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哪個工業園區的名字
改革開放排頭兵是蛇口工業區。
蛇口工業區於深圳南頭半島東南部,東臨深圳灣,西依珠江口,與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佔地面積10.85平方公里。該工業區是招商局全資開發的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成立於一九七九年。
蛇口現狀
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相繼頒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前海灣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條例,將前海定位為「特區中的特區」。與前海毗鄰的蛇口乘風直上,招商局已投入600億巨資,將在未來5~8年內,完成新蛇口的再造。
新蛇口的區域發展依照「一軸一心三核」的設想,構建、更新、加強各片區組團特色。
一軸:以南海大道為發展的主軸,不僅承擔重要的交通疏解功能,也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城區綜合產業發展軸功能。
一心:是以蛇口體育中心、四海公園為中心的區域,通過改造、提升原有設施,打造成品質優越的城區體育、社會活動中心。
三核:是海上世界片區、太子港郵輪母港、重點發展信息與科技的蛇口網谷為核心的三個產業發展聚集區,輻射周邊區域所形成的空間載體。
⑵ 我國第一個外向型工業園區的名字是什麼
我國第一個外向型工業園區的名字是深圳蛇口工業區。蛇口工業區於深圳南頭半島東爛明南部,東臨深圳灣,西依珠江口,與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佔地面積10.85平方公里。該工業區是招商局全資開發的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成立於一九七九年。
在開發與建設過程中,蛇口工業區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探索和試驗,並在勞動用工制度、幹部聘用制度、薪酬分配製度、住房制度、社會保險制度、工程招投標制度及實行企業股份制等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和創新。
30年間,蛇口改革開放成績斐然,招商銀行、中集集團、平安保險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從無到有。蛇口也從一個落後的海濱漁村發展成為美麗的現代化城區,成為我國改革開放歷史變革的一個縮影。
(2)第一個萬向型工業區是哪個擴展閱讀: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1979年1月31日,中央批復同意了建立蛇口工業區的請示,蛇口工業區正式成立。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正式破土動工。成為改革開放的啟幕樂章。蛇口工業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管」,開創了多項制度革新與觀念革新。
1980年1月,蛇口工業區正式招商引資。蛇口首次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被譽為「沖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帆納」。此後興於蛇口的創新理念「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和「敢為天下先」也都成為了改革開放進程中最具影響的時代口號。
⑶ 中國的各大工業區的特點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等。
(津京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和山東的煙台等又合稱為環渤海工業帶)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泛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野彎)
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 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較近,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差脊此。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使四地區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所謂重工業就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的工業,輕工業就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綜合型工業就是兩者協調發展。輕工業相對重工業更加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京津唐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虛迅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 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
但是,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征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基礎農業受到明顯削弱;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葯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長三角 (滬寧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指以上海為經濟中心,以滬寧杭為主體的一系列大中城市
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 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豐腴,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類型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⑷ 袁庚創辦的第一個工業園區叫什麼
袁庚,1917年出生於廣東省寶安縣大鵬鎮,2016年1月31日在深圳蛇口逝世,99年的人生歷程中,最輝煌的莫過於他是中國的改革先鋒,在他的主導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的工業園區——蛇口工業區。
袁庚在中國改革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離休前還做了一個深思熟慮的重大決定:讓蛇口的三家下屬公司實現股份化,走入市場。
如今兩家都大名鼎鼎:第一就是招商銀行,它的前身是蛇口工業區內部結算中心;第二是平安保險公司,當家人馬明哲曾是袁庚的行政科長。
應答時間:2021-11-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⑸ 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園區是哪個,在哪裡,成立於哪年
是愛爾蘭國家,成立於1960年
⑹ 寧波地區經濟的特點
寧波地區經濟特點主要是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寧波藉助「互聯網+」 製造向智造轉型,寧波成為全國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新經濟新動能是推動寧波經濟的重要抓手。然而寧波的傳統製造業曾面臨低水平競爭、產能過剩困境,在激烈的「價格戰」中突圍,向高附加值的領域縱深前行,成為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選題。
在藉助電子商務成新經濟「代表作」,園區計劃打造成與上海前灘、深圳前海齊頭並進的「前洋」高地,未來五年,園區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以上,招引、集聚企業2000家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00億元以上,經濟總量翻兩番。
(6)第一個萬向型工業區是哪個擴展閱讀:
在寧波市工商聯在提案中提出了產品供需錯位、新舊產業失衡、發展動能不強、發展信心不足、發展環境欠佳等五方面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構建高質量供給新體系、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環境三大建議。
針對打造高質量供給新體系的建議,寧波已加快實施標准化戰略,積極培育品牌,已有222家企業、318個產品入選「品字標浙江製造」品牌重點培育梯隊,數量居全省前茅。
針對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建議,目前正通過「四個加快」開展工作,即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群體、加快布局科技創新重大平台、加快使用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寧波大力發展「新經濟」 培育「新動能」
人民網-寧波推動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時代
⑺ 蛇口工業區創建於哪一年
蛇口工業區創建於1979年。
蛇口工業區於深圳南頭半島東南部,東臨深圳灣,西依珠江口,佔地面積10.85平方公里。該工業區是招商局全資開發的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成立於一九七九年。
新中國建立以後,特別是一九七九年蛇口工業區開發建設以來,工業區投入巨資,維修和恢復了一批文化古跡,興建了海上世界、女媧補天、蓋世金牛等一批新景觀,使得到訪蛇口的旅遊者能夠在探古訪今留連忘返。
⑻ 湖北十堰萬向通達工業園有哪些企業
萬向通達工業園是湖北對浙江的重點招商項目,由湖北通達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萬向集團子公司)投資興建。工業園於2004年5月10日開始動工建設,開挖土石方280萬立方米,改河2500米,整合土地474畝。工業園區由生產區和員工商住區構成,項目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建設周期為5年。工業園一次規劃分期建設,其中一期建設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建設項目為園區綜合寫字樓7600平米、工業廠房5棟70000平米,預計2006年第三季度全部完成。萬向集團在十堰市籌集的資金及企業5年內投資收益全部用於在十堰市的發展。
一期建設項目具體內容:(1)汽車排氣消聲系統技改項目,設計生產綱領為40萬套/年;(2)汽車燃油箱總成技改項目,設計生產綱領為30萬套/年;(3)汽車軸承總成技改項目,設計生產綱領為500萬套/年;(4)汽車氣動盤式制動器總成技改項目,設計生產綱領為20萬套/年;(5)汽車電渦流緩速器總成技改項目,設計生產綱領8萬套/年;(6)汽車剎車調整臂總成技改項目,設計生產綱領為40萬套/年。
二期建設項目具體內容:引進高新技術產品入園生產,或引進十堰市優勢項目,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進入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建成後,將成為具有新產品研發、模塊化生產、銷售及服務等綜合能力的汽車零部件基地,在國內同行業中處領先水平,可提供2000人的工作就業機會,生產總值可達15億元人民幣。目前所有進入園區的項目,都是萬向集團公司及湖北通達集團公司自主開發的項目。
萬向通達工業園的建設,標志著十堰市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領域進一步拓寬,必將對全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優化茅箭區汽車零部件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⑼ 新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區是
深圳蛇口,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下一個圈」,這個廣為傳唱的「圈」,指的是後來的深圳特區,而在深圳特區中,還有一個圈中之圈,就是蛇口。
⑽ 中國的四大工業區是哪四個
中國的四大工業區分別是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基備頌山、本溪、大連、遼陽、營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搏鄭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滾薯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一系列工業城市),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同時是著名的僑鄉有利於吸引海外華人投資。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10)第一個萬向型工業區是哪個擴展閱讀:
除四大傳統工業基地外,中國還有京津石、滬寧杭、珠三角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帶。
沿海地區的主要城市一般經濟都比較發達,教育、科技人才集中,經過20年的發展,經濟上具有了相當的實力,傳統結構正面臨著根本性的轉變。這類地區選擇高新技術產業,是其結構轉變、增強效益的客觀需求。
我國目前有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於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加速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形成一定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