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貴港玉平工業園在哪裡

貴港玉平工業園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2-09 12:12:05

1. 界首市的來歷

界首概況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全市總面積6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省托阜陽市代管。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謚號命名的城鎮。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術,在劃此溝為界。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抗戰時期,界首由於特殊的地理優勢,未受日軍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有「小上海」之美譽。
界首氣候適宜,物產豐富。是全國優質小麥、優質棉花、優質山羊、優質黃牛生產基地,是安徽省糧、棉、油、肉主產區。小麥平均單產連續多年居全省首位。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日交易牲畜1000多頭,陶廟山羊市場日交易、屠宰山羊1萬只。黃牛、山羊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皮質細膩彈性好等特點,為國內外市場緊俏的畜產品之一。潁南馬鈴薯基地種植面積10萬畝,城郊雙孢菇種植面積5000畝。紅薯、大豆、蔬菜、雙孢菇四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定。「呂長明」牛肉、「宏亮」熏雞、清真牛肉乾等地方特產享譽省內外。農副產品深加工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前景廣闊。
界首工業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全市已形成20多個行業、2000多個品種的生產體系,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32個。以華信葯業、華源廣生葯業為主的醫葯,以天安集團為龍頭的塑料化工,以三寶線業、友源鞋業為主的紡織製鞋,以沙河王為龍頭的食品釀造,以雲龍機械、東亞照明為主的機械製造,以田營鉛冶煉為主的金屬冶煉六大支柱產業優勢明顯。「沙河王」系列白酒、「富硒康」口服液、「芬格欣」口服液、「奇安特」運動鞋、「雲龍」糧食機械、「錦泉」漁具等知名產品享譽全國。工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以上,對財政經濟的貢獻率達70%左右。
界首園區經濟發展迅速,潛力巨大。市工業園位於該市城區東部,面積8平方公里,北鄰漯阜鐵路和寧洛高速,省道308線橫穿其間,園區「四橫」、「四縱」網狀道路格局基本形成,對外交通十分便捷。園區毗鄰市行政服務中心、市第二水廠、市污水處理廠、市郵政大樓、廣電中心等重點單位,距商業中心2公里,東城35KV變電所坐落在園內,醫院、學校、通訊、商貿、郵政、金融、停車場、加油站、儲配站、消防站等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正在建設。園區總體布局分農副產品加工區、機械配件加工區、電子信息產品加工區、環保產品加工區、食品工業區、醫葯產品加工區。《界首市工業園區投資優惠政策若干規定》、《界首市工業園區管理暫行辦法》等優惠政策和「一站式」、「一條龍」、「保姆式」服務模式,為外來投資提供了極大便利。入園企業需辦理的相關手續,均由園區辦公室牽頭,市行政服務中心承辦,一次性辦結。目前已有2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園區以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將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產業升級的基地。
田營鉛冶煉加工區位於城區東南8公里陶庄湖,一期工程佔地面積100公頃。園區順應國際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趨勢,遵循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政策,通過了省環保局環保檢查驗收,成為國內再生鉛最大生產在地,並被授權制定國家再生鉛行業標准。2004年,園區企業年產再生鉛15萬噸,實現產值15億元。我們精心制定了園區發展規劃,聘請有關專家編制了清潔生產工藝流程,組建了緊密型的華鑫鉛業集團公司,集團公司下轄11個子公司,採取股份制的形式,使公司從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集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力爭做成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產品最先進、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好的再生鉛生產基地。
光武塑料加工區位於城區西北15公里處,緊靠界臨鄲公路,地理位置優越,面積約100公頃。光武廢舊塑料回收加工市場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發展於90年代,興盛於2002年以後,輻射西城、靳寨、新馬集等鄉鎮,縱深10多公里,現有初級加工企業900多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主要生產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對苯顆粒等,年產量30萬噸,已有台灣捷遠塑化公司等6家深加工企業入戶園區。
鴨王經濟開發區位於城區東北5公里處,1996年建成,佔地面積500畝。園區集科、工、貿一體化,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區內現有韓國、天津、江蘇、福建和本地企業22家,主要生產、經銷尼龍繩、尼龍網、塑料彩條布等,產品暢銷國內外,是全國最大的繩網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界首市場活躍,商業繁榮。光武小百貨市場、陶廟山羊市場、潁南馬鈴薯市場、鴨王繩網市場、東城塑料製品市場、泉陽三粉市場等專業市場功能完善,具有較強的輻射力。近年來,我們進一步加強這些專業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吸引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大戶進市場經營,發揮能人效應建市場,形成「一個能人帶一串,一個專業興一片」的市場發展格局,不斷擴大經營規模,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市場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吸引力。
界首社會和諧,文明進步,是全國擁軍優屬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全國科技興市百強縣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服務先進縣市、全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安徽省衛生城市,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為外商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界首交通便利,設施完善。潁河橫貫城市,可常年通航1500噸級拖船。漯阜鐵路穿境而過,與京廣、京九線相連。界阜蚌高速公路、臨界鄲一級公路、省道204線和308線經過界首,通向全國。市區距阜陽機場60公里。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5萬噸,電力、通訊事業發達,水資源供給充足。
界首人力資源充足,勞動力綜合素質較高,用工成本約為發達地區的一半,水、電、土地、房產、消費等要素價格較低,綜合成本很有競爭優勢,是有遠見的企業家理想的投資寶地。可以說,只要到界首,商機處處有。
界首人民勤勞朴實,重情重義;界首蓄勢待發,充滿商機,充滿希望,有很多資源正待開發。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舉措,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積極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大力營造親商、安商、和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努力使所有來界首投資興業的客商賓至如歸,盡情施展才華和抱負。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界首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3個鄉:東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潁南街道辦事處、光武鎮、泉陽鎮、蘆村鎮、新馬集鎮、大黃鎮、田營鎮、陶廟鎮、王集鎮、磚集鎮、顧集鎮、戴橋鎮、舒庄鎮、邴集鄉、靳寨鄉、任寨鄉。
[編輯本段]界首市的誕生
界首城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北宋初年,境內有一溝(現已不存),為潁州與陳州的分界溝,遂置界溝鎮,設界溝驛。元代改設界溝站。明洪武年間,於此設界溝關。明末,因界溝為潁州府邊緣首集,始名為界首集。這個過路店形式的小集鎮,一直延續了幾百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徐州、蚌埠、開封、商邱等商埠為日軍佔領。國民黨御敵無策,為阻止日軍前進,扒開花園口,造成黃水泛濫,形成大片黃泛區,交通受阻,人民塗炭。而界首因水陸交通便利,成為從前方到後方,從敵占區通往陝、甘、川、黔、滇等省區的要道,因而迅速發展起來。幾年間,界首集萬商雲集,貨積如山,貿事繁雜,街道縱橫;集西的皂廟原本曠野荒冢,也猛增許多街道,交易蜂起;隔河相望的劉興集,鹽糧業發達,運輸便利,熱鬧非凡。這就是初步形成的界首三鎮。同時國民黨也看好了這個地方,在界首派駐許多部隊,設置黨、政、警、特等重要機關,企圖把界首建成一個蘇魯豫皖地區的穩固的統治中心。界首遂成為達官貴人的聚集之地,商貿人士的發財場所,貧甘難民的謀生地方。這時的界首人口達20多萬 ,被譽為「小上海」。時隔不久,抗日戰爭勝利,國民黨的黨政軍機關忙著去淪陷區大中城市接管「勝利果實」,富商大賈及流離難民都紛紛返回故里,界首一度蕭條下來,城市人口下降到7萬 餘人。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派吳芝圃、張國華來到睢(縣)杞(縣)太(康)地區,組建中共豫皖蘇區黨委和豫皖蘇軍區。12月12日,在睢縣平崗召開誓師大會,宣布豫皖蘇邊區的成立,邊區轄三個分區,一個獨立旅,一個特務團,並提出「堅持豫皖蘇,保衛豫皖蘇,擴大豫皖蘇,鞏固豫皖蘇,為解放全中國做出貢獻」的口號。會後,豫皖蘇軍區部隊遠程奔襲,縱橫馳騁,很快打開了局面。1947年初,豫皖蘇二分區在鄲城集宣告成立,決定在新開辟的淮陽縣、鹿邑縣和淮太西縣的基礎上,再開辟沈(邱)鹿(邑)淮(陽)縣,並配備幹部,組織縣區武裝,以鄲城區為依託,向沙河沿岸出擊,打擊和消滅國民黨反動地方武裝和土頑的有生力量,以鞏固和擴大沈鹿淮縣。
鑒於界首是沈鹿淮縣境的較大城鎮,人口集中,商貿繁雜,水陸交通均甚便利,能為財政提供較好收入,為此,解放界首,建立界首市民主政府是豫皖蘇部隊的重要任務之一。1947年4月14日,軍區副司令員兼二分區司令員魏鳳樓率部出擊到沙河沿岸,一舉打跑了國民黨的聯防區武裝,第一次解放界首城。為了追擊並消滅敵之有生力量,經安撫群眾,穩定民心和詢查匪蹤之後,魏鳳樓部即撤離界首,西進剿匪。5月18日,豫皖蘇軍區獨立旅在二分區部隊的配合下,從秋渠出發,於當夜由新安集偷渡沙河,進抵界首以南,經過夜間的激烈戰斗,消滅國民黨潢川保安團2個中隊,沈邱保安團3個中隊,擊斃國民黨臨泉縣保安大隊長李澄波,活捉國民黨界首鎮商會會長饒紹周。時在界首的國民黨臨泉縣長裴代志和劉舉鎮商會會長戴偕五聞風喪膽,連夜潛渡沙河向東逃竄。19日晨第二次解放界首城,遂即成立以副專員董敬齋為首的市政府,上街宣傳黨的政策,沒收土豪劣紳惡霸地主財產,發放救濟物資,邊撫群眾,穩定社會秩序。數日後又撤離界首,在廣大區域內尋殲國民黨的武裝力量。界首又處於國民黨聯防區和土頑的控制之下。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大塹,揭開了全國戰略反攻的序幕。「圍剿」豫皖蘇邊區的國民黨正規軍,大部愴惶北調,留下的只是各縣保安團和土頑武裝,沙河流域形勢隨即好轉。豫皖蘇二分區武裝和沈鹿淮縣大隊越過黃泛區,出擊沙河兩岸,發動群眾,建立基層政權。8月中旬,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經沈鹿淮縣順利通過沙河,更增長了解放軍的神威,國民黨地方武裝望風披靡,四處逃竄。二分區部隊主動襲擊保安團和土頑,打了許多小勝仗,解放了廣大鄉村。鑒於光武、黃橋、界首等地區原屬太和縣境,二分區決定將沈鹿淮縣改名為沈(丘)太(和)鹿(邑)縣。並於9月18日,任命喬道三為界首市長,待機進軍界首城。9月下旬,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開展掃盪戰,不僅牽制了大批敵正規部隊,而且大量地消滅了敵地方武裝和土頑勢力,為黃淮平原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0月1日,華野六縱十六師擊潰了以郭松濤(國民黨沙北指揮部主任)為頭子的聯防區土頑,第三次解放界首城。二分區根據豫皖蘇區黨委的指示,在華野的支持幫助下,成立了界首市民主市政府,市長喬道三於當日隨軍進入界首城,積極開展市政府工作。
喬道三到界首後,在短期內著重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會同各路來的幹部,組成市政府機構。由沈太鹿縣大隊副政委齊士欽任政府秘書,巴集區委書記羅克任市財糧科長,二分區幹部戴鴻烈任市工商稅務局局長,華野幹部潘曉光任市公安局局長,為保衛新生政權,組建市大隊,由二分區幹部李遂成任隊長,同時華野還派一些骨幹加強市屬劉興區和黃橋區的武裝力量和政權機構。在界首作短暫逗留的陳毅司令員,派人送來一批武器彈葯,表示對市政府和市大隊的支持和厚望。當時市政府設在民主街北首街西一幢房子里,門前掛著「豫皖蘇邊區界首市民主市政府」的木製牌子。
第二是張貼進城布告,宣傳黨的政策。布告的主要內容是:(1)對廣大人民群眾,政府予以保護;對漢奸偽軍,在自首登記,交出武器後,政府給以寬大待遇;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民主革命秩序,不得隱藏漢奸偽軍,不得轉讓武器,不得破壞搗亂。否則以破壞秩序論罪。(2)取消苛捐雜稅,救濟難民,減輕人民負擔,保護人民生命財產。(3)鼓勵工商業開工營業,平穩物價,公買公賣;以冀鈔為本位,法幣暫時流通,限期使用。(4)政府保護公共建築,包括房屋、營監、公所、醫院、學校、民教館等,還保護古墓、文庫、標本、儀器等文化資料。
第三是發放救濟物資,穩定社會秩序。界首一帶難民很多,市政府為解救人民疾苦,在華野六縱的支持下,實行「開倉濟貧」,即把一部分生活日用品,如米面、煤油、衣服、傢俱等,有組織有秩序地分發給貧苦居民,這一舉措深受人民群眾的擁護,幾十里以外的人都來領取,界首渡口擁護異常。受益群眾感謝共產黨和解放軍,決心以實際行動支援解放戰爭,對穩定社會秩序,爭取人民群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就這樣,界首市在當時的急風暴雨的革命斗爭中,勝利誕生了。此後,市政府址幾經遷徙:先遷至玉平街,再遷至生產街南口,最後遷至新華街臧公館。
界首市的興起與發展及其城區的變遷
界首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鄉①。陳勝起義失敗,被叛徒殺害,其將呂臣再次起拴新陽(今界首市北境尹城子),恢復了起義政權。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與韓林兒、杜遵道等起義於此②。
界首城的興起可以追逆到春秋時期,名為養城,後訛為陽城,但只是作為居邑。由於其城頻臨潁水,地處中原通往江南的水上交通要道,至北宋時期日漸興盛,形成了界溝鎮,為潁州境內縣以下十一大商業城鎮之一③。宋代凡「諸鎮置於管下人煙繁盛處,設監鎮,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④。」界溝鎮當時政府設在監鎮官,負責徵收商稅,熙寧間界溝鎮商稅收入一度達836貫⑤。不過就當時整個潁州范圍而言,界溝鎮貿易並不發達,不僅落後於潁州所領汝陰、萬 壽、沈丘、潁上4縣縣城,而且在萬壽縣所屬斤溝、潁上縣所屬正陽、沈丘縣所屬永安諸鎮之下;城區范圍亦十分狹小,方圓不到一里,東依連家寨,至原市政府所在舊臧公館(今市供銷社家屬院);東至今新華街、信義街口;南至今大義街中段,逼近潁水;北至至公街、吉甫街南側。城內縱橫街道共有4條:大義街、花布街、笆子街和大關帝廟巷。
為了方便交通,元代設界溝站。明初隨著山西、山東移民大量遷入,界溝鎮商業日趨活躍。至明代中葉,城區向東沿今迎祥街擴展至今文昌巷一線,原來的連家寨被圈入城內。明末始又稱界首集。清代繼續發展,咸豐五年(1855年)重築寨牆,西寨牆擴展至今解放一、二、三大街東側,北寨牆擴展至原玉皇街北首今新開路和前進巷一線,東寨牆大體沿今前進巷向南止於今迎祥街中段而與文昌巷原東寨牆相接;與此同時潁水南岸的劉興鎮亦修築了寨牆,范圍僅相當界首集的三分之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發展,界首市經濟、文體建設更是突飛猛進,特別是漯阜鐵路的建成和通車,大大便利了界首城市對外的聯系,界首已發展成為現代化的輕工業城市,擁有食品、釀造、塑料、鞋業、葯業、化工、機械、造紙、紡織、製革十大骨幹支柱產業,其中大中型企業13家,集團公司6家。隨著工業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界首城區因而突破了原來的范圍耐 是一步擴大;城南陸續開辟了福通路和大橋南路,城北先後開辟了中原路、新陽路,城東增闢了大橋北踽 、昌盛路、東升路、人民東路及東順河街等。這樣,原處城郊的大郭寨、賈庄、尚庄、程庄等全部劃入市區。舊城區街道亦不斷得到改造,原來的寨牆早已拆除。現在,界首市正以一個嶄新的城市不斷發展壯大,進入21世紀。
附:解放前的界首三鎮
界首地處潁河中游,抗日戰爭以前,是隸屬安徽太和縣名不見經傳的農村集市,經濟、文化落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蔣介石御敵無策,悍然炸開黃河花園口,一時黃水肆虐。界首因其便利水運成為淪陷區進入內地的第一門戶,平、津、寧、滬的貨運亦賴由此輸入內地,商旅麋集,災民大量擁入,畸形發展,遂與其毗鄰的臨泉縣所屬劉興,河南沈丘縣所屬皂廟形成鼎足而立的界首三鎮。
1943年,界首全城分布大小街道70餘條,並辟有商場2處,貨物齊全,生意興隆,全年貿易額接當時偽幣計算達8.8億元,商稅改入達1億元常住與流動人口不下10萬人,其中商人佔40%以上。設有各類工廠和手工業工廠78家,造船廠14家,商行667家,銀行2家,電話電報和郵局各1所,中學3所,小學4所,兒童教養院1所,醫院和診所21家,戲樓10座,游藝場1處;城內潁水之上商船密聚,桅桿如林,城區西自劉灣,東至夏庄,綿延10餘里。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又有新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一度超過25萬人以上。其繁華程度可與上海的公共租界媲美,被譽為「小上海」。
界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國民黨的重視,他們以界首為其政治基地,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在界首設立了許多軍政行務機關。界首先後駐集了國民黨第三十一訪集團軍、第九十二軍、暫編第九軍,霍守義的第十二軍、何柱國的騎二軍也以駐軍名義盤踞界首。1941年春,湯恩伯任魯蘇豫皖邊區總司令兼黨政分會主任,他們以界首為「重建區」為名,要控制界首。桂系李品仙以界首屬於安徽要搶占界首,除此,還有山東、江蘇的軍政機關以及形形色色的挺進縱隊、訓練班和戴笠的軍統、陳立夫的中統特務機關混擾其間。當時界首三鎮的地方行政機構有太和縣界首鎮所轄15保,150甲,鎮長哈秀峰(回民);沈丘縣皂廟鎮所轄8保,80甲,鎮長李成治;臨泉縣劉興鎮所大包軍麥等。在界首設立的軍政機構有沙河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先後由徐長熙、安俊才、唐興、李銑、王君培、劉國憲擔任,下設參謀處、副官處、軍法處、軍需處、軍警督查處、船舶管理處、秘書處(機要室)、財務整理委員會等。
鑒於界首北面屬我豫皖蘇解放區,是與河南省委聯系的必經之地,也是新四軍四師與五師聯系的重要通道,我黨於1940年建立中共界首特支,特支書記由豫東沈丘縣委書記丁兆一兼任,同時開辦了「益友花布行」、「文化村」、「渡口」等秘密辦公點和聯系點來搜集報,散發傳單,宣傳抗日,團結進步人士,掩護來往同志,開展黨的地下斗爭工作。
當時雖處在國共兩黨合作期間,而實際上彼此間的斗爭在這里表現的異常激烈復雜。國民黨大力製造白色恐怖,自封「中原王」的湯恩伯向4省邊區人民抓兵、征糧、要餉、囤集實力,陰謀進犯蘇北解放區,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軍統頭子戴笠與湯色結,盤桓界首,大幹其不可造人的勾當。他們通過控制反共工具,擴大特務反共組織等活動,尋查共產黨人行蹤,發現線索立即逮捕,嚴刑拷打,逮捕了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達80多人。
國民黨民政人士在製造白色恐怖之餘,為加強對周邊各地的控制和所在駐軍的聯絡修築了眾多公路,並設置驛運,形成了以界首為中心通往各地的陸路交通網,滬、寧、京、津貨運得以以徐州、蚌埠逆淮潁而上,至此由水陸轉運內地洛陽、西安、南陽、襄樊。他們也以此便利,大肆經商。在界首經商者,有國民黨軍政要員,也在地方富商財主;既有外地大商巨賈,也有本地歷代商人和鄉間農民進城經商,使界首三鎮成為消費城市,其中官商以湯恩伯、何柱國、饒紹周、戴偕五為代表,他們分別開設商行、煙廠、鹽糧行,並建立經濟大隊,以物資交換為名,販運桐油、鴉片、海洛因等物資,送往敵區,以物資敵,中飽私囊。商行、商販因懼官兵盤查,多請他們參加「股東」,坐分乾股,唯圖庇護。外地商多為行商,他們以雄厚的資金從外地運來大宗商品,進行批發,其中數四川、湖北人經營京廣雜貨的「川漢商行」最大。中層商戶擁有資金、房屋、人力,以前店後坊的形式做此手工業生產,自產自銷。

2. 從深圳羅湖口岸怎麼去東莞市東城區科技工業園同慶路6號

坐火車到東莞,也可以坐城鐵到常平。

公交線路:地鐵2號線 → 21路,全程約22.5公里

1、從東莞火車站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5站, 到達東城站

2、步行約460米,到達東城中心站

3、乘坐21路,經過12站, 到達園區三站

4、步行約150米,到達同慶路6號

公交線路:811路 → 寮步a2路,全程約26.8公里

1、從常平站步行約390米,到達常平火車站

2、乘坐811路,經過20站, 到達塘邊站

3、步行約670米,到達寮步嘉榮廣場站

4、乘坐寮步a2路,經過17站, 到達東城科技園站

5、步行約170米,到達同慶路6號

3. 從深圳福田航空部到常熟要多長時間

D228207:00 - 19:42

全程約: 17小時

深圳福田區航空售票處

52分鍾

從航空售票處至深圳北站收起

520米

步行至體育館②站

9站

乘坐333路,在橫嶺工業區站下車

490米

步行至深圳北站

打車費用(按駕車的最短路程計算)

13小時

乘坐D2282次列車 , 在蘇州站下車

3小時22分鍾

從蘇州站至常熟市人民政府收起

50米

步行至火車站南廣場站

4站

乘坐81路,在市民政局站下車

350米

步行至平瀧路東站

7站

乘坐地鐵2號線(騎河方向),在高鐵蘇州北站下車( 5號口出)

300米

步行至京滬高鐵蘇州北站

33站

乘坐871路,在光華工業園站下車

230米

步行至光華工業園站

27站

乘坐常熟220路,在一號橋站下車

20米

步行至一號橋站

7站

乘坐常熟121路,在市政府(常熟)站下車

160米

步行至常熟市人民政府

打車費用(按駕車的最短路程計算)

常熟市人民政府

4. 坡屋面玉平屋面的劃分是在多少度

沒有按坡度角劃分的界限。我國南方民用平屋面的坡度是2~3%,民居坡屋面的常用坡度角是26度34分,或坡度不小於1:2.5 ; 工業廠房、倉庫坡屋面的坡度常用1/10。

5. 介紹臨沂蘭山區

蘭 山 區 基 本 情 況

(2006年8月)

臨沂市蘭山區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處聯結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的新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樞紐位置,轄7鎮4街道,377個村53個社區,一處省級工業園和一個縣級商城管委會。面積660平方公里,人口92萬人,流動人口30萬人。是臨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區、省級文明區、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區、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區、全省雙擁模範區、全省人口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省外經外貿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區、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區、全省教育工作示範區、全省基礎教育工作先進區。2005年度經濟社會綜合評價指數在全省121個縣(市、區)排名第10位、指數增幅居第3位,成為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

歷史文化悠久。蘭山區是省級重點歷史文化名城,駐地臨沂城,始建於魯哀公3年(公元前492年),至今有249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孫子兵法》漢墓竹簡博物館、書聖王羲之故居、「至孝」王祥故里等多處文化古跡,素有「魯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美譽。

區位優勢獨特。蘭山區東瀕黃海,西通中原,南鄰蘇皖,北依泰岱;區內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網路四通八達,京滬高速公路、膠新鐵路縱貫南北,日東高速公路、兗石鐵路橫跨東西,327、205、206國道和數條省際幹道縱橫交織。臨沂飛機場已開通國內20多個城市的航線。

人居環境優越。蘭山區城水相依,具有最適宜的人居環境。全年平均氣溫14.1℃,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沂河、祊河、涑河等多條河流穿境而過,擁有水面36平方公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茶山、孝河和羲之園風景區別具特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商貿物流發達。蘭山區是聞名全國的商貿批發城。擁有各類大型專業批發市場68處,市場經營戶4萬多家,從業人員逾10萬人,日客流量20萬人次,年交易額425億元。近年來積極運用現代物流理念改造提升批發市場,大力發展現代經營業態,電子商務、期貨貿易、會展經濟、網上交易日趨活躍,一座現代化的中國商貿城正在崛起。

產業特色鮮明。蘭山區民營經濟在山東省領先。有板材、食品、有色金屬、機械等八大優勢特色產業,是全國最大的肉製品加工基地、板材生產基地,電解銅生產加工能力國內名列前茅。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GDP的95%,位居山東省第一。有3個鎮街道進入全國首屆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有4家企業(金鑼集團、金升有色集團、翔龍集團、大陸集團)進入中國民企500強,3家企業(金鑼集團、山松生物、億利達集團)在境外上市。有金鑼、金升等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1家,名牌產品、著名商標18件,「金鑼及圖」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經濟發展迅速。蘭山區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建設「中國物流名區、山東經濟強區、人居環境佳區」,積極實施「依城興區、工業強區、商貿富區、開放活區」戰略,抓重點,育亮點,攻難點,全區經濟社會實現又快又好發展。2005年完成GDP215億元,增長26%;財政總收入1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超過7億元,分別增長36%和5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62:34。今年上半年完成GDP117億元,同比增長22%;1—7月份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4億元,增長50.3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72.43億元,增長3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04億元,增長15.62%,批發市場成交額267.83億元,增長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99.58億元,增長51.9%。

目前,蘭山區正以「爭先進位創百強」為目標,牢牢把握「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力求新突破」這個主題,進一步強化措施,努力在發展現代物流、集約發展工業、擴大招商引資、提升城市功能、建設新型農村、搞好文化旅遊產業、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推動全區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力爭用2—3年時間躋身全國百強縣區。努力把蘭山區建設成為開放富裕文明美麗的「大臨沂、新臨沂」標志區,聚集輻射能力強大的區域經濟發展核心區,城鄉統籌、工商共榮、區強民富的科學發展示範區。

蘭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沂源猿人」的發現,可以把沂、沭河流域的歷史上推到四五十萬年以前。1982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臨沂城東鳳凰嶺清理戰國至漢代墓葬時,驚喜地發現了細石器。這表明,在距今1~2萬年前,遠古人民便在沂河兩岸繁衍生息,創造著人類文明。
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主要為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和4000多年前的山東龍山文化。1979年,臨沂城南盛庄街道王家三崗遺址,出土了石斧、石鐮、石箭頭、骨器和大量陶器。陶器中有橙色三鑿形實足陶:夾砂灰陶背壺、黑陶鏤孔豆、高柄鏤孔黑陶杯等,屬於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實物;1980年在蘭山區朱保村內的龍山文化遺址,出土文物18件,其中有蛋殼黑陶鏤孔高柄杯5件;1973年夏,臨沂城東相公鎮大范庄遺址60餘座墓葬中,出土石鏟、石鏃、陶器等文物1000多件。在725件陶器中,有夾砂灰陶494件、泥質黑陶212件、夾砂白陶14件、夾砂紅陶5件、為壺、杯、碗、鼎、等器具。其中蛋殼黑陶高柄鏤孔杯和陶規,既屬於大汶口文化晚期,又具有山東龍山文化早期的特徵。這些文物足以證明,遠古時期這里的文化就已很發達。
大約和山東龍山文化處於同一個發展階段,山東地區出現了一些傳說中的部落。主要者一是諸夏族,二是東夷族。諸夏族傳為黃帝、炎帝和顓頊帝的後裔,居住今魯南、魯西南地區;臨沂則是「東夷」之地。東夷的祖先是太 (伏羲氏),他教民漁獵、制嫁娶、作八卦。另一始祖是少xxx ,他以「鳥名官」,郯國即其後代。東夷人與諸夏人融合成華夏人,斷而形成為漢族。
文字發明以前,文學藝術活動是集體的、口頭的,又是和其他藝術互相結合的。甲骨文發現證明,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已經存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文獻。蘭山區目前雖然沒有發現甲骨文,但東夷人使用文字卻很早:1963年和1979年,考古工作者對毗鄰的莒縣陵陽河遺址兩次發掘,在出土的陶尊上,發現了26個圖象文字。這些文字的年代早於甲骨文近千年。這可充分說明,包括蘭山區在內的東夷文化是多麼輝煌!
奴隸社會代替氏族社會後,青銅器成為奴隸社會的高度文明標志。1963年,今屬羅庄區的冊山鎮晏駕墩遺址東南「老崖頭」,出土了一批西周至春秋早期的青銅器,計有圓柱足鼎1件,馬蹄式足鼎2件,盤、罌、罍各1件。銅匝內心有10餘字的銘文,被確定為邾國之遺物。據《臨沂縣志·金石》記載,境內曾出土有銘文77字的青銅器「陳逆簠」1件。銅的熔點為1083℃,它的製造,無疑是在龍山文化陶業技術基礎上的升華。
周滅商後,封邦建國,臨沂城北南坊街道之古城,即為當時禹國之都。系子爵,xxx姓,夏後氏後裔,春秋歸魯國,戰國入楚國。因此,蘭山區古文化除繼承、發展東夷文化外,兼具魯、楚文化之風格。同時,又深受齊國文化的影響。
臨沂何時產生鐵器?從齊國有鐵官設置推斷,約在春秋晚期,古「鐵」字作「xxx」,想必是東夷人最早使用鐵器的緣故。春秋末,開始使用牛耕。隨著城市出現,商業發展起來。據《春秋》記載,「哀公三年……城啟陽。」啟陽即今臨沂城,文字可考歷史現已有2480多年!
戰國秦漢時期,這里文化空前繁榮。1972年4月,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10餘部先秦古籍;二號漢墓出土了《漢武帝元光元年歷譜》,成為新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1976年5月,在臨沂金雀山九號漢墓中,出土了漢代帛畫1幅,與長沙馬王堆漢墓的T型帛畫同樣價值連城。1978年5月,蘭山區南坊街道洪家店劉疵墓出土了由1140塊玉製成的金縷玉衣,結構精美。漢代畫像石在蘭山區遺存豐富,其藝術風格多樣,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既有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寫真,亦有浪漫主義的神話,諸如《田獵畫像》、《車馬畫像》、《執器造像》、《伏女傳經畫像》等均栩栩如生;而歷代碑刻,如《集柳碑》、《北齊北徐州興復寺碑》、《隋橋像碑》、《隋密洪範等橋像碑》等皆書法精美。此外,各個時期的石器、骨器、陶器等也有大量出土。所有這些,都反映出蘭山區文化的燦爛歷史。

英才輩出 蘭山區英才輩出,代有人傑。古往今來,涌現了眾多的文化賢達,堪稱人文薈萃之地。春秋時期,這里的文士開始崇尚儒學,如孔子的弟子高柴,即為蘭山區李官鎮南高里村人。儒學的興起和戰國時的百家爭鳴,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西漢時期,漢武帝在政治思想領域里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儒學對我國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儒家經典《詩》、《論語》、《尚書》、《易》、《春秋》、《禮》和《孝經》,在本地迅速傳播。臨沂人王吉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西漢解釋《春秋》的經文著作有《公羊傳》、《穀梁傳》、《左氏傳》、《鄒氏傳》和《夾氏傳》,王吉是唯一能講《鄒氏傳》的學者。當時《論語》有今文經本《齊論》、《魯論》和古文經本《古論》3種,傳《齊論》者以王吉與貢禹最著名,傳《魯論》則以王吉之子王駿和蘭陵人蕭望之著名。王駿著有解釋《魯論》的《魯王駿說》20篇問世。兩漢時期儒學名人的涌現,標志著臨沂文化的發達。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臨沂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歲月。明代張溥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就有臨沂人文集13部,占總數的13%。這個數字,足可說明總是。但這一時期的文化繁榮,當以下列3個方面為代表。
在文學方面,王戎、顏延之、顏竣、王微、王僧達、王儉、王融、王筠、王籍、顏協、王規、王褒、顏之推為佼佼者:王戎以散文顯於西晉文壇,與著名詩人阮籍等6人,被稱為「竹林七賢」;王僧達以詩文著稱,著有文集10卷;王儉善詩文,死後謚號「文憲公」;王融的散文大多陳述政見,詩歌注重聲律,與沈約等為「永明體」代表作家,有《王寧朔集》;王籍系梁著名詩人,其詩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至今膾炙人口;王褒稱霸於北周文壇,有《王司空集》;顏之推對經、史、文學和音律均有高深造詣,所著《顏氏家訓》,譽滿海內外。
在史學方面,以王准之、王韶之、王xx之等為代表:王准之的尊祖父王彪之,對江左舊事非常熟悉,記錄的「舊事」密藏於青色箱櫃之中,稱「王氏青箱學」。王准之既通《青箱學》,又精《禮傳》,撰有《儀注》行世;王韶之有高尚史德,所撰《晉安帝陽秋》,真實地記載了東晉至劉宋初年的史實;王xx之著有《齊職儀》50卷。
在書法等藝術方面,除王羲之父子外,王xx、王珣、王僧虔、王志亦久負盛名。王 xx乃著名政治家王導的從弟,好學能文,多才多藝,工書畫,善音樂,號稱「江東書畫第一」和「書聖」;王珣時稱「草聖」,其書《伯遠帖》,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共稱「三希」珍品;王僧虔在齊代書壇堪稱「第一」,其子王志,梁代即稱「書聖」。倘若只認為王羲之是「書聖」,豈不謬乎?
從東晉至南北朝,全國的文化中心南移江左。在文化上有卓績者,大都是隨司馬睿渡江的世族大家子弟,其中主要為王氏和顏氏。臨沂籍名賢及其異彩紛呈的文化,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里的閃光瑰寶。
隋文帝統一全國,結束了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隋代在文化上有貢獻的臨沂籍人,大多是由江左回到北方的。其中以王胄著名。王胄初仕陳,陳亡後供隋職,以文詞為煬帝器重。隋煬帝對王胄的詩作了很高的評價:「氣高致遠,歸之於胄;詞清體潤,其在世基;意密理新,惟庾(信)自直。過此者未可以言詩也。」王胄有文集10卷行世。
唐代著名訓詁學家顏師古,系琅琊臨沂顏氏後裔。唐太宗曾命他考定《五經》、撰寫《五禮》和為班固的《漢書》作注。顏師古有集60卷,其《漢書注》、《急就章注》、《匡謬正俗》等著作,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參考書。顏師古之重孫顏真卿,是唐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顏真卿善於吸取各書家之長,一變古法,自成一格。其楷書端莊敦厚,氣勢雄渾;行書遒勁鬱勃,圓熟而不媚俗,世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深受歐陽修、蘇軾等名家推崇。
宋、金、元時期,此間人文不可與先前同語。究其人才寥落的原因,主要乃是戰亂頻仍、經濟落後、文化遭到摧殘的緣故。從明代起,開始有了新的轉機:明孝宗時大臣陳玉,工詩,有懷古詩《諸葛武侯祠》、《纜夫謠》等傳世。其後,萬曆年間的禮部主事周京,著有《金城集》、《吳越游稿》和《賁園集》。周京還擅長書法,他習趙孟xx書風並參以歐陽詢筆意,所書之碑文,「人摹拓為法帖」。
清代及民國時期,蘭山區人文載入國史者較少,但從方誌中看,可謂人才濟濟:乾隆壬午舉人王中溥,著有《卷石齋文集》、《樵誨軒詩稿》;乙酉舉人李天經,著有《消寒集》、《吾過集》、《讀左便》;城內劉金銘著有《青盛堂全書敘目》、《經史學治譜》、《古今理學淵源譜》、《古今文學會通譜》等;彭蘭琪著《幾緘宗教》、《國本政談》等;陸華川著《念貽堂詩稿》;夏侯先著《諸子評林學說》、《晚香集》……值得提及的是,清雍正年間,著名畫家李方膺曾任本地知縣。李方膺系「揚州八怪」之一,擅長畫松、竹、梅、菊及魚蟲。他的繪畫藝術對臨沂畫壇有著深刻影響。
民國初年,有識之士,開展了以提供民主、科學、新文學的新文化運動。1916年,李淑九、劉敢臣創辦《東魯日報》;繼之,夏侯先創辦《教育月刊》,陳大鈞創辦《通訊社》,「所以廣播見聞,代表輿論,鼓吹文明,助流政教者也。」無疑對此間文化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蘭山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出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清代文史學家趙翼所說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只有在領導社會主義的國度里,才能真正成為現實。

革命傳統 蘭山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鴉片戰爭前夕至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這里的重大斗爭即有10餘次。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蘭山群眾便把打擊官府和地主得來的錢財散發給貧苦百姓。同治元年(1852年)十二月,捻軍首領李成率起義軍攻打臨沂城,捕殺貪官污吏。甲午戰爭期間,蘭山人民積極組織大刀會,「阻止歐洲人向內地入侵」。義和團運動中,蘭山縣民眾展開了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斗爭,砸毀了南關的耶酥教禮拜堂和西關的德國天主教堂部分物品,迫使外國傳教士倉皇逃到海口避難。
「五四」運動期間,為了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 ,臨沂城各學校師生紛紛舉行罷課,學生和工商界人士300多人,舉行了遊行示威,並進行罷市和查封、燒毀日貨。1922年11月,西部山區農民500餘人,手持木棍,匯集到臨沂縣公署門前,反抗重稅壓榨。1925年9月,臨沂八區人袁永平和臨沂城南七里溝村人侯六合以「反奉」為號召,組織「紅槍會」,攻佔了臨沂城。1932年5月,臨沂五中、三鄉師等學校學生與部分市民,砸毀了國民黨臨沂縣黨部大門樓上「以黨治國」的橫匾。1933年7月,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著名的蒼山暴動。1941年8月,臨沂城人民在日偽盤踞的城內,搗毀「洋行」進行暴動……著名革命老區的蘭山人民,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些革命傳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得到了光大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貴港玉平工業園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4提前多久訂車 瀏覽:768
汽車鑰匙無法熄火怎麼辦 瀏覽:901
東北買奧迪哪個好 瀏覽:309
蘇州黃埭汽車違章亂停處理多少錢 瀏覽:737
寶馬1200水鳥保養用什麼機油 瀏覽:400
汽車一個小白點補漆多少錢 瀏覽:287
惠山區堰橋工業園汽車年檢在哪裡 瀏覽:293
寶馬前嘴一套什麼意思 瀏覽:166
奧迪a六一次保養大概多少錢 瀏覽:577
奧迪a4l選裝矩陣式大燈要等多久 瀏覽:806
賓士跑高速顛簸怎麼解決 瀏覽:682
如何去天津工業大學網球場地預約 瀏覽:112
汽車輪胎內側的橡膠叫什麼 瀏覽:93
工業城保安職責是什麼 瀏覽:69
美規寶馬x7收音機雙頻怎麼設置 瀏覽:578
寶馬最怕什麼電動車 瀏覽:674
賓士的輪胎為什麼易爆 瀏覽:996
工業門安裝怎麼選 瀏覽:297
賓士招聘為什麼要確認郵箱 瀏覽:973
金沙汽車站附近小區有哪些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