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株洲工業投資多少錢

株洲工業投資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7-24 03:29:27

Ⅰ 建一個1平方公里的工業開發區要投資多少錢

你指的是基礎設施還是全部?基礎設施還可以有個大概計算,全部費用根本沒法估價,因為工業投資與項目有關,而將來招商招到什麼行業的都不一定知道吧?

Ⅱ 2021年株冶集團發展前景株冶集團上市價是多少今日股市行情株冶集團

最近有色金屬指數漲到十年以來最高,因市場上對有色金屬的大量需求和疫情的緣故推動了有色金屬的上漲,有色金屬對於經濟開始恢復各領域的發展作用上是不可缺少的,也正是因為有色金屬的應用廣泛和供應不足的原因,引起有色金屬個股股價飛速上漲。就當前市場來看,我們現在投資能不能賺錢呢?今天跟大家展示一個公司--有色金屬行業的上市公司株冶集團。


趁著還沒開始向大家分析株冶集團的時候,我特地把這份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名單為大家整理好了,感興趣的朋友快點開鏈接查看吧:寶藏資料:有色金屬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株冶集團源於1956年始建的株洲冶煉廠,是國家"一五"期間建設的重點企業。並於2007年整體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鋅及其合金、綜合回收銀、銦等稀貴金屬和硫酸為公司的主營產品,其中鋅產品年產量為68萬噸、銦綜合回收60噸、硫酸綜合回收60萬噸。2020年一整年,公司對於鋅產品銷量為55.7萬噸,營業收入達147.65億元,利潤總額為2.91億元,是近十餘年來業績最好的一次。


簡單介紹株冶集團之後,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家公司的投資優勢都有哪些?適不適合入手?


亮點一:全球銦業龍頭


株冶集團是全球銦業領航者,關鍵它也屬於金屬銻、鎘的生產商。金屬銦、銻、鎘都是作為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也是制約液晶面板產能的重要材料。目前來說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產量跟以前相比持續不斷的增加當中,而公司生產出來的金屬銦、銻、鎘材料,也成為了智能產品商絕不可少的供應商。


隨著智能化不斷升級更新,市場上眾多的智能設備都需要液晶面板,而且需求量不斷擴大,公司是全球銦業的企業巨頭,將會成為市面上最大的受益供應商。


亮點二:公司競爭優勢突出


株冶集團的"火炬"品牌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認可度,除此之外,其生產和技術方面也很優秀,公司存在一支鉛鋅冶煉企業生產運行管理經驗和技術人才隊伍。在金融方面,公司擁有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期貨運作人才,在生產企業金融創新方面優勢突出,使公司生產經營業績不菲。


另外,株冶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鉛鋅生產規模,成為最高的鋅冶煉生產管理水平的代表者,該優勢能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公司在該細分領域的領先地位。


受限於篇幅問題,更多關於株冶集團股票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把收集到的資料都放在這篇研報里,從下面的鏈接進去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株冶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有色金屬行業的產量在疫情期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這也導致了有色金屬價格持續走高。並且在國內經濟的逐漸復甦和美國的就業逐漸恢復的情況下,將會大量增加有色金屬的需求量。


並且航空航天、無線電電子工業、醫療、高科技、能源等領域對銦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是平板顯示器和電子半導體等產品中,最為核心的材料。伴隨著智能科技和5G技術的不斷發展,銦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可能成為下一個有色金屬材料中的王者產品。


總的來說,株冶集團是一家在未來有著很大發展空間的上市公司。


但是文章還是存在一定滯後性的,要是想更准確地知道株冶集團在未來有著怎麼樣的行情,直接打開下面的文章,有專業的投顧會在診股上替你把關,幫大家分析一下株冶集團,看它的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株冶集團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01,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Ⅲ 請問株洲的工業園在哪

株洲金山科技工業園(荷塘工業集中區)位於株洲市的東大門荷塘區;

北臨滬昆高速,東接城市快速環道,荷塘大道貫穿園區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園區總規劃面積近62平方公里,包括金山新城、荷塘商貿城、荷塘月色三大片區。

2014年,經省發改、科技、經信、財政四部委聯合授予了金山科技工業園國家火炬計劃硬質合金特色產業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株洲新材料產業園區。

(3)株洲工業投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園區重點發展醫學健康、復合新材料和軌道交通配套三大產業。園區「三大產業基地」初步形成。

①醫學健康養老基地加速推進。在金山新城北部片區按照「一城一園一基地」的模式,加速推進醫學健康產業基地建設。

②新材料產業基地初具規模。荷塘區有全亞洲最大的硬質合金生產企業,新材料產業具有較好的基礎。已成功引進企業43家,其中建成投產的有31家。201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的復合新材料特色產業園區。

③軌道交通配套產業基地基本形成。園區軌道交通產業產值已突破50億元,除株洲車輛廠及其9大主輔分離企業以外,株洲車輛段一期340畝已建成投產。

Ⅳ 株洲 工業用地 多少錢一畝

具體的補償標准要看你們的土地性質:(集體土地還是國有土地)他們的補償標准不一樣,依據的法律也不一樣

集體土地的補償標准適用【土地管理法】 國家土地適用【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補償項目根據土地在徵收拆遷前的使用性質定的。
工業用地:拆遷費,工地設施搬遷費,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費等

Ⅳ 株洲什麼產業最發達

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是株洲市總量最大、實力最強、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的支柱產業。
株洲作為「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聞名世界的「中國軌道交通之都」,軌道交通產業底蘊深厚,經過8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整機製造、核心部件、關鍵零部件協調發展值、年產值過千億的產業集群,號稱株洲產業的「夢之隊」。
2019年9月,株洲市已成為全國首批軌道交通裝備國家級產業集群創建城市。

這是繼2019年2月「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落戶株洲後,國家級項目再次青睞株洲軌道交通產業。

Ⅵ 在株洲開個修理廠要投資多少錢

在這個要看你開什麼修理廠,你想開多大規模的。如果是小規模的幾十萬就可以了,開大規模的那肯定上百萬。

Ⅶ 株洲市中車集團一般員工工積金有多少

2000。
據分析數據統計,中車集團年終獎平均26994元,中車集團員工分享說,五險一金,正時工10K的比較高,是圍外5k的好幾倍,待遇也是,高溫補貼,安時發工資,正式工有住房,聯通,等,圍外三險。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是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龍頭企業,地處南方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湖南省株洲市,公司前身為株洲電力機車廠,始建於1936年,是中國軌道電力牽引裝備主要研製生產基地和城軌交通設備國產化定點企業,享有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的美譽,也是國內唯一的電力機車整車出口企業。

Ⅷ 株洲從前和現在的變化

經濟發展水平
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修訂及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22.6億元,增長14.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高於2001-2008年年均水平1.8個百分點。全市經濟總量四年連續跨越600億、700億元、900億元和1000億元四個台階,成為全省第五個跨入經濟總量過千億元的市州。第一產業增加值107.8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560.3億元,增長16.1%,其中工業493.1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354.5億元,增長13.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為27474元,增長13.6%。 2009年全市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00.3億元,增長22.2%,一般預算收入66.6億元,增長42.4%。2009年受政策性減稅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市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為68.7%,同比下降9.9個百分點。全年財政收入增長主要由非稅收入高速增長支撐,貢獻率達到75.8%。全市財政總支出128.7億元,增長17.4%。一般預算支出118.2億元,增長24.5%,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支出78.7億元,增長24.4%,佔一般預算支出66.6%。 金融市場快速發展。2009年全市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944.9億元,增長25.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83.3億元,增長17.5%。各項貸款余額485億元,增長38.8%,其中短期貸款235.5億元,增長26.1%;中長期貸款201億元,增長43.4%。存貸比為51%,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保險市場低位運行。2009年全市保費收入21.8億元,增長4.3%,增幅減緩40.8個百分點。其中財產保險收入5.5 億元,增長17.7 %;人身保險收入16.3億元,增長0.5%。各項賠款和給付額5.06億元,下降26.3%,其中財產保險賠付額2.77億元,下降24.2%;人身保險賠付2.3億元,下降28.8%。 2009年主要指標排名:株洲市GDP總量在全省排名第5,財政收入總量和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第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居民儲蓄、人均規模工業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項人均指標保持全省第2。 (一)農業 2009年,全市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7.8億元,增長5.6%,較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5.1萬畝,比上年增加19.6萬畝,增長5.2%;糧食總產量183.6萬噸,增產4.5萬噸,增長2.5%;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8.1萬畝,增長24.2%;蔬菜播種面積79萬畝,增長6%;水果產量19.6萬噸,增長7.6%。生豬出欄432.1萬頭,增長2%;出欄牛羊55萬頭,增長1.4%;家禽出籠1882萬羽,增長6.6%;水產品6.95萬噸,增長5.3%。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463家,帶動農戶近20萬戶;全市種田面積過千畝的規模經營戶達到110多戶,生豬養殖大戶達到350戶;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唐人神、好棒美、福來喜、仙竹米業等18個項目入選「省農產品加工項目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加快,全市共流轉土地363萬畝,其中流轉耕地7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32%,耕地流轉被譽為「株洲經驗」在全省推廣。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力推進,完成明晰產權現場核實任務60%,完成林權發證任務35%。 (二)工業、建築、房地產業 工業經濟穩步回升。2009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493.1億元,增長17.1%,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完成產值1200億元,增長18.6%,實現增加值426.2億元,增長19.3%,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進入下半年以來,連續6個月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長,逐步擺脫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和醫葯食品加工業等四大優勢產業生產形勢較好,增加值分別增長33.7%、31.6%、39.2%和19.6%,有力支撐了規模工業的穩步回升;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逐步扭轉下滑局面,全年分別增長5.1%和0.7%。「5115」企業完成增加值154億元,對株洲規模工業貢獻率為35%,全年產值過100億元企業1家,過50億元企業2家。規模工業實現業務收入1065.4億元,增長21%,,回落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84.8億元,增長18.5%,提高1.6個百分點;受增值稅轉型影響,企業自留利潤增加,全年實現利潤42.2億元,增長35.8%,提高33.2個百分點;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5.2%,提高10.2個百分點。全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考核,株洲名列全省第二。 建築房地產恢復增長。2009年全市建築房地產業呈恢復性增長特徵。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7.2億元,增長9.2%,提高4.8個百分點,低於2001-2007年平均增幅8.0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104.1億元,增長27.9 %,回落12.7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完成增加值37.6億元,增長7.7%,提高2.8個百分點,低於2001-2007年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實現商品房屋銷售額109.6億元,增長42.3%;商品房竣工面積完成242.7萬平方米,下降32.5%;銷售面積完成429.9萬平方米,增長21.3%。 (三)交通運輸和郵政電信業 2009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完成增加值44億元,增長11.4%,增幅與上年持平。全市公路客貨運輸周轉量增長24.7%,其中貨運周轉量增長23.7%,公路客運周轉量增長24.9%。衡炎高速建成通車,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目標。武廣高速正式通車,株洲西站投入運營。全市郵政電信業務總量52.4億元,增長13.5%,其中電信業務量完成50.5億元,增長13.6%,郵政業務量完成1.86億元,增長9.4%。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為45.1萬輛, 增加6.3萬輛,其中私人轎車4.6萬輛, 增加1.2萬輛,摩托車30.8萬輛, 增加3.45萬輛;行動電話196.2萬戶,增長31.4%,互聯網用戶19萬戶,增長0.1%,固定電話用戶74.7萬戶,下降19.3%。 (四)內外貿易和旅遊 消費市場持續走旺。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1334元,增長13.8 %,高於可支配收入增幅3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5064元,增長12.8%,高於純收入增幅4個百分點。受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和消費支出穩步增長的影響,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4億元,增長19.6%,扣除價格實際增長21.9%,同比加快5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市場加快4.4百分點,農村市場加快6.4個百分點。設立「家電下鄉」銷售網點534個,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3.1萬台,銷售金額2.58億元;銷售汽車摩托車下鄉產品3.56萬台,銷售金額4.34億元。 外向經濟繼續調整。2009年全市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94.8億元,增長28.3%;實際利用外資3.6億美元,增長20.5%。完成進出口總額11.47億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額4.74億美元,下降32.4%,進口額6.73億美元,增長48.8 %。 旅遊產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市接待國內遊客932.6萬人次,增長14.1%,接待境外遊客3.85萬人次,增長14.2%;實現旅遊總收入55.8億元,增長14.8%,其中旅遊創匯968.5萬美元,增長14.5%。年末全市擁有旅遊星級賓館飯店34家,旅行社45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
人口
人口規模有序擴大。2009年全市年末總戶數114萬戶,總人口382.8萬人,常住人口373.4萬人,其中市區年末總人口100.2萬人,常住人口97.69萬人,縣域年末總人口282.6萬人,常住人口275.71萬人。全市有城鎮人口192.55萬人,鄉村人口190.25萬人,城市化率為50.3%,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城區城市化率為91.9%,縣域城鎮化率為35.5%。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2‰,人口自然增長率7.34‰。
教育科研與科學技術
教育
本科院校 湖南工業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株洲校區) 高職院校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中醫葯專科學校 株洲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工貿技師學院 2009年,全市「人文智育、快樂德育、陽光體育」計劃全面推進,教育強市全面啟動。全省首次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奪得全省第一;全市高考成績再創佳績,本科上線人數增長10.6%;全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6個專業大類項目有4個專業大類獲全省團體第一。繼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全部免除,惠及學生30萬人,投入資金2772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8萬人。投入資金3684萬元,完成53所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投入1336萬元,為13所學校新建塑膠運動場
科研
科技事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市爭取國家、省級計劃項目80項,落實國家和省級科技經費8600萬元;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38項,爭取經費2560萬元;株洲列入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爭取國家和省級專項補貼資金1.85億元。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18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值585.4億元,增長26.1%,實現增加值204.3億元,增長29.1%。全年申報專利1608件,增長8.9%,榮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24項,省科技進步獎18項,第七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榮譽稱號。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萬人,其中中級職稱以上的2833人。體育中心
[編輯本段]八、體育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株洲廠礦子弟龔智超獲得了羽毛球女單冠軍,隨後,株洲在羽毛球事業上也有了迅速的發展。女雙運動員黃穗,以及男雙、混雙運動員鄭波都是株洲人。巧合的是,他們兩人的搭檔都是高凌。游泳小花李玄旭憑借選拔賽的優異表現,入選2008北京奧運會大名單,並獲得女子400米混合泳第8名和800米自由泳第5名。 株洲成功承辦了湖南省第十屆運動會和湖南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在2006年省「十運」會上,株洲市體育健兒奪得金牌160枚、銀牌131枚、銅牌98枚,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居全省第二。在省七屆殘運會上株洲市殘疾 人運動員獲得金牌64枚,銀牌28枚,銅牌15枚,總分居全省第一。2007年成功舉辦了迎奧五環瀟湘行株洲市工人趣味運動會暨市第三屆大眾體育運動會等群眾體育運動。湖南省第四屆農民運動會奪得6枚金牌,金牌總數名列全省第三。湖南省青少年體育比賽金牌總數和團體部分全省第三。 株洲市體育中心位於長株潭城市群中心地帶,緊臨武廣鐵路株洲站、京珠高速,北臨湘江,與巍峨的石峰山隔江相望,南靠株洲大道,西側為株洲市長途汽車西站,東有200餘米寬的城市綠化帶,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中心總投資6.9億元,佔地840餘畝,集體育、文化、休閑、商貿、會展、房地產開發於一體,規劃為場館區、游樂區、體育娛樂公園(佔地面積170畝)三個相輔相成的功能區域。項目由中國建築大師崔愷設計,主體建築構築於一個整體平台,屋頂相連,形成渾然一體、巨龍戲水之勢。整個場館建築方案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建築藝術與體育功用、競技與休閑、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整個建築群宏偉壯麗,氣勢磅礴。在全國「2006年度百年建築優秀作品獎」評選中,株洲市體育中心一舉獲得「單體設計優秀獎」,成為我省唯一獲此獎項的建築。
下面的鏈接比較詳細:
http://ke..com/view/25216.htm?fr=ala0_1

Ⅸ 株洲近代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的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年來,株洲實現了由一個縣屬小鎮向一座工業新城的跨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勤勞勇敢的株洲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圍繞「農業安市、企業富市、商貿活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市策,實施「開放強市」戰略,發揚「開拓奉獻,創業爭先」的株洲精神,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空前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各條戰線取得輝煌成就。據統計,株洲市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年的經濟總量超過改革開放以前三十年的3.5倍。1998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6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9.49億元。近幾年來,株洲市獲得了「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綠化城市」、「雙擁模範城」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等榮譽稱號。按照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19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實力測算,株洲位居第54位,在湖南省是除省會以外排名最前的城市,進入全國第二類城市之列。株洲市在經濟建設和其它各項社會事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工業建設突飛猛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株洲幾乎沒有工業。「一五」、「二五」計劃時期國家相繼安排了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廠等13個重點項目在株洲興建。這批重點項目的引進布點,不僅構架了工業新城,而且逐步帶動了株洲地方工業、勞服企業、鄉鎮企業和區街工業的發展,從而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建材等重工業為主,電力、煤炭、輕工、紡織、電子、塑料、皮革、服裝、制葯等多業發展的工業格局。現在,全市鄉以上企業已達1800餘個,其中大、中型企業62個;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69.17億元,比1949年增加約47萬倍。有色冶金、機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0%。1998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01億元,為1949年的5200多倍,在全國42個中心城市排名中,株洲綜合實力主要因為工業的快速發展而躍居到第26位。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針對株洲國有經濟、重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比例比重,以及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低的情況,株洲率先實施了企業勞動、人事、工資三項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搞好搞活國有企業的措施,一批支撐株洲工業發展的大中型企業又在改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被新聞界譽為「株洲現象」。特別是自1994年被列為全國首批「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以來,通過實施「三改一加強」、「抓大放小」和資本營運等措施,國有企業轉機建制、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國有資產的戰略性改組工作均邁出重大步伐。通過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全市已累計建立股份制企業1139家(其中注冊股份有限公司16家),注冊資本20億元,吸收增量資本28億元。其中株洲火炬火花塞有限公司、株洲慶雲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電廠)的股票先後上市交易。通過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並、破產、承包、租賃、分塊搞活等多種改制形式對資產進行重組,先後組建了南方摩托集團、國光瓷業集團、湘大實業集團等「三大集團」,千金葯業、火炬火花塞也正朝著集團化方向發展,以有色冶金、化工、鐵路運輸機械為依託的「三大產業群體」逐步形成,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冶煉廠、株洲硬質合金廠、株洲車輛廠、國光公司、湘大公司、千金葯業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等企業的利潤佔全市實現利潤總額的90%以上,一批中小企業在改革中成為市場的主體並逐漸走出困境。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實施再就業工程,確保了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和兼並破產等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從社保、財政、企業、社會四個方面籌集資金,保證了離退休職工退休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的及時發放。採取政策扶持、成立再就業服務中心、服務隊(站)和積極開展培訓、拓寬就業門路等措施,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48%。
農村經濟蓬勃發展。自從實行市帶縣體制以來,縣域經濟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民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生產獲得長足發展。1995年,株洲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季稻畝產成建制過噸糧的地級市,並連續四年保持了過噸糧成果。199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75.19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84.83萬噸,比1950年增加4.6倍;生豬飼養量增加18.54倍;水產品產量增加6.8倍;經濟作物達38.82千公頃。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產值的比重接近1/3,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接近1/2,二、三產業占農業社會總產值的4/5。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全市現有鄉鎮企業13.8萬家,從業人員65.8萬人,1998年全市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04億元。農林水利建設步伐加快。株洲已於1993年消滅宜林荒山,1997年實現全面綠化達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3.94%,森林資源蓄積量達1318萬立方米。到1998年,全市擁有各類水利工程11萬余處,其中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936座,山塘近10萬處。農田灌溉面積由1950年的126.66萬畝增加到219.64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200萬畝,旱澇保收率達90%以上。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已由1950年的5.15千瓦增加到90萬余千瓦,年農機集團承包面積超過40萬畝。科技興農意識不斷增強,全市現有各類農業技術人員1.2萬餘人,農業技術推廣站132個,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1.3%。

第三產業興旺發達。伴隨一、二產業的發展,株洲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199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3.8億元,比1978年增長2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達到35.5%。個體私營商業、餐飲業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個體商戶平均每年凈增1萬戶,已達到12.69萬戶,比1949年增加了800倍。商業網點已由解放前的幾百個發展到1998年的85600個,共有大小市場320個,連鎖店30多個,累計投資近40億元,涌現出蘆淞服裝大市場、鍾鼓嶺農副產品市場、中南摩托車大市場和攸縣皇圖嶺集貿市場等成交額過億元的現代化市場11個,以及株洲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煙草公司等達到大中型企業規模的商貿企業101家。一個多渠道、多形式、少環節的流通新格局已經形成。金融保險事業快速向前發展。1998年,全市各項存款年末余額已達167.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總額已達1148.5億元,分別比1978年增加79.36倍和223.83倍。保險收入已由1980年恢復之際的182萬元增加到1998年的2.9億元,增加158倍。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株洲的城市建設和工業建設相互促進、比翼齊飛,構成了株洲巨變的精彩華章。經過多年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日供水能力已達125萬噸,日煤氣供氣量達6.52萬立方米,用氣普及率達92.4%。城市的道路、橋梁、供水管道都隨著城市的擴大不斷延伸。園林綠化、環境保護事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以城市道路為重點的市政工程、以防洪排漬為重點的保安工程、以環衛、治污、綠化為重點的環境優化工程以及以路燈、燈飾為點綴的亮麗工程和安居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整個城市顯現出新的風采。城市通訊事業迅猛發展。1997年完成郵電業務量3.97億元,比1949年增加7928倍。電話交換機總量達到36萬門,電話機裝機總數23萬部,每百人擁有電話6部。全市電話擁有達到27萬戶,其中行動電話達到3.8萬戶,無線尋呼達到11.7萬戶。建成了河西新城區。全國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的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迅速,連續五年保持了30%的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區內有各類企業700餘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8家,截止1998年,累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億元,工業總產值55.03億元,財政收入47.41億元,出口創匯6509萬美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50年代株洲市積極利用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貸款86.86億盧布,創辦了一批骨幹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株洲市又通過利用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素質和效益。特別是近幾年實施的「開放強市」戰略,以企業的開放帶動株洲的開放,株洲市對外開放和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逐步加快,並取得了明顯成效。1998年,合同利用外資5097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9553.6萬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資到位7016萬美元,利用外國政府貸款2538萬美元。三資企業從無到有,健康發展。德國西門子、加拿大加普惠、日本雅馬哈等三家世界排名100強的著名企業落戶株洲,建有現代化的合資企業。目前正式投入營運的三資企業達114家,出口創匯9000萬美元,上交稅收1.78億元。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4.6億美元,比剛成立外貿辦事處的1963年增加75.9倍。出口品種由1963年的20多種增加到160多種,行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外向度由1978年的7.08%提高到14.33%,提高7.25個百分點。1984年,株洲被國家批准為全國33個出口商品綜合生產基地之一,1998年止全市已有51家生產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

Ⅹ 株洲的工業發展史

株洲工業發展史概述

(一)

建國前,株洲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雖然國民政府曾在此選址建廠,籌劃建立「工業株洲」,但因受戰爭影響,各項計劃均未能全面實施。同時,由於國民黨軍潰逃之際撤走了大量的工業設備,至1949年,株洲的工業設施實際上已所存無幾,當時的工業固定資產僅為3.6萬元,年工業總產值只有58萬元。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造的完成,生產要素得以重新調配,廣大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工業經濟獲得了穩定的外部環境,迅速癒合了長年戰亂留下來的創傷,並得到了快速發展。株洲市作為全國8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在「一五」、「二五」期間,按照國家制訂的國民經濟計劃展開了大規模的工業基本建設,築建了堅實的工業基礎。

1953年,硬質合金廠、三三一廠(今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洗煤廠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被安排在株洲興建,湖南省第五建築工程公司、湖南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先後來株洲安家落戶,夜以繼日,加緊施工,株洲市大規模工業基本建設自此蔚然興起。至「二五」期間,三三一廠、株洲電廠、株洲機車車輛修理廠(今電力機車廠)、株洲軌枕廠(今橋梁廠)、株洲玻璃廠、冶煉廠、化工廠、硬質合金廠、株洲麻紡廠等一大批中央、省屬骨幹企業的擴建和新建工程已相繼竣工投產。同時,株洲電焊條廠、火花塞廠、鍛壓機床廠、塑料廠等大批地方骨幹企業也伴隨大廠的興建而紛紛誕生。從此,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工廠取代了以前的私營工場,工業機器大生產取代了以前的手工勞動,新產品的問世填補了當時國內省內的多項空白,株洲的建材、鋼鐵、機械、輕紡工業一時均有了空前的發展,工業經濟實力得到了快速壯大和擴張。至1965年,株洲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7個工業小區,工業企業發展至402個,產品達4000多種,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幹企業為主,以原材料及加工為主,以地方中小型企業為輔的工業格局,工業年產值比1949年增長了64倍。

(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開始逐步改變原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株洲市遵照「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堅持以搞活企業、改革經濟體制為重點,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不斷推行和完善承包經營責任制、領導體制、分配體制、勞動體制等配套改革,加強橫向經濟聯合,提高了企業的素質,大大增強了工業發展的整體活力。

1980年始,為了使工業管理體制逐步向與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方面過渡,株洲市工業開始進行「簡政放權、黨政分開」的領導體制改革,政府對企業的領導和管理由直接的微觀管理轉向宏觀調控。各企業以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積極貫徹《企業法》,理順黨、政、工三者關系,使企業內部的「責、權、利」關系得到了合理調整,企業管理得到了切實加強。至1985年,全市100多家地方企業實行了廠長負責制,大部分全民企業均實現了承包經營責任制。通過推行廠長負責制和承包制經營責任制,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生產經營積極性,企業逐步成為了自我積累、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的市場競爭主體。實現了由單純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的轉變。同時,為進一步優化企業內部機制,自1987年起,株洲市大刀闊斧地開展了企業勞動、人事、工資三項制度改革。通過改革人事制度、突破傳統的企業幹部管理模式,廢除幹部終身制,打破了幹部職工的界限,形成了「幹部能上能下」的機制;通過改革勞動制度,突破工人一次分配定終身的制度,實行考核擇優上崗,打破了長期以來的「鐵飯碗」,形成了「職工能進能出」的機制;通過改革工資制度,突破按年限座級、拿等級工資的舊分配模式,實行工資作總額與效益掛鉤、職工收益按生產成績浮動的工資制,拉開了分配上的差距,形成了「工資能升能降」的機制。至1989年。株洲市三項制度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和高度贊譽,改革經驗為許多兄弟城市所借鑒。

在各項配套改革順利進行的同時,株洲市各企業沖破地區、行業、城鄉之間傳統封閉模式、平等互利、自願結合,參加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以名牌產品為龍頭的橫向聯合,形成了大聯小、優聯劣、城聯鄉、內聯外的開放式經濟網路。1986年,株洲汽車齒輪廠聯合廣東、四川、湖南16家齒輪製造企業,率先組成株洲齒輪製造聯營公司。此後,各種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企業群體不斷涌現,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企業兼並也迅速發展,打破了區域間的經濟壁壘,大大促進了區域間的技術、資金、信息的傳遞交換,使株洲工業企業的發展活力得到了不斷增強。至1990年,全市工業實現利稅比1950年增長了738倍,並有600多種工業產品被評為國家級、部級和省級優質產品。

(三)

黨的十四大以來,為了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促進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株洲市以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和十四大精神為指針,以促進兩個轉變,提高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積極開展了對全市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強化企業管理,加快企業內部轉機建制,全市工業進入了全面提高的新階段,呈現出生產發展與經濟效益同步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1993年,株洲市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為株洲市產權制度改革拉開了帷幕。大批企業圍繞構造多元投資主體,完善法人治理機構,紛紛加入股份制改制企業行列。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建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1139家,注冊資本20億元,吸收增量27.3億元,其中株洲慶雲、南方公司的股票均已上市發行。通過股份制改制,企業內部機制進一步優化,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許多企業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改善。特別是南方、國光、湘大、千金、焊條、火炬火花塞等股份有限公司,在改制後,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均大幅度增長,為全市工業經濟的整體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抓大放小」方針的指導下,株洲市加大了對優勢企業、支柱產業的扶持力度。優強企業和支柱產業均取得了長足發展,南方、國光、湘大三大集團已初具規模,分別成為了機械製造、瓷器和農業產業化行業的龍頭企業,有色冶金、機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已達80%,南方公司、電力機車廠、冶煉廠、硬質合金廠、車輛廠、國光公司、湘大公司、千金葯業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等企業的利潤佔全市實現利潤總額的90%以上。全市已有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5億元,其中,南方、株冶均已超過20億元。在全國企業500強中,湖南16家,株洲市就佔了6家,株洲市大中型企業的迅速發展還被中央多家新聞媒體譽為「株洲現象」,引起了全國各地的廣泛關注。

1994年,株洲市被列為全國18個「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試點城市之一,按照扶優汰劣原則,鼓勵兼並,規范破產,開展資本營運,進行了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工作。同年8月,株洲市釀酒廠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連年虧損,負債累累而被迫宣布破產,成為全市第一家破產企業。次年6月,市電池廠對其進行了收購,此後,全市共有100多家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宣告破產,共實現140多起企業兼並,核銷銀行呆壞帳2億多元,盤活資產10億多元。兼並破產浪潮的興起,充分發揮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製作用,促進了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強勢企業的合理流動,從而大大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和效益。特別是199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得」,鼓勵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並購轉讓,完成了深圳石化集團兼並株洲塑料廠、天津渤海集團兼並株洲輪胎廠、湖南海利集團收購湘江精細化工廠、新疆德隆公司控股火炬火花塞公司、廈門萬事紅集團控股株洲慶雲公司等工作,引進了外地資金、先進技術、優秀人才,促進了本地企業機制和觀念的迅速轉變,更是為資本運營工作拓展了廣闊的思路,寫下了優化資本結構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株洲市還廣泛開展了「抓管理、上等級、全面提高企業素質」的活動,邯鋼、安塑等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在此得到了全面的推廣。通過學習先進經驗,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企業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南方、株冶、硬質合金廠、電力機車廠等一批管理先進、產品質量過硬、消耗低、效益好的先進企業已紛紛涌現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展示了風采,創下了良好的業績。同時,通過狠抓產品質量管理、貫徹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全市11家企業通過國際權威認證,領取了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並在國際市場上打響了株洲的名牌,為株洲人民贏得了榮譽,也創下了巨額的外匯收入。僅1997年,全市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達30億元以上。

(四)

進入新世紀後,特別是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推進工業化戰略以後,株洲工業開始了新的創業,步入了發展速度加快、整體效益提升、經濟結構改善、改革創新取得突破的新階段,多項指標屢創歷史新高。

一是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截止2004年底,全市擁有獨立核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3家,涉及33個行業。其中:大中型企業51家,上市公司7家。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資產合計406.53億元,比2000年增長66.54%,年均遞增13.60%。 2005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26.43億元(工業總產值653億元),比2000年增長81.01%,年均遞增12.6%。工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3.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34.72億元(工業總產值434.5億元),「十·五」期年均遞增19.3%。超額完成「十·五」計劃12%的年均增長目標。

二是整體效益不斷提高。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收入313億元,比2000年增長52.24%,年均遞增11.08%;2005年,實現利稅達到30.53億元,相當於2000年的1.72倍,年均遞增11.41%;實現凈盈利達到13.35億元,相當於2000年的2.48倍,年均遞增19.89%;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20,比2000年提高20.9個百分點。

三是技改投入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2005年,全市工業完成技改投資51.33億元,較2000年增長237.20%,「十·五」期年均遞增27.52%,超過「十·五」計劃15%的年均增長目標。其中:利用外資5.88億元,佔全市完成技改投資的11.46%,相當於2000年的3.62倍,年均遞增29.36%。從2001年到2005年,株洲工業累計完成技改投資170.64億元,相當於「九五」期間投資總額的2.66倍,共啟動實施技改項目1084多項,已竣工投產873多項,其中過億元的項目40個,過5億元的4個,過10億元的2個。

四是主要產品產能和產量成倍增長。2004年,全市火電產能為2000年的3.4倍,PVC產能為2000年的3.33倍,純鹼產能為2000年的3.2倍,平板玻璃產能為2000年的1.75倍,日用陶瓷產能為2000年的2.5倍,電力機車(含城軌車)產能為2000年的2倍,硬質合金產能為2000年的2倍,火花塞產能為2000年的2倍,電焊條產能為2000年的3倍,肉製品產能為2000年的3倍。全市完成發電量525712度,為2000年的3.08倍;硫酸55.66萬噸,為2000年的1.14倍;純鹼4.88萬噸,為2000年的1.25倍;精甲醇8.64萬噸,為2000年的1.68倍;pvc樹脂5.58萬噸,為2000年的1.98倍;平板玻璃499萬重量箱,為2000年的1.49倍;日用陶瓷86226萬件,為2000年的1.91倍;電力機車121.81萬千瓦,為2000年的1.77倍。

五是非公經濟和縣域工業得到較快發展。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235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44.7%,其中,503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5.88億元,占規模工業的48.9%。2000年以來,五縣市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工業增加值年均增幅在20%以上,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六是市屬國企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在列入重點改制計劃的53家市屬國有工業企業中,全面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任務的有44家,占計劃的83%;已投入改革成本21.2億元,解除職工勞動關系3.3人,引進資金20多億元。有26家企業的新公司已掛牌運作,新企業通過轉換機制,加大投入,產值、效益和員工收入快速增長,成為工業發展新的生力軍。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已完成改制企業實現產值總計可達1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合計扭虧增盈4000餘萬元。

七是工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優勢產業、骨幹企業、非公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增加;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優化。具有比較優勢的重工業得到較快發展,規模以上輕重工業比例由2000年的36.41:63.59調整為2005年的17.9:82.1。2005年,交通裝備製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基礎化工、陶瓷煙花等四大支柱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比2000年提高36個百分點。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株洲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創造了50多個「全國第一」,形成了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化水平居全省第一,城市綜合實力居全省第二,成為長株潭「金三角」的重要一極。

閱讀全文

與株洲工業投資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摩托雙座的是什麼車 瀏覽:821
如何駕駛改汽車 瀏覽:565
汽車尾氣超標怎麼修 瀏覽:874
寶馬4系多少bar 瀏覽:318
寶馬m系列什麼最便宜 瀏覽:222
工業園會計主管都是干什麼工作 瀏覽:712
汽車車頭燈有哪些 瀏覽:682
寧波智能化工業相機怎麼樣 瀏覽:491
隴西到梅川汽車多少錢 瀏覽:860
西域汽車壽命多少公里 瀏覽:514
polo汽車用什麼機油好 瀏覽:143
一個汽車4s店鈑金工有多少人 瀏覽:775
汽車是什麼聲音的 瀏覽:343
賓士轎車高多少 瀏覽:444
奧迪車放歌的u盤在哪個位置 瀏覽:191
濟南工業污水多少錢 瀏覽:219
新亞汽車站到佳海工業園c區怎麼走 瀏覽:504
為什麼奧迪a4l後座硬 瀏覽:350
裝個汽車低音炮多少錢 瀏覽:489
慶陽坐汽車到懷化芷江多久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