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有哪些主要工業基地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㈡ 我國的著名工業區都有哪些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天津京唐港工業區。中心城市的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在重工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沉陽,大連,鞍山。
(京唐港工業區,天津,遼寧,中南工業區,山東煙台人,統稱為環渤海產業帶)
主要光源產業基地:珠三角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 (泛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和澳門)
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北京,天津,唐山的工業基地。在中國北方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南重化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在珠江三角洲,主燈加工基地的產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由於利好政策的改革開放,發展了大量的電氣和電子加工和組裝公司,由於,交通便利,尤其是,根據香港,澳門和台灣接近特別快速處理樣品加工企業的發展,但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的長江河三角洲地區區域,土地的歷史密集的人口,高度發達的生產和生活區,南部的江蘇和浙北依託上海,中國的經濟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和經濟腹地,交通運輸是非常方便接近北部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相比,市場潛力巨大。綜合實力強,發展的地區將在四個方面做出最快的。
北京,天津,唐山工業基地主要是依靠在北京的許多學院和大學,這是技術上的獨特優勢,礦產資源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在特定的環境問題,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其發展的。一般低收入的人,更是一大障礙。
遼南的重工業基地,重工業是比較全面,但老化,管理不善和,一般一個歷史悠久的大企業,負擔非常沉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天氣是一個巨大的制約因素。
所謂的重工業生產的生產行業,輕工等行業的綜合性產業,是兩者協調發展,生產生活。輕工重工業相對更緊密地與人們的生活
北京 - 天津 - 唐山
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坐落在北部的一部分,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帶,扼的海上門戶,中國北方地區,與日本,朝鮮及南韓國和便捷的東部末端的歐亞大陸橋「天津港,大連港,中國北方,東北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是巨大的,幾乎囊括了大半個中國。
豐富的天然資源。已探明儲量佔40%,該國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發展固,強基礎產業,以及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在石油工業,煤化工,冶金,海洋化工,機械,電子等行業的發展,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工業密集區。
發展文化,科技,高品質的人力資源,研究和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機構的1/4,1/4的研究和開發機構和情報文件機構,國有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17%都集中在這一領域,特別是在京津地區的高等學府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最密集的地區,可以提供各種高層次人才。
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最大的問題是水和能源短缺,此外,缺乏大,中型國有企業,主要的工業結構轉換困難的問題,但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要加強農業,發展水節約生態農業;發揮一個發達的交通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集中和鋼鐵優勢,豐富的石油資源,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以提高競爭力的產業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的技術水平和能力,開拓創新,知識密集的產業,加快產業結構的同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信息,金融,商貿,旅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珠三角
的珍珠河三角洲地區中南部廣東省,具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溫和,河流和其他有利的自然條件,中國的人口,人口密集的城市,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域的前緣到外界。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高增長和開放。珍珠河三角洲地區的更好的經濟基礎,1981年至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每年遞增18%,高於廣東省,14%和12%的國家的增長速度,國家經濟是最快的增長最有錢的人的生活地區。
該地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毗鄰香港,澳門,東南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樣的地理條件的地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勞動力豐富,地價成本低的優點,最接近產業的擴散,香港,澳門,香港和澳門的貿易渠道再出口了大量的出口商品,參與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海外華人,港澳同胞,海外華人有一個共同的文化背景和親密的關系。優惠政策的改革和開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並促進該地區的發展。從1979年到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國的16%,包括港澳的資金佔77%。國家的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濟的方式,以及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一組現代中外合資企業的創始人引進的外資進入,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來源區。
中國輕工產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形成的輕,重化工業較為發達,更多的行業類別,強大的產品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產品,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鍾表,自行車,各種日用品等輕工業在全國頂部。特別是電子行業的產值佔全國的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的電子工業基地。
然而,雖然珠三角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盲征地農田大大減少,從而導致在緊張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還有一種傾向,重視農業,農業的基礎地位是顯著減弱,此外,對生態環境的問題不能被忽略。因此,在珠三角未來的發展,可以利用的主權回歸的香港,澳門特別有利的條件,為進一步的工作,並協調與港澳在??產業,金融,交通,貿易,旅遊,和相得益彰。改造和完善現有的支柱產業,如家電,電子,紡織,醫葯,以及發展新的支柱產業,就必須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長江三角洲(上海 - 南京 - 杭州)
上海作為經濟中心的長江三角洲,滬寧杭的主要系列的大,中型城市
地理位置,經濟腹地。該地區是位於中的沿海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海,東北地區,中國北方,中國南方甚至海外的交流,而且內河航運佔1/5星的國家的土地面積,省份和城市在長江流域,1/3的人口進行溝通,也可以與各省,直轄市,在西部區的鐵路連接,幾乎所有的經濟影響遍及全國。
排名的領先地位的工業和農業生產水平,是在強大的經濟在中國的經濟核心區的區域賬目的國家只有1%,佔全國人口的6%,但佔15%的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自然條件的區域豐滿,良好的農業基礎,另一方面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至50%; ,該地區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紡織,化工,電氣,電子,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食品,服裝加工和其他行業,許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占相當大的比重,此外,高科技的產業,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具有一定的基礎。
鄉鎮工業的快速發展。區,鄉,鎮,村和較低的工業產值占總數的約40%的相同類型的,大多數的縣和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超過1/2的整個行業,大部分市,縣在農村的農業和工業總產值,該行業的可見鄉鎮工業佔90%以上,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農村產業化發展的同時,促進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完成各種大小城鎮的人口水平,使得它在中國的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該地區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能源和原材料的缺乏。因此,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基礎上,大力治理太湖,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並改造傳統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借來的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為契機,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如金融,保險,外貿,商業,到進一步澄清的地位和長江三角洲經濟核心的領導地位,調整工業結構,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
㈢ 想知道: 三明市 明溪縣現代農業園區 在哪
福建省尤溪縣參考,三明市下轄的一個縣的中心,坐落在中央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尤溪戴雲山脈以北閩清縣,永泰,沙縣,大田,南平,德國,被稱為「閩明珠:整個局面,潛在的高,中,低的東西。縣的優勢,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近年來,通過建立「興安縣建設,打造文化???市朱熹趕上發展的戰略方向,項目的實施,全縣形成濃厚氛圍,導演,一般的企業,發展和建設的工業,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前所未有的權力縣BR />名稱:尤溪縣
外文名:在
行政區尤溪美分類:縣
地區:三明市,福建省,中國
勢頭,BR />正義的政府的司法管轄區梅花仙子鎮:城關鎮政府,鎮西岸居民:城關鎮
電話區號:0598
郵編:365 100
位置:
>福建中部地區省3425.3平方公里
人口:420,000(2006年)
方言:混合方言閩南語,在
閩東中心的天氣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的情況下BR />著名景點:雲霞仙境的桂峰村南溪學院尤溪九阜山峽谷
車牌代碼:最低?
目錄
一個基本的介紹
尤溪關於位置的歷史
城關鎮梅仙鎮,洋山的管新鎮,鄉岸鎮前陽鎮,市,溪口鎮坂面鎮
山水仙境站鎮八字項目
四維鄉,聯合鄉,溫度的湯川鄉分區和類型氣候分區,輸入
溫度特性的氣候變化現象
尤溪縣有關
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和能源服務和電力,郵政和電信技術,文化,教育,環境...... />經濟發展。的
學院尤溪縣富山峽谷桂峰村楠溪江風景秀麗的雲資源蓬萊的優勢仙境 - 蓬萊首腦會議的歷史
社會和人類
本地
>尤溪縣姓尤溪縣尤溪縣郵編:基本簡介概述
位置
梅花仙子鎮,縣城,鎮新楊賓陽鎮管鄉,鎮,溪口鎮大阪面對鎮川鄉四維鄉聯合鄉湯仙境站鎮八字項目BR /
溫度地貌分區類型
分區和其他氣候現象,型氣候溫度特性
<BR /尤溪優勢,資源,交通基礎設施
能源和電力,郵政服務,電信,科學和技術,文化,教育等服務,
風景名勝區的經濟發展。
雲霞仙境桂峰村南溪學校9傅高山和峽谷蓬萊仙境---蓬萊之巔<BR /社會和人類的自然
的尤溪姓
尤溪的郵政編碼的
擴大基本介紹編輯本段
尤溪縣
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國際象棋水尤溪縣[1]
郵編:365100代碼:350426代碼:0598拼音:熙的英語翻譯:尤溪縣尤溪縣在福建省中部,北緯25°50'-26°26',東經117°48'-118°39',一個總面積??3,425.3平方公里的,是中國的第二大縣在福建,在人口42300000人(2006年)訪問尤溪(尤溪,尤溪,這是混合的特點的兩種方言的南部的福建和閩中閩南方言,大部分縣的村莊和城鎮。屬於戴雲山脈閩南語,台語,一個共同的特點,屬於閩南方言,但小的混合方言區,在該領域的分類邊界話)。縣政府駐城關鎮。全縣轄9個鎮,6個鄉???? :城關鎮,梅仙鎮,西岸鎮,海洋鎮新陽鎮管前鎮,西城鎮,尤其是在四維鄉,溪口,坂鎮,鄉,湯川鄉仙境台灣農村的,和保持小中國海外編輯本段
尤溪縣尤溪縣在福建省中部,北緯25°50'概述鬍子的家鄉? 26°26',東經117°48'? 118°39',總面積? 3,425.3平方公里,到2003年年底,戶籍人口4203萬,其中包括622萬非農業人口尤溪縣在福建是一個多山的縣。
全境,區? 3463平方公里,職級縣(市,區)(建甌市之後);山4.185億多畝耕地,34萬畝的的稻田(33200000英畝),水體,和其他領域嗎? 669000英畝,一般的圖片是關於8個山區稻田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縣司法管轄區的9個鎮,6個鄉???城市? ? :城關鎮,最大的梅花仙子鎮,西岸城市,海洋城,前鎮,鎮新陽鎮管湯川四維鄉,鎮,溪口鎮,鎮仙境,坂面鄉占星,人口最多的縣,總人口420,000三明市干線。 「的尤溪閩中明珠說:」中國金桔之鄉被命名為「中國綠色竹子編輯歷史
尤溪相當長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家鄉。建立縣開元29(AD741),南宋的發源地,著名的儒家學者
尤溪晚上教育家朱熹,黃金學習傳統的崇文區,尤溪很多人都學會了分布在全國各地,甚至,人員素質高海外著名畫家劉海粟題字:「風月尤溪遺產學海事情帆的後裔。朱熹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尊朱熹文公廣場哈爾·阿里文化景觀卡方塘的南溪書院,沉郎樟腦,公園編輯本段位置
在福建省尤溪縣中央,被稱為「閩中明珠說,東經117°48'30」118°40',北緯25° 50'36「是什麼意思? 26°26'30「東閩清縣,永泰縣,北毗縣,德化縣南希大田,沙縣,南平市88公里,從東到西,從北到南約72公里的區域??全境嗎? 3463平方公里,排名第二的國家,政府的,政府在縣一級,在縣居民城關鎮,198公里的省級資本福州,國道,173公里的公路,水路232公里省,省錘恐懼Haishibanwei 128公里的公路從三明市高速公路117公里。
㈣ 四大工業基地的四大工業基地的資料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古老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佛山、惠州為副一級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汽車製造、核電、旅遊、石化、文化、電子和製造業等。 1.工業中心:上海、南京、杭州等。
2.地位:輕重工業都非常發達,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冶金和化工為主體。
㈤ 福建省三明市有哪些鎮
截至2019年10月,福建省三明市有69個鎮,具體如下:
1、梅列區:陳大鎮、洋溪鎮。
2、三元區:莘口鎮、岩前鎮。
3、永安市:西洋鎮、貢川鎮、安砂鎮、小陶鎮、大湖鎮、曹遠鎮、洪田鎮、槐南鎮。
4、沙縣:夏茂鎮、青州鎮、大洛鎮、富口鎮、高橋鎮、高砂鎮。
5、尤溪縣:城關鎮、梅仙鎮、西濱鎮、新陽鎮、洋中鎮、管前鎮、西城鎮、坂面鎮、尤溪口鎮、聯合鎮。
6、大田縣:均溪鎮、上京鎮、廣平鎮、桃源鎮、太華鎮、建設鎮、石牌鎮、奇韜鎮、華興鎮、吳山鎮、梅山鎮。
7、明溪縣:雪峰鎮、蓋洋鎮、胡坊鎮、瀚仙鎮。
8、清流縣: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靈地鎮、長校鎮、林畲鎮。
9、寧化縣: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曹坊鎮、安遠鎮、淮土鎮、城郊鎮、城南鎮。
10、將樂縣:古鏞鎮、萬安鎮、高唐鎮、白蓮鎮、黃潭鎮、水南鎮。
11、泰寧縣:杉城鎮、朱口鎮。
12、建寧縣:濉溪鎮、里心鎮、溪口鎮、均口鎮。
(5)明溪工業基地有哪些擴展閱讀
三明市的建置沿革:
1949年冬至1950年春,三明境域各地先後解放,分屬龍岩、永安、南平專署。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縣設立專(市)級建制的省督察機關即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4月,改稱永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6年6月,永安專署撤銷。7月間,三元、明溪2縣合並成立三明縣,隸屬南平專署。1958年4月,三明辟為重工業基地後即成立三明重工業建設委員會。1959年2月,經中央批准,三明重工業建設委員會與三明縣機構合並,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籌委會(省轄)。
19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籌委會改名為三明市人民委員會(為省轄三明市)。1961年11月,恢復三明縣建制。1963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三明專員公署,將三明市降為地轄市。1964年4月,三明縣恢復為原明溪縣名。
1970年12月,三明專區革命委員會改為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為三明地區行政公署,轄區不變。198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將原地轄三明市改為省轄市,並撤銷三明地區行政公署,實行以市帶縣的管理體制。
㈥ 三明的環境簡介
福建省三明市簡介
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西北部,北緯 25°29』―27°07』,東經116°22』―118°39』。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岩,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面積22928.8平方千米,山地佔總面積82%,耕地佔8.3%,水域及其他佔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轄梅列、三元2區,永安市,明溪、清流、寧化、大田、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9縣。人口266.72萬。三明(市區)、永安、沙縣通行閩中方言,尤溪、大田通行閩南方言,寧化、清流通行閩西客方言,建寧、泰寧、將樂、明溪通行閩贛方言。
主要旅遊風景區有:泰寧金湖、上青溪,將樂玉華洞、金華洞、龍棲山,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明溪滴水岩,寧化天鵝洞,沙縣七仙洞、淘金山,清流狐狸洞、七星岩,三明市區格氏栲自然保護區、龍泉山、瑞雲洞。
[編輯本段]概況
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 25°29′-27°07′,東經116°22′-118°39′。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岩,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土地總面積2.29萬平方千米,人口270萬人。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92.1億元(居福建省第5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4.7億元,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3億元,外貿出口總值4.6億美元。
市人民政府駐梅列區,郵編:365000和365001。行政區劃代碼:350400。區號:0598。拼音:Sanming Shi。
三明市的市花是杜鵑。
[編輯本段]現任領導
市委書記:黃琪玉;市長:劉道崎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三明市轄2個市轄區、9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三明市 面積22929平方千米,人口270萬人(2004年)。
梅列區 面積 352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365000。
三元區 面積 803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365001。
永安市 面積2941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366000。
明溪縣 面積1709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政編碼365200。縣人民政府駐雪峰鎮。
清流縣 面積1809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365300。縣人民政府駐龍津鎮。
寧化縣 面積2381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365400。縣人民政府駐翠江鎮。
大田縣 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366100。縣人民政府駐均溪鎮。
尤溪縣 面積3425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36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沙 縣 面積1795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365500。縣人民政府駐鳳崗街道。
將樂縣 面積2247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353300。縣人民政府駐古鏞鎮。
泰寧縣 面積1535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354400。縣人民政府駐杉城鎮。
建寧縣 面積1705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354500。縣人民政府駐濉城鎮。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三明境內最早的縣建制是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 析建安縣東部地置將樂縣,西部地置綏安縣,屬建安郡。晉義熙元年(405)改綏安縣為綏城縣。並於延平縣南鄉沙源地置沙村縣。隋開皇十三年(593)綏城、將樂並入邵武縣(隸江西撫州)。唐武德四年(621)恢復沙村縣建制改稱沙縣(屬建州);八年(625)從邵武縣析出復置將樂、綏城縣(隸建州);貞觀三年(629)2縣俱廢;垂拱四年(688)復從邵武、建安析出原綏城、將樂縣地,重置將樂縣;開元十三年(725)置黃連縣(屬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屬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縣(屬福州);天寶元年(742)黃連縣改名寧化縣(屬臨汀郡);元和三年(808)將樂縣並入邵武、建安縣,五年(81O)再恢復(屬建州)。五代南唐中興元年(958)置歸化縣。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寧縣(均屬建州),宋元佑年(1086)歸化縣改名泰寧縣。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縣、尤溪縣地置永安縣(隸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縣、將樂、寧化縣地置歸化縣(隸汀州);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縣地置大田縣(隸延平府)。清末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別屬延建邵、汀漳龍、興泉永道。
民國元年(1912)廢府,將樂、沙縣、尤溪、永安、泰寧、建寧縣屬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寧化、清流、歸化縣屬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道),大田縣屬南路道(1914年改廈門道)。1925年廢道,各縣直屬福建省。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建寧、泰寧、清流、歸化為中央蘇區縣。1934年設行政督察區時,沙縣、尤溪縣屬三區,大田縣屬四區,寧化、清流、明溪、永安縣屬八區,將樂、建寧、泰寧縣屬九區。抗日戰爭時期(1938—1945)福建省省會內遷永安。1946年設九區(駐永安,轄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寧洋、清流、明溪7縣)。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縣相繼解放。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50年3月改南平專區),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寧化、大田、寧洋、德化8縣屬第七行政督察區(1950年3月改永安專區,10月德化縣劃屬晉江專區)。1956年3月撤銷永安專區,7月三元、明溪縣合並稱三明縣,隸屬南平專區,大田縣劃歸晉江專區,永安、清流、寧化、寧洋縣劃歸龍岩專區(同年撤寧洋縣,部分地劃歸永安縣)。1959年2月撤銷清流、寧化縣,設清寧縣,成立省轄三明市。1961年撤銷清寧縣,恢復清流、寧化縣與永安同劃歸三明市。1963年三明市改縣級市,原明溪縣屬地析出恢復三明縣,設三明專區,轄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寧化、大田5縣。1964年三明縣恢復為明溪縣。1970年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劃歸三明專區,同年12月三明專區改名三明地區。1983年撤銷三明地區,三明市復為省轄地級市,市區設三元、梅列區。1984年永安撤縣建市。(出處:福建地圖出版社)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三明資源豐富,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綜合改革試驗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76.8%,活立木蓄積量1.15億立方米(為全省的三分之一),毛竹儲量3.8億株;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個,大宗的有:煤、鐵、鎢、鋁、錫、錳、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藍寶石等;境內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閩江水系,總長875公里,年徑流量達215.8億立方米,全市水力資源可供開發發電裝機容量達170萬千瓦(現已基本開發完畢)。
三明山川秀麗,風光獨特,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旅遊風景區有泰寧金湖,將樂玉華洞,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寧化天鵝洞,沙縣淘金山,三明市區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大佑山、瑞雲洞,將樂龍棲山,尤溪九阜山,建寧金饒山、閩江源,明溪紫雲等。其中泰寧地質公園為世界地質公園,泰寧金湖、永安石林—桃源洞、將樂玉華洞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名勝古跡有尤溪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誕生地遺址,泰寧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尚書第,永安安貞堡等古建築和寧化石壁村客家祖籍地等。目前,我市已推出「碧水丹山游、溶洞探奇游、漂流探險游、森林考察游、尋根謁祖游」等旅遊路線。「綠三角之旅」和「客家之旅」被列為省級三大聯合促銷黃金線路。
[編輯本段]工業經濟
三明工業基礎雄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擁有冶金、化工、煤炭、機械、紡織印染、塑料、造紙、森工、建材、電子、醫葯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擁有大中型企業50多家,福建省最大的鋼鐵、化肥、水泥、煤炭等企業都在三明,有「曲氏」牌痛血康膠囊、「白菜」牌農葯、「三恆」牌彩色移印機、「福重」牌振動壓路機、「雙輪」牌輪胎定型硫化機、「飛鴿」牌聚氯乙烯硬片、「饒山」牌拷貝紙、「天河」牌竹涼席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
三明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三明有九個省定商品糧基地縣,其中有八個縣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寧化、清流兩縣是福建省四大烤煙生產縣之一;建寧蓮子、黃花梨、獼猴桃、茶樹菇,尤溪銀杏、姬松茸,沙縣蘆柑等土特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外;具有當地特色的雞、鴨、兔、牛、羊等畜禽飼養及加工產品已初具規模。
三明有理想的投資環境。改革開放以來三明的投資環境不斷完善,鷹廈鐵路橫貫全境,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萬余公里,205國道永安—三明—沙縣連接316國道,三明至仙游郊尾的212省道可直接通往湄洲灣和廈門港,20噸集裝箱可直通省會福州和廈門特區;實施沙溪河航電綜合開發,近期可實現三明至福州通航2×300噸級船舶;福銀高速公路(途經三明市、沙縣、尤溪、將樂、泰寧縣)已於去年底全線通車,泉州至南寧高速公路(三明至泉州段)已於去年動工建設,三明沙縣機場已於去年底動工續建,向莆鐵路將於今年底動工建設,三明將成為內地鏈接沿海的交通樞紐城市。郵電通訊實現了鄉以上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具備了國際國內程式控制直撥、傳真、無線尋呼、移動通訊等現代化通訊手段。與外向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金融、外運、商檢、海關、貨物衛檢、動植物檢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三明民風淳樸、治安穩定、人際和諧、環境優美、服務優質,是外商投資理想可靠的地方。
[編輯本段]特產
水晶工藝品 純水晶 將樂縣
竹木系列工藝品 木竹雕刻 將樂縣
山珍產品 天然食品 將樂縣
西山紙 傳統工藝 將樂縣
海棠硯 「文房四寶」佳品 將樂縣
金湖酒釀 傳統工藝 泰寧縣
野生黃花菜 天然食品 泰寧縣
山珍產品 天然食品 泰寧縣
即食魚片、魚干 天然食品 泰寧縣
寶劍 傳統工藝 明溪縣
寶扇 傳統工藝 明溪縣
寶石工藝品 藍寶石 明溪縣
肉脯干 閩西八大幹之一,辣甜香酥 明溪縣
蓮子產品系列 省優產品 建寧縣
蓮芯茶、蓮芯涼茶 保健食品 建寧縣
菇類產品系列 部優產品 建寧縣
筍製品 省優產品 建寧縣
獼猴桃汁、蓮子汁飲料 省優產品 建寧縣
足底按摩器 保健用品 永安市
即食筍 綠色食品 永安市
木竹雕工藝品 雕刻工藝 永安市
吉山老酒 傳統釀酒工藝 永安市
沙縣:
筍干、紅菇 綠色食品 沙縣
清水筍 綠色食品 沙縣
天河竹涼席 保健用品 沙縣
仿古木帆船、木雕、根雕、竹雕、壁畫等系列工藝品 仿古竹木根雕 沙縣
沙陽板鴨 民間傳統工藝 沙縣
沙縣特色小吃系列 中華名小吃 沙縣
夏茂牛系列小吃 沙縣
味極鮮醬油 傳統工藝 沙縣
沙縣特色辣椒醬 傳統工藝 沙縣
玉露酒 傳統工藝 沙縣
夏茂冬酒 傳統工藝 沙縣
富口豆腐乾係列 傳統工藝 沙縣
沙縣曬煙 色澤金黃,氣味芬香 沙縣
棕鞋墊 棕制保健 梅列區
朱熹、黃慎、伊秉綬書畫真跡、復製品 名家書畫 尤溪縣
寧化縣
酒釀 客家水酒 寧化縣
玉扣紙 傳統工藝 寧化縣
老鼠干 閩西八大幹之一 寧化縣、清流縣
淮山乾片 入葯、滋補 清流縣
豆腐皮 綠色食品 清流縣
利茶籽油 綠色食品 清流縣
鮮魚干 綠色食品 清流縣
魚腥草保健茶 保健食品 清流縣
夢圓牌蓮花系列茶葉 保健食品 清流縣
侏羅紀礦泉水 碳酸礦泉水 清流縣
人參D、參蜜D 保健品 清流縣
[編輯本段]主要景點
將樂玉華洞 沙縣七仙洞
三明山川秀麗,極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閩洞奇景的將樂玉華洞、寧化天鵝洞群、沙縣七仙洞、明溪玉虛洞等,而丹霞地貌又形成了泰寧金湖、永安桃源洞等奇妙畫境,火成岩地貌更形成了瑞雲山風景區之奇觀
三明,素有「綠色寶庫」之譽。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之冠的「寧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和將樂龍棲山、沙縣蘿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寶岩等四個自然保護區,並以珍稀動植物繁多而馳名。
主要景點:泰寧古城 ·甘露岩寺·毛澤東同志舊居 ·水茜岩石寨·泰寧尚書第建築群·毛澤東舊居·會清橋·城隍廟·北山革命紀念園·鑼鼓坪·建寧縣革命紀念館·青雲閣·含雲寺·明台寺 金湖 ·福建桃源洞 ·三明格氏栲 ·瑞雲山 ·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貓兒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鵝洞 ·九龍潭 ·三元國家森林公園 ·沙溪河·狀元岩·泰寧峨嵋峰·金鐃山·北斗山·冷泉 ·大豐山· 沙縣淘金山 龍泉山景區 ·寶華洞 ·大田大仙峰 ·均峰山 ·金鐃山 ·回頭山 ·寨下大峽谷·上清溪
瑞雲洞:在三明市西北的陳大鎮,距市中心14公里,因山中常有彩雲繚繞得名。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49.8米,融獨特的火山岩地貌和豐富的常綠闊葉林景觀為一體,主要旅遊景點有瑞雲洞、蝙蝠洞、黃金洞、長壽泉、仙人池、三疊岩、馬頭峰等。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瑞雲洞,洞深30米,寬61米,高4米多,形如雄獅張口。洞頂蒼松如蓋,流水潺潺,如珠如簾,終年懸於洞口。洞口石壁如削,有宋以來摩崖石刻數處,其中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監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講學時的題刻「有容」,還有「人在石中藏璞玉 客來洞口隔珠簾」等對聯。依岩有始建於宋代的木構5開間寺廟,供佛祖道宗和地方神靈於一堂,香火鼎盛。明代至今屢有修葺。洞前石山門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上刻「瑞雲洞」三字。山門前的單拱石橋建於明代,風格古樸。
洞東北處,出山門而上,有一古樹,蒼勁挺拔,濃蔭下澗水盤旋,人稱長壽泉。泉旁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遊人題刻「玉泉起瀑」。洞西南有避邪洞、小一線天、觀魚池等景觀。
景區內林木蔥郁,植物種類有31科192種。滿山古藤柔勁矯健,如龍蛇飛舞,蜿蜒多姿,為景區一大特色。
大佑山生態旅遊區:位於三明市區西北15公里處,面積12平方公里,主峰大佑山海拔1276.3米。景區為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屬陸相火山碎屑沉積——火山噴發構造,表現為孤峰入雲、傲視群峰的地貌,雕塑出飛瀑流泉、幽峽峭壁、象形靈石的旅遊形象。區內氣候宜人,垂直分異明顯,夏天酷暑、冬天嚴寒、春暖秋爽、四季成景。聖山福地歷史悠久,風景宜人,傳說動人。明《八閩通志》、清《沙縣志》、民國《福建通志》都有相當篇幅描述大佑勝景,宴坐峰、聚星石、忘憂石、降魔石、天威石、藏雲塢、歸雲洞……均有記載。邑人一直將大佑山視為吉祥聖地,山上建有普照寺,香火甚旺,自宋朝就有文人騷客來大佑山吟詩作賦,宋進士、兵部尚書羅畸曾賦詩贊之。每當農歷十五日五更時,在山巔可觀日月兩輪東西相照這一「日月同輝」的奇異天象 —— 三明之象徵。
沙溪河水上旅遊區:沙溪河水上旅遊區是展示三明城市風光的一道翡翠長廊,上至三元區城關大橋,下至斑竹水電站,現有大型遊船3艘,摩托艇18艘,腳踏船55艘,小舢舨9艘,專用碼頭2處。遊客可乘坐船艇,開展「水上游三明」、「夜景休閑游」,欣賞到「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羅帶,城是不夜城」的山城風貌,體會到「青山碧水畫中游,三明美景日夜賞」的愜意。
金絲灣省級森林公園:坐落於陳大林業采育場內,面積達151.7平方公里。公園內天然林層層疊疊,瀑布飛瀉,遊客無不為公園內各種珍禽奇獸和奇花異草所折服。整個公園處處呈現一派派原始的生態圖景。遊客工作之餘做一次輕松的旅行,體驗瓜果飄香,沖浪探險,領略令人心曠神怡的迷人風景,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金絲灣省級森林公園由五個區組成:即珍禽養殖區、竹類觀賞區、果園觀光區、休閑度假區及瑞雲漂流區。遊客既可感受狩獵、垂釣、燒烤、戲猴、品嘗瓜果的樂趣,也可在綠波茶莊、彩蝶山莊休息度假;既可體驗玉女瀑布的婀娜多姿、摩崖石刻的險峻壯觀,也可親臨森林浴場的溫馨與浪漫。
虎頭山:虎頭山「虎」字原是斧頭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翹起的利斧而得名。又因為斧頭山山脈連綿不絕,宛如斑斕大虎,故又被人們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流傳。頂峰海拔1102米,為市區最高峰,「虎峰牧雲」是市區八景之一。
虎頭山植被豐富,松杉成林,還有刺柏、烏桕、木荷、花櫚木、觀光木、三葉赤楠等兩百餘種樹木。山高林密,鳥獸自然也多,這里曾一度發現過華南虎的蹤跡,野兔、竹雞等自然不在話下。當晨曦或霞光染紅山谷時,山雀、杜鵑、斑鳩、鷓鴣等飛禽常一起放開歌喉,與徐徐山風、淙淙流水相配樂,演奏著動人的山林交響曲。
古人說:「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態在樹,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以虎頭山對照,則山上不但奇峰怪石、險崖深壑、飛瀑流泉、雲霧花樹樣樣俱備、般般稱奇,而且還外加了雲峰古寺、南天門伽藍殿等古寺廟,自然風光與宗教文化相輔相成。
麒麟山公園
麒麟山公園:麒麟山公園在三明市區東部,始建於1980年10月。麒麟山原名牛壟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墳發掘出孔子戲麒麟碑刻,故改現名。
公園佔地40公頃,有麒麟閣、電纜索道、游龍戲水、園中園、仿蘇州亭院、麒麟書院和曲徑通幽等旅遊景點和設施。依山還建有浩然亭、聚雲亭、三元亭、蓮花亭、飛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高低錯落。麒麟閣建在山的最高處,高24.5米,寬12米,八角六層,鋼筋水泥結構,登閣可將遠近景色盡收眼底。
山北有面積約3畝的人工湖。湖東有映鶴亭,亭頂孤鶴獨立;湖濱有麟跡橋,湖上有五曲橋。湖中有一艘電動龍舟,供遊客環湖玩賞。
園內有餐廳、茶館、攝影部和工藝美術展銷廳等服務設施。
通往山頂的電纜索道是我國旅遊風景區中最早投入運行的吊椅式索道,1983年1月建成,長625.34米,高差92.75米,行進速度每秒1米,吊椅41個可坐82人。有環山公路直達山巔。
㈦ 明溪縣的資源
明溪縣過去交通閉塞,生產力落後,農業耕作粗放;加上舊官吏橫征暴斂,土豪劣紳無惡不作,土匪猖獗,社會混亂,至解放前夕,農村瀕臨破產,城鎮經濟蕭條,人民生活極度困苦。
解放後,明溪經濟迅速發展,但也有過曲折。1950~1957年,全縣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實現農業合作化和城鎮工商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1957年10月建成荊西—謝坊公路,結束明溪無公路歷史。由於「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等「左」的失誤和自然災害,導致1959~1961年的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當時市場供應緊張,物價大幅度上漲,城鄉人民生活困難。1962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壓縮基本建設規模,「關、停、並、轉」部分企業,集中精力辦農業,國民經濟迅速恢復。1966~1970年,由於「文化大革命」影響,工廠半停產,農業發展緩慢,明溪國民經濟再次遭到挫折。1971年後,全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推廣農業「三改三化」等先進生產技術,糧食產量有較大幅度提高。工業上,大力發展「五小」工業,創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企業,全縣的工業實力有較大提高。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經濟體制統得過死的弊端逐漸顯露:在農業上強調「以糧為綱」,忽視「多種經營,全面發展」;在工業生產上片面追求產值和速度,忽視成本和效益,結果是高投入,低產出;而城鄉個體經濟則被視為「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取締。
1978年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通過撥亂反正,積極開展多種經營,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堅持改革開放,積極發展商品生產,明溪國民經濟逐步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首先是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林、牧、副、漁五業興旺。農業結束多年徘徊的局面,至1990年糧食總產達84120噸,比1949年的16767噸,增加4倍有餘,比1978年翻了近一番。在此基礎上,農村又開始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的第二步改革,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的轉變,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為明溪農村脫貧致富注入新的活力。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鄉鎮企業蓬勃發展。1990年,鄉鎮企業產值在農村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為73.69%,在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為41.23%,鄉鎮企業在明溪國民經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民純收入大幅度增加,在解決溫飽問題後,許多農戶正步入小康,走向富裕。
明溪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尤其改革開放12年來,工業注重產值與效益同步增長,注重產品結構,注重資源開發、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形成一批以膠合板、裝飾板、木碗、水泥等為龍頭產品的企業。至1990年,工業總產值達23463.5萬元(1980年不變價),比1978年增長4.36倍。縣無線電二廠、縣人造板廠等企業創部優、省優產品。標志著明溪工業生產的新水平。明溪在對外開放中邁開嶄新的步伐,通過外引內聯,興辦6家「三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達11.53萬美元,並有16個企業出口創匯,出口商品收購總值達1162.14萬元。交通運輸、郵電事業、商業服務業等在改革開放中都有長足的發展。至1990年,全縣公路通車里程772.2公里,比1978年增長52.52%,實現縣與縣、鄉與鄉,各行政村通公路。郵電相繼開通電報自動轉報,長途半自動、全自動撥號,電話進入全國自動網,縣、鄉全部實現半自動接續。商業轉換經營機制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8262萬元,比1978年增加3.87倍。
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39.29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一產增加值211億元,同比增長4.2%;二產增加值684.84億元,同比增長16.9%;三產增加值443.45億元,同比增長8.3%。三產比重為16.1:50.4:33.5;我縣生產總值實現44.83億元,同比增長12.1%,比全市平均增幅低0.1個百分點,比全市最高增幅低3.3個百分點,居全市第9位。其中:一產增加值12.33億元,同比增長3.7%;二產增加值19.33億元,同比增長20.6%;三產增加值13.18億元,同比增長7.8%。三產比重為27.5:43.1:29.4。 明溪為山區農業縣,農產品以稻穀為主,次為大豆、油菜、甘薯。糧食除自給外,尚有餘糧銷往永安、三元等縣。解放後,1953~1990年完成國家征購(定購)糧食482091.5噸(缺1956~1961年與三元並縣材料),是本省和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之一。
解放前,由於封建制度對生產力的束縛,農業設施簡陋,耕作粗放,生產落後,抗禦災害能力差,僅能維持簡單再生產。1949年耕地復種指數僅120.1%,糧食總產16767噸,人均佔有糧食487.8公斤。解放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接著又進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把個體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1950~1957年農業生產直線上升,糧食產量年遞增3.83%。1958~1959年受「大躍進」影響和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受「文化大革命」干擾,農業處於徘徊狀態,12年中糧食總產僅增長16.74%,年遞增1.3%。但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後,由於貫徹「以糧為綱」,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推廣農業「三改三化」(即高桿改矮桿、單季改雙季、稀植改密植;稻作雙季化、品種矮桿化、密植規格化),發展農業機械化,建立四級農科網,普及科學種田,糧食生產較大幅度上升,1978年糧食產量比1969年增長88.09%,年遞增7.3%,但農產品結構單一,農業整體經濟未得到同步發展,經濟效益不高。1979年後,隨著農業體制改革,特別是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調整了農業結構,農業經濟健康發展。1990年耕地面積復種指數達到185.86%,農業總產值達7743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下同),比1949年增加11.91倍,農業種植業總產值達3766.5萬元,比1949年增加8.22倍,糧食總產量達84120噸,比1949年增加4.02倍,人均擁有糧食776公斤,比1949年增長59.1%,糧食畝產303公斤,比1949年畝產76.5公斤增加2.9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911元。種植業中,經濟作物面積產量有顯著增加,1990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由1980年的14.3%上升到27%,產值由8.1%上升為36.1%。
2012年,農業產值為13.46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4.1% 明清時期,明溪只有手工業作坊,主要是制陶瓷、造紙、紡織、印染、竹木製品及副食品加工等行業,規模小,產品產量和銷路有限。清末,李家生產的脫胎漆器、馮新輝生產的烏桕牛油蠟燭、葉桂恩生產的鞭炮盛譽一時。土特產肉脯干、色紙、錫箔、玉扣紙、蘇木紅紙馳名省內外。
民國時期,私營工場手工業得到發展,機械紡織、石板印刷、機器碾米、機械縫紉等近代工業興起。至民國38年(1949年),全縣經縣政府登記注冊的手工業戶約100戶,行業門類有造紙、迷信品製作、染布、補鞋、燒磚瓦、燒石灰、棕棉加工、鑄鍋、縫紉、刻印、制陶瓷、金銀首飾加工、打銅錫、釀酒、色紙染制及木器、竹器、鐵器製作等20多個。手工業生產工具簡陋,以手工操作進行生產,資金少,技術落後,產品數量少,多數銷於縣內。
解放後,中共明溪縣委、縣人民政府積極扶持工業,地方工業發展較快。在引導手工業者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的同時,積極創辦地方國營工業和集體工業。1957年,全縣有個體手工業46戶,集體工業企業15個,國營工業企業4個,總產值46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比1950年的15萬元增長2.07倍。
1958年,由於「大躍進」盲目大辦地方工業,將個體手工業戶、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變成合作小組或工廠企業,造成計劃生產失調、經濟管理混亂、生產不計成本、勞動生產率下降等一系列嚴重後果。1961年起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城鄉手工業若干問題的規定》和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陸續關、停、並、轉一些不具備辦廠條件的國營企業和大批社辦手工業企業,工業生產有了新的轉機。1965年,全縣工業企業42家,工業總產值219萬元,比1962年增長3.13倍,手工業已實現半機械化生產。
1966~1976年,盡管經歷「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但廣大幹部、職工能堅持生產,加上省、地屬企業響應中央提出的「備戰、備荒」、「靠山分散隱蔽」的原則,先後到境內辦廠,全縣工業總產值仍以年均遞增15.53%的速度增長。1976年,全縣工業已發展到有電力、煤炭、化工、機械、建材、森工、食品、縫紉、造紙等10多個工業門類,共50個企業,固定資產原值2758.58萬元,總產值5064.57萬元,利潤總額189.12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以地方資源優勢為主的林產化工、竹木加工、造紙、建材等工業蓬勃發展。至1985年,全縣工業門類發展到16個,有107家工業企業,固定資產7069.6萬元,總產值7496萬元,利潤總額817.7萬元,上交稅金292.6萬元。
1990年,全縣有煤炭、建材、竹木采運、自來水生產供應、食品、飲料、煙草、飼料、縫紉、皮革、造紙、印刷、電力、化工、橡膠、塑料、機械、電子等27個行業門類368個工業企業(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30個、集體所有制企業334個、中外合資企業4個),總產值23463.5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75.19%。全縣工業企業職工8102人,擁有固定資產11432萬元,利潤總額779.3萬元,上交稅金653萬元,產品種類、產量、質量均有提高,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有:松香、松節油、松焦油、厘竹、木碗、木珠簾系列、砩石、鎢砂、結晶硅、鏈條、電子原件、膠合板等,主要銷往香港、日本、歐美等地。
2012年,明溪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28億元,比增20.5%,增幅居三明市第2位,比2011年同期上升8位。增長幅度比三明市平均增幅高3個百分點,比三明市最高增幅低1.5個百分點。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8.74%,比三明市平均高1.25個百分點,居三明市第1位,與2011年同期比增加1.34個百分點,增幅居三明市第1位。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達385.33%,比三明市平均高109.48個百分點,居三明市第1位,與2011年同期比增加36.89個百分點,增幅居三明市第1位。
㈧ 四大工業基地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京津唐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古老工業基地之一,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和製造業等。
滬寧杭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上海、蘇錫常(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杭州等。
2.地位:輕重工業都非常發達,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冶金和化工為主體。
[編輯本段]各工業區的優缺點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較近,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使四地區中最快的。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㈨ 中國五大工業基地是
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是:滬寧杭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1)滬寧杭工業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2)京津唐工業基地是全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3)遼中南重工業基地是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4)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