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江凱城的由來
摘要 凱州新城位於德陽中江縣,核心范圍在中江縣城西南的輯慶和興隆區域。該地同時位於中江縣城與金堂縣城的中間位置,與金堂城區、淮州新城呈犄角鼎立之勢,從區位來看優勢是比較顯著的。成都東部新區橫空出現以後,凱州新城又再次成為了成都東部新區的協同發展區,是成德眉資一體化發展的主要載體之一。
⑵ 成德同城化的同城化
實質性推進同城化發展在規劃合作方面,成都和德陽兩市就深化成德區域規劃進行了對接並達成共識:按照成德同城化目標,對成都區域合作框架規劃進行深化,加強德陽與成都的分工協調,實質性推進成德同城化發展。
根據兩市同城化發展總要求,建立兩市規劃編制實施統籌協調機制,由成德兩地共同協商,著手編制《成德同城化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建設成都經濟區總體思路,突出成德同城發展主題,提出同城發展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實施重點、保障措施,突出加強兩地在區域布局、基礎設施共享共建、產業協作互利共贏、環境保護、改善民生、統籌協調體制機制建設創新等方面發展;銜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 兩市交通設施共建共享。「強化連接兩市主要城區互聯互通、高效便捷的戰略通道,積極推動兩市接壤區域骨幹道路建設,實現兩市交通設施共建共享,共同打造中國西部交通核心樞紐」是雙方交通合作的核心。
在「框架協議」下,兩市將在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成綿樂城際鐵路已於2014年12月20日通車運營,成蘭鐵路全面開工;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東段建設,已於在2015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啟動漢彭路、省道S105線和省道S106線改擴建項目的前期工作。
德同城化路網規劃方案研究也已正式啟動。旌江快速干線和中金快速通道(中江段)已正式建成通車,形成中江縣通達成都中心城區的免費快速通道。成德大道將於2016年底完工;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已累計完成總投資的98%,達20.33億元,項目將於年底完工;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德陽至簡陽段、都江堰至德陽段,投資人招標已完成,已簽訂投資協議,計劃2018年底竣工通車。同時,根據成都市地鐵網規劃,研究成都地鐵1號線、3號線、5號線、15號線向德陽延伸的方案。 構建協調發展區域產業格局。在產業協作方面,成都、德陽兩市將充分發揮兩市產業比較優勢,努力構建合作共贏、協調發展的區域產業格局。
工業 在中江縣共建成德工業園區
根據工業合作安排,將統籌研究兩市產業合作規劃,依託產業特色優勢,整合發展要素資源,促進兩市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機械汽車、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先進製造業協作配套聯動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和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互補合作發展,促進兩市資源共享、市場共建、產業共性,並建立成德工業經濟合作聯席會制度。同時還將加強產業合作發展載體建設,在德陽市中江縣興隆、輯慶鎮一帶,共同建設成德工業園區。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以「雙轉移」為契機,鼓勵兩市企業相互投資發展,擴大產品製造,發展總部經濟,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價值水平,促進食品飲料、輕工紡織、家居鞋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發展。
農業 兩市相鄰區域土地連片開發
促進兩市相鄰區域土地集中流轉、連片開發,發展設施農業,開發觀光農業。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生產標准化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特色農業基地。推動兩市建立現代農業園區,加強農業龍頭企業交流合作,鼓勵農業企業跨市建立現代化加工基地。加強農業經貿合作交流,以充分整合供銷系統資源為切入點,推動農產品無障礙流通,組織農業企業參加兩地舉辦的農業博覽會。探索建立合作共享的農產品追溯和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旅遊 共同重點打造成德旅遊環線
在旅遊合作的具體內容中,將共同打造成德旅遊環線列為重點,加強旅遊節慶活動的合作,加強成德兩地旅遊環線,加強成德兩地旅遊宣傳營銷合作,打造精品旅遊線路;依託105國道、106國道和成德大道,打造成德旅遊環線,將成都德陽沿龍門山區域旅遊產品串聯起來,逐步把成德龍門山旅遊環線培養成為以休閑、度假、觀光、體育賽事活動為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按照互補性、差異性和關聯性原則,針對境外和省外旅遊市場,將德陽旅遊產品編入成都對外宣傳營銷旅遊線路,進一步提升成都旅遊線路產品在國內外的吸引力,推動成德國際國內旅遊共發展。
德陽方面則提出將成都金沙遺址、德陽廣漢三星堆兩個古蜀文化旅遊景區實現「同票游覽、同體宣傳」;有效整合兩地旅遊企業,互相組織「一日游 」、「二日游」等項目。此外,成德兩地接壤的縣(市、區),也可以聯合舉辦旅遊節會活動,互為補充。
金融 兩地銀行匯款或按同城結算
「將加快實現成都、德陽金融同城化。」在金融業合作方面,將充分利用兩地金融市場資源,共同打造區域金融服務體系,壯大金融整體實力,支持和促進兩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將推進成德兩地銀行實現同城化結算,共同努力爭取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總行的支持,在成都和德陽之間的銀行間結算按照同城化標准收取手續費,同一銀行系統內免收手續費;協調地方銀行機構在兩地存取款和資金匯劃按同城結算辦理,不收取異地存取款和匯劃的費用;協調地方銀行機構在雙方地方銀行機構的櫃台和ATM、POS等自主設備資源共享,為兩市市民提供存取錢款和結算的便利。
「還將以『天府通』卡為紐帶促進城際互聯互通。」金融業合作方面,將以2013成都已發行的金融IC卡「蓉城卡」和「天府通」卡作為「城際一卡通」載體,實現成都與德陽互聯互通;以成都現有的「城市一卡通」技術標准和技術支持,推動德陽市公交、計程車、公共自行車、長途客運站等公共交通領域、公用事業繳費、商業消費領域等的機具升級和改造。
此外,還將以成都股權服務中心為平台為德陽中小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相互支持成、德地方銀行在金融資源的配置、分支機構設立以及業務發展等方面的拓展,促進地方銀行的共同發展等。
物流 吸引大型物流企業兩地投資
雙方在物流領域的合作也會進一步加強,將協同推進中國西部物流中心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鼓勵開展供應鏈、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等合作,加快發展多式聯運和甩掛運輸,降低物流成本。創造條件吸引大型重點物流企業兩地投資,支持促進兩市產業融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快發展。 聯合推進水源水質保護。根據「框架協議」,雙方將探索建立兩市流域水源水質預警協調機制,聯合推進水源水質保護工作;同時建立健全聯合執法制度,開展交界區域河道(段)綜合整治和聯動執法;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機制,聯合對交接河流斷面進行監測,互通水環境監測信息,確保水質達標;還將推動工業企業進行脫硫、脫硝和除塵治理;積極探索制定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的區域協調政策,推動兩市綠色經濟發展。
在城市水源地保護合作方面,將深入實施同城化戰略合作,全面推動成都、德陽城市水源地環境保護。成都將重點加強對德陽市城市水源上遊人民渠成都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相關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提高水環境質量;加快彭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第一期配套工程建設進度,確保2014年全面建成投運。德陽則將重點加大對成都市青白江區和金堂縣飲用水源保護的支持力度,加強對青白江區飲用水源馬棚堰分乾渠德陽段的污水污染防治;加強金堂縣紅旗水庫飲用水源周邊德陽轄區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防治,深化生活污水治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農業生產污染防治工作。 養老和醫保有望「互認」。在社會公共事業合作方面,雙方將積極推動教育、就業、文化等社會公共事業領域的合作,不斷提升兩地市民生活質量和社會發展水平。
教育 成都教師培訓資源向德陽開放
將通過人員互訪、互派,信息互通、項目互動、資源成果共享等方式,成都將全面加強與德陽的教育區域合作:有關教師培訓資源向德陽開放;兩地職業院校跨區域組建職教聯盟;支持兩地共同開發優質教育網路資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高中教育信息和科研成果交流方面,將探索和研究新形勢下的高中課程改革、質量提升、規范招生、辦學體制、國外課程開設及出國留學服務等方面的合作途徑。支持成都優質幼教集團到德陽落戶,促進合作發展。
醫療 建門診通用病歷、雙向轉診機制
建立門診通用病歷機制、雙向轉診機制、臨床用血應急調配機制、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合作機制,逐步形成新農合「一卡通」,同級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報銷比例,參合農民在醫療機構費用即時結報;建立區域人才培養機制,聯合開展科技攻關、人員互派和學術交流等活動。聯合開展打假專項整治行動,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葯安全;破除食品醫葯梯度轉移壁壘,實現食品葯品自由流通。
就業 勞動者在兩市享同等就業扶持
建立兩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交流機制,相互開通網上遠程可視見工系統平台。支持和鼓勵勞動者在兩市間異地自主創業,在創業項目、經營場地等方面優先提供支持;對入住本市的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援助,促進實現就業再就業;在當地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時優先使用兩市范圍內城鄉勞動者,組織跨省勞務輸出時優先推薦兩市城鄉勞動者;城鄉勞動者所持有效證件,不受區域限制,在兩市間同等有效,與當地勞動者享受同等就業扶持政策;建立勞動監察案件協查和移交轉辦制度,妥善處理涉及兩地企業的各類勞動爭議和糾紛。
社保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有望互認
加強社會保險業務合作,實現兩市間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和兩市領取養老金人員生存狀況互認。兩市共同推進醫療保險「雙定」互認制度化,建立違規協查機制;設立異地就醫結算窗口,互相委託報銷醫療費用;共同參與全省異地就醫結算信息平台建設,實現兩市醫保無障礙轉移接續和即時結算。
此外,雙方還將加強在文化體育、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⑶ 成都東部新區范圍是怎麼樣的
成都東部新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管理面積920平方公里,空間范圍包括簡陽市所轄的15個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
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20〕84號批復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是繼宜賓三江新區後,四川省批復設立的第二個省級新區。(註:天府新區已升級為國家級新區)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構建「雙城一園、一軸一帶」空間布局。
成都東部新區現有常住人口54.2萬人,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165億元。
東部新區建設的目標及主要任務
1、加快探索現代化城市發展新路徑
強化營城思路創新。堅定「精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理念,統籌新區開發建設時序。構建「區域城市+產業功能區+新型城鎮+公園社區」的城市架構,突出公共交通、公共服務、生態文化導向,推動實現公共利益和城市效益最大化。實施片區綜合開發,推行城市綜合運營主體主導、國際國內先進專業企業參與、投融資規建管一體化的開發模式。
緊扣發展戰略定位、資源稟賦、比較優勢,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加快聚集創新資源和要素,布局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雲創科技園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平台、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應用場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2、加快營造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打造成渝相向發展先行示範區。統籌區域交通整體布局,實施地鐵18號線二期工程、成渝高速擴容工程、成渝中線高鐵等項目,推進軌道交通延伸拓展,織密成渝雙城高快速路網,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內聯外通,共建多樞紐協同的成渝世界級機場群。
加快成都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加強成德眉資優勢領域產業鏈合作,布局埃頓產業園、電磁空間與泛在互聯實驗室等項目,協同打造成德臨港產業發展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發展帶。
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促進新區與周邊區域在互聯互通、創新協同、產業協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方面協調互動,推動市場統一開放,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高效配置,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布局新希望國際文旅未來小鎮、熊貓之窗等項目,塑造城鄉一體的空間形態和產業模式。
3、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
培育先進製造業新優勢。堅定先進產業導入驅動,聚焦航空製造、新能源汽車、精準醫療等智能製造產業,布局愛康集團電池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當代集團人福醫葯研發生產基地等項目,高品質打造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
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以產城融合為導向,聚焦總部經濟、臨空物流、全球供應鏈、檢驗檢測、文商旅體等新興服務業,高品質建設產業功能區,布局成都交投航空投資總部、國際會都島等項目,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大力培育引進體驗式消費、供應鏈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一批引領作用強、運營模式新、競爭優勢強的現代服務業優勢企業,持續優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構築新經濟發展新高地,推進新經濟產業全生態裂變融合,聚焦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布局中國電信西部大數據中心、騰龍數據中心等項目,加快打造新經濟發展載體和應用場景,開展無邊界公園、城市人工智慧測試等應用場景試點示範,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場景供給體系,吸引國內外新經濟企業加速集聚,催生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都東部新區
⑷ 成德工業園的園區規劃
成德工業園是中江城區規劃部分,按工業新城標准打造,配套學校、醫院、大型CBD等。園區道路骨架連接成都市域,新建道路高標准修建,以雙向六(四)車道為主。中金快速、成巴高速均是園區發展主幹線。
園區力爭到2015年將興隆·輯慶工業園區打造為面積33平方公里,承載10萬人口的工業新城,規劃主導產業為電纜線材、家居門業、新材料。到2017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20億元,。成都和德陽共建的成德工業園區,將成為推動 成德同城化最為重要的引擎。
⑸ 在成德工業園區是不是要在恆合雲科技城修200畝的智能物流園
恆合雲科技城有三所大學,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佔地900畝,四川科技職業學院佔地480畝,四川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佔地500畝。還有所華西國際醫院佔地270畝,其中有150畝的綜合大樓,120畝的療養中心。
汕頭珠津工業區
汕頭生平工業區
汕頭湖頭工業區
汕頭達濠工業區
澄海萊美工業區
澄海廣華工業區
⑺ 成德工業園那邊的人口密度怎麼樣,等恆合雲科技城修起來之後人會不會更多
中江本來就是四川省的人口大縣之一,恆合雲科技城坐落在中江輯慶鎮的成德工業園區,周邊還挨著標榜大學,還要修醫院,還有許多大廠,幾年後人口肯定會猛增。
⑻ 誰知道恆合雲科技城那邊的那個成德工業園又好多家企業
目前入駐企業有69家,如:四川省星光鋼結構有限公司、四川省艾飛兒門業有限公司、四川津銘傢具有限公司、四川優康達科技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年產值都是1億到5億,每年給國家上交稅費在300萬-600萬)2017年初步建成,工業總產值將突破320億元,2020年將建成為成都平原上一個重要的產業新城。