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松江注冊地址
在上海松江注冊個人獨資企業提供的登記地址有嚴格的要求,很多創業者由於沒有符合這樣要求。
一、上海松江純辦公寫字樓
作為個人獨資企業注冊的登記住所,一般想要在上海松江辦理個人獨資企業登記,上海松江必須自己有辦公樓或者租賃的寫字樓,然後個人獨資企業和房產權利人簽訂租賃協議,然後再到工商辦理登記手續,這個過程都是必須的,而且還要提供相關的房產證明文件,證明你確實在這里辦公。
二、上海松江商住兩用房
有一些企業為了辦公和住家方便就租賃了商住兩用房來辦公,但是大家在租賃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房產證的房屋用途,如果上面寫著「住宅用途」,那麼你這個辦公地點是不能用來注冊個人獨資企業的。
三、上海松江工業用地
還有一些企業是做生產或者加工的,他們就租賃了產房或者工業用地,然後在這里注冊屬於自己的個人獨資企業,這樣的地址也可以用來登記個人獨資企業。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隨著崇明城市的發展,工業用地也越來越少,崇明未來的定位是服務貿易為主,就是做生產的企業越來越少,工業用地也就越來越少了。
四、上海松江園區提供的虛擬地址登記個人獨資企業
這種形式登記個人獨資企業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崇明有96%的小微企業都是通過園區來注冊個人獨資企業,因為這樣就可以避免由於地址不通過審核,而浪費自己的時間。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假如你租賃的場地到期或者不再續租,那麼你這個地址要遷移掉,個人獨資企業遷移是一個麻煩的流程,如果處理不好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② 上海 195、198地塊指什麼
「195區域」指規劃工業區塊外、集中建設區內的現狀工業用地,因實際面積約195平方公里而得名。「195區域」雖然在城市基建區內,但因為產業結構差異的原因,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這也就意味著不少企業將面臨外遷。
「198區域」就是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現狀工業用地,面積大約為198平方公里,同樣因面積數而得名。
③ 工業用地的工業區
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改組工業,可大大節約用地和建設投資,最大限度實現原料和
「三廢」的綜合利用,改善城市的衛生狀況,更重要的是便於採用先進的工藝設備、提高生
產的自動化程度,從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工業的統一布置,也能使建築布局完整,從
而改變工業區的面貌。
工業協作的幾個方面
(1)產品、原料的相互協作:產品、原料有相互供應關系的廠,宜布置在同一工業區
內,以避免長距離的往返運輸,造成浪費。如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中,化工一廠、化工二廠
為附近其他廠提供原料。
(2)副產品及廢渣回收利用的協作:能互相利用副產品及廢渣進行生產的廠可布置在
同一工業區內,如磷肥廠和氮肥廠之間的副產品回收利用。
(3)生產技術的協作:有些廠在冶煉和加工的生產過程中需兩個以上廠進行技術上的
協作,這些廠要盡可能布置在一個地區內,如汽車,拖拉機工業體系,動力工業體系等。
(4)廠外工程協作:工業區內的工廠,廠外工程應進行協作,共同修建鐵路專用線、工
業編組站、給水工程、污水處理廠、變電站及高壓線路,能減少設備、設施,節約投資。
(5)動力設施的協作:工業區內可統一修建熱電站、煤氣發生站及鍋爐房等動力設施。
(6)備料車間及輔助設施的協作:一般工業均有鑄工、鍛工及熱處理等熱加工車間、也
有機修、電修、木工等輔助車間,如各廠自成一套,往往因生產任務小,使設備不能充分
利用,生產技術不易提高,建築分散。如將幾個廠的這類設施集中修建,既可節約投資,又
可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7)地方工業部門的協作:地方工業部門可以建立衛星廠和服務性廠為該地大廠服務,
為大廠提供各種半成品及零件,利用大廠的邊角廢料生產各種日用品,充分利用廢料增加
生產。
(8)廠前建築的協作:可聯合修建辦公室、食堂、衛生所、消防站、車庫等以節約用地
和投資。
工業區的組織
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化工、制
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工業區應該有一個統一的
規劃,區內布局應緊湊,各廠不應自成一套、各自為政,要注意節約用地。
3.工業區的組成
①生產廠房;②倉庫;③動力及市政設施;④維修與輔助企業;⑤綜合利用和加工工
業;⑥運輸設施;⑦廠區公共服務設施;⑧科學實驗中心;⑨衛生防護帶。
4.工業區規模
工業區的規模隨著城市的性質,工業的內容、性質,工業區在城市中的分布、組成,以
及建設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業區規模過小,則無法提高各種設施的協作
程度;工業區規模過大,則造成交通運輸和污染的集中。因此,在城市中組織工業區應注
意研究其合理規模。
工業用地的布置
工業用地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城市功能結構和城市形態。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重點安排
好工業用地,綜合考慮工業用地和居住、交通運輸等各項用地之間的關系,使其各得其所
是十分重要的。
1.工業的分類
按工業性質可分為冶金工業、電力工業、燃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
等,在工業布置中可按工業性質分成機械工業用地、化工工業用地等等。
按環境污染可分為隔離工業、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一
般工業等。隔離工業指放射性、劇毒性、有爆炸危險性的工業,這類工業污染極其嚴重,一
般布置在遠離城市的獨立地段上。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等。這類
工業的廢水、廢氣或廢渣污染嚴重,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一般應與城市
保持一定的距離,需設置較寬的綠化防護帶。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某些機械工業、紡
織工業等。這類工業有廢水、廢氣等污染,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干擾。可布置
在城市邊緣的獨立地段上。一般工業指電子工業、縫紉廠、手工業等。這類工業對居住和公
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獨立地段上。
2.工業用地在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
工業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500'25萬為
宜;但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的中小工礦城市,其工業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於
25%。
規劃人均工業用地面積指標一般在10}--25m2之問,但擁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
礦城市,其規劃人均工業用地指標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於30mZ。特大城市,由於城市總
用地緊湊,工業用地面積大致在18m/人以下。
3.工業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則
城市中工業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應滿足為每一個工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和建設條
件,並處理好工業用地與城市其他部分的關系,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的關系。其布置的
一般原則如下:
(1)有足夠的用地面積;用地基本上符合工業的具體特點和要求;減少開拓費用,有
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能解決給排水問題。
(2)職工的居住用地應分布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段上,盡量靠近工業區,並有方便的
交通聯系。
(3)工業區和城市各部分,在各個發展階段中,應保持緊湊集中,互不妨礙,並充分
注意節約用地。
(4)相關企業之間應取得較好的聯系,開展必要的協作,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
市內運輸。
4.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據生產的衛十類別、貨運量及用地規模,分為三種情況:布
置在遠離城區的工業、城市邊緣的工業和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對工業的各種特點,如原料來源、生產協作、運輸、能源、水源、勞動力、有害影響
等進行全面分析,確定影響工業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將各工業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
段。特別要指出的是,各類工業又有許多不同特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照城市發展
戰略,保證多種產業發展的彈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學合理。捷克建築研究院編制了
不同性質的各類工業在城市中常設位置及適宜位置表(表4-4-4)和紡織、服裝、製革工業
廠址決定因素以及工業在城市中之適宜位置的表格(表4-4-5),後表說明了同類工業決定
廠址的因素亦不相同。
(1)布置在遠離城一市和與城市保持一定距離的工業
由於經濟、安全和衛生的要求,有些工業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業、劇
毒性工業以及有爆炸危險的工業。有些工業宜與城市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有嚴重污染的鋼
鐵聯合企業、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廠等。為了保證居住區的環境質量,這些
廠應按當地最小額中的風向布置在居住區的上風側,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必須保留足夠的
防護距離。對城市污染不大的工業、規模又不太大時,則不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段;否
則由於居民人數有限,公共設施無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邊緣的工業區
對城市有一定干擾污染、用地大、貨運量大、需要採用鐵路運輸的工廠應布置在城市
邊緣,如某些機械廠、紡織廠等。這類工廠有著生產、工藝、原料、運輸等各方面的聯系,
宜集中在幾個專門地段形成不同性質的工業區。
按城市規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設一個或多個工業區,分別布置在城市的各處。規模較
小的城市有時只有一個工業區,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業區的道路上(圖4-4-24)。
城市中能夠形成兩個工業區時,則可將工業區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將工業組成
為不同性質工業區,按照其產生污染的情況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風頻最小的上、下風向
位置。這種布置方式既有利於減少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又有利於組織交通,縮短工人上下
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時應注意不妨礙居住區的再發展。
城市工業區往往沿放射的對外交通線路布置,使工業區與居住區交錯。這種布局要注
意,如果工業區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位於居住區的上風側時,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要有
足夠的防護距離,並應注意隨城市發展有開辟環路進行橫向聯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基本沒有干擾污染、用地小、貨運量不太大的工業可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這類
工業包括:
1)小型食品工業:如牛奶加工、麵包、糕點、糖果等廠。
2)小型服裝工業:如縫紉、服裝、刺綉、鞋帽、針織等廠。
3)小五金、小百貨、日用工業品、小型服務修配廠:如小型木器、藤器、編織、搪瓷
等廠。
4)文教、衛生、體育器械工業:如玩具、樂器、體育器材、醫療器械等廠。其中機械
與半機械操作、對外有協作聯系、貨運量年達3000--4000t、有雜訊、有燃物和微量煙塵、
用地達30hm「左右的中小型廠(食品廠、糧食加工廠、紗廠、針織廠、木材加工廠、制葯
廠、機械修理廠、無線電廠等)、則應布置在城市內的單獨地段。這種地段形成的街坊應靠
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區內部。
對居住區毫無干擾的工業為數不多。一般的工廠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雜訊,由於工廠
規模較小,布置得當,可以使居住區基本上不受影響。
5.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的關系
(1)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關系
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種布置形式:一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平行布
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業區和居住區相應呈帶形發展,互不幹擾,工業用地與居
住用地的關系較好。另一類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垂直布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
人上下班不為工業區內鐵路線所隔斷;熱電站、熱加工車間及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離居住
區遠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可離居住區近一些,這樣可以減少防護帶寬度,節省建
設費用。這種布置方式對佔地面積較小的工業區較為合適,但對於佔地面積大的工業區,采
用這種布置方式就會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離。第三種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行布置的
優點,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長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形式(圖4-4-25)a
(2)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總體布局的關系
工業區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有如下幾種布置方式:
1)工業區包圍城市工業區分散在城市的周圍,並按工業性質和污染程度,均勻地、
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城市內部有若干工業小區和分散的工業點(圖4-4-26)。這種布
置形式可以避免工業的大量運輸對城市的干擾。但由於工業將城市包圍,城市用地沒有留
出缺口,使城市沒有發展餘地,或者城市發展後又形成新的工業包圍區,造成相互干擾的
局面。
2)工業區與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工業區布置結合地形,與其他用地呈間隔式交叉布
置(圖4-4-27)。這種形式有利丁充分利用地形,並根據工業企業不同的污染情況,分別考
慮風向和河流上下游的關系,可將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工業區根據河流流向布置在城市下游,
廢氣污染嚴重的企業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布置在城市下風向,使各工業企業各得其所。但
這種布置形式也要注意組織好交通,否則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擾。
3)組團式布置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根據規劃布置意圖將城市組成幾個規劃分區,每
一分區組團中既有工業企業,又有居住區,使生產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圖4-4-280
4)群體組合式布置在工業用地布置中,有的將工業用地分為市區工業用地、近郊工
業區、遠郊工業區等,而使城市形成群體組合的城市形態。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鎮組
合形式來布置工業用地。圖4一4一2為南通市總體布局示意,為一城二鎮形式,除母城工業區
布置較多外,在唐閘形成以棉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在天生港形成以電力工業為主的工業
區。
(3)工業用地布局對城市用地形態的影響
1)工業地帶隨著現代化大工業和工業聯合化的趨勢,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某些地
區,由於交通、消費、資源等有利條件.工業大量集中,城市之間幾乎連成一片,這就形
成了新的城市形態,即工業地帶或稱城市集聚區。如美國東北部大酉洋沿岸北起波士頓、南
至華盛頓、東起紐約、酉至芝加哥的巨大城市帶,就是在開發資源,建立工業區,集中發
展交通運輸、商業、金融、服務業的基礎上,形成的龐大的工業地帶。
再如口本,由於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大多來自國外,因此大型工業企業都沿海布置。目
前東京與南面的橫濱連成片,形成京濱工業地帶;往東向千葉縣發展,成為京葉工業地帶;
東北向茨城發展,是鹿島工業區。東京附近地區已形成了巨大的東京首都圈工業地帶;該
地區主要工業是鋼鐵、石化、機械等,職工和產值都佔了日本全國的1/30
圖4..1_29為德國魯爾工業地帶。魯爾區是以采礦業為基礎形成的著名工業地帶,這里
煤炭資源豐富,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方便,就近還可利用洛林的鐵礦石,工業發展條
件十分優越,現擁有煤炭、鋼鐵、機械、電力和化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占前西德工業
總產值的4000,是前西德的工業心臟,也是歐洲重要的工業中心。魯爾區內,大小城鎮鱗
次櫛比,城鎮之間距離只有幾公里至幾十公里,包括8個大城市區,十幾個10-}-100萬較
大的中心城市。
中國的遼中地區,京、津、唐地區,滬一寧地區工業基礎較好,隨著今後工業的發展,
也將會有形成工業地帶的趨勢。
2)組合城市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已開始注意到控制大城市的問題,比較有計
劃地、由近及遠地發展市郊工業區、衛星城鎮,形成以母城為中心的組合城市。
圖4-4-30是上海市組合城市示意圖。上海市從50年代開始由近及遠,逐步開辟了吳
淞、五角場、桃浦、槽河徑、長橋、高橋等6個近郊工業區和嘉定、安亭、松江、閡行、吳
徑、金山衛、寶山等7個遠郊衛星城鎮。這些工業區和衛星城鎮既有工業又有生活居住區,
對於促進生產發展,調整城市布局,合理分布工業,控制市區規模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
用。使上海市從一個單一城市,逐步向群體組合城市發展。
3)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對生產和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
多功能的綜合區和多心開敞的帶形城市的規劃思想有了發展。
圖4-4-31是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示意。在帶形結構中的每一個綜合區既有生產又
有生活,形成一定規模。這種城市形態,便於逐個建設,比較機動靈活。在道路布置方面,
中心部分可以以生活性街道相聯結,邊緣地帶有交通性幹道或鐵路通過,以解決工業生產
的交通運輸問題。
④ 什麼是工業用地
在城市規劃用地分類中,工業用地(M)指: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包括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礦用地,該用地應歸入水域和其它用地(E)。分為以下三類:
1.一類工業用地(M1)
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電子工業
縫紉工業工藝品製造工業等用地。
2.二類工業用地(M2)
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食品工業
醫葯製造工業紡織工業等用地。
3.三類工業用地(M3)
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採掘工業
冶金工業大中型機械製造工業化學工業造紙工業製革工業建材工業等
用地。
希望能夠幫到您!回答來自:網路房產交流團,敬請關注!
⑤ 上海市建設用地104,195是什麼意思
目前上海的工業用地,包括「104區塊」、「195區域」和「198區域」。其中104區塊是指全市現有的104個規劃工業區塊,195區域指規劃工業區塊外、集中建設區內的現狀工業用地;198區域指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現狀工業用地,面積大約為198平方公里。
⑥ 上海 195、198地塊指什麼
195區域指規劃工業區塊外、集中建設區內的現狀工業用地,因實際面積約195平方公里而得名。195區域雖然在城市基建區內,但因為產業結構差異的原因,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這也就意味著不少企業將面臨外遷。
198區域就是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現狀工業用地,面積大約為198平方公里,同樣因面積數而得名。
(6)上海的工業用地哪裡來的擴展閱讀:
「195區域」因位於規劃工業區塊外,又地處城市集中建設區內,被要求按照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方向轉型。
在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房時代後,城市更新日益受到重視。近期,上海多個城市更新項目相繼面市並獲得不少好評,這背後是上海的土地供應瓶頸已現。
為破解土地資源緊約束瓶頸,提高工業用地利用績效,上海市也進行了創新性的探索,根據是否屬於規劃工業區塊內、集中建設區內,將工業用地劃分為「104區塊」、「195區域」和「198區域」,並分別提出不同的轉型方向。
其中「195區域」因位於規劃工業區塊外,又地處城市集中建設區內,被要求按照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方向轉型。而這195平方公里具備「工改商」潛力的工業用地,自然落入了不少開發商眼中。
⑦ 上海的土地類別是怎樣劃分的
按所有權分為:國有土地面積 集體土地面積
按使用性質分為:商業 工業 倉儲 市政綠化 公共建築 住宅 交通 特種用地 水域 農業 其他
⑧ 租廠房為什麼要選擇工業園區104地段
目前上海的工業用地,包括「104區塊」、「195區域」和「198區域」。其中104區塊是指全市現有的104個規劃工業區塊,195區域指規劃工業區塊外、集中建設區內的現狀工業用地;198區域指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現狀工業用地,面積大約為198平方公里。
簡單點說104板塊是上海市政府劃撥的104個正規工業板塊,104板塊內的廠房才可以辦理環評,並且後期動遷的可能性較小,比較安全
⑨ 上海M0地塊名稱
MO名稱為新型產業用地。
新型產業用地(M0)是指為適應傳統工業向新技術、協同生產空間、組合生產空間及總部經濟、2.5產業等轉型升級需要而提出的城市用地分類。
在工業用地(M類)中增加新型產業用地(M0),是指:融合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污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用地。
新型產業用地(M0)具有較高的開發強度,其3.0-5.0的開發強度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實現土地高效集約利用,使得單位用地面積上能產生更高的產業價值。
⑩ 憑什麼上海土地全部是工業用地,而落戶上海還要看他們臉色!我們就該受窮當農民嗎憑什麼我們自己的土地
上海發展必須遵循的四條底線,其中之一就是建設用地總量負增長,而為了支持實體經濟,上海一下子推出了多項工業用地政策。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在5月31日召開的市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只要有好項目,上海不缺土地」。
5月31日,上海市發布《關於創新驅動發展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若干意見》,一共6個部分50項措施,其中就包括優化土地供給的多項措施:到2020年全市工業用地規模保持在550平方公里左右,對規劃工業用地予以嚴格管控,區每年工業用地減量化騰挪指標1/3用於製造業;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提高集約利用效率,加快存量土地的二次開發。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岑福康說,隨著土地價格的逐年上升,用地成本已經是企業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用地規模上予以保障的同時,對於企業來說,更重要的則是如何降低用地成本。
對於增量工業用地,上海推出了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年期、產業用地先租後讓的政策。
據介紹,從2014年年底開始,上海正式實施了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年期,《土地管理法》中明確工業土地出讓年期不超過50年,以往工業土地出讓以50年為界限,現在則明確一般工業用地或者產業用地是20年。《若干意見》則提出,承擔國家及上海重大戰略的產業類或功能類項目,經認定後,可按照最高50年出讓年期出讓。
「在地價方面,我們也做了精細的測算。相對50年出讓年限,一塊土地出讓年限20年的時候,土地價格大概在60%左右。假設按50年出讓要付100塊,按20年出讓只要付60塊,還有40塊可以存20年,也足夠到20年之後支付這塊土地的續期費用。」岑福康說,這樣不僅可以集約使用土地,實現土地流量增效,用土地資源倒逼產業轉型,而且可以降低企業的土地成本。
但對企業來說,還有另外的顧慮,那就是20年後的地價是不是會漲價?20年後是不是允許自己繼續使用這塊土地?為了打消企業的顧慮,岑福康說,可以在工業用地出讓合同中明確具體的續期條件,比如繼續有生產、繼續有產值、繼續有利潤、繼續有製造能力的條件下可繼續使用這塊地,續期價格也可以現在約定好。「這是切切實實支持實體產業的發展,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也降低企業初期的用地成本。」
此外,上海還推出了差別化、多樣化的土地出讓方式。比如現在開始試點的先租後讓。可以前3年收取土地租金,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進入正常發展軌道,也具備購買土地的能力時,再把這塊土地出讓給企業。
而對於存量工業用地,上海則提出加大二次開發力度。鼓勵符合產業導向及規劃要求的現狀優質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存量工業和研發用地按規劃提高容積率的,各區政府可以根據產業類型和土地利用績效情況,確定增容土地價款的收取比例。
當企業面臨技術更新,要改造,要提高產能,往往需要增加土地使用的強度,需要補土地出讓金的,「各區政府可以確定增容土地價款的收取比例,但是這個比例沒有提下限,也就是說,這個下限可以是0。」岑福康說,當然這也必須要經過區政府集體決策和評估。這意味著,工業用地的二次開發只要是切實用於技術改造、用於實體產業的發展,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讓金可以不收。
以此為契機,本市在「十三五」期間將統籌推進60多個10億以上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加快建設和儲備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大飛機等引領性強、成長性好、帶動性大的產業項目,形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裝備、生物醫葯與高端醫療器械、新材料等千億以上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