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知識點
一、工業區位因素
工業是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
1、根據工業的概念推論工業的分類
2、工業的區位選擇
3、區位因素
對自然界依賴較少,原料動力——充足、勞動力——廉價、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礦產資源)、動力等。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政策、交通運輸、工人(勞動力)等。
選址原則(經濟利益方面):工廠應選擇在具有明顯優勢條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
二、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工業區位的發展變化
2、鞍鋼和寶鋼的區位選擇
3、科技進步的影響
4、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
5、環境因素對區位選擇的影響
6、社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知識擴展
1、分析說明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既是本節內容的重點也是難點。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它們對工業布局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往往同時起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機械地看待各個因素,要因時、因地、因工業部門制宜,把各個因素聯系起來綜合分析。同時,又要抓住影響其區位選
擇的主導因素。不同工業部門其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不同,如原料導向型、市場導向型、動力導向型、勞動力導向型、技術導向型等工業。要動態地分析區位因素:不同地區工業布局的因素不同,不同時期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也不斷變化,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而且隨著超高壓輸電技術和核電
技術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工業區位選擇降低了對原料和動力的依賴程度,市場需求、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加強,信息網路對工業區位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運用地圖,聯系實際,分析說明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2、該內容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在高考命題中既注重對這部分內容的知識考查,也注重對應用本部分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主要考點有:工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社會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在能力方面側重從實際出發進行區位分析,突出對讀圖分析能力的考查,而且對工業區位分析由單要素考查向多要素綜合分析和評價方向轉化。
3、工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
根據工業區位選址的原則: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工業主導區位因素可以從工業生產投入的角度甲加以判斷,即所需的生產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導地位越強。具體分析如下:
根據生產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越大者為其主導因素,如下圖:
圖中a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電能,則其主導因素為動力;b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價勞動力,則其主導因素為勞動力;c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則其主導因素為原料。為了盡可能降低成本,工廠應該選擇在上述主導因素豐富而價優的地方。
根據特定生產環節判斷
地理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知識點(1)①
原材料運輸量大(如製糖工業)或不能長途長時間運輸(如水產品加工業),則不拘於原料地,主導因素為原料;②產品運輸要求高(如成品油)或產品不便於運輸(如玻璃製品)或產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廠),則布局在消費地,主導因素為市場。
(2)產品研發環節: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研發投入較多,主導因素為科學技術。
(3)工業布局轉移中條件優越性增強的環節,如首鋼搬遷至河北曹妃甸,海洋運輸的又是增強,主導因素則是交通。
工業主導因素確定後,在工業布局時優先考慮,並對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2. 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有哪些
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動力)、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政策等。
3. 影響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1、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動力)、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政策等.
2、牢記主要的五種指向型工業:原料指向性、市場指向型、勞動力指向型、技術指向型和動力指向性.
3、建構工業區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
工業區位因素也要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分析,與農業區位因素比較工業區位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要比農業小,特別是地形、氣候和土壤,故工業區位選擇在空間和時間更具有靈活性.
以上分析屬於綜合分析,經過綜合分析我們想得到理想的工業區位:充足的原料、動力;廉價的地租;質高價廉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有政府政策優惠等.
4. 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響工業區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礦產、地形、自然災害、水與生物資源等;
2、社會經濟因素:運輸條件、勞動力條件、市場消費因素等;
3、生產技術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與它相適應的工藝流程與方法,以及勞動者掌握生產工具的技能。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工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響工業分布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它們工業的影響有什麼變化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如寶鋼。
交通運輸仍對工業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發達國家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已不再成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國沿江沿海。信息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突出。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
6. 高中地理 工業主導因素
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有很多,分類一下:
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勞動力、技術、交通、信息、地租、土地、水源
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
環境因素:污染大氣、污染水源、固體廢棄物污染
具體的話我附張圖標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7. 高一地理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有哪些
交通:為了降低運輸成本,要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我過海陸運輸便利的城市工業企業也較多,如,武漢、重慶、南京等地。
市場 :需要保鮮的食品加工企業。如,鮮奶加工、鮮花培育等。
原材料:如火電廠的建設就應接近煤產地。
科學技術:這一區位因素在現代工業布局方面具有重要影響。一般的高新企業都布局在區域的文化中心(大學和科研院所雲集的地方)。如,衛星技術研究、精密儀器等工業企業都布局在大城市的高新區
勞動力和土地: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南方城市就是因為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而接收了大批從香港或國外遷出的企業。
隨著科技的進步,影響工業布局的區位因素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8. 1.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1)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土地、()、原料等2.社會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下面內容供參考選擇,
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普通影響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響因素如某些工業對礦產、水能、空氣或氣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會經濟因素:
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會因素:
社會需求對工業的影響。
1. 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為解決就業問題,工廠設在並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20世紀80年代發展沿海地區經濟到21世紀初進行西部大開發。
2. 國防安全的考慮: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內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業基地。
3. 個人行為因素: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補充:
4. 工業慣性:有些工廠的區位並不合理,但仍留在那裡,稱為工業慣性。原因是可能搬遷費用高或政府的影響或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四)環境因素:
工業在產出產品的同時,也會產出各種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進行工業(特別是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區位的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工業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注意不同工廠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各不相同)
1. 從主導風向上看,嚴重污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選擇廠址,或者在主導風向的垂直兩側選擇廠址;在季風區,工廠應該布置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
補充:
向的上風向。
2. 從水源上看,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該布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地區,而自來水廠宜於布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
3. 從距居民區的遠近上看,佔地面積不大而沒有污染的工業,宜於布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污染較輕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污染而一時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於布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和郊外。
4. 從生態環境的保護上看,工業布局應該遠離生態脆弱帶和自然保護區。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資源,等方面。
社會因素,經濟,市場,交通,科技等方面
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
環境因素:環境客觀上對工業的區位有影響,主要是有污染的工業,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對工業具體布局有客觀要求。
有自然因素,多從地形,氣候,水源,資源,環境等方面。
社會因素,多從經濟,技術,市場,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
9. 急需 總結高一地理農業工業區位因素分別有哪些
十五、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 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政策。 四環境因素;主要用於微觀布局。 工業區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的區位因素中,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因此,在現實的區位選擇中,要首先考慮其主導因素或具有明顯優勢的條件。 註:①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原因是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可替代原料越來越多,加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②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③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重要;⑤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土壤..市場..交通運輸..政策等.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等氣候因素對農業區為的影響極大.不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求不同的氣候條件,而氣候條件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一個地區農業的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於水土保持,但適宜發展畜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分布雖還把有所不同. 土壤:土壤失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種類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國東南丘陵廣泛分布著酸性的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 市場:農業產品要到市場上銷售,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運輸:農業選擇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運輸條件.園藝業..乳蓄業等,由於其產品容易腐爛變質,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政策: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幹預手段的影響.例如,我國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積極建設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這對我國的農業區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