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發酵床菌種的發酵床菌種選擇的原則
1、選擇天然復合型菌種。發酵床內是一個很復雜的生態系統,因而無論是單一菌種還是某一兩種單一菌種「機械性」組合結合,均遠遠不能適應發酵床中不同部位不同季節的溫度、濕度、通氣性、酸鹼度等復雜多變情況,運行三兩個月後極易造成菌種大部分甚至全軍覆沒的「死床」現象,使整個發酵床報廢,用戶的時間及經濟損失慘重,經銷商與廠家的信譽大損。做發酵床千萬不能急功近利,所謂「復合菌種」,決不能用某幾個單一菌種機械相加「復合」了事,最好要用天然復合菌種,如EM菌,能「相生不相剋」,能相互配合協同作戰,而機械型復合的菌種可能導致各菌種內部拮抗、沖突、內耗,失敗的風險極大。
2、選擇活力強大的菌種。實驗室製作或土法自製的菌種活力較差而且不穩定,此時行彼時不行,此地行彼地不行,三兩個月行而半年一年又不行了,南方行的北方又不行等。因而要選專業廠家生產的發酵床專用菌粉,專業公司生產的菌種經過篩選、提純、復壯等多道工序,菌種功能強大,且性能長期穩定可靠,操作起來一般不會出現因人而異的情況。菌種的劑型要合適,一般來地說,粉劑固體類菌種如發酵床專用菌粉,其休眠功能極好,活力及抗逆性極強,易於保存和運輸,常溫下可保存三年以上,做好的床幾個月不進動物仍可正常啟動,同時粉劑型還可以分批次在不同時間轉入活化狀態進行工作,只有外界條件合適時才從休眠狀態轉入活化狀態,不會因一時條件不適合發酵而導致菌種死亡。
3、選擇操作簡單的菌種。如果做床太繁瑣、太麻煩,一是時間上耗不起,成本高
昂,而且易出錯;二是不便於學習和推廣傳播,不便於經銷。用發酵菌種製作發酵床只需要發酵床菌種和墊料,無須其他,只要將菌種按1:5的比例加上麩皮或玉米粉、米糠,不加水混合均勻,再均勻乾式撒入墊料中,將墊料鋪到50厘米即可,操作真正「傻瓜化」,極易成功,不易失敗,也便於經銷商代理商進行推廣。
4、選擇臨床實踐長的菌種。要問廠家何時進入這個行業,沒個兩三年臨床實踐經驗只能算湊熱鬧不能算入門了,質量穩定更是大問號。在選用一種產品之前先了解一下這個廠家的產品有多少用戶,有哪些經銷代理商。一般來說,用戶越多且分布越廣的產品代表性越強,用起來越安全;經銷代理商越多、口碑越好的,這個產品越可靠。不象西瓜或口香糖餅干之類的消費品,一吃便知優劣,發酵床產品及相關技術一般要經幾年示範推廣才能下結論,要經得起市場以及時間的考驗,所以選擇發酵床產品時不能貪圖一時便宜,一定應該謹慎行事,避免受到重大損失。
5、選擇媒體報道過的菌種。真正好的技術和產品總會很快為廣大用戶所了解,發酵床養殖技術也不例外,而真正的好產品口碑自然不會壞,媒體也會正面進行宣傳報道。如果報刊雜志上網站等各種媒體的廣告宣傳均見不到,向用戶或一般百姓打聽均說沒聽見過的,那麼,這個廠家或產品可能是新的或很一般的。當然也不能片面聽信某些非法小報刊雜志的誇大或欺騙性的宣傳,應注意甑別,要選擇一些口碑較好影響力較大的媒體來了解這一技術與產品。
6、選擇總成本投入最低的。發酵床的成本包括發酵菌種成本和有機墊料成本,有的技術還包括使用過程的維護成本,選擇某項產品時要考慮綜合成本,所以不要只聽某菌種單價,有的菌種可能不要花錢,但自行生產或製作的時間及成本費用遠遠高於選購專業菌種。發酵床的製作總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應綜合計算,如菌種的單價、每平方米的用量、每克有效功能活菌數、菌種的存活時間與添補周期、墊料的易得性與成本費用,配合輔料的種類數量與費用金額、營養液的成本、日常維護的繁簡性及費用成本、人工成本、失敗風險成本等。有的菌種單價很便宜,但各種營養液、氨基酸、添加劑以及過多過厚的墊料、輔料等等,操作繁瑣且不說,其總成本早已讓用戶不堪重負。在同等品質的情況下,總成本越低、操作越簡單的發酵床菌種更具優勢。其專業菌種活性強,製作與日常維護均極其簡單,無須輔料無需其他營養液,而且養豬墊料只需60--80厘米,雞鴨鵝等僅需40厘米厚,總成本低而其性價比遠優於同類產品,壽命長達3年,是值得用戶或經銷商信賴的專業品牌。
『貳』 我要選夠微生物菌劑,幫我介紹下
天創生物的產品完全符合這一概念。
在微生物肥料中,其發揮作用的是有效的功能性有益農用微生物,在國內現有的微生物肥中,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或莖瘤),同化空氣中的氮氣,供應豆科植物的氮素營養。用根瘤菌屬(Rhizobium)或慢生根瘤菌屬(Bradyrhizobium)的菌株製造。
2、固氮菌肥料:在土壤和很多作物根際中同化空氣中的氮氣,供應作物氮素營養;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長。用下菌種之一製造。
固氮菌屬(Azotobacter)、氮單胞菌屬(Azomonas) 、固氮根瘤菌屬(Azorhizobium)
根際聯合固氮菌:固氮螺菌屬(Azospirillum) 、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ea)經鑒定為非致病菌、糞產鹼菌(Alcaligenes faecalis)經鑒定為非致病菌、肺炎克氏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sa)經鑒定為非致病菌。
3、磷細菌肥料:能把土壤中難溶性磷,轉化為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改善作物磷素營養。用下列菌種之定製造。
分解有機磷化合物的細菌:解磷巨大芽胞桿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 、解磷珊瑚紅賽氏桿菌(Serratia carollera phosphaticum) 、節桿菌屬中的一些種(Arthrobacter sp.) 。
轉化無機磷化合物的細菌:假單胞菌屬中的一些種(Pseudomonas sp.)、其他經過鑒定的用於磷細菌肥料生產的菌種。
4、硅酸鹽細菌肥料:能對土壤中雲母,長石等含鉀的鋁硅酸鹽及磷灰石進行分解,釋放出鉀、磷與其他灰分元素,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
如膠質芽胞桿菌(Bacillus mucilginosus)的菌株及其他經過鑒定的用於硅酸鹽細菌肥料生產的菌種,在含水量鉀長石粉的無氮培養基上有一定解鉀作用,菌體內和發酵液中存在刺激植物生長的生長素物質。
5、復合微生物肥料:含有上述(解磷、解鉀、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經過鑒定的兩種以上互不拮抗微生物,通過其生命活動,能增加作物營養供應量。
國內近幾年新興的微生物肥料還有:光合細菌肥料、放線菌肥料。
『叄』 在實際生產中如何選擇和配製培養基
培養基的選擇:
不同的微生物對培養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微生物培養過程對原料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應根據具體情況,從微生物營養要求的特點和生產工藝的要求出發,選擇合適的營養基,使之既能滿足微生物生長的需要,又能獲得高產的產品,同時也要符合增產節約、因地制宜的原則。
1、根據微生物的特點選擇培養基
用於大規模培養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酵母菌、黴菌和放線菌等四大類。它們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不盡相同,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在實際應用時,要依據微生物的不同特性,來考慮培養基的組成,對典型的培養基配方需作必要的調整。
2、根據發酵方式選擇培養基
液體和固體培養基各有用途,也各有優缺點。在液體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是以溶質狀態溶解於水中,這樣微生物就能更充分接觸和利用營養物質,更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和更好地積累代謝產物。工業上,利用液體培養基進行的深層發酵具有發酵效率高,操作方便,便於機械化、自動化,降低勞動強度,佔地面積小,產量高等優點。
所以發酵工業中大多採用液體培養基培養種子和進行發酵,並根據微生物對氧的需求,分別作靜止或通風培養。而固體培養基則常用於微生物菌種的保藏、分離、菌落特徵鑒定、活細胞數測定等方面。此外,工業上也常用一些固體原料,如小米、大米、麩皮、馬鈴薯等直接製作成斜面或茄子瓶來培養黴菌、放線菌。
3、從生產實踐和科學試驗的不同要求選擇
生產過程中,由於菌種的保藏、種子的擴大培養到發酵生產等各個階段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因此,所選擇的培養基成分配比也應該有所區別。一般來說,種子培養基主要是供微生物菌體的生長和大量增殖。
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數量較多的強壯的種子細胞,種子培養基要求營養豐富、完全,氮源、維生素的比例應較高,所用的原料也應是易於被微生物菌體吸收利用。常用葡萄糖、硫酸銨、尿素、玉米漿、酵母膏、麥芽汁、米曲汁等作為原料配製培養基。
而發酵培養基除需要維持微生物菌體的正常生長外,主要是要求合成預定的發酵產物,所以,發酵培養基碳源物質的含量往往要高於種子培養基。當然,如果產物是含氮物質,應相應地增加氮源的供應量。除此之外,發酵培養基還應考慮便於發酵操作以及不影響產物的提取分離和產品的質量。
4、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選擇生產原料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培養基的經濟性通常是不被那麼重視,而對於生產過程來講,由於配製發酵培養基的原料大多是糧食、油脂、蛋白質等,且工業發酵消耗原料量大。
因此,在工業發酵中選擇培養基原料時,除了必須考慮容易被微生物利用並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外,還應考慮到經濟效益,必須以價廉、來源豐富、運輸方便、就地取材以及沒有毒性等為原則選擇原料。
培養基的配製原則:
培養基的配製必須提供合成微生物細胞和發酵產物的基本成分;有利於減少培養基原料的單耗,單位營養物質所合成產物數量大或產率大;有利於提高培養基產物的濃度,以提高單位容積發酵罐的生產能力。
有利於提高產物的合成速度,縮短發酵周期;盡量減少副產物的形成;減少對發酵過程中通氣攪拌的影響,有利於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有利於產品的分離和純化;並盡可能減少產生「三廢」的物質。
當然,設計任何一種培養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滿足上述各項要求,需根據具體情況,抓主要環節。使其即滿足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又能獲得優質高產的產品,同時也符合增產節約、因地制宜的原則。
發酵培養基的主要作用是為了獲得預期的產物,必須根據產物特點來設計培養基。因此要求營養要適當豐富和完備,菌體迅速生長和健壯,整個代謝過程pH值適當且穩定;糖、氮代謝能完全符合高單位罐、批的要求,能充分發揮生產菌種合成代謝產物的能力。此外還要求成本降低。
1、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要配製不同的培養基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養基成分是不同的,要確定一個合適的培養基,就需要了解生產用菌種的來源、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營養要求,根據不同生產菌種的培養條件、生物合成的代謝途徑、代謝產物的化學性質等確定培養基。
2、營養成分的恰當配比
微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之間應有適當的比例,培養基中的碳氮的比例(C/N)在發酵工業中尤其重要。不同的微生物菌種、不同的發酵產物所要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菌體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其碳氮比的最適要求也不一樣。培養基的碳氮比不僅會影響微生物菌體的生長,同時也會影響到發酵的代謝途徑。
由於碳既作碳架又作能源,所以用量要比氮多。從元素分析來看,酵母細胞中碳氮比約為100:20,黴菌約為100:10。
一般發酵工業中培養基碳氮比約為100:(0.2~2.0),但在氨基酸發酵中,因為產物中含有氮,所以碳氮比就相對高一些。如谷氨酸發酵的碳氮比為100:(15~21),若碳氮比為100:(0.2~2.0),則會出現只長菌體,幾乎不產谷氨酸的現象。
碳氮比隨碳水化合物及氮源的種類以及通氣攪拌等條件而異,很難確定統一的比值。一般情況下,碳氮比偏小,能導致菌體的旺盛生長,易造成菌體提前衰老自溶,影響產物的積累;碳氮比過大,菌體繁殖數量少,不利於產物的積累。
碳氮比較合適,但碳源、氮源濃度高,仍能導致菌體的大量繁殖,增大發酵液粘度,影響溶解氧濃度,容易引起菌體的代謝異常,影響產物合成;碳氮比較合適,但碳源、氮源濃度過低,會影響菌體的繁殖,同樣不利於產物的積累。
3、滲透壓
配製培養基時,應注意營養物質要有合適的濃度。營養物質的濃度太低,不僅不能滿足微生物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而且也不利於提高發酵產物的產量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但是,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濃度過高時,由於培養基溶液的滲透壓太大,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此外培養基中的各種離子的濃度比例也會影響到培養基的滲透壓和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因此,培養基中各種離子的比例需求要平衡。
在發酵生產過程中,在不影響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謝轉化率的情況下,通常趨向在較高濃度下進行發酵,以提高產物產量,並盡可能選育高滲透壓的生產菌株。當然,培養基濃度太大會使培養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降低。
4、pH值
各種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均需要有合適的pH值,一般黴菌和酵母菌比較適於微酸性環境,放線菌和細菌適於中性或微鹼性環境。
為此,當培養基配製好後,若pH值不合適,必須加以調節。當微生物在培養過程中改變培養基的pH值而不利於本身的生長時,應以微生物菌體對各種營養成分的利用速度來考慮培養基的組成,同時加入緩沖劑,以調節培養液的pH值。
5、氧化還原電位
對大多數微生物來說,培養基的氧化還原電位一般對其生長的影響不大,即適合它們生長的氧化還原電位范圍較廣。但對於厭氧菌,由於氧的存在對其有毒害作用,因而往往在培養基中加入還原劑以降低氧化還原電位。
在配製培養基時,除應注意以上幾條原則外,還要考慮到營養成分的加入順序,為了避免生成沉澱而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加入的順序一般為先加入緩沖化合物,溶解後加入主要物質,然後加入維生素、氨基酸等生長素類的物質。
『肆』 微生物培養基配製的最基本原則
1、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
總體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及能源,但由於微生物營養類型復雜,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製針對性強的培養基。自養型微生物能從簡單的元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維生素等復雜的有機物,因此培養自養型微生物的培養基完全可以(或應該)由簡單的無機物組成。例如,培養化能自養型的氧化硫硫桿菌(Thiobacillus thiooxdans)的培養基組成見表3.9。在該培養基配製過程中並末專門加入其他碳源物質,而是依靠空氣中和溶於水中的CO2為氧化硫硫桿菌提供碳源。就微生物主要類型而言,有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黴菌、原生動物、藻類及病毒之分,培養它們所需的培養基各不相同。在實驗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或簡稱普通肉湯培養基)培養細菌,用高氏I號合成培養基培養放線菌,培養酵母菌一般用麥芽汁培養基,培養黴菌則一般用查氏合成培養基。
2、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合適
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合適時微生物才能生長良好,營養物質濃度過低時不能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濃度過高時則可能對微生物生長起抑製作用,例如高濃度糖類物質、無機鹽、重金屬離子等不僅不能維持和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反而起到抑菌或殺菌作用。另外,培養基中各營養物質之間的濃度配比也直接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或)代謝產物的形成和積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響較大。嚴格地講,碳氮比指培養基中碳元素與氮元素的物質的量比值,有時也指培養基中還原糖與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谷氨酸的過程中,培養基碳氮比為4/l時,菌體大量繁殖,谷氨酸積累少;當培養基碳氮比為3/l時,菌體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產量則大量增加。再如,在抗
生素發酵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控制培養基中速效氮(或碳)源與遲效氮(或碳)源之間的比例來控制菌體生長與抗生素的合成協調。
3、控制pH條件
培養基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最適pH條件各不相同,一般來講,細菌與放線菌適於在pH7~7.5范圍內生長,酵母菌和黴菌通常在pH4.5~6范圍內生長。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生長繁殖和代謝過程中,由於營養物質被分解利用和代謝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會導致培養基pH發生變化,若不對培養基pH條件進行控制,往往導致微生物生長速度下降或(和)代謝產物產量下降。因此,為了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恆定,通常在培養基中加入pH緩沖劑,常用的緩沖劑是一氫和二氫磷酸鹽(如KH2PO4 和K2HPO4)組成的混合物。K2HPO4溶液呈鹼性,KH2PO4溶液呈酸性,兩種物質的等量混合溶液的pH為6.8。當培養基中酸性物質積累導致H+濃度增加時,H+與弱鹼性鹽結合形成弱酸性化合物,培養基pH不會過度降低;如果培養基中OH-濃度增加,OH-則與弱酸性鹽結合形成弱鹼性化合物,培養基pH也不會過度升高。但KH2PO4 和K2HPO4緩沖系統只能在一定的pH范圍(pH6.4~7.2)內起調節作用。有些微生物,如乳酸菌能大量產酸,上述緩沖系統就難以起到緩沖作用,此時可在培養基中添加難溶的碳酸鹽(如CaCO3)來進行調節,CaCO3難溶於水,不會使培養基pH過度升高,但它可以不斷中和微生物產生的酸,同時釋放出CO2,將培養基pH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培養基中還存在一些天然的緩沖系統,如氨基酸、肽、蛋白質都屬於兩性電解質,也可起到緩沖劑的作用。
4、控制氧化還原電位(redoxpotential)
不同類型微生物生長對氧化還原電位(F)的要求不一樣,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可正常生長,一般以+0.3一+0.4V為宜,厭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於+0.1V條件下生長,兼性厭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時進行發酵。F值與氧分壓和pH有關,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影響。在pH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可通過增加通氣量(如振盪培養、攪拌)提高培養基的氧分壓,或加入氧化劑,從而增加F值;在培養基中加入抗壞血酸、硫化氫、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蘇糖醇等還原性物質可降低F值。
5、原料來源的選擇
在配製培養基時應盡量利用廉價且易於獲得的原料作為培養基成分,特別是在發酵工業中,培養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體現出其經濟價值。例如,在微生物單細胞蛋白的工業生產過程中,常常利用糖蜜(製糖工業中含有蔗糖的廢液)、乳清(乳製品工業中含有乳糖的廢液)、豆製品工業廢液及黑廢液(造紙工業中含有戊糖和己糖的亞硫酸紙漿)等都可作為培養基的原料。再如,工業上的甲烷發酵主要利用廢水、廢渣作原料,而在我國農村,已推廣利用人畜糞便及禾草為原料發酵生產甲烷作為燃料。另外,大量的農副產品或製品,如鼓皮、米糠、玉米漿、酵母浸膏、酒糟、豆餅、花生餅、蛋白腖等都是常用的發酵工業原料。
6、滅菌處理
要獲得微生物純培養,必須避免雜菌污染,因此對所用器材及工作場所進行消毒與滅菌。對培養基而言,更是要進行嚴格的滅菌。對培養基一般採取高壓蒸汽滅菌,一般培養基用1.05kg/cm2,121.3℃條件下維持15~30min可達到滅菌目的。在高壓蒸汽滅菌過程中,長時間高溫會使某些不耐熱物質遭到破壞,如使糖類物質形成氨基糖、焦糖,因此含糖培養基常在0.56kg/ cm2,112.6℃15~30min進行滅菌,某些對糖類要求較高的培養基,可先將糖進行過濾除菌或間歇滅菌,再與其他已滅菌的成分混合;長時間高溫還會引起磷酸鹽、碳酸鹽與某些陽離子(特別是鈣、鎂、鐵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復合物而產生沉澱,因此,在配製用於觀察和定量測定微生物生長狀況的合成培養基時,常需在培養基中加入少量螯合劑,避免培養基中產生沉澱,常用的螯合劑為乙二胺四乙酸(EDTA)。還可以將含鈣、鎂、鐵等離子的成分與磷酸鹽、碳酸鹽分別進行滅菌,然後再混合,避免形成沉澱;高壓蒸汽滅菌後,培養基pH會發生改變(一般使pH降低),可根據所培養微生物的要求,在培養基滅菌前後加以調整。在配製培養基過程中,泡沫的存在對滅菌處理極不利,因為泡沫中的空氣形成隔熱層,使泡沫中微生物難以被殺死。因而有時需要在培養基中加入消泡沫劑以減少泡沫的產生
『伍』 工業微生物培養過程中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實現純種培養
(1)按照微生物的需求配製的培養基要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取菌種的接種環要進行灼燒滅菌、操作要在酒精燈的火焰附近進行,培養要在無菌的恆溫箱內。因此,全部的實驗過程要在無菌條件下完成。
(2)篩選菌種應從適於目的菌種生長、繁殖的環境中尋找,故培養纖維素分解菌應從富含纖維素的環境中收集。
(3)目的菌能夠降解纖維素,故應向培養基中添加纖維素來製作選擇性培養基篩選目的菌。纖維素是植物體內的多糖,被纖維素分解菌作用後可產生葡萄糖。
(4)純化土壤中的細菌時,發現培養基上的菌落連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濃度過高(增大稀釋倍數);或培養過程被雜菌污染(嚴格無菌操作);或用接種環劃下一區域前接種環沒有滅菌(每劃一個新區域前都要對接種環進行滅菌處理)等。
『陸』 理想的生物酶制劑的菌種有哪些基本要求
理想的生物酶制劑的菌種有哪些基本要求
發酵工業對微生物菌種的基本要求:
① 能在廉價原料製成的培養基上生長,且生成目的產物產量高、易於回收;
② 生長較快,發酵周期短;
③ 培養條件易於控制;
④ 抗噬菌體及雜菌污染的能力強;
⑤ 菌種不易變異退化,以保證發酵生產和產品質量的穩定;
⑥ 對放大設備的適應性強;
⑦ 菌種不是病原菌,不產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毒素。
『柒』 廢水處理培養菌種的復合菌種怎麼選
使用方法:一、將活性污泥池或生物池之進水與出水關閉,並保持曝氣狀態,PH值調適到6.5-7.8之間較佳。二、按1立方水投放1公斤的比例,將菌劑一次性全部均勻投入曝氣池中,比例可以依污水情況適量增減。三、持續曝氣24小時,使微生物激活,附著菌床並進行繁殖,達到活躍狀態。四、建議採用階段式調適進水,以減小對微生物之沖擊,運行第一天打開正常進水量的1/3,第二天打開2/3,第三天即可全開。如進水量設計偏小,則可一次性全開。五、監測與調適系統運行,約30天後若系統穩定,則無需再添加菌劑。【產品功效與特點】 1、德豐生物第三代污水處理菌硝化細菌為德豐29年技術結晶,本土生產,菌種更符合本地,供貨周期更短,價格更優! 2、零污泥污水處理技術,一舉攻堅污水處理程序中污泥排放之痛 3、具備超強去除BOD、COD、SS、氨氮、磷等污染物質,有效率達90-95%以上。 4、二沉池出水可直接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或相關標准。 5、一次性投入,系統穩定後無需持續投加菌種,大幅降低治污成本 6、污水處理菌硝化細菌具備顯著的除臭效果,消除 NH3、P、H2S及有機酸之能力超強。 7、硝化細菌只需一次投放,系統穩定後無需持續添加菌種 8、第三代污水處理菌硝化細菌易培養、繁殖快、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自然進化等特性,一旦出現新的污染化合物,它們也能逐步通過自發或誘導產生新的酶系,具備新的代謝功能,從而降解或轉化新的化合物。注意事項一、PH值 :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PH的作用范圍為6~8.5之間,更適使用范圍在6.5~7.5之間。二、溫度: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溫度的作用范圍在10℃~38℃之間,更適作用溫度為22~35℃。;高於60℃會導致細菌的死亡;低於10 ℃時,細菌生長會受到限制。三、DO溶解氧:在曝氣池中,溶氧量應保持在3-6毫克/升; 充足的氧氣能提高好氧細菌的降解污染能力。四、鹽度: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適用,極限可耐受5%的鹽度。鹽度小於0.5%直接投放即產生效果,實現自我平衡和擴繁。鹽度0.5%-2%之間約需要2-10天馴化適應該水質,實現自我平衡和擴繁。鹽度2%-4%之間約需要10-30天馴化適應該水質,實現自我平衡和擴繁。五、抗毒性: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可以較有效地抵抗化學毒性物質,包括重金屬等。當受污染區含有殺菌劑時,應預先研究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六、儲存方法:應密封貯存於陰涼、乾燥處,不要與有毒物品一起存放。
『捌』 菌種生產的要求有哪些
(一)細菌實驗室細菌實驗室是進行細菌學實驗的場所。標本的接種、培養、分離、鑒定及葯敏試驗等工作都要在此完成。所以細菌室應該符合一定的條件。1.細菌室必須安裝嚴密的門窗,以防室內環境受到外界的污染。且室內禁用風扇,避免細菌的播散。2.細菌室必須安裝供空氣消毒的紫外線燈,置於操作台上面lm處,每天開始工作前照射20min。對其消毒效果要定期檢查,及時更換失效的燈管。3.室內應備有消毒劑,用於試驗中發生菌液灑濺時的及時消毒處理。同時還應備有供工作人員浸手用的盛有消毒劑的水盆、肥皂及自來水源等。4.室內操作台須每日用消毒劑擦洗,地面至少一周用消毒劑擦洗l次。5.對接收的標本、無菌器具、用過的物品等應明顯分開並放在指定位置。同時要對用過的物品及時進行滅菌處理。6.細菌室根據當地的氣溫特點,安裝空調機,以適合細菌實驗工作。同時室內應設置必要的消防設備。(二)無菌實驗室無菌實驗室是細菌實驗室內用於無菌操作的小室,其內部裝飾、消毒條件要求更嚴格。1.無菌室應完全封閉,人員出入應有兩道門,其間應隔有緩沖區。2.用前應以紫外線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徹底消毒。3.在無菌室中一般僅限於分裝無菌的培養基及傳染性強的細菌的接種,不進行有菌標本的分離及其他操作。4.無菌室內應僅限操作人員進入,而且進入無菌室應著隔離衣和專用鞋,操作時戴口罩,隨時保證室內的無菌狀態。5.條件有限的實驗室,可用超凈工作台代替無菌實驗室進行相應的操作。超凈工作台應選擇垂直氣流通風方式。6.無菌室應配備空調設備,保證不因室溫而影響工作。(三)基本設備和器具細菌實驗室內必須具備的設備和器具有:用於細菌培養的溫箱、C02培養箱、厭氧培養設備;用於觀察細菌形態及標本直接鏡檢的顯微鏡;用於物品滅菌的高壓蒸氣滅菌器、干烤箱;用於儲存培養基、診斷用血清、抗生素及菌種等的冰箱和冷藏櫃;用於挑取標本、接種等的接種器具,包括接種環和接種針;制備培養基時用的pH計;細菌檢驗操作時用於接種器具滅菌的火焰燈或酒精燈;還有各種必用的平皿、試管、吸管等玻璃器皿,以及離心機、天平等。
『玖』 工業微生物學的工業化微生物菌種的要求
(1)廉價原料、生長迅速、目的產物產量高。
(2)易於控制培養條件,生產效率高。發酵周期較短。
(3)抗雜菌和噬菌體的能力強。
(4)菌種遺傳性能穩定,不易變異和退化,不產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毒素,保證安全生產。
(5)產品容易分離提純。對於胞外產品,細胞膜具有良好的滲透性,或者細胞膜的滲透性可以調節,細胞不易發生菌體自溶;對於胞內產品,要求菌體易分離和收集,菌體易破碎。
『拾』 工業廢水和市政生活廢水污水處理微生物菌種選擇、投放需要注意哪些
生化處理靠的就是微生物,但是也需要化學葯劑,例如pac,pam,caoh等進行輔助,化工廢水投加的化學葯劑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