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奧迪汽車 > 奧迪復興是如何表現的

奧迪復興是如何表現的

發布時間:2022-05-18 01:47:05

Ⅰ 誰有奧迪車的歷史資料

奧迪
奧迪汽車公司現為大眾汽車公司的子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年產轎車45萬輛左右。主要產品有A3系列、A4系列、A6系列、A8系列和敞篷車及運動車系列等。 奧迪汽公司的創始人霍爾希,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機械製造業。集理論、實踐、經驗於一身。後來,霍爾希終於實現了自己設計汽車的心願。為了實現自己獨創事業的理想,他幾經周折,在1910年以Audi為新公司命名,這幾個字母是他以前所辦公司的拉丁文名稱的字頭。

奧迪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從1932年起,奧迪開始採用四環徽標,它象徵著奧迪與小奇跡(DKW)、霍希(Horch)和漫遊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理合並為汽車聯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汽車聯盟公司涵蓋了德國汽車工業能夠提供的所有乘用車領域,從摩托車到豪華轎車。

奧迪從1910年起在茨維考製造汽車,在一開始就被視為技術先鋒派中型汽車。奧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維考成立的公司從 1910 年開始使用奧迪( Audi )名稱, 「 Audi 」是「 Horch 」的拉丁譯文(在德語中的意思是「聽」),公司主要製造豪華類轎車。 奧迪於 1928 年並入小奇跡集團, 1932 年加盟汽車聯盟公司。 從 1912 到 1914年,奧迪在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國際拉力賽上的輝煌戰績,充分證明了奧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1907年,朱爾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創辦了製造儀器和配件的公司。1916年,朱爾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開始實驗蒸汽動力公路汽車,並為其注冊了商標:字母 : DKW (小奇跡) 。1919年,現名為Zschopauer 發動機廠的公司轉產二沖程小型發動機,為1922年成功製造摩托車奠定了基礎。1928年,第一輛小奇跡小型汽車面世。在20世紀30年代,小奇跡為汽車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之後,小奇跡摩托車和汽車為汽車聯盟公司在英格爾施塔特的重建奠定了基礎。

什麼造就了經典轎車或摩托車?是其先進的技術特性、造型,還是性能?這當然主要是其最初散發的激情,那種人們多年後依然能夠感覺到的激情。在汽車歷史中,每十年就會產生經典車型,其中許多來自奧迪和其他公司。
奧迪所有車型
1、按類型分:
一、概念車(Concept)
RSQ Concept: 《我機器人》電影使用
Roadjet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A3原型車
Shooting Brake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TT原型車
Q7 Hybrid Concept: 是Q7混合動力原型車
Allroad Quattro Concept: 是A6 Allroad Quattro, A6 Avant原型車
Pikes Peake Quattro Concept: 是Q7原型車
Nuvolari Concept: 是A4原型車
Le Mans Quattro Concept: 是R8原型車
Avantissimo Concept: 一點Allroad Quattro的影子
Steppenwolf Concept: 一點TT的影子
二、轎車(Sedan)
A4: 2.0TFSI, 3.0,3.0TDI, 3.2FSI(已國產)
S4: 4.2FSI
RS4: 4.2 FSI
A6: 3.0 TDI , 3.2FSI , 4.2FSI
A6L: 2.0T FSI, 2.4, 3.0FSI,3.2FSI, 4.2FSI,(已國產)
S6: 5.2 FSI
A8: 3.0,3.2 FSI, 4.2FSI, 4.2 TDI,6.0
A8L:3.0,4.2FSI, 4.2 TDI, 6.0(已進口)
S8: 5.2 FSI
三、多功能車/旅行車/越野車(MPV/Avant/SUV)
A3: 2.0T, 2.0 TDI, 3.2FSI
A4 Avant: 2.0T, 3.0 TDI, 3.2FSI
S4 Avant: 4.2FSI
RS4 Avant: 4.2 FSI
A6 Avant: 3.0 TDI , 3.2FSI , 4.2FSI
S6 Avant: 5.2 FSI
A6 Allroad Quattro: 3.2 TDI, 3.2 FSI, 4.2 TDI, 4.2 FSI
Q7: 3.0 TDI, 4.2 FSI(已進口)

四、轎跑車/敞蓬車(Coupe/Roadster/Cabriolet)
TT Coupe: 1.8T, 3.2FSI
TT Roadster: 1.8T, 3.2FSI(已進口)
A4 Cabriolet: 2.0TFSI, 3.0 TDI, 3.2FSI
S4 Cabriolet: 4.2FSI
RS4 Cabriolet: 4.2 FSI
R8:4.2FSI,5.2V10FSI(即將裝備)
2、按車型首字母分:
一、(A)是奧迪轎車的型號
奧迪轎車和MPV的型號是用公司英文(Audi)的第一個字母(A)打頭.數字越大表示價格越高:
(A2)系列是小型旅行車,
(A3)(A3 3-Door)系列是小型旅行車,
(A4)系列是運動轎車,
(A4 Avant)系列是中型旅行車,
(A4 Cabriolet)系列是敞蓬車,
(A6)(A6L)系列是公務轎車,
(A6 Avant)系列是大型旅行車,
(A6 Allroad Quattro)系列是全地形旅行車,
(A8)(A8L)系列是大型公務轎車.
二、
(S)打頭的運動車:(S3)(S4)(S4 Avant)(S4 Cabriolet)(S6)(S6 Avant)(S8)運動車,
(RS)打頭的高性能運動車:(RS4)(RS4 Avant)(RS4 Cabriolet)(RS6)(RS6 Avant)(RS6 Plus)高性能運動車,
(Q)打頭的越野車:(Q7)越野車,
(TT)打頭的跑車:(TT Coupe)(TT Roadster)跑車,
(R)打頭的GT跑車:(R8(Le Mans概念車的量產跑車))(R8)(R10)GT跑車.
附錄:
代表引擎的數字和字母:
2.0 TDI,2.0T FSI,2.4,3.0 TDI,3.2 FSI,3.6 TDI,4.2 TDI,4.2 FSI,5.2 FSI,W12
TDI是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FSI是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
T是渦輪增壓
W12代表12汽缸以W型排列

奧迪
1954年8月出生於蒙古族,黑龍江人。擅長水彩、粉畫。1978年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畢業。現任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副教授。作品《有干葵花的靜物》入選第 三屆全國水彩畫展覽並獲銀獎;《古壁》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春寂》入選第二屆全國水 彩畫、粉畫展覽。

Ⅱ 當年奧迪的復興 靠的就是前置前驅

還有一點,興許是和大眾同平台覺著被拉低了身份。不過,看看蘭博基尼Urus還是Q8的超級運動版本呢~

當然,我不是在這里為奧迪辯解偽豪華,而是聊下品牌成長背後的那個時代,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個品牌現在是什麼模樣,不能只看當下,而對它的過去選擇性失明。

奧迪:鬼知道我當年經歷了什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盤點奧迪前世今生:忍辱負重終成大業的奮斗故事

要說崢嶸歷史,恐怕沒有哪一家車企能夠做到如同奧迪般傳奇——魯迅

在2006年,奧迪創新性地將柴油發動機引進了勒芒賽場。這是勒芒賽場上第一次傳出柴油發動機的聲浪,也是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一年;奧迪憑借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R10TDI柴油動力賽車,憑借著不俗的動力性能及出色的燃油經濟性,奧迪R10的進站次數遠比對手要少,奪取冠軍獎杯也猶如探囊取物般輕松。

自1999初次參加勒芒至2016年收官,奧迪共參加了17場比賽,共奪得了13場賽事的冠軍頭銜;讓奧迪成為當之無愧的「勒芒王者」。

突破科技,啟迪未來

一直以來,奧迪的Slogan都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也正是這份積極向上努力突破自我的品牌宗旨,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奧迪。在剛過去的2019年中,奧迪全球總銷量高達184萬輛。很難想像,50年前奧迪還只是一家依附在大眾旗下偷偷摸摸研發Quattro系統的「不入流車企」。

從1909到2020,奧迪已經走過了111年,貫穿奧迪這么多年的,從來都不是幸運二字;相反,奧迪的的這111年間從未停止過對命運的反抗,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還是兩次「金主爸爸」的雪藏,奧迪都選擇了忍辱負重,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著。正是這種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使得奧迪能夠成為全球一線豪華品牌的一員,能夠自信地喊出「突破科技,啟迪未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奧迪汽車發展史

奧迪的曲折發展史

從創建之初便在德國顯赫近30年的奧迪在二戰中被徹底摧毀,這大概是奧迪之父奧古斯特.霍希所沒有想到的,但奧迪能從戰爭的廢墟中重生則更是其始料不及的。

二戰前聲名顯赫。奧迪(AUDI)的創建歷史可追溯至整整100年以前。在18世紀末,德國便已有30多家汽車製造廠。作為汽車工程師的奧迪的創始人奧古斯特·霍希與其他的汽車工程師一樣,並不滿足只替他人打工,而是非常希望擁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1899年,他在德國創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車廠——AUGOSTHORCH&CIE (HORCH)。1901年,他開始自行生產汽車。其後短短的8年間,他的車廠不但成為頗具規模的汽車廠,還成為一家股份公司。

但在1909年,霍希毅然離開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汽車公司,另立門戶,並以霍希的拉丁譯文「奧迪」作為新公司的名字。1910年7月,第一台以「奧迪」命名的汽車誕生了,該輛車為慕尼黑一商店老闆ZEIDLER所擁有。而奧迪歷史的轉折點是在1932年6月29日,一個由4家汽車公司組成的汽車聯盟公司(AUTOUNlON)正式成立。四合為一的新公司還有一個新的標志,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四環標志。從此,汽車聯盟以飛快的步伐向前發展,很快就成為德國第二大汽車公司,名聲大噪。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終止了汽車聯盟前進的步伐。盟軍無休止的狂轟亂炸、員工的大量逃亡和蘇維埃政權實行的大規模拆遷讓顯赫近30年的汽車聯盟倒在了自己的家。

硝煙廢墟中重生。彌漫的硝煙漸漸散去,當和平於1945年5月降臨在歐洲大陸時,飽受戰爭之苦的德國已是滿目瘡痍。但是浩劫之後的奧迪人並沒有一蹶不振,相反更堅定了他們重建奧迪的決心。以布魯恩博士、哈恩博土為首的許多原汽車聯盟公司的經理和技術骨幹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都是在逃往西德的隊伍中集合在一起的。他們大多數人留在了慕尼黑,因為那裡是汽車聯盟在戰前根基最深的地方。布魯恩和哈恩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決定召集舊部,重建汽車聯盟公司。然而,慕尼黑政府的不支持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但他們並未灰心。他們將目光轉移到離慕尼黑不遠的小城英格施塔特。那裡有許多廢棄空置的營房和倉庫,所受的破壞程度也不大,條件也比較優惠。於是,布魯恩、哈恩帶領人馬安營紮寨英格施塔特,同時憑借個人信譽爭得了一筆貸款,開始了汽車聯盟也就是今天的奧迪公司的第二次創業。當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一傳出去,汽車聯盟的老員工,從高級經理到裝配工人從各地紛紛趕來,他們不計菲薄的工資,忍飢挨餓,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就連當時已81歲高齡的奧迪公司創始人霍希也從家裡趕來為復興出力。而戰前汽車聯盟的一些經銷商也紛紛等著重新代理汽車聯盟的產品。「團結就是力量」讓戰後一無所有的汽車聯盟堅實地邁出了復興的第一步。1945年底,汽車聯盟配件儲運公司首先在英格施塔特成立,這為恢復生產整車奠定了基礎。1949年9月,新的汽車聯盟公司正式在英格施塔特宣告成立,由布魯恩任總經理。當時的汽車聯盟辦公設施和生產環境非常簡陋,被同行們譏笑為「作坊聯盟」,但無論怎樣,歷盡千辛萬苦的汽車聯盟終於在廢墟中站了起來卻是鐵的事實。

突破科技啟迪未來。新生的汽車聯盟沒有讓為之奮斗的奧迪人失望,在成立當年就推出了第一批產品——代號為F89L的麵包車和RTl25型摩托車。它們都是在原來的DKW車型的基礎上改進的產品,它們的出現正好順應了當時西德重建經濟的需要,因而在市場上一炮打響。緊接著汽車聯盟人開始著手實現多年來的夢想——重新製造轎車。1950年7月,汽車聯盟在杜塞爾多夫開始生產戰後製造的第一款轎車F89P。隨後相繼生產出了馬力更大的F91(1953)和在F91基礎上改進的名為 「加長DKW」 的P93/F94(1955)。後者在50年代屬於德國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轎車。在這一時期,汽車聯盟開發了永久全輪驅動技術,並為聯邦國防軍製造了小型越野車MONGA,直到1968年,這款車在國防軍中仍是主力。

到1958年,汽車聯盟已成為繼大眾、歐寶、賓士和歐洲福特之後的德國第五大汽車製造企業。但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隨之而來的所需資金的投入,加上領導對汽車市場的認識還圍於觀念,使汽車聯盟出現危機。而德國工業巨頭、人稱「經濟界的菲特烈大帝」弗利克的介入,使1958年4月,賓士完成收購汽車聯盟公司的88%的股份,正式將汽車聯盟納入戴姆勒——賓士集團。通過資產重組,汽車聯盟渡過了難關。1959年,全新DKW「小夥伴」(即660)上市,1961年更新的1000SP雙座運動車/敞篷車推出,都在市場上風靡一時。汽車聯盟名聲再起。

然而,好景不長,汽車聯盟與賓士公司關於企業發展和產品戰略上的分歧使汽車聯盟又陷入了困境,這一次弗利克又一次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大眾汽車收購了汽車聯盟。但是汽車聯盟英格施塔持的生產線已全部改為生產大眾的甲殼蟲汽車,所有汽車聯盟的車型全部停產。1965年8月,一個技術天才路德維希·克勞斯改變了汽車聯盟「大眾」的軌跡,由克勞斯主持的四沖程發動機轎車也研製成功。8月13日,第一輛在英格施塔特製造的奧迪下線。因為它的功率為72馬力,所以後來被稱之為奧迪72型。盡管它沒有投入量產,但奧迪這個響亮的名字從此再度輝煌。繼奧迪72型之後,克勞斯等又於1968年秋天推出了大名鼎鼎的奧迪100,從而確立了奧迪品牌的地位。大眾看到這一局面,理智地解除了對英格施塔特的開發禁令,支持奧迪車向中高檔級別發展。1969年,汽車聯盟公司與NSU汽車公司合並,成立了新的「奧迪NSU汽車聯盟股份公司」。奧迪從此開始成為公司的正式名稱。在「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口號中,奧迪公司開始步入前所未有的成功時期。繼奧迪100之後,汽車聯盟在1972,年、1974年分別推出了奧迪80和小型車和奧迪50,在當時倍受歡迎。1973年底,克勞斯功成身退後,費迪南·皮耶希執掌帥印。奧迪從1976年奧迪推出前所未有的5缸發動機開始,實現了一連串的重大技術突破,在二十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鍛造出了奧迪技術先進,敢於創新的品牌和產品形象。從80年代末開始,奧迪不斷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車型。1988年V8轎車面世,吹響了進軍高級豪華車市場的號角;1991年奧迪100系列車型換代,SPlDER四驅和AVUS四驅概念車分別在法蘭克福和東京車展上亮相並轟動一時;1994年,顯示推出了全鋁車身的豪華轎車A8之後,再次將車身全面提升換代,80/90改為A4,100/200改為A6。兩年後,奧迪推出緊湊級別A3系列和TT跑車。1999年,全新的小型車A2系列和越野轎車 「全能四驅」問世。十年內,主力車型由2個系列擴展到5個,幾乎覆蓋了所有車型級別。 二十世紀90年代是奧迪全球化最快的時期,奧迪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拓展市場。1998年,奧迪還成功地收購了義大利著名的跑車製造公司蘭博基尼和英國賽車發動機公司科斯沃斯。當奧迪公司於1999年迎來百歲大壽時,同時也「贏」來了歷史上銷量和利潤的最高記錄。身世沉浮、英雄輩出的奧迪,達到了她前所未有的高峰。她有足夠的理由讓世界相信,面對未來,奧迪這個百年的汽車王國會用激情和活力再書寫二十一世紀的不朽神話。

Ⅳ 奧迪汽車公司的公司傳奇

當今世界著名的高檔豪華轎車品牌,奧迪(Audi)的一切可溯源至一個多世紀前的1899年11月14日,卡爾·賓士位於曼海姆的車廠一名叫奧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的汽車工程師,在科隆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公司--August Horch&Cie(霍希公司)。從1901年起,霍希開始生產自己的汽車。很快霍希就用產品和發明展現出他的天才,樹立了霍希作為汽車品牌的知名度。霍希公司相繼推出了裝備2缸和4缸發動機的新車,霍希本人發明了整鑄缸體,並在若干汽車比賽車中新自上陣奪得錦標。
「聽吧!」——「Horch」-「Audi」(奧迪)
1909年6月一次發動機試驗的失敗,導致了霍希本人與公司其他投資者的激烈爭吵,生性桀驁的霍希一怒之下離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另立門戶,成立了一家新的霍希公司。然而,新公司在一場隨之而來的侵權官司中敗給了霍希公司,於是,新公司的名稱成了令人撓頭的問題。正當霍希與合夥人菲肯徹爾為此絞盡腦汁之際,菲肯徹爾的小兒子正在一旁做拉丁文作業,他念出的「Audi」一詞令父輩們為之一振。原來,Horch為德文聽的命令式 「聽吧!」的意思,而聽的拉丁文則念作「Audi」(奧迪)。這個名字使新生的奧迪公司與霍希公司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於是,1910年4月25日,一個偉大的汽車品牌就在不經意間誕生了,它用一種西方最古老的國際語言發出了「聽吧」—「Audi」的聲音,這聲音已經回響了近一個世紀。同年7月,第一台以「奧迪」命名的汽車誕生了,該輛車為慕尼黑一商店老闆Zeidler所有。
霍希為產品定下「高調」
從一開始,霍希就為他的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定下了「高調」:「我決心在任何情況下都只生產大型、大馬力、高質量的豪華汽車!」無論是在霍希公司還是在奧迪公司都是如此。這正是奧迪公司迄今歷經磨難而堅定不移的宗旨:以領先技術,開拓高檔車市場。
霍希公司在霍希離開後,基本繼承了霍希本人的設計思想,將霍希牌汽車定位在馬力強勁、質量優異、裝飾豪華的形象上。1926年秋季柏林汽車展上推出的Horch 8汽車,是霍希公司一款意義重大的車型。它採用8缸直列發動機,是全德國第一例,其先進的技術、高水平的性能和極佳的可靠性成為全德國汽車工業品質的代表,被譽為汽車工業繁榮興旺的二十年代的象徵,成為所有競爭者爭相模仿的對象。也正是這款Horch 8,使霍希公司牢固地樹立起高檔豪華的品牌形象,奠定了日後霍希轎車引領頂級豪華車市場的穩固基礎。
四合為一的新公司採用了四環標志
而奧迪公司從誕生那天起,就追求產品的高品質、高檔次。它生產的D型車被指定為薩克森國王和政府用車,公司的日產量到一戰爆發前已趕上了同宗兄弟兼競爭對手的霍希公司。1923年奧迪公司為瑞典王室製造的專車配備了精緻的洗手池,車座用大象皮縫制,可謂豪華至極。1927年,奧迪的R型車「執政官」是德國當時技術最先進的豪華轎車。一輛1935年生產的奧迪轎車,售價10300馬克,這對於當時月平均工資只有100馬克的德國人來說,是相當昂貴的。
1932年6月29日,奧迪、霍希、漫遊者(Wanderer)和小奇跡DKW四汽車製造商在開姆尼茨市成立了汽車聯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在汽車聯盟內部,四個品牌針對特定的目標市場:DKW承擔了摩托車和小型汽車的市場,漫遊者則負責中型汽車的製造,奧迪生產高檔汽車,霍希製造超豪華頂級汽車。四合為一的新公司採用了一個新的標志,就是人們十分熟悉的四環標志。
汽車聯盟迅速成長為德國第二大汽車公司
在30年代生產的汽車佔有德國市場份額四分之一,年產量超過67000輛。
在豪華車方面,汽車聯盟的傑作包括霍希830型,850型,930型等,不過其中最著名的還是853型,無論是轎車還是敞篷車,都氣派非凡,具備經典豪華的一切要素。在當時,一輛霍希853售價高達14900金馬克(30年代),相當於一座獨立豪宅的價格。直到現在,無論是在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公司總部所在地),還是在英戈爾斯塔特(奧迪公司總部所在地),或者任一個德國的汽車博物館,一輛霍希853從來都是鎮館之寶。據說,希特勒不喜歡坐霍希,好在名字帶「馮」的貴族們和帝國出身的將軍們不願將自己的趣味與這個「波希米亞下士」劃等號,從而使霍希品牌在30年代德國4.0升以上的高檔豪華車市場上佔有40%以上的份額,而當時參與競爭的豪華車品牌不下10個。
如今,人們都在議論,在賓士復興了「邁巴赫」品牌後,奧迪是否會復興霍希這一古老的高貴品牌,從而形成全球轎車市場上霍希、邁巴赫、勞斯來斯(寶馬所有)、賓利(大眾所有)超級豪華品牌的「四大天王」鼎立格局?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與其它三個超級豪華品牌的主人不同,奧迪是霍希這一超級豪華品牌的同宗直系傳人,二者有著相同的基因。換句話說,奧迪就是霍希,所謂區別只是兩種語言的不同發音。
技術領先一脈相承
二十世紀初的霍希不僅是當時德國30多家汽車製造廠之一,還是汽車技術的先驅者。他的第一個設計就是共享燃燒室的「無沖擊」雙缸水平對置發動機;他是採用萬向軸作為動力傳動方式而取代皮帶傳動和鏈傳動的第一人;他還特別強調輕合金在變速器、差速器殼和曲軸箱上的應用,以及鉻鎳合金鋼在高強度齒輪上的應用。
1911年,霍爾希親自駕駛奧迪公司生產的C型車在當時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拉力汽車賽-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國際拉力汽車賽中獲得冠軍,後來蟬聯三次。「三連冠」的殊榮與公司首先採用鑄鋁發動機、乾式氣缸套、四輪制動等先進工藝和技術密不可分。
1921年,由霍希技術上的接班人、總設計師朗格設計的奧迪K型車是世界上第一輛方向盤和操作系統左置的轎車。1923年奧迪又推出了德國第一輛裝備6缸發動機的轎車。
30年代,汽車聯盟取得的技術專利多達3000多項。
速度奇跡
奧迪的賽車冠軍史可追述到上世紀初。奧迪成立之初風頭很盛,曾經連續3年(1912-1914)獲得當時世界上水平最高拉力汽車賽-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國際拉力汽車賽的車隊冠軍。
1934年3月,汽車聯盟推出的四環標志「銀箭」A型賽車剛一露面,就由賽車名將漢斯·施圖克駕駛,在德國紐倫堡舉辦的大獎賽分站賽上力奪冠軍,而且創下了汽車速度世界紀錄。
1937年在法蘭克福的高速公路上,一輛由汽車奇才波爾舍(Porscher)設計的四環標志「銀箭」賽車,一舉改寫了15項世界汽車速度紀錄,包括令當代人目瞪口呆的406.3公里/小時汽車極速紀錄。
「銀箭」賽車具有超現代的動感外形,任何一個第一次在奧迪博物館里見到這款車的人都會感到驚異:這會是30年代的汽車嗎?不幸的是,這款「銀箭」賽車在二戰期間被戰火摧毀。1982年,在汽車聯盟的唯一繼承人奧迪公司的全力支持下,該車復製成功,又出現在賽場上,但沒有車手願意跟它比賽,因為不願冒萬一撞傷「銀箭」而招致天下車迷唾罵之險。這款「銀箭」在賽車歷史的巔峰之上傲視著群雄,已然成為一種宗教聖物。
先輩們創造的這一連串速度奇跡為奧迪品牌在60多年前就注入了強大的動感基因。
德國第五大汽車製造企業
在經歷了「金色30年代」後,由於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汽車聯盟停止了正常的生產。從1944年起,盟軍開始「地毯」式空襲,薩克森作為重要工業基地當然不能倖免,一夜之間被空襲夷為平地。1945年10月底,控制了德國東部的蘇聯紅軍正式宣布沒收「資產階級的財產」——汽車聯盟,實際上在此之前,俄國人已經把公司的設備當作戰利品開始拆遷。所有的原分散在四大公司的28000多台設備幾乎全部被拆下來,很多被運到蘇聯。存在了46年後,奧迪的先輩們在硝煙和廢墟之中遭遇滅頂之災。殘留下來的各車間和零部件廠拼湊組成了後來東德時期唯一的汽車企業-IFA汽車製造廠。(1990年兩德統一後,IFA解體,大眾汽車公司決定接收部分資產,重建薩克森汽車工業,決策者正是時任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當初重建奧迪的卡爾·哈恩博士的兒子——小卡爾·哈恩博士。)
浩劫之後的奧迪人逃往德國西部,來到了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雖然慕尼黑政府一開始的不支持態度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但他們並未灰心。布魯恩和哈恩博士帶領舊部在英格施塔特安營紮寨,同時憑借個人信譽爭得了一筆貸款,開始了汽車聯盟也就是今天的奧迪公司的第二次創業。當時汽車聯盟的辦公設施和生產環境非常簡陋,被一些員工自嘲為「作坊聯盟」。但無論怎樣,汽車聯盟已經開始了復興的使命。
1955年,汽車聯盟開發出了50年代德國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轎車P94。三年後,汽車聯盟就成長為繼大眾、歐寶、賓士和歐洲福特之後的德國第五大汽車製造企業。在這一時期,汽車聯盟開發了全時四驅驅動技術,並為聯邦國防軍製造了小型越野車MONGA,直到1968年,這款車在國防軍中仍是主力。
確立了「奧迪品牌」的地位
1964年12月,汽車聯盟在歷經過賓士公司的並購之後,正式加盟了大眾汽車集團。奧迪汽車在戰後真正復興的第一步,就是在它固有的經驗和基礎上,於1968年研發出的奧迪100。奧迪100取得了巨大成功,原計劃生產10萬輛的奧迪100賣出了80萬輛。奧迪100重新確立了「奧迪品牌」的地位,「四環標志」重新綻占放出光芒。
回首這段歷史,人們不禁會感慨:假如沒有那樣高貴、獨特的血統,假如奧迪人沒有那樣堅忍不拔的性格,那麼今天的全球豪華車市場上還會有奧迪品牌嗎?所幸的是,這一曾有著「金色的30年代」輝煌的古老豪華品牌,在歷經滅頂之災和痛苦的磨難之後,沒有成為一個令人遺憾的、僅僅能讓人「聽吧」的歷史故事,其高貴的血統有著異乎尋常的超凡生命力,使它註定有朝一日要獲得新生。

Ⅵ 奧迪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設計是一種激情。進取與創新令奧迪煥發生命力。
溯源百年汽車歷史長河,奧迪品牌之父——奧古斯特霍希早在品牌創立之初就立下了「我決心在任何情況下,都只生產高品質的豪華汽車」的進取宣言,正是這種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指引著奧迪品牌在經歷了最初的輝煌與一系列艱難曲折之後完美復興,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高雅不過霍希」的霍希853型運動敞篷車到現代最具優雅運動魅力的轎跑車奧迪A5,奧迪品牌以層出不窮的劃時代傑作,堅持著卓越領先的品質與形象。
在德國慕尼黑,著名的「奧迪設計部」是奧迪探索未來流行趨勢的中心,不斷引領汽車設計的最新潮流。奧迪標志性的「一體式單框格柵」、風靡世界的奧迪TT、A5、A8、RSQ概念跑車、Le Mans quattro概念車等眾多經典車型都誕生於此。奧迪設計師們秉承奧迪進取創新的品牌基因,創造出了一件又一件「移動的雕塑藝術品」。

統一的設計語言、清晰的品牌識別性能讓奧迪脫穎而出。
奧迪擁有歷經百年沉澱的「設計密碼」——屬於奧迪家族的獨特設計語言。一體式進氣格柵、LED大燈、旋風腰線、風格獨具的頂部線條和尾部造型,這些獨一無二的設計元素成就了奧迪家族的純正血統。以線條書寫流暢,以形態演繹動感,以色彩詮釋激情,賦材質予生命,四環的魅力在創新之「變」和經典之「不變」中不斷積累、沉澱、升華,塑造魅力無窮而易於辨識的品牌印象。

設計源於極致的情感。奧迪讓駕乘成為實現夢想的體驗。
為鋼鐵注入生命,通過設計的靈動展現夢想、感受實現夢想之美。這種極致的情感體驗在奧迪全系車型中得以完美表達——信奉優雅哲學的A系列轎車,每一款車型都散發著大家風范的尊貴氣質,這無疑要歸功於那些平滑流暢而飽滿的線條;飽含力量的Q系列SUV,高大寬闊的車身足以容納一顆追求自由的心,跋山涉水的艱難險阻不在話下;富含激情與動感的R系列跑車,曲線敏捷並飽含爆發力,匍匐在地,准備隨時啟動強大動力,呼嘯奔騰絕塵而去。奧迪公司總設計師沃爾夫岡艾格也曾表示:「奧迪設計師以將汽車變成一種極致的情感體驗來實現夢想。」

充滿激情的進取與創新、豐富而清晰的品牌設計語言、極致情感的體驗無疑是奧迪設計歷久彌新、不斷引領潮流的源泉。

Ⅶ 奧迪到中國怎麼就成豪華品牌了

奧迪是做豪華車起家的,希特勒當了元首都買不起,最後換了賓士。
但是奧迪二戰的時候被蘇聯人摧殘太厲害,因為奧迪的老廠在東德,在奧迪復興的時候又被賓士坑了一把,惡意收購奧迪,等到把奧迪整的快破產的時候又甩給了大眾。
直到奧迪發明第一台四沖程車奧迪才算正是復興。
說道豪華血統,賓士、寶馬都沒有,奧迪的豪華血統斷代時間太長,不是很受認可。
在另說豪華品牌,BBA 沃爾沃 路虎 林肯 凱迪拉克 雷克薩斯 英菲尼迪 謳歌 保時捷都不是豪華品牌,在國際上屬於中高檔和高檔品牌。但是捷豹還被認為是豪華品牌,捷豹最初是和賓利同等級的車,主業是高端跑車,直到2004年福特關閉捷豹的獨立生產線和研發中心到2008年福特破產,捷豹被拋售地位不如以前,但依然還是被認為是豪華品牌。
公認的豪華品牌 勞斯萊斯 賓利 世爵 法拉利 蘭博基尼 帕加尼 柯尼塞格 布加迪 SSC 克爾維特 軒尼詩 邁凱倫,豪華車的門檻是10W美元,大多數車型高於這個售價屬於豪華品牌。有豪華血統的品牌林肯 凱迪拉克 奧迪 捷豹

Ⅷ 奧迪汽車公司的公司復興

突破科技,啟迪未來
1969年,汽車聯盟與NSU汽車製造公司合並而成立奧迪汽車聯合公司,並以「奧迪」為公司以及品牌的正式名稱。合並後的奧迪提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並打出至今一直沿用的口號——「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開始著手恢復奧迪品牌的本來面目。
奧迪從1910年起在茨維考製造汽車,在一開始就被視為技術先鋒派中型汽車。奧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維考成立的公司從 1910 年開始使用奧迪(Audi)名稱, 「 Audi 」是「 Horch 」的拉丁譯文(在德語中的意思是「聽」),公司主要製造豪華類轎車。奧迪於 1928 年並入小奇跡集團, 1932 年加盟汽車聯盟公司。從 1912 到 1914年,奧迪在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國際拉力賽上的輝煌戰績,充分證明了奧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1972年,克勞斯博士開發出奧迪80轎車。1978年,在推出第二代奧迪80之前,第一代奧迪80轎車銷售量超過100萬輛。1992年,奧迪80進行了環球旅行,以每小時85.8公里的速度,創造了百公里油耗3.78升的驚人記錄。
1976年至1988年,奧迪推出前所未有的一連串的重大技術突破。先後推出了5缸發動機、TDI(直噴式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世界第一輛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世界第一輛風阻系數達到Cd=0.30的轎車、以及5氣門發動機的應用等等,此外,全電鍍車身的奧迪80可保證10 年防銹,從此樹立了此級別轎車的安全新標准。
1984年,奧迪100型榮獲全球年度最佳轎車,當時的奧迪NSU汽車聯盟股份公司董事長哈貝爾博士也被譽為德國工業界的「最佳經理人」。
1985年,奧迪—NSU汽車聯盟公司正式改為奧迪股份公司,奧迪終於開始了一個穩定、快速的發展時期。
穩定、快速的發展
1988年,奧迪V8轎車面世,吹響了奧迪重返頂級豪華車市場的號角。先進的TDI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也由概念轉為批量生產。
1993年1月1日波爾舍的外孫、血管里奔騰著四環「銀箭」血液的皮耶希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的董事長,他為大眾集團制定了新的品牌戰略。自此,奧迪與大眾分開進行品牌運作,奧迪重獲獨立的市場推廣和經營管理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才再次被提醒奧迪是一個具有最優秀血統的豪華品牌,它將開始名正言順地恢復其在豪華汽車品牌中應有的地位。
1994年,奧迪首次推出世界獨一無二的ASF全鋁車身豪華轎車—Audi A8。作為奧迪V8型轎車的換代車型,奧迪A8一出世就不同凡響,成為一系列國際大獎的頭獎得主。
以奧迪A8問世為契機,奧迪公司重新命名了車型系列:奧迪80/90的換代產品為奧迪A4,奧迪100/200的升級產品為奧迪A6。
1994年11月投放市場的新款奧迪A4取得了巨大成功。1995年,僅在德國就售出12萬輛奧迪A4。1996年奧迪A4獲得德國最高設計獎「Bundespreis fur Proktdesign」獎。2000年8月28日,奧迪A3又獲此殊榮。
1995年秋天,奧迪開始推出TT跑車系列,該車型成功地將獨特設計與現代時尚特徵和成熟的技術結合在了一起,在國際評比中屢獲殊榮。一年以後,兩門緊湊車型的奧迪A3投放市場,吸引了更多的客戶。
1998年推出的新奧迪A6成為日本設計金獎和「北美最佳進口車」等多項國際大獎的得主。
全球頂尖豪華車品牌
2001年和2002年,奧迪先後推出了創立同級轎車技術、性能和安全新標準的新款奧迪A4和奧迪A8,以及奧迪車運動特性完美體現的奧迪RS6。
2003年由德國的汽車專業雜志《汽車與運動》舉辦的「2003最佳房車」評選活動中,奧迪A4和新奧迪A8雙雙在本級別車系評比中戰勝了兩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榮膺桂冠,奧迪A4是蟬聯冠軍。揭曉的由德國權威汽車雜志《AUTO Stra?enverkehr》與其姊妹刊物《mot》共同舉辦的「Autonis 2004」汽車設計大獎評比中,奧迪A8和奧迪A4在本級別車系中分別獲得第一名,並雙雙第二次蟬聯冠軍。奧迪家族的兩兄弟首次在各自攀登的高山之巔遙相祝賀。此外,新奧迪A8還在德國《汽車報》(《Autozeitung》)和《汽車畫報》進行的頂級車型「測試對比」中戰勝了兩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在豪華車競爭最激烈的德國,奧迪不僅於2002年在總銷量上超過了其慕尼黑的競爭對手,更重要的是,在最能體現品牌形象和廠家技術及設計實力的德國頂級轎車市場上,新奧迪A8即使是在其深受歡迎的六缸TDI柴油發動機車型和12缸發動機車型尚未投放市場的情況下,銷量也已經躍居其上。德國專業的《汽車工業資料(Automotive Instry Data)》對此評價說:「德國的轎車市場體現了全球頂尖豪華車品牌的最高水準,只要在這里取得了成功就意味著贏得了全球范圍的成功。」
作為一個最古老的豪華汽車品牌,奧迪的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作為一個當今全球豪華車市場上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奧迪充滿自信地進入了一個新世紀。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它,除了它自己。

Ⅸ 奧迪公司的發展經歷了哪些

奧迪(AUDI)的創建歷史可追溯至整整100年以前。在18世紀末,德國便已有30多家汽車製造廠。作為汽車工程師的奧迪的創始人奧古斯特·霍希與其他的汽車工程師一樣,並不滿足只替他人打工,而是非常希望擁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1899年,他在德國創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車廠——AUGOSTHORCH&CIE (HORCH)。1901年,他開始自行生產汽車。其後短短的8年間,他的車廠不但成為頗具規模的汽車廠,還成為一家股份公司。 但在1909年,霍希毅然離開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汽車公司,另立門戶,並以霍希的拉丁譯文「奧迪」作為新公司的名字。1910年7月,第一台以「奧迪」命名的汽車誕生了,該輛車為慕尼黑一商店老闆ZEIDLER所擁有。而奧迪歷史的轉折點是在1932年6月29日,一個由4家汽車公司組成的汽車聯盟公司(AUTOUNlON)正式成立。四合為一的新公司還有一個新的標志,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四環標志。從此,汽車聯盟以飛快的步伐向前發展,很快就成為德國第二大汽車公司,名聲大噪。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終止了汽車聯盟前進的步伐。盟軍無休止的狂轟亂炸、員工的大量逃亡和蘇維埃政權實行的大規模拆遷讓顯赫近30年的汽車聯盟倒在了自己的家。 硝煙廢墟中重生。彌漫的硝煙漸漸散去,當和平於1945年5月降臨在歐洲大陸時,飽受戰爭之苦的德國已是滿目瘡痍。但是浩劫之後的奧迪人並沒有一蹶不振,相反更堅定了他們重建奧迪的決心。以布魯恩博士、哈恩博土為首的許多原汽車聯盟公司的經理和技術骨幹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都是在逃往西德的隊伍中集合在一起的。他們大多數人留在了慕尼黑,因為那裡是汽車聯盟在戰前根基最深的地方。布魯恩和哈恩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決定召集舊部,重建汽車聯盟公司。然而,慕尼黑政府的不支持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但他們並未灰心。他們將目光轉移到離慕尼黑不遠的小城英格施塔特。那裡有許多廢棄空置的營房和倉庫,所受的破壞程度也不大,條件也比較優惠。於是,布魯恩、哈恩帶領人馬安營紮寨英格施塔特,同時憑借個人信譽爭得了一筆貸款,開始了汽車聯盟也就是今天的奧迪公司的第二次創業。當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一傳出去,汽車聯盟的老員工,從高級經理到裝配工人從各地紛紛趕來,他們不計菲薄的工資,忍飢挨餓,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就連當時已81歲高齡的奧迪公司創始人霍希也從家裡趕來為復興出力。而戰前汽車聯盟的一些經銷商也紛紛等著重新代理汽車聯盟的產品。「團結就是力量」讓戰後一無所有的汽車聯盟堅實地邁出了復興的第一步。

Ⅹ 一汽奧迪的一汽奧迪歷史回顧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下的中國對轎車的需求急劇增加,國內轎車產量不足、產品單一的問題逐漸加劇。作為中國最早的汽車生產基地,一汽也終於得到上級指示,重新規劃轎車生產。時任一汽廠長的耿昭傑明白,中國的汽車工業不能閉門造車,要掌握中高級轎車的自主知識產權,必須引進吸收國外先進的高檔車技術,通過組裝生產,將其消化吸收,進而復興民族品牌。
本著這樣的思路,耿昭傑開始與一些國外汽車廠商接觸考察,最終選定了引進克萊斯勒的發動機。1987年引進克萊斯勒488發動機項目在人民大會堂簽字。
有了克萊斯勒的發動機,一汽本應該引進克萊斯勒車型的生產技術,一面生產克萊斯勒車型,同時著手進行技術轉化,設計新款紅旗車型。實際上一汽確實這么做了,1987年5月,一款基於道奇600車型改進的紅旗轎車已經畫在圖紙上。
幾乎就在同時,遠在德國的大眾集團也接到消息,得知一汽正在全球范圍尋求合作,生產高檔轎車。眼光敏銳的大眾公司董事長哈恩博士意識到這是奧迪進入中國發展的絕佳機會。1987年9月,兩名奧迪公司的高層代表來到長春,嘗試與一汽進行合作。二人回國向哈恩匯報後,令哈恩印象深刻。同年10月,哈恩博士在法蘭克福車展後直接動身飛往長春。
哈恩博士對當時長春的印象是荒涼,但這里良好的汽車工業根基也讓他感到興奮,雙方很快進入洽談的實質性階段。在了解了一汽購買的克萊斯勒488型發動機之後,哈恩確認該發動機源於奧迪技術,完全可以適應奧迪100轎車。
在打消了顧慮之後,耿昭傑撥通了電話,電話另一頭是正在美國與克萊斯勒談判的時任一汽總經濟師的呂福源。此時呂福源正在與克萊斯勒進行舉步維艱的談判,對方認為中方購買了克萊斯勒發動機後,必定需要再購買一條道奇600車型生產線,進而坐地起價,開出了1760萬美元的技術轉讓費。接到電話後呂福源終止了談判,只剩下還沒搞明白狀況的美國人。
一個月後,一台裝有克萊斯勒2.2升發動機的奧迪100車型出現在德國狼堡。這讓當時擔任一汽總工程師的林敢為大吃一驚。經過測試該車平均車速為每小時150-160公里,最高車速達每小時205公里,各種性能都十分良好。德國人的效率和誠意獲得了中方人員的肯定。
此時,一汽代表團成員已經傾向於與奧迪合作生產奧迪100。按照林敢為的記錄,中方技術專家的理由是:
第一,在產品上,奧迪100優於道奇600。其中,奧迪100的車身設計要比道奇600領先一代;奧迪100的外部尺寸及內部空間均較道奇600大,乘坐舒適;奧迪100在國際是頻頻獲獎,知名度高於道奇600。
第二,大眾公司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有合作的誠意。
第三,奧迪100和200可以作為系列化產品生產,奧迪100是中高檔轎車,可以作為政府官員的公務用車;奧迪200是高檔轎車可以作為中央領導用車。
此時克萊斯勒仍然堅持要收取高昂的道奇生產線轉讓費。中國人拂袖而去,經高層最後決策,一汽項目將與德國大眾合作。此時的美國人才終於明白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只得感嘆:我們來晚了。
雙方確定合作後,緊鑼密鼓得商定了詳細的合作計劃。雙方約定,前期一汽以許可證方式生產3萬台奧迪100車型作為「先導工程」。如果1991年雙方繼續簽訂15萬輛高爾夫轎車長期項目,奧迪方面可免收1900萬馬克的奧迪100車型技術轉讓費。一汽以1000萬馬克購買美國威斯特摩蘭大眾工廠的設備用於奧迪100車型的生產。
在耿昭傑看來,這是一筆好買賣。這相當於一汽只花了1000萬馬克引進了3萬台奧迪100車型,同時落成一個15萬輛產能的生產線。而最讓耿昭傑心動的莫過於為復興紅旗轎車培養了人才,引進了技術。
對大眾汽車來說,他們也需要完成奧迪品牌的偉大復興。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皮耶希的推動下,奧迪在技術水平上飛速發展,一系列新產品在各種車展、賽事中嶄露頭角。短短幾年間,飽經風霜的奧迪品牌終於再一次與賓士、寶馬在同一個舞台競技。
而引進到中國生產的奧迪100車型凝聚了奧迪全部科技成果。它採用流線型設計,是世界上第一款風阻系數達到0.3的量產轎車,且車結構全部採用輕量化材料製成,被評為1983年「世界車」,並獲得一系列世界性大獎。1984年,奧迪100榮獲「全球年度最佳轎車」稱號。奧迪當下最需要的就是將拳頭產品打向國際市場,擴大奧迪100的產銷量。在中國,奧迪找到了契機。
隨著一汽與大眾正式簽約,在哈恩博士的規劃下,大眾汽車與中國市場越來越緊密。哈恩博士長遠的戰略眼光瞄準了未來的中國市場。他深知改革開放的中國將會經歷翻天覆地的巨變,這里將會是下一個巴西、南非,成為大眾汽車植根的地方。
傲慢的美國人和謙遜的德國人形成鮮明對比,最終美國人錯失了進入中國市場的絕佳機會,而德國人獲得了一汽的信任,不僅將產品打入中國市場,更為將來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長遠發展布好了局。中德雙方這次良好的開局也為將來更加深入的合作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989年末,奧迪100焊裝線開始調試。一汽的技術人員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生產線的裝配調試。1989年4月21日,奧迪100轎車總裝線建成投產,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哈恩博士專程前來剪綵。哈恩博士由衷地感嘆:「我們同一汽的合作,使大眾汽車公司擁有一個最具實力的夥伴。你們的速度不是一輛卡車,而是一輛奧迪200」。
1989年8月1日,第一輛奧迪100轎車下線,當年組裝1922輛奧迪100轎車,比上年增長116%。
就是在這條生產線上,後來曾經走下超過10萬輛的奧迪100轎車。
根據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1988年簽署的技術轉讓協議,一汽以許可證和CKD組裝方式生產奧迪100,期限為6年。
6年後的1995年,這款1984年的「全球年度最佳轎車」終於完成了其在中國的「特殊使命」,一汽立即將主導轎車產品由奧迪100換成了新一代的紅旗轎車,為了與老款的大型紅旗轎車有所區別,起名叫小紅旗。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外來高檔車技術轉讓的結果。
從1988年開始建設,到1997年,一汽共生產奧迪100和基於奧迪100的小紅旗轎車123294輛,國產化率分別達到82%和93%;10年間銷售收入達到311億元,實現利稅66億元,相當於總投資的10倍;同時還為奧迪100 CKD進口零部件上繳關稅70億元人民幣,也為中高級轎車的進口替代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在當時極為寶貴的外匯資源。
在引進奧迪100項目合同到期後,一個新問題擺在中德雙方面前:是否繼續合作?如何合作?是保持一定的技術合作,抑或是與中方合資?如果合資,那麼與誰合資,怎麼合資?
從1993年開始,雙方就在合資生產奧迪的問題進行談判。中方的意願毋庸贅述,但德方對此有分歧。
此時在考慮奧迪100後繼車型的引入方面形成了兩派意見。一方面認為當跨過已經進入生命中期的奧迪100 C3車型,直接同步引進全新一代的A6C5車型。但反對者認為,A6C5凝聚全球頂尖的汽車技術和製造工藝,一汽此時並不具備充足的生產條件。
已升任為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的皮耶希和時任奧迪公司總裁戴莫爾在一次與耿昭傑的早餐對話中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最後,雙方最高層終於達成了協議,奧迪加入一汽-大眾和生產全新一代奧迪A6C5的項目便不可逆轉地開始了。
1995年11月13日,在當時的德國總理科爾訪華期間,一汽和大眾汽車公司及奧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簽了有關奧迪轎車納入一汽-大眾生產的合同。一個月後的12月18日,三方共同修改了合資合同,將股比結構改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同時,一汽-大眾與奧迪公司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奧迪系列產品將作為合同產品正式納入一汽-大眾生產。
奧迪從此成了第一個在中國合資生產的國際高檔汽車品牌。與1988年開始由一汽以許可證和技術轉讓方式生產奧迪100不同,合資生產意味著奧迪將作為股東一方全面介入國產奧迪的生產管理、零部件采購、產品升級換代、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等所有環節,並承擔相應的風險。
從1995年12月奧迪正式加入一汽-大眾,到1999年底新一代奧迪A6C5下線,中間有4年時間,對奧迪和一汽-大眾來說,除了對奧迪A6進行「加長」、國情適應性研發及生產和銷售上的准備之外,在一汽-大眾的生產線上本來沒有計劃中的奧迪產品。於是,合資雙方決定在一汽-大眾先生產與奧迪100C3同一平台的奧迪200。
1996年1月,一汽-大眾合資雙方簽署了「聯合開發」奧迪A6C5的協議。根據協議,針對中國市場的加長版車型開發與奧迪A6原型車的開發緊密配合,主要在德國的奧迪總部同步進行,歷時3年,參加人員300多人,其中包括中方人員6人;開發費由一汽-大眾支付,奧迪和一汽作為聯合開發的雙方按一定比例收取這筆費用。
然而在A6 C5的本土化工作上,中德雙方又產生分歧。矛盾的焦點集中在A6C5到底要不要加長上。基於對中國高檔車市場和用戶需求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當時,一汽明確提出,國產奧迪A6必須要「加長」,軸距要加長,整車也要加長,因為這個級別轎車的中國用戶特別重視後排空間。但奧迪方面認為,奧迪A6是大眾集團唯一的行政級高檔車,後排空間也足夠用,非要「加長」干什麼?
最終一汽方面說服了德國人。加長開發工作基本按照一個新項目的流程進行,歷時三年。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為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加長對車輛性能和外觀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1999年9月6日,奧迪A6 C5在長春的一汽-大眾正式下線。它比全球版的軸距加長了90毫米,而整車長度也增加了約100毫米,達到4886毫米。至2005年4月退市,這款車在5年多時間內共銷售了20多萬輛,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當初為加長而多投入的資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閱讀全文

與奧迪復興是如何表現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款賓士s350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631
賓士買哪裡最好 瀏覽:923
吉利帶字母的是什麼汽車 瀏覽:470
管城區近代工業園在哪個路口 瀏覽:472
博士達汽車功放怎麼樣 瀏覽:549
廣州市白雲區哪裡有修汽車尾板的 瀏覽:978
城陽區金嶺工業園哪個街道 瀏覽:388
玉林哪裡有改裝賓士氛圍燈的 瀏覽:878
新款賓士samat時鍾怎麼設置 瀏覽:493
奧迪賓士寶馬保養哪個劃算 瀏覽:801
寶馬3系什麼版本配哈曼卡頓 瀏覽:707
奔騰b50汽車怎麼樣 瀏覽:933
哪裡有修汽車燈 瀏覽:829
寶馬18怎麼畫 瀏覽:796
航空工業6大廠分別是哪些 瀏覽:884
寶馬在西安哪裡 瀏覽:275
最新款奧迪q5遙控怎麼拆裝 瀏覽:711
寶馬x5冒煙大怎麼回事 瀏覽:417
北汽智慧汽車如何連接汽車 瀏覽:210
賓士c換門賣車折損多少錢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