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
1、农业一般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
2、手工业一般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大体经过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发展的过程。
到1956年底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伴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建立
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也分为三个步骤: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7.8%,入社手工业者占从业人数的91.7%。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 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全 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中国手工业劳动者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它是手工业合作社的一种高级形式。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改造步骤:
1、积极引导、典型试办。采用说服、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启发和帮助手工业劳动者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逐步组织起来试办合作社。
2、总结经验、普遍推广。各地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从1951年开始到1953年先后成立的有省、市级14个,县、市级19个。
手工业合作社的全国性的领导机关,1954年以前是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1954年12月后是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各级手工业联社,是各种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组织自愿组成的联合经济组织,是手工业合作社的直接的组织领导和业务领导机构。
3、加快改造、迎接高潮。农业合作化运动步伐加快,对手工业产生了强烈影响。手工业者要求组织起来的情绪也十分高涨,建社速度也明显加快了。据统计,1955年6月到12月半年内,全国手工业合作组织从4.98万多个发展到6.46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