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西北地區的工業有哪些成就

西北地區的工業有哪些成就

發布時間:2022-08-16 18:16:17

❶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工業化成果有哪些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工業化成果如下:

1、工業方面取得的成就: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剛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2、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同時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3、工業基地的建設: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華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沿海地區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

社會主義改造

1956完成三大改造: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 (模仿蘇聯),這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新中國的外交(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 對外開放總的來說就是這幾個方面的: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初步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

❷ 西北地區有什麼工業 和區位因素

  1. 煤炭鋼鐵工業,像內蒙古包頭,山西大同等。區位因素:自然:礦產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交通便利;城市發達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廣闊

  2. 石油化工工業,如區位因素: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能源豐富;國家政策支持,鐵路交通便利;

區位因素主要是分自然和經濟

自然的話:河流、自然資源、能源、水源、地形、氣候等方面答題

經濟的話:交通、經濟發展狀況、國家政策支持、市場廣闊、人口、等方面答題

❸ 西北地區工業基地

甘肅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涵蓋石油化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核工業和有色冶金工業。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甘肅工業發展較快,連續四年工業增長速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03年,全省實現工業增加值449.81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89.81億元,同比增長13.02%。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工業強省」是甘肅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甘肅工業經濟雖然得到較快發展,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在全國位次靠後的狀況長期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橫向比差距在不斷拉大。四年來全省GDP、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GDP佔全國的比重僅為1.1%左右,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比重不足1%。從上述實際出發,甘肅省委省政府適時制定出「工業強省」戰略,並大力予以推行,旨在縮小差距,加快工業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

目前,甘肅工業結構呈現六大特點:以原材料工業為主的重型工業結構;以國有工業為主的所有制結構;以大中城市為中心的分布結構;資金密集型特徵比較明顯;以大型企業為骨乾的企業規模結構;產業布局呈現新的梯度格局。

針對這些特點,「工業強省」應強在哪裡?甘肅省經委黨組書記任繼東從三個方面做了詳細分析。

首先要使工業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不斷增加。長期以來,甘肅工業經濟佔GDP的比重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到2001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33.18%。按照規劃,到「十五」末,全省工業增加值要達到55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佔GDP的比重提高到36%—38%,工業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上移2-3位。

二是工業稅收在全省財政收入中的份額不斷增加。目前工業稅金佔全省大口徑財政收入的60%左右。要使工業稅金佔全省大口徑財政收入的份額逐步有所提高,並力爭使工業稅金增長的速度超過財政收入增長的速度。

三是通過工業的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吸納更多的城鎮勞動力就業和提高就業人員的收入。甘肅省中小企業提供的就業已佔到全部工業企業提供就業的72%以上,近年來新增就業人口中80%以上在中小企業就業。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盡管『九五』以來結構調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甘肅工業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仍存在影響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主抓工業的甘肅省副省長楊志明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甘肅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具體有五個方面:一是傳統產業比重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後。二是主導產業不突出,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不強。三是技術含量低,開發能力弱。四是以原材料、初級產品為主的產品結構。五是外向型經濟比重偏低。

楊志明說,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甘肅扭轉與全國差距不斷拉大趨勢進而縮小差距,實施追趕戰略的現實選擇。

對此,甘肅金川集團、蘭州石化等大型國企均做出了有益探索。

位於中國鎳都金昌的金川公司建立健全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了企業發展的活力。金川公司宣傳部長李逢國介紹:在3年多的時間內,公司經濟總量顯著增長,鎳的年生產能力從4萬噸增長到7.5萬噸,銅的年生產能力從不足2萬噸增長到12.5萬噸,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銅生產企業。目前該公司積極推進與上海寶鋼等大企業的戰略合作,抓緊進行公司的整體改制,年內將完成股份公司的組建,力爭在2005年底或2006年上市。

有著中國石化行業老大哥之稱的中國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和蘭州煉油化工總廠,拿出各自拳頭生產企業並入新組建的蘭州石化分公司,不僅使「主輔分離」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將蘭州石化分公司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推上甘肅工業六十強的首位寶座,還採取積極措施,保證了存續企業中近十萬名職工的正常生產和生活。

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是工業強甘的必由之路

「堅持大中小企業並重、協調健康發展,是加快甘肅工業強省的必由之路。」甘肅省經委黨組書記任繼東分析說,「如果我們不把大的做強做優,甘肅工業就沒有中流砥柱,就缺乏帶動力和影響力;如果不把小的做多做活,實際上就不可能在量的方面有大的增加,就不可能在就業和其他方面有大的貢獻。」

因此,任繼東認為,一方面要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努力將現有大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切實提高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扶持優強中小企業發展,對具備一定條件、產業和產品優勢明顯的企業,通過支持技術改造、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兼並聯合重組等手段和形式,促其加快發展,培育和組建大公司和企業集團,鼓勵中小企業成為大企業的搖籃和夥伴。這方面,天水市做的相當不錯。

天水市市委書記張津梁介紹說,天水工業緣於「三線」建設布局,1998年前仍有89%的企業屬於國有,1992年開始處於整體虧損狀態,改制任務相當艱巨。天水曾推行承包、股份合作,但均未有成果。從2002年始,他們認識到天水改制的重心在於「明晰產權」和「身份置換」,隨後以物化貨幣、減員分流,以法律形式確定職工身份的改制獲得了巨大成功。

截至2003年底,天水市縣區屬企業93%以上完成改制,其餘7%屬於公益性、服務性企業也逐步完成改制。2002年到2003年,天水所屬企業實現整體盈利,2003年工業增幅達17.4%,今年1到5月,增幅達19%,保持強勁增長。

由於「工業強省」戰略的有效實施,甘肅工業經濟運行由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呈現出速度快、效益好、質量高的新特點。今年前四個月,甘肅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49.64億元,同比增長19.4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個百分點。

來自甘肅省政府的消息稱,該省工業增加值完成500億元、增長11.5%的年度目標,預計可以順利實現。 (楊毅 黃傑 程小旭)

中國經濟時報 2004年07月05日

❹ 中國自解放以來工業方面的成就

1、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今日將發射升空。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目標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和服務技術;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開展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空間科學應用;為開展載人登月等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等。

2、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

超級雜交水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於1996提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計劃。

2000年,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達到了第一階段單次水稻產量標准即每公頃產量超過了10.5噸;2004年超級雜交水稻達到第二期產量指標;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大面積畝產900公斤攻關的圓滿實現。

3、中國高鐵

中國大陸鐵路分高速鐵路、快速鐵路、普通鐵路。中國高鐵居高鐵級,而國鐵Ⅰ級只用於快速鐵路和骨幹線普通鐵路。中國通過引進加創新,研製"和諧號"動車組列車(CRH縮寫即中國鐵路高速列車)以及「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列車(CR)。

2018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9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過其他國家總和。2019年,計劃確保投產高鐵新線3200公里。

截至2019年4月,中國高鐵橋梁長度突破1.6萬公里。

4、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核彈、導彈、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

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蘇聯的幫助,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

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5、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將投入使用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一個「大窩凼」里,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預計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開始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高分衛星是「天眼」觀地,射電望遠鏡是「巨眼」觀天。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鄭曉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它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它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對科學家們來說,FAST具有極其重大的科學意義。它將可能搜尋到更多的奇異天體,用來觀測脈沖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質暗能量、星系與銀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開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高鐵

網路-超級雜交水稻

網路-中國載人航天

❺ 西北都有哪些工農業

西北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工業,還有北大荒等農業。謝謝望採納……

❻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什麼巨大成就

(一)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共識的形成 早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前夕,毛澤東描繪新中國將「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4]。新中國建立之初,加強重工業的建設與國家的安危、社會的穩定緊密地聯系在一起。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增強了中國共產黨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認識。同年,陳雲基於「把明年的財經工作方針放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基礎之上,與今年放在和平的恢復經濟的基礎上完全不同」的主導思想,提出下一年的全國財經工作的指導方針:「戰爭第一,這是無疑問的。一切服從戰爭,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沒有戰爭的勝利,其他就無從說起。」「經濟建設的投資,要規定這樣一條原則:對直接與戰爭有關的軍工投資,對財政收入直接有幫助的投資,對穩定市場有密切關系的投資,這三者應該予以滿足。除此以外,應加以削減和收縮。」[5]1952年,李富春、周恩來先後提出,中國經濟建設的重點是發展重工業。[6] 1953年元旦,《人民日報》社論提出,中國要由落後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強大的工業國,就必須首先發展冶金、燃料、電力、機械製造、化學等項重工業。9月,毛澤東強調,中國工業建設「重點應當放在建設重工業上」[7]。 經歷了抗美援朝,建立、發展中國軍事工業及其相關的重工業顯得更為迫切。1954年6月,「毛澤東在談到發展重工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時,又形象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7](p.292)要改變落後的經濟狀況,必須優先發展重工業。 在國家安全決定一切的指向下,「一五」計劃期間實行了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確定了軍工、煤炭、電力、機械、冶金、石油和化工等重點建設項目。1956年,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陝西、甘肅就佔到40個,佔全國重點項目的25.7%。181(二)經濟治理經驗的不足與仿行蘇聯工業模式 新中國建立初期經濟基礎極其薄弱。1949年,全國工業總產值140億元,重工業總產值僅為37億元,輕、重工業比重為73.6:26.4。191而要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必須有生產資料包括動力和原材料,因此,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是新中國初建時經濟建設的必然選擇。 新中國的決策者缺乏經濟建設的經驗,認為「蘇聯過去所走的道路,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蘇聯因為建立了重工業,就有了機器製造工業.有了汽車、飛機、拖拉機等工業,就有了現代國防工業,就能使交通運輸業、輕工業獲得不斷的有力的發展,就能使農業獲得各種新式機器和化學肥料,迅速地實現農業的集體化。我國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正是依據蘇聯的經驗從建立重工業開始。」[10]為此,1954年6月陳雲指出:「五年計劃規定,輕工業投資與重工業投資的比例為一比七點三,即百分之十二比百分之八十八」。[5](P.239) 以蘇聯工業化模式為樣板成為中國工業化的一次政治選擇。1917年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立,標志著世界兩大陣營對壘的形成。新中國建立初期,蘇聯政府在人力、物力各方面均給予中國極大的援助。1950—1954年,蘇聯在貸款給中國的同時擴大了設備供應的范圍,並對援建項目的廠址選擇、施工設計、設備安裝、試運行等提供技術指導,促使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蘇聯模式。(三)重工業化理論認識與西北人口素質的矛盾 西北地區現代工業建立初期,為加強資源開發,進行了技術裝備的配套項目建設,形成了西北地區投資類加工業,特別是重工業中的加工業成為西北工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1953—1979年,國家在陝西發展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業;在甘肅發展石油鑽采、煉制、加工裝備製造業;還在五省區相應發展了運輸機械、鑿岩機械、采礦機械、金屬切削機床、精密儀器儀表等機械製造業。同時,也發展了軸承、機床電器、各類電機等基礎件製造業。這些投人支持了西北地區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支援了全國能源、原材料工業建設。全國油田、煉油廠、石油化工企業都使用西北地區生產的產品;全國各電站、電網的建設亦多使用西北地區生產的高壓輸變電裝備。 重工業中的加工工業——投資類加工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物質生產技術手段先進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經濟實力的重要方面。而消費類加工業,則直接反映了滿足社會成員物質文化需要的程度。西北地區投資類加工業所佔比重很大,機械工業佔到37.8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06個百分點。陝西一省就佔西北加工業的51%以上,甘肅為20。17%,新疆17.32%,連寧夏、青海也分別佔5.79%、5.25%。[11]消費類加工業所佔比重小,空間分布嚴重不均。長期以來,西北地區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輸出導致區域經濟利益的「雙重流失」;而消費類加工業的落後,使西北地區經濟增長的直接利益受到影響,削弱了區域經濟的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重工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它的發展同時還需要專業技術產業工人。因此,重工業的發展介於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之後,高加工度化、高新技術化的發展過程之前。新中國建立初期,西北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是依靠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投資,但西北地區工人的素質卻難以勝任重工業發展的要求,產生了重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素質低下的矛盾。也就是說,西北地區雖有數以萬計的農村勞動力,但卻無法提供出滿足重工業發展所需的合格工人。

❼ 西部大開發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一)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西部地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2000—2008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6655億元增加到58257億元,年均增長11.7%,占各地區加總比重由17.1%提高到1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4624元增加到16000元,從相當於各地區加總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工業增加值由5946億元增加到24000億元左右,增長近4倍。地方財政本級收入由1127億元增加到5159億元,年均增長19.6%,佔全國比重由17.6%提高到18.0%。地方財政本級支出由2601億元增加到13772億元,年均增長22.8%,佔全國比重由24.9%提高到2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6111億元增加到35839億元,年均增長22.9%,占各地區加總比重由19.2%提高到2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5954億元增加到19239億元,年均增長14.9%,占各地區加總比重由16.7%提高到17.2%。進出口貿易總額由172億美元增加到1068億美元,年均增長25.6%,佔全國比重由3.6%提升到4.2%。

(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基礎。10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2000—2008年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102項,投資總規模達1.7萬億元,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國道主幹線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樞紐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完成了送電到鄉、油路到縣等建設任務,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公路方面。「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部路段1.6萬公里全線貫通,西部開發八條省際干線公路1.8萬公里將於2010年全面建成,貧困縣出口路、通縣油路、縣際公路陸續建成通車,通鄉公路建設全面啟動,鄉(鎮)、建制村公路通達率分別實現98.3%和81.2%,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為支點的路網骨架。2000—2008年,西部地區新增公路通車里程88.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2008年底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42.1萬公里,佔全國公路總里程的38.1%,其中高速公路16456公里,佔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23.2%。

鐵路方面。全長1100多公里的青藏鐵路通車,填補了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省區的空白,成為青藏高原千百年來永載史冊的輝煌穿越。到2008年底,進藏列車運送旅客352.8萬人,貨物280多萬噸,為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寧西鐵路(西安至合肥)、渝懷鐵路、蘭武鐵路復線、遂渝鐵路建成投入運營。蘭渝鐵路、貴廣鐵路、南廣鐵路、成蘭鐵路等跨區域鐵路以及鄭州至西安、成都至綿陽至樂山、西安至寶雞等客運專線相繼開工建設。2000—2008年,西部地區新增鐵路營業里程8000多公里。到2008年底,西部地區鐵路總營業里程達到2.94萬公里,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23.2%和38.8%,佔全國總營業里程的比重達到37.7%。西部地區鐵路路網規模不斷擴大,運力緊張得到緩解,在南方冰雪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保障電煤供應等應急運輸中發揮了骨幹作用。

機場方面。重慶、成都、西安、昆明、貴陽、拉薩、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南寧、桂林等12個干線機場和敦煌、包頭等30個支線機場實施了大規模改擴建,新建林芝、九寨溝等21個支線機場。到2008年底,西部地區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79個,佔全國機場總數的49.4%。航空事業的快速發展,縮短了遙遠的西部與全國各地的距離。

水利方面。廣西百色、四川紫坪鋪、寧夏沙坡頭、內蒙古尼爾基等大型水利樞紐相繼建成發揮效益。四川都江堰、武都引水二期、寧蒙河套灌區等133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相繼建成,新增、恢復灌溉面積890多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400多萬畝,新增節水能力60多億立方米。安排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299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7794萬人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

閱讀全文

與西北地區的工業有哪些成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工業型材多少錢 瀏覽:225
華晨寶馬兩箱x1多少錢 瀏覽:482
奧迪a8l天窗怎麼開 瀏覽:144
山東中煙工業研究生待遇如何 瀏覽:191
如何更好控制汽車 瀏覽:111
奧迪雨刮器電機質保多久 瀏覽:547
工業快速門定製有哪些 瀏覽:516
奧迪q7主駕駛位鎖芯怎麼拆 瀏覽:700
工業鹽中的水垢如何清理 瀏覽:700
汽車業有哪些職位 瀏覽:206
汽車年審軟體哪個好 瀏覽:3
巫溪到廣州汽車票多少錢 瀏覽:497
大奧迪a4l多少錢 瀏覽:93
汽車怎麼升級導航高德導航地圖 瀏覽:773
從天津機場到天津工業大學怎麼走 瀏覽:899
長豐縣下塘工業園有多少家廠 瀏覽:902
別克汽車多少錢能買下 瀏覽:795
六座寶馬x3多少錢 瀏覽:533
大連寶馬車撞人是多久的事 瀏覽:217
工業洗地機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