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有什麼影響
1.生產力
工業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水平,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倫敦成為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1851年,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2.城市化
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工廠逐漸集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城市在國家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時影響社會習俗的變化。
從人類生產方式看工業革命後,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出現,又引發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出現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比較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不同特點,城市化帶來的效益和問題,進而理解人類社會進步中的代價與陣痛,滲透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社會關系
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兩大變革,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隨著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增長,他們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
4.生產組織形式
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工業革命開始後,工人相對集中、分工明確、紀律嚴格、使用機器大生產的工廠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5.思想文化
工業革命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工業革命開始後,需要許多新式人才,如工程設計、機器製造、機器修理、工廠管理等,而這些新人才都需具備科學知識,以及專門的技術訓練等。
歐美各國逐漸加強科技的研究和教育。法國在1747年設立了一個專門研究建築橋梁的工程專科學校,後來各國紛紛仿效,設立各種工程學校,或在大學里添設專門的工程課程,進而發展為工學院,科技教育發達起來。
6.世界格局
加快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世界工業化的進程和世界市場的形成。
對外推行「炮艦政策」,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其他民族國家緊閉的大門,強制推行自由貿易,迫使全世界為英國商品打開門戶。工業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性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
7.經濟思想
要求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的自由放任政策取代「重商主義」。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系統地闡述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主張減少政府在經濟事物中的操控,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
1852年,英國議會發表聲明,宣稱自由貿易是英國的國策。進行法制化建設,廢除阻礙經濟發展的一系列舊法令,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維護資本主義自由貿易、自由競爭和自由生產的原則。
8.經濟結構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減少,工業逐漸取代農業成為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產業部門,工業資本取代商業資本開始佔主導地位。大部分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擺脫出來,轉入工業生產。然後相當多的勞動力又因機器的使用而直接從生產中被排擠出來,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准備了條件。
9.消極影響
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工人遭受剝削日益嚴重。
10.對中國的影響
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西方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並推動中國近代工業產生。
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
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瓦特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他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所以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稱為日不落帝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得到了迅速發展;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
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90年代義大利人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② 工業革命帶來哪些革命性變化
、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間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滿意請採納
③ 工業革命給人類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還有嗎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蒸汽火車、蒸汽船
19世紀三四十年代,蒸汽機在歐洲和北美被廣泛採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促使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工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逐漸形成.在工業化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英、法、美等國家成為工業國家.蒸汽動力在交通運輸工具上的應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1)解決了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
自此以後,只要有煤作燃料開動蒸汽機,就可根據需要建立工廠,不再受河流的限制.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生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形成.
(2)促使工業革命轟轟烈烈地展開,出現了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
瓦特蒸汽機應用於運輸業中,導致蒸汽輪船和機車出現,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徹底變化,人們的交往更加方便,經濟和文化聯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3)推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最偉大的發明.蒸汽機的廣泛利用,使英國到處建立起大工廠.在工業化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那些高聳入雲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已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4)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但也造成了環境污染.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飛機、汽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以電力和內燃機的使用為主要標志,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又稱為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④ 工業革命給人類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實在太多了!簡單舉例說幾個,從網路上摘抄,你可以看看我提供的參考資料,那裡說得更詳細!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9、工業化及其隨同的變化增高了世界多數人們的生活標准。較之過去,有更多的貨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較低廉。但是,增加對貨物的需求,就意味著原料的消耗和環境的沾污。由於大量生產技術更加強的採用,世界若乾地區的文化特徵在食物,衣著,住房,娛樂,及生活方式上,就趨於標准化。
10、工業化也改變了政府。許多國家行使帝國主義以支配各種原料和市場,俾能支持工業的發展。工業工人(無產階級)學會了組織與談判的技術。因此,民主的過程加速,因為工人要求對於社會的管理,有更多的發言權。
⑤ 工業革命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有什麼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帶來了工業污染。環境問題在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了嚴重的問題。
(5)工業革命之後帶來哪些變化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起源背景: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
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
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⑥ 工業革命引起的變化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9、如同農業革命一樣,工業革命也引起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大變遷。
工業革命使人類跨入了機器時代,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拉大了東西方社會進步的距離,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打開了亞、非、拉落後國家的大門,把整個世界納入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