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天車內高溫怎麼破試試這些方法
炎炎夏日,車子在太陽下暴曬,當你打開車門,一股熱浪來襲。當坐進車內,鐵板燒、高溫烘箱,全方位炙烤,簡直是遭罪。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的給愛車降溫呢?小編總結了以下7點,希望對車友們有幫助!
1、盡量將車停到陰涼的地方
最容易理解也最根本的解決方法,盡量將車子停放到陰涼的地方,如果有地下車庫那是最好了,如果沒有地下車庫的話,那就盡可能的把車子停放在大樹下或者陰暗處。
2、開關車門法
上車前先打開副駕車門,再反復開關主駕車門,用這種「拉風箱」的動作,迅速驅散車內的高溫有害氣體,同時讓坐椅降溫,反復開關門5次,勻速即可不要太快。
3、巧妙開車窗法
關於正確的開窗通風方法,推薦車友們使用以下兩種方法,這樣會快速達到降溫的效果。
方法一:開對角兩扇窗
開啟對角的兩扇車窗,相當於「穿堂風」,讓對流的空氣形成柔和的「小旋風」。用這種方法的車主朋友,我得給你點個贊,誇你聰明。
原理是,對角前後窗一開,進入的空氣在車內完美交匯,形成小旋風,猶如夏日過堂風,氣流走向很順暢,透氣效果杠杠滴,噪音也非常小。就算車內有寶寶,也完全不受影響呢!
4、空調降溫法
著車啟動後,我們仍要繼續降溫,但別立即打開空調。
此時開空調,大大增加油耗不說,還會對發動機和三元催化器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
所以建議咱車主朋友們,打開車窗,行駛三分鍾左右,車內溫度便能接近環境溫度,此時再打開空調,就能更經濟且快速地享受冷氣。
車內空調使用也有幾個小技巧。首先,要把空調打到外循環,風量開到最大,配合開啟車窗通風。這樣做就是讓車子里外空氣對流,盡快排出剩餘的高溫氣體。
然後關上車窗,切換到內循環模式,調至合理溫度和風量,開冷氣時,出風口向上,冷空氣會自動下沉,實現自然對流,提高製冷效率。
5、裝遮陽簾法
遮陽簾的外層通常採用的是強效反光鋁膜,通過扇形折頁設計,可多邊反射光照,將直射的陽光統統抵擋在外面。安裝方便,用遮陽簾擋太陽,座椅和儀表溫度會低很多,是不錯的降溫方式。
還有車載遮陽傘遮,有需要得朋友可以考慮。
6、噴灑適量酒精法
事先准備一個噴壺,給噴壺裡面倒入一點酒精,可以將酒精噴在車內的四周,溫度也會很快的降下來,不過就是酒精太濃的話,容易出危險。噴灑太多會把車里搞得潮乎乎,所以適量微量就好。
7、專用降溫劑
降溫劑成分通常是降溫因子以及乾冰,噴射後能迅速變成汽化,並且吸收了空氣中的熱量,可以快速降低汽車內飾,方向盤、座椅等溫度。對於夏季開車降溫,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炎炎夏日馬上要到來了,小編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開車上路安全第一哦。
② 後備箱溫度高還是車內,夏天車里太熱怎麼辦
夏季到來,各地陸續發布高溫警報,汽車在外,頭頂烈日,車內定會是個蒸籠。關於汽車內部溫度,很多人都會問後備箱溫度高還是車內。車內是要比後備箱的溫度高,畢竟車前擋風玻璃是透明的,外界陽光以及輻射更容易進入車內,而後備箱隔熱更好,如果是三廂車,那就沒差別了。所以相對來說,車內溫度比後備箱溫度高。那夏天車里太熱怎麼辦?教大家幾招。③ 為什麼汽車到夏天車廂里很熱怎麼處理
小竅門,夏天車廂內快速冷卻法
夏天快速冷車法
夏天如果你把車子停在大太陽底下,那麼不消幾個小時,車內溫度就會升到55℃,這時候你該怎麼辦?是打開車窗等個十分鍾還是發動引擎打開冷氣?如果你手邊有一罐汽車冷卻劑,只要打開蓋子,向車內噴幾秒鍾,過一會你就可以馬上跳進車子絕塵而去。這一罐汽車冷卻劑在幾十秒之內,就可使車內溫度由55℃降至25℃。
這種汽車冷卻劑到底裝了什麼神奇的東西呢?說來難以令人置信,只不過是水及酒精而已。這個水-酒精的溶液由噴霧罐出來以後就形成細小的水滴,小水滴迅速在車內蒸發。我們知道當液體蒸發時,它的分子必須由附近吸收蒸發熱,因此可使周圍空氣迅速降溫。動物利用排汗來維持體溫,在皮膚上用酒精棉花球塗一下會有清涼的感覺,都是基於液體蒸發時必須吸熱的道理。
這個發明的構想是一位華人物理學家,由他十二歲兒子的身上得來的。他的兒子一直拒絕在夏天爬進他們熱得像火爐的車子。他想起夏天裡一陣雷雨會一掃夏日的悶熱,於是決定仿效大自然利用水來冷卻車子,他決定藉助酒精來做這件事,因為酒精比水更容易蒸發。因此,他設計了噴霧罐,把水及酒精放在裡面,如果噴嘴大小適當,便形成細小的水滴立刻蒸發了。當一克的水在55℃蒸發時,它吸收2.36千焦的熱量,而蒸發一克的乙醇酒精吸收0.85千焦熱量。
市售的汽車冷卻劑含有10%的酒精、90%的水及極少量的香料,噴霧罐利用氮氣加壓而不使用氟氯碳化物,以避免破壞大氣中的臭氧。這是利用簡單的化學來解決生活大事的一個好例子。自己做吧!
材料:醫用酒精(乙醇)一瓶、水、帶有手握噴頭的瓶子(我用的是500cc容量的);
方法:將約50cc的醫用酒精,加上450cc的水,裝入瓶中,輕輕搖晃,使其混合即可!
使用:打開車門,將瓶子向車內噴幾下即可(手握),試試吧!
如果是真皮座椅加高檔內飾,建議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