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嘎斯69发动机和伏尔加一样吗
是一样的。嘎斯24,69等小号都叫伏尔加。
嘎斯69由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生产,是斯大林发展前苏联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产物。当时的嘎斯69很“金贵”,最开始只用于国家领导人阅兵和日常出行,当时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八大伟人的“座驾”。如今在扎门乌德随处可见。
世界上也只有蒙古国人在继续驾驶着嘎斯69,在蒙古国90%以上的嘎斯69,都集中在与中国一带之隔的南戈壁省扎门乌德市,蒙古国公民来中国免签证,每天都有大量蒙古国公民通过二连浩特口岸来到中国购物消费,做边境贸易。车主随意改装,甚至修改车标。
㈡ 嘎斯车的“嘎斯”厂与中国
嘎斯24来自于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厂,并成为该厂史上销量最多的一款车型,总数达到60万辆,同时在出口市场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从1970年大规模量产,直到1992年才停产,不过与拉达的命运相同,由于技术落后和进口新车的冲击,80年代末,嘎斯24在国内也渐渐销声匿迹。
嘎斯24那两个圆圆的前大灯是我们最熟知的标志。而这款车当时几乎成为伏尔加品牌的代名词。的确,在当时高端的公务轿车领域,除了大红旗、老上海以外,嘎斯24成为最普遍应用的轿车,只有局级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而进入80年代后期,它的地位逐渐被桑塔纳所取代。
嘎斯67吉普:在二战的战场上,除了满街乱窜美制维利斯吉普,还有一种名气不那么大却同样性能出色的军用轻型越野车—苏制嘎斯67。由于出现的年代相近,结构和外形相似,人们通常认为嘎斯67是维利斯的盗版。以致美国人戏称其为“伊万—维利斯”。其实在维利斯出现之前,苏联人就制造出了嘎斯64,嘎斯67只不过在其基础上稍加改进而已。不过要说嘎斯车与美国人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点委屈了山姆大叔,毕竟美国人参与了嘎斯64的前身嘎斯61的设计。因为苏联战时汽车工业几乎全都用来生产T34,吉普车这种东西就得靠边站,何况大西洋彼岸的维利斯取之不尽,所以嘎斯车的产量就少得可怜了,否则嘎斯67很有可能和维利斯一样成为一代名车。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向中朝军队提供了一批这种车作为高级指挥人员的用车,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部分嘎斯67人在一些机关甚至部队使用,可见它至少和维利斯一样耐用。
㈢ 大发/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
(达契亚1300)
可见,“拉达”和“达契亚”等汽车品牌因竞争力有限,只能在自主品牌实力相对较弱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攫取部分市场,根本无法在中国存活。
写在最后:
有朋友说,欧宝、西雅特不也曾进入国内市场然后“消失”了么?这两个品牌,至少在国内还有一定的保有量,且还有官方指定的售后保养维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的基本法则,尽管对于车迷来说有些“残忍”,但对于汽车工业发展来说,新老交替也正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请问这是俄罗斯什么车的车标
这是俄罗斯嘎斯(Gaz)汽车品牌。
“嘎斯车”是中国人对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汽车的称呼。而“高尔基”汽车厂,我们中国人叫它“嘎斯”厂。
俄罗斯高尔基汽车制造厂(ГАЗ)是俄罗斯汽车产量排名第二位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其载重汽车产量占比为55.6%、公共汽车为47.9%、国内轿车产量占比是6.5%。
㈤ 苏联汽车品牌有哪些
苏联汽车品牌有:伏尔加、嘎斯、莫斯科人、尼瓦、拉达、乃滋、乌拉尔、依兹、卡玛斯等。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1、嘎斯:嘎斯是对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汽车的称呼。“高尔基”汽车厂1956年以前称为“莫洛托夫”汽车厂或“吉姆”汽车厂是前苏联汽车工业的支柱。嘎斯车标是盾上昂首飞奔的银鹿。2、拉达:拉达汽车标志是由LADA的L和D两个大写字母组合成的一个带帆的游船图形。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厂建于1967年是苏联时期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之一。
㈥ 苏联嘎斯车,嘎斯是燃料吗
gas 是燃料,就是甲烷类的,天然气,瓦斯,,是中国人叫的
估计那个噶斯是音译吧
㈦ 嘎斯海鸥的“高尔基”汽车厂
“高尔基”汽车厂,我们中国人叫它“嘎斯”厂,1956年以前称为“莫洛托夫”汽车厂或“吉姆”汽车厂,是前苏联汽车工业的支柱。它不仅生产众所周知的“嘎斯”,而且还生产小有名气的“伏尔加”牌小客车和“海鸥”牌高级小客车。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国人对“伏尔加”已珍爱有佳,而对“海鸥”却知者寥寥-怎奈它还是原厂的“极品”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