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沈陽到長白山合適的交通方式是什麼
從沈陽乘K字頭的火車(7511、7379、5097)到白河站,再包計程車遊玩長白山北坡、西坡
或動車先到安圖,再包計程車遊玩長白山北坡、西坡
『貳』 十大考古哪裡有新發現
10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評選會在北京落幕,26個初評入圍項目的發掘主持人介紹了遺址的發現發掘情況。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分別是: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山東章丘焦家遺址、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遺址、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吉林安圖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
同處春秋戰國時期,新鄭先後作為鄭國、韓國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539年之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號車馬坑進行發掘,據該項目負責人樊溫泉介紹,鄭韓故城選址科學、形制完整、氣勢宏大,展現了其在中國都城城市文明形成過程中的突出作用,而北門遺址中帶車轍的道路遺跡和出土的車輛馬匹相互結合,為描繪春秋戰國的生活添上濃重一筆。
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章丘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發掘的山東章丘焦家遺址,是山東地區,乃至黃河流域最早的城址之一。該項目負責人王芬介紹,這展示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社會面貌的巨大變化,為我們認識黃河下游史前社會的轉變及復雜程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
宗教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為探究唐宋之後以大上清宮為中心的道教分布、影響范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鷹潭市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發掘,推斷出主體殿宇基址的年代為明代早期至清代前期。端莊沉穩的紅條石建築基座,靈氣秀雅的鵝卵石園林地面,使得整個宮觀既有北方官式、皇家宮觀建築特點,又兼具南方傳統建築風格。「大上清宮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系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徵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該項目負責人胡勝說。
安圖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位於吉林安圖縣二道白河鎮西北4公里處的丘陵南坡上,相傳唐代有將軍東征高麗時在此獲得一匹寶馬,故又名寶馬城。寶馬城選址是經過精心考量的,占據最為高敞地利,城內建築軸線的南向延長正對長白山主峰,天氣晴朗時,主峰盡收眼底,體現其超然的地位。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禪五嶽之舉,封長白山神為興國靈應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對遺址進行了4年發掘。該項目負責人趙俊傑介紹,神廟遺址的整體布局與以中嶽廟、西嶽廟等為代表的宋金時期皇家山嶽祠廟非常相似,凸顯其規格之高,也為更好地理解宋金時期祠廟建築布局和規制,以及禮制建築的傳承關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陵墓發掘彌補考古缺環
東漢共有帝陵12座,其中11座位於河南洛陽境內。東漢陵寢制度作為中國古代陵墓由「天下之中」到「南面稱王」軌跡演變的關鍵節點,屬於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其帝陵位置和分布長期以來是考古學的缺環。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對東漢帝陵及其陵園進行了大規模勘探,明確了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徵,即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南向,墓室為方形「甲」字形迴廊墓。該項目負責人嚴輝說:「這為今後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討陵園歸屬問題提供重要參考。」
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高陵區文體廣電旅遊局發掘的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東北部,考古隊發現一處大型成人墓地,墓葬總數在2000座以上,規模空前,是國內首次發現並確認的廟底溝文化大型墓地,性質應為大型普通居民公共墓地。「為研究渭水流域史前時期葬制葬俗、人種學、人群血緣關系、聚落形態、社會組織狀況等重大問題提供了科學的實物依據。」該項目負責人楊利平說。
區域文化遺存見證歷史足印
早在1986年,考古學家嚴文明就提出史前文化格局的「重瓣花朵」模式。他認為,最著名的是中原文化區,周圍還有甘青文化區、山東文化區、燕遼文化區、長江中游區、江浙文化區,「五個文化區是花瓣,而中原文化區是花心,各文化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有不同程度的聯系,中原文化區更起著聯系各文化區的核心作用」。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走進公眾視野。該項目負責人於建軍介紹,通天洞遺址是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首次提供了該地區舊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的連續地層剖面,對了解新疆地區4萬多年以來古人類演化發展過程,確立區域文化發展的編年框架有重要意義。
此外,通天洞遺址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遺存,在國內只發現於少數幾處遺址,為解決學術界爭議的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是否存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文化遺存,以及莫斯特技術的傳播路線提供了依據。
在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遺址,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彭陽縣文物管理所斬獲頗豐,包含仰韶時期、常山下層、晚商、劉家、先周、西周、戰國、秦漢等多時代的遺存和文化類型。「商代晚期遺存含有劉家、中原、寺窪等地文化因素,說明晚商時這里已經是一處具有多文化雜居的中心性遺址,而不是一處單純的土著遺存。」該項目負責人馬強認為,這為研究晚商到西周時期中原王朝與西北邊陲的關系提供了全新資料。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發掘,不僅是明代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內陸水下考古的有益嘗試,『圍堰』發掘手段為今後的灘塗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該項目負責人劉志岩說。該遺址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共同發掘,為研究張獻忠大西軍征戰歷史、政權建設、經濟建設等方面提供豐富實物資料,有助於解決明史中的諸多問題。
『叄』 長白山西坡與北坡的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長白山西坡景點介紹:長白卧佛,高山花園,王 池,喘 氣 坡,鴛 鴦 地,梯子河,千 姿 松,松 樺 戀,長白山大峽谷,梯雲溫泉,金 線 泉,玉 漿 泉,錦江瀑布,玉藍瀑布。
長白山北坡景點介紹:天池,長白山綠淵潭,長白山小天池,長白山火山溫泉,長白山瀑布,長白山地下森林。
『肆』 長白山北坡和西坡在導航上怎麼設置
西坡可以設置撫松縣松江河鎮,北坡設置安圖縣二道白河鎮。西坡和北坡距離接近100公里。西坡、北坡內的景色各有特色, 西坡的景點,主要有天池,大峽谷,王池,高山花園,鳶尾花園。
北坡,主要上天池方便,而且有地下森林、綠淵潭、長白山瀑布,都非常漂亮。北坡有七個景點,分別是:天池,綠淵潭,小天池,瀑布,地下森林,峽谷浮石林,冰水泉。
『伍』 2017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後項目負責人揭示了哪些亮點
在1月16日舉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揭曉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主辦方邀請了以上六個項目的負責人,就相關考古新發現作學術報告,並邀請專家現場點評和組織討論。
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出土的陶獸頭
其整體布局與以中嶽廟(嵩山)、西嶽廟(華山)等為代表的宋金時期皇家山嶽祠廟非常相似,凸顯了其規格之高。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禪五嶽之舉,始封長白山神為「興國靈應王」,並在長白山北側建廟奉安,春秋之際派遣官員前往祭祀。金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為了表達對長白山的崇敬,又冊封長白山為「開天宏聖帝」。寶馬城選址經過精心考量,佔有區域內最為高敞的地利,城內建築軸線的南向延長線正對長白山主峰。天氣晴好時,從寶馬城南眺,長白山主峰盡收眼底,優越的視廊無與倫比,體現了其超然的地位。寶馬城遺址是近年來發掘的保存狀況最好、揭露面積最大、最為重要的金代建築遺址之一,也是東北地區遼金時期乃至全國歷史時期考古工作中少見的高等級遺址。該遺址的發掘,是中原地區以外首次通過考古發掘的國家山祭遺存。
『陸』 去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哪些項目入圍
全國十大考古評選活動辦公室日前公布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得票排名前26的項目入圍2017年度終評。據介紹,本年度入圍項目具有如下特點
從發掘工作性質來看,主動發掘項目占絕大多數,工作延續時間普遍較長,例如福建明溪南山遺址、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均為延續數年的考古發掘和調查項目,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發掘工作更是持續了10餘年。
據悉,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將於2018年4月9至11日在北京召開。
『柒』 長白山北坡和西坡在導航上怎麼設置
西坡設置撫松縣松江河鎮,北坡設置安圖縣二道白河鎮。
長白山北坡坐落在二道白河鎮,因其橫跨二道白河兩岸,故名二道白河鎮,簡稱二道或白河。二道白河鎮位於安圖縣西南部,長白山北坡區域,距縣城100公里,距長白山35公里。
鎮域東西寬49.2公里,南北長64.8公里,面積1987.95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餘人,其中少數民族約佔15%。
寶馬為唐渤海國中京興州城遺址,金王朝於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寶馬建立有靈應王神廟,命大臣持節備禮並帶《封長白山為靈應王冊文》前去祭奠;和平營子一帶屬明建州女真訥殷部。
『捌』 關於「寶馬古城」的問題
相傳有一年秋天,唐朝將軍劉仁軌帶隊來到興吉城,在游長白山途中遇一老者,老者向其索要干糧,劉將軍一行將所有食物傾囊相送。老人吃完後從懷里拿出一根千年人參相送,劉將軍未收,老人轉眼不見。劉將軍正在納悶時,林中一陣風颳走了一行人的坐騎,暫時無法回到長安。劉將軍在城中信步閑走時來到一座寺廟,進去一看大吃一驚,原來廟里貢奉的竟是在山中遇到的老者之像。便躬身參拜,向其索要馬匹。第二天一早,發現庭院中站著3匹渾身油亮的寶馬,後來,劉將軍將寶馬獻給唐玄宗。
「原來寶馬古城裡外都有樹,可後來拉柴的把樹都砍了,廟里的坐棺也爛了。」陳啟清老人告訴記者。寶馬古城遺留下的青磚石塊都被一些人拿走蓋豬舍了,無人維護。「我們來的時候還稍微有點模樣,可現在連模樣都沒有了,有的人不懷好意,以為這里有寶藏,拿著鐵鍬四處挖,想挖出什麼寶貝。」陳啟清年輕的時候和同行的山東老鄉之所以選中了這片土地,正是因為它與寶馬古城臨近,希望沾上寶馬古城光兒。且經過研究,他們特意給村莊取名為「寶馬村」。然而,四十幾年過去了,寶馬古城已面目全非,寶馬村依然過著平淡的生活,村裡的山東人節儉度日,並未像想像中的那樣,與寶馬古城一樣擁有繁華的生活。
踏訪
不見古城繁華痕跡
在陳啟清老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口的寶馬古城。走過一片耕地,記者一行朝半山坡處走去。在一堆雜草中,記者看到了一塊石碑: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寶馬城」。「……金代亦曾沿用,其城址應設在南牆中部,城內出土有陶器殘片和獸面瓦當等文物,城牆外5米內為重點保護區。」然而,在「寶馬古城」里走著,記者卻絲毫不見它的痕跡。除了散落在草叢里的些許青磚,再不見寶馬古城的影子。
在陳啟清老人所指的這片寶馬古城的遺址處,記者根本看不到任何古城的痕跡。再走過一片耕地,記者只看到了一口深井。
企盼
山東屯裡寶馬古城何時復現
在安圖縣二道鎮,記者拿到了一份「安圖長白山旅遊經濟開發區寶馬古城原址修復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於山東屯的老少爺們來說,修復寶馬古城,是他們的一件大事。安圖縣的二道鎮是距長白山腳下最近的小鎮,近年來,長白山文化的「走紅」也令這個小鎮的經濟、文化同樣升格。鑒於此,寶馬村也希望昔日貢道上繁華的古城能夠重現。此報告詳細地分析了修復寶馬古城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並對修復古城做了初步的預算。寶馬村的書記鍾照生也是山東人,對修復寶馬古城,他們時刻都在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