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菲律賓是南亞還是東亞還是東南亞還是西亞
東南亞南亞商務通告訴你,菲律賓屬於東南亞國家
【國名】菲律賓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志,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國家政要】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2010年6月當選;參議長胡安·龐塞·恩里萊,2010年7月當選;眾議長費利西亞諾·貝爾蒙特,2010年7月當選。
【自然地理】位於亞洲東南部,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是一個群島國家,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這些島嶼像一顆顆閃爍的明珠,星羅棋布地鑲嵌在西太平洋的萬頃碧波之中,菲律賓也因此擁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譽。菲律賓陸地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面積的96%。菲律賓海岸線長達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菲律賓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熱帶植物多達萬種,素有「花園島國」的美稱。其森林面積為1585萬公頃,覆蓋率達53%,產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
【人口】9220萬,到2040年,菲律賓人口將翻一番,超過1.84億,邁入世界人口十大國的行列。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馬來族佔全國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比薩亞人和比科爾人等;少數民族和外國後裔有華人、印尼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菲律賓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國民約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尼拉灣畔的 馬尼拉(Manila) ,早在公元十六世紀就是著名的商港,現在仍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1975年11月,菲律賓政府決定把馬尼拉、卡洛奧坎、奎松、帕薩伊4個市和瑪卡蒂等13個區組成大馬尼拉市。人口1090萬(2005年4月)。年平均氣溫28℃。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三大部分。共設有首都地區、科迪勒拉行政區和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以及伊羅戈區、卡加延谷區、中呂宋區、南塔加羅格區、比克爾區、西維薩亞區、中維薩亞區、東維薩亞區、西棉蘭老區、北棉蘭老區、南棉蘭老區、中棉蘭老區和卡拉加區等13個地區。下設73個省,2個分省和60個市。
【簡史】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菲律賓在14世紀前後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1565年,西班牙侵佔菲律賓,自此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同年,美國依據對西班牙戰爭後簽訂的《巴黎條約》佔領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二戰後,菲律賓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1996年9月2日,菲政府與最大的反政府組織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簽署和平協議,結束了南部長達24年的戰亂局面。
【政治】菲律賓現行憲法於1987年2月2日通過,同年2月11日由總統正式宣布生效。憲法規定: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體。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擁有行政權,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六年,不得連任,總統無權實施戒嚴法,無權解散國會,不得任意拘捕反對派;禁止軍人干預政治;保障人權,取締個人獨裁統治;進行土地改革。議會稱國會,是最高的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司法權屬最高法院和各級法院。
【經濟】菲律賓實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農業和製造業也占相當比重。近年來,菲政府加大了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08年,受國際能源、糧食價格上漲和金融危機影響,菲律賓經濟增速明顯放緩。2008年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為1587.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4.6%。
● 貨幣名稱:比索(Peso)
【資源】菲律賓自然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地熱資源豐富,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准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森林面積1579萬公頃,覆蓋率達53%,產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菲水產資源也很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其中金槍魚資源居世界前列。菲律賓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穀和玉米。椰子、甘蔗、馬尼拉麻和煙草是菲律賓的四大經濟作物。
【工業】 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31%。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14.8%。製造業占工業總產值70.1%,建築業佔14.0%,礦產業佔4.8%,電力及水氣業佔11.1%。
【農林漁業】 農林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1%,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36.7%。菲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金槍魚資源居世界前列。已開發的海水、淡水漁場面積2080平方公里。
【旅遊業】 旅遊業是菲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交通運輸】 以公路和海運為主。鐵路不發達,集中在呂宋島。航空運輸主要由國家航空公司經營,全國各主要島嶼間都有航班。鐵路總長1200公里。公路總長約20萬公里。客運量佔全國運輸總量的90%,貨運量佔全國運輸貨運量的65%。水運總長3219公里。全國共有大小港口數百個,商船千餘艘。主要港口為馬尼拉、宿務、怡朗、三寶顏等。空運方面,菲有機場163個,國內航線遍及40多個城市,與30多個國家簽訂了國際航運協定。主要機場有首都馬尼拉的尼諾·阿基諾國際機場、宿務市的馬克丹國際機場和達沃機場等。
【財政金融】 主要銀行有:首都銀行,資產額155億美元;菲島銀行,資產額138億美元。
【對外貿易】 與150個國家有貿易關系。近年來,菲政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出口商品多樣化和外貿市場多元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非傳統出口商品如成衣、電子產品、工藝品、傢具、化肥等的出口額,已趕超礦產、原材料等傳統商品出口額。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服裝及相關產品、電解銅等;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礦產、交通及工業設備;主要貿易夥伴有美國、日本和中國等。
【外國資本】 主要來源地為日本、美國、英國、德國、韓國、馬來西亞和香港,主要投資領域為製造業、服務業、房地產、金融中介、礦業、建築業。
【外國援助】 外援主要來自日、美、西歐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每年外國承諾給予菲各項援助約20億美元。
【外交】宣稱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在平衡、平等、互利、互敬的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關系。對外政策的三大目標是:加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保護海外菲人。重視同美國、中國和日本等大國的關系,積極推動東盟內部合作,發展同伊斯蘭國家的友好關系。大力推行經濟外交,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
【與美國關系】2011年11月16日,菲美兩國簽署旨在加強菲美合作的《馬尼拉宣言》和《菲美關於增長夥伴原則的聯合聲明》。
菲美「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是菲美之間最主要的年度軍事活動之一,始於1981年。
2012年4月30日,美國與菲律賓兩國政府外長和防長舉行旨在構建「強有力、靈巧和反應靈敏的」同盟關系的首輪「2+2」會談,確定了兩國共同戰略目標,包括:加強亞太地區和平、安全與繁榮;支持在東盟和東亞峰會等機制內加強合作;維護航行自由和無障礙的海上合法貿易,同意在國際法框架內通過「和平、合作、多邊和外交渠道」解決海上爭端。
Ⅱ 1949年至今各國gdp排名一覽表
1.1949年至今各國gdp排名一覽表:第一美國、第二英國、第三法國、第四 西班牙、第五葡萄牙、第六義大利、第七日本、第八荷蘭、第九奧地利、第十德國。今天各國gdp排名一覽表: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日本 、第四德國、第五英國、第六法國、第七俄羅斯、第八印度、第九巴西、第十澳大利亞。
2.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GDP就是國內生產總值英文的縮寫,主要是用來衡量生活水平的,因為GDP反映了一個國家全部生產值,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 GDP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GDP也通常作為衡量國家間經濟實力強弱的工具。它不僅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也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國力和財富。1949年至今各國gdp排名一覽表:第一美國、第二英國、第三法國、第四 西班牙、第五葡萄牙、第六義大利、第七日本、第八荷蘭、第九奧地利、第十德國。今天各國gdp排名一覽表: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日本 、第四德國、第五英國、第六法國、第七俄羅斯、第八印度、第九巴西、第十澳大利亞。
拓展資料:
1.GDP的計算:
1)生產法:生產法之所以本質就在於它圍繞的就是價值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計算的是生產活動中市場價值的增值,公式非常簡單: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總產出就是大家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市價,中間投入指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外購非固定資產物品和對外支付服務的市價之和。
2)收入法:收入法簡而言之就是看都有哪些「人」賺到了錢,各自賺了多少。計算的是整個生產過程中大家獲得的所有收入,包括勞動者的收入、政府的收入、企業的收入等。公式如下:GDP = 勞動者報酬 + 生產稅凈額 + 固定資產折舊 + 營業盈餘
3)支出法:支出法簡單來說就是看生產出的東西都去了哪裡,各自賣了多少錢。計算的是大家為購買這些貨物與服務而付出的總支出。包括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對應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凈出口需求,公式如下:GDP = 最終消費支出+ 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支出 [注3] + 政府消費支出[注4])+(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Ⅲ 菲律賓當前面臨的主要經濟問題是什麼
截止2020年11月27日原因是:政府放寬部分封鎖措施,經濟或面臨嚴重萎縮。菲律賓大馬尼拉「封城」即將滿兩個月,菲律賓政府開始逐步放寬強化社區隔離規定。受疫情沖擊和「封城」影響,菲律賓經濟受到重創,或面臨30多年來最嚴重萎縮。
菲律賓衛生部2020年5月13日通報,該國新增26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11618例,累計死亡病例升至772例。菲律賓政府同天宣布,在強化社區隔離的指導下,一些非休閑的購物中心商店將部分重新開業。
此前,菲律賓總統發言人表示,大馬尼拉地區、馬尼拉以南的拉古納省和宿霧市等疫情嚴重地區,16日起將實施修改版的強化社區隔離,允許部分產業恢復50%產能。而其他疫情較輕微區域將實行規范較少的「一般社區隔離」或完全解除隔離規范。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菲律賓經濟。菲律賓發展預算協調委員會13日發表聲明稱,新冠疫情預計會對今年的經濟造成近2萬億比索的損失,相等於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這比該國財政部長幾周前預測的經濟將萎縮1%更為嚴重。
菲律賓經濟計劃部長埃蒂安表示,若經濟萎縮2%或以上,那將會是菲律賓經濟自1985年以來最嚴重的萎縮。
(3)菲律賓的工業產值多少擴展閱讀:
菲律賓無疑是東南亞國家,擁有7107個島嶼,領土面積近30萬平方公里,在1990年總人口近6300萬人,2016年增至人口10500萬人。其GDP產值3049億美元,人均接近3000美元,是發展中國家,菲律賓擁有眾多華人,其中閩南人占近90%,菲律賓在廈門設、有領事館。
由於通婚率高,擁有華人血統的人口占菲國總人口的20%。其官方語言為英語。菲律賓是共和制國家,總統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任期六年,不可連任。參議員任期六年,可連任一屆,每三年改選一半。眾議員任期三年,可連選連任三屆。
菲律賓是東盟國家,與中國之間有南海劃界上的爭議。菲律賓客觀上存在毒品的泛濫問題與南方的激進組織武裝問題。菲律賓是適合旅遊的國家,每年12月至2月份,為菲律賓的涼季,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菲律賓的女傭是深受外國歡迎的品牌吧。
評價和享受過去的歷史,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菲律賓是個美麗而有豐富海洋資源的國家,因為其特殊戰略地理位置的特點,常常被世界列強覬覦!和平安寧,富強民主,是人民能夠產生強大凝聚力,能夠自強自信的基礎。
Ⅳ 菲律賓經濟還有什麼問題
產業結構:
菲律賓第三產業服務業比重較大,產值約佔GDP的一半,第一、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後期採取經濟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此後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盪影響,經濟呈下滑趨勢。90年代初拉莫斯總統執政後,為振興經濟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菲經濟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1999年,菲經濟逐漸開始恢復。2000年,由於政局動盪,菲金融形勢一度惡化,匯率創歷史新低,股市亦跌至兩年來最低水平。2001年阿羅約總統執政後,推進經濟改革,重點提高農業生產力。受全球經濟減速和政局動盪的影響,菲僅保持緩慢增長,經濟走勢低迷。外貿下滑,外來投資減少,政府債務負擔加重,貧困問題仍較突出。
工礦業總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31.9%。從業人口占總勞力15.6%。製造業約占工礦業總產值的78.5%,建築業約佔17.5%,礦產業約佔3%。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9%。
主要產業:
1、旅遊業:地處板塊交界處,多火山,獨特火山風光;臨海,海岸線綿延漫長,陽關海岸,多沙灘和海島;地處熱帶,有獨特的熱帶風光;獨特的風土人情和著名的名勝古跡。其旅遊業發展迅速。比如著名的長灘島, 薄荷島,盧霍山,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景點對它的經濟發展起很大作用。
2、農業:多火山,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肥沃;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雨熱充足;適宜發展熱帶經濟作物,如蕉麻、椰子
3、礦業: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37.16億噸,金1.36億噸,鎳1.27億噸。還有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准能源。1976年以來在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發現石油,儲藏量為3.5億桶。森林面積1250萬公頃,覆蓋率約40%。另外,,還有其豐富的漁業資源。。近年,隨著其資源開采力度的加大,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
4、工業:海岸線綿延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廉價便捷,適於發展加工出口產品。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海上交通的便捷對當地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近年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的日漸復甦,去年年底以來,菲律賓經濟呈現加速增長勢頭。與此同時,菲律賓通貨膨脹率也開始出現上升趨勢。菲律賓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國通脹率已連續4個月高出4%。
去年,菲律賓通脹率從前年的9.3%降至3.2%,達到了政府將全年通脹率控制在 2.5%至4.5%范圍內的目標。但去年12月,菲通脹率驟升至4.4%,為8個月來的最大升幅。
今年1月份,菲律賓消費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增長4.3%;2月份通貨膨脹率雖然輕微回落至4.2%,但核心通貨膨脹率則從3.0%上升至3.6%;3月份通貨膨脹率上升至4.4%,創今年第一季度最高水平,但尚未超出該國央行預定的 3.9%至4.8%的通脹控制范圍。
菲律賓現階段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特唐戈此前曾表示,除非有導致通脹率急速上升的突發事件發生,否則菲律賓今年上半年不太可能提高利率。 菲律賓央行今年的通脹控制目標在3.5%至5.5%之間。該行預測,全年通脹率不會超過5.5%。
此間經濟學家將菲律賓通脹率上升歸結於燃料、電力及食品價格的上漲,以及因厄爾尼諾現象產生的供水供電緊張和稻米減產。
受國際需求上升及供應短缺影響,菲律賓白糖價格前段時間急劇上揚。為平抑糖價,菲律賓政府不得不進口15萬噸原糖,釋放1.5萬噸的國家儲備糖並鼓勵私營企業增加進口。此外,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大米、麵包、豬肉、雞肉等食品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世界銀行3月初發布的季報預測,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將使菲律賓稻米和電力供應減少,從而可能推高通脹率。
菲律賓農業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乾旱已給菲律賓農業造成112億比索(1美元約合45.56比索)的損失。菲農業部稱,乾旱已經影響到了23個省。受災農作物主要包括稻穀、玉米以及水果、花卉等經濟作物。其中,玉米損失約46萬噸,價值60億比索;稻穀損失約30萬噸,價值50.8億比索。菲律賓食品署表示,菲律賓今年可能比往年多進口80萬噸大米,使總進口量達到320萬噸。
雖然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對菲律賓農業造成嚴重損失,菲律賓經濟和發展署署長仙道斯表示,出口增加以及服務業和其他行業增長將抵消農業損失。菲央行副行長迪瓦?古里貢多說,政府應對厄爾尼諾現象所採取的措施,如人工降雨,增加小型灌溉設施供應以及增加大米進口保障市場供應也將有效防止通貨膨脹。
菲律賓政府對今年經濟復甦充滿信心。桑托斯說,菲律賓經濟已經出現良好回升跡象。 1月份出口增長42.5%,為連續兩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創下自1995年4月以來的最大升幅。他預計,菲律賓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將超過去年第四季度。去年第四季度菲律賓經濟增長率為1.8%,為全年最高。
為使正在復甦的經濟穩步上升,菲律賓財政部3月底公布了一項1000億比索的經濟刺激方案,主要投資於電信、電力和供水等基礎設施。今年的經濟刺激方案相當於去年3300億比索的30%。
此外,菲律賓政府將於4月底向海外勞工出售債券,旨在將更多的資金吸引回國,為政府開發基礎設施提供融資保證。菲律賓海外勞工人數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去年他們寄回國內的匯款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73億美元。
經濟改革及前景分析:
盡管一直以來菲律賓的國際形象不佳,但近年來其經濟表現卻相當不俗,超出了人們對於菲律賓的一貫看法。目前,菲律賓經濟正經歷1970年以來最長的經濟增長周期。2007年,菲律賓GDP增速達到7•3%,為近30年來的最高值。主要部門均表現良好。需求方面,消費一直是經濟增長主要引擎, 2007年其貢獻為65%。並且最令人鼓舞的是,十年來投資首次強勁增長了9•5%,而1997-2006年期間投資平均增長率僅為0•8%。多位研究學者把菲律賓這種較好的經濟表現歸功於拉莫斯執政以來的改革措施:宏觀經濟管理、貿易政策、微觀經濟改革和政府治理。
一、菲律賓經濟增長拐點顯現的主要跡象
2000年以來菲律賓經濟發展明顯表現出以下四個重要特點,這些特點也許能夠部分預示菲律賓經濟增長的長期拐點已經開始顯現。
(一)此次菲律賓經濟增長周期為過去30年中最長
2000年以來,菲律賓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5•1%,遠超過過去20年的平均增長率。在人均收入增長方面, 2000年以來為年均2•5%;而20世紀90年代為0•3%, 80年代為-0•8% (圖1)。同時,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菲律賓經濟潛在增長率也不斷增加。
(二)從歷史上看,此次菲律賓經濟增長周期不同尋常
此次經濟增長周期既非依賴於貿易條件的暫時性調整,也不是依賴於可能導致支付危機的不平衡宏觀經濟發展政策。與馬科斯時期經濟增長截然不同的是,此次經濟增長周期主要源於貨幣政策的穩定性、相對較強的國際平衡支付能力,以及財政政策謹慎性的復歸。近年來,隨著能源與食品進口的快速增加,菲律賓的對外貿易形勢不斷惡化,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菲律賓經濟仍然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20世紀90年代早期以來中央銀行的改革以及貨幣政策獨立性與精確性的日益改善,是決定菲律賓得以保持較長經濟增長周期的關鍵性因素。菲律賓宏觀經濟政策以較低的通脹率通過了國內外金融動盪的多次考驗,主要歸功於通脹目標制與相對靈活的匯率管制相結合的策略指導。而在此之前,由於大規模的財政赤字政策,以及試圖堅持一個不具競爭力的匯率,導致支付平衡危機及經濟大幅波動。
(三)與以往經濟增長不同,此次菲律賓經濟增長周期是一種全要素生產率完全為正的增長。
這被看成是菲律賓歷史上全要素生產率長期為負或者可以忽略不計狀況的一個轉折點。從直覺上看,這種改變是相當明顯的: GDP加速增長,而投資和勞動力卻沒有相應的增長。在菲律賓各主要部門,全要素生產率均有較大幅度提高,特別是在服務業部門,這也反映了新的國際導向服務業的重要性。如,菲律賓是亞洲第2位的商業流程外包(BOP)商,承接從呼叫中心到一系列IT服務在內的商業流程。總體來看,菲律賓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是20世紀9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的紅利之一,貿易自由化以及對非貿易部門(如電信、金融服務)引入更多競爭等。
(四)國際勞工匯款為此次菲律賓經濟持續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菲律賓國際匯款在2007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70億美元,自2004年以來增長了近50%。國際匯款使得菲律賓經常項目處於強勁盈餘狀態,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2007年期間比索不斷升值。
目前,國際勞工匯款已佔到菲律賓家庭收入的1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更多的菲律賓人擺脫貧困。在發展中國家中,菲律賓國際勞工匯款僅次於中國、印度和墨西哥,排在第4位,這主要得益於其良好的教育優勢以及日益開放的國際勞工市場。
二、菲律賓經濟增長的拐點與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如果說近年來菲律賓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是該國20世紀9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的紅利,那麼,目前經濟增長拐點的顯現則是菲律賓政治及宏觀經濟政策改革所有成果的集中體現。自1992年拉莫斯總統上台,菲律賓的政治、經濟政策便出現了明顯變革過程。經過埃斯特拉達總統短暫的過渡之後,其後繼任的阿羅約總統部分延續了拉莫斯執政時期的改革措施,並提出了著名的「747經濟發展計劃」,這進一步推動了菲律賓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一)拉莫斯執政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
拉莫斯當選總統之後,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改革舉措,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並實行經濟民主化提升經濟體系的競爭程度。這些改革通過消除壟斷來提升經濟的開放度,通過改革來放鬆某些關鍵經濟部門與行為管制來實現這些部門與行為的自由化與私有化。
這些改革包括:以更加中性的關稅政策為目標關稅改革,公共事業部門的私有化與私有經濟對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的參與,外匯交易與外國投資的自由化,電信、交通、金融、石油和水泥等關鍵行業的放鬆管制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期間,這些改革對經濟的恢復與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貿易政策與銀行體系的改革影響最為深遠。
1•貿易政策改革
菲律賓是東盟經濟體中最早採取「進口替代」策略的國家,但直到1985年,菲律賓貿易政策才最終轉變為「出口導向」。1987年全球性經濟衰退期間,菲律賓承受了巨大的工業結構調整的內部和外部壓力,這促使菲律賓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對貿易政策進行了重大改革,旨在實行經濟開放和外向型工業化戰略。拉莫斯政府以更加中性的關稅政策為目標關稅改革,以一種謹慎、逐步、漸進的方式,單方面的以及在地區與多邊協定的范圍內實行了自由貿易與投資的政策。在1997/1998年亞洲經濟危機之後,盡管菲律賓對特定部門的貿易政策有所改變,但總的趨勢一直是實行更加自由和放鬆管制的貿易制度。自實施關稅改革計劃(TRP)以來,菲律賓的關稅稅率的一直不斷降低,促使各個部門與行業內部和之間的離差大幅減小,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菲律賓經濟開放程度。
伴隨著貿易政策可信和逐步的變革,較低的關稅稅率助推了菲律賓全要素生產率的不斷提高。世貿組織1999年的研究報告認為,菲律賓長期以來所實行的貿易政策改革促使其經濟變得更加開放和更有競爭力,從而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損害較小。
2•銀行體系改革
在「更加開放、引入競爭」經濟政策的指引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菲律賓銀行業的結構經歷了重大變革過程。在宏觀經濟政策改革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兩部重要的銀行業經營與監管法律獲得通過,即《外資准入的自由化》與新的《銀行法》。至此,菲律賓銀行業開始從一個封閉的、靜態的、政府主導的產業向一個開放的、主要由私營部門主導的產業轉變。
在銀行業方面,准入的自由化是一項關鍵的改革。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國內新銀行成立就開始施行暫緩審批的政策,這種狀況直到1989年才有所改變。l993年,商業銀行及分支機構的准入管製得到了明顯放鬆,而相關准入政策在l995年進一步簡化並在各銀行之間得到統一。
隨著第772l號法案的通過,從l949年原中央銀行成立時就開始實行的外資銀行暫緩審批政策在1994年5月被取消,該法案允許外資銀行通過一定的途徑進入菲律賓銀行業市場。與此同時,為幫助國內商業更好的應對外資銀行的競爭,菲律賓中央銀行推出了多項鼓勵國內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及進行整合的優惠政策。
總體來看,這一時期的銀行業改革並未使得菲律賓的金融體系發生明顯的結構性變化———菲律賓金融體系一直由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所主導。實際上,商業銀行的重要性仍然在不斷提高。但是,一個由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不一定是不好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樣的結構是市場主導的結構還是政府管制的結果。
拉莫斯總統時代以「市場為導向」的銀行業改革,反映在菲律賓央行推動銀行兼並以減少銀行數量和擴大銀行規模的戰略上,這推動了更多規模相當的大型銀行的出現,因而有利於銀行體系的優化和競爭。菲律賓銀行業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並未出現大規模的破產,在這一點上比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等國的銀行機構表現的要好。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菲律賓銀行業相關改革政策的實施,尤其是銀行業審慎性監管的進步。
(二)阿羅約執政時期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阿羅約總統上任後,其政府在政治和社會經濟等方面都面臨諸多挑戰,比如較高的失業率和嚴重的政府腐敗等。這些問題的繼續存在甚至惡化,不僅使普通民眾對菲律賓現狀感到悲觀失望,同時也使得阿羅約總統的聲望與日俱下。在面臨不利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形勢下,阿羅約總統自2002年末以來陸續採取了多項重大舉措和決策。如,推行微觀經濟改革,集中精力做好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減少貧困工作;推動「747經濟發展計劃」的實施;致力於建立清廉高效的行政機制,消除政治對於經濟的沖擊等。
1.微觀經濟改革與「747經濟發展計劃」
在微觀經濟改革方面,阿羅約政府除繼續沿用拉莫斯時代的「開放、競爭和市場化」的改革導向之外,同時也提出了重大的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為著名的是「747經濟發展計劃」及相關配套措施。「747經濟發展計劃」要求從2004年開始,連續7年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的實際增長率達到7%。
其目標及實現途徑可歸納為:通過微觀經濟改革,減少壟斷、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私人投資與競爭、提高經濟各部門的生產率、增加就業、減少貧困、實現全面的經濟增長,使國家經濟擺脫停滯的狀態。
該戰略性計劃將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的焦點展開:一是調動內部的或國內的增長源;二是解決供應方面的生產率和效率問題;三是進行微觀經濟改革。圍繞解決上述三大焦點問題,該計劃將著重做好
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農業方面。對大米、食糖和玉米撤除配額管制,改為實行關稅控制;解除對農產品航海運費的管制;建設鄉村到城市的道路,提供灌溉支持;加強對私人財產的保護,以刺激更多的私人投資等。
第二,工業方面。採取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業和農產品企業的發展;加緊執行住宅發展方案,推進住宅建設,特別是社會化住宅即廉價住宅的建設;復興采礦業等。
第三,服務業方面。推進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運輸系統,使之連接大馬尼拉和各郊區以及連接全國的運輸網。
第四,資金籌措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海外發展援助資金和努力籌措對應配套資金;解決私營部門銀行不良貸款問題;稅務局、海關局和新成立的反走私調查委員會將被責成努力搞好稅收工作,對於逃稅者將給予懲處直至監禁。
2.政治體制改革
2003年,菲律賓通過了《2003年政府采購法案改革》(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Reform Act of2003)。這項改革統一了菲律賓政府所有相關的采購條例,並開始使用「政府電子采購系統」(即菲律賓版的GEPS),允許私人及非政府(NGO)觀察員參與政府采購程序。因此,這項改革良好的立法規定及政策設計使得其顯示出較好的整體性和透明度。實際上,這只是阿羅約政府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部分,阿羅約總統自上任以來,一直致力於政治體制的改革。其中,一項十分關鍵的改革即是修憲之議。2004年6月30日,阿羅約在宣誓就任總統發表就職演講時將修憲列為其6年任期內的十大任務之一。
2005年8月21日,由總統府主導的「修憲咨詢委員會」(Consultative Commission)成立,並提出了四項修憲建議:政府形式由總統制轉為議會制;再轉變為聯邦共和國結構;經濟政策自由化;取消2007年選舉,所有在職政府官員的任期將從2007年延長至2010年。盡管到目前為止,修憲運動還遠未成功。
但是,菲律賓現任政府在推動修憲的過程中,順勢推動了諸多政治體制的改革,比如選舉改革措施,消除家族勢力對政治的影響等。這些改革從根本上推動了菲律賓真正意義上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實現,因而有利於菲律賓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2004年之後,世界銀行有關菲律賓政府大部分施政指標的評價開始出現改善的跡象
綜上所述,菲律賓經濟發展的確出現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態勢和跡象。不過,我們還難以僅僅根據這些跡象就判定菲律賓經濟出現長期拐點,菲律賓的經濟增長速度與可持續性不僅無法與中國、越南等國家相比,而且更無法同當年的亞洲「四小龍」相比。事實上,菲律賓的經濟體制和政治改革依然任重道遠。如何推進微觀經濟金融領域的改革、推動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消除家族政治及腐敗對於政府行政的干擾等,都是菲律賓政府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了你這個問題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得到追加的100分。
Ⅳ 菲律賓是發達國家嗎 菲律賓國家發達嗎
菲律賓在60年代時算是發達國家,是亞洲第二富國。後來由於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導致現在成為發展中的國家。已經成為亞洲最不發達的經濟體制之一。
(5)菲律賓的工業產值多少擴展閱讀: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
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
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 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
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 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菲律賓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外部市場依賴較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農業和製造業也占相當比重。20世紀60年代後期採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80年代後,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盪影響,經濟發展明顯放緩。
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採取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對菲沖擊不大,但其經濟增速再度放緩。
杜特爾特總統執政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的投入,推進稅制改革,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也面臨通貨膨脹高企、政府財力不足、腐敗嚴重影響經濟等問題。
服務業
2016年服務業產值約為7.85萬億比索,比上年增長8.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9.1%。菲律賓是全球主要勞務輸出國之一,在海外工作的勞工有1000多萬。2016年菲海外勞工匯款達269億美元,同比增長5%,佔GDP的7.3% 。
旅遊業
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
財政金融
2016年,菲律賓財政收入462.3億美元,同比增長4.12%。財政支出53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3%。財政赤字74.4億美元,佔GDP的2.4%。
截至2017年底,外匯儲備為814.7億美元。2016年外債總額為453.89億美元,佔GDP的14.74% 。(資料來源:財政部、菲律賓中央銀行)
主要銀行有:首都銀行,資產額155億美元;菲島銀行,資產額138億美元 。
對外貿易
截至2019年1月,菲律賓與150個國家有貿易關系。2016年菲律賓對外貿易額為137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出口562.3億美元,同比下降4.4%;進口811.6億美元,同比增長14.2%。
近年來,菲政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出口商品多樣化和外貿市場多元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非傳統出口商品如成衣、電子產品、工藝品、傢具、化肥等的出口額,已趕超礦產、原材料等傳統商品出口額。
外國資本
根據菲律賓貿工部公布的數據,2016年菲律賓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為46.1億美元,同比下降10.7%,主要來自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日本、新加坡,主要流向製造業、水電氣供應、服務業等行業。
外國援助
據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統計,2015年OECD國家及多邊援助方對菲律賓官方發展援助總額達35.23億美元,最大來源為日本政府,約佔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