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資訊 > 汽車品牌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汽車品牌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1 04:18:11

Ⅰ 這些外國汽車品牌和車型,為什麼消失了

今年已經是2020年,不知不覺間,十年又過去了,而就在2010-2020年這十年間,由2008年金融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低迷依舊沒有完全散去,很多汽車廠家的經營和盈利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而對於大品牌來說,讓企業扭虧為盈活下來或是提高利潤,最立竿見影的方法就是關閉或出售那些不賺錢的品牌、停產小眾車型,從而降低運營成本,並把資源更多投入到更賺錢的品牌和車型上。因此在過去的上一個十年,很多經典汽車品牌和車型都不得不離我們而去。

悍馬

消失時間:2010年

寶馬3系GT做個收尾吧,這款車停產退市的原因更簡單,一個字——丑(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觀點)。丑就沒人買,沒人買就停產,不要嫌我寫文章虎頭蛇尾,就這么簡單。

寫在最後

從這些消失或是被拋售的汽車品牌,以及停產退市的車型身上我們大體可以總結一個道理,那就是情懷和市場之間,往往是矛盾的,無論是廠家還是消費者,二者只能選其一。廠家作為盈利性組織,就算之前把某些品牌或車型經營得再爛,但在商言商,砍掉也是為了企業當下和未來的生存,無可厚非;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如果真的喜歡這些經典車,那麼淘一台二手車會是不錯的選擇,千萬不要想著讓這些品牌復興,畢竟復興也沒幾個玩得好的,大家看看最近電梯間里賣廣告賣得很火的某「好貴」假洋鬼子品牌就知道了,就不點名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品牌危機的品牌危機的定義

品牌危機(Brand Crisis)
在瞬息萬變的產品競技場上,產品是不是名牌決定著一個產品甚至是一家企業的興衰成敗。在老百姓眼裡,名牌產品必定名至實歸。因此,千方百計創名牌,千方百計實施名牌戰略。然而,市場的變幻莫測又決定了任何一個名牌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個正在走俏的名牌突然被市場吞噬、毀掉已不是一件新聞;有百年歷史的名牌一下子跌入谷地甚至銷聲匿跡也已不再是聳人聽聞的新鮮事……市場就是這樣的殘酷。 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機制,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然而並非每個企業都會這樣,因為沒有有效的管理機制而引發危機的企業是存在的。它的主要表現有:
1、 缺乏監控系統
監控系統是企業管理必備的良葯。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沒有監控系統的企業就如一個不知飢飽的人,這個人一見到能吃的東西就拿起往自己肚裡塞,而不知吃飽了沒有,更不知肚子能否撐得下,這樣做的結果只有兩個:一是此人被撐死,一是此人得病。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制度的實施、員工的工作、領導的決策都須監控,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有效的監控體系,制度沒得到合理、正常的實施,員工、領導的工作偏離軌道,他們都不會發覺,即使是危機到來,他們也不會對此事先警覺,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
2、 危機管理制度不健全
危機管理制度是危機管理的基礎,是企業朝更好的方向發展的保護傘,它的健全於否對企業的影響很大,如果它不健全,企業就不會對危機進行預防,也不會對此有效控制,更不會對具體危機具體應對。就是因為危機管理制度不健全,台灣華航20世紀80年代發生了大空難,損失頗大。 企業缺乏名牌危機意識的表現主要有:
1、 驕傲自大
(1)以為自己坐上了名牌寶座,其他產品就無法抗衡。有一些企業認為自己的產品是名牌,就前不怕狼,後不怕虎,不把別人放在眼裡,時不時便以老大自居:我是名牌,我怕誰?對危機的掉以輕心使得它們一接觸到危機或聞到危機的血腥味就弱不禁風。
(2)對「名牌」不負責任,盲目追求「大」和「全」,鄭州亞細亞的衰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過分盲目地追求「大」為了顯示「不俗」,刻意製造聲勢,哪怕是一個小型公關活動,或是一個小型會議,都要用很大數目的活動經費,致使許多資金都被沒有必要的浪費掉。
(3)不考慮自己的整體經濟效益。有的企業,它有自己的名牌產品,這在外人看來,應該有許多的資金,殊不知,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的情況是它很空,貸款很多,欠債也很多,僅剩一副空殼。
(4)國家政策的優惠、政府的保護等,沖毀了一些名牌企業領導和員工的頭腦,他們思想膨脹,恃才自傲,忘乎所以,沒有危機感:連政策都讓我三分,何況你們這些爛綠豆小芝麻?還不時以為自己已功德圓滿,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可以高枕無憂了,殊不知,危機正在釀生。
(5)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把「名牌」拋在了腦後,從思想上丟掉了「名牌」的意識有的企業在名牌創出後,便認為大任已經完成,只顧追求經濟效益而忘記了長遠利益,把名牌拋在了腦後,對危機放鬆了警惕,致使企業名牌的位子還沒坐熱就已大勢東去。
2、 缺乏預警機制和監督機制
由於對危機喪失了警惕,企業在對名牌產品進行營銷時,一般都不會建立預警機制和監督機制,不對危機進行有效的預防和監督,當危機悄然降臨,企業猛醒時,危機已經發生。
3、缺少應變措施
有些企業一遇上突發危機,就方寸大亂,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在於企業對危機的突發性沒有充分的認識,更沒有制定相應的應變方案,全然忘記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 名牌產品因其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具有較高的信譽倍受消費者青睞,理所當然地成為造假者、制冒者首當其沖的造假對象,大到「奧迪」汽車,小到剃須刀、電熨斗、方便麵,各路假、冒貨肆意充斥市場,踐踏著大街小巷的每一處角落,嚴重程度令人觸目驚心。
假冒貨的身影無處不在,一些假冒的名牌產品招搖過境,給國家的信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最近幾年,出口到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東南亞甚至歐美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假冒產品,不僅使當地消費者深受其害,同時,國家的形象和聲譽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有些國家,「中國貨」已成了劣質產品的代名詞。
值得一提的是,製造假冒名牌產品招搖撞騙的並不僅僅是國人,國際上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我國的產品。據統計,假冒我國名牌產品的數量已經超過「正宗產品」的出口量,國外進口商進口到劣質產品後返過頭找我國生產名牌產品的企業算帳的事時有發生。
假冒貨沖擊帶來的後果是沉重的。筆者結合市場上的一些情況,認為導致假、冒貨充斥「名品」市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也沒有有效的防偽技術,很容易被假冒
2、產品銷售過程中,企業與消費者缺乏溝通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消費者都不知道如何辨別產品的真偽,不知道所購產品的各項指標和含量,不知道產品的產地等等,造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消費者對企業和產品不了解或認識不夠。
3、監察機制不健全,沒對假、冒貨及市場進行有效的監察 名品自身出現了質量問題是名品產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導致產生這個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企業領導及員工缺乏質量意識,對產品的質量不重視。對於名品本身的質量問題,筆者認為它主要有四種表現,即: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偷梁換柱,企業為獲取利潤銷售積壓、過時、變質的產品。下面,我們就對此一一給以說明:
1、領導及員工缺乏質量意識
在現實中,有許多名牌廠家面對雪片般飛來的訂貨單、急火火找上門的用戶,不由得產生一種功成名就之感,昔日那種抓管理的狠勁、咬緊牙關上質量的拼勁逐漸淡化,名牌的防線崩潰,管理鬆弛,質量下降,更沒有了向更高目標追求的理想。
2、以次充好
某些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把質量不好的產品,甚至是低劣的二等品、三等品乃至等外品拿出來充數出售,致使企業原先的紅火場面慢慢冷清,毀了名牌。「秦池」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3、缺斤少兩
某些企業為追求眼前利益,產品質量不夠,缺斤少兩,把平等交換的信條棄之不理,致使產品乃至企業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大打折扣,信譽度降低,門前冷清。
4、偷梁換柱
拿梁把柱換掉,質變了,味當然也就不同了,由於柱被換成梁的原因,許多樓房經不起折騰紛紛倒塌。現今有許多企業和商家都在玩這種把戲,某礦泉水廠家經過營銷人員冒夏陽炎炎的營銷,以及大量廣告費的投入,產品終於在鄭州市場有了自己的一片領地,在消費者心中也有了一定的口碑,然而好景不長。這種場面沒過多久,消費者逐漸覺得水的味道與以前不一樣了,一個有心的消費者拿了一些水樣到有關部門做了化驗,結果讓這位消費者大吃一驚,拿去送檢的水居然是自來水!消息一傳出,許多消費者紛紛要求退錢,拒絕再用此品牌礦泉水。消費者的倒轉矛戈使這家企業在半個月後宣布倒閉,退出了鄭州的礦泉水市場。
5、銷售積壓、過時、變質的產品
有的企業或商家不理會消費者的利益,將積壓、過時甚至是變質的名牌產品拿到市場上出售,哄騙消費者,欺瞞消費者,這樣做的後果只能是死亡。 商標是商品的記號,是名牌產品的根本標志和主要資本。因企業商標不到位而使名牌產生危機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主要表現有:
1、 不及時注冊商標
忽視名牌產品的及時注冊,是大量名牌商標被搶注的直接原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競爭已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失去一個品牌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大筆無形資產;失去一個知名商標,等於失去了一個大市場;失去一個品牌可以使企業從此夭折。正因為此,當今世界企業之間的品牌搶注愈來愈激烈。
我國的許多產品都有自己的商標,經過各方面的宣傳和努力,產品乃至企業在大眾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影響和知名度,但就是因為商標沒有及時注冊,而被搶注,成為眾矢之的。
2、 不及時續展商標或不續展商標
我國《商標法》規定:注冊商標有效期為10年,到期前六個月內應申請續展商標,在此期間內未提出申請的,可以給予六個月的寬限期,超過寬限期限未申請續展注冊的,即喪失商標專用權。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名牌意識不強,法制觀念薄弱,某些企業忽視名牌產品商標的續展工作,沒有及時申請延續注冊,甚至不去申請續展,結果自己辛辛苦苦創造的名牌被別的企業或外國企業搶先注冊,轉瞬即逝,落到進退維谷的悲殘境地。
3、國內市場,合資企業,中方為蠅頭小利忽略了外國的商標戰略
國內廠商一時之貪,禁不起外商低價格的誘惑,另闢生產線,將產品改頭換面,當產品發展成為名牌後,外商突然撤資,讓國內廠商措手不及,陷入危機。
4、名牌產「孿生子」--類似商標的侵蝕
但就有那麼一群膽大聰明的造假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使用攀龍附鳳的招數公開造假。
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此類商標,是同類產品的某著名品牌的商標圖案或文字稍加修飾、演變、改動而成的,它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錯覺,在宣傳效果上以假亂真。
5、 隨意許可轉讓商標
商標的轉讓須有一定的程序、步驟,並按這些程序、步驟一一進行和實施,另外,商標的轉讓還應有一定的轉讓條件和年限限制,千萬不可隨意轉讓商標,給企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市場在不斷變化,人們的消費水平、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要求企業的名牌產品也要不斷變化,不斷改進,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消費群體的變化,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不斷創新的名品才是真正的名品,反之,一味守舊,跟不上時代發展和潮流的名品終有一天會被人們拋棄,被市場所淘汰。導致產品缺乏創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管理觀念落後
企業決策者有沒有創新產品的觀念至關重要。它關系著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和興衰存亡。由於管理觀念的制約,產品得不到創新而影響企業發展的事時有發生。「我的產品是名牌,根本就不用去下那麼大的工夫搞創新」,「名牌產品還用去搞這個?創新是銷量不好、名氣不大的小企業的事,我們不用這個,浪費金錢不說,還浪費時間」。事實是這樣的嗎?否。
2、缺乏市場調查
有沒有市場調查是是否創新產品的前提條件之一。由於沒有去進行有效的市場調查,對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的要求沒有系統的認識,企業是不會去搞產品創新的。跟不上消費者、市場、國際大環境的產品和企業遲早要挨打。
3、缺乏技術產品開發人才
產品的創新需要技術型人才的開發和努力,技術型人才的貧乏直接關系著企業是否對產品進行創新。
4、資金投入不到位(有的企業耗巨資在廣告宣傳上,而不注重改進產品、創新產品--比如秦池) 品牌的正確延伸是品牌得到合理運用,是企業更好地利用品牌這一無形資產進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並非每個名牌產品都能正確地延伸品牌。某些企業由於過分看重品牌的價值,盲目地延伸品牌,結果給自己帶來了危機。企業品牌延伸不當的現象有:
1、牛馬不相及
一個生產農葯的企業能去生產礦泉水嗎?如果有人這樣提問你,你肯定會說不能,因為你改變上不會去喝生產農葯的廠家生產的礦泉水。
2、品牌盲目定位
品牌的定位是否准確關系著企業的實際利益,盲目定位品牌,對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3、 產品與品牌不分
不同產品使用同一品牌可以降低企業宣傳產品的費用開支,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它也有一定的不足。這些產品中一旦有某一種產品出現問題,其他相關的產品也會跟著出問題,比如銷路不暢,遭受冷遇等,給企業帶來危機。
不顧實際情況急於創名牌--空中樓閣,形同虛設
有些企業為了創名牌,忽視了自身的情況,如底蘊不足、條件不夠等。企業花了大量的廣告費終於將產品推上了「名牌」的寶座,但時間不長,就會讓自己的原因使自己退位,摔得焦頭爛額。
品牌危機的作用企業需要樹立品牌危機管理意識,制訂危機風險管理機制,對可能出現的危機進行全面掌控。當危機出現時,盡可能把危機帶來的影響降到最小值,甚至把危機轉換成企業正面宣傳的契機。

Ⅲ 美國汽車製造業為什麼5萬多工人罷工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其經濟和製造技術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也比較發達。美國汽車在中國也很有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發展多年。現在它也是世界頂級品牌。美國最大的汽車品牌陷入危機?近5萬名工人罷工,每天損失或超過28億人。

但很多人表示,通用汽車不應該害怕,因為他們現在都把精力放在了國內。小編認為,美國製造業正在逐漸衰退,這與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有很大關系。如果這次不能糾正好,那就很麻煩了。通用汽車願意在亞洲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它有更廉價的勞動力和更大的市場等待著他們的擴張。

Ⅳ 車市降價蔓延,零部件漲價已顯,車企如何承受盈利之痛

進入4月以來,全國車市再掀降價狂潮,上汽斯柯達率先發力,眾車企紛紛跟進,汽車終端銷售價格再度上演集體跳水秀,降幅最高達2萬元左右。而在新能源車型中,因為補貼政策被限制在30萬內的影響,以特斯拉Model3為代表的市場主銷車型也紛紛進行了調價。
事實上,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汽車降價早已不是什麼大的新聞。生產商和銷售商施盡渾身解數,竭力吆喝,汽車降價之聲不絕於耳,車市幾乎一天一個價。但在後疫情時代如此大幅度跳水,還是值得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汽車大幅度降價主要是受庫存壓力以及消費者對未來汽車降價預期增強的影響。疫情期間,整個車市一片哀鴻,車企和經銷商都積壓了大量庫存,造成資金偏緊,希望通過降價促銷,加快資金周轉,緩解資金壓力。對於絕大多數廠商來說,未來一段時間,通過市場競爭的手段,增加產品銷量是解決危機和問題的必要過程,而在中國汽車市場,通過降價來獲取銷量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從效果上看,降價確實帶來了銷量的回升,卻還遠沒刺激到車市恢復的程度。數據顯示4月份汽車產量210.2萬輛,同比增長2.3%;4月汽車銷量為207萬輛,同比增長4.4%,漲幅仍然不太樂觀。「汽車銷量的小幅增長,主要是購買潛能的釋放,但今年上半年汽車整體價格水平出現大幅度下降,進一步強化了消費者的降價預期,持幣觀望心態濃厚,這可能會成為短期內制約車市恢復的因素。」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顯然,以降價爭市場,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可讓車企更頭疼的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引發了汽車零部件的漲價潮已上演,基於各種原因,或持續半年至一年時間。
近期,有主機廠向媒體透露,許多企業近期遇到了零部件漲價現象,主要原因在於主機廠產量減少,另外由於疫情造成的影響,進口件有運費增加方面的訴求,「漲幅在1%-3%左右,因零件而異」。
據汽車有智慧了解,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大范圍停工,產能下降,很多關鍵原材料及零部件供需失衡,一批零部件企業因此上調產品售價,輪胎、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多家企業已相繼宣布零部件漲價,漲幅最高達到2倍以上。
據相關機構預測,一些進口比例較高的汽車零部件,包括變速箱、電噴系統、發動機、渦輪增壓器等也可能因為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而提價。
某主機廠表示,零部件漲價會導致主機廠經營困難,因為主機廠生存也很困難,主機廠又要加強質量控製成本,又要提升產能競爭力,付出的成本是肉眼可見的。
唉,要銷量,要生存,要市場,更要盈利。車企的難,可想而知。
近期,國內各大車企相繼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意料之中,車企一季度業績表現幾乎「全線飄綠」,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成為「主旋律」。
處於行業頭部地位的上汽集團,其一季度營業總收入為1059.47億元,同比下滑47.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億元,同比下滑86.4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6.91億元,同比下降90.91%。
而近期銷量跑贏大盤的廣汽集團,財報顯示,一季度廣汽集團營收107.65億元,同比下跌24.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8億元,同比下滑95.73%。
這已是中國車企的整體縮影。
「盈利一直是困擾中國車企的問題,只是在疫情下更加暴露出來而已。」業內專家如是說。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車受到疫情的影響更大。因為多品種、小批量,研發前期的投入太大,但是市場的規模還沒有起來,再加上傳統燃油車普遍降價,帶給新能源產業更大的沖擊,讓一些新能源車企的盈利更加困難。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悖論,一方面車企需要降價刺激銷量,一方面需要盈利維持生存,怎麼辦?
當前,部分車企已開啟自救,下調年度目標、花式產品營銷、裁員或降薪等一系列舉措層出不窮。但在汽車有智慧看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之計,車企唯一的路徑還是要提高品牌的品牌溢價能力。
不客氣地說,一個沒有溢價能力的品牌算不上是真正的品牌,因為沒有內涵的品牌不可能掙品牌的錢,也不可能用同樣的成本比別人多掙錢,更談不上形成忠誠的用戶群體。
汽車行業正面臨技術上前所未有的變革,呈現電氣化、網聯化、自動駕駛和共享出行四大趨勢。在這樣顛覆性的變革中,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在一些現有中高端品牌淪為代工廠甚至面臨消亡威脅的同時,另一些全新的中高端品牌將有機會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市場成功,尤其對於亟需「向上」的中國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而言將是絕佳的機遇。
中國品牌可以利用這次危機改變中高端汽車品牌的溢價能力,進而重塑行業格局。
汽車品牌價值的驅動要素正在面臨以新技術為核心的全新要素的影響,比如軟體、交互性、線上、體驗性、預測性和數字化,這些新要素對品牌價值的影響力正在不同程度上超越甚至取代傳統要素。
特別是繼80後成為購車主力軍之後,90後也登上舞台,而根據相關機構的調研,90後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更加註重個性化,對中外汽車品牌沒有絕對的概念。
這不僅對中國自主品牌是個利好,也為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帶來機會。造車新勢力從默默無聞,到車主調研中高達45%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嘗試新的互聯網汽車品牌,顯示了其「後生可畏」的顛覆力。精通數字化客戶體驗的造車新勢力在利用以客戶為中心的思維來提升其創新實力的進程中,會嚴重沖擊一些一度備受尊敬的傳統中高端品牌的根基。
試想一下,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多以特斯拉為目標,難道只是因為其銷量嗎?根本原因還是這個只有十幾年歷史、年銷量只有十萬輛的特斯拉,其品牌價值已超過或直逼眾多百年歷史的汽車品牌。
行業發展環境的變遷是檢驗車企實力的重要標尺,只是在汽車行業模式的革新下,就看誰能變革中率先發力。(采寫?| 汽車有智慧 王得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長城汽車或將停產,其導致停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長城汽車市場銷售行情不好,汽車的維護成本高,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最終停產。商家的產品必須符合市場的主流,不然的話很難在市場上推銷開來,如果推銷不好就會造成產品的積壓,長期以往的話商家的資金鏈會斷缺,更沒有能力再推銷產品。

一、商家要想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推銷的很火,必須保證產品符合大眾的需求,只有滿足了大眾的需求,消費者才有消費的慾望,商家也才會帶來豐厚的財富。消費者如果對商家不信賴,不願意購買商家的產品,那麼對商家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長期以往的虧損也會使商家面臨停業的危險。

所以說,商家生產的產品一定要符合大眾化的需求,在推銷的同時加大廣告的宣傳力度,這樣就會讓消費者能夠很快的知道商家以及商家的產品,同時商家也才能在市場中獲得財富。

Ⅵ 大眾汽車面臨停產風險,如此大的汽車品牌為何會面臨停產

大眾汽車進入中國市場特別早,最早的桑塔納稱得上是國民轎車。最早的桑塔納動力強勁,而且皮實耐用,後續養護費用也不高,所以受到了中國廣大汽車消費者的認可。但是有媒體爆出現在的大眾集團卻面臨著停產的風險,那麼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而且從我們當地的大眾4s得知情況,現在的邁騰和帕薩特已經不允許預定新車,僅僅是在售賣店裡邊兒的庫存車。可見大眾汽車集團也是面臨著一定的困境的。

但是隨著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一定會得到抑制,西方各國的汽車晶元產業也會逐漸的得到恢復。相信隨著汽車晶元產業的恢復,預計在2020年第一季度,汽車晶元短缺的情況將會得到解決,消費者們也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汽車。

Ⅶ 福特汽車10年虧20億美元,造成虧損的原因是什麼

福特汽車用10年的時間虧損20億美元,其實對於這樣的一種情況,在此前的財務報告當中早已經體現出來,福特汽車的銷量已經逐漸的下滑,甚至現在已經進入不到前10的榜單當中,而對於這樣一個消息,很多投資金融機構也是非常的敏感,立刻導致福特公司的股票下滑了很多。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造成這樣虧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第三,如何看待這樣的變動。

福特公司的虧損也就意味著有其他的汽車公司從市場當中掙到了錢,畢竟從每一年的汽車擁有量就可以看出,我國的汽車規模正在逐漸的擴大當中,作為全球最主要的一個銷售市場,福特公司在國內出現虧損,也就意味著它的市場被別人給瓜分的市場份額來看的話,這對於我們社會是一件好的事情。

Ⅷ 50%自主汽車品牌將不復存在!車市「中年危機」啟示錄

經過三十年的沉澱,走過曾經的輝煌歲月,車市「中年危機」悄然來襲。
2019年,中國車市難,一整年的銷量寒冬,冷了廠家的心,更癟了廠家的錢包。2020年,疫情「黑天鵝」來襲,不啻雪上加霜。
8月,我國汽車銷售數據顯示,銷量出現下滑企業的達到41家,月銷量在三位數以下的達到25家,18家車企銷量已經歸零,優勝劣汰的趨勢正在加速。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今年曾多次表示,自主品牌陣營內部的兩極分化已經十分明顯。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亦曾公開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預計50%的自主汽車品牌或將不復存在。多家尾部汽車企業面臨著隨時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在時代的路口上,生死時速正在上演。
1
車圈最震驚:力帆股份破產重組
一夜之間,曾經雄霸中國的「摩托車之王」轟然倒塌。
8月7日晚間,力帆股份突然發布公告: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力帆控股")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
力帆股份的倒下,應該是今年中國車圈的最大意外。
力帆股份成立於1992年,以摩托車起家,憑借在摩托車發動機上自主研發的技術優勢,摩托車產銷量曾躍上全國第一,號稱「摩托車之王」。2003年,力帆股份開始涉足汽車製造,是最早進入汽車行業的民營公司。
力帆創始人尹明善曾希望汽車能給力帆帶來第二次輝煌,但是事與願違,汽車恰恰成了力帆的滑鐵盧。
作為A股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乘用車公司,力帆曾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實力不俗。但從去年開始,力帆業績下滑、虧損加劇,破產隱憂開始顯現。
據力帆股份2019年財報,力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74.5億元,同比下降32.35%,虧損46.8億元,同比下降1951%。
虧損46.8億元意味著什麼呢?筆者梳理了其歷年的財務數據——2007年-2018年,力帆股份分別盈利3.53億元、1.99億元、3.05億元、3.82億元、3.90億元、3.21億元、4.24億元、3.86億元、3.54億元、0.83億元、1.71億元、2.53億元。過去十年間,力帆股份共盈利36.21億元。
也就是說, 2019力帆股份46.8億的虧損額,遠超過2010年上市以來10年間的利潤總和,兩者相差10.59億元。
為什麼在2019年力帆股份急轉直下呢?這一年,中國汽車行業陷入低迷,新能源車補貼滑坡,這對嚴重依賴新能源補助的力帆股份來說打擊巨大,或是公司危機的引爆點。再加上長期以來力帆股份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款項,被多家經銷商上門討債等。隨之,債務危機爆發。
進入2020年,虧損繼續擴大。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64億元,同比下降74.88%,虧損1.97億元,同比下降103%。
力帆的潰敗,幾乎是必然的,因為它幾乎沒有開發出一款有影響力的車型。自2003年進軍汽車行業以來,力帆累計共推出了28款車型,但如今只有軒朗在售,其餘27款均處於停產狀態,幾乎全軍覆沒。
在新能源車方面,銷量也是節節敗退。自2015到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4874輛、5550輛、7738輛、10166輛。而2019年前5個月,力帆新能源車銷量僅為1011輛,同比暴跌57.77%。
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力帆股份沉迷於模仿,不注重自主研發,進而在技術、產品及服務等方面,逐漸從諸多國產汽車品牌中掉隊。
其中,2016年力帆汽車的"騙保事件",更使其困境雪上加霜。
2016年10月,力帆股份自曝騙保,公告稱:2015年共有2395輛汽車不符合新能源汽車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億元。
產負債率為85.9%,較2018年的72.9%提升超過13個百分點,負債風險不斷攀升。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也直言,公司資金鏈緊張,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
與此同時,力帆股份還存在大量訴訟風險。根據6月18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訴訟(仲裁)392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其中已判決(仲裁)221件,涉及金額18.36億元。上述221個案件,公司均為被告,被判決需要承擔對應金額的損失。尚未開庭案件82件,涉及金額5.8億元。
對於力帆股份倒下的原因,某私募基金行業研究員分析認為,從外部環境看,目前車市整體銷量放緩,疊加疫情影響,對公司銷量造成壓力;而從內部環境看,公司自身產品力、造血能力不足,在產品技術升級、消費升級趨勢下並沒有跟上時代。
作為曾經的「摩托車之王」,A股的活躍企業,曾經市值180億元的上市公司,如今聲名狼藉、債務壓頂、破產整頓,實在令人唏噓!力帆股份走到今天,最大的失敗就是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錯誤判斷,丟失了「摩托」這個主業,放棄了對摩托的深入挖掘,走上了不歸路。
力帆之殤給中國汽車公司敲響了「警鍾」,它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企業沒有核心 技術,不能及時轉型,缺乏企業規劃,屢屢決策失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行業里只能被淘汰。
2
「山寨之王」山窮水盡
9月16日,*ST眾泰公告稱,浙江永康農村商業銀行以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泰汽車」)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但仍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永康市人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預重整的申請。
這個公告,將眾泰汽車的窘迫擺到了檯面上,也代表著眾泰汽車「山寨模式」的大潰敗。
成立於2015年7月、號稱「山寨之王」眾泰汽車,是一家飽受爭議的汽車企業。
在過去幾年,國內汽車技術相對落後的時候,眾泰汽車推出了很多山寨車型,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追捧。例如,模仿奧迪Q5的T600,模仿保時捷Macan的SR9,模仿大眾途昂的大邁X7,模仿大眾途觀的大邁X5等等。由於模仿保時捷外觀,眾泰還被戲稱為民間「保時泰」。
2016年11月,首輛「璧山造」的眾泰整車正式下線,2017年8月,眾泰汽車重慶生產基地的首款產品——小型SUV眾泰T300正式上市。
由於國內汽車品牌較少,大眾對於汽車品牌還缺乏准確的判斷能力,所以當時眾泰汽車的銷量很好,連續兩年年銷量超過30萬輛。
數據顯示,2016年,眾泰汽車年銷量達到33.31萬輛。2017年,眾泰汽車總銷量為31.7萬輛。
不過,從去年開始,眾泰汽車開始出現產銷持續下滑,2019年全年銷量僅為11.6萬輛,月均不到1萬輛,公司經營開始陷入困境。而今年1-6月,公司合計生產汽車574輛,銷售汽車1417輛,產銷量斷崖式下滑堪稱驚人!
疫情就像是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霜凍,那些體質最弱的公司瞬間失去活力。早在疫情之前,眾泰汽車的潰敗已經埋下伏筆。
自2019年7月切換國六排放標准後,眾泰就沒在市場上投放過國六車型。靠抄襲、走捷徑起家的眾泰,在產品上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更嚴重的是,眾泰汽車在技術上存在嚴重短板,汽車質量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家公司。在網上各大投訴平台,關於眾泰汽車的投訴量居高不下,發動機漏油、異響、變速箱故障等等都已經成為眾泰汽車的標簽,而且長久以來眾泰汽車都無法改掉這些缺陷。眾泰汽車早期銷量不錯,但關於質量的投訴也直線上升,從2019年新車銷量嚴重下滑,但投訴卻還在上升。從此,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產銷減少、品牌公信力下降,消費者評價越來越差的困境。
這種惡性循環也體現在眾泰汽車的財務數據上。據公司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眾泰汽車的營業收入為7.70億元,同比下降76.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達到10.34億元,同比下降256.08%。上半年,眾泰汽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7.23億元,同比降低了250%。
進入2020年後半程,公司業績依舊毫無起色。據公司第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眾泰汽車2020年1-9月的預計凈虧損為16億-12億元,同比下降110.53%-57.90%。這意味著,其第三季度的虧損幅度最高或將達到5.66億元。
與此同時,眾泰汽車的現金流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上半年,眾泰汽車經營現金流凈流出17.23億元,同比驟降250%,汽車板塊的毛利率為-1.88%,同比減少108.87%。
值得注意的是,據公司披露,上半年眾泰汽車作為被告/申請人發生的訴訟仲裁共102起,累計金額8.76億元。此外,還涉及有未決訴訟總金額約為7.28億元。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的負債總額達到143.56億元,短期借款超過49億元。
抄襲可以風光一時,但是潮水退去,只剩一地雞毛。想走捷徑的眾泰汽車告訴我們,世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3
新造車勢力扎堆破產
車市行情下行,傳統車企頂不住了,其實,造車新勢力更難熬。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月內爆出資金斷裂、欠薪、停產等問題的公司不少於5家,包括賽麟、拜騰、博郡、華泰、長江等。
拜騰汽車的破產,企業的高開低走,也是今年車圈的關注的焦點事件。
2017年9月,南京知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隨後發布了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拜騰汽車。
拜騰汽車的起點很高,出場就開始彰顯身份,辦了很多牛氣的「大事」。
2018年9月,拜騰汽車與天津一汽華利汽車有限公司簽署收購協議,以1元的價格收購一汽華利100%的股份,從而獲得生產資質。隨後,拜騰發布了首款純電動SUV——M-Byte,48英寸中控大屏在業內引起較高的關注。
2019年年末,拜騰汽車公布新車在歐洲的預售價格為4.5萬歐元起,並迅速斬獲超5萬輛的訂單。
再融資方面,拜騰汽車更是順風順水。自公司成立以來,總共經歷4輪融資、總金額高達84億元。
但是進入2020年,情況突變,拜騰汽車突然「慫了」
2020年,拜騰首款量產車M-Byte的落地依舊遲遲沒有結果。
據網傳消息稱, 6月29日拜騰汽車發布了一份停工停產通知書,拜騰汽車自7月1日起暫停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業務運營,大部分中國區員工被安排停工停產。而停工停產預計為期6個月,期間留守公司維持基本運作的員工不到100人。
而在北美與德國,拜騰汽車則啟動了破產申請保護程序。
今年六月份,拜騰汽車更是被央視點名:燒光84億造不出量產車,還被曝欠薪超過4個月。一篇題為《300人吃掉5000萬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騰怎樣燒掉了84億?》的報道,披露了拜騰汽車更多細節。例如,拜騰上海首個品牌店開業時,店員服裝都是量身定製、從德國進口;中國區員工名片也要採用進口環保材料,一盒名片費用高達上千元。2018年,拜騰300餘人規模的北美辦公室僅零食采購費就用掉 700 多萬美元,摺合人民幣近5000萬元。
網上有評論認為,我看你別叫拜騰,你這叫敗家!敗成這樣能不疼么?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坐上風口時,不少人拿著PPT就能融到資。幾年過去,像拜騰這樣的停留在PPT造車上的不在少數,但是在這個水落石出的時刻,這類公司已經永遠失去了機會。
新造車勢力扎堆破產、倒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資金鏈斷裂,沒有金主來續命了。資本也在回歸理性,新造車勢力的公司本身就是建立在沒有技術底蘊上的空中樓閣,是一個只能靠投資人一直輸血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存的無底洞。有的公司甚至連造車資質都沒有,談何賣車?
當前全球汽車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行業低點,再加上疫情黑天鵝來襲,更是給車市蒙上了一層寒冰。連老牌霸主賓士、寶馬等都在裁員、壓縮成本,可想而知新興汽車企業生存之難。相關專家預測:「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最終能活下來的不會超過3家。」
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站在了「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的路口上。無論是老牌車企還是新造車勢力,必須從研發、生產、營銷等各個角度全面突圍,才能順利度過車市寒冬,迎來下一個春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德國大眾歷史上的品牌危機

美國名不經傳的工程師,丹尼爾-卡德爾,火了。

這位45歲的胖乎乎的工程師,這次當了一次美國的「朝陽群眾」。如果不是2012年他搞的一次研究,這個西弗吉尼亞大學替代燃料中心的臨時主任,也就這么沉沒在歷史中了。

其實,他發現大眾柴油車在高速公路上排放水平遠遠超標的研究報告,,早2012年底就出來了。2013年5月,他們還曾將該結果公布在一個公開的論壇上,但也沒引起啥反應。丹尼爾-卡德爾原以為不了了之了,沒想到,3年前這個研究成果讓他今天爆得大名。

大眾可能更沒想到,今天,丹尼爾-卡德爾的研究成果居然從廢紙簍里詐屍還魂了,成為美國對它的致命一擊。

德國時間2015年9月19日凌晨5點。這是一個讓德國大眾汽車永世難忘的噩夢之時。

大眾汽車突然遭到來自美國的「興師問罪」——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了德國大眾公司利用軟體設備作弊,規避排放標准。一石激起千層浪,奧巴馬政府立即責令大眾汽車召回50萬相關車輛,並表示必須採取積極和強有力的管理和嚴懲措施,以此作為對汽車製造商的明確警示,防止任何進一步的侵權行為。美國司法部已著手介入調查,德國大眾公司和高管個人也因此可能面臨刑事控罪。

大眾汽車可能面臨超過一千億美元的潛在綜合損失,這個數額已經遠遠超過大眾汽車最新總市值(560億美元)。換句話說,全球最知名品牌之一的大眾汽車,是否能夠繼續生存,已不是一個玩笑問題。

大眾急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急了。

汽車是德國製造業的根基。長期以來,大眾象徵著高效和工程智慧,是使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之一的關鍵元素。這樁丑聞不僅撼動了大眾公司,也撼動了整個汽車行業。這個國家裡七分之一的就業者直接或間接服務於汽車行業。

更讓默克爾難受的是,享譽全球的「德國製造」在消費者心中,一直都是品質、精密和誠信的象徵。大眾是德國第一大企業,大眾完了,德國製造的神話也就部分破了,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工業4.0就結結實實地栽了大跟頭。要知道,德國製造產品價格這么高,其實來自於信用、品牌、高溢價的支撐。如果拿掉品質的光環,德國製造就可能一敗塗地,德國的前景也就岌岌可危。

大眾之後,緊接著寶馬也曝出質量問題。然後,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貿易與生產商嘉能債務評級也在下降,甚至可能面臨破產指控。

有人也許會問:這么多事,怎麼趕到一起去了?真湊巧!歐洲怎麼這么禍不單行?

恩,的確耐人尋味哈。

世界上哪有無緣無故的事?!

閱讀全文

與汽車品牌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x6上市後十個月買優惠多少 瀏覽:254
汽車備胎哪個位置好 瀏覽:957
吉利汽車手動擋前進檔如何掛 瀏覽:597
極速快遞奧迪是哪個型號 瀏覽:110
奧迪q7後門拉手怎麼拆 瀏覽:561
汽車審車環保檢查多久 瀏覽:848
叮嚀店雙天工業區哪個企業在招工 瀏覽:600
賓士不發電了是怎麼回事 瀏覽:991
年薪多少可以買奧迪 瀏覽:692
雅瑤服務區到陽江汽車站多久 瀏覽:360
汽車大苑哪個幼兒園好 瀏覽:964
汽車排氣管噴出黑色碴子是什麼 瀏覽:419
鄭州工業學院是什麼檔次 瀏覽:836
廣東輕工業學院代碼是多少 瀏覽:705
11款奧迪a4踏板邊條怎麼拆 瀏覽:148
賓士s級一擋二擋怎麼掛的 瀏覽:222
汽車年審超過多久被注銷 瀏覽:651
賓士暴力怪咖多少錢一輛 瀏覽:719
杭州寶馬x5和本田crv選哪個 瀏覽:622
寶馬七系如何與手機相連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