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寶馬發動機製造過程全是機器,這就是為什麼德國汽車牛
寶馬汽車公司也是德國一家歷史悠久的企業。1913年,德國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人奧托的兒子古斯塔夫-奧托與他的合夥人佛瑞德雷-瑞浦和馬克斯-弗里茲在慕尼黑北郊一個機場附近成立了瑞浦發動機公司,專門從事飛機發動機的製造。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需要,公司擴大,1916年3月7日改名為Bayerische Flugzeug Werke AG(巴伐利亞飛機公司),縮寫為BFW。這一天也就是寶馬公司的創始日。
古斯塔夫-奧托退休後,BFW公司開始重組,於1917年7月21日登記注冊為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巴伐利亞發動機有限公司)。公司有了兩位新老闆,一位是傑克-莎柏奴,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這兩個人都是日後寶馬公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寶馬全新一代3系,代號F30,充滿殺氣的外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而這款來自德國的戰馬,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寶馬的慕尼黑工廠,展示出了這款科技與藝術的結晶的誕生過程!
在對公司總部(其建築外型象徵一部四缸引擎)附近的廠房進 行現代化改造與擴展過程中,一種新型的滑軌輸送帶系統已於2003年底/2004年初安裝在寶馬3系列車身組裝生產線上。憑借這種全新的系統,寶馬公司將能夠適應未來的車型要求。
車身組裝車間安裝了寶馬3系列的全套內部系統。組裝工作 大部分在運動之中進行。而在自動安裝汽車頂蓬,駕駛員座 艙和車窗過程中,車身保持靜止。兩名人員專門負責一輛汽 車組裝的每個步驟。在工作過程中,他們沿著組裝生產線進行檢查,然後再返回到起始點。這條長約800米的組裝生產 線上大約有500名工作人員在進行操作。
這套輸送帶系統包括146個鉸接的推動托盤。由於慕尼黑工 廠位於一個歷史沿襲下來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只有採用一種折衷靈活的解決方案才行。這些平台都沒有安裝自己的驅動設備,但通過沿組裝生產線分布的側面磨擦驅動設備加以推動。絕對值編碼器同時監控102部驅動設備的精確同步,並防止托盤之間產生縫隙。
在組裝過程中,這一全新的組裝生產線需要在線上的任何位 置都能對車身高度進行調整,以確保在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最 佳位置上完成組裝工作。因此,每一個托盤都帶有一個升降台,車身最大限度可以被提升80公分。
同時,根據寶馬汽車公司的一項重要的生產計劃要求,在每個平台任意定義的一個點上都能對12伏的測試電壓進行安 全地開關轉換。在組裝時,將對駕駛員座艙的車載電子設備和喇叭進行測試。由於沒有安裝電池,因此,必須從外部提供12伏電壓。在諸如安裝安全氣囊的敏感區域,必須能夠 可靠地切斷電壓,而不必在組裝部分進行永久性布線。
每個推動托盤都有一個帶CPU IM 151的SIMATIC ET200S外部介面,既可以用作SIMATIC S7-400總控器的從站,同 時也可用作平台上的一個主站,以便驅動車身和絕對值解 碼器的升降機構。托盤通過電源導軌信號放大器與SIMATIC中央控制器連接,它們通過集線來可靠地傳輸PROFIBUS信 號。升降裝置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在操作中的任意位置進行單獨設置。
整個工廠根據STEP7進行配置,並由2部SIMATIC S7-400s 進行集中控制。工廠的可視化操作使用WinCC進行編程, 從而使得工廠能夠展現不同的細部特點-對每個托盤上 的二進位編碼器狀態進行總體瀏覽。通過掃描辨識標記 可以確定每個托盤的確切位置。作為一種中央現場匯流排, PROFIBUS DP可以提供控制器與外圍設備之間的可靠通信。 使用proTool/Pro進行組態的SIMATIC Multi Panel MP 270B 設備可以用作局部的手工操縱設備,並且允許方便地分布式 訪問輸送帶系統。
因為每個托盤具有獨立的智能性,而且可以經由電源導軌信號放大器來實現通信,因此,工廠在工作周期內具有最大的 任務分配靈活性。這意味著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生產幾款車型,並且可以連續饋送新的車型。
車身運輸器包含一個感應式Moby數據載體,這樣可以在任 何時候對車身加以辨識。對於寶馬汽車公司的生產控制、文 件管理和質量保證來說,這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
避免偏移
寶馬汽車公司將平台上的組裝員工的人身安全問題始終放 在第一位。其單個元件之間並未彼此連接,以確保單個托盤 不會產生偏移和危及人身安全。即使托盤在移動過程中僅僅 偏移幾毫米,輸送帶也將自動停止運行,從而避免造**身 傷害。
為此,絕對值編碼器將不斷對每個托盤的位置進行掃描。以 安全為中心的SIMATIC控制器SIMATIC S7-416F設備負責不 斷地監視光柵、防護門、托盤感測器和緊急制動開關,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幾百毫秒之內關閉設備。
本地化安裝的手控 HMI裝置,可以使用 SIMATIC MP270B來實現分布式HMI和緊急制動功能。來自市場領先者的統一標准輸送帶系統的自動化僅是整個生產組合方案的一個環節而 已,其中,西門子公司已經開始接手從車身組裝到通過 六個單元進行傳送的寶馬 3 系列整個生產進程的自動化。 SIMATIC的全集成自動化優點可以在此大顯身手。系統界面 實現了最小化,並且獲得了同質化的控制架構。寶馬汽車公司結構規劃負責人Jakob Wersching解釋說,單一單元的自 動化本身已經是一項復雜的任務,而使六個生產單元互相協 調且不出現重大疏漏問題,這在一個非均質的自動化環境之 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確保未來兩代車型的生產效率
寶馬汽車公司提供的設備實用性達99%。在工廠投入試運 行之後的六周之內,沒有出現任何大的故障。其中一項原因 就是,這些寶貴的經驗來源於在Lohhof寶馬汽車生產廠的安裝測試,而在測試之中使用了30個滑動托盤。之後,這 些經驗被運用到了慕尼黑的這家工廠。
寶馬汽車公司相信,生產線上全新的人機工程學理念能夠為 員工創造理想的條件,從而將員工的能動性用於提升生產效 率。
通過電源導軌信號放大器的轉換,可以實現組裝周期分配中 的最大靈活性,從而確保能夠根據生產需求迅速做出反應, 同時也確保了寶馬汽車公司能夠經受得起未來車型的沖擊。 慕尼黑工廠的新型滑軌輸送帶系統將為未來兩代汽車提供輕松自如的車身輸送過程。
⑵ 德國雷根斯堡工廠,柏林工廠,丁格芬工廠,萊比錫工廠,哪個工廠生產的寶馬質量好排名順序
如下:
1、莫尼黑工廠,蘭茨工廠、瓦克斯多夫工廠、雷根斯堡工廠、萊比錫工廠,丁格芬工廠這些都是德國本地的工廠。屬於第一階梯。
2、德國寶馬還有很多零件組裝工廠就比如,印度尼西亞工廠、巴西阿拉誇里工廠、埃及工廠等等。在全世界其他國家還有很多的生產基地,英國牛津工廠、美國斯帕坦堡、奧地利格拉茨麥格納斯泰爾工廠、南非羅斯林工廠。
介紹
寶馬(BMW),中文全稱為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德國汽車品牌,寶馬的車系有i、X、Z、純數字4個車型,1、2、3、4、5、6、7、8等幾個系列。
還有在各系基礎上進行改進的M系(寶馬官方的高性能改裝部門),寶馬公司創建於1916年,總部設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BMW的藍白標志寶馬總部所在地巴伐利亞州州旗的顏色。
⑶ 寶馬在哪裡生產的
國產寶馬生產基地在沈陽 。寶馬汽車是寶馬汽車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簡稱BMW)生產的汽車,主要的系列車型有1、2、3、4、5、6、7、8等系列。以生產豪華轎車、摩托車和高性能發動機而聞名於世。
寶馬汽車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轎車公司,它和賓士汽車公司一樣,不追求汽車產量的擴大,只追求生產高品質、高性能和高級別的汽車。「坐賓士,開寶馬」的說法,表明了賓士的穩重和寶馬的豪放。只有開寶馬車,才能享受到它那痛快淋漓的神奇風采。
特色
寶馬轎車車身造型具有鮮明的特色,圓形燈具配以矩形水箱通風柵架形成與眾不同的風格。寶馬轎車的經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它奉行的品牌戰略是「精品戰略」,追求的是最高的質量,因此它並不趨向於潮流-為了降低成本而趨附於全球化采購。
同樣堅持自己的設計方向,所有的寶馬轎車都是後輪驅動。他們認為採用後輪驅動形式,可以做到前後各50%的載荷分配,在高速過彎、直行性能等行駛方面會好過前輪驅動的汽車。由於其優異的加速性能與駕駛性能,車壇上向有「開寶馬,坐賓士」之說,主要吸引中、青年買家。
⑷ 進口寶馬是德國原廠嗎
寶馬集團全球生產基地寶馬集團全球生產基地
柏林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最早的廠址之一,之前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現在主要生產製造寶馬品牌摩托車,自1979年開始生產寶馬汽車,同時是剎車片的主要生產基地。
Dingolfing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最大的生產基地,生產寶馬5,6,7系和M5,M6。同時也為勞斯萊斯幻影生產車身。
Eisenach工廠:位於德國。1992年竣工。主要生產用於汽車大型金屬件加工的工具。
Hams Hall工廠:位於英格蘭。2001年竣工。生產具有寶馬VALVETRONIC 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1.6和2.0升四缸汽油發動機。
Landshut工廠:位於德國。在1967年並入寶馬集團。為幾乎所有的寶馬車生產發動機,從摩托車到轎車到F1賽車。
Leipzig工廠:位於德國。2005年竣工投產。主要生產3系和1系轎車。
慕尼黑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歷史最悠久的工廠,建成於1922年。現在主要生產寶馬3系轎車和旅行車,同時生產4,6,8和12缸汽油發動機和8缸柴油發動機,還有M3,M5,M6使用的高性能發動機。
牛津工廠:位於英國。生產MINI品牌轎車。
Regensburg工廠:位於德國。主要生產1系和3系旅行車,雙門轎車,敞篷車,以及M3和M3敞篷車,四驅系統。它也為其它製造寶馬3系的工廠提供3系的底盤部件。
Rosslyn工廠:位於南非。生產寶馬3系。四分之一在本地銷售,四分之三出口。
沈陽工廠:位於中國。2003建廠,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是一個寶馬集團和沈陽華晨汽車公司的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寶馬3系和5系轎車。
Spartanburg工廠: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1994年建成投產,目前生產寶馬X5和Z4敞篷車。
Steyr 工廠:位於奧地利。1979年建成。是寶馬最大的發動機生產基地。負責生產6缸汽油機和4,6缸柴油機,同時是寶馬柴油發動機的研發基地。這個工廠每天為寶馬集團生產3,000台發動機。
Swindon基地:位於英格蘭南部。為MINI車生產車身部件,儀錶板和閉合部件。
Wackersdorf工廠:位於德國。生產3系和3系敞篷車的車身。
Graz工廠:位於奧地利。不是寶馬集團所屬工廠,合同生產寶馬X3汽車。
以下寶馬海外工廠都是從事CKD即全散件組裝的:
Kuala Lumpur(馬來西亞)
Chennai(印度)
Kairo(埃及)
Jakarta(印度尼西亞)
Kaliningrad(俄羅斯)
Rayong(泰國)
另外,位於英國Goodwood的勞斯萊斯汽車公司生產勞斯萊斯品牌轎車。勞斯萊斯品牌為寶馬集團旗下品牌。
寶馬3系產地如下:
目前生產寶馬的工廠包括:
德國慕尼黑工廠、德國雷根斯堡(Regensburg)工廠、德國萊比錫工廠、南非Rosslyn工廠、中國沈陽工廠
寶馬在海外進行3系轎車CKD組裝的工廠包括:
泰國羅涌工廠、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工廠、埃及開羅工廠、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工廠、馬來西亞吉隆坡工廠、印度欽奈工廠。
可以通過查詢車架號識別:
第一位是W(德國),第11位是A,查到A對應的總裝工廠是慕尼黑工廠。
⑸ 德國寶馬汽車公司成長歷程
1916年BFW(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成立,主要從事飛機的研發製造。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禁止生產飛機,工廠面臨生存危機。幾年後的1922年BFW被BMW(巴伐利亞汽車製造廠)收購,但是BMW 一直以來都在沿用BFW的創建實踐作為其始創年代。車廠成立幾年間,因戰爭、社會動盪等原因一直未有生產汽車。
1923年BMW車廠生產了第一台名振一時的摩托車R32,這也是首台披上由藍天白雲組成的BMW商標的機動車,為以後BMW在摩托領域里打下堅實基礎。有別於其它品牌的摩托,當時R32使用的傳動裝置是硬軸式,而非大多數車廠採用的鏈條式傳動。站在現今技術的角度來看,R32的傳裝置是先進的,以致當年的這項技術一直沿用至今。藉著R32出色的表現,車廠首次嘗到了點甜頭,信心大增的同時,一掃早前生產的Helios(希利奧士)摩托失敗的頹勢
BMW的摩托車總算是邁出成功一步了,但是屈指一算由1923年到1929年,6年間一直未有生產汽車的BMW,一直都夢想著要生產自己汽車的老闆們也就著急了,於是找來當時還屬英國車廠的Austin(柯士甸)汽車,尋求合作的可能。最後在1927年BMW的申請得到了Austin廠方的通過,首部生產的汽車原形車是Austin叫作Seven汽車。這也是BMW汽車邁向輝煌第一步。
1929年7月,首輛掛著BMW商標的汽車面世。新車命名Dixi 3/15 PS DA1,因為它的原形車是Austin Seven,所以新車的名字後面的有DA字樣的,意指德國製造。也正是以上的原因,一些專家一直都否認Dixi 3/15 PS DA1是BMW生產的一輛汽車。不過怎麼說都好,新車的確幫助BMW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度過難關。事實上Dixi 3/15 PS DA1是台出色的車輛,它以參加國際Alpine Race賽事中,以勇奪冠軍來證明自己。
1933年,正當人們還因Dixi 3/15 PS DA1的出處而耿耿於懷時,BMW也早已著手設計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汽車而努力,終於經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作品,它就是6汽缸的303。BMW 303下線的時候,打出的宣傳口號是:"性能卓越,近乎完美的德國小型汽車"。價格低廉、維護方便,這就使得該車在競爭中勝出出自同門的1.2升6缸發動機。同時,前水箱柵格部分,用上類雙腎形狀,可以說303是以後BMW汽車雙腎形柵格的雛形。被人稱作真正的BMW汽車,也就是上述BMW 303。
1935年,BMW首款開蓬跑車315-1及排量有所提升的319-1揭開BMW開蓬跑車的第一頁。
1936年面世的首台運動型汽車328,80 hp的最高馬力輸出,極速去到160km/h,在賽場上總見到它的身影。不過,跟以往的賽事不同,它並不只限於國內的比賽,已遠征至米蘭、義大利等有著跑車王同國之美譽的國度,交出的成績單也是叫人拍手稱好的。
1937年,是BMW名利雙收的年代。公司研製的第一台326四門房車,賣了個滿堂紅。6汽缸326採用雙化油器,功率大約50 hp,這款車共生產了16000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如果要論到BMW房車鼻祖的話,實非326莫屬。同時期,BMW屬下汽車全線使用6汽缸引擎,以前所用的4汽缸引擎多數都踏入退役的行列。
可惜好景不長,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情的戰火將BMW以前所作的努力都付儲東流,BMW在慕尼黑的工廠被炸毀了。幸而堅強的德國人沒有被這場戰火打倒,當BMW人決心重整旗鼓之際,他們遇到了困難,擺在眼前的汽油嚴重短缺,所以在段時間里BMW又以生產摩托車為主,以配合當時的國情。經歷幾度艱辛,BMW憑著幾年中積累的資金,繼續向他們的汽車夢進發。
1952年,這是戰後的第7年。隨著第一輛戰後501汽車的推出,人們又看到那久違的熟悉的BMW商標。此時的車廠的陣腳還未站穩,因此車廠對501的期望可是十分高的,事實證明501不負所望,出眾的性能獲得人們的一片掌聲
1954年,在501基礎上開發的BMW 502第一台V8全鋁型引擎,全新鋁材的應用,堪稱當時的世界第一。
隨後的幾年,BMW由於在汽車開發上出的一連串失誤,令車廠再度陷入財政困難的局面。幸好,BMW人很快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刻採取有效措施來亡羊補牢,生產出一台名叫1500汽車,它是可稱作是BMW公司歷史上最重要的車型,就是它的出色表現,從而避免了BMW可能被收購的命運。
1961年,在BMW歷史扮演著重要角色的1500汽車誕生。它的柵格上首次使用的雙腎形狀,就是到今天還一直沿用的雙腎柵格。
1966年,實力雄厚的BMW藉著旗下車型的銳利勢頭。決心將生意做大,在德國以外的多個國家設立他們的分公司。
1972年,風靡全球的第一代BMW 5 Serise閃耀登場。同年,BMW德國慕尼黑總部,形如四汽缸體的大樓及鄰近蛋杯式汽車博物館拔地而起
看似挺風光的BMW其實也有他們的尷尬之處…
1973年,當時正遇上世界能源危機。而這時的BMW卻又很不適時的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渦輪增壓車,在當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為保持低調車身上沒有車Turbo等字樣。及後的多年來,BMW都極少造渦輪增壓車,不知道是不是由這個原因引起的呢?同年T23二級方程式首次為BMW在這個領域上奪冠。
1998年,是BMW的大喜日子。是年,它收購了英國勞斯萊斯車廠。
另外,BMW一直積極參與F1賽事,著名Williams車隊就使用他們的引擎。~~~~~~~~~~~~
⑹ 寶馬怎樣組成
寶馬是錢組成的。
⑺ 關於寶馬寶馬
BMW公司的歷史
BMW公司的歷史始於1916年,公司最初是一家飛機發動機製造商,1917年還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1918年更名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公司並上市。BMW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縮寫。
在初創階段,公司主要致力於飛機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BMW的藍白標志象徵著旋轉的螺旋槳,這正是公司早期歷史的寫照。1923年,第一部BMW摩托車問世。五年後的1928年,BMW收購了埃森那赫汽車廠,並開始生產汽車。之後,BMW將許多汽車製造史上的傑作推向市場,這些產品不斷激發出強烈的感情和人們的渴望,鑄就了BMW公司作為一家汽車製造商的傑出聲譽。
BMW集團的產品和品牌:BMW、MINI 和Rolls-Royce(勞斯萊斯)。目前,BMW集團在全球14個國家設有22家生產及組裝廠。5個生產BMW的工廠分別位於德國、美國和南非;1個MINI工廠在英國牛津;另外,BMW集團還在英國Goodwood(古德伍德)成立了Rolls-Royce(勞斯萊斯)總部並建成全新的生產廠。BMW集團擁有4個零部件廠和3個發動機廠,分別位於德國、奧地利和英國。第4個發動機廠(TRITEC Motor Ltda.)設在巴西,是BMW集團和戴姆勒-克萊斯勒合資經營的。BMW集團還有8個BMW汽車組裝廠,分別位於墨西哥、泰國、埃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和越南。這些大多數由BMW集團和集團外的夥伴合作經營。
1994年,BMW集團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
生產基地 :
柏林分廠
丁格芬分廠
埃森那赫分廠
英國漢姆斯霍爾分廠
曼徹斯特分廠
慕尼黑分廠
英國牛津分廠
里根堡分廠
南非若斯林分廠
美國斯帕坦堡分廠
奧地利施泰爾分廠
英國斯文登分廠
巴西庫立提巴TRITEC Motor Ltda
(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合資經營)
瓦克爾斯多夫分廠
組裝廠 :
越南河內組裝廠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組裝廠
俄羅斯加里林,格勒組裝廠
埃及開羅組裝廠
馬來西亞吉隆坡組裝廠
菲律賓馬尼拉組裝廠
研發中心 :
研究與創新中心(FIZ),
慕尼黑
BMW 技術中心,
慕尼黑
BMW汽車信息技術中心,
慕尼黑
Designworks 設計中心,
新布瑞派克,美國
BMW發動機中心,
施泰爾,奧地利
泰國羅永組裝廠
墨西哥圖魯卡組裝廠
長久以來,BMW集團一直在運動賽事中證明它的實力,榮獲了無數次冠軍並創造多項新紀錄。早在1919年,裝備BMW發動機的飛機就憑借9,760米的飛行高度,為BMW贏得第一個世界紀錄。1937年,BMW摩托車以每小時279.5公里刷新了摩托車的時速紀錄,該紀錄保持了14年。1940年,在著名的義大利"Mille Miglia"賽事中,具有傳奇色彩的BMW328贏得全級別賽的冠軍。1973-1979,BMW 6次贏得歐洲房車賽冠軍。1983年,BMW獲得一級方程式車賽的冠軍。
BMW體育上的輝煌一直延續到今天:1999年,BMW贏得勒芒24小時車賽的第一名。2000年,BMW成功地重返一級方程式車賽場,並在第三年就使 BMW-威廉姆斯車隊成為一級方程式賽事的第二強隊。擁有拉爾夫―舒馬赫和胡安―帕布羅―蒙托亞的BMW威廉姆斯車隊僅落後於法拉利車隊。在賽車性能可靠性的評分上,BMW威廉姆斯車隊贏得優勝,沒有一個別的車隊行駛了那麼多賽圈。BMW V10發動機更是以世界頂尖的性能數據-每分鍾19,050轉和900德制馬力-打破了所有紀錄。
德國的寶馬汽車公司。 "寶馬"曾譯為巴依爾。由於寶馬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所以商標中的藍色為天空,白色為螺旋槳,這是"寶馬"商標的第一大特點;第二大特點就是"寶馬"汽車的散熱器(車鼻)中間那兩個金屬方框進氣格柵。 BMW(寶馬)是公司全稱"Bayerische Motorenwerke AG"的縮寫。"寶馬"採用了內外雙圓圈的圖形,並在雙圈圓環的上方,標有BMW字樣的商標。整個商標就像藍天、白雲和運轉不停的螺旋槳,喻示寶馬公司淵源悠久的歷史,既象徵該公司過去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又象徵公司的一貫宗旨和目標:在廣闊的時空中,以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先進的觀念,滿足顧客的最大願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精神和日新月異的新面貌。
寶馬(BMW)的全稱是巴伐利亞汽車製造廠(Bayerische Motoren-Worke),英文是Bavarian Motor Works。它是由一個製造飛機引擎的公司於1916年3月注冊的。這家公司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是由麥克斯· 費茲設計的直列六缸發動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裝配在德國戰斗機上。德國王牌飛行員恩斯特·烏德特和紅色公爵弗雷德·馮·利希特芬把他們成功德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寶馬的引擎。(寶馬最早的飛機發動機工廠)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於是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並購入希利奧士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 1922年,BMW自己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由麥克斯·費茲設計的500ml風冷水平對置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裝配在革命性的R-32摩托車上,它的動力是通過傳動軸而不是鏈條傳遞到後輪,R-32為經典的寶馬摩托車定下了樣本。1924年 寶馬把R-32投入市場競爭很快就獲得了成功。 (Dixi 315 ) 寶馬想要製造它自己的轎車,但它不想挑戰那時大型的戴姆勒賓士汽車,所以決定嘗試一些小型車。那時一家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的工廠擁有一個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西(Dixi)的汽車品牌。當時迪西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奧斯丁(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車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這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寶馬的股東眼裡,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在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315,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無論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迪西是非常基本的交通工具,但它使寶馬走進了四輪世界。它看上去怎麼也不像一輛賽車,然而迪西的擁有者卻迫不及待地在賽道上開始了試車,令人驚奇的是一輛迪西車居然在1929年的阿爾派拉力賽中取得了成功。 BMW 315 1932年3月,廠方從315改良而成的320誕生了,它配備一台782ml發動機,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功率由11增至15kW。 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功率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轎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 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1935年寶馬的第一輛跑車315-1問世,它是315的改良版,裝有三個索利克斯化化油器的六缸發動機功率增至29kW,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它的典雅設計,突出了寶馬對性能的嚴格要求。315-1雙座車在1935年和1936年製造,總共只生產了242輛,但它為以後那成功的寶馬車設定了遵循的樣本。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 這時BMW也開始涉及製造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這就是漂亮的326型車,它經典的車身設計使它成為1936年柏林汽車大展上引人注目的亮點。它的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用來吸引賓士車顧客的,同時它也代表著寶馬正在朝高端市場邁進。這是30年代最成功的寶馬車,在1936到1941年間共售出了16000輛,326為購車者提供了液壓剎車、扭力桿後懸掛系統、新設計的獨立前懸掛系統以及用來替代以前寶馬轎車底盤的堅固車身,它有敞篷和硬頂兩種車型,最高時速可達112公里。 同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正當寶馬以它的家用系列和豪華系列轎車獲得成功之時,它已研製出了即將成為三十年代最偉大車型的經典車型。1936年寶馬推出的328型車對跑車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改進了315-1型跑車的設計,裝配具有高性能鋁制汽缸頭的寶馬2公升發動機,可以選裝比賽專用變速箱和快拆式車輪,328型車的最高時速接近150公里,輕型的管壯底盤使懸掛系統相對更軟,但是操作極為舒適。在30年代的餘下幾年中,寶馬328成了跑車設計中的一個標志產品,在戰後的歲月中它更成了一個經典,為收藏家和老爺車賽手爭相收集。對於許多寶馬愛好者而言它仍使公司歷史上的最高點!328跑車在勒芒24小時比賽 典雅的設計是整個三十年代後期一系列轎車的一個特點,327是所有寶馬車中外觀最漂亮的車型之一,它是早期326的雙門跑車版。因為公司決定首先推出328雙座車,所以327推遲到1937年才推出,它是裝有328跑車的2公升發動機的高性能車型。到三十年代末期寶馬確切地代表了富裕地純納粹德國生活方式的頂點。除了發動機可供選擇以外327提供了選擇專業手工製品的可能性,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在雙門車或敞篷車中選購個一木製車身。寶馬的系列車幾乎可以滿足每種品位的需求,當然前提是你有足夠的錢。 然而正當寶馬繼續推出它設計精美、馬力強勁的轎車時,德國工業的巨大能量被用到了製造戰爭工具上。德國計劃比它的潛在敵人更好的武裝自己。像寶馬這樣的公司是這個計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1939年,寶馬廣泛參與了一系列高技術軍事項目,包括飛行器開發、噴氣式飛機引擎和火箭引擎。但德國熔爐里煉出來的鋼鐵仍然可以用來製造汽車。寶馬在戰前還有最後一個設計就要推出,它三十年代經典設計中的最後一輛。335型於1935年推出,它裝有一台3.5升的發動機,是326的豪華改進型。這種車型直到1941年仍在繼續生產,而且成為了高級軍官的最愛。它並沒有大批量地生產,總數只有410輛。 到1939年 寶馬作為一個汽車製造商已經發展了十多年,但二次大戰的爆發宣告了這一時期的結束。寶馬仍在繼續生產,但公司的設計和資源已經轉向了戰爭用途,寶馬使用的勞動力大幅增加,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監獄和集中營。公司對於飛機引擎生產的精通是德國空軍獲得技術優勢的主要因素。著名的福克沃爾夫190戰斗機引擎就是由寶馬生產的。寶馬的成功引起了盟軍的注意,它在慕尼黑的工廠遭到了連續轟炸。1944年7月的一天,將近12000枚炸彈襲擊了寶馬的工廠。 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分裂成東西德兩國,挨森納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而慕尼黑工廠的所有設施都被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這時的BMW生命力顯得很脆弱。
⑻ 關於寶馬車
BMW公司的歷史
BMW公司的歷史始於1916年,公司最初是一家飛機發動機製造商,1917年還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1918年更名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公司並上市。BMW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縮寫。
在初創階段,公司主要致力於飛機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BMW的藍白標志象徵著旋轉的螺旋槳,這正是公司早期歷史的寫照。1923年,第一部BMW摩托車問世。五年後的1928年,BMW收購了埃森那赫汽車廠,並開始生產汽車。之後,BMW將許多汽車製造史上的傑作推向市場,這些產品不斷激發出強烈的感情和人們的渴望,鑄就了BMW公司作為一家汽車製造商的傑出聲譽。
BMW集團的產品和品牌:BMW、MINI 和Rolls-Royce(勞斯萊斯)。目前,BMW集團在全球14個國家設有22家生產及組裝廠。5個生產BMW的工廠分別位於德國、美國和南非;1個MINI工廠在英國牛津;另外,BMW集團還在英國Goodwood(古德伍德)成立了Rolls-Royce(勞斯萊斯)總部並建成全新的生產廠。BMW集團擁有4個零部件廠和3個發動機廠,分別位於德國、奧地利和英國。第4個發動機廠(TRITEC Motor Ltda.)設在巴西,是BMW集團和戴姆勒-克萊斯勒合資經營的。BMW集團還有8個BMW汽車組裝廠,分別位於墨西哥、泰國、埃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和越南。這些大多數由BMW集團和集團外的夥伴合作經營。
1994年,BMW集團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
生產基地 :
柏林分廠
丁格芬分廠
埃森那赫分廠
英國漢姆斯霍爾分廠
曼徹斯特分廠
慕尼黑分廠
英國牛津分廠
里根堡分廠
南非若斯林分廠
美國斯帕坦堡分廠
奧地利施泰爾分廠
英國斯文登分廠
巴西庫立提巴TRITEC Motor Ltda
(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合資經營)
瓦克爾斯多夫分廠
組裝廠 :
越南河內組裝廠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組裝廠
俄羅斯加里林,格勒組裝廠
埃及開羅組裝廠
馬來西亞吉隆坡組裝廠
菲律賓馬尼拉組裝廠
研發中心 :
研究與創新中心(FIZ),
慕尼黑
BMW 技術中心,
慕尼黑
BMW汽車信息技術中心,
慕尼黑
Designworks 設計中心,
新布瑞派克,美國
BMW發動機中心,
施泰爾,奧地利
泰國羅永組裝廠
墨西哥圖魯卡組裝廠
長久以來,BMW集團一直在運動賽事中證明它的實力,榮獲了無數次冠軍並創造多項新紀錄。早在1919年,裝備BMW發動機的飛機就憑借9,760米的飛行高度,為BMW贏得第一個世界紀錄。1937年,BMW摩托車以每小時279.5公里刷新了摩托車的時速紀錄,該紀錄保持了14年。1940年,在著名的義大利"Mille Miglia"賽事中,具有傳奇色彩的BMW328贏得全級別賽的冠軍。1973-1979,BMW 6次贏得歐洲房車賽冠軍。1983年,BMW獲得一級方程式車賽的冠軍。
BMW體育上的輝煌一直延續到今天:1999年,BMW贏得勒芒24小時車賽的第一名。2000年,BMW成功地重返一級方程式車賽場,並在第三年就使 BMW-威廉姆斯車隊成為一級方程式賽事的第二強隊。擁有拉爾夫―舒馬赫和胡安―帕布羅―蒙托亞的BMW威廉姆斯車隊僅落後於法拉利車隊。在賽車性能可靠性的評分上,BMW威廉姆斯車隊贏得優勝,沒有一個別的車隊行駛了那麼多賽圈。BMW V10發動機更是以世界頂尖的性能數據-每分鍾19,050轉和900德制馬力-打破了所有紀錄。
德國的寶馬汽車公司。 "寶馬"曾譯為巴依爾。由於寶馬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所以商標中的藍色為天空,白色為螺旋槳,這是"寶馬"商標的第一大特點;第二大特點就是"寶馬"汽車的散熱器(車鼻)中間那兩個金屬方框進氣格柵。 BMW(寶馬)是公司全稱"Bayerische Motorenwerke AG"的縮寫。"寶馬"採用了內外雙圓圈的圖形,並在雙圈圓環的上方,標有BMW字樣的商標。整個商標就像藍天、白雲和運轉不停的螺旋槳,喻示寶馬公司淵源悠久的歷史,既象徵該公司過去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又象徵公司的一貫宗旨和目標:在廣闊的時空中,以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先進的觀念,滿足顧客的最大願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精神和日新月異的新面貌。
寶馬(BMW)的全稱是巴伐利亞汽車製造廠(Bayerische Motoren-Worke),英文是Bavarian Motor Works。它是由一個製造飛機引擎的公司於1916年3月注冊的。這家公司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是由麥克斯· 費茲設計的直列六缸發動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裝配在德國戰斗機上。德國王牌飛行員恩斯特·烏德特和紅色公爵弗雷德·馮·利希特芬把他們成功德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寶馬的引擎。(寶馬最早的飛機發動機工廠)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於是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並購入希利奧士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 1922年,BMW自己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由麥克斯·費茲設計的500ml風冷水平對置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裝配在革命性的R-32摩托車上,它的動力是通過傳動軸而不是鏈條傳遞到後輪,R-32為經典的寶馬摩托車定下了樣本。1924年 寶馬把R-32投入市場競爭很快就獲得了成功。 (Dixi 315 ) 寶馬想要製造它自己的轎車,但它不想挑戰那時大型的戴姆勒賓士汽車,所以決定嘗試一些小型車。那時一家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的工廠擁有一個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西(Dixi)的汽車品牌。當時迪西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奧斯丁(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車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這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寶馬的股東眼裡,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在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315,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無論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迪西是非常基本的交通工具,但它使寶馬走進了四輪世界。它看上去怎麼也不像一輛賽車,然而迪西的擁有者卻迫不及待地在賽道上開始了試車,令人驚奇的是一輛迪西車居然在1929年的阿爾派拉力賽中取得了成功。 BMW 315 1932年3月,廠方從315改良而成的320誕生了,它配備一台782ml發動機,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功率由11增至15kW。 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功率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轎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 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1935年寶馬的第一輛跑車315-1問世,它是315的改良版,裝有三個索利克斯化化油器的六缸發動機功率增至29kW,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它的典雅設計,突出了寶馬對性能的嚴格要求。315-1雙座車在1935年和1936年製造,總共只生產了242輛,但它為以後那成功的寶馬車設定了遵循的樣本。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 這時BMW也開始涉及製造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這就是漂亮的326型車,它經典的車身設計使它成為1936年柏林汽車大展上引人注目的亮點。它的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用來吸引賓士車顧客的,同時它也代表著寶馬正在朝高端市場邁進。這是30年代最成功的寶馬車,在1936到1941年間共售出了16000輛,326為購車者提供了液壓剎車、扭力桿後懸掛系統、新設計的獨立前懸掛系統以及用來替代以前寶馬轎車底盤的堅固車身,它有敞篷和硬頂兩種車型,最高時速可達112公里。 同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正當寶馬以它的家用系列和豪華系列轎車獲得成功之時,它已研製出了即將成為三十年代最偉大車型的經典車型。1936年寶馬推出的328型車對跑車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改進了315-1型跑車的設計,裝配具有高性能鋁制汽缸頭的寶馬2公升發動機,可以選裝比賽專用變速箱和快拆式車輪,328型車的最高時速接近150公里,輕型的管壯底盤使懸掛系統相對更軟,但是操作極為舒適。在30年代的餘下幾年中,寶馬328成了跑車設計中的一個標志產品,在戰後的歲月中它更成了一個經典,為收藏家和老爺車賽手爭相收集。對於許多寶馬愛好者而言它仍使公司歷史上的最高點!328跑車在勒芒24小時比賽 典雅的設計是整個三十年代後期一系列轎車的一個特點,327是所有寶馬車中外觀最漂亮的車型之一,它是早期326的雙門跑車版。因為公司決定首先推出328雙座車,所以327推遲到1937年才推出,它是裝有328跑車的2公升發動機的高性能車型。到三十年代末期寶馬確切地代表了富裕地純納粹德國生活方式的頂點。除了發動機可供選擇以外327提供了選擇專業手工製品的可能性,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在雙門車或敞篷車中選購個一木製車身。寶馬的系列車幾乎可以滿足每種品位的需求,當然前提是你有足夠的錢。 然而正當寶馬繼續推出它設計精美、馬力強勁的轎車時,德國工業的巨大能量被用到了製造戰爭工具上。德國計劃比它的潛在敵人更好的武裝自己。像寶馬這樣的公司是這個計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1939年,寶馬廣泛參與了一系列高技術軍事項目,包括飛行器開發、噴氣式飛機引擎和火箭引擎。但德國熔爐里煉出來的鋼鐵仍然可以用來製造汽車。寶馬在戰前還有最後一個設計就要推出,它三十年代經典設計中的最後一輛。335型於1935年推出,它裝有一台3.5升的發動機,是326的豪華改進型。這種車型直到1941年仍在繼續生產,而且成為了高級軍官的最愛。它並沒有大批量地生產,總數只有410輛。 到1939年 寶馬作為一個汽車製造商已經發展了十多年,但二次大戰的爆發宣告了這一時期的結束。寶馬仍在繼續生產,但公司的設計和資源已經轉向了戰爭用途,寶馬使用的勞動力大幅增加,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監獄和集中營。公司對於飛機引擎生產的精通是德國空軍獲得技術優勢的主要因素。著名的福克沃爾夫190戰斗機引擎就是由寶馬生產的。寶馬的成功引起了盟軍的注意,它在慕尼黑的工廠遭到了連續轟炸。1944年7月的一天,將近12000枚炸彈襲擊了寶馬的工廠。 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分裂成東西德兩國,挨森納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而慕尼黑工廠的所有設施都被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這時的BMW生命力顯得很脆弱。
⑼ 誰知道德國寶馬廠址在哪
寶馬集團全球生產基地
柏林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最早的廠址之一,之前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現在主要生產製造寶馬品牌摩托車,自1979年開始生產寶馬汽車,同時是剎車片的主要生產基地。
Dingolfing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最大的生產基地,生產寶馬5,6,7系和M5,M6。同時也為勞斯萊斯幻影生產車身。
Eisenach工廠:位於德國。1992年竣工。主要生產用於汽車大型金屬件加工的工具。
Hams Hall工廠:位於英格蘭。2001年竣工。生產具有寶馬VALVETRONIC 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1.6和2.0升四缸汽油發動機。
Landshut工廠:位於德國。在1967年並入寶馬集團。為幾乎所有的寶馬車生產發動機,從摩托車到轎車到F1賽車。
Leipzig工廠:位於德國。2005年竣工投產。主要生產3系和1系轎車。
慕尼黑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歷史最悠久的工廠,建成於1922年。現在主要生產寶馬3系轎車和旅行車,同時生產4,6,8和12缸汽油發動機和8缸柴油發動機,還有M3,M5,M6使用的高性能發動機。
牛津工廠:位於英國。生產MINI品牌轎車。
Regensburg工廠:位於德國。主要生產1系和3系旅行車,雙門轎車,敞篷車,以及M3和M3敞篷車,四驅系統。它也為其它製造寶馬3系的工廠提供3系的底盤部件。
Rosslyn工廠:位於南非。生產寶馬3系。四分之一在本地銷售,四分之三出口。
沈陽工廠:位於中國。2003建廠,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是一個寶馬集團和沈陽華晨汽車公司的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寶馬3系和5系轎車。
Spartanburg工廠: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1994年建成投產,目前生產寶馬X5和Z4敞篷車。
Steyr 工廠:位於奧地利。1979年建成。是寶馬最大的發動機生產基地。負責生產6缸汽油機和4,6缸柴油機,同時是寶馬柴油發動機的研發基地。這個工廠每天為寶馬集團生產3,000台發動機。
Swindon基地:位於英格蘭南部。為MINI車生產車身部件,儀錶板和閉合部件。
Wackersdorf工廠:位於德國。生產3系和3系敞篷車的車身。
Graz工廠:位於奧地利。不是寶馬集團所屬工廠,合同生產寶馬X3汽車。
以下寶馬海外工廠都是從事CKD即全散件組裝的:
Kuala Lumpur(馬來西亞)
Chennai(印度)
Kairo(埃及)
Jakarta(印度尼西亞)
Kaliningrad(俄羅斯)
Rayong(泰國)
另外,位於英國Goodwood的勞斯萊斯汽車公司生產勞斯萊斯品牌轎車。勞斯萊斯品牌為寶馬集團旗下品牌。
⑽ 親臨德國工廠,體驗工業4.0究竟有多神奇,全面備戰工業4.0
【4.0精彩回顧】德國漢諾威工業展與工業4.0標桿學習之旅系列報道(二)
系列二:德國工業4.0標桿企業參訪與交流
各位學員在盡享漢諾威工業展盛宴之後,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工業4.0的實際應用與技術創新,並尋找合作機會。在科理咨詢全球標桿事業部安排下,對寶馬工廠、西門子工廠、庫卡機器人、大陸汽車電子、Festo等德國工業4.0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了現場參訪與深入交流。參觀全程由專家來做指導、翻譯,答疑解惑,獲得了學員的一致稱贊。
第一站:寶馬工廠
亮點:該寶馬工廠對於寶馬集團而言,扮演著進化和革命兩個領域的角色,一個是傳統車型進化,一個是i車型的革命。
該寶馬工廠共有4100人,80%藍領,8%女性,擁有來自35個國籍的員工。有電動馬達和特殊馬達、面板車間、注塑車間、碳纖維車間和澆鑄車間。在美國有一個碳纖維的研發中心。
每年生產外飾90萬件、面板27萬個、電動馬達88000、澆鑄曲軸180萬件,其中馬達超過一千個種類,1962年以後的馬達都可以來維修更換,具有很強的產品生命周期追溯、跟進、維護能力。
該工廠作為寶馬全球29個生產基地之一,已經有了50年歷史,其中碳纖維生產已經有12年歷史。既是寶馬輕型車身和電動車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又是寶馬全球的重要零部件生產基地。扮演著進化和革命兩個領域的角色,一個是傳統車型進化,一個是i車型的革命。
第二站:西門子工廠
亮點:二十年前的一條生產線就已經達到了3.5的水平。整個工廠的現場管理完全非常完善,車間走廊里到處可見改善看板。
他們的主要產品是斷路器和保護器。這里的生產線基本上是二十多年前的,不算工業4.0,介於2.0和3.0之間,不過其中一條建於二十年前的全自動生產線還是蠻震撼的!立體化設計的Buffer工位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每個機器的產能,物料傳送帶的設計簡單巧妙,用了大量Festo的電機實現X-Y升降、平移,跨過過道、機器等障礙物實現物料傳送,高度延伸至天花板,幾乎沒有看到高大上的六軸機器人,只有兩三個Scara機械手。總體特點是大而緊湊。導電銅片製作更是利用一台大型沖壓機自動實現沖壓、彎折和精密裝配,一分鍾生產50個銅結構件!
西門子和寶馬車間有一個共同特點是車間走廊到處是改善看板,六西格瑪、精益改善PDCA等工具圖貼在牆上供工程師現場解決問題。客觀來說,六西格瑪、精益改善等工具的應用是實現工業4.0的基礎。科理咨詢作為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等領域的佼佼者,擁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工業4.0的轉型升級。
第三站:Kuka機器人
亮點:了解如何實現人機協同,機器與機器的協同,從六軸機器人到七軸機器人的過渡,以及自動化的升級與智能化的實現。
Kuka機器人於1898年建廠,一開始是照明行業,後來專注做機器人。庫卡以今天預知明天客戶需求為作為企業理念,以創新和技術領先佔據機器人行業前列。早在1973年, Kuka已經研發生產第一代六軸機器人,1966年因為研製成功全球第一台以pc控制系統為基礎的機器人,從而開啟了機電一體化時代。至今,工業機器人涉及電子、塑料、澆鑄、食品、汽車等各行各業。
在現場我們看到,切削加工車間用一台機器人服務一台數控機床,機床加工40分鍾,然後由一台負載500公斤的Kuka機器人完成鑽孔等20分鍾的後期加工並放在部件架上。在機器人上加一個線性軸實現了同時服務兩台數控機床、並完成四種部件的後期加工。這樣就不會浪費機器人的產能。
一款叫巨人的巨型機器人,自重4.6噸,抓力1.3噸,人手摸到會感應到壓力會自動停止,實現人機協同和機器與機器的協同。Kuka工廠里基本上是Kuka機器人在造Kuka機器人!為了保證機器人15年的壽命建議三年半連續運轉後要檢修一次。新產品阿吉羅斯小型六軸高速機器人可以在非常狹窄的空間操作。
而展會上在奧巴馬和默克爾面前出盡風頭的iiwa輕型七軸機器人就是最新款,可見Kuka也在朝小型化轉變。帶有iiwa機器人的AGV拋棄了磁軌,採用光線感測器自動學習運輸路線並感知障礙,根據物料編碼在車間里自由傳送物料,相當性感,惹得路人都想調戲她,顏值簡直要爆表啦!
第四站:Continental大陸電子:
亮點:立體化的倉儲與立體化的物流,完全自動化的物料配送。自動供料無人操作,從下單到開始生產僅需15分鍾。
公司成立於1871年,總部在漢諾威,主業是汽車電子,原本在西門子旗下,幾年前剝離出來。該工廠約有700員工,年產值13億歐元。全集團700億歐元年產值,150個工廠,共18萬員工。一半以上是電子產品,工廠24小時生產,共生產250種不同的電子產品。每輛車有超過五十個電子部件,這里生產電子鎖、汽車電腦、測尾氣的感測器,壓力感測器、加速感測器等,還有一些新技術在應用比如換檔器採用1400度低溫處理的陶瓷技術。這里有22條清一色的SiPlace SMT線,可見雖與西門子分家,但淵源關系還牢固。
這里的生產線最接近工業4.0,基本達到3.5的水平。所有部件都有二維碼,由10萬個料箱組成的36米高的立體倉庫通過循環穿梭的軌道車實現在車間中央自動供料無人操作,利用車間天花板到樓板的空間運送物料,從下單到開始生產僅需15分鍾,一個車間六個自動料梯。智能工廠系統能提醒所有物料的消耗狀況。因為產量巨大,不需要換線,物料在工廠僅停留8小時,4小時完成SMT生產,另外4小時提供柔性等出貨安排。
處於試用展示階段的AGV實現自動送料並提醒收料。這是4.0的必要組成部分,但要更加智能更加柔,還需要不斷升級。
第五站:Fseto工廠
亮點:數字化創新在廠房布局、工件加工、高效物流、精密裝配和能效管理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應用。精益生產、高效節能和環境友好三方面同時達到了卓越典範。
本工廠為Festo在全球最大的工廠,以科技工廠為名,為全球客戶提供氣缸、氣缸島嶼和電子部件,於2015年擴建完成。廠區總面積66 000平方米,員工1200餘人。Festo累計投資七千萬歐元用於廠區擴建,立足滿足今後5~10年的市場需求。工廠將全球競爭力作為核心價值,著重於智能產品和智能設備、誇領域緊密合作、精益生產、有效節能以及學習工廠五方面。作為標桿企業於2016年接待德國總理默克爾。
工廠基於製造價值鏈的整體優化貫穿工廠建設和生產全過程,數字化創新在廠房布局、工件加工、高效物流、精密裝配和能效管理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應用。並通過各種模塊將氣缸控制與電缸控制整合在一起,實現氣電共融,構建工業4.0橋梁。
經過以上五個德國工業4.0代表性企業的參觀與交流,各位學員相當震撼,深知自身的差距,並產生緊迫感與危機感,希望回到國內後對自我轉型升級能夠加快速度,完善在智能物流、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等全方位的革新。在場的所有學員非常感謝科理咨詢的專業精神與細致態度,安排了如此周詳的路線行程。並一致約定,三年後同樣的時間與路線,再次參訪以上五家企業,對比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速度,以及自身的發展進程。
科理咨詢願意為中德企業搭建橋梁,促進雙方的合作與交流。並希望能在國內企業的後續發展過程中,立足於中國製造2025,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企業實現跨越與發展。
科理咨詢全球事業標桿部可以根據您的需求,進行線路定製,如果您有想參訪的企業,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