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
洋務運動是在晚清時期也就是19世紀60~90年代由洋務派所發起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運動,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來講一系列企業的舉辦促進了社會進步。
2. 洋務派在自強的口號下創辦的軍事工業有
第一,19世紀60——70年代,在這個階段里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國防近代化的特殊要求,導致近代軍事工業的率先創辦。洋務派先後創辦了一大批軍工企業,以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為標志,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湖北槍炮局等,以及各省陸續建立的蘭州機器局、廣州機器局等,共二十一處軍工廠。 第二,19世紀70——90年代,在這個階段他們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近代民用工業。對於軍事工業而言,原材料和燃料就是它們的生命線。當時,無論是紡織、鋼鐵工業還是其他製造業,都建立起了機器工業企業。洋務企業盡管受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機械化的程度還很低,各企業內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勞動,但它們畢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器和工藝,在生產技術方面發生了空前的大變革,使中國破天荒出現了近代工業文明的曙光。 第三,洋務派還創辦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為了「自強、禦侮」,洋務派在興辦軍用工業的同時,開始籌建近代化的海軍和海防,這是中國近代海防事業的巨大進步,結束了中國以往有海無防的時代。 第四,洋務派在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上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學習,創辦中國近代教育,如京師同文館等。據統計,到1896年為止,各地洋務派開辦的洋務學堂有34所。這些學堂大多是專門性的實用技術學堂,規模大小不等,程度高低不同。 第五,洋務運動還促進了中國外交近代化的發展,總理衙門的設置是早期中國近代化邁出外交的第一步.在外國列強的要求下,1861年初,咸豐帝批准了奕欣等洋務派人士的奏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 第六,我們在從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上看,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簡稱為中體西用,它是貫穿於洋務運動始終的一個指導思想。然而應當指出,洋務派主張的「中體西用」,「實際是一革命性的態度」。[1]它最初是由馮桂芬於19世紀60年代初在《校_廬抗議》一書中提出的,馮桂芬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西國富強之術。」[2]之後,洋務派官僚和理論家們特別是後者又對這一思想加以解釋,並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按照當時洋務派的主流觀念的認識,所謂的「中體西用」,簡單說來就是要以中國的孔孟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思想文化、以「倫常名教」作為思想基礎,以向西方學習技藝為主,而對於封建君主的專制制度是不動搖。這就決定一切的前提是必需為封建統治而服務的,他們不想也不可能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來源:數碼設計
3. 洋務運動中中國創辦了哪些近代軍事工業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製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下面的這份時間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洋務運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內容: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內設翻譯館;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機器製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北洋機器製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
1875年,建議在各省設立洋學堂。
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
1880年,在上海建立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京師學堂,購置軍艦;設立南北電報局。
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
1882年,建立旅順軍港。
1885年,清政府新設立了海軍衙門;在天津設陸軍武備學堂。
1890年,在漢陽建立湖北槍炮廠;在湖北,江西設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4.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製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主要製造子彈、火葯、炸炮等。「內」,表示這個軍械所屬於安慶軍內的設置。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該廠由安慶遷到南京,改名為金陵機械製造局。
江南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製造槍炮彈葯外,也製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製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的設備最齊全的新式造船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1884年馬尾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後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後,改稱海軍造船所。
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五百八十餘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三千人,每年出鋼七萬噸。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被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
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台、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32年國民黨政府收歸國營,更名國營招商局,歸屬交通部。抗日戰爭期間,總局先遷香港,後移重慶。戰後遷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5. 洋務派運動後期創辦的軍事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6. 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主要有:
1、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北洋機器局、蘭州製造局、漢陽兵工廠;
2、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湖北織布局。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