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在管理方式,產品,性質,各自特點各自企業代表
軍事工業發展的特點
1.以國防軍事需要為動力,積極開拓軍工生產。
2.注意利用國外技術設備,重視培養本國人才。
3.國家政權的支持。創辦軍事工業的洋務派代表人物在清政府中身居要職,他們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從財力、經濟政策和組織制度等方面支持近代軍事工業的發展。
4.缺乏資本的人格化。在一般資泳主義企業里.,資本家作為人格化的資本,是推動剩餘價值生產、剩餘價值資本化和資本增殖的重要力量。而在近代軍事工業中,恰恰缺少這種力量。
軍事企業性質 : 帶有近代資本主義色彩的封建工業企業
民用企業性質 : 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資本主義企業
民用企業
洋務派興起辦民用企業的熱潮,從當時的客觀條件來看,實際上是地主階級企圖改變某些封建生產方式的改良運動。這種改良運動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都有較大的影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微弱的資本主義經濟,是抵抗不住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吞和欺壓的,它只有藉助於政權的力量才能求得生存。民用企業就是從封建主義經濟中脫胎出來的、藉助於政權力量的資本主義,它在與外國資本的抗爭中發揮了民族資本主義所不可能發揮的作用。許多民族資本企業就是在「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的招牌下倖存下來的,所以它對於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也有其一定的作用。
洋務運動為什麼先發展軍事工業,後發展民用工業?
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腐朽統治,表面上發展的軍事只是一種工具而已。洋務運動的前期的口號是「自強」,這說明了當時的人們迫切想擺脫帝國主義壓迫的願望,但發展軍事不能是沒有資金支持的,當時的清政府經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不斷地向外國列強賠款,財政已經是極度的緊張,而發展軍事工業的初期又難以避免的要從西方的發達國家進口先進武器來增加國防實力,而這又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的,當時的清政府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發展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隨即又打出「求富」的口號,興辦工業來支持軍事的發展。
民用企業,軍事企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製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從1862年起,用三年時間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清政府新設立的外交機構。
1862年,在北京設立專門培養翻譯翻譯人員的「同文館」,這是清代最早的「洋務學堂」(1902年
並入京師大學堂)。
1863年,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第二年又在廣州設立一個「廣方言館」。「廣方言館」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培養通曉外語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內設翻譯館;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機器製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北洋機器製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出洋,由容閎指導選派。
1875年,建議在各省設立洋學堂;創立科舉考試中「洋務進取」一項。
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
1880年,在上海建立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京師學堂,購置軍艦;設立南北電報局。
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
1882年,建立旅順軍港。
1885年,清政府新設立了海軍衙門;在天津設陸軍武備學堂。
1890年,在漢陽建立湖北槍炮廠;在湖北,江西設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Ⅱ 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
Ⅲ 簡答洋務派創辦中國近代民用工業企業的特點
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在引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化企業。同時也培養科技人員,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提供了基礎條件。而在客觀上也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一定的抵製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在今天的視角,洋務運動對於促進中國的近代化意義尤顯重大。 據我所知 現在的招商銀行就是由之前的招商局的一些資產創建的。同時對於漢陽造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軍 事作用(尤其是我黨的軍隊) 就不用我說了吧 希望對你有用 。
Ⅳ 洋務運動所創辦的軍事、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一、軍事工業:在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通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
1.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在安慶大觀亭由曾國藩設立,為中國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經始督辦,並由丁日昌總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主要製造槍炮和修造輪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開辦了我國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海軍飛機工程處,從事水上飛機製造。
4.北洋機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設立,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以製造火葯、槍炮、子彈、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
5.蘭州製造局:1869年於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產彈葯。
6.漢陽兵工廠:1890年在漢陽由張之洞設立,除了步槍製造設備以外還引進了煉鋼與火炮製造設備,成為當時中國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兵器之兵工廠。
二、民用工業:由於前期的軍事工業耗費了大量銀餉卻沒有明顯成效,並且軍事工業所需的原料也出現短缺,洋務派決定以「求富」為口號,再發展一批民用工業以籌集資金,這批民用工業的產品很多是以市場為導向,具有近代資本主義工業的特點。
1.輪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於上海由李鴻章等設立。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
2.開平煤礦:1878年在開平由李鴻章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南方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煤炭緊缺問題。
3.湖北織布局:1888年在廣州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籌設,能織原色布,斜紋布,花布等,暢銷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還遠銷海外。
影響:
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Ⅳ 洋務運動中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性質
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是封建性的;民用工業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但也帶有一定的封建性。
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系列軍事工業,這類工業帶有很強的封建性。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的民用工業多採用「官督商辦」形式,以賺取利潤為目的,其產品是商品,並僱傭大批自由勞動力,所以帶有資本主義性質。
洋務派民用企業的性質基本上是資本主義的,但仍有濃厚的封建性。性質基本上是資本主義的,主要是因為:從企業生產目的來說是為了「求富」,即以賺取利潤為主要目的。從其產品來說,它的產品是商品,進入市場流通。
(5)民用工業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洋務運動的歷史影響:
1、洋務運動的最終結果雖然是失敗,但是其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對近代軍事的影響: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采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Ⅵ 洋務派舉辦的民用工業和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相同點是
歷史背景一樣:民族工業是在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民族資本所辦的企業。近代民族工業從洋務運動開始,包括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和民族資產階級創辦的企業。鴉片戰爭前,中國已產生資本主義萌芽,戰後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洋務運動的刺激,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產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放鬆了對華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一度迅速發展。20世紀三四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陷入困境。新中國成立後通過三大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一部分。
發展歷程艱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一個極其艱難的發展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他毗鄰鴉片戰爭的烽火與甲午戰爭的硝煙,在中華民族中興辦起民族產業,雖然由於經濟的短缺問題與社會大的背景與形式問題的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但仍然對中國近代化企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這一創舉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民族工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只要是中國人辦的,都是民族工業,國營民營皆是民族工業;狹義的則只指民營資本所辦企業,不含國營的。
是一個歷史演進的過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還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鋪設著道路。一般地,民族工業是在我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民族資本所辦的企業。 二,民用工業 包括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漢眼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Ⅶ 民用工業與民族工業有什麼區別
一,民族工業是在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民族資本所辦的企業。近代民族工業從洋務運動開始,包括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和民族資產階級創辦的企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民族工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只要是中國人辦的,都是民族工業,國營民營皆是民族工業;狹義的則只指民營資本所辦企業,不含國營的。 一般地,民族工業是在我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民族資本所辦的企業。
二,民用工業 包括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漢眼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Ⅷ 民用建築工業化得主要特徵是什麼
隨著建築科學的發展,建築工業化已經成為我國建築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民用建築工業化——是指建築業要從傳統的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小生產方式逐步向社會化大生產方式過渡,即以技術為先導,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裝備,在建築標准化的基礎上,發展建築構配件、製品和設備的生產,培育技術。
近年來由於城市工業化和商業化的迅速發展.城市建設用地日趨緊張,有些已建成的建築物.尤其是老城區的建築物已不適於日益繁榮的物質.
如:文化需求由於功能受到限制.需要進一步擴大使用面積.故加層建築逐漸增多。
等等
Ⅸ 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和民用工業有什麼特點
軍事 帶有近代資本主義色彩的封建工業企業
民用 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資本主義企業
軍用工業具有兩個特點:第一,軍火製造和輪船製造並舉。在 60 年代建立的三個最大工廠裡面,福州船政局固然是專門造船的工廠,江南制 造局和天津機器局也不是單純的軍火工廠。它們同時是造船工廠。曾國藩興辦江 南製造局, 對於製造輪船和軍火同樣重視。 ①這個廠從開辦到中法戰爭期間(1865 —1885 年)造過大型兵艦 8 艘,小型輪船 7 艘。②天津機器局以製造槍炮彈葯為 主,1880—1881 年間也造過「仙航」號小輪、「直隸」 3 第二,大中小型工廠結合。表中 15 個工廠裡面,最早開辦四廠和最後開辦 的湖北槍炮廠是大廠,廣州、山東、四川、吉林是中廠,其餘 6 個是小廠。大廠 由清王朝中央戶部撥款開辦, 而中小廠則主要是地方督撫自籌經費,有的甚至是 用當地紳商捐款開辦的廠。所以大中小結合,同時也是中央和地方分辦。 這些特點反映了經過太平天國革命的沉重打擊以後清王朝封建政權的初步 崩離狀況, 但決定因素是當時興辦軍用工業的技術條件。清政府的這些軍用工業 只能、也完全是依靠了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才興辦起來的。
民用企業的特點: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為本的相當自足的社會體系,生產主要靠人力。中國自古有較多的科技發明,並長期在世界佔領先地位,但自 14 世紀後科學技術一直處於僵滯、停頓的狀態,以致沒有出現像西方那樣的科學革命,科技也未能大量用到生產上。 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流的中心價值系統,重天人合一,重社會秩序與人倫規范。在大部分時 間里,中國面對的主要問題不是外部世界的挑戰,而是源自內部的傳統危機,但歷史總是依 照自身邏輯消解和克服這些危機,進入又一輪王朝循環 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機器生產更多地被採用。如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始建廠時,即 派人到美國選購機器, 其中包括軋花、 紡紗、 織布機械全套設備。 後來李鴻章決定擴充紡紗, 又向英國增訂機器。當時,無論是紡織、鋼鐵工業還是其他製造業,都建立起了機器工業企 業。以後建立的諸廠均一開始就進口外國的機器設備,引進國外技術,以至聘用外國技術人 員。這些進口的機器設備在當時尚屬先進。洋務派辦民用工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采 取 「 官督商辦 」 和 「 官商合辦 」 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 「 商股 」 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 素。從 70 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於近代民用工業,終於 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 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