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汗血寶馬」為什麼珍貴
汗血寶馬的第一個特點是跑得快,每一分零七秒,它可以跑一千米。
在馬的賽跑當中,一千米相當於我們人的一百米,這就表明它的速度之快。一分零七秒跑一千米,基本上一分鍾跑一公里,真是日行千里啊。
第二個特點是耐力好。比如說,一九九八年的時候,有一場全程三千二百公里,歷時六十天的一個比賽,結果五十四匹汗血寶馬全部到達了終點,都非常的厲害。
外城的人首先頂不往了,都撤入中城,漢軍端了外城後就繼續向中城進攻。中城裡面的人心也動搖了。那些王族、將領們一看,啊,我們就要真的和貴山城共存亡了?這至於嗎?不就是為了一匹馬嗎?
有人出餿主意了,乾脆咱們把毋寡的人頭連通汗血寶馬送過去,不就完了嗎?
說殺就殺,毋寡還被蒙在鼓裡呢,人就死了,有人就把人頭送到漢軍這邊來了。雙方很快達成一致意見,然後李廣利派那兩個相馬師,挑出了幾十匹一等一上好的馬,又挑了三千多匹中等的馬,汗血寶馬都給弄回來了。
臨走時,漢軍還找了一個當過官的又跟漢朝友好的,名叫昧蔡的人,指定他當大宛國的國王。留話說以後每年給大漢送點東西,然後大部隊就撤回了。
後來,漢武帝在通往大宛國的沿途之上,設立了許多軍事據點。
一場名垂青史的漢宛之戰終於結束了,漢武帝不僅奪得了汗血寶馬,而且也開拓了疆域,建立了大一統的多民族大漢帝國。
❷ 汗血寶馬真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嗎
無論是看古代的書籍還是影視劇,我們總是會看到或聽到「千里馬」這樣的字眼,甚至還有人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那麼,古代真的有千里馬嗎?中國古代的馬一天到底能跑多少里?八百里加急是如何實現的?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
1.中國古代真的存在千里馬,但是畢竟是少數,且需要精心飼養、小心照料。
2.雖然不是每匹馬都是千里馬,但是馬善於短距離高速沖刺,所以只要不斷換人換馬,一天跑800里(即八百里加急)是能夠實現的。
3.中國古代的馬如果需要連續行軍,則每天大概跑60里地左右,否則無法長期堅持;但以單日為目標,一匹馬一天的極限約是150-200公里,即300-400里,再多可能也跑不動了,甚至會危及馬的性命;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不考慮馬的安危,則300公里也不是沒有可能。
4.速度和耐力均屬上乘的汗血寶馬理論上能做到「日行400公里」。
❸ 傳說中的「汗血寶馬」真的可以日行千里嗎
我覺得這是加上了一定的誇張的說法,雖然汗血寶馬確實比一般的馬匹出色,速度也很快,但是要達到日行千里的速度恐怕還是有點誇張了,在史書上有記載說一匹汗血寶馬每天能夠走四千多公里的路程,還會流出一種鮮紅色像血液一樣的汗,但是對於這個數據,很多人都保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
在現代社會中,汗血寶馬依然存在,但是全世界的汗血寶馬的數量都是很少的,據說只有2000匹左右,應該也算得上是珍稀動物了吧,有人也給汗血寶馬做了測試,發現汗血寶馬能夠在陸地上達到一分鍾跑完一公里左右的距離,但是日行千里這種說法,依然未被證實。
❹ 汗血馬是什麼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原產於土庫曼。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汗血寶馬是土庫曼的國寶,並將其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
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
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
血統歷史
汗血寶馬,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
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馬史專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還奔跑在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聽說中國境內純種此馬11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汗血寶馬 (阿哈爾捷金馬的別稱)
❺ 漢武帝求『汗血寶馬』。歷史上真有日行千里的汗血馬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汗血寶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馬匹,屬熱血馬,產地為北部歐亞大陸,它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長距離的騎乘馬,也是跳躍和盛裝舞步馬。自漢代以來,西域汗血馬的神話流傳了一千多年。傳說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載汗血馬「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馬」、「天馬」,為了得到它,漢武帝兩次派兵遠征西部… 為爭奪汗血馬種,中國漢代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黃金做的馬模型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經過4000多公里陸地行軍,到達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國王愛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並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 從漢朝一直到解放前,甘肅山丹縣一直是大軍馬場,汗血馬、烏孫馬、大宛馬的引進繁殖都曾在這里進行。中國自古很講究馬的選種、雜交。汗血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曾有這樣的史話,漢軍與外軍作戰中,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嬌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到後來消失無蹤。引進的汗血馬有公馬也有母馬,進行繁殖是可行的,引入汗血馬的是漢武帝,而到唐代末年仍然存在,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也是汗血馬在中國消失的原因。同時,古代作戰用的馬匹多數被閹割,使一些優秀的戰馬失去了繁殖後代的能力。
❻ 汗血寶馬的特徵是什麼
體形美,速度快,耐力強,流汗酷似血。
❼ 汗血寶馬能活多少年
人的生命是成熟期的5倍,人一般25歲成熟,生命是125歲,如果按13歲成熟,生命是65歲,即65~125歲之間。汗血寶馬生命也有一個范圍。應在成熟期的n倍上下限之內。一般馬的壽命是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漢朝焉耆馬的性成熟期為2周歲,母馬為3周歲,繁殖年限14 ─20年,按馬的平均壽命推算,這個n應在10~20倍之間。按照5年公馬為最優生育期,馬的壽命應在50歲,以漢朝焉耆馬為推算依據,汗血寶馬的生命期限,應在30~50歲之間為常態。
❽ 中國古代汗血寶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嗎
中國古代汗血寶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嗎?事實出乎意料!
無論是看古代的書籍還是影視劇,我們總是會看到或聽到「千里馬」這樣的字眼,甚至還有人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那麼,古代真的有千里馬嗎?中國古代的馬一天到底能跑多少里?八百里加急是如何實現的?
縱然擁有千里馬的天賦,重要的是飼馬者的重要的訓練,還有一定是要在一定合理的范圍內加以訓練,當然了飼養馬匹的草料必定也是十分鮮美的草料,會比平時一般品種的好很多,也會吃掉很多,若是因為沒有力氣,千里馬沒有發揮好本有的才能,這真是要打臉了呀!就連我們人類,很多的夢想、追求,要求前提是在滿足自己溫飽的同時,不可能說我連自己的下一頓都還沒有解決,你要求我要必須學習什麼琴棋書畫,這不現實。
另外補充一點,古代的用於送書信的馬,軍馬都是經過長期訓練,優勝劣淘下來的。
❾ 聞到外傳汗血寶馬能騎么
產地是土庫曼,長距離賽馬,吃苦耐勞,耐乾旱,外觀漂亮,血統名貴,跑起來如騰雲駕霧一般。最快分速1分另7秒,短距離賽馬英純血最快分速57秒,但是漢血寶馬一口氣可跑150公里,英純血只能一口氣跑8公里,汗血馬曾經4000多公里,跑了80多天,可能是長程馬里最快的品種,適合在炎熱的地區當戰馬。杜朴筆下的詩句;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寫的就是汗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