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昌比張掖有哪些優勢
金昌和張掖地理位置相近,金昌比張掖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優勢
首先從地形來說,金昌地形多樣,按特徵可分為三類:西南部祁連山冷龍嶺及其支脈,山勢雄偉挺拔,有「祁連近天都」之稱,終年積雪,山間分布天然森林,高山草甸,植被覆蓋率達75%,是金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久負盛名的天然牧場。中部祁連、大黃、武當、龍首山之間的永昌、清河、三堡等綠洲,海拔在1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境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東北部海拔在1500米左右,除寧遠、雙灣綠洲外,其餘則為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而張掖是荒漠綠洲,以平坦地形為主、
其次從三大產業方面來說。金昌是有名的鎳都,礦產資源豐富。 已探明的鎳儲量在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加拿大一礦區,與銅鎳伴生的其他稀有金屬,儲量及品味都居全國首位,而張掖礦產資源貧瘠,以農業為主。 電力資源有火力發電廠1家,水電站5座。
近幾年金昌的科技發展也很迅速~
好像就這些了~
⑵ 金昌市成為我國主要工業城市的區位因素是什麼
金昌市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市境總面積9600平方公里,轄1縣1區,12個鄉(鎮),即永昌縣和金川區,137個行政村,總人口43.77萬人。金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山地平川交錯,綠洲荒漠相間。 金昌是以有色金屬、重化工為主體的重工業城市,是我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和鉑族金屬提煉中心。金昌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已探明的鎳儲量在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加拿大一礦區,與銅鎳伴生的其他稀有金屬,儲量及品味都居全國首位,這里還是甘肅省重要的商品糧糧油基地。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使這里的甜菜,西瓜,葵花子,黑瓜子等經濟作物品質優良,馳名中外。
⑶ 甘肅金昌怎麼樣啊,這個城市
金昌是個美麗的新城市,主要以工業為主。十年的時間實現了碧水藍天工程,礦山公園的建立及防護林的時維護使得處在風口上的金昌市很難在見到以前的狂風沙塵暴。國家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的當選讓我金昌市遠近聞名。新的長途車站和火車站的更新表明了我金昌市已經不能滿足於以前的輸送和輸出。5A級的飛機場的建立標志著我金昌市已經達到先進城市目標的發現願我大美金昌市繼續持續發展。
⑷ 金昌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的區位優勢條件
這真是一到讓我記憶猶新的初中地理題啊!!工業的區位因素就多了:原料、動力、勞動力、市場、交通、土地、水源、政策、資金技術等。原料:市區距離地下礦區儲備不到5KM,距離原料市場近,節省運輸費用。交通:依附寶蘭線,蘭新線兩大鐵路線路,運輸方便。水源:靠近祁連山,附近有金川峽水庫,生產便利。資金技術:發展自己的技術同時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多家礦業公司建立了貿易合作關系。 大概就這些了,如果你有書可以看看書,按照書上的回答一下
⑸ 金昌發展有色今屬冶煉區位優勢好條件有哪些
溫馨提示
1、原料地:市區距離地下礦區儲備不到5KM,節省運輸費用。
2、交通便利:依附寶蘭線,蘭新線兩大鐵路線路。
3、近水源有水電:靠近祁連山,有金川峽水庫。
技術:發展自己的又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
⑹ 為什麼金昌能發展有色金屬工業
金川鎳礦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屬共生的大型硫化銅鎳礦床之一,發現於1958年,集中分布在龍首山下長6.5公里、寬500米的范圍內,已探明的礦石儲量為5.2億噸,鎳金屬儲量550萬噸,列世界同類礦床第三位,銅金屬儲量343萬噸,居中國第二位,近年來的地質勘探成果表明金川鎳礦的深部、邊部及外圍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金川礦石還伴生有鈷、鉑、鈀、金、銀、鋨、銥、釕、銠、硒、碲、硫、鉻、鐵、鎵、銦、鍺、鉈、鎘等元素,其中可供回收利用的有價元素有14種。礦床之大、礦體之集中、可供利用金屬之多,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
⑺ 甘肅金昌市怎麼樣!
金昌市,位於甘肅河西走廊中部,轄一區(金川區)一縣(永昌縣),人口47萬,於1981年建市,擁有世界第二大的多金屬共生鎳礦金川鎳礦,是中國三大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被鄧小平稱為祖國的金娃娃。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金川鎳礦的發現,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們,在這個荒蕪人煙的戈壁灘上,建起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林城市。如今的金昌工業化程度高,人均GDP今年可突破6500美元,城市環境優美,剛剛獲得甘肅園林城市稱號。城鄉一體化工作全省領先,已實現全市所有市民無差別化擁有醫療保險,城鄉戶口統一為金昌市戶口。擁有中國五百強第79位的金川集團,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金昌是一個小城市,在甘肅省內可能永遠做不了區域性的中心城市,生產總值也排不到前列,但這里的市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是甘肅省內小康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隨著循環經濟的大力發展,各種固液氣廢的循環再利用,加大產業鏈條,讓金昌這個資源型城市走上了可持續的道路,未來的金昌一定會更美好~~
⑻ 金昌市發展怎樣
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產鎳被譽為「祖國的鎳都」。2011年,取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2014年1月,國家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2015年,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同時,金昌還是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金昌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65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112.88億元,增長1%;第三產業增加值90.75億元,增長2.6%。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⑼ 河西走廊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1自然地理特徵的西向性與社會經濟特徵的東向性
河西走廊屬塔里木地台向東延伸部分,在歷次地質運動中是我國西南、西北與中原地區的交接帶,處於黃土、青藏、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處,在地貌、氣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有很大過渡性。但因北接廣垠的沙漠、戈壁,自然條件西向性較強。從社會經濟特徵看,農業生產方式與東部相似,屬於東部農區向西部牧區延伸的一個狹長農業走廊。由於歷代屯田戍邊政策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人口來自東部,特別是5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通過軍轉、調動等方式從東北、華北、華東遷入大量人口,他們從東部帶來先進的技術、設備,同時也帶來了東部的生產傳統、生活習俗、社會心理、文化意識等等,使該區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東向性。目前,東、中部地帶民工潮及大批援西建設人員的不斷遷入,使東部文化侵入機制仍在不斷加深。
1.2獨特的「豐」字形交通樞紐位置
南北兩面障體夾峙、中間綠洲廣布態勢使河西走廊自古就成為舉世聞名的陸上交通咽喉。目前歐亞大陸橋縱貫走廊將近1400公里,串聯了其中大部城市,路區接觸系數高達53.0公里/萬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其交通區位優勢。走廊南緣、北緣眾多的隘口又使其成為南北交流的重要過道,如南緣的扁都口、當金山口使歐亞大陸橋得以將其影響范圍延伸到大通河流域及青藏高原北部,北緣的人宗口、東小口子等則是河西與內蒙古游牧民族聯系的要沖,更是通往外蒙最理想的直接出口。河西走廊實際是一個貫通東西、帶動南北兩翼的交通要道。
1.3自然條件較優越,資源優勢突出
主要表現在:①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一些貴重有色金屬,如鎳、鈷、鉑族金屬和銅、鎢等儲量居全國前列,貯存地質條件良好,分布集中,具有較大的組合優勢和現實經濟意義;②土地資源豐富,人均土地面積100.38畝,其中人均耕地3.2畝、草地49.8畝,另有宜農荒地2019.7萬畝;全區日照時數2600-3300小時,平均太陽輻射量140-160千瓦/平方厘米·年,晝夜溫差高達12-16℃,特別是走廊內多數地區人類干預較小,農業生產環境無污染或污染較輕,這為本區建設國際流行的「綠色農業」商品糧基地提供了優越條件;③輝煌的文化遺產、奇特的西北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風情以及卓越的現代建設成就相結合,為本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
4.1優化增長極系統
調整城市體系結構及空間格局是區域經濟戰略布局的關鍵。為了改變河西走廊城市「小、散、串」的特點,優化增長極系統,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4.1.1酒(泉)嘉(峪關)玉(門)一體化,並將其建成與蘭州相對應的一級極化中心
目前甘肅省中部經濟區(蘭州、白銀、定西)經濟力已開始向外擴散,而河西走廊增長級不成體系,亟需建立一個一級極化中心來接受中部經濟波,並輻射整個河西走廊,而現有城市無一能夠單獨在近期發展成為一級中心,故提出酒嘉玉一體化並建成一級中心的設想。首先,該增長極區位選擇在理論上是合理的。甘肅省唯一的一級增長極(蘭州市)位於甘肅東部,廣大河西地區缺乏有力的輻射源。酒嘉玉地區與蘭州市區位對稱,並基本位於走廊中心,可與蘭州市呼應,構成點-軸開發系統,帶動走廊經濟發展。其次,三市一體化在實踐中是可行的。①三市位置接近,聯系方便,便於開展產業合作與經貿往來,具備建成組群式城鎮的地理基礎;②三市都是甘肅省重要的工業城市,有進一步發展的條件。1992年三市國內生產總值65.74億元,占河西三市二區的52.9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5063元、4661元,分別列甘肅省第一、第二位,嘉峪關已步入全國小康城市行列,周圍有經濟富庶的綠洲帶,發展潛力頗大,具有一體化的經濟基礎;③三市資源結構與產業結構有較強的互補性,內聚力強,嘉峪關的鋼鐵、玉門的石油、酒泉的高新技術產業互相結合、互相為用,完全具有把酒嘉玉建成與蘭州相呼應的一級中心的產業基礎。
4.1.2加強城市建設,優化城市體系,發揮其作為區域增長級的作用
河西走廊酒、嘉、玉以外的4座城市都有進一步發展的條件。敦煌可辟為世界旅遊特區,圍繞旅遊這一關鍵產業發展配套產業,可建成國際「旅遊城」。金昌作為我國鎳都,不僅硫化鎳礦儲量與品位居全國第一,且伴生的鉑、鈀、鋨、銥、銠等鉑族金屬及金、銀等亦居全國之首,圍繞有色金屬開采,廣泛與鄉村企業合作,可把金昌建成重化工中等城市,並促使河西走廊向「有色金屬走廊」轉變。武威、張掖地處張武綠洲,素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農業基礎好,工業也較發達,可將其建成以輕工為主的綜合性城市,加強城鄉聯系。
4.2加強交通線網建設,優化增長軸網路體系
根據河西走廊的地理特點,該區增長軸應選擇時分時合的兩條軸線:一是交通線,歐亞大陸橋串聯了走廊的所有城市,是走廊開發的「黃金軸」,另一條則是在西北乾旱半乾旱環境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義的經濟軸線-綠洲連綿帶,這是走廊開發的「生命線」。
4.2.1強化主幹,構築兩翼,建設適合走廊特點的交通網路
強化主幹就是完善現有鐵路、公路骨幹線路,消除卡脖地段,逐步完成現代化改造,確保干線擔當起開發的骨架作用。構築兩翼,則是配合干線布局一些地方集運線、分流線等二、三級線路,形成以歐亞大陸橋為主幹的「豐」字形交通網路,以增大幹線與區域的有效接觸面積。擴大其輻射范圍,帶動干線兩側腹地經濟的發展。如柳園-馬鬃山-外蒙古交通線建成後可把外蒙古納入歐亞大陸橋的腹地,而一些地方集運線路則把綠洲與鐵路線緊密聯系在一起。
⑽ 請問甘肅金昌投資環境怎麼樣,是否適宜投資
金昌投資環境對比其它甘肅城市來說可以算是非常優越的,金昌是甘肅第二個國家級開發區,也是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大環境有國家政策支持,工業園區的硬體條件也都很不錯,金昌的發展主打資源牌,鎳銅鈷等有色金屬還有硫等非金屬資源非常豐富,金昌目前大力吸引的就是有色金屬下游加工企業,還有它以硫資源為主的在國內領先的循環經濟圈,目前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如新希望,貴州宏福,中化集團,未來內蒙和民勤煤的進入,將加大這個循環經濟圈。
政府層面看,金昌的政府在甘肅地級政府里算表現不錯的,效率比較高,官員思想也比較開放,受大企業金川集團影響很大,目前還在聯合銀行對中小企業給予大量貸款支持。不過金昌對於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是不接受的。金昌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而且擁有河西最大的發電公司,750電網,也是國家支持的二十幾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基地,本地電力需求量大,也是金昌大力招商的項目。農業方面只有特色牛羊肉和啤酒大麥比較有前景,不過在金昌這個重工業城市中顯得很渺小。
樓主有什麼具體疑問在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