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畝田該打多少農葯才是標准
畝均使用農葯多少公斤要根據施葯方法決定。手動噴霧器一般的水容量是15公斤,按照經驗一畝地的用量大約是在2-3壺水左右,100克/畝的意思是一畝地的用水2-3壺,用100克葯,所以畝均使用農葯為30-50克。使用時可以用小量杯取好葯,然後直接兌水。
⑵ 土地上撒鹽可以不長草嗎一畝地撒多少
這不可靠。鹽溶於水,一下雨就沖跑了,反而會使其他地方土質劣化。
也許你用黑色塑料布蓋住效果更好
⑶ 一畝田用多少草甘膦還有金都爾
草甘膦接觸綠色組織後才有殺傷作用。由於各種雜草對草甘膦的敏感度不同,因而用葯量也不同。
1.果園、桑園等除草 防除1年生雜草每畝用10%水劑0.5-1公斤,防除多年生雜草每畝用10%水劑1-1.5公斤。對水20-30公斤,對雜草莖葉定向噴霧。
2.農田除草 農田倒茬播種前防除田間已生長雜草,用葯量可參照果園除草。棉花生長期用葯,需採用帶罩噴霧定向噴霧。每畝用10%水劑0.5-0.75公斤,兌水20-30公斤。
3.休閑地、田邊、路邊除草 於雜草4-6葉期,每畝用10%水劑0.5-1公斤,加柴油100毫升,兌水20-30公斤,對雜草噴霧。
金都爾對於一些惡性雜草,如香附子蘆葦等,可每畝地按照200克加入助劑,除草效果好。
一年生禾本科及部分闊葉雜草,有效成分用葯量(克/公頃)720—1220每畝制劑用葯量(毫升)50—80施葯時間及方法播後地表噴霧。
甘蔗防治對象一年生禾本科及部分闊葉雜草,有效成分用葯量(克/公頃)675—810每畝制劑用葯量(毫升)47—56施葯時間及方法移植前地表噴霧。
⑷ 自製除草劑配方比例,附除草劑的用量
二、除草劑的用量
除草劑的用量取決於它自身的類型、使用對象、防治對象。
1、高效氟吡甲靈(108克/升)
①防治對象為稗草、馬唐、狗尾草、牛筋草、野燕麥、蘆葦等禾本科雜草。
②在大豆田內使用,畝用量為30-45毫升;在花生田內使用,畝用量為20-30毫升;在油菜田內使用,畝用量為19-28毫升。
2、氯氟吡氧乙酸(200克/升)
①防治對象為豬秧秧、反枝莧、鴨拓草、播娘蒿、野豌豆以及小旋花等闊葉雜草。
②在小麥、大麥、玉米田內使用,畝用量為50-67毫升;在果園、林地、草坪內使用,畝用量為75-100毫升。
3、氰氟草酯(100克/升)
①防治對象為千金子、馬唐、雙穗雀稗、牛筋草等禾本科雜草。
②在水稻田內使用,畝用量為50-70毫升。
4、乙氧氟草醚(240克/升)
防治對象為一年生雜草,在甘蔗地裡面使用,畝用量為29-50毫升;在苗圃裡面使用,畝用量為50-83毫升;在水稻田內使用,畝用量為10-20毫升。
⑸ 一畝田該打多少農葯才是標准.
現在農業勞動中,存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事情,有文化視力好識字多的農二代,都不在種地了,留下來種地的多半還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他們依然是農村種地的骨幹,可他們一看到現在農葯的說明書,兩眼一抹黑,頭大,存在諸多不便,字小個不說還看不懂,正如題主所說,畝用量又怎麼轉換稀釋倍數呢?今天咱們一起來討論一下農葯的幾種常見用法。以用途較為廣泛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為例(如下圖)
先來看這個畝用量,圖上所示的花生、麥類還有水稻和油菜,都是克/畝為單位,以花生為例,100克/畝,使用的方法是噴霧和潑澆,我們以噴霧來說明。
家用的手動噴霧器通常水容量是15公斤,按照經驗,一畝地的用量通常在2-3壺水,100克/畝的意思就是一畝地的用水2-3壺,用100克葯平均使用,也就是30-50克的葯,用小量杯取好葯,直接兌水使用就可以了,對於畝用量來說,通常沒有稀釋倍數的說法,真正稀釋倍數的說法如圖中的果樹500-1000倍,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果樹,用量500-1000倍,使用方法噴霧,這里的意思就是一克葯需要稀釋500-1000倍,以常用的15公斤水(15000克)來算,那每壺水的用葯量就等於15公斤水除以稀釋的500-1000倍,也就是15-30克的可濕性粉劑。
而對於拌種使用到的農葯,多以比例的形式來表達用量,如圖1:100的葯種比,很容易理解就是1克葯拌種100克的棉花。
除了上面以畝為單位以外,農葯的說明書還有以公頃為單位的,也是方便大型種植基地便於方便使用,只要知道了公頃的大小(1公頃=15畝),再來算一畝地的用量,就很容易了。
⑹ 除草劑一畝地用多少水多少,除草劑什麼時間噴灑效果好
回答⑺ 除草劑一畝地二百毫升是什麼概念應該兌多少公斤水
一畝地一般需要三桶水即45公斤葯液才能噴施全部。所以200亳升除草劑需兌水45公斤,才能噴施一畝地。
⑻ 除草劑一般一畝多少用量,附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回答⑼ 一畝地撒100斤工業鹽種菜有影響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6-06
⑽ 工業鹽施西瓜田每畝多少斤為宜
工業鹽不適宜施西瓜田。
該作物栽培技術
選地
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質壤土,旱地5年以內、水田3年以內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栽培。
整地施肥
冬前瓜田深耕凍垡,移栽前適時整地。瓜田要三溝配套,做到雨止田干、土松墒面平。基肥以優質有機肥和餅肥為主、無機肥為輔,一般占總施肥量的60%至70%,氮、磷、鉀要搭配合理,微肥按缺素情況分別底施或噴施。施肥量因土壤肥力情況和栽培品種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塊,結合整地每畝施用有機肥3000至4000千克、45%硝硫基或硫酸鉀型控釋肥60至80千克,勿施含氯肥料。小果型和嫁接栽培的可少施20%肥料。採用高畦栽植,寬畦4至4.5米,窄畦2.0至2.5米。寬畦可在畦兩側定植,瓜蔓對爬,也可在中間定植瓜蔓兩面爬,窄畦在一側定植瓜蔓單面爬。
定植
早熟品種苗齡約1個月,長出2至3片真葉即可定植。中熟品種苗齡20至25天、晚熟品種苗齡7至10天即可定植。寬畦定植2行,窄畦定植1行。小果型西瓜棚立架式栽培,每畝定植1500至1800株;爬地式栽培,採用三蔓或四蔓整枝,每畝定植600至750株。中、大型品種一般每畝定植650至700株,嫁接無籽品種每畝定植300至400株。按株行距開挖定植穴,將營養缽按子葉與畦向一致的方向放入定植穴內,深度與畦面持平,用細土填滿苗穴,帶便肥和葯劑澆定根水。邊移栽邊蓋膜,膜寬不窄於80厘米,蓋膜要達到墒面細平,膜與墒面貼緊,四周封實,破膜處用細土封嚴。
整枝壓蔓
一般採用三蔓整枝方式。在主蔓8至9葉時,選留主蔓和兩個健壯側蔓,其餘子蔓和孫蔓全部除去。整枝不宜在陰雨天進行,以防傳播病害。當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結合整枝用泥土壓蔓,以後間隔3至4節再壓1次,每蔓共壓2至3次,將瓜蔓均勻擺布好。
逆壓。長勢過旺,採用逆壓。挖一個7至10厘米深坑,把瓜藤朝瓜根方向推進坑內,使後邊的藤拱起,然後填上土壓實,能控制旺長,提高座瓜率。
挾藤。當第2至3朵雌花出現,為使瓜坐得住、長得大,可採用挾藤。在離地面一指高處,用兩根7厘米左右的木條挾藤,使藤變扁,保證維管束不斷。
提莖。想要幼瓜坐得穩,在幼瓜後邊的藤上用力一提,聽到「咔叭」一聲,「後頭咔叭,前頭結瓜。」
盤頭掐尖。進入膨大期,瓜前藤要適當抑制,不可使其旺盛生長,不然會損耗養分,影響瓜膨大。盤頭掐尖是把瓜前藤拉回來,圈在一邊,並隨手掐藤尖。
坐瓜
應選留主蔓上第2、3雌花或側蔓第1、2雌花坐瓜。為確保在適宜的節位上坐瓜,遇低溫或陰雨天氣,應採用人工輔助授粉,以利保花保果。瓜坐穩後,整細拍平幼瓜下面的地面並做成斜坡狀,然後將幼瓜順著斜坡放置,並使幼瓜與藤擺在一條直線上。果實充分長大後應及時翻瓜。翻瓜時順著一個方向轉動,每次轉動1/3左右。
追肥
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視植株長勢追施膨瓜肥,一般每畝追施45%硝硫基或硫酸鉀型控釋肥15至20千克。
水分
幼苗期應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促使幼苗形成發達的根系;開花坐果前控制水分,防止瘋長;坐果以後,應保證充足水分供應,以利果實膨大,增加重量。採收前7至10天則不宜澆水,使果實積累糖分。缺水時應在氣溫較低的早、晚夜間灌水。採取溝灌滲墒,即灌水於畦溝,待水分滲透瓜壟後,立即排干溝中余水。灌水和雨後立即排乾田間積水,否則易造成爛根爛藤。
西瓜種子的發芽溫度一般要求在25°C左右,空氣濕度要求在80%以上
西瓜生長的最適溫度24至30度,根系生長的最適溫度30至32度,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14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