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上半年廣東各市工業增加值多少

上半年廣東各市工業增加值多少

發布時間:2022-11-05 09:15:59

『壹』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4個「萬億城市」相繼亮相,廣東GDP超萬億元城市在全國獨占鰲頭,閃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大舞台。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1

2021年廣東省GDP總量達到124369.67萬億元,實際增速8%,名義增速12.29%。各地市GDP總量及增速也隨之完整公布,整理數據分析,可分為四大梯隊:

第一梯隊:廣深,仍是廣東省無可爭議的龍頭,國內超一線城市,引領廣東經濟的發展方向。

第二梯隊:佛莞,發展潛力巨大,區位優勢明顯,製造業基礎雄厚,尤其是東莞,2021年GDP突破萬億,成為全國第24個,廣東第四個萬億城市,廣東也成為全國唯二存在四個萬億城市的經濟強省。

第三梯隊:惠州獨樹一幟,距離五千億僅一步之遙,增速達到17.9%,全省第一。

第四梯隊:珠海、茂名、江門、中山、湛江屬於3000億元層次;汕頭、肇慶、揭陽、清遠屬於2000億元層次;陽江、韶關、梅州、汕尾、河源、潮州、雲浮屬於1000億元層次。

廣東各地市GDP所佔比重

廣州,東莞,惠州佔全省GDP比例有所提升,廣州與深圳GDP差距逐漸縮小,未來幾年有望將其超越。佛山佔比較為穩定,增速平穩,其他地市變動並不明顯。

有些可惜的是,除了廣深佛莞,廣東其他地市經濟總量並不突出,5000-9000億元層次出現斷層,僅有的惠州,也是在4000億層次徘徊。這可以說是廣東經濟的一個縮影,珠三角核心區域發展水平較高,進出口貿易,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程度等諸多方面遠遠高於非珠地區。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2

1月24日,東莞市統計局發布數據,2021年東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855.35億元,正式躋身萬億元GDP俱樂部。東莞是廣東省內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後,第四個GDP超萬億元的城市。

4個「萬億城市」相繼亮相,廣東GDP超萬億元城市在全國獨占鰲頭,閃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大舞台。2021年,廣東成為全國首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萬億元的省份,達到124369.67億元。

廣東為什麼能涌現多個「萬億城市」?

以製造業立省

走進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廣佛江高速旁,是華南最大機器人本體生產基地——庫卡順德園區。2021年,庫卡順德園區機器人產量近1.8萬台,為華南地區第一。以2021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36.6萬台為基數,全國每20台工業機器人即有一台來自順德。以庫卡為龍頭,一批機器人本體、減速器、鑄件和系統集成等產業鏈企業向佛山市順德區集聚,一個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廣東新力量正在加速崛起。

這是廣東製造業大省的一個縮影,廣東製造始終站在產業制高點上。四大萬億元級城市之一佛山,是全國製造業大市,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佛山市順德區更是素以「工業立區」聞名,一個縣級區域2021年工業總產值已突破萬億元大關。

梳理廣東這四大城市的產業結構會發現,不僅是佛山,東莞製造業也毫不遜色,東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2968.16億元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5008.81億元,形成以電子信息製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製造業等九大產業為主導的「五支柱、四特色」工業發展格局。

即便是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的廣州,高端製造業依然增長強勁。有研究者探尋2021年廣州經濟高增長的秘訣時稱,「從數據來看,離不開第二產業的強勢增長」。2021年,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722.67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7.2%,且第二產業增速快,主要受益於高技術製造業,去年廣州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5.7%,兩年平均增長15.6%。

廣州高技術製造業中新能源造車、集成電路等成為亮點。2021年,廣州集成電路、顯示器、光電子器件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8.6%、45.5%、40.2%和24.4%。集成電路,俗稱半導體或者晶元,過去這個產業的製造環節在珠三角幾乎是個空白。最近幾年,廣州粵芯半導體公司迅速成長,深耕模擬晶元賽道,發展勢頭良好。

廣州發展製造業還在不斷加力。2022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未來5年和2022年發展目標,強調「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

廣東以製造業立省,以創新推動產業升級,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對中高端產業和中高端環節的集中突破。

產業配套齊全

一台高端咖啡機,全身260個零部件,50%不出佛山市,80%不出廣東省,采購半徑小,成本低,帶來了競爭優勢。生產咖啡機的龍頭企業為鏈主串起了1400多家供應商,產業鏈協同高效。1.4萬家家電企業結成了一張強大的供應鏈網路,3.6萬家企業提供生產設備、生產原料等產品或服務……這些都讓有「家電之都」之稱的廣東順德底氣越來越足。

產業鏈建設是近年來珠三角城市招商引資營造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廣東在全省部署產業鏈鏈長制,下大功夫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工程。

廣州南沙為推進優勢產業跨越發展,進一步夯實南沙製造業發展基石,大力推進全產業鏈布局,實施重點產業鏈「1+X」「鏈長制」。

深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17條重點產業鏈,發揮鏈主企業龍頭作用,強化補鏈延鏈強鏈,實現汽車製造業連續3年突破千億元大關。

產業配套良好,產業鏈完善,正是在這兩年的疫情下,廣東企業搶到國際市場機遇,實現外貿強勁增長的重要因素。而外貿快速增長又帶來工業熱、物流旺。

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8.27萬億元,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外貿同比增長16.7%,疫情下廣東製造在全球供需網路中的重要性凸顯。

營商環境一流

觀察廣東四大萬億元城市發現,四大城市都是千萬級人口大市。多年來,人口持續凈流入。人口流入,說明產業興旺,就業機會好,創業機會多。

2020年,順德在廣東省率先開展「一照通」改革,發出首張「一照通」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等與營業執照合並辦理,經營許可信息通過二維碼載入在營業執照上。申請人只跑一次、只交一套材料、只填一張表格,率先實現了常態化企業開辦「一件事」2小時辦結。

近年來,廣東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十四五」開局之年,佛山市委吹響了引領佛山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2020年,東莞的「一號文」就是營商環境建設,提出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頭等大事,為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今天的廣東,市場主體超1500萬戶,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在東莞,市場主體超過146萬戶,在順德市場主體數量超過32萬。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分析,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廣東充分發揮產業體系較為齊全的優勢,產業鏈彰顯韌性,保持了經濟穩定增長,其中有廣東經濟市場化程度高、改革開放創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優勢。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3

廣東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2萬億元的省份,經濟規模首次超過韓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預測,2021年韓國GDP將達到1.8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經濟體總量排名第10位。

以去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6.4515)計算,韓國GDP約合11.74萬億元人民幣,不及廣東。

韓國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韓國GDP增長4%,低於IMF此前的預測(4.3%)。這意味著,廣東GDP超越韓國已是板上釘釘。

至此,從全球來看,廣東實現了對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的追趕。

從全國看,廣東以全國1.9%的土地,集聚了8.9%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9%的GDP,經濟總量自19 89年以來,連續33年位於全國第一。

深圳超三萬億,廣州也發起沖刺

廣東的底氣來自四個萬億城市——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這四個城市在廣東GDP的佔比接近三分之二。

1月25日,深圳市委書記、市長發布的《致廣大網民朋友的拜年信》透露,2021年深圳經濟總量站上3萬億元新台階。

盡管深圳市統計局尚未公布具體數據,但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GDP達到21791.18億元,站上3萬億台階就意味著,四季度深圳新增的GDP至少有8208.82億元。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所長劉國宏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去年深圳在新經濟領域的表現不錯,尤其是戰略新興產業的增速非常快,微觀的企業主體數量也大幅增加。

按照深圳的規劃,到2025年深圳的經濟總量將達到4萬億元。

「只要把系統性的環境營造好,GDP增長是自然的事。」劉國宏認為,政府要做謀長遠的事情,更多將眼光放在戰略性重大改革上。

近日,深圳再度迎來制度上的突破。

1月27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印發了《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准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放寬先進技術、產業發展、金融投資等六大方面的市場准入。

劉國宏認為,市場准入的放寬預示著更多市場主體能夠便捷地進入深圳,將倒逼政府改變監管和治理模式,形成更加市場友好型的體制機制。

「未來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和深圳科技創新的優勢相互嫁接,在集聚國際人才、國際資金資本、重大科研體制改革等方面都將蘊含巨大的空間。」劉國宏表示。

除了深圳首次突破三萬億,廣州明年也將沖刺三萬億。

數據顯示,廣州2021年GDP達到2.82萬億,同比增長8.1%,完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6%以上的增長目標。

在全國城市GDP十強榜單中,位於第四名的廣州與第五名的重慶差距從2020年的16.3億元拉開至2021年的337.95億元。廣州繼續坐穩GDP「第四城」的寶座。

過去五年,廣州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製造業集群、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0%。

2022年,廣州預期GDP增長在5.5%左右。按照這個目標,2022年廣州GDP將沖刺3萬億。

在今年廣州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製造業占據了妥妥的C位,首次出現了「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的表述。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製造業立市」成為今後五年廣州的目標任務以及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第四個萬億城市,東莞晉級

除了深圳和廣州,佛山和東莞也是廣東省傳統的製造業大市。

2022年初發布的「2021廣東省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來自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的500強製造業企業數量高達329家,佔比接近7成。

佛山在2019年晉級萬億之後,2021年繼續穩守,全年GDP達到12156.54億元,同比增速達到8.30%。

2022年,佛山的目標是GDP增長6%左右,計劃到「十四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億元。

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30次提及「製造」一詞。根據佛山的規劃,未來五年,將堅持始終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上,推動佛山向製造強市跨越。

另一邊的東莞,成為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後,廣東第四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數據顯示,2021年,東莞GDP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4.6%。

更為亮眼的數據是,繼2020年負增長之後,2021年東莞進出口強勢反彈。

作為外向型經濟的代表,東莞在2020年的進出口同比下跌3.8%。2021年,由於國外產能無法釋放,東莞深度參與國際分工的優勢大大發揮,全年進出口總額15247億元,同比增長14.6%。

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後將把發展焦點放在「科技創新+先進製造」上,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吸引更多外企落戶。

未來5年,東莞將推動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7%,集聚人才383萬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25%。

汕尾穩居全省增速第一

四個萬億城市之後,排在第五位的惠州,2021年GDP規模尚未突破5000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惠州GDP達到4977.36億元,同比增長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惠州GDP跨過2019年增長4.2%的谷底後,在2021年增長10.1%實現「V」字形反轉,進入了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根據惠州設定的目標,2026年力爭GDP實現8000億元,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競爭力走在全國第一方陣前列。

省內增速最快的城市,當屬汕尾。2021年汕尾GDP為1288.04億元,同比增長12.7%。

工業對汕尾經濟增長功不可沒。2021年,汕尾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達到241.45億元,同比增長21.5%。

汕尾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標在8.5%左右,並強調「未來五年將處於重要的發展窗口期、戰略機遇期和現代化建設黃金期」。

去年,粵東五市(汕頭、汕尾、揭陽、梅州、潮州)的GDP總共達到8988.9億元,比去年提高了727.41億元,佔全省GDP的比重達到7.2%。

在粵東五市中,汕頭在2021年產業轉型中,發揮省域副中心城市方面的表現尤其亮眼。

南方都市報發布《2021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指數》顯示,汕頭擁有209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台,遠遠領先於其他城市,蟬聯產業轉型升級指數榜首。

廣東省內區域的協調發展仍然是長時間內政府工作的重點。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及,將深化新一輪省內對口幫扶,引導珠三角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梯度轉移,推動各功能區深化產業統籌、項目對接。

『貳』 廣東順德2019年工業總產值是多少

2019年,順德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3523.18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69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048.71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億元,增長7.8%,三次產業結構為1.4:58.2:40.4。

『叄』 25省份發布半年經濟數據,雲貴增速領跑,廣東總量首超5萬億

廣東半年首超5萬億,新興產業帶來增長點

就目前的公布的數據來看,從經濟總量上看,位居前三的依然是廣東、江蘇和山東。

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達到50501.17億元,增長6.5%,位於年度目標區間上限。江蘇的地區生產總值則達到48582.7萬億元,增長6.5%。

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對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不容小覷,貢獻率達到65.2%。營利性服務業發展質量較高,1-5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9%;其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1.3%、互聯網和其他服務業增長19.2%。

此外,廣東部分工業新產品產量增長較快,3D列印設備增長334.5%、新能源 汽車 增長184.2%、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增長128.4%、液晶顯示屏增長30.8%、智能電視增長11.5%。

這也體現了廣東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正不斷顯現。

不僅是廣東,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高技術、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0%、6.7%、6.3%和9.0%。17個傳統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4%,其中10個重點傳統製造業增長7.9%,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13.7%;新產品產值率為35.7%,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帶來的增長點開始初見成效,同時在東部沿海省份,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對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從未放緩增長速度。

拿江蘇來說,上半年,江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5%,比一季度加快5.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4.9%,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33.3%。

雲貴領跑全國,中部地區崛起

從增長速度來看,雲南以9.2%的增速位居榜首,其次則是貴州,增速為9%,再次是江西,8.6%。此外,還有3個省份增速達到或超過了8%:福建(8.1%)、湖北(8.0%)、安徽(8.0%)。

雲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雲南省實現生產總值7957.43億元,同比增長9.2%,比全國(6.3%)高2.9個百分點。

根據雲南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9個百分點,比全國(6.0%)高4.9個百分點,排全國第1位。從三大門類看,全省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8.9%。

但從雲南的主要工業產品來看,以鋼鐵、有色金屬、卷煙、成品糖為主,主要行業,還是以煙草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等為主,工業較多的依賴當地資源。

與雲南的情況相似,2019年上半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7212.9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0%,增速高於全國(6.3%)2.7個百分點,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迅速,1-5月,全省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增長79.9%,規模以上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7.4%。同樣,貴州也保持著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速投資。上半年,貴州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2.3%,增速高於全國水平(5.8%)6.5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3.2%,是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2.7倍。

另外,今年上半年,中部省份的經濟增速也是十分亮眼,湖北8.0%、湖南7.2%、江西8.6%、安徽8.0%、山西7.2%。

北方省份增速放低

今年上半年,全國GDP增速為6.3%,在已經公布的相關省份中,有10個不及平均增速,天津(4.6%)、海南(5.3%)、山東(5.4%)、陝西(5.4%)、內蒙古(5.4%)、青海(5.7%)、遼寧(5.8%)、上海(5.9%)、甘肅(6%)、重慶(6.2%)。

對於山東來說,工業生產沒有達到預期是影響增速的主要原因。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月、5月連續兩個月下降,6月份增長1.4%,扭轉下降態勢。工業用電量自5月份以來出現企穩回升跡象,6月份當月增長10.8%,上半年累計增長1.7%。

山東正處於騰籠換鳥的階段,這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陣痛期。

華北、西北的部分省份相比一季度有回落的態勢。例如,上半年,甘肅省實現GDP 3771.8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9個百分點。

陝西,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1625.57億元,同比增長5.4%,比一季度回落了0.9個百分點。

盡管遼寧今年上半年的增長速度是5.8%,但是相較於去年來講,遼寧的增長速度有所回升。2018年上半年,遼寧的增長速度是5.6%,2018年全年增速是5.7%。

遼寧在新興產業上的投入也在增加,從投資情況看,在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71.5%,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9.8%,醫葯製造業投資增長17.0%。從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看,上半年,遼寧新能源 汽車 產量同比增長1.1倍,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14.0%,智能手機產量增長10.4%。

『肆』 2022上半年31省份gdp數據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2642億元,同比增長2.5%,經濟整體呈現平穩回升態勢。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137億元,同比增長5.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7%;第二產業增加值228636億元,同比增長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7%。第三產業增加值304868億元,同比增長1.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6%。

同時,隨著吉林、西藏2022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的發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22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已全部披露完畢。其中,廣東上半年GDP繼續領跑,逼近6萬億元;寧夏的經濟增速最為亮眼,上半年GDP增長5.3%。

廣東、江蘇經濟總量排名前兩位,寧夏經濟增速排名第一。

2022年上半年經濟總量方面,廣東2022年上半年GDP排名第一,達到59518.4億元;江蘇上半年GDP緊隨其後,達到56909.1億元;山東上半年GDP排名第三,為41717億元。此外,浙江、河南上半年GDP超過3萬億元,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上半年GDP均超過2萬億元。

上半年經濟增長方面,寧夏以上半年5.3%的GDP增速領跑;山西上半年GDP增速5.2%緊隨其後;此後,江西和新疆以上半年4.9%的GDP增速並列第三。此外,西藏、福建、湖北、貴州、湖南、內蒙古、陝西、甘肅、重慶上半年GDP增速達到4.0%。

上半年11個省份人均GDP達到4萬元。

從上半年31個省份人均GDP來看,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上半年人均GDP繼續排名第一,達到8.84萬元;上海上半年人均GDP緊隨其後,以7.78萬元位居第二。此後,江蘇上半年人均GDP達到6.72萬元,排名第三;福建、浙江、天津上半年人均GDP達到5萬元;上半年廣東、內蒙古、湖北、重慶、山東人均GDP均達到4萬元。

24個省份第三產業比重達到50%

從上半年第一產業佔比來看,海南第一產業佔比最高,達到24.3%;貴州和廣西分列二三位,第一產業佔比分別為11.1%和9.1%。

從上半年第二產業佔比來看,山西第二產業佔比最高,達到52.5%;陝西和內蒙古緊隨其後,第二產業比重為51.3%。

從上半年第三產業佔比來看,北京第三產業佔比最高,達到84.6%;上海和天津分列二三位,第三產業佔比分別為76.8%和62.6%。此外,西藏、吉林、海南、黑龍江、甘肅、廣西、廣東、浙江、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山東、遼寧、河北、江蘇、青海、新疆、安徽、貴州、湖北的第三產業佔比都在50%以上。

山東、河南、廣東第一產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

從上半年來看,山東以2884億元的第一產業增加值排名第一。之後,河南以2355.52億元的第一產業增加值位居第二;廣東以2166.01億元的第一產業增加值排名第三。

從上半年第一產業增速來看,寧夏、甘肅、北京位列前三,增速分別為7.7%、7.6%、7.0%。

江蘇、廣東第二產業增加值超過2萬億元,位居前兩位。

從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來看,江蘇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25868.6億元,繼續領先;廣東緊隨其後,以24183.37億元的第二產業增加值位居第二;山東排名第三,第二產業增加值16643億元。

從上半年第二產業增速來看,貴州增速最亮,達到8.0%。此後,寧夏第二產業增速達到7.8%,位居第二;青海和內蒙古第二產業增速分別為7.4%和7.0%,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

廣東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3.3萬億元,位居第一。

從上半年看,廣東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3169.02億元,位居第一;之後,江蘇以第三產業增加值29387.9億元位居第二;山東排名第三,第三產業增加值22190億元。

從上半年第三產業增速來看,西藏增速最亮,達到7.0%;新疆和江西的第三產業增速位列第二和第三,增速分別為4.7%和4.2%。

https://pics3..com/feed/.png?token=

『伍』 廣東21市上半年GDP:惠州增速全省第一,為什麼惠州發展這么快

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建安投資三項指標,均居廣東省第1位,惠州能夠發展如此之快與當地的工業發展有一定的關系。


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與相關領導的積極配合,綜合通知惠州市廣州發展速度較快的城市,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惠州市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16.74億元同比增長9.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312.67億元同比增長8.3%,地攤產業增加值為977.78億元,同比下降2.3%,貴州與其他城市相比工業增長更快一些,這也是惠州上半年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

我的個人看法是什麼

我認為房地產經濟正在逐步下滑,一個地區的主要發展與房地產有著一定的關系,但是並非絕對,只有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才可以更好的帶動當地的市場經濟。

『陸』 廣東21市上半年GDP出爐!各城市的GDP增速情況如何

廣東21個市上半年GDP放出相關數據,整體呈上漲趨勢,尤其是佛山市GDP的增長是其他市裡最快的一個,比其他地區增長了13%,增長速度過快的主要原因還是當地產業的生產總值也一直在增長,佛山作為連續兩年GDP一直在增長的地級市,除了生產總值在上漲,在製造業領域也獲得了比較大的發展,已經成為廣東省的重要經濟部分。

全省范圍內出現負增長的城市有揭陽,韶關,梅州,後兩個地級市在GDP上都沒有超過1000億元,分別位於倒數第六和第四,負增長比例都超過了1%,拖了廣東省GDP同比增長的“後腿”,深圳一直以來都是廣東省GDP比較高的城市,今年上半年GDP仍然排名廣東第一,高達15000億元,同比增長3%,是所有城市中增長最快的城市。

『柒』 廣東省2021年gdp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124369.67億元,同比增長8.0%,兩年平均增長5.1%。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003.66億元,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0219.19億元,同比增長8.7%,兩年平均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69146.82億元,同比增長7.5%,兩年平均增長5.0%。

糧食總產量

2021年,廣東糧食再獲豐收,全省糧食總產量1279.9萬噸,產量創近9年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0%。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5萬億元,同比增長9.0%,兩年平均增長5.2%,增速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廣東接觸性服務行業有序運行,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6%和10.9%。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3%,兩年平均增長6.6%。

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兩年平均增長1.4%。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8.27萬億元,同比增長16.7%。2021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3元,同比名義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7.4%。

『捌』 30省份曬上半年經濟「成績單」:19省份GDP超萬億元 廣東第一

來源:中國網

2021年上半年各地GDP一覽。

數據顯示,上半年19個省份GDP超過1萬億元,其中廣東、江蘇超過5萬億元,穩居全國前二,與山東、浙江的「3萬億檔」拉開差距。

廣東工業數據亮眼 江蘇新增就業人數全國第一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工業數據亮眼,工業生產和工業投資增速均高於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長10.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5.5個百分點,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0.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4.5%,增速比全國高8.3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增長14.9%。

江蘇省上半年GDP增長13.2%,高於2019年上半年6.5%的同期增速,經濟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1%,兩年平均增長7.2%,與2019年同期持平。6月末,江蘇城鎮登記失業率2.7%,創2018年以來 歷史 最低水平;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7.97萬人,保持全國第一。

此外,新經濟良好的發展勢頭,為該省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上半年,江蘇省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3.6%、27.7%,增速分別高於規上工業平均水平2.1個和6.2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新能源 汽車 、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了92.8%、36.6%、167.8%、51.2%。

湖北經濟增速領跑全國 補回去年負增長部分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數據顯示,經濟增速追平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1個。其中湖北經濟快速穩定恢復,增速達到28.5%,領跑全國。

上半年,湖北工業25個大類行業較2019年同期實現增長。進出口總額增長46.9%,比2019年同期增長4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5%,比2019年同期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3.3%,比2019年同期增長12.5%。在執行減稅降費的前提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4%,其中稅收收入佔比80.1%,比2019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居全國前列。

「剔除疫情帶來的基期影響,與2019年同期相比,湖北主要指標增速實際回升,經濟復甦進程不斷加快,逐步向正常增速水平收斂。」湖北省統計局黨組成員、總統計師葉福生表示,在經濟內生動力增強和趨勢性回歸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湖北經濟增長呈現持續恢復、快速增長、質效提升的基本態勢,初步實現「把去年負增長的部分補回來」的階段性目標。

海南兩年平均增速「破7」跨境服務貿易迎發展機遇

得益於國家一系列高水平開放政策的支持,海南經濟增長跑出了「加速度」。在目前16個兩年平均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3%)的省份中,海南「破7」獨占鰲頭。

服務業是海南主導產業之一,在海南省GDP中,服務業佔到60%以上的比重。今年上半年,海南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7%,高於整體經濟6.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9.5%,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5%,新興服務業態正引領服務業蓬勃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海南採取了一系列促進跨境服務貿易發展的舉措。除去年受疫情影響增速下降外,2018年、2019年海南跨境服務貿易分別增長16.8%和20.3%,今年上半年更是增長了81.2%。本月23日,商務部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海南省商務廳廳長陳希表示,相信隨著清單的深入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消費就業環境等會大幅度改善,跨境服務貿易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玖』 2009年廣東各市GDP及增長率

廣東上半年GDP增長7.1%,跟全國GDP增幅一致。昨日全國及廣東的經濟數據公布,上半年,工業完成增加值7905.56億元,對GDP貢獻率從一季度的8.7%回升到上

『拾』 廣東GDP連續32年居全國首位,為何廣東這么厲害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前三季度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88009.86億元,同比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5.1%。前三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5.2%。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產量增長形勢良好,其中,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同比均增長67.1%,新能源汽車增長176.8%。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閱讀全文

與上半年廣東各市工業增加值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gl470拖拽模式怎麼解除 瀏覽:489
綿陽哪裡有鋁型材工業平台 瀏覽:538
汽車減配在哪裡看 瀏覽:981
賓士的esq在哪裡 瀏覽:779
工業園區准入節能規劃公司有哪些 瀏覽:520
煙台昌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在哪裡 瀏覽:131
奧迪q5後面怎麼吹暖風 瀏覽:776
工業互聯網跨界農業怎麼樣 瀏覽:805
奧迪哪個系列有天窗 瀏覽:44
寶馬車從沈陽運蘇州要多久 瀏覽:710
汽車噴漆砂眼是什麼原因 瀏覽:626
汽車加氣站歸什麼部門監督 瀏覽:202
成熟工業園如何實現工業40 瀏覽:97
寶馬車門裡面拉手怎麼蓋上 瀏覽:773
如何製作簡易汽車限速器 瀏覽:807
汽車空調泵管道如何清洗 瀏覽:744
汽車大燈黑膜哪裡有賣的 瀏覽:571
12年福建賓士製冷劑加多少 瀏覽:574
奧迪a5首付30萬月供需要多少 瀏覽:637
電動汽車如何擴裝續航鋰電池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