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詞解釋:「三洪一創,青山保林」
正確的說法是「三紅一創,青山保林」,指的是對新中國十七年小說的堅持政治藝術統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紅色經典小說的高度集中。
新中國十七年小說,用來指稱從1949年到1966年。有一個概括是「三紅一創,青山保林」,「三紅一創」即《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鄉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
藏書家謝其章先生又自編了「三花一鐵,新敵艷野」,「三花一鐵」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陽花》、《鐵道游擊隊》;「新敵艷野」即《新兒女英雄傳》、《敵後武工隊》、《艷陽天》、《野火春風斗古城》。
(1)三紅一創哪些是工業題材擴展閱讀:
長篇小說
1953年開始創作三卷本長篇小說《紅旗譜》,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譽為反映中國農民革命斗爭的史詩式作品,引起強烈反響,並被改編為話劇、電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記》,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煙圖》。
《紅旗譜》通過在大革命失敗前後十年革命斗爭的歷史背景下,冀中平原兩家農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兩代人的尖銳矛盾斗爭,以「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為中心事件,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和城市階級斗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獲得重大的成就。
2. 三紅一創青山保林指的是什麼
三紅指的是:吳強的《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梁斌的《紅旗譜》;一創指的是柳青的《創業史》。青指的是楊沫的《青春之歌》,山指的是周立波的《山鄉巨變》,這個周立波是文學家,保指的是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林指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
「青山保林,三紅一創」是對新中國十七年小說的堅持政治藝術統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紅色經典小說的高度集中。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反映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在描述中對重大歷史事實加入虛構,其中創造英雄「典型」,營英雄主義基調,反映了偉大時代。
塑造了大量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創造了一批在人民群眾中有影響的人物,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農村現實生活,刻畫了中國農民不同的性格特徵和精神世界,譜寫了一首歷史、時代應給予農民的贊歌!
《創業史》簡介
《創業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寶、梁三老漢、郭世富、姚士傑、郭振山等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實實地生活了14年,對農村中各種人物了如指掌,這給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梁生寶和梁三老漢兩個人物,已排進中國現代文學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
梁生寶是全書的中心人物,他有膽有識,既有宏偉的氣魄,又有實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勞、朴實、善良的中國傳統美德的閃光,又有公而忘私、勇於犧牲個人利益的時代精神的張揚。這是一個講原則、重情感,使讀者倍感親切可愛的形象。
梁三老漢是書中寫得最凝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極有感染力的藝術典型。作者不是單線條地勾勒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鑿,濃墨重彩地描繪他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他鮮明感人的多重性格。
3. 青山保林,三紅一創指的是什麼
青:《青春之歌》,
山:《山鄉巨變》,
保:《保衛延安》,
林:《林海雪原》三紅:吳強的《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梁斌的《紅旗譜》,
一創:柳青的《創業史》
「青山保林」通常與「三紅一創,青山保林」並稱,指的是對新中國十七年小說的堅持政治藝術統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紅色經典小說的高度集中。
中國成立後,關於文學在社會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起什麼作用,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中央十分重視文藝的發展方向。毛澤東文藝思想《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1949 年後逐漸成為指導全國文學藝術工作的唯一正確的文藝思想。這時期的文藝路線是:文學為政治服務,文學為工農兵服務。文學別無選擇的充當了生活教科書的任務。
(3)三紅一創哪些是工業題材擴展閱讀:
一方面出於對中國革命勝利的喜悅,更重要一方面出於要符合當時的文藝路線,把政治與藝術統一。此時的長篇小說的類型是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統一的「兩結合」型文學。另一方面從革命現實出發,但是另一方面在革命現實中展現的是美好勝利的明天。所以此時一切批判、暴露社會黑暗,存在消極思想的文學一律沒有生存的空間。此時的文學體現的就是歌頌革命勝利,歌頌社會主義建設,將這種美好的革命理想反應在作品中,讓人們對美好的勝利的明天充滿信心。
4. 三紅一創指的是什麼
三紅一創:對17年長篇小說代表作的簡稱。「三紅」指吳強的《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梁斌的《紅旗譜》。「一創」指柳青的《創業史》。
簡介
《創業史》通過敘述干預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現實」與「理想」被割裂的難題。《創業史》中的敘述干預主要有三種形式:抒情、議論和時政引語。在《創業史》文本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指明故事的發展方向,表明作者的態度,直接引領讀者的接受和認同。
這體現在最開始以幾句畫龍點睛的話對整章內容進行預先評述的章節中。例如第15章的第1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為這一章出現的梁生寶和徐改霞由於志向不同最終分道揚鑣埋下了伏筆,而作者對於徐改霞的暗貶之意也隱含其中。
5. 三紅一創指的是什麼
三紅一創:對17年長篇小說代表作的簡稱。「三紅」指吳強的《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梁斌的《紅旗譜》。「一創」指柳青的《創業史》。
「青山保林」通常與「三紅一創,青山保林」並稱,指的是對新中國十七年小說的堅持政治藝術統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紅色經典小說的高度集中。
《紅日》的簡介
《紅日》是當代作家吳強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版於1957年。
《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
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佔領了漣水,而解放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來的萊蕪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最後的孟良崮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的74師。如此轉敗為勝的結局更加真實而獨特地再現了解放軍取得勝利的不易。
6. 「三紅一創,青山保林」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影響
這些都是紅色經典,說實話並沒有多大影響,你讓我們怎麼說的詳細些?你如果想知道,我給你推薦本書:
李揚:《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山東教育出版社。
7. 中國小說五六十年代的代表人物
五六十年代的長篇小說
歷史題材
軍事戰爭類:杜鵬程《保衛延安》吳強《紅日》
描寫農村革命:梁斌《紅旗譜》孫犁《風雲初記》
馮德英《苦菜花》
英雄傳奇:曲波《林海雪原》知俠《鐵道游擊隊》
馮志《敵後武工隊》劉流《烈火金剛》
表現知識分子成長:楊沫《青春之歌》
反映舊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李劫人《大波》李六如《六十年變遷》
羅廣斌,楊益言《紅岩》,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高雲覽《小城春秋》歐陽山《三家巷》
現實題材:
反映農村社會主義合作化運動:趙樹理《三里灣》
柳青《創業史》周立波《山鄉巨變》《上海的早晨》
工業題材:周立波《鐵水奔流》艾蕪《百煉成鋼》
蕭軍《五月的礦山》草明《火車頭》
代表人物應該是:柳青、梁斌、楊沫 茹志鵑 趙樹理 周立波
8. 三紅一創名詞解釋是什麼
三紅一創:對17年長篇小說代表作的簡稱。「三紅」指吳強的《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梁斌的《紅旗譜》。「一創」指柳青的《創業史》。
塑造了大量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創造了一批在人民群眾中有影響的人物,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農村現實生活,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學作品很多。
但是一個幾千年來以農民和農業生活為主體的國家,描繪農民生活,塑造農民形象的小說卻基本找不到,但是在十七年時期,長篇小說塑造了豐富的農民形象,涵蓋不同的鄉村人物類型,刻畫了中國農民不同的性格特徵和精神世界,譜寫了一首歷史、時代應給予農民的贊歌。
「三紅一創,青山保林」的概念發展
新中國十七年小說,用來指稱從1949年到1966年。有一個概括是「三紅一創,青山保林」,「三紅一創」即《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鄉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
藏書家謝其章先生又自編了「三花一鐵,新敵艷野」,「三花一鐵」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陽花》、《鐵道游擊隊》;「新敵艷野」即《新兒女英雄傳》、《敵後武工隊》、《艷陽天》、《野火春風斗古城》。
9. 三紅一創青山保林適合多大幾年級
適合全年齡段。
「青山保林,三紅一創」指的是《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保衛延安》《山鄉巨變》《林海雪原》《青春之歌》。
資料擴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17年間,文學史上習慣將其看作當代文學的開端,同時親切的稱之為「十七年文學」
這一時期文學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徵,同時皆具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十七年間可謂是百花齊放,同時也被後人習慣以「青山保林,三紅一創」一言蔽之。
10. 列舉"三紅一創,青山保林"指十七年文學中哪些作品
「青山保林」分別指《保衛延安》《山鄉巨變》《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紅」指吳強的《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梁斌的《紅旗譜》。「一創」指柳青的《創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