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變成老舊工業遺址

如何變成老舊工業遺址

發布時間:2023-11-02 18:59:49

A. 江西將打造10個工業文化研學基地 培養工業文化專業人才

支持南昌九江等地建設城市工業遺產景區景點

近日,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等7部門印發《江西省貫徹〈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實施5項工程,開展15項行動,圍繞「特色基地、特色項目、特色人才」,建設10個工業文化研學基地(創意園區),培育20個工業遺產活化利用重點項目,建成10傢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企業)博物館,培育一批國家工業 旅遊 示範基地(工業遺產 旅遊 基地)。

建設洪都航空文化等研學 旅遊 目的地

我省將推進工業文化發掘弘揚傳播工程。注入工業元素,高標准、高水平推進安源工運文化、景德鎮陶瓷文化、樟樹中醫葯文化、興國官田兵工文化、洪都航空文化、新余鋼鐵文化、德興銅業文化、贛南鎢業文化等研學 旅遊 目的地建設。

建立工業文化基礎資源庫。組織工業文化資源調查,梳理和挖掘工業 旅遊 、工業遺產、工藝美術、工業精神及專業人才等資源,建立多品類工業文化基礎資源庫,推動資源保護和開放共享。

建設工業文化研學基地,推動各地利用工業遺存、工業博物館、現代化廠房和生產車間等設施開展工業文化研學,研發一批工業文化研學課程,開展工業科普教育。鼓勵工業企業、園區等開展工業實訓實踐,培育一批工業科普教育、工業文化研學重點項目,建設10個工業文化研學基地(創意園區),具備條件時,積極引導申報全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培育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我省將推進工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工程。建立工業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專家智庫團隊,鼓勵高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 社會 組織開展融合發展的路徑模式研究。

加快工業設計載體建設,培育本土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鼓勵省外高端設計機構入贛或在贛設立分支機構;完善創新券扶持政策,撬動工業設計消費,繁榮工業設計市場;強化創新設計引領,推動工業設計從產品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鼓勵發展體現中國實力和文化魅力的設計產品和設計服務;打造開放共享、專業高效的工業設計交流平台,辦好「天工杯」工業設計大賽和「江西工業設計周」等設計對接活動,營造工業設計創新發展濃厚氛圍,推進工業設計優秀成果脫穎而出和落地轉化;引導推動高校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加強工業設計基礎研究;發揮工業設計協會(學會)職能,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工業設計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評審。

培樹10傢具有影響力的工業博物館

我省將推進工業文化載體項目建設工程。建立全省工業博物館基礎資源庫,推動各地 探索 多種模式建設具有地域特色和行業特徵的城市工業(工業遺產)博物館、行業博物館、工業檔案館、工業設計展示館、工藝美術展覽館、企業博物館和工業 歷史 名人紀念館。支持和指導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和產業特點,建設特色鮮明的企業工業展館。依據全省工業博物館體系,培樹10傢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企業)博物館。

圍繞《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 旅遊 發展規劃》,支持各地開發工業 旅遊 創意產品,推出一批工業文化體驗項目。完善省級工業 旅遊 相關標准及規范,支持各地利用當地工業遺存、工業遺址、博物館、產業園區以及現代化工廠等資源發展工業 旅遊 ,培育一批工業 旅遊 特色項目(線路),研發工業文化 旅遊 創意產品,培育一批國家工業 旅遊 示範基地(工業遺產 旅遊 基地)。

支持南昌建設城市工業遺產景區

我省將推進工業遺產保護活化利用工程。定期開展省級工業遺產普查,不斷完善全省工業遺產地圖。開展省級工業遺產認定工作,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工業遺產。

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改造。統籌城市轉型發展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支持南昌、九江、萍鄉、景德鎮等老工業城市結合地方資源特色和 歷史 傳承,在保持功能協調、風格統一基礎上,將工業遺產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老工業城市更新改造政策支持范圍,實施 歷史 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和保護性建築改造利用工程,建設一批城市工業遺產景區、景點和配套綜合體,推出一批城市工業 旅遊 精品線路,打造夜間工業文化 旅遊 消費集聚區,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

鼓勵和引導各地利用保留完整的老廠房、老窯址、老礦區等老舊工業產業資源,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綜合體、街區),培育20個工業遺產活化利用重點項目。

培養工業文化專業人才

我省將推進工業文化發展要素保障工程。培養工業文化專業人才,圍繞工業文化學術研究、教育培訓、經營管理、宣傳推廣等領域,著力選拔高層次領軍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強化工業文化人才培養,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工業遺產、工業博物館、工業 旅遊 以及其他工業文化新業態等方面專業人才。

構建工業文化企業用人與我省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對接的機制,將工業文化企業用人需求納入我省重點產業鏈公共就業服務的范疇,努力提高大中專畢業生留贛率,滿足工業文化用人需求,為我省工業文化發展提供人才和勞動力支撐。

探索 支持工業 旅遊 、工業研學、產融合作、工業遺產和老舊廠房保護利用等試點示範的相關政策;統籌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用好工業設計創新券扶持政策,推動工業設計產業 健康 快速發展。

B. 如何處理工業遺存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農業社會時代那些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作為文化遺產悉心加以保護,而對於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的保護則重視不夠,特別是其中的工業遺產更少得到人們的認同和保護,其價值尚未得到廣泛認可。目前世界各地的工業遺產正面臨著毀壞和遺棄以及掠奪式開發導致的嚴重威脅。
在我國,隨著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對工業遺產在拆與保、遺棄與利用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碰撞。盡管近年來一部分工業遺產開始被列入保護之列,但是受法律保護的工業遺產項目僅占應納入保護內容中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在最近才開始在少數城市啟動了工業遺產的普查認定和保護規劃制定,而大部分城市,特別是一些傳統工業城市,尚未將工業遺產保護納入文化遺產保護范疇,缺乏對工業遺產的總體評價。
我們看到由於大量傳統工業先後遭遇行業衰退和逆工業化過程,房地產開發隨之跟進,為了有限的商業利益,不惜將一些經歷戰爭磨難和文化浩劫而倖存下來的優秀工業遺產遺棄或拆毀。現在人們開始注意保護數千年、數百年前祖先創造的歷史遺存,而往往忽略幾十年前在我們父輩或者我們自己手中創造的文化遺存,忽視保護歷史的延續性。正像我們曾經不文明地對待文物古跡和歷史文化街區一樣,今天又正在迅速毀掉工業社會時代留下的文化遺產,使一些作為人類智慧結晶的工業遺產岌岌可危。
另一方面,現代工業遺產正面臨著技術不斷更新或更替所帶來的沖擊。與其他古跡遺址不同的是,不斷延續的工業活動迫使此類工業遺產與不斷向前發展的生產方式相適應,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開發應用和產品迅速地更新換代也使工業遺產更為脆弱,極易受到損害。證明工業發展深刻變革的物證材料對人類而言具有廣泛的價值,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這類技術和產品迅速更新換代的生產領域的工業遺產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更新和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對待工業遺產已經成為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重要課題。

C. 如何發揮博物館在工業遺址開發的作用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西方發達國家在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的探索中,逐漸產生了各種不同的保護模式,其中包括被認為是較為理想的近現代工業遺址博物館模式。我國目前正處於城市化進程中產業的升級換代和結構轉型期,受發達國家工業遺產保護經驗的啟示,國內也陸續出現了近現代工業遺址博物館。根據各種媒體及相關方面披露的信息粗略統計,國內在建與計劃建設的工業遺產博物館數量已不下五六十座。鑒於國內對此類博物館的認識還剛剛開始,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弄清楚博物館模式在工業遺產保護中的優勢與弱勢。

一 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的博物館模式

根據國際上一般的慣例,即以館藏基本內容作為博物館分類的依據,我們把收藏和展示近現代工業遺產為主的博物館劃分為工業遺產博物館類型。從博物館館址區域、館舍建築性質以及陳列展示方式來看,工業遺產博物館類型又有「傳統工業博物館」與「遺址性工業博物館」兩種。前者屬於傳統的科學技術與工業史類博物館,後者則是20世紀後期興起的新型工業遺址博物館。
1 傳統工業博物館
傳統工業博物館最早產生於19世紀五十年代,有「工業革命博物館」之稱的倫敦科學博物館可以說是最早的一座。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近代工業博物館在西方國家有了一定的發展,德國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法國國家工藝博物館、前蘇聯國立綜合技術博物館以及後來的美國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等先後誕生,前後兩次的世界工業革命成就以及後來的新興科技成果都在科學與技術(或工業)博物館中被收藏與展示。現代以來,新科技與最新成果也絡繹不絕地進入科技與技術(或工業)博物館。
在中國過去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時代,建設的博物館以社會歷史類為主要,科學技術與工業史專題的博物館建設不受重視。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全面轉向經濟建設,科學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上升,科學技術與工業史的博物館建設才開始受到關注。20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逐漸出現了反映工業發展歷史的專題博物館,以上海為例,有江南造船博物館、上海鐵路博物館、上海紡織博物館、中國煙草博物館、上海汽車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都是由企業自主創辦的,收藏與展示本企業(或與本行業相關)的一些工業遺物,豐富了我國博物館的類型。但是傳統工業博物館收藏與展示的工業遺存都是將其從原來的工廠搬到了博物館,脫離了其原來的生產環境,工業遺物雖在博物館中得到了保護,但在展示中卻成為孤立的碎片,沒有原來的真實場景,難以給觀眾帶來完整的歷史感。與晚近出現的遺址性工業博物館相比,這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D. 工業遺產的開發模式

工業遺產旅遊是一種從工業考古、工業遺產保護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旅遊形式。其特點為在廢棄的工業舊址上,通過保護性再利用原有的工業機器、生產設備、廠房建築等,形成能夠吸引現代人們了解工業文明,同時具有獨特的觀光、休閑功能的新的文化旅遊方式。首要目標是在展示與工業遺產資源相關的服務項目過程中,為參觀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產品,營造一個開放、富有創意和活力的旅遊氛圍。通過尋求工業遺產與環境相融合,成為工業遺產保護的積極因素,從而促進對工業發展歷史上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價值的保護、整合和發揚。在工業遺產分布密集的地區,可以通過建立工業遺產旅遊線路,形成規模效益。在旅遊者為工業遺產地帶來利潤的同時,工業遺產管理部門也必須平衡每年大量遊客給工業遺產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對於大型和特大型工業遺產的保護,設立工業遺址公園可以成功地將舊的工業建築群保存於新的環境之中,從而達到整體保護的目的。要對工業遺址公園及其環境進行統一設計,努力創造和設計出既屬於現在和未來、同時也記錄和體現過去工業成就的空間形態,在傳統中融入新的形式和功能,使工業遺址公園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工業遺址公園內幾乎所有的景觀都可以向公眾開放,通過引導式通道、視聽同步裝置、位置圖、出版物和光碟逐步進行講解和說明。由於在南方傳統工業區往往依託天然河流或運河形成規模布局,因此,可以結合這些地區的整治,依託其人文資源,以穿城而過的河道為軸線,修復沿岸廠房、倉庫、商鋪和其他歷史遺存,再現河道兩岸傳統風貌,形成工業景觀與河岸風光交相輝映的文化景觀帶。 保護工業遺產的活動起源於英國。早在19世紀末期,英國就出現了「工業考古學」,強調對工業革命與工業大發展時期的工業遺跡和遺物加以記錄和保存。1973年,在世界最早的鐵橋所在地——鐵橋峽谷博物館召開了第一屆國際工業紀念物大會(FIC-CIM),引起了世界各國對工業遺產的關注。1978年在瑞典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工業紀念物大會上,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TICCIH)宣告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致力於促進工業遺產保護的國際性組織,同時也是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工業遺產問題的專門咨詢機構。國際社會對工業遺產保護形成廣泛共識則是在世紀之交。然而,僅僅數年,工業遺產保護運動迅速波及所有經歷過工業化的國家。從2001年開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舉辦了一系列以工業遺產保護為主題的科學研討會,促使工業遺產能夠在《世界遺產名錄》中佔有一席之地。
工藝遺產的保護迫在眉睫 拉莫斯貝格(Rammelsberg)礦山位於德國的北部,和德國著名的中世紀老城戈斯拉(Goslar)相依而立。這個地區具有豐富的銀、銅、鉛和鋅礦石,已被連續開采了1000年之久。應該說,這種豐富的礦藏不僅對於戈斯拉老城的工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其在德國歷史政治舞台上具有了舉足輕重的低位。戈斯拉曾是德意志皇帝的主要居所、重要的商貿城市、以及漢薩同盟城市。
拉莫斯貝格礦山於1988年停產,現在是德國著名的博物館和旅遊礦山。其1000年來不同時期的采礦史和工業建築遺產在此都有展示,包括德國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礦山坑道、德國最古老的采礦建築、及兩架曾經為采礦提供動力的原始水車。1992年,拉莫斯貝格礦山和戈斯拉老城一起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索爾泰爾工業區位於英國利茲附近,修建於1850到1863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型工業住宅區。它是一個優秀並保存完好的19世紀中期的工業城鎮的典範。索爾泰爾的哥特風格有助於使它融入鄉村的環境中,這也證明了工業化並不會使大城市聚居區產生單調無情的狀態。
索爾泰爾工業區的建立,被看做是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工業化城市增長的問題時的一個成功的解決方案。它所規劃的解決問題的模型,是一個復雜的但卻自足的社會經濟單位,代表了現代城市規劃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索爾泰爾的布局和架構,也極好地反映了19世紀中葉的慈善家長作風。
整個索爾泰爾呈網格狀布局,街道分南北和東西方向布置,這一模式使他可以盡最大可地利用土地。索爾泰爾作為示範工業區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包括了一個大型統一的廠房和新廠房、分等級的員工住房、酒店、餐廳、公理會教堂、貧民院、醫院、學校、研究所以及羅伯茨公園,這使它在與其他建築復合體比較時顯得格外出眾。盡管在過去,大約有占總數1%的建築物被拆毀,但那些存在於當時銘文上的以及如今屹立在這兒的大型綜合體仍然是完整的。
索爾泰爾為英國及其他國家類似工業區的發展提供了模型。索爾泰爾的布局和構造,對於英國以及其他國家在工業和社會福利以及城市規劃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反映了紡織工業在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布局還對今後的花園城市運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里多運河,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東南部的一條運河,全長202公里,連接渥太華河畔的渥太華和安大略湖濱的金斯頓(Kingston)。建造的初衷是為替代聖勞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作為商業及戰略的重要通道。
運河起自渥太華的西南面,溯里多河而上到達里多湖,再取道卡塔拉奎(Cataraqui)河進入安大略湖,沿河共建有47座船閘和53個水壩,是19世紀工程技術的奇跡之一,由英國皇家工程師、海軍陸戰隊中校約翰·拜設計。秀麗的里多河橫貫全城,為首都平添了幾分亮色。
里多運河是在英美兩國爭相控制這一區域之際,為戰略軍事目的而開鑿的,東達大西洋,西面則通往北美五大湖區。在當時來說,運河起了重要的運輸作用,是首批專為蒸汽船設計的運河之一。
現今,運河已不能容納大型船隻通過,它的原始使命早已被公路、鐵路、輪船等現代交通工具取代。
運河貫穿整個市區,河上有十座大橋橫跨東西兩岸。河西稱上城,居民多為英裔;河東稱下城,居民多為法裔。當年河上的水閘、水壩等石徹工程,現在成為歷史性文物。如今,它最為人知的美譽當屬世界最長的滑冰場。
運河作為渥太華重要的旅遊資源,春、夏、秋三季可乘船游覽觀光,冬季,冰上健兒可以在此一展身姿。每年2月中旬渥太華為期十天的冬季狂歡節(Winter Carnival)就在結冰的里多河上舉行。包括冰雕展、雪橇活動、破冰船之旅、冰上曲棍球賽、雪鞋競走以及冰上駕馬比賽等精彩活動。你可以在約9公里長的運河上悠遊冰上世界。 冰面上,各色的滑冰服穿梭來去,形成五彩人流。里多河邊幾處公園中,屹立著嚴冬賜予人們的各式藝術品--除了獨具匠心、玲瓏剔透的冰雕外,還有巨大的、憨厚雄渾的雪雕。
冬慶節已經成為渥太華一個重要的標志,同時也是整個北美洲地區最吸引人的冬季旅遊活動之一。冬季的渥太華已成為加拿大滑冰愛好者的首選之地。
而到了夏天,里多運河也是活絡不得了,度假小艇悠閑地穿梭其間;最美的季節該屬春日時,運河兩旁開滿荷蘭王室贈送的鬱金香、番紅花,奼紫嫣紅,看得人滿心歡喜。 旁特斯沃泰水道橋與運河位於英國威爾士的東北部,從威爾士雷瑟哈姆自治市的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至英格蘭德比郡的格勒德里德(Gledrid Bridge),全長18公里,其中17公里在威爾士境內,1公里在英格蘭境內。建於1795年到1805年,於2009年獲得了世界遺產的稱號,是工業革命時期土木工程技藝的典範。
著名土木工程師托馬斯·特爾福德(Thomas Telford)設計並建造了這條英國最長的,也是最高的高架水道。由於所在地區地理條件限制,建設需要許多大膽創新的施工解決方案,甚至完全沒有使用水閘。水道橋的建設應用澆鑄與鍛鐵來強化高架水道拱形橋的弧形結構,重量輕而堅固,是金屬使用於工程建設之創舉,這個既雄偉又優雅的金屬建築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築傑作。
水道橋及運河始建之時正逢英國的工業革命,為了滿足巨大的運輸要求,英國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許多運河,實現了資源、原料和大宗商品的自由流通,為英國經濟的騰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旁特斯沃泰水道橋與運河被譽為天才創意的經典之作,顯示出歐洲在此方面所掌握的豐富的綜合專業知識,並啟發了全球無數土木工程案例。
作為一條歷史悠久的,建於工業革命時期的著名運河,整個遺產擁有所有的可以完整表達其價值的必要元素。與運河相關的建築物和其周圍的環境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隨著交通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旁特斯沃泰水道橋與運河以其獨特的工程結構、優良的自然風光和卓越的歷史功績,成為英國「運河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如今,每年接待的遊客超過20萬人次。 玻利維亞的波托西城位於安第斯山脈賽羅里科山下,海拔396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附近有豐富的礦藏,盛產鉛、錫、銅,是一個著名的礦業城市。於1987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波托西城建於公元1546年,現為波托西省的首府。在16世紀,波托西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城市,擁有復雜的工業體系。該遺址由工業遺跡塞雷里科組成,城中還有卡薩德拉莫內達集鎮、聖洛倫佐教堂、貴族住宅區和工人居住區。
城內宗教建築眾多,有格拉卡教堂、胡安·巴蒂斯塔教堂、多卡爾莫教堂、內維斯教堂、聖本托教堂等。這些教堂均建於公元十六到十八世紀,內部裝飾華麗,繪畫精美,表現了古典主義的藝術風格,這是歐洲基督教藝術在南美洲地區的具體展現。大教堂還有許多紀念碑在18世紀被重建。現存的古代民用建築中有很多修建於十七到十九世紀。建造於二十世紀初的民用建築則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或新古典主義風格。
波托西皇家鑄幣廠位於城市的中心,緊鄰共和國廣場,於1753-1773年間建造。當時鑄幣廠把鑄造好的一部分錢幣運往西班牙,另一部分則供當地居民使用。18世紀時,鑄幣廠曾經進行過一次擴建和翻修,這大大提高了鑄幣質量和鑄造能力。
19世紀中期,隨著銀礦因過度開采而枯竭、銀價下跌,波托西的經濟狀況也開始走下坡路。鑄幣廠最終停產。現在,鑄幣廠已經變成了博物館。在近200間展廳里,不僅展示著鑄幣廠的廠史資料和各個時期的錢幣,還有鑄造錢幣和給錢幣稱重所用的工具以及各個時期不同的鑄幣方法。
波托西是現代重要銀礦山中的最優秀例子。它廣泛傳播了受印第安文化影響的巴洛克式和馬提斯式的建築風格,對安第斯山中部地區的建築風格和紀念碑藝術發揮著持久的影響。

E. 2021年地理 如何將傳統工業區轉型升級措施

1、發展高科技產業;

2、提升產品附加值;

3、引入文創類產業;

4、淘汰落後型產業;

5、老舊廠房改旅遊;

……

F. 案例:從廢棄鋼廠到文旅勝地

本文匯總了國內外比較成功的案例,通過 文旅業態提升和創意建築設計, 探 所廢舊廠房 改造後的新生命。

在工業時代,鋼廠、礦廠等工業基地承載著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隨著時代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許多工業基地逐漸廢棄,這些見證了城市發展的工業遺址如何逃脫被時代淹沒的命運?在文化與 旅遊 的加持下,工業遺產又煥發了新的活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成功「變廢為寶」的改造案例。


SteelStacks 藝術文化園區

SteelStacks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前身是伯利恆鋼鐵公司,該公司於1857年成立,佔地1800英畝,曾是美國第二大鋼鐵集團,建造了1127艘戰船和金門大橋。肢如

然而上世紀80年代美國基礎建設、房地產和 汽車 船舶等行業發展的停滯,導致鋼材市場面臨著供大於求的嚴峻局面,廠房最終被迫關閉,但是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2005年,BethWorksNow貝斯工作室從國際鋼鐵集團手中收購得到了煉鋼廠標志性的高爐和周圍一共126英畝的土地,次年與Sands Group金沙集團共同進行伯利恆鋼廠高爐區域的改造和開發。

但是僅靠廢棄鋼廠高爐區和伯利恆鋼廠的百年 歷史 文化IP來支撐新的業態看起來有些困難,為了全面激活片區,引入更多的人流量,開發公司無償向政府提供園區9.5英畝的土地,由政府游說非營利性藝術機構ArtQuest和PBS電視台入駐。

最終呈現的SteelStacks 藝術文化園區是在依託原有工業遺產的基礎上,統一場地景觀和新建建築的風格,同時增設架空走廊,連接工業遺址景觀、SteelStacks藝術園區與酒店綜合商業區,讓鋼鐵廠和新建的社區及商業街實現了無縫銜接。

其中,改造的關鍵部分是規劃一條曲線型的道路貫穿園區,同時滿足其兩側Levitt Pavilion利維特花園廣場和ArtQuest Center以及PBS演藝中心的室外開放空間需求,整體規劃之下,高爐遺址成為公共空間的背景,將融入藝術、 娛樂 場所與活動的Levitt Pavilion利維特花園廣場推到了與園區主入口相歷滲啟對的主要軸線上。

在ArtsQuest Center建築內部,音樂、藝術和電影幾乎從不間斷——ArtsQuest非營利性藝術機構每年都會在Musikfest咖啡廳內,資助150~170場風格不限的音樂演出,這為酒店商業區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截至2017年為止,園區平均每年舉行超過1000場的音樂會,其中由SteelStacks文化園區所產生客流中的13%,轉化為園區東側金沙酒店的入住客源,並且為當地源源不斷引入新的人才,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如今SteelStacks已經成為一個享譽全球的藝術文化 娛樂 園區。


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

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位於大渡口區,依託重鋼原型鋼廠部分工業遺存建設而成,佔地142畝,總規模14萬平方米,由工業遺址公園、工業博物館及文創產業園3部分構成,以工業文化遺址為內核,形成一體化的新產業格局。

重鋼集團是一家有著百年 歷史 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前身是1890年中國晚清政府創辦的漢陽鐵廠,該鋼廠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演變史,更是中國鋼鐵工業坎坷前行的縮影和寫照,2011年,因環保搬遷,其大渡口老區鋼鐵生產系統全部關停,隨後便被改造成了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博覽園集「文旅商」於一體,通過文旅的帶動,促進商業的發展喊和,讓片區煥發新的活力。

工業遺址公園場地內有1905年英國謝菲爾德公司生產的8000匹馬力雙缸卧式蒸汽原動機等珍貴工業設備展品,多座主題雕塑、裝置藝術和工業先驅人物雕像,體現了工業文化與公共藝術的完美結合。

工業博物館由主展館、「鋼魂」館以及工業遺址公園等構成,著力打造具有創新創意、互動體驗、主題場景式的泛博物館。

文創產業園將泛博物館與文創產業有機結合,布局於老廠房及臨江新建LOFT空間,形成文創產業園。還該產業辦公、體驗式商業、運動休閑、精品酒店、公共空間休閑交流區等多個空間。

自從2019年開園以來,已新晉成為網紅打卡地,許多遊人慕名而往。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工業遺存都不是冰冷的鋼鐵和磚石,而是工業文明的見證,承載著一個城市文化與精神,當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這些工業遺存不應該被城市遺棄,而是需要通過合理的開發改造,重新激活這些文化載體。


-END-

G. 工業遺產如何承載城市記憶

工業遺產是城市發展進程中不可磨滅的部分,承載著一個城市的「鄉愁」。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說,工業旅遊是文化傳承的好載體。自清朝洋務運動起,中國走上自己的工業化道路,百年以來,幾代人艱苦卓絕,初步實現了工業化強國之夢。在此期間,產生了無數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工業遺存和工業文化遺產,這些都是國人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依仗。

唐山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相繼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件衛生陶瓷等多項「中國第一」,引領了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崛起。面臨工業城市的轉型,曾經絢爛的工業文明對唐山旅遊經濟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個寶藏。截至目前,唐山已經擁有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7家,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3家。去年,唐山僅工業旅遊接待遊客就近130萬人次,在河北省處於領先地位。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變成老舊工業遺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a180l優惠多少錢 瀏覽:515
賓士租車哪裡正規 瀏覽:106
奧迪a4鎖了打不著火怎麼辦 瀏覽:456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的工程造價怎麼樣 瀏覽:260
飛度汽車沒電如何開門 瀏覽:67
小汽車輪胎規格如何識別 瀏覽:532
賓士g和拉達哪個好 瀏覽:341
奧迪A6四輪軸承多久保養一次 瀏覽:457
哪個是汽車尾牙 瀏覽:411
賓士c支臂多少錢 瀏覽:50
賓士a汽油箱壓力有點大怎麼辦 瀏覽:650
賓士260後視鏡下雨怎麼去掉雨水 瀏覽:145
奧迪q5倒擋燈線在哪裡走 瀏覽:261
賓士g哪個套件最實用 瀏覽:187
北京新能源電動汽車如何開 瀏覽:498
寶馬小眾的車有哪些 瀏覽:966
給汽車補漆用什麼 瀏覽:653
工業管道探傷膠片哪裡有 瀏覽:367
天津理工工業工程怎麼樣 瀏覽:865
海南奧迪a3優惠多少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