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玉米的主要用途
一、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糧之一 ,現今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為主要食糧 ,其中亞洲人的食物組成中玉米占 50%,非洲佔25%,拉丁美洲占 40%。
二、飼料用途。玉米是 " 飼料之王 " 。以玉米為主要成分的飼料 ,每 2-3 千克即可換回 1 千克肉食 ,玉米的副產品秸稈也可製成青貯飼料。世界上大約 65-70%的玉米都用作飼料 ,發達國家高達 80%,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工業加工用途。玉米籽粒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可生產二、三百種產品,這里簡單介紹三種:
1、生產玉米澱粉。世界上大部分澱粉是用玉米生產的 ,美國等一些國家則完全以玉米為原料。在發達國家 ,玉米澱粉加工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產行業。
2、玉米胚芽制油:與其它油料相比,玉米油含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礦物質、卵磷脂、維生素A、D、E等含量十分豐富,還含有30%的油酸、57%的亞油酸等,在嬰幼兒生長、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以及抗衰老等方面具有顯著功效。
3、應用於石油化工:利用玉米可生產出純度超過99.5%的無水乙醇,將它與汽油以恰當的比例混合,能使汽油更加充分地燃燒,減少污染物CO和SO2的排放,從而改善大氣環境。
望採納
② 飼料玉米批發價格多少錢一噸
摘要 飼料玉米批發價格多少錢一噸,目前大概為1000元一噸
③ 請問玉米的國際標准是什麼
我國玉米國家級質量標准有三個,分別是最基礎的玉米國標、飼料用玉米國標以及工業用玉米國標。這三個標准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玉米國標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標准,廣泛適用於商品玉米的收購、貯存、運輸、加工以及銷售。而飼料用玉米標准和工業用玉米標准針對性更強,在玉米國標的基礎上,又有一些變化和調整。這三個標准共同點是以水份、雜質、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為衡量玉米品質的主要指標;其不同點在於飼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標外,還增加了粗蛋白質這一技術指標,而工業用玉米則舍棄了容重這一指標項,總體看,容重、雜質、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標是衡量玉米質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
過去玉米國標三個等級含義分別為:
玉米國標一等質量標准:雜質應小於等於1%,容重(g/l)大於等於710,粗蛋白(干基)大於等於10%,不完善粒度小於等於5%,生霉粒均小於等於2%。
玉米國標二等質量標准:雜質應小於等於1%,容重(g/l)大於等於685,粗蛋白(干基)大於等於9%,不完善粒度小於等於6.5%,生霉粒均小於等於2%。
玉米國標三等質量標准:雜質應小於等於1%,容重(g/l)三等大於等於660,粗蛋白(干基)大於等於8%;不完善粒度小於等於8%,生霉粒均小於等於2%。
2009年9月1日玉米國標由三個等級調整為五個等級,並增加了等外級。新玉米國標等級含義:
④ 我國共有多少種玉米
玉米又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麥、六穀、蘆黍和珍珠米等,屬禾本科玉米屬。全世界玉米播種面積僅次於小麥、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分布也很廣,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它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 山東省萊西市為玉米的重要產區之一.
玉米籽粒根據其形態、胚乳的結構以及穎殼的有無可分為以下9種類型。
1.硬粒型 也稱燧石型。籽粒多為方圓形,頂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質,僅中心近胚部分為粉質,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澤、堅硬飽滿。粒色多為黃色,間或有由、紅、紫等色。籽粒品質好,是我國長期以來栽培較多的類型,主要作食糧用。
2.馬齒形 又叫馬牙型。籽粒扁平呈長方形,由於粉質的頂部比兩側角質乾燥得快,所以頂部的中間下凹,形似馬齒,故名。籽粒表皮皺紋粗糙不透明,多為黃、白色,少數呈紫或紅色、食用品質較差。它是世界上及我國栽培最多的一種類型,適宜製造澱粉和酒精或作飼料。
3.半馬齒型 也叫中間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馬齒型玉米雜交而來。籽粒頂端凹陷較馬齒型淺,有的不凹陷僅呈白色斑點狀。頂部的粉質胚乳較馬齒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質較馬齒型好,在我國栽培較多。
4.粉質型 又名軟質型。胚乳全部為粉質,籽粒乳白色,無光澤。只能作為製取澱粉的原料,在我國很少栽培。
5.甜質型 亦稱甜玉米。胚乳多為角質,含糖分多,含澱粉較低,因成熟時水分蒸發使籽粒表面皺縮,呈半透明狀。多做蔬菜用,我國種植還不多。
6.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為角質胚乳;下半部為粉質胚乳。我國很少栽培。
7.蠟質型 又名糯質型。籽粒胚乳全部為角質但不透明而且蠟狀,胚乳幾乎全部由支鏈澱粉所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適口。我國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 籽粒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幾乎全部是角質,質地堅硬透明,種皮多為白色或紅色。尤其適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我國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 籽粒被較長的稃殼包裹,子粒堅硬,難脫粒,是一種原始類型,無栽培價值。
我國玉米質量的國家標准,根據玉米的粒色和粒質分為四類:
黃玉米:種皮為黃色的玉米。
白玉米:種皮為白色的玉米。
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
雜玉米:以上三類玉米中混有本類以外的玉米超過5.0%的玉米。
玉米種植及利用史
一、種植史
玉米,亦稱「玉蜀黍」、「包穀」、「包蘆」、「珍珠米」等。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於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後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大。
二、玉米分類
玉米分類主要有兩種方法:按種皮顏色分類和按品質分類。具體如下:
1、中國新修訂的國家標准和美國標准都是依據種皮顏色將玉米分為黃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
黃玉米。種皮為黃色,並包括略帶紅色的黃玉米。美國標准中規定黃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5.0%。
白玉米。種皮為白色,並包括略帶淡黃色或粉紅色的玉米。美國標准中將淡黃色表述為淺稻草色,並規定白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2.0%。
混合玉米。我國國家標准中定義為混入本類以外玉米超過5.0%的玉米。美國標准中表述為顏色既不能滿足黃玉米的顏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顏色要求,並含有白頂黃玉米。
2、按品質分類,玉米可分為常規玉米和特用玉米。所謂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規玉米以外的各種類型玉米。傳統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發展起來的特用玉米有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鏈澱粉玉米等。由於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更大的經濟價值,國外把它們稱之為「高值玉米」。
甜玉米。通常分為普通甜玉米、加強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對生產技術和採收期的要求比較嚴格,且貨架壽命短。我國現在已經掌握了全套育種技術並積累了一些種質資源,國內育成的各種甜玉米類型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糯玉米。它的生產技術比甜玉米簡單得多,與普通玉米相比幾乎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採收期比較靈活,貨架壽命也比較長,不需要特殊的貯藏、加工條件。糯玉米除鮮食外,還是澱粉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我國的糯玉米育種和生產發展非常快。
爆裂玉米。
高油玉米。含油量較高,特別是其中亞油酸和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達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軟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質高10-12%,賴氨酸高20%,維生素含量也較高,是糧、飼、油三兼顧的多功能玉米。
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產量不低於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賴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高產優質的結合。
紫玉米。是一種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種,為我國特產,因顆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稱。紫玉米的品質雖優良特異,但棒小,粒少,畝產只有50公斤左右。
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種改良玉米。包括高澱粉專用玉米、青貯玉米、食用玉米雜交品種等。
三、利用史
1、玉米利用概述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體經歷了作為人類口糧、牲畜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的三個階段。
口糧消費占玉米總消費的比重大約在5%左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趨勢。玉米是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為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起到很大作用。時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國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鄉」墨西哥,「國菜」玉米餅的年消耗量達到1200萬噸之多,人們無論貧富貴賤都非常喜歡食用;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玉米也被作為補充人體所必需的鐵、鎂等礦物質的來源為人們廣泛食用;在某些貧困國家和地區,玉米依然是人們廉價的裹腹之物。
飼料消費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費渠道,約占消費總量的70%左右。該項消費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數量隨時間變化的一個函數: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爾系數較高,人們對肉、蛋、禽、奶的強勁需求拉動了畜牧業和飼料業的大發展,導致飼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為玉米增產的主要動力;在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後,恩格爾系數下降,對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將保持平穩,此時飼用玉米消費將僅與人口數量成正比。
作為工業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費的主要渠道。玉米不僅是「飼料之王」,而且還是糧食作物中用途最廣,可開發產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業原料。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澱粉,可得到化學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產品,附加值超過玉米原值幾十倍,廣泛用於造紙、食品、紡織、醫葯等行業。以玉米澱粉為原料生產的酒精是一種清潔的「綠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紀取代傳統燃料而被廣泛使用。
庫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種形式。處於糧食安全的考慮,各國總要儲備一些糧食。世界玉米庫存量一般占消費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來我國玉米庫存約600~700萬噸。
2、世界玉米利用現狀
玉米利用總的情況是在工業發達國家用作飼料的比例大,而在發展中國家用作口糧的比例大。
隨著全世界畜牧業的大發展,飼料工業得以迅速發展,全世界飼料用玉米需求呈現增長趨勢。在發展中國家表現為工業飼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時採用傳統方式喂飼畜禽的飼料玉米消耗亦在增加。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表現為大量的玉米原糧被加工為工業飼料。
從全世界耗用玉米趨勢看,近15年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其用作飼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糧的數量在減少,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我國為例:90年代前期,飼料工業和畜牧業迅速發展,1993年,飼用玉米消費量達到6200萬噸,占玉米總消費量的67%,1995年該項指標迅速達到77%,玉米總消費增量幾乎全部由飼用玉米消費增量體現。
80年代全世界用作工業飼料的玉米2.64億噸,用作口糧的玉米0.66億噸,用作工業原料的玉米0.44億噸。進入90年代,上述三個指標分別為3.52億噸、0.59億噸、0.56億噸。
1996年美國生產工業飼料耗用玉米1270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53%。歐洲地區消費飼料玉米6600萬噸,中國生產工業飼料耗用玉米3498萬噸,日本消費玉米1662萬噸,巴西生產飼料耗用玉米1520萬噸,法國飼料用玉米1326萬噸,韓國飼料用玉米852萬噸。
美國的玉米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40%。縱觀幾十年來美國的玉米市場消費趨勢可見,50年代美國的玉米產品用作飼料的佔85.7%,工業原料、食品佔8.08%,出口佔5.17%;60年代飼料用玉米佔81.76%,工業原料、食品佔8.23%,出口佔12.38%;70年代飼料佔66.02%,工業原料、食品佔8.77%,出口佔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飼料的玉米佔59.36%(12237萬噸),用作工業原料、食品佔11.65%(2401萬噸),出口占 28.63%(5902萬噸)。由此可見,在美國雖然用作飼料的玉米比例在下降,但飼料仍是消耗玉米最多的產業,出口量增加迅速,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消費量較為穩定.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畜牧業的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工業的發展,玉米已成為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
我國的玉米消費是80年代口糧比例佔38%,消費玉米2588萬噸,飼料用玉米佔48%(工業飼料和傳統飼料),消耗玉米3269萬噸,出口佔11%,出口玉米749萬噸,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佔3%,耗用玉米205萬噸左右。
進入90年代,人們直接消費的玉米比重在下降。全國口糧消費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量的19%,消費玉米量約為1870萬噸;玉米作為飼料消費在我國有兩種情況。一是加工生產成配合飼料。我國近年配合飼料產量約4800萬噸,按60%比率折算,年消耗玉米2880萬噸。二是傳統的把玉米直接用於飼料的消費。在農村中,主要是把玉米直接作飼料喂飼大牲畜、豬和家禽。據專家估計,這種傳統的飼喂方式每年估計消耗玉米3500萬噸左右,這兩項每年消費玉米約638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68%。
玉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也可加工成精製的玉米食品。我國目前用於工業原料和食品工業的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量的5%左右,年消耗玉米250萬噸左右。我國1990~1994年平均出口玉米82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8%左右。1995年之後又轉向大量進口玉米。近10年來,我國玉米消費趨勢是用於生產配合飼料的玉米數量猛增,用於口糧的玉米逐年減少,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長緩慢,從玉米出口國變為玉米進口國家。
3、我國玉米利用新趨勢
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重視並發展玉米深加工工業,先後引進技術和設備,興建了一批生產規模在1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吉林省實施了「百萬噸玉米深加工工程」,把玉米深加工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吉發集團與港商合資建立的一個公司年加工玉米能力已達到40萬噸,成為亞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盡管我國玉米深加工工業已取得初步進展,但比照世界先進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以吉林省為例:1979年到1998年,吉林省糧食加工轉化量由159萬噸增長到600萬噸(包括禽畜過腹和飼料加工用糧440萬噸),年均增長23萬噸,同期,吉林省玉米主產量卻由903萬噸增長到2506萬噸,年均增長84萬噸。二者比較,前者只是後者的28%,產量遠大於耗量。與美國等國的玉米深加工產品已達4000多種,產值上千億美元相比,差距明顯。而我國變性澱粉、果葡糖漿等生產剛剛起步,酒精產量也不高,玉米深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⑤ 目前玉米的價格是多少,將來趨勢如何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飈升,日前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突破60美元/桶大關,能源問題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替代能源的發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世界石油資源逐年減少,且不可再生,酒精燃料成為最佳替代能源之一。而玉米的深加工可以提煉出乙醇,乙醇俗稱燃料酒精,它以小麥、玉米、高粱、薯類或植物纖維為生產原料,被稱為綠色能源。將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可形成一種新型車用燃料——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又是環保燃料,正被廣泛應用,因此玉米酒精,就具有典型的替代能源概念。研究表明,乙醇調入汽油後,汽油中的辛烷值及含氧量明顯升高,可以促進汽油的燃燒,而且還可以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也就是說,乙醇不僅可以起到節能效果,而且還可以起到環保效果。在目前石油價格高企以及汽車尾氣困擾城市大氣環境的背景下,推廣乙醇汽油也就成為大勢所趨。 在國際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也是利用玉米酒精最廣的國家,它規定用10%的玉米酒精加入到汽車燃料中。6月中旬,美國總統布希呼籲通過廣泛的能源法案,該法案的通過將使玉米酒精和大豆柴油的使用量上升。美國酒精用玉米的消費增長近幾年來非常強勁,酒精生產消費的玉米量已經超過了澱粉行業,成為美國工業用玉米消費的主體。2002/2003年度,美國酒精生產消費玉米2670萬噸,自1991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5.88%,大大高於美國玉米消費的同期增長速度。 從生產酒精的類別來看,飲料酒精生產消費的玉米接近飽和,保持在330萬噸的水平,比較平穩;而燃料酒精由於市場需求旺盛,符合玉米酒精加工的未來發展趨勢,因此增長幅度較大,近十年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6%。進入21世紀後,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02/2003年度燃料酒精生產消費玉米234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20萬噸,增長幅度高達28.9%。燃料酒精將成為未來玉米酒精加工的主要方向。 巴西也是個農業大國,其石油資源有限,雖然近期發現了豐富的海洋石油資源,但仍處於勘探階段,能源一直主要靠進口。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機,對巴西的經濟是一個沉重打擊。從那時起,巴西政府作出了重大能源戰略決策,實現能源多元化。巴西選擇有充足資源的甘蔗、玉米等為原料,開發酒精燃料,並於1975年獲得成功,開發了汽車用酒精燃料,分含水(6%)和不含水(0.5%)乙醇兩種,前者直接使用酒精為燃料,後者以25%添加到汽油中變成混合燃料,普通汽車不用改裝即可使用,酒精燃料因而在巴得到廣泛使用。1979年,首輛以含水酒精為燃料的酒精汽車問世。1999年,新一代酒精汽車誕生,酒精汽車技術獲重大突破,採用電子打火,增強了動力系統,酒精汽車更加經濟實用。2003年,巴西福特汽車分公司推出了首輛汽油、酒精雙燃料汽車,該種車在油箱內設計了「靈活燃料探測程序」,既可單獨使用汽油或酒精,也可使用任意比例的汽油和酒精混合燃料。巴西用酒精燃料替代汽油,僅在1976年至2001年間就減少了大量的石油進口,共節省了價值約465億美元的外匯。現在,巴西的能源已達到90%自給,正在朝著完全自給的目標前進。 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一些西方國家已經規定必須把10%的酒精加入到汽油中混合使用。由於酒精能改善汽油的辛烷值,通過各國專家的深入研究,酒精是一種理想的再生能源。而從綜合效益的產業看,玉米又是提煉酒精的最佳作物。據相關資料和信息顯示,國際市場近年來平均每年酒精用量增長10%以上,隨著各國對環保的重視,酒精在燃料上不斷應用,今後幾年內預計酒精用量將增長50%以上。 國內方面,為緩解石油資源短缺的矛盾,2003年11月,吉林省在全國率先開始在全省范圍內封閉運行推廣車用乙醇汽油;2004年下半年,遼寧、黑龍江兩省相繼實現了全省車用乙醇汽油封閉銷售,至此整個東北地區全部封閉推廣車用乙醇汽油。此外,我國還在河南、安徽兩省及湖北、山東、河北和江蘇四省的部分地區開展了車用乙醇汽油試點工作,預計到今年年底,上述各省和地區范圍內要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讓這種可再生的新型綠色能源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初步統計,從吉林省2003年11月正式啟動車用乙醇汽油銷售到2005年2月末,東北三省共銷售車用燃料乙醇汽油194萬噸,累計節約原油70多萬噸。 作為我國的玉米主產區,封閉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再一次激活了東北地區的玉米加工市場。專家分析說,東北地區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已經成為拉動玉米消費的「生力軍」,此舉不僅擴大了東北地區的玉米消費量,而且有利於提高玉米收購價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我國玉米種植地區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以及山東、河北、河南、雲南、四川等地。其中,東北三省一區是我國玉米最主要的商品糧供應地和出口基地,其出口量約佔全國的90%。吉林是我國玉米產量最多的省份,產量保持在1500萬噸左右,黑龍江省玉米產量也在1000萬噸上下。從消費趨勢分析,我國玉米消費構成主要為飼料使用、工業消費、食用消費。據權威機構對飼料行業的分析,2004年國內飼料玉米消費9400萬噸,2005年用量預計持平或略有增加。包括乙醇在內的工業玉米消費是玉米消費最大的熱點,預計2005年工業消費增加10%,總量達到1550萬至1600萬噸。1999/2000年度國內玉米酒精消費量不足450萬噸,而2004/2005年度預計消費量將達740萬噸,增長十分迅速。數據顯示,2004/2005年度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費玉米量預計為25萬噸、130萬噸、147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萬噸、60萬噸和37萬噸。預計2005/2006年度,遼、吉、黑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費玉米量將分別比上一年度再增長120%、30%和60%。據黑龍江省有關部門的統計,今年這個省的玉米播種面積預計為2983.8萬畝,較上年增加152.8萬畝,增幅為5.4%。 今年以來,我國玉米產區種植面積有所增加,預計2004/2005年度國內玉米供需將告別缺口並出現少量盈餘。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監測處今年4月份首次對2005/2006年度國內玉米市場供需平衡狀況作出評價:2005/2006年度國內玉米產量預計在1.265億噸,比上年度下降550萬噸。2005/2006年度國內玉米飼料消費量在8950萬噸,比上年度增長200萬噸,工業消費量在200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250萬噸,加之出口數量較上年度減少,國內總消費量增長到1.3105億噸。評價結果為2005/2006年度供需缺口達355萬噸,這個缺口需要動用庫存來彌補。今年國內燃料乙醇生產能力和需求均有所提高,玉米工業消費量將持續增加,因此下年度國內玉米供求極有可能重新出現缺口。 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我國玉米供需就一直存在缺口,本年度有望首次實現略有盈餘。但因今年4月1日起安徽省也全面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因此今年燃料乙醇的產銷數量有望比2004年增長90%。燃料乙醇產量增長帶動了整個酒精市場,2004年國內無論食用酒精還是工業酒精的產量均出現增長,這種增長態勢有望延續到2005年、2006年。酒精生產是傳統的玉米消費渠道,過去消費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從1999年至2003年的幾個年度中平均增長速度僅有1%,但從2004年開始,隨著燃料乙醇新增長點的出現,酒精消費玉米量增長速度達到了20%。「十五」期間,國家批准河南天冠、黑龍江華潤、吉林燃料乙醇和安徽豐原四家企業加工乙醇,設計產能為122萬噸,到目前為止已投產產能為82萬噸。除河南企業外,其他三家企業均以玉米為原料加工燃料乙醇,隨著安徽、吉林省改建擴建項目的完工,2005年年底總產能將超過設計產能。 綜上所述,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均加大了對玉米酒精燃料的開發和利用,玉米酒精燃料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在未來幾年中國對石油進口依賴度加深,國際石油價格進入高價時代等大背景下,國內燃料乙醇產能擴大將成為無法阻擋的趨勢。玉米作為酒精燃料的重要原材料,供需矛盾將進一步突出,也許不久的將來,中國玉米也會步大豆後塵,成為凈進口國。
記得採納啊
⑥ "玉米的國標三等"是什麼標准
我國玉米國家級質量標准有三個,分別是最基礎的玉米國標、飼料用玉米國標以及工業用玉米國標。這三個標准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玉米國標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標准,廣泛適用於商品玉米的收購、貯存、運輸、加工以及銷售。而飼料用玉米標准和工業用玉米標准針對性更強,在玉米國標的基礎上,又有一些變化和調整。這三個標准共同點是以水份、雜質、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為衡量玉米品質的主要指標;其不同點在於飼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標外,還增加了粗蛋白質這一技術指標,而工業用玉米則舍棄了容重這一指標項,
總體看,容重、雜質、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標是衡量玉米質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
我國不同產地玉米在質量上存在以下差異:
(1)容重
在正常年景,東北內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遼和赤峰玉米的質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佔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為二等;黑龍江玉米質量一般,60%-70%能達到三等;遼寧玉米50%能達到二等,80%能夠達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響較大,比如2003年由於天氣原因,導致玉米水分較大,容重減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佔總產量的50%左右,黑龍江玉米大部分都為等外。
在正常年景,華北山東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區的玉米質量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東北地區玉米收獲時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時最高達到35%-40%。內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時會達到27%-28%。
東北地區由於冬季天氣寒冷,自然晾乾玉米的比例較小,除內蒙通遼和遼寧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乾玉米。烘乾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直接烘乾至14.5%左右,在存放過程中,水分逐漸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乾至水分20%左右,然後再烘乾。東北地區春節前上市的玉米主要採用第一種方式,由於一次降水幅度過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發癟和容重偏低。而春節後上市的玉米主要採用第二種方式,事先自然晾乾時間較長,因此籽粒飽滿,容重普遍較高。在一般情況下,糧庫將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個月,東北玉米很難達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經過幾個月的自然失水後,才能達到14%的標准。從產區到銷區的運輸過程中,水分有時還可能進一步下降。但作為國儲糧收購的玉米,烘乾後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過14.5%。也有的糧庫根據買方的要求來確定烘乾效果,水分指標由購買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與東北玉米相比,華北玉米收獲時水分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氣溫高於東北地區,一般晾曬5-6天就可以達到15%以下,因此幾乎全部採用自然晾乾方式進行降水。正常年景時,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東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雜質
東北玉米由於採用機器烘乾,雜質較少,一般不超過1%,有的地區雜質甚至小於0.5%。華北玉米採用自然晾乾,晾曬過程會摻入大量雜質,因此華北地區的玉米雜質偏多,有時超出1%,需要額外過篩整理。
(4)不完善粒
東北玉米在烘乾過程中,降水過快極易造成破碎,機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時烘乾造成了熱損傷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於5%。烘乾玉米經過儲存、出庫、再到港口轉運、裝卸、搬倒、再入庫、再出庫等一系列環節後,破碎粒還會有所增加,導致不完善粒普遍達到8%。
華北玉米採用自然晾曬,破碎粒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內,質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現貨收購中,一般規定不完善粒總量不得超過5%。
(5)生霉粒
東北玉米收獲時期水分很高,如果在收獲期雨水多,收割後玉米保管儲存不善,極容易出現玉米生霉現象。在年景不好的時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會超過2%,有的甚至高達5%以上。小農戶受儲存環境和儲藏技術的限制,無法嚴格按照標准進行儲存和通風,因此東北玉米在4月份以前生霉粒很少,4月份以後生霉粒比例會大幅提高。內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較低甚至幾乎沒有,最多也不超過2%;遼寧的略高些;黑龍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上海證券報
參考資料:http://futures.wswire.com/htmlnews/2004/08/24/306372.htm
⑦ 國內玉米是不是大部分都做飼料用了
是的,現在養殖用的飼料,使用的玉米比例大都在50%,2015年全國飼料總產量突破2億噸,其中玉米的使用量約佔一半,再加上自己混合飼料的養殖戶,全國玉米產量的大半都做飼料了。另外玉米製品(主要是玉米澱粉、玉米酒精)也占相當部分,人吃的只佔很小一部分。
⑧ 玉米的等級劃分標準是什麼 還有玉米水分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國家標准
玉米等級是按單位體積內標准水分玉米重量來劃分的,有專門測玉米容重的儀器——容重器,其容量為1升,按照國家標准(GB1353-2009)要求的操作方法,即可測量想要了解的玉米的容重。現行國家標准共分5個等級。
具體等級為:
一等容重大於或等於720g/l,
二等容重大於或等於685g/l小於720g/l,
三等容重大於或等於650g/l小於685g/l,
四等容重大於或等於620g/l小於650g/l,
五等容重大於或等於590g/l小於620g/l,容重低於590g/l的為等外品。
水分是指單位重量玉米含水量占總重量之比來劃分的,大多以0.5%為計算單位,一般在東北地區玉米的安全水分(能夠保證糧食安全儲存的水分)為14.0%,不同地區的玉米安全水分不同。
測量水分的簡單方法是使用快速水分測定儀,其速度快,但會有一定的誤差,比較准確的方法是將玉米拿到糧食部門的檢驗室內,使用粉碎機將玉米粉碎稱重,放入恆溫烘箱內烘焙規定時間後,冷卻至室溫後稱重,其重量差與烘前重量之比即為玉米的含水量。
糧食部門的檢驗人員大多可憑感觀確定玉米含水量,不過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公平交易等為出發點,現在國家已基本上禁止檢驗人員憑感觀檢驗玉米水分了。
一般在東北地區新收獲玉米含水量在27%左右,在南中原以南地區一般在14%左右。不過新收獲玉米含水量與近成熟期的天氣、玉米的成熟度等有關系。
(8)我國玉米工業飼料用多少擴展閱讀:
玉米工業加工用途
(1)玉米澱粉
玉米在澱粉生產中佔有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澱粉是用玉米生產的,美國等一些國家則完全以玉米為原料。為適應對玉米澱粉量與質的要求,玉米澱粉的加工工藝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玉米澱粉加工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產行業。
(2)玉米的發酵加工
玉米為發酵工業提供了豐富而經濟的碳水化合物。通過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發酵工業的良好原料。加工的副產品,如玉米浸泡液、粉漿等都可用於發酵工業,生產酒精、啤酒等許多種產品。
(3)玉米製糖
隨著科技發展,以澱粉為原料的製糖工業正在興起,品種、產量和應用范圍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為原料的製糖工業尤為引人注目。專家預計,未來玉米糖將占甜味市場的50%,玉米將成為主要的製糖原料。
(4)玉米油
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製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其中的亞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細胞的組成部分,在人體內可與膽固醇相結合,呈流動性和正常代謝,有防治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富含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乾眼並夜盲症、皮炎、支氣管擴張等多種功能,並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玉米油還有營養價值高、味覺好、不易變質等特點,因而深受人們歡迎。
⑨ 做飼料需要玉米的標準是什麼
飼料用玉米的國家標準是《飼料用玉米(GB/T 17890-2008)》。
《飼料用玉米(GB/T 17890-2008)》是對GB/T17890—1999《飼料用玉米》的修訂。本標准要求中對一級玉米增加了脂肪酸值要求;粗蛋白質取消分級指標,均為≥8%(干基)。
本標准自實施之日起,代替B/T17890—1999。本標准由國家糧食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本標准由全國飼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9)我國玉米工業飼料用多少擴展閱讀:
我國飼料工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其成長發展歷程基本上與改革開放進程同步,2016年全國商品飼料總產量達到20918萬t,總產值8014億元。按滿足動物營養需要層面分類,飼料產品可分為:
(1)全價配合飼料。含有滿足動物對蛋白、能量、常量礦物質、微量礦物質、維生素及各類營養性及非營養性添加劑需求的飼料。可直接飼喂動物。
(2)濃縮飼料。通常飼料配方中能量飼料如玉米、小麥、麩皮等占配方比例在50%以上,而這些原料多是養殖業者自產或方使采購的原料,為減低運輸成本,飼料生產者設計出不含能量原料的飼料產品,養殖業者購回此類產品後與自產或自購的能量原料進行混合後即可生產出相對成本較低的全價配合飼料。
(3)預混合飼料。為進一步滿足規模飼養者精細化飼養和降低成本的需求,飼料生產者設計出預混合飼料產品,這類產品主要包含礦物質、維生素、各類營養性及非營養性添加劑。這類產品的特點是添加比例低(農業部令2012年第3號定義不高於10%)、營養濃度高、混合難度大、產品價值高、技術含量高、貯存要求高。
農業部1849號公告對前兩類產品與第三類產品提出不同的生產許可要求,法規中對這兩類生產企業的廠房、工藝設備、化驗室等生產條件均提出不同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飼料用玉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飼料
⑩ 一噸玉米,出多少酒精多少飼料
出369.36公斤酒精,剩下的就是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