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词解释:“三洪一创,青山保林”
正确的说法是“三红一创,青山保林”,指的是对新中国十七年小说的坚持政治艺术统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高度集中。
新中国十七年小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有一个概括是“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三红一创”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藏书家谢其章先生又自编了“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三花一铁”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新敌艳野”即《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
(1)三红一创哪些是工业题材扩展阅读:
长篇小说
1953年开始创作三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2.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指的是什么
三红指的是: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的是柳青的《创业史》。青指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山指的是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这个周立波是文学家,保指的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林指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
“青山保林,三红一创”是对新中国十七年小说的坚持政治艺术统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高度集中。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在描述中对重大历史事实加入虚构,其中创造英雄“典型”,营英雄主义基调,反映了伟大时代。
塑造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批在人民群众中有影响的人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现实生活,刻画了中国农民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谱写了一首历史、时代应给予农民的赞歌!
《创业史》简介
《创业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等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人物,已排进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
梁生宝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这是一个讲原则、重情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可爱的形象。
梁三老汉是书中写得最凝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极有感染力的艺术典型。作者不是单线条地勾勒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凿,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他鲜明感人的多重性格。
3. 青山保林,三红一创指的是什么
青:《青春之歌》,
山:《山乡巨变》,
保:《保卫延安》,
林:《林海雪原》三红: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
一创:柳青的《创业史》
“青山保林”通常与“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并称,指的是对新中国十七年小说的坚持政治艺术统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高度集中。
中国成立后,关于文学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作用,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中央十分重视文艺的发展方向。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9 年后逐渐成为指导全国文学艺术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文艺思想。这时期的文艺路线是: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为工农兵服务。文学别无选择的充当了生活教科书的任务。
(3)三红一创哪些是工业题材扩展阅读:
一方面出于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喜悦,更重要一方面出于要符合当时的文艺路线,把政治与艺术统一。此时的长篇小说的类型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另一方面从革命现实出发,但是另一方面在革命现实中展现的是美好胜利的明天。所以此时一切批判、暴露社会黑暗,存在消极思想的文学一律没有生存的空间。此时的文学体现的就是歌颂革命胜利,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将这种美好的革命理想反应在作品中,让人们对美好的胜利的明天充满信心。
4. 三红一创指的是什么
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
简介
《创业史》通过叙述干预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现实”与“理想”被割裂的难题。《创业史》中的叙述干预主要有三种形式:抒情、议论和时政引语。在《创业史》文本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指明故事的发展方向,表明作者的态度,直接引领读者的接受和认同。
这体现在最开始以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对整章内容进行预先评述的章节中。例如第15章的第1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为这一章出现的梁生宝和徐改霞由于志向不同最终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而作者对于徐改霞的暗贬之意也隐含其中。
5. 三红一创指的是什么
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
“青山保林”通常与“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并称,指的是对新中国十七年小说的坚持政治艺术统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高度集中。
《红日》的简介
《红日》是当代作家吴强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首版于1957年。
《红日》以1947年发生在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详略得当地描述了这三次战争。
书中先写了涟水战役,由于国共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国民党占领了涟水,而解放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后来解放军重整军队,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最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的74师。如此转败为胜的结局更加真实而独特地再现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不易。
6.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这些都是红色经典,说实话并没有多大影响,你让我们怎么说的详细些?你如果想知道,我给你推荐本书:
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
7. 中国小说五六十年代的代表人物
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历史题材
军事战争类: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
描写农村革命:梁斌《红旗谱》孙犁《风云初记》
冯德英《苦菜花》
英雄传奇:曲波《林海雪原》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
表现知识分子成长:杨沫《青春之歌》
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李劫人《大波》李六如《六十年变迁》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欧阳山《三家巷》
现实题材:
反映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赵树理《三里湾》
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
工业题材:周立波《铁水奔流》艾芜《百炼成钢》
萧军《五月的矿山》草明《火车头》
代表人物应该是:柳青、梁斌、杨沫 茹志鹃 赵树理 周立波
8. 三红一创名词解释是什么
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
塑造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批在人民群众中有影响的人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现实生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学作品很多。
但是一个几千年来以农民和农业生活为主体的国家,描绘农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的小说却基本找不到,但是在十七年时期,长篇小说塑造了丰富的农民形象,涵盖不同的乡村人物类型,刻画了中国农民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谱写了一首历史、时代应给予农民的赞歌。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概念发展
新中国十七年小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有一个概括是“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三红一创”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藏书家谢其章先生又自编了“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三花一铁”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新敌艳野”即《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
9.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适合多大几年级
适合全年龄段。
“青山保林,三红一创”指的是《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山乡巨变》《林海雪原》《青春之歌》。
资料扩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17年间,文学史上习惯将其看作当代文学的开端,同时亲切的称之为“十七年文学”
这一时期文学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同时皆具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十七年间可谓是百花齐放,同时也被后人习惯以“青山保林,三红一创”一言蔽之。
10. 列举"三红一创,青山保林"指十七年文学中哪些作品
“青山保林”分别指《保卫延安》《山乡巨变》《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