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斯諾采訪路線標明地點事件和采訪人物(遇到人物)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8
『貳』 閱讀《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章。斯諾探訪的路上遇到了哪些人物,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
假如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裡,百姓該是多麼痛苦啊!當大家在繁華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樂的時候,又何曾想過這些都是怎麼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後來人。紅軍戰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做一個祖國的棟梁,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著作,一部文筆優美且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地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真實情況。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就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埃德加·斯諾於1905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父親開了一家小印刷廠,家裡過著小康生活。父親要他也從印刷業開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卻走上了一條與父親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世界著名的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叄』 進入了中共蘇區斯諾看到了哪些景象遇到了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是怎樣的精神面貌
摘要 他看到,「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系著斷了一隻腿的眼鏡……紅軍大學學員把敵人的傳單翻過來當作課堂筆記本使用……
『肆』 斯諾采訪路線標明地點事件和采訪人物(遇到人物)
摘要 您好,斯諾采訪的主要路線為:西安-涇陽-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黃陵-洛川-富縣-甘泉-延安。斯諾采訪的人物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以及許多紅軍領袖、將領。他采訪的地點及對應線路為西安-涇陽-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黃陵-洛川-富縣-甘泉-延安,采訪的主要內容是地方政治改革、蘇區軍民生活、民情風俗習慣。
『伍』 斯諾采訪路線標明地點事件和采訪人物(遇到人物)
摘要 《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地方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陸』 斯諾采訪路線標明地點事件和采訪人物(遇到人物)
摘要 您好,斯諾采訪的主要路線為:西安-涇陽-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黃陵-洛川-富縣-甘泉-延安。
『柒』 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到延安遇到哪些人,有什麼觸動
紅星照耀中國
斯諾到延安遇到哪些人,有什麼觸動
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在斯諾的筆下,毛澤東是什麼樣的人?
第一:毛主席是個非常精明而又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個天才的軍事家和政治戰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國人民大眾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 席是個蘇區人民擁護他,南京政府卻對他恨之入骨的人;第 五:毛主席生活簡朴,廉潔奉公,能吃苦耐勞,身體像鐵打 的。
周恩來給斯諾的 印象是,他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
他態 度溫和地說出來的話,同國民黨宣傳九年來污衊共產黨人是 什麼「無知土匪」、「強盜」和其他愛用的罵人的話,形成 了奇特的對照。
從政治領袖毛澤東、周恩來,軍事將領賀龍、彭德懷、徐海東、劉志丹,傳奇人物(董健吾),鄧發,直到那群向彭德懷索要路條的少先隊員以及具有高度個人自尊的小通訊員(向季邦),個個寫得栩栩如生,真實感人。正是這群大大小小人物的歷史,構成了中國現代革命史的一個豐富的橫斷面。
(本文摘自《網路文庫》)
『捌』 進入了中共蘇區斯諾看到了哪些景象遇到了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是怎樣的精神面貌
摘要 斯諾感受到了蓬勃朝氣。他看到共產黨人雖在貧瘠的陝北山區里,卻實現了男女平權、免費教育,紅軍戰士終日唱著歌豪邁地走向戰場……他用手中的攝影機和相機記錄下這一切,留下紅軍時期唯一的電影資料。他還穿上紅軍的軍裝,騎著馬隨西征軍前往隴東和寧夏。所到之處,目睹了紅軍和蘇區民眾生活儉朴,卻人人待遇平等,沒有乞丐,也沒有腐敗,這讓斯諾感到他們是當時中國最自由和最充滿活力的人。
『玖』 斯諾在西安遇見什麼人
遇到了楊虎城、、張學良、周恩來。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到達西安後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
(9)斯諾在工業中心遇到了哪些人擴展閱讀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根據地工業農業生產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紀實文學終於誕生。
『拾』 斯諾采訪路線標明地點事件和采訪人物(遇到人物)
摘要 您好,斯諾采訪的主要路線為:西安-涇陽-三原-淳化-旬邑-宜君-黃陵-洛川-富縣-甘泉-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