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的簡介(具體)
福建簡介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福建與台灣淵源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設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因古時為閩越族居地,簡稱閩。
福州為福建首府。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地理氣候
□ 土 地
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陸域的80%,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線總長6128公里,其中大陸線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大小島嶼1546個,佔全國1/6,擁有廈門灣、福州灣、湄州灣、沙埕港、三都澳等眾多天然良港。
□ 氣 候
福建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2004年平均氣溫15.3-21.9度,平均降雨量930-1843毫米,是全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福建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冠於全國。
□ 生物資源
福建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62.96%,居全國首位。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有內陸養殖面積和可作業海洋漁場面積分別約1000平方公里和12.5萬平方公里。有魚類750多種,佔全國海洋魚類種數的一半。尤其是水產品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品種佔世界50%以上,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 水資源
境內河流密布,水利資源豐富。全省擁有29個水系,663條河流,內河長度達13569公里,河網密度之大全國少見。水力理論蘊藏量1046萬千瓦,可裝機容量705萬千瓦,居華東之首。
□ 旅遊資源
全省人文薈萃,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一大批影響日益擴大的旅遊品牌,包括山與水完美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素有海上花園、音樂島美譽的鼓浪嶼,情系海峽西岸、凝聚世界華人的湄州媽祖朝聖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村民居建築福建土樓,著名的革命聖地上杭古田會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搖籃曇石山文化遺址,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寧的白水洋奇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漳州火山公園等旅遊品牌和一大批風景名勝區。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區、蘇區,閩西、閩東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當年中央蘇區有10個縣在福建,老區分布在62個縣(市)。
福建人口
□ 人口統計
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3558萬人,凈增人口23萬人。出生人口42.56萬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萬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長率6.25‰。
□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福建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少數民族分布很廣,歷史悠久。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個,漢族人口居多;53個少數民族人口為58.38萬人,佔1.7%。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達35萬人左右,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萬人以上。全省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寧德地區,其次為福州市,再次為泉州市,其中上萬人口的縣市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羅源、晉江、惠安、連江等。
□ 文化程度
2006年全省共有各類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舉辦獨立學院(民辦)10所。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2萬人,在學研究生2.28萬人,畢業生0.4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17萬人,在校生46.13萬人,畢業生9.50萬人。 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3.01萬人,在校生57.18萬人,畢業生15.1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7.41萬人,在校生78.04萬人,畢業生20.18萬人。初中招生52.37萬人,在校生165.03萬人,畢業生60.2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1.24萬人,在校生269.
22萬人,畢業生52.61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52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 87.11萬人。。
福建經濟
□ 國內生產總值
2006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7501.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5.23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3736.08億元,增長17.0%;第三產業增加值2880.32億元,增長1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152元,比上年增長12.7%。
□ 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2006年第一產業有所調減,第二產業繼續保持增勢,第三產業發展穩定。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2.8:48.7:38.5調整為11.8:49.8:38.4。
□ 財政收入
2006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01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41.03億元,增長25.1%;財政支出722.15億元,增長21.8%。國稅稅收收入(含進口稅收)698.09億元,增長17.9%;地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503.97億元,其中稅收收入365.76億元,增長28.9%。
□ 工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2006年全省工業增加值330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45.58億元,增長20.4%(見表3)。產品銷售率96.92%,比上年下降0.58個百分點。
□ 農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2006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473.41億元,比上年增長3.0%,增幅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
□ 外貿狀況
2006年全年全省進出口總額626.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出口412.65億美元,增長18.4%;進口213.98億美元,增長9.3%。進出口相抵,順差198.67億美元,比上年增加45.94億美元。
□ 外資利用狀況
2006年全年批准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162個,比上年8.8%;按歷史可比口徑統計合同外資金額108.02億美元,增長26.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1.85億美元,增長15.3%。按驗資口徑統計合同外資金額78.29億美元,增長3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2.2億美元,增長23.5%。共計新批境外投資企業73家,協議投資總額1.72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8749.60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02億美元,增長3.5%;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15億美元,增長1.6%。
福建通訊
□ 電話擁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40.93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93億元,增長9.1%;電信業務總量613億元,增長21.6%。電信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8.72億元,增長10.5%;實現利潤49.19億元,增長15.7%。新增固定電話交換機75萬門,總容量1941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2297萬戶,移動分組數據網容量197萬戶,移動簡訊中心容量2962萬條。新增固定電話用戶87萬戶,年末達到1486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37萬戶,年末達到1539萬戶。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02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24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85.58部/百人。數據及多媒體用戶771萬戶,新增173萬戶,數據及多媒體用戶普及率達21.8%。寬頻接入埠304萬個,比上年底增加46萬個。
□ 廣播電視
廣播電台10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36座,調頻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89座,廣播節目85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99%;電視台10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5座,電視節目36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13%。有線電視用戶428.46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干線總長12.46萬公里。
福建交通
□ 公 路
2006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865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9公里,一級公路353公里,二級公路6524公里,公路密度為71.3公里/百平方公里。
□ 水 運
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產性泊位52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8個,全省港口通過能力1.4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571萬標箱。。廈門港已躋身全國十大集裝箱港行列。開辟36條國際班輪航線,與世界7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還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務關系。福州、廈門港與高雄港開通海上試點直航,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開展直接往來。
□ 航 空
福建目前擁有5個機場,它們分別是: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泉州晉江機場;南平武夷山機場;連城機場。
□ 鐵 路
2006年底,全省鐵路里程數1625公里,已擁有四條進出省鐵路通道,分別為:鷹廈鐵路、外福鐵路、橫南鐵路、梅坎鐵路。目前在建的鐵路項目有溫(州)福(州)鐵路福建段,福(州)廈(門)鐵路,龍(岩)廈(門)鐵路,總里程616公里。2007年底前開工的鐵路有向莆鐵路(江西向塘到莆田)福建段,廈(門)深(圳)鐵路福建段,總里程535公里。上述在建和將開工的鐵路項目在福建境內形成「一縱兩橫」的快速鐵路主骨架,總長1150公里,將在2011年前全部建成
福建特產
福州特產有橄欖、福桔、龍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泉州有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漳州特產有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蘆柑、荔枝、香蕉、龍眼、袖子、菠蘿等「六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片仔疲、八寶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等。
廈門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葯酒、海產干貨等。
南平特產:盛產筍干、香菇、 武夷岩茶等
莆田特產:興化桂元, 興化米粉,漆木碗
龍岩特產:八大幹系列.
三明特產:建蓮蓮子,沙縣各小吃.
寧德特產:芙蓉李,古田竹編,茶 葉,紅 曲,剪 刀等
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福建高校
廈門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福州大學 集美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仰恩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華僑大學 泉州師范學院 福建中醫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 漳州師范學院 閩江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 福州服裝學院 龍岩學院 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漳州教育學院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泉州經貿學院 莆田學院
網路貼吧【福建吧】鏈接:http://post..com/f?kw=%B8%A3%BD%A8
② 永春縣城鎮人均收入
永春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
永春縣為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雲山脈東南麓,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 -118°31′。東接仙游縣,西連漳平市,南和南安、安溪兩縣市接壤,北與大田、德化兩縣毗鄰。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千米,南北寬37.2千米。總面積1451.8平方千米。轄15鎮、7鄉。人口54.72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27007人。漢族為主,有壯、回、畲、高山等少數民族。旅外華僑、華裔、港澳同胞100多萬。通行閩南方言泉州話。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0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業總產值18.59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8.79億元,增長34.3%;財政總收入5.60億元,增長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1億元,增長1.5%;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50.04億元、28.14億元,分別增長14.17%16.31%;農民人均純收入5593元,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增長9.2%。
③ 永春為什麼會泉州最窮的原因,永春人的十大恨
永春的發展,其實就是被小泉卡住的,剛剛改革開放就被地級市定位農業縣,也就是「山美水庫」的水源的問題,不讓永春發展工業,煤炭資源被省裡面和小泉控制,化工廠造紙廠許許多多企業開辦不批准,原來辦廠的被關閉。要知道德化縣的陶瓷工藝,有許多祖籍永春的高級工藝師,就是不引進來自己辦廠,比如永春介福鄉就是古代的陶瓷基地和瓷土礦產地,還有鋼鐵企業水泥廠也沒有了。化肥廠是原永春和晉江地區最出名的企業,被無情地搞垮了。泉州市和地方政府故意弄個「牛姆林」,把有限的資金放在森林中,還在遠離永春上百公里遠的一都鎮搞一個「美嶺集團」,整個縣的貸款都被遠距離的農村拿走了,因為那個地方辦工廠不會污染小泉的水源。永春達鋪鎮的神香產業本來要定位省先進單位,後來被泉州市卡住,把所謂的一都小山溝美嶺村搞成全省先進單位等等,你說永春怎麼會發展??????
④ 山西和福建哪個地方經濟好
福建的經濟好,下面是山西和福建的經濟介紹:
1、山西:
2020年,山西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51.9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6.68億元,增長3.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5.4%。
第二產業增加值7675.44億元,增長5.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43.4%;第三產業增加值9029.81億元,增長2.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51.2%。
山西的工業發展:
2020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其中,采礦業增長8.0%,製造業增長4.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0%。
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其中,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1.5%;高技術製造業增長9.6%,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3.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12.8%,節能環保產業增長8.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山西、網路—福建
⑤ 中國十大工業省份分別是
根據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各省份工業增加值數據梳理統計發現,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湖南和河北是工業增加值最大的10個省份。其中,江蘇與廣東差距在縮小,浙江有望超越山東,福建一省則超越了東三省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增加值前五的省份,與GDP前五的省份剛好一致。可見工業是決定經濟大省地位的壓艙石。其中,前四名的省份工業增加值都超過了2萬億元。
(5)2020福建永春工業增加值多少擴展閱讀
西藏貴州福建增速位居前三:
從2010年以來工業增加值的增幅來看,增速最快的10個省份分別是西藏、貴州、福建、湖北、安徽、陝西、江西、雲南、寧夏和江蘇。總體上以中西部省份為主,南方省份居多,且前八名的省份增幅都超過了100%。
貴州的工業增加值自2010年來增長了199.69%,位居第二,同時貴州也是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這也與工業化快速推進有關。
2010年10月26日,貴州召開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推出「工業強省」戰略。同年12月26日,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有了央企的推動,貴州的投資駛上了快車道。
與此同時,貴州的特色工業也快速發展。根據遵義市統計局的分析,近年來,中國白酒經過深度調整,逐步走出低谷,迎來上升期,遵義市白酒產業也因此獲得了快速發展,對全省全市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全省工業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遵義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工業總量的七成都是以茅台為代表的醬香酒的貢獻。
⑥ 永春縣2020年GDP多少
2020年永春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0.5億元、年均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1%。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1%,入選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創建名單。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香產業突破百億元,輕工紡織、機械製造、陶瓷、老醋等產業保持10%以上的增速;新興產業持續向好,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三產增加值年均增長7.3%,旅遊接待總人數、旅遊總收入分別年均增長21.6%、23.3%,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⑦ 晉江各鎮gdp
2022年一季度泉州市各區縣GDP數據為晉江市588.27億,惠安縣334.16億,南安市319.35億,石獅市239.67億,泉港區232.53億,安溪縣226.59億,豐澤區216.56億,鯉城區184.22億,永春縣111.24億,洛江區79.14億,德化縣65.19億。一季度晉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88.27億穩居全市第一位,同比增長5.3%。是泉州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經濟規模要領先於其他眾多地區。一季度里晉江的第二產業增加值達365.79億,同比增長7%,工業經濟保持良好運行,以鞋服、紡織產業、建材製品產業、裝備製造業等為主導的工業產品在一季度銷售情況良好,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季度惠安縣完成財政收入334.16億,名義經濟增速高達37.73%,一季度經濟表現實現了完美開局。惠安縣依託石雕、食品、化工等傳統製造業,目前躋身福建省縣域經濟強縣之列,另外在一季度安排開(竣)工項目67個,總投資約149.68億元,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十分明顯。
南安市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319.35億排在全市第三位,石獅市、泉港區、安溪縣、豐澤區四大地區一季度的地區生產總值都在200億到300億規模,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而洛江區和德化縣則處在一個相對落後的位置,一季度的地區生產總值還未達到100億規模。
⑧ 德化、永春為什麼是泉州最窮的地方
永春、德化的發展,被卡住了,剛剛改革開放就被地定位農業也就是「山美水庫」的水源的問題,不讓永春發展工業,煤炭資源被省裡面控制,所以是泉州最窮的地方。
永春縣為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雲山脈東南麓,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 -118°31′。東接仙游縣,西連漳平市,南和南安、安溪兩縣市接壤,北與大田、德化兩縣毗鄰。
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千米,南北寬37.2千米。總面積1451.8平方千米。轄15鎮、7鄉。人口54.72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27007人。漢族為主,有壯、回、畲、高山等少數民族。旅外華僑、華裔、港澳同胞100多萬。通行閩南方言泉州話。
氣候條件:
永春氣候條件優越,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時兼有三種不同的氣候類型,西半縣屬中亞熱帶,東半縣屬南亞熱帶,而千米以上山地則屬北亞熱帶。全縣無霜期320天,平均氣溫20.4℃,降水量1600~2100毫米,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夏長不酷熱,冬短無嚴寒,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之稱。
⑨ 企業的增加值率大概多少為正常
據統計局統計企業的增加值率15%到30%是正常。工業增加值率則是指一定時期內工業增加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工業增加值率反映降低中間消耗的經濟效益。
⑩ 請問永泰縣城市人口有多少 經濟狀況
這里有相當詳細的情況
http://www.xzqh.org/quhua/35fj/0125yt.htm
永泰
【經濟社會概況】
全年完成生產總值9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農業總產值17.04億元,增長6.2%。工業總產值100.4億元,增長17.3%。財政總收入4.8億元,增長16.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2億元,增長1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24億元,增長20.5%。農民人均純收入4543元,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元,增長11.8%。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7.85億元,增長14.6%,貸款余額24.86億元,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7億元,增長16.9%,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4.4,服務項目價格指數102.7,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4.4%和2.7%。三次產業比11.6∶45.7∶42.7。保持「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行列,首次躋身「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
工業經濟。全縣新辦工業企業100家,總投資6.7億元,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企業26家,工業增加值增長15.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4.5%,拉動經濟增長6.2個百分點。培育壯大骨幹企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83億元,增長36.3%。投入技改資金3.6億元,推進30家企業完成32個技改項目,新增產值2.4億元。有14家企業獲得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農業經濟。全年增加糧食播種面積434公頃,糧食總產量12.81萬噸,增長2.7%。水果總產量25.41萬噸,增長7.8%;茶葉產量4704萬噸,增長16.3%;食用菌產量2.5萬噸,增長7.8%;竹筍干產量1371萬噸,增長12.1%。新引辦農業加工企業7家,新獲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權6個,永春佛手、水仙、鐵觀音茶葉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第三產業。加強牛姆林生態旅遊區和北溪農家樂旅遊區等景區建設,做大做活生態旅遊,全年全縣接待旅遊客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2億元。新增貨運車輛258部,運輸產值增長15%。全年共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國有土地51宗,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87億元。
外經外貿。全縣新批三資企業37家,增資2家,總投資6.68億元,增長75.7%;合同利用外資4466萬美元,增長69.3%,實際利用外資1516萬美元,增長19.2%。其中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外商投資項目3個,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23個。在產三資企業總產值達12.2億元,增長20%。全縣外貿出口總額4391萬美元,增長44.6%。組織37家(次)企業參加20場國際性展銷活動,意向訂單達2156萬美元,增長120%。
項目建設。投入7.5億元,組織實施13項重點工程和13件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5746萬元,完成省道306線路面改善工程。完成通村公路硬化3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達98.7%。投入3000多萬元,完善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市政道路5.44公里,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至10平方公里。
社會事業。組織實施各級科技計劃項目70項,引進、開發新技術、新產品35項。改造中小學危房2萬平方米,撤並初中校3所、完小45所,新辦寄宿制小學25所。全縣出生率10.49‰,政策符合率96.13%,出生性別比111.37,被評為全省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實現耕地總量平衡,全年新增耕地62公頃。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9885人,農村低保對象7698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被評為全省無償獻血先進縣。森林覆蓋率達68.6%,綠化程度94.3%,被評為全省林業工作十佳縣。順利推進殯葬改革,火化區遺體火化率達100%。
【農林病蟲害監測防治體系】
永春縣農林病蟲害監測防治體系建設列為2004年縣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1號議案進行辦理,現有動物疫病、農作物病蟲害、森林病蟲害等3支監測防治工作隊,設有26個監測點,每個監測點達到「四有」標准,即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固定病蟲害觀測點、有2~3名專職工作人員、有必要的監測儀器和監測葯劑。各監測點每月定時、不定時地向縣中心測報站報告農林病蟲害監測情況,縣中心測報站進行匯總分析,通過編發《病蟲情報》、《農情簡報》和在縣有線電視開辦《農業之窗》專欄等形式,及時發布農林病蟲害發生為害動態和防治對策,指導群眾進行科學防治。農林病蟲害監測防治體系的建設,使全縣具備了監測防治病蟲害的快速反應能力,確保動植物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防治,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蟲害損失。
【北溪農家樂生態旅遊村】
北溪農家樂生態旅遊村位於永春縣岵山鎮西南部,面積3.4平方公里,山地森林覆蓋率95%。北溪村生態資源豐富,景緻宜人,四面青山環抱,現有杉、松、黃桐、重陽木、米櫧、木荷、楓香50多個樹種,全村的四周種植蘆柑、龍眼、早鍾6號枇杷、文旦柚等名優水果。2003年以來,北溪村充分利用山高林茂水清澈的良好生態環境,大力開展旅遊資源,已投入700多萬元,進行改舊建新和旅遊路網、停車場、接待中心、綠化亮化工程等配套建設。目前,田園樂、農家樂、果園樂、家庭樂等旅遊項目吸引了許多城市人群,在北溪村干農家活、住農家店、吃農家飯,正成為許多遊客津津樂道的趣事。2004年10月,香港宏力集團有限公司承包北溪村旅遊開發經營權,承包期40年,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北溪村將建設成集生態農業旅遊、休閑娛樂、體驗農家風情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山區生態特色和濃郁文化氣息的旅遊風景區,成為福建省鄉村旅遊的典範。
永泰(498年四月—十二月)是南朝齊齊明帝蕭鸞的年號,共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