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聽說杭州市蕭山區要分4個區了
蕭山分區規劃
◎城區規劃:
規劃范圍為錢塘江南岸繞城公路所圍合的區域,涉及城廂、北干、蜀山、新塘四個街道和寧圍、新街、聞堰三個鎮及紅山、錢江兩個農場,總用地面積24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80-90萬人。
根據《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確定蕭山城區是江南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高科技工業園區為骨幹,產、學、研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科技城和城市遠景高務中心。
◎城市道路網:
形成快速路(六縱五橫)連接杭紹,主要主幹路(七縱五橫)和一般主幹路(十六縱十九橫)貫穿組團,次幹路和支路縱橫密布的組合網路結構。
■快速路「六縱」為四季大道、風情大道、通惠路、104國道連接線、十一橋連接線和臨江東路;「五橫」為濱江東路、九橋連接線、機場專用路、機場東路和彩虹大道—蕭紹路。
■主要主幹路「七縱」由西向東為市心路、新建路、塘新線、靖江路、青六公路、新灣路和世紀大道;「五橫」由北向南為江東三路、浦十四線、濱江二路、建設一路—新東線、03省道東西連接線。
◎城鎮體系:
蕭山區位於杭州市區東南部,錢塘江南岸,東鄰紹興,西連濱江區、富陽,南接諸暨,北與杭州主城、海寧隔江相望,總用地面積1420平方公里,下轄四個街道二十二個建制鎮(鄉),2002年末全區總人口114.96萬人。
「一城」:蕭山城區
「三組團」:義蓬、瓜瀝、臨浦城市組團。
「三軸」:指杭甬高速公路沿線城鎮發展軸;杭金公路城鎮發展軸;區域北部沿江城鎮發展軸。
「三級」:形成蕭山城區—城市組團—一般鎮三級城鎮等級結構。
http://www.wenyan.net/bs/UploadFile/2004-2/2004221112941629.jpg
Ⅱ 2022年年內供應工業用地標准地多少畝
標準是在萬畝左右,關鍵還是看你的廠規模大小。
根據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到2005年底,全國農用地面積為65704.74萬公頃(985571萬畝),建設用地面積為3192.24萬公頃(47884萬畝),其他為未利用地。在農用地中,耕地面積為12208.27萬公頃(183124萬畝),園地面積為1154.9萬公頃(17323萬畝),林地面積為23574.11萬公頃(353612萬畝),牧草地面積為26214.38萬公頃(393216萬畝),其他農用地面積為2553.09萬公頃(38296萬畝)。在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為2601.51萬公頃(39023萬畝),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230.85萬公頃(3463萬畝),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359.87萬公頃(5398萬畝)。
Ⅲ 三級市工業用地多少錢一畝
看你在哪個地方,四川的三級工業用地 一般十幾萬一畝,但也有十萬左右的,比如廣安市三級工業用地。具體可以參考你們當地的基準地價並進行適當調整
Ⅳ 杭州拆遷規劃
法律分析:《2020年杭州市主城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計劃》日前公布,不少地方的拆遷將提上日程。這份計劃表涵蓋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江干區、濱江區、拱墅區共41個計劃徵收項目,涉及3418戶(住宅3308戶)。包括建工新村、勸業里、重機宿舍區塊、杭氧生活區等。
法律依據:《2020年杭州市主城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計劃》
(一)2020年全市經營性住宅、商服用地「三個計劃」。
1.出讓計劃。
2020年全市計劃出讓經營性住宅、商服用地345宗、共計15151畝。
2.收儲計劃。
全市計劃收儲經營性住宅、商服用地494宗、共計25914畝。
3.做地計劃。
全市計劃經營性住宅、商服用地做地1799宗、共計99385畝,其中主城區1147宗43312畝,錢塘新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合計570宗50936畝,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合計82宗5138畝。
其中,在全市經營性住宅、商服用地「三個計劃」中,安排軌道交通籌資地塊出讓計劃12宗2231畝,收儲計劃4宗230畝,做地計劃19宗1726畝;在主城區住宅、商服經營性用地「三個計劃」中,安排地鐵站點關聯地塊出讓計劃6宗265畝、收儲計劃6宗271畝,安排人才專項租賃住房用地8宗216畝。
(二)2020年全市工業用地與創新型產業用地「三個計劃」。
2020年全市計劃出讓工業用地328宗、共計10852畝,其中主城區21宗490畝,錢塘新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合計232宗8237畝,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合計75宗2125畝。全市計劃出讓創新型產業用地20宗、共計602畝,其中主城區14宗454畝,錢塘新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合計6宗148畝。
全市計劃收儲工業用地170宗、共計12190畝,其中主城區18宗732畝,錢塘新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合計119宗8658畝,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合計33宗2800畝。
全市計劃工業用地做地106宗、共計11434畝,其中主城區14宗862畝,錢塘新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合計74宗8187畝,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合計18宗2385畝。
Ⅳ 工業用地多少錢一畝
近年來,工業用地大概54萬元左右一畝。
1、工業建設征地按照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征地補償標准執行。具體標准可向當地國土資源局查詢。
2、提交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經土地評估機構評估後,按照評估地價的40%繳納國有土地出讓金。
拓展資料:
1)征地程序:申請選址。土地使用單位應當持建設項目設計方案的批准出讓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證明文件,向被徵用土地的縣、市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選址由縣、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進行。城市規劃區內的選址,還應當徵得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的同意。協商征地數量和補償安置方案。建設地點選定後,由當地縣、市土地管理部門組織用地單位、征地單位及有關單位協商擬定用地面積、補償安置方案,並簽訂初步協議。
2)工業用地是指獨立的工廠、廠房、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生產場地、排渣(灰)場等。工業用地的增加可以使城市發展壯大,充滿活力,但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土地利用的形狀和規模工業用地所需的形狀和規模不僅因生產類別不同而不同,而且與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採用的運輸方式、工藝流程和建築層數有關。工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帶動了原有城市的發展,使許多傳統城鎮步入了現代城市的行列。如上海安亭鎮因投資建設大眾汽車工廠成為全國汽車名城,浦東金橋鎮因出口加工區開發建設成為知名的現代工業區;大型工業企業也能帶動新興城市的出現,如隨著鋼鐵工業建設而建立的包頭市,隨著石油開采和石化工業的發展而建立的大慶和金山衛,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建立的十堰,金塘、納西、枝江等地隨著化肥工業的發展而建立。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是城市人口的主要產業。
Ⅵ 近湖民營工業園區佔地有多少畝
這里的佔地面積的話,大約應該是在300畝左右,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正常的合理范圍區間之內的。
Ⅶ 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的蕭山市志記載
整個建設工程分三期進行,1958年8月18日破土動工,1960年5月1日108000紗錠全部建成投產;1965年12月11日三期建設全部完成,工廠初具規模,1968年8月8日,蕭山棉紡織廠更名為杭州第二棉紡織廠,隸屬於杭州市紡織工業局。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我國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政策的深入貫徹,1979年10月,杭二棉與香港立森公司簽訂了浙江省第一個補償貿易合同,經國家計委批准,同年12月15日,浙江省建委以浙建設(39)號文批復,在廠區內新建一座1.9萬平方米安裝720台闊幅布機的南織車間,該項目工程於1980年4月1日破土動工,1981年6月22日竣工,1982年1月5日南織車間正式開工投產。南織車間投產後,杭二棉形成了兩紡兩織比較合理的生產布局,被列為國家大型企業,是浙江省和杭州市主要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基地。1998年破產前生產規模為:紗錠107976錠,線錠18620錠,氣流紡2120頭,棉織機976台。生產能力:年生產紗線2萬噸,布1800萬米。全廠佔地39.45萬平方米(合592畝),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其中生產區佔地面積為28.5萬平方米(合427畝),建築面積18.36萬平方米,在職職工5505人,年人均工資6410元。
至1998年上半年,杭二棉建廠40年來累計實現產值74.42億元,上交國家稅利8.55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8.79億元,創匯1.4億美元,先後為社會安排勞動就業達1.2萬餘人,為國家和社會做出過重大貢獻。尤其是八十年代,是杭二棉生產發展的鼎盛時期,自1985年至1990年,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2643.22萬元,利稅15838.49萬元,其中利潤9737.89萬元。企業曾有11項產品榮獲國家銀質獎和部、省優質產品稱號,其中萬年紅牌紗、浙江潮牌布榮獲國家銀質獎,產品有35%外貿出口,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成為浙江省同行創匯最高企業,曾榮獲浙江省、杭州市出口創匯杯獎和創匯先進企業金龍獎。
杭二棉在建廠和生產發展過程中,一手抓建設和生產,一手抓職工教育培訓。從建廠初期採取選送技術工人和生產管理骨幹到杭州、上海、寧波、無錫等地培訓,到興辦學校,開展一系列文化、專業技術教育和學歷教育。1979年2月6日,在廠七·二一大學的基礎上建立了杭州第二棉紡織廠電大教學班,1980年12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杭州第二棉紡織廠職工大學(1982年4月轉為杭州市紡織局職工大學),學制三年。至1984年9月,共培養電大、工大畢業生64名;1985年4月15日,經浙江省教育廳批准,建立了杭州市紡織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學制三年。至1989年9月共培養紡織企業管理、棉紡織工藝專業畢業生81名;1978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杭州市棉紡織技工學校,學制二年。技工學校共招收二屆學生,到1982年8月共培養148名畢業生。上述教育的開展,為企業和社會培養、輸送了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生產技術骨幹。
杭二棉系女工較集中的廠,為解決女工生育後小孩的哺育、入托和學齡教育問題,在1958年建廠初期,就因陋就簡開辦了托兒所、幼兒園。六十年代初出現了生育高峰,1961年至1963年共出生嬰兒2337人,其中1963年就出生936人。托兒所、幼兒園面積不斷擴大,設施逐步增加,1985年幼兒園建築面積達1427平方米,活動場地面積2350平方米,入托幼兒達264人,配備教養員等工作人員32人,入園幼兒分三班管教。
隨著學齡兒童的增加,1963年9月杭二棉開設了職工子弟小學一個班,1969年開辦初中兩個班,1973年開辦高中班一個,子弟學校逐步發展成從小學到高中的綜合性全日制學校,小學和初中、高中教學樓面積3884平方米,包括理化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等,校舍總面積達6128平方米;教師隊伍逐步壯大,到八十年代末,全校共有中小學教師74名,自1963年建校到1986年,子弟學校共培養小學畢業生3569名,初中畢業生3157名,高中和職業高中畢業生1125名。1998年9月,杭二棉破產時,根據杭州市和蕭山市人民政府的意見,杭二棉職工子弟學校,整體由蕭山市教委接管。
為做好職工的衛生防疫和疾病防治,1958年初,企業設立了保健站;1959年保健站改名為衛生科,醫療設施逐步增加,1968年12月24日,經杭州市紡織工業局棉紡基字第(385)號文批准,杭二棉新建300平方米醫院病房;1980年4月新建3700平方米門診、住院樓;1982年6月24日,杭州市衛生局杭衛醫(82)91號文正式批准杭二棉成立職工醫院、設定病床120張。醫院逐步配置了X光機、B超機、麻醉機、心電圖,設立了內科、外科、理療科、婦產科、防疫科、生化室、口腔科、五官科及傳染病房,開展了上腹部手術。1986年醫護人員達106人,其中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有32名。1995年4月,因蕭山市市心路北伸工程需要,職工醫院遷址到工人路東側杭二棉廠區西北處,新建住院、門診大樓和X光檢查室,總面積達7500平方米,其中病房樓面積2167.52平方米。杭二棉職工醫院逐漸成為蕭山市一座既為企業職工服務,又向社會開放的綜合性醫院。
杭二棉經過40年的建設和發展,不但在生產規模上成為大型紡織生產聯合企業,而且企業還辦有嬰幼兒學前教育、職工子女九年義務教育、成人學歷教育和職工醫院。在嬰幼兒入托、兒童就學,職工就醫方面,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但由於歷史形成的沉重負擔和深層次的原因,企業生產逐步陷入困境,1991年首次出現虧損555.26萬元,至1998年累計虧損8144.4萬元,資產負債率達105.92%,生產經營難以為繼。1998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以紡織行業為突破口,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改革的總體部署,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對杭二棉實施壓錠、破產、調整、重組。
1998年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以杭政發(1998)114號文批復同意杭二棉依法實施破產,7月31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1998)杭經初字第325-1號裁定書裁定杭二棉破產還債。
1998年10月,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杭政發(1998)205號文批復和市政府辦公廳1998年10月27日復函精神,通過收購杭二棉壓錠破產資產,負責接受原杭二棉5200名離退休人員,368名離崗退養職工,840名下崗職工的管理,組建了國有企業--杭州中興紡織廠(以下簡稱為中興紡織廠)。
經過1998年5月和9月的兩次壓錠工作,重組後的杭州中興紡織廠生產規模為棉紡錠57640枚,線錠18620枚,氣流紡1320頭,織機676台,在職職工2340人。中興紡織廠的土地是原杭二棉的土地除去企業破產時盤活後的土地形成,共有六塊土地合計面積為20.53萬平方米(含308畝),建築面積為15.54萬平方米,其中生產區建築面積13.49萬平方米。
重組後的中興紡織廠,由於基本卸下了原杭二棉的沉重包袱、減輕了企業的負擔,1999年至2000年,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2194.4萬元,實現利稅2877.33萬元,其中:利潤1060.94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00年職工年人均工資收入11091.60元。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其國有獨資性質暴露出的產權制度不明晰、經營機制不活、勞動用工制度陳舊等弊端,已成為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不斷發展壯大的障礙。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部署,2000年6月杭州市紡織化纖工業公司以紡織企(2000)144號文上報了中興紡織廠招商、轉制初步方案,7月份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馬時雍副市長、丁德明副市長分別對中興紡織廠的招商轉制方案提出了意見,8月7日仇保興市長批示:該企業的改制只能以凈資產公開競價拍賣的方式進行,競價拍賣的標的物,是生產區內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蕭山市人民政府對中興紡織廠的招商競賣工作給予了積極支持,2000年10月至11月,分別出具了蕭政辦發(2000)132號《關於杭州中興紡織廠招商投標過程中涉及蕭山市有關問題的復函》、蕭政辦發(2000)139號《關於杭州中興紡織廠招商投標涉及我市有關問題的函》和蕭政辦抄(2000)164號等文函,同意中興紡織廠招商競賣按50年工業用地年限辦理土地出讓手續等。根據以上文件,蕭山建設局規劃出讓土地紅線明確了出讓地塊面積為250.8畝(以實測為准)。杭州市資產評估事務所對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進行了評估,經杭州市國有資產管理局確認,中興紡織廠改制出讓資產拍賣標的物的底價為12300萬元。
2000年12月8日,杭州市產權交易中心在《浙江日報》、《杭州日報》上刊登了杭州中興紡織廠改制資產競賣招商公告。為確保競賣招商公平、公正、公開進行,成立了由杭州市經委、外經貿委、體改委、勞動局、國資局、財政局、市總工會等10家(政府部門)和企業4名員工代表組成的競賣招商委員會,在10家有意參加競賣招商的中外企業中,通過規定的競賣招商程序,浙江國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12345萬元成交競得。2001年1月5日,杭州市紡織化纖工業公司受政府委託與浙江國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競賣招商成交確認書》。中興紡織廠的有效資產出讓後,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企業改制的有關政策,對2340名在職職工和託管的840名下崗職工進行了分流安置。建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杭州二棉離退休人員服務中心和杭州中興物業管理中心,具體管理企業非經營性資產(含職工醫院)和5200名離退休人員及368名離崗退養人員。
浙江國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競得中興紡織廠後,於2001年2月15日與香港偉量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000萬美元,注冊組建了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規模與原中興紡織廠相同,土地面積為256.32畝,建築面積為116899.96平方米,構築物面積為793.36平方米,新公司重新招聘員工1500人,於2001年2月13日正式開工生產。企業改制後,較好地發揮了在體制和成本上的優勢,並加大了開發產品的力度,當年完成無稅銷售收入(不含進項稅)13481.40萬元,實現利稅2504.31萬元,其中:利潤1652.31萬元。分別被蕭山區人民政府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評定為2001年度蕭山區百強企業和創利十佳企業,被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評定為2001年度人均利稅五十強排頭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