總額等均出現較大幅度回暖。
如果全年經濟增速要出現增增長甚至3%以上的增長,在一季度GDP負6.8%的增速的前提下,後續幾個季度的GDP增速要達到7%以上,這意味著下半年的投資和消費都不能歇勁。那麼,在下半年高速經濟增長下,A股有較強的基本面支撐,應該會錄得不錯的表現。
其次,隨著通脹水平的下降,下半年政策放鬆仍然有較大的空間,比如降准甚至降息都有可能,在流動性寬松的大背景下,股市的增量資金充裕,行情有望實現經濟復甦與流動性寬松支持的「戴維斯雙擊」。
而且不少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都實現了轉正和大幅預增,7月份在炒作半年報方面也會給行情添一把火。
最後,資本市場的改革政策相當密集,股市承載了更多的政治任務和責任。現在創業板注冊制已經一觸即發,相關政策與制度配套也在路上,從多次高層會議提及資本市場改革的頻率來看,現階段的資本市場已經步入改革密集期和深水期,從而給行情以更多的政策和改革紅利,改善資本市場的生態,提升行情的活躍度,吸引更多的長期資金入市,促進市場的成熟穩定 健康 發展。
總之,下半年行情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有望從局部牛市向全面牛市過渡。熱點方面,可以加大對金融、周期股、 科技 股的配置,特別是如果想取得與指數同步乃至超額的收益,券商等金融股的配置必不可少。
二、熱點解析
熱點一:軍工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自主可控的邏輯雖短期難以完全兌現至業績,但國內巨大的市場使其存在消化高估值的潛力。目前,我國軍工自主可控的端合金等高性能金屬材料以及基礎軟體等。重點發展集中在我國短板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上游基礎領域和下游關鍵系統。
1、軍機等航空裝備產業鏈:
①戰斗機等主機廠
②各細分領域民參軍領先企業,新興裝備(機載懸掛/發射裝置類)、航新 科技 (航空維修保障)、威海廣泰(空港、消防、無人機三項業務全面好轉)、愛樂達(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訂單持續增長)、安達維爾(航空機載電子設備維修)
2、航天領域:航天電器、中國衛星、天奧電子(導彈武器消耗增加、星箭船等發展提速)
3、信息化+自主可控:
①亞光 科技 (軍工電子微波組件)
②四創電子、國睿 科技 (雷達領先企業,背靠電科核心院所)
③振華 科技 (軍工電子領先企業,低效資產出表,不斷聚焦主業,利潤率大幅提高)
熱點二:新材料
(2)功能型化學添加劑賽道小而美,各細分產品成長性特徵明顯。飼料添加劑行業VA、VE維持高景氣,「禁抗令」推升酶制劑需求;無糖/代糖產品滲透率持續上升,新興甜味劑前景廣闊;塑料、橡膠產量保持增長,有望拉動抗老化劑和光穩定劑需求增長;大基建拉動建材產業鏈,混凝土添加劑子行業將迎周期回升;
(3)國六標准趨嚴,推行在即。尾氣排放裝置相關材料市場空間有望打開,國內企業有望充分受益;
熱點三: 汽車
經濟從恢復期向分化期過渡, 汽車 行業逐步由供給約束打開轉為需求改善驅動。 隨著經濟從恢復期向分化期過渡,復工率上升、供給約束打開導致環比力量減弱, 汽車 行業的修復更多來自需求改善驅動。 政策層面上「底線思維」仍貫徹始終, 我們認為溫和的政策思路意味著行業內生性因素影響更大, 更有利於 汽車 行業長期 健康 。
疫情不改行業中長期趨勢,考慮到庫存周期的改善和疫情得到控制後批發、終端需求的企穩,乘用車整車推薦經營韌性強、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龍頭上汽集團及有望迎庫存、需求周期的廣汽集團(A/H),零部件板塊推薦盈利能力穩定性高、低估值高分紅品種華域 汽車 及業績拐點確立的萬里揚, 汽車 服務板塊推薦中國汽研。重卡推薦依託曼技術平台、產品國內技術領先、未來份額或持續提升的中國重汽,受益大排量重卡滲透率提升、國際化領先的濰柴動力(A/H)及低估值高壁壘、盈利和分紅穩定性可期的威孚高科。
三、操盤計劃
彈姐實盤繼續持有金發 科技 和雲南城投。
【子彈智投】無操作,組合內有雲南城投、康拓紅外、中環股份、長電 科技 、中航高科、金發 科技 、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中信建投、中穎電子。倉位:85.28%;凈值:1.3650。
B. 海馬汽車股價為什麼下跌海馬汽車2021一季度報海馬汽車股票牛市會多少錢
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的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整個行業前景都比較好,汽車板塊整體估值持續高走。海馬汽車也上了新能源汽車道路"這一條船",要看它的股票是否有我們值得投資的地方,我們一起來參考一下。
在開始分析海馬汽車股票前,各位先來瞧瞧這份新能源汽車龍頭股名單,只要點擊就可以領取:建議收藏!新能源汽車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海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於1988年成立,它旗下的子公司涵蓋了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海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已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物流、金融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汽車集團,致力於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
接下來,我們看看海馬汽車還有哪些優勢:
優勢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范圍廣
前一段時間海馬汽車純電動普力馬汽車入榜 了新能源汽車公告目錄,獲得高度評價並且升級換代也已完成,如今的海馬電動汽車處於商業推廣和示範運營的階段,示範運營的城市到目前有海口、鄭州、杭州等。並且在首批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船稅目錄上可以看見普力馬、海馬王子,其中的海馬王子也成功被納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
優勢二、技術、研發優勢
海馬汽車在引進成熟產品的基礎上,對生產工藝和裝配技術進行了掌握,該公司的質量控制、國產化改型及發動機生產技術等掌握的非常完善。同時與國內外設計公司的不斷合作,海馬汽車最終對於車型開發的設計流程也瞭然於心,積累了大量設計參數和數據,給自主開發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
海馬汽車可以作為自主品牌中最早一批發展新能源的汽車品牌,氫燃料電池汽車是作為它的主要研發內容存在的,我們還將此相關技術在國家863計劃中進行了申報早已完成答辯,該項目為現代交通技術領域電動汽車關鍵技術與系統集成一期重大項目。
這些基礎暫時想到這里,對海馬汽車股票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進行了單獨書寫,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開就能進行查閱:【深度研報】海馬汽車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前景分析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政策上的支持、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是將來很長一段時間汽車行業的前進目標,而新能源車企爆發式增長已在國內盛行。雖然新能源增長快速,但是大量投資者青睞的是關於鋰電池新能源的公司。且因為國內涉足氫能汽車的車企很少,所以難以深入布局,一旦決定要大規模發展氫能,則要面臨的難題是制、儲、運、用多個環節產業鏈長、技術較復雜等,所以想要發展氫能汽車,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行的。
綜合來說,海馬汽車的股票可能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各位一定要謹慎一些。但是文章肯定會有一些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的了解海馬汽車股票未來行情,趕緊把下面鏈接的打開,就會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是否高估或者低估了海馬汽車得股票值:【免費】測一測海馬汽車股票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2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C. 新造車企業非死即傷,理想汽車卻迎來「牛市」
打開理想汽車的官方微博可以發現,理想汽車幾乎每天都和會用戶進行互動。
比起蔚來對於品牌形象的建設,小鵬更傾向於P7智能化運用場景的推廣,理想汽車似乎更像李想本人的個性。務實的理想汽車,不斷地說產品,反復咀嚼產品,成了理想汽車每日必修課。
但如果你不是理想汽車的車主,一定會對這個滿滿全是車主故事的官博提不起一絲興趣,因為內容的大抵相似性,很容易產生乏味感。
在理想汽車的規劃中,2020年第三季度,零售中心覆蓋城市將提升到30個城市以上;售後服務網路也將在三季度內覆蓋到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份,年底前將拓展至100座城市。
產品和用戶,依舊是理想汽車的核心體現,而作為創始人,李想也依舊低調且務實,可了解他的人一定知道,李想想要的理想王國可並不是僅僅只有上升的銷量這么簡單。
Ada/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辭舊迎新 關於2020年車市的四個預言
提起2019年的汽車行業,你會想到什麼?
是車市衰退、全球裁員、巨頭轉型、資本寒冬,還是新勢力造車崛起壯大?
隨著2019年離我們遠去,新的一年拉開了帷幕,站在這辭舊迎新的節點上,車企們多在忙著總結2019年成果,發布2020的新目標。
曾經的補貼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是促進整個市場發展的重要手段。大規模的補貼與不限行、不限牌等政策混搭,逐漸「撬開」整個市場,促使用戶積極的購買新能源汽車。可當去掉這個巨大的"紅利"後,新能源汽車明顯受到了沖擊。
不過在2020年,撇開了新能源補貼政策,國家將會嚴格執行我們熟知的雙積分政策。今年雙積分政策將進一步推進,在供給側進行改革,激勵傳統汽車廠商加大新能源車的推出力度。
因此雖然補貼的消失會抑制新能源車短期的銷量,可隨著傳統汽車廠商、造車新勢力不斷的加碼,再加上雙積分、不限行、不限購等新政策的助力,長期來看,新能源的發展仍是積極的。
04
品牌向上
在經歷了幾年「牛市」後,中國品牌在2020年的形勢或將更加不樂觀。
今年,合資車企將開啟新一輪的新車型投放。例如大眾在華進入集中投資期,預計2020年在華車型增至30款,全新第三品牌捷達已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車型;廣汽豐田將於2020年形成由10款以上產品組成、覆蓋所有主流細分市場的車型陣容。
除在傳統汽車市場發力外,合資企業還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東風日產計劃在2022年前推出20款電動化車型;福特的2025戰略計劃至2025年底前,在中國推出超過50款新車型,且每款車都將提供相應的電動車型;上汽大眾在上海安亭的新能源工廠規劃年產能30萬輛,預計2020年10月正式投產,新工廠將投產奧迪、大眾、斯柯達品牌基於MEB平台打造的電動車型。
2019年前11月,中國品牌的市佔率已從41.9%降低至38.9%。2020年,將可能有更多的中國品牌陷入困境,「品牌向上」就成為了中國車企的必然訴求。
事實上,早在在2014年自主品牌新一輪的高端化之路就已開始。從哈弗H9、廣汽傳祺GA6,再到吉利博瑞,自主品牌車企紛紛推出高端車型向高端乘用車市場進軍。
除了推出旗下高端旗艦車型,吉利和長城還「另起爐灶」,打造了旗下全新高端品牌。而幾乎同時出現的LYNK&CO和WEY的出現也將自主品牌高端化推向了一個高潮。不僅如此,2019年,奇瑞瞄準高端化重新推出星途產品序列,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新寶駿品牌,力求品牌向上。
然而,高端市場留給自主品牌的註定是一條「狹窄而艱難」的跑道。在逆境中實現突圍,無論是領克和WEY,還是星途和新寶駿們,都將是一場持久戰,任重而道遠。
總的來說,去年的車市的確非常艱難,不過在2020年裡,無數新的機遇也即將誕生。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讓我們一起期待「勇夫」的出現,給消費者帶來性價比更高、更智能、更舒適的用車體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2021下半年,股市哪個板塊會起飛
我個人比較看好半導體板塊和醫療板塊,我覺得這兩個板塊在2021年會有不錯的表現。
對於板塊選擇的問題,因為目前的行情處在結構性行情當中,所以很多板塊會輪番上漲。對於那些傳統板塊來說,傳統板塊在牛市的漲幅可能有點低,比較適合投資風格相對比較穩健的小夥伴。但對於那些熱門板塊來講,熱門板塊在牛市的表現非常好,我也非常看好這些板塊的後續表現。
一、半導體板塊。
之所以我會看好半導體板塊,主要是因為半導體板塊基本上是科技板塊的主流板塊。我們都知道目前的市場是科技驅動型市場,當科技不斷發展時,我們的經濟和生產力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目前的半導體板塊是科技板塊的明星板塊,隨著全球晶元供應問題的進一步加重,我相信晶元企業會有進一步的發展,晶元技術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帶動半導體板塊的行情。
F. 【汽車人】當中國商用車牛市遇到外資放開
雖然牛市的時間窗口快關閉了,但商用車市場正在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機遇。這個機遇相當於2015純電動汽車之於乘用車市場,那就是燃料電池「氫能源」,尤其是氫能源之於重卡。
一方面,重卡佔比中國汽車總量僅為3%,卻是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主要排放來源;另一方面,港口物流量大,且運輸范圍集中便於配套加氫設施建設,提供了燃料電池重卡商用的絕佳場景。
相比柴油重卡以及電動重卡,燃料電池重卡具備零排放、重載、遠距離續航的優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預測,到2050年,將有超過50%重型卡車使用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電池重卡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全新的賽道,在這個賽道上,大家都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出現真正的寡頭。這可能是商用車在未來10年到20年間的關鍵賽道。《汽車人》將會在過後詳細介紹。(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傳媒」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2021年A股市場的風口在哪裡
股票價格的漲跌,長期來說是由上市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利潤決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則包括人們對該公司的盈利預期、大戶的人為炒作、市場資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一般情況下,股票漲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股票的供求關系。在股票市場上,當股票供不應求時,其股票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股票供過於求時,其股票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2、股票投資是隨市場變化波動的,漲或跌都有可能。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H. 2020上半年汽車銷量大排名 疫情下SUV率先轉為牛市
綜合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數據,2020年上半年國內狹義乘用車銷售771.17萬輛,同比下跌22.5%。從銷量絕對值來看,2020年上半年國內狹義乘用車遠遠落後於去年同期。但考慮到今年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特別是二季度整體回升明顯。
SUV銷量恢復速度明顯快於轎車市場
2020年上半年企業銷量前20強
在企業方面,一汽大眾是上半年銷量最高的汽車企業。上半年,一汽大眾銷售856178輛,同比下跌7.9%。同時,上汽大眾上半年銷售665030輛,同比下跌25.3%。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大眾銷量不僅超出上汽大眾近20萬輛,銷量同比降幅也明顯好於上汽大眾。
在自主品牌方面,吉利汽車上半年銷量繼續超越東風日產。上半年,吉利汽車銷售510873輛,同比下滑16.7%。盡管上半年SUV市場走強,長城汽車銷量卻並不樂觀。上半年,長城汽車銷售284182輛,下跌29.8%。同時,上汽乘用車、奇瑞汽車、比亞迪汽車、廣汽傳祺銷量同比下跌也均超過20%。長安汽車則是上半年銷量前20強車企中唯一實現銷量同比增長的自主品牌企業。上半年,長安汽車銷售373362輛,同比增長4.4%。
除長安汽車外,前20強車企中僅廣汽豐田、北京賓士實現銷量同比增長。上半年,廣汽豐田銷售323616輛,同比增長5.6%。在增長方面,雷凌是廣汽豐田銷量增長的重要推動車型之一。上半年,雷凌銷售103866輛,同比增長高達20.6%;北京賓士上半年銷售279907輛,同比微增1.3%。北京賓士銷量增量則主要集中在賓士GLC。上半年,賓士GLC銷售76888輛,同比增長高達15%。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小米、百度紛紛造車,「前浪」比亞迪還有多大機會
作者 | 蘆依 編輯 | 安心
小米宣布造車後不久,一張雷軍與車企大佬們的合照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被稱為「車圈大佬的聚會」。
(照片左起分別是小鵬 汽車 何小鵬、蔚來 汽車 李斌、小米集團雷軍、比亞迪王傳福、理想 汽車 李想)
作為一個「新造車取經聚會」,合影中除了李斌、李想、何小鵬,還有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王傳福一向低調、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他卻沒有錯過這場聚會。
比亞迪是他們中最早開始造車的公司。它除了 汽車 業務(包括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還擁有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
合照甚至引發外界猜測——比亞迪是否會成為小米 汽車 的代工方?
隨著蘋果、網路、小米宣布造車,老牌新能源車企如比亞迪面臨的競爭日甚。而另一方面,由於擁有豐富的整車製造經驗,比亞迪在內的老牌車企與造車新造車又存在合作關系,彼此間形成了競合的微妙平衡。
通過合作,「造車後浪們」需要比亞迪的整車製造工藝,「前浪比亞迪」也可以向後浪們借鑒新玩法。
過去一年,新能源板塊走過一輪牛市,美股上市的特斯拉一年內股價漲幅超過700%,蔚來、理想、小鵬市值紛紛翻番,A股的比亞迪市值也一度沖上7000億元 歷史 高點。
然而好景不長。自2月3日觸頂273.37元後,比亞迪開始持續下跌,當前股價在170元左右徘徊。
面對強敵環伺,新能源 汽車 「前浪」比亞迪還有多少想像空間?
比亞迪股價折戟後,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抄底比亞迪」的聲音。
畢竟,比亞迪至今有「股神」巴菲特的背書。截至2020年底,「股神」巴菲特的前十大持倉中,比亞迪位列第八位,市值約58.97億美元,佔比8.2%。比亞迪也是唯一躋身前十的亞洲公司。
自2008年建倉,巴菲特已經持有比亞迪13年。這筆投資在前11年只有5倍收益,而在2020年新能源板塊火熱時一度翻番,獲利至25倍。
比亞迪是中國新能源 汽車 行業產業鏈最完整的公司之一。
1995年,比亞迪靠電池起家,2002年登陸港股,創下當年54支H股最高發行價紀錄。2003年,比亞迪收購秦川 汽車 ,進入 汽車 製造領域。2011年6月,比亞迪在A股上市。2015年,其發布新能源車「全產業鏈+全市場」戰略。新能源 汽車 已經成為比亞迪當下及未來的重要支撐。
目前,比亞迪營收結構主要包括三部分: 汽車 業務、手機電子產品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 汽車 業務一直是營收增長的主力,包括新能源 汽車 和傳統燃油 汽車 。手機電子產品位列第二。
雖然是老牌的新能源行業巨頭,但比亞迪公司仍存在一些內憂與外患。
比亞迪2020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達到1565.98億元,同比增長22.59%,營收增速相較2019年扭負為正,開始走出低谷狀態。凈利潤同比增長42.34億元,漲幅達162.27%
比亞迪股份2020年全年歸屬股東的凈利潤為42.3億元。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業績指引中指出,Q1歸屬股東凈利潤會在2億至3億元人民幣之間,而這遠低於券商預期。
瑞信、大和等投行就下調了比亞迪目標價,認為其2020年凈利潤不及預期,2021年一季度 汽車 業績也出現增長疲軟。
瑞士信貸分析師將比亞迪利潤預期下滑歸因於季節性 汽車 銷售疲軟,政府補貼的降低以及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飆升,抬高了電池的成本。有高盛分析師表示,上游主要原材料價格的飆升,帶動電池價格上漲約18%。
比亞迪也補充解釋說,「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汽車 業務的利潤仍有待提高。」
而補貼退坡是當下大多數車企面臨的困境。新能源 汽車 行業對補貼的依賴性較強,此前一直靠「補貼、降價」雙管齊下來提升銷量。
而2021年初,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出爐,提出2021年新能源 汽車 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且2021年新能源 汽車 補貼政策不設過渡期。
補貼退坡的直接後果是會讓一些新能源車企處於虧損狀態。國泰君安首席 汽車 分析師張欣曾表示,從上市公司層面看,國內新能源 汽車 銷量龍頭的利潤對於政策補貼的依賴性確實較大,補貼退坡後不少陷入虧損。
除了原材料價格波動、補貼退坡等車企普遍面臨的問題,比亞迪的另一個隱憂在於,其利潤更多來自手機電子業務,而非 汽車 。
從營收結構看, 汽車 業務依然穩居第一,手機部件相關業務位居第二。
2020年,比亞迪的 汽車 、 汽車 相關產品業務營收約839.93億元,同比增長32.76%;手機部件及組裝營收約600億元,同比增長12.48%;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120.88億元,同比增長15.06%。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股份主要負責的是 汽車 業務,而手機和二次充電電池等業務則由比亞迪股份的子公司——比亞迪電子負責。主營 汽車 業務的比亞迪股份在2019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在2020年扭負為正。此前, 汽車 業務更多是靠比亞迪電子業務來反哺的。
從2019年至2020年,手機部件業務的營收佔比由43%降至39%,而 汽車 相關業務由49%升至53%。
表面來看, 汽車 業務在營收中的佔比提高了,但回歸到凈利潤來看,可以看出 汽車 業務仍處於「增收不增利」的階段。
財報顯示,2020年比亞迪的凈利潤為42.34億元,同比增長162.37%。而比亞迪電子財報顯示,2020年比亞迪電子凈利潤為54.41億元,同比增長240.59%,凈利潤高於母公司42.34億元的體量。
日本野村證券在報告中測算,比亞迪(1211.HK)去年純利42.34億元人民幣,如撇除比亞迪電子的盈利貢獻約35.78億元,其核心 汽車 及電池業務純利達6.56億元人民幣,較上半年的3600萬元有明顯改善。
好消息是 汽車 業務已扭虧為盈。但由於新能源 汽車 仍需大量研發和補貼投入,手機及電子業務仍會是長期的「利潤奶牛」。
而從新能源 汽車 業務本身來看,雖然去年推出了爆款車型——漢,但比亞迪的競爭壓力依然不小。
財報顯示,比亞迪2020年新能源車的產量與銷量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全年新能源車產量為19.41萬輛,同比下滑14.73%;銷量16.29萬輛,同比下滑12.52%。
而去年中國新能源車整體銷量全年增長了10.9%。
過去一年,國內外造車新勢力的多款車型紛紛面世,包括特斯拉Model 3、小鵬P7、蔚來ES6等,而比亞迪處於相對較弱的產品周期,難免會在銷量和市場份額上受到一定程度的蠶食。
據中汽協發布的2021年2月新能源 汽車 銷量數據,上汽通用五菱蟬聯榜首,特斯拉第二,比亞迪下滑至第三名。特斯拉與五菱僅差不到3000台;比亞迪卻與特斯拉相差8000台。25款在售車型中,比亞迪e5、e6兩款車型2月份未售出一輛車。
不過,仍有多家券商在報告中對比亞迪維持「買入」評級。其中,國信證券指出,短期看好比亞迪「漢」產品的強勢周期,長期看好供應鏈垂直整合的能力,這一整合模式主要由比亞迪的刀片電池、DMP/DMi雙技術平台,以及爆款車型(漢/DMI)車型構成。
同時,券商也提示了新能源 汽車 銷量、動力電池等零部件外供不及預期的風險。
雖然面對內憂外患,但「前浪」比亞迪正試圖在全產業鏈上布局的更廣、更深。
招商證券(香港)分析師梁勇活曾指出,比亞迪是 汽車 行業中唯一完全掌控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整車和核心零部件的公司,包括車身、電池、電機、電控等,憑借自主研發技術和規模效應,相對競爭對手的製造成本更低。比亞迪的全產業鏈模式的價值開始釋放。
2020年,比亞迪入股了深圳華大北斗 科技 有限公司,就高精導航業務展開合作。比亞迪還入股了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湖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新能源和電池產業展開合作。
財報顯示,在推出爆款車型「漢」後,比亞迪當前有三個發力點:一是動力電池,二是DMI混動系統,三是軟體智能化。動力電池是比亞迪的優勢所在,軟體智能化則是其需要補課的內容。
比亞迪以電池業務起家,其動力電池裝機量長期穩居國內第二,僅次於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行業的掣肘點,主要分為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兩種。
2020年3月,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主打安全不會自燃,該電池就屬於磷酸鐵鋰。刀片電池也普遍應用於漢系列車型中。
但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尚未實現大規模外供。自2019年起才開始考慮外供,目前已經與長安福特等企業達成合作。
比亞迪表示,繼「漢」之後,公司新能源 汽車 將逐步切換「刀片電池」。這意味著,在自用與外供的帶動下,刀片電池的裝機量將有望獲得提升。
見智研究對全天候 科技 表示,比亞迪去年股價暴漲,就是爆款車型漢和刀片電池強產品周期提振股價的例子。
DMi是比亞迪去年推出的插電混動系統,比亞迪指出,DMi插電混動技術會分化出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更傾向於動力性能的DMp,另一種是更傾向於節能的DMi。
2020年,比亞迪銷售的DMi混動車型佔新能源 汽車 的比重還有25%,而2021年純電動和混動將有望各佔一半。
開源證券認為,DMi、漢系列車型有望帶動新能源 汽車 業務。且2021年3月搭載DMi的秦Plus和宋Plus已經上市,預計2021年3款DMi系車型有望實現銷量15萬輛,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38.79萬輛,同比增長148.3%。
不過一位 汽車 分析師對全天候 科技 透露,「市場對混動戰略的信心稍顯不足。因為市場目前以純電動趨勢為主,混動的發展空間比較小。」 據他估算,市場上純動和混動 汽車 的比例大約在6:1左右。
政策對混動車型也存在影響。上海日前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插電混動以及增程式 汽車 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這意味著理想ONE這樣的增程式 汽車 ,在上海無法取得新能源牌照。而一些車主選擇新能源車的一大考慮就是方便拿綠牌,這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購車意願。
當前, 汽車 行業的變革正在朝硬體電動化、軟體智能化發展。比亞迪雖然在新能源整車製造、電池方面有優勢,但在軟體智能化上尚需再提升。
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提到,「目前看來,比亞迪的自動駕駛更多還是依賴供應商的解決方案,相對其電氣化業務,軟體方面的弱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而自動駕駛等軟體未來的想像力,比 汽車 硬體似乎要高出更多。
見智研究團隊認為,「資本市場對新能源車企的估值,此前更看重銷量和交付情況。未來估值想像空間可能更多在軟體服務和智能駕駛。」
瑞銀分析師帕特里克·胡默爾給特斯拉7000億美元的估值中, 汽車 業務的價值約為2000億美元,剩下的5000億美元用於其它所有業務。「這一價值的最大份額可以由軟體產生,主要是自動駕駛。」他認為,到2025年,特斯拉幾乎一半的利潤將來自軟體。
而比亞迪在自動駕駛、軟體智能化上仍需補課。當前,比亞迪支持L2級駕駛輔助,有自研的駕駛輔助系統。
今年2月,比亞迪就戰略投資了AI晶元公司地平線,參與了其C3輪3.5億美元融資。地平線是目前中國唯一實現車規級智能晶元前裝量產的企業,並已經形成覆蓋從L2到L3級別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晶元方案的完整產品布局。比亞迪將與地平線在AI晶元、演算法等領域合作。
那麼在強敵環伺下,比亞迪的競爭力究竟如何?
見智團隊認為,「整車業務壓力會比較大一些,一方面新能源車需求能不能延續是個問題,另一方面,整車競爭壓力確實會比較大。海外傳統車企也在加速電動化轉型,乘聯會預計下半年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可能會放緩,國內主機廠的壓力會比較大。」
在上述新能源行業分析師看來,比亞迪的優勢在於其垂直一體化能力,在整車、電池和電機方面的磨合時間久,所以系統成熟度高;另外就是自己的電池供應有保證。
但他認為,比亞迪的弱點在於,由於大多是內部供應商,其垂直一體化的提升速度可能會慢一點,也制約了一部分零件向外延伸的進度。比亞迪總體在各個領域做的都還不錯,但想做到世界一流,還是會有一些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