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標志是什麼
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後期,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3、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40-50年代開始,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等技術的發明;4、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1)中國四次工業革命用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一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一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范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㈡ 四次新技術革命可以分為哪三個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1760-1840年),標志著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電氣時代」(1840-1950年),使得電力、鋼鐵、鐵路、化工、汽車等重工業興起,石油成為新能源,並促使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
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創了「信息時代」(1950-),全球信息和資源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也達到空前的高度。
就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之際,我們悄然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等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包括但不限於工業4.0側重的製造業革新。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網路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它在提高生產力水平、豐富物質供給的同時,也會重塑人力與機器力結合的勞動形式和要求,在教育及產業政策方面增添新內容和新方法。
中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為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於2015年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製造業信息化,在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首先,第四次工業革命催生了數據分析、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行業,軟體、機器人、互聯網等行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數字技術與傳統製造技術相結合後,創造出了許多新產品與新服務。行業之間相互滲透、融合,以製造為主的企業進入到服務領域,從而轉型為提供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而信息企業則利用大數據技術進入到製造領域,進而開發出新產品。
比如,華為成為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騰訊、網路投資開發電動汽車等。未來,這些行業勞動生產率相對更高,創造價值更多,收入增長相對更快,是推動製造業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技術也催生了數據分析工程師、機器人協調員、現場服務工程師等新職業,同時減少了傳統的機器操作工、物流運輸、設備維護等職業的需求。
㈢ 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標志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標志是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標志是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標志是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21世紀開始第四次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標志是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㈣ 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及發展情況是什麼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
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
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志著
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1.英國最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有利條件:(1)雄厚的資本,(2)充足的勞動力,
(3)豐富的資源和原料,(4)海外貿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條件是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
的確立.導致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
需要.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它的投入使用使人類進入了「蒸
汽時代」。
2.標志: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3.工業革命的大致發展過程是:(1)棉紡織機械的發明和改進,(2)改良蒸汽機,
(3)冶金,采礦部門採用機器生產和蒸汽作動力,(4)交通運輸革新。
4.工業革命中的重大發明:(1)1785年英國機械師瓦特製成改良的蒸汽機,
(2)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製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國輪船成功地橫渡大西洋,
(3)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工業革命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瓦特製成改
良蒸汽機
5.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對我們人類社會的各
方各面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A 這次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
濟的快速發展. B 使社會日益分裂為二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
無產階級, C 也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東方從屬於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
此聯系不可分開的整體.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1.第二工業革命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當時科學技術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
三個方面: (1)新能源(電力,石油)的發展和利用.(2) 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創制.(3)新通訊的
2.標志,電力的發明和使用。
特別是新能源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了: 「電氣時代」,電力的廣泛應
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事件
(1).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研製成功.(2)美國人愛迪生發明電燈泡.(3)德國人西
門子製成第一輛有軌電車(4)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
製成三輪汽車.(5)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6)有線電報,有線
電話的發明成功.(7)義大利馬可尼製造出無線電通訊設備,並於1899年在英國向法
國發報成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1.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
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
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2.標志: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有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而電子計算機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1)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迅速發展,(2)產生一大批新型工業,第三
產業迅速發展起來,(3)推動了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交往和
思維方式,(4)給各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了競爭和挑戰,世界各國都
在大力發展高科技,以求在國際競爭中取勝.(5)更加證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展
最重要的推動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6)是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根本原因和
基礎。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什麼「革命」?
廣義的說 「綠色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狹義的說就是是新能源、新材料、新環境、新生物科技革命。我們姑且將新能源為首的綠色產業從現階段開始到未來的崛起,定性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前兩次工業革命中國均沒有趕上,第三次IT革命盡管趕上了,但目前仍處於追趕狀態,而這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中國第一次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有可能成為領導者、創新者的重大機遇。」
在社會生產力以跳躍的方式呈積數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災難的威脅,這些問題難以控制的惡性發展,使人類的處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困擾,成為舉世關注的全球問題」 實質上,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現在,人類所消耗的地球資源,已經是遠遠超過了在此之前的上下五千年人類所消耗的地球資源的總和。未來的日子裡,人類必然要不由自主地面對由資源的生成大於人類的消耗到資源的生成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這一客觀現實。。兩百年來的人類文明動力大都基於碳燃燒,因為兩個限制這種方式現在已經走到了盡頭,一是碳基能源資源的有限性,二是碳基能源燃燒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的大氣結構。現在二氧化碳的濃度是400-450PPM,過了臨界值,惡劣氣候將會頻繁發生,整個人類文明的基礎將被動搖。在這樣一個關乎人類存亡的、重要的歷史轉折點,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將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改變歷史、拯救人類的重任。目前,各主要經濟體大力實施的綠色『新政',是以新能源技術革命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一方面力圖藉此擺脫目前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是謀求確立一種長期穩定增長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綠色『關系的新經濟發展模式。」
當前,以綠色經濟為核心的「經濟革命」正席捲全球,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和推進綠色發展規劃,不少發展中國家也雄心勃勃,尤其美國,奧巴馬上台以來,在能源政策方面發生了極為重大的轉折。2010年美國財政預算規模是3.6萬億美元,赤字高達1.75萬億美元,但奧巴馬政府宣布到2013年把赤字縮減到5330億美元,四年將赤字縮減12170億美元,還頒布能源新政奧巴馬能源新政的第三個措施,是美國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准備投入1500億,用於能源新技術方面的大規模投資建設。目前包括超導電網、智能電網、太陽能、光伏電池等在內的一系列能源新技術儲備已經充足,這是繼IT革命之後,美國技術儲備的又一個主要方向,實際就是新能源、新技術的籌備。
另外一個重要措施是刺激混合動力汽車的大規模使用。奧巴馬政府擬用減稅的辦法,為美國人購買混合動力汽車每台補貼7000美元的刺激政策,期望到2015年美國市場上能夠有100萬台美國本土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㈤ 四次工業革命是哪四次
四次工業革命是:
1、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但是,由於缺乏刺激,它們未被應用於工業。
2、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世紀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已穩步地、不懈地繼續到19世紀末期。因此,將其發展過程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實質上是武斷的。然而,若把1870年看作一個過渡日期,還是可以作一劃分。正是在1870年前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的發展——科學開始大大地影響工業,大量生產的技術得到了改善和應用。
3、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4、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新材料技術、分子工程、石墨烯、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㈥ 給力,中國用一代人的時間經歷四次工業革命,那這四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時候
1、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
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2、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景區總面積49平方千米,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
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
3、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為主。
4、黃果樹瀑布,即黃果樹大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亦名「黃葛墅」瀑布或「黃桷樹」瀑布,因本地廣泛分布著「黃葛榕」而得名。
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屬珠江水系西江幹流南盤江支流北盤江支流打幫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為黃果樹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以水勢浩大著稱。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
5、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㈦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間表
第四次工業革命:21世紀開始第四次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7日至11日舉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廠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規模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
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概念受到關注。輿論認為,作為工業領域的全球領先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推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參展商和觀眾們對本屆展會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21世紀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入21世紀,中國第一次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加速信息工業革命的同時,正式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
這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它的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面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
以歷史視角觀察,用工業化的角度觀察,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綠色革命已經來臨。中國能趕上這一革命的黎明期、發動期,是不易的、也是萬幸的。
(7)中國四次工業革命用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將到來):
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發源地:美國,德國,中國等科技大國。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⑴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⑵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⑶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⑷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㈧ 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標志是什麼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由於缺乏刺激未被應用於工業。
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世紀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已穩步地、不懈地繼續到19世紀末期。將其發展過程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實質上是武斷的。若把1870年看作一個過渡日期,還是可以作一劃分。正是在1870年前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的發展——科學開始大大地影響工業,大量生產的技術得到了改善和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既是危機,也是機遇。產業模式或產業結構轉型,往往是新經濟新產業時代特徵,技術革命帶來的是產業革命。自從英國中西部啟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歐美幾乎同期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社會產業結構的形成與經濟的增長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第四次: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 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 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隨後由德國政府列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
(8)中國四次工業革命用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起源背景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㈨ 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容和時間是什麼
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3、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4、第四次工業革命。21世紀開始第四次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工業革命對社會思想的影響:
1、工業革命使人感覺「人定勝天」,各種物質對人思想的沖擊很大。
2、工業革命的大工業物質化,社會矛盾對立,導致馬克思主義的產生。
3、物質的大量富餘和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矛盾加劇,革命思潮洶涌,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使近代國家體制真正產生。
4、確立發財致富的社會價值觀。
㈩ 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容和時間
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容和時間:
1、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
2、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3、20世紀後半期,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和航天科技的出現,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4、21世紀,又一次科技革命。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