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檢測有哪些
1、體積測量法:又稱測菌絲濃度法。原理:通過測定一定體積培養液中所含菌絲的量來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
菌絲濃度測定法是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這種方法比較粗放,簡便,快速,但需要設定一致的處理條件,否則偏差很大,由於離心沉澱物中夾雜有一些固體營養物,結果會有一定偏差。
2、稱乾重法。原理:利用離心或過濾法測定。一般乾重為濕重的10-20%。稱乾重發法較為煩瑣,通常獲取的微生物產品為菌體時,常採用這種方法,如活性乾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體為活性物質的飼料和肥料。
3、比濁法。原理:微生物的生長引起培養物混濁度的增高。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一定波長下的吸光值,判斷微生物的生長狀況。該法主要用於發酵工業菌體生長監測。
4、菌絲長度測量法。方法:對於絲狀真菌和一些放線菌,可以在培養基上測定一定時間內菌絲生長的長度。
B. 微生物發酵性能測定包括哪些方面
微生物發酵性能測定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選育
在生產過程中,不經過人工處理,利用菌種的自發突變,從而選育出優良菌種的過程,叫做自然選育.菌種的自發突變往往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菌種衰退,生產性能下降;另一種是代謝更加旺盛,生產性能提高.具有實踐經驗和善於觀察的工作人員,就能利用自發突變而出現的菌種性狀的變化,選育出優良菌種.例如,在谷氨酸發酵過程中,人們從被噬菌體污染的發酵液中分離出了抗噬菌體的菌種.又如,在抗生素發酵生產中,從某一批次高產的發酵液取樣進行分離,往往能夠得到較穩定的高產菌株.但自發突變的頻率較低,出現優良性狀的可能較小,需堅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收到效果.
誘變育種
誘變育種是指用人工的方法處理微生物,使它們發生突變,再從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突變菌株,供生產和科學實驗用.誘變育種與其他育種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簡便、速度快和收效大的優點,至今仍是一種重要的、廣泛應用的微生物育種方法.誘變育種包括出發菌種選擇、誘變處理和篩選突變株三個部分.
菌種經誘變處理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突變類型.如何從中挑選出所需要的突變類型呢?一般要經過初篩和復篩兩個階段.下面以青黴素產生菌高產突變菌種的篩選為例說明.將經誘變處理的菌液按一定濃度稀釋後,塗布在平板培養基上.培養後,將單個菌落挑到斜面培養基上,經培養後,再將斜面上的菌落逐個接種到搖瓶中,振盪培養後測它們的抗生素效價.這就是初篩.初篩中所得到的超過對照效價10%以上的菌種,再進行復篩.復篩的過程與初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一般將斜面上的單個菌落接種到三個搖瓶中,得出平均效價.復篩可進行1~3次.由此篩選出的高產穩定菌種還要經過小型甚至中型試驗,才能用到發酵生產中.
C. 理想的工業發酵菌種應具備什麼條件
1.能在廉價原料製成的培養基上生長,且生成的目的產物產量高、已與回收
2.生長較快,發酵周期短
3.培養條件易於控制
4.抗噬菌體及雜菌污染的能力強
5.菌種不易變異退化,以保證發酵生產和產品質量的穩定
6.對放大設備的適應性強
7.菌種不是病原菌,不產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